申论热点:收入分配改革

合集下载

申论范文欣赏:税制改革四两拨千斤

申论范文欣赏:税制改革四两拨千斤

申论范文欣赏:税制改革四两拨千斤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税制改革成为释放经济活力的一剂良药。

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范文欣赏:税制改革四两拨千斤,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申论范文欣赏:税制改革四两拨千斤税者,国之重器。

自古以来,税收就是国家运行的重要支撑,对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旧的税收制度不再适应新形势,必须加以改革。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税制改革成为释放经济活力的一剂良药,故此,要做好税制改革,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作用。

推进税制改革,有利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想实现经济“更上一层楼”,必须打造经济升级版。

而税制改革恰恰是经济升级版的助推器。

以上海为例,2012年,上海成为全国第一个营改增试点。

上海市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9%,2012年推行营改增试点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突破60%,并以年均2至3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平稳增长,于2015年达到67.8%。

可见,营改增的实施推动了上海市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强化了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升级。

从上海的例子不难看出,税制改革对于经济实现发展新突破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因此,今后我们应该以上海为范例加大税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形成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税收制度,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

推进税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税收是政府调控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然而,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分配份额过大,劳动要素收入的分配份额过低,个人间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公平,不利于社会和谐。

而现行税制没能发挥好其调控国民收入的作用。

所以,这就迫切需要积极深化税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公平的税制,缓解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矛盾,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公平,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彭红利2011年5月23日正文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始终不断地在深化。

但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仍是收入分配中出现的两个突出问题,并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本文认为,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应从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领域来进行。

主题词:收入差距收入分配制度效率公平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大幕拉起。

收入分配关系到每个人的钱包,向来都是一个敏感话题。

应该说,中央调整收入分配改革方向已经明确,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缩小差距。

但从各方面透露出来的有限信息来看,目前改革的推动步履维艰。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地增长,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拉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根据2009年10月26日《中国经济周刊》援引的世界银行报告数据,19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1980年代为0.21~0.27,1990年代为0.37~0.40,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就已超过了国际警戒线0.40。

二是城乡差距构成差距增量的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持续扩大四个阶段,总体上呈不断扩大的态势。

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在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国家发改委09年《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研究报告,2007年,城乡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64.45%。

三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

从城镇内部来看,近些年来,经济增长的非均衡,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这三个因素进一步拉大了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

2013国考申论热点

2013国考申论热点

2013国考申论热点1:规范公权力【背景链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形成了巨大的收入差距、区域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二元结构,在城市中存在以户籍身份差别为基础,在就业、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上有明显差异的人群分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而且社会矛盾总的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无论是其数量还是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

从数量上看,2010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量10999万件次,达到了历史新高。

全国信访数量也一直持续高位运行,12年来,信访数量年均增长10%。

刑事案件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群体性事件,这几年一直在增加,稍微算一下,平均每天有240多件群体性事件。

多数人有一个判断认为现在我国是一个矛盾突发期,矛盾凸显期、频发期,社会矛盾确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造成社会矛盾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有经济的、有社会的、也有管理的,也有民众本身的。

但其中引发社会矛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公权力的行使的不规范,才导致了社会矛盾频发。

【标准表述】[专家观点]规范公权力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普通公民之间的矛盾,也不是公民和法人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官民冲突,是老百姓对公权力行使的不满,对公权力违法违规不作为、乱作为的一种负面情绪。

在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老百姓这方面,而是政府这方面,是公权力一方。

——专家马怀德权力运行的不规范,使得贪污腐败愈演愈烈,也是各类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一旦公共权力部门化、政府部门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一切有权力的群体都会滥用权力,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取福利。

于是,有了“三公消费”问题的难以解决,有了政府办公楼的越加豪华,有了“萝卜招聘”现象的纷纷涌现,有了“越发达,水月黑”这类环保悲剧……不得不说。

——孟德斯鸠[问题]公权力行使不规范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危害首先,发展方式从粗放式走向集约式发展,投资和出口拉动走向消费和内需拉动,对于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部分官员政绩观扭曲,忽视经济增长质量的倾向。

201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资料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近10%,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10的7%左右,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人口城市化率5个指标评价,“十一五”结束时,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

1978年至2010年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了2.3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5919元,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初步小康、再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同时,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民生的需求也日趋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满足的标准也更高、更复杂。

资料2“去年初去超市,最好的猪肉精排每斤16元,现在得23元,我都很少买排骨了,改买猪前腿肉,一斤12元。

”为了买到便宜的猪肉,退休职工李师傅经常拿着小区周围3家大超市的宣传海报对比,哪家便宜就去哪家。

“老年人退休金少,得节俭着花呀!”60多岁的李师傅说。

申论范文:以改革之力落民生之实3篇

申论范文:以改革之力落民生之实3篇

申论范文:以改革之力落民生之实3篇申论范文:以改革之力落民生之实1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改革的期望越来越高。

改革的力量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生福利的提高。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改革必须落实到实处,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改革需要落实到实处。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推出一系列改革政策,力图推动社会发展。

但是,这些政策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

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推不下去、执行不力、不足以落实的现象,这使得真正改善民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过程管理,以确保改革落地生根。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民生。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比如近年来推出的医保改革、养老保险改革、税收改革等,都是为了让市民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和福利待遇。

因此,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注重以民生为本。

改革需要注重社会应对能力。

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步步的推进和整合。

我们需要注重社会的应对能力,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激发社会的无限潜能。

比如,近年来推出的电商、网络经济等新业态对就业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表明新经济的发展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

改革也需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之初,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不适应,但这是必然的。

我们需要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让改革与稳定相得益彰。

比如在房地产税的改革中,需要适度调整,降低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同时保障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

总之,改革的目的是要让人民得到更好地惠利。

关键是要做到改革落实到实处,注重推进改革与社会应对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从而提升改革的实效,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改革的深入推进,以真抓实干的态度为改革注入新动力,让百姓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更好地发展与更人民的福利综上所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社会公正、促进人民福祉的关键举措。

申论常用作文材料

申论常用作文材料

申论常用作文材料
材料一:社会问题
近年来,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虽有所减少,但是贫富差距却不断拉大。

这种现象不仅伤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一些高收入人群和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迅速积累,而底层群体的收入和财富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其次,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就业机会的不均衡也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丰富,就业机会多,而一些贫困地区则缺乏这些资源。

最后,金融市场的不规范和一些不法经营行为也助长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针对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解决。

首先,应加强政府的调控和监管,完善分配制度,确保收入和财富的合理分配。

其次,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另外,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和就业领域的投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最后,要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打击不法经营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只有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申论之国内社会时政热点经济篇

申论之国内社会时政热点经济篇

国内社会时政热点经济篇(一)经济调节1、关键词:结构调整背景链接:4万亿投资计划为经济复苏带来了强大动力,但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原有的结构失衡问题,投资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扩大,2008年投资占GDP比重已达57.3%。

造成两个严重后果:产能过剩,就业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参考《南风窗》2009年第20期有关数据。

)标准表述:结构调整要把握四个着力点:调整分配格局、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乡结构、调整地区结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以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部风险的必由之路。

一是必须大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不断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特别要提高消费在内需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二是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兼并重组,防止重复建设。

三是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任务,作为促进供需平衡增长的重要结合点。

把发展服务业与调整需求结构结合起来,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

2、关键词:节能减排背景链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供给紧张,环境污染加重,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

这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减缓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新的机遇。

绿色经济不仅可以成为渡过目前经济困难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确保在中期经济持续增长最可行的手段标准表述:[分析]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公务员考前必背:申论文章分论点精彩示例

公务员考前必背:申论文章分论点精彩示例

公务员考前必背:申论文章分论点精彩示例15种形式、34个热点主题的分论点写作示例:一、并列式分论点:1.国企改革主题: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企改革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国企改革要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国企改革要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2.户籍制度改革主题户籍制度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根本要求。

户籍制度改革是实现市场经济发展应有之义。

户籍制度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环节。

户籍制度改革是改善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二、对比型分论点:3.诚信道德建设主题诚信道德缺失影响社会秩序与风气。

最美现象构筑社会道德的美丽风景。

4.勤俭节约主题铺张浪费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勤俭节约净化官场生态引领社会新风尚。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铺张浪费是一切腐败现象的病根。

三、递进式分论点5.社会公平主题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公正问题凸显。

公平的竞争机制被打破,社会活力难以保持。

筑人人平等的机会门槛,释放人才创造活力。

6.收入分配体制主题政策不合理,加剧社会不公,拉大收入差距。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导致阶层对立社会冲突。

是维护社会公平和谐稳定的举措。

搞好第三次分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7.食品安全主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

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缺乏信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任务艰巨。

以社会共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比较型分论点8.乡村发展主题并不是所有现代化和城市化都出现乡村衰败:现代化美国乡村没有随着现代化进程而隐退。

传统农业中国却随着城市扩张侵蚀恬静乡愁。

9.城镇化主题英国工业城市有交通优势,利于工业发展。

法国小农经济势力较强,工业化发展较慢。

德国仿效外国,现代化进程有后发赶超性质。

可见,城镇化进程应因势利导,综合考虑经济规律。

10.养老主题城乡养老之间的巨大差距在于:城市养老实现社会化,有社区组织介入帮助。

【军转干】2014安置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军转干】2014安置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军转干】2014安置考试申论热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导语: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建立。

但同时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有待优化。

这种贫富差距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允许的。

但如果收入过于悬殊,并且任其扩大,就会影响社会公平。

【背景链接】一、政策背景收入倍增计划: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收入分配战略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习近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劳动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活生产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申论写作精华:政策论要点(最新)

申论写作精华:政策论要点(最新)

政写作要点政论文作为一种议论文体,其主要任务可以说是议论“为什么”,在写作上具有主旨突出、结构简明、行文流畅等特点。

这三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关系,而且是写好政论文的必备要素。

一、主旨突出。

这是写作政论文的目的。

主旨是写作文章的主要目的,文章开头要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旗臶鲜明地向读者表明自己的观点。

都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从头到尾都要为中心观点服务,要用清晰的语言文字阐述观点,详略得当,重点部分重点突出,泼墨如洒;次要部分言简意赅,惜墨如金。

二、结构简明。

政论文必须结构简明,结构简明要做好二个方面:1、逻辑严谨。

政论文融议论和说理于一体,它的写法就需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要善于运用辩证法的思维和方法于字里行间,凡事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论述,见到其利,也要能预见其弊;行文时能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局部,先抽象后具体,先抓住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后着力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2、文章整体框架结构明晰。

政论文整体结构要由简驭繁。

一篇政论文不要超过七个点进行论述,一般3-5个点足以说明主旨,因为三段式逻辑是逻辑中最基本的结构,最简单最有力。

政论文整体框架要能俯视全篇。

政论文整体构架要脉络清晰,统领全篇。

要联系实际,重点议论,重点问题要能上升理论高度重点论述。

文章局部论述要能逐层深入。

整体框架明晰是言之成理的基础,局部条分析是重要保证。

因此,政论文局部论述应该能够鞭辟入里,抽丝剥茧,逐渐具体,层层深入。

局部和整体要能相互呼应。

整体和局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整体由局部构成,局部是整体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局部应该时刻为表现整体、为充实整体服务,整体也应该充分发挥出宏观指导性的作用。

以《厂务公开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为例:在论述要以人为本解决“三权”问题时,从知情权到权,再到执行权,层层入理,丝丝入扣,既符合认识论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具体论述知情权问题时,再行逐层深入,由要给知情权,到敢给知情权,再到善给知情权,由应该给,到敢于给,再到怎么给,整个逻辑清晰,思维严谨。

深化改革申论作文

深化改革申论作文

深化改革申论作文
近年来,我国深化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我看来,深化改革的进程还有待加快,以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

近年来,我国在营商环境改善、市场准入、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打破市场壁垒,我们应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监管机制建设、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等。

只有通过这些改革,才能够真正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经济效率。

其次,深化改革还需要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差距逐渐扩大,贫富分化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决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贫富差距。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才能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我认为在教育改革方面也需要深化。

当前,我国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等。

只有通过这些改革,才能够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水平,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深化改革是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公平正义和教育改革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够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山东申论b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的基本经验

山东申论b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的基本经验

山东申论b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的基本经验【山东申论b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的基本经验】1. 前言山东申论b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评估这些不满意的事件,并从浅入深地探讨其基本经验。

2. 事件一:社区环境我们来探讨群众对山东申论b社区环境的不满意。

社区环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是垃圾分类不到位、环境脏乱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落实。

3. 事件二:交通拥堵群众对山东申论b的交通拥堵也颇为不满。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时间,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优化道路规划、推广公共交通等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4. 事件三:医疗资源不足在山东申论b,医疗资源不足也是群众最为不满的问题之一。

医疗资源的不足导致看病难、就医贵,造成群众负担。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5. 事件四:教育资源不均衡除了医疗资源,教育资源不均衡也是群众的不满之一。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教育不公平。

我们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6. 事件五: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群众对山东申论b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不满。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加强食品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群众的食品安全。

7. 事件六: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

我们应该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生存的环境。

8. 事件七:问题问题一直困扰人民群众,也是他们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

我们需要加强反腐斗争,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严厉打击现象,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9. 事件八:住房问题住房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也是群众最为不满的问题之一。

上海市公务员2012年B卷申论真题解读

上海市公务员2012年B卷申论真题解读

上海市公务员2012年B卷申论真题解读一、给定资料(一)资料主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卷的考查主题是收入差距和财富观问题。

收入差距是近年来社会凸显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区域、行业和不同团体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奢侈品消费的激增,炫富和仇富现象的层出不穷,使得收入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党和政府对此提起了高度重视,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明确了各项改革措施。

这与当前政府倡导的社会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相切合。

另外,财富观属于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问题,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正是因为当前正确财富观的缺位导致了人们价值观、成功观的扭曲,出现了过度消费、炫富和愤富现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所以,此次上海B卷考查收入差距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主题也是在情理之中。

给定资料中提到了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大型会议关于精神文化建设的问题,可见大型会议和全国性的工作仍然是命题的重点,而考查的核心内容仍然没有脱离平时复习的一些核心热点问题。

(二)资料大意给定资料共11则,材料大意如下:材料序号材料大意 1我国消费能力持续增强,奢侈品消费在盲目攀比和追逐的心理作用下增长迅速,形成过度消费,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和“冲动性”。

2我国行业和区域方面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金融资产出现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

3由于一线城市的就业、生活压力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发生转变,开始由“北上广”的一线城市转战二线城市或者中部城市。

4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农村贫困人口仍然很多。

为做好农村扶贫工作,我国提高了农民扶贫标准。

5由于价值观和成功观的扭曲,社会出现了“炫富”和“仇富”现象。

6介绍了社会性焦虑的概念、产生原因,同时指出社会焦虑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即精神信仰的缺失。

2014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十大热点问题(4)

2014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十大热点问题(4)

2014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十大热点问题(4)社会热点问题在河北政法干警考试中也是经常会涉及到的,正所谓考试来源于生活,所以做充足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对于参加招警考试的考生也是很重要的。

今天,中公政法干警考试网为大家分享目前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像后危机时代经济、大学生诚信这些问题是与民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希望帮助大家做好备考准备。

后危机时代经济1、问题:(1)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改革。

中国走向消费大国,需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出口主导向消费主导的战略性转变。

(2)城市化时代的转型与改革。

城市是消费的主要载体,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构建消费大国的战略性选择。

(3)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转型与改革。

从总体看,新阶段中国社会突出矛盾由私人产品短缺变为公共产品短缺。

(4)低碳经济时代的转型与改革。

世界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的大国作用和大国责任不断凸显。

2、对策:(1) 一是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全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幅提高居民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二是加快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尽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此引导居民消费倾向;三是加快财税和金融体制转型,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消费型金融体制的建立;四是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实现投资结构重点由生产性投资向消费性投资的转变。

(2)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实质性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今后5—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将加快中国走向消费大国的进程。

(3)建立一个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4)一是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二是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三是推进环境产权制度改革;四是推进碳交易体制机制建设。

推进这些改革,将大大加快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

(5) 一是推进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转变发展方式的活力,使经济增长由政府主导的需求平稳过渡到市场主导的需求上来,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推进以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提供社会动力;三是推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形成中央与地方的合力,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合力。

申论热点:社会公平与国民收入三次分配(134)

申论热点:社会公平与国民收入三次分配(134)

改⾰开放以来出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盾⾼凸显两个鲜明的特征,社会分配不公问题越来越成为⼈们⽇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出现分配不公的状况是多年历史综合原因形成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三次分配格局中公平价值取向问题。

第⼀次分配注重在效率优先中维护公平竞争,第⼆次分配注重在财税改⾰中实现相对公平,第三次分配注重在捐赠回报中助推社会公平。

国民收⼊第三次分配即社会的富⼈运⽤捐赠。

资助慈善事业等⾏为回报社会,实现更深层次和更⼤范围内的收⼊分配调整。

它是通过制度安排和公众⾃觉⾏动,体现社会的⼀种慈善⽂化和捐赠⽂化。

三次分配互动互补,互相促进,形成“三点式”社会分配新格局。

⼀、第⼀次分配注重在效率优先中维护公平竞争 国民收⼊(v+m)第⼀次分配是在企业中进⾏的初始分配,也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过程。

当前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注重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

1.要在追求效率优先的前提下,维护企业内分配的公平,注重绩效考核和公平分配,既要拉开差距,⼜不失公允,充分贯彻按劳分配和按⽣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有效的企业员⼯激励机制,加强⼈⼒资源管理,提⾼企业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先把蛋糕做⼤,才能研究更好地分蛋糕,第⼆次。

第三次分配才有更⼤的调节空间。

马克思的社会再⽣产理论告诉我们,⽣产决定交换和分配,分配的调节功能最终受制于经济的发达程度。

因此,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在⽣产效率的基础上才能调节分配公平,只有科学发展才能谋求社会和谐。

2.要注重解决⾏业之间的分配不公问题。

我国⾏业和产业之间差距很⼤,⾏业之间分配不公是的不公,例如,电业部门的⼀个抄表员年薪10万元,是森⼯等危困⾏业员⼯平均⼯资的15倍,明显有失公允和正义,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3.要⼤张旗⿎地反垄断,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

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前垄断⾏业很多,包括民航。

电⼒。

铁路。

⾦融等等都是官办官营,国有国营。

申论资料:2020理论热点面对面(6)

申论资料:2020理论热点面对面(6)

申论资料:2020理论热点面对面(6)6分好“蛋糕”促和谐——怎么看分配不公◎当前我国存在哪些分配不公现象?◎现阶段分配不公问题原因何在?◎为什么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分好“蛋糕”促和谐——怎么看分配不公2010年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网开展了“你最关心的话题”网络民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分配不公问题在18个选题中位居第一。

两会期间,分配不公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一大热点,成为议案提案涉及最多的问题之一。

这从某种程度说明,分配不公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充满期待。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存在哪些分配不公现象?公平,一般地讲,反映的是人们追求利益分配合理性的价值理念。

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人们之间收入差距不大,但趋于绝对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国情,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

但也要看到,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许多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

比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申论范文:以改革助推民生发展

申论范文:以改革助推民生发展

申论范文:以改革助推民生发展申论范文:以改革助推民生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民生改善成为了社会热点议题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推动民生发展,改革成为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改革如何助推民生发展。

一、落实改革惠民政策改革是促进民生发展的基础。

在我国,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并逐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改革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重改革成果的惠及面。

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改革政策真正落地并造福于民。

首先,可以通过制定差别化的改革政策,因地制宜地解决民生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存在着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生问题。

因此,只有根据当地情况精准制定改革政策,才能真正解决民生问题。

例如,在经济相对较发达地区,可以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政策,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促进民生发展;而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可以采取产业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提升人民收入来源。

其次,可以通过加大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的参与度。

很多时候,政府推出的改革政策不被广大民众知晓,导致政策效果受限。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举办宣讲会、发布宣传材料以及利用互联网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改革政策并参与其中。

同时,政府也应倾听社会各阶层的声音,及时了解改革政策效果,不断优化政策以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二、深化改革促进创新改革与创新是紧密相连的。

创新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源泉,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促进创新,可以为民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首先,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优化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科技创新。

热点08 第三次分配(解析版)

热点08 第三次分配(解析版)

热点08 第三次分配热点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这就从根本上明确了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次分配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体现了公民参与帮助弱者和完善自身道德的内在要求。

要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财富观,大力发掘和弘扬仁爱、互助等传统美德,把现代慈善理念列为公民德育的重要内容,让慈善成为一项全民主动参与的日常活动。

我们要给弱势群体多一份“嘘寒问暖”、多一份“雪中送炭”,让社会爱心充分涌流,让慈善行为无处不在。

知识链接:(一)经济生活角度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2.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也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3.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4.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有利于规范分配秩序、平衡收入分配关系、引导人们向善行善,促进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政治生活角度1.人大加强慈善立法,推进慈善捐助事业法制化进程。

2.政府履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依法打击慈善捐助事业中的各类违法失职行为。

3.公民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依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

(三)文化生活角度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是“微公益”慈善文化迅速发展的物质基础。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财富观引导人们的慈善行为。

3.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我们要弘扬仁爱、互助等传统美德,让人们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申论 实现共同富裕作文

申论 实现共同富裕作文

申论实现共同富裕作文近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改善社会福利,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首先,提高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较大,高收入群体的取得的财富远远超过低收入群体。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加强税收政策的调整,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税负,适当减少低收入人群的税负;同时,要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其次,改善社会福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社会福利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福利待遇差距较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

只有加强社会福利建设,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最后,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较低。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贫困群体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共同富裕。

综上所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改善社会福利,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只有全面而有力地推进这些工作,我们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小宏公考申论必背400字

小宏公考申论必背400字

小宏公考申论必背400字小宏公考标题篇: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小宏公考过渡篇: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小宏公考策论篇: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小宏公考结尾篇: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努力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小宏公考文采篇: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小宏公考申论真经二:标题=十七大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都说标题很重要,当然太重要了,怎么写标题呢?有的人标题太小家子气,自然不妥,有愧于中华两千年的官文传统,有的人开口和谐社会,空话连篇,怎么可能让改卷老师赏识?废话不多说,复制十七大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标题,大家仔细体会下,拿来主义。

十七大报告: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小宏公考申论真经三:小题=关键词+连词小题目抓住两个要点,关键词和连词先说关键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热点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等专家认为,基于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导致的效率和收入差距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真正引起人们不满或加剧社会分配失衡的根源,在于人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不平等以及竞争过程中的不平等。

这类不平等主要是待改革的体制性因素所致,是分配关系扭曲的重要表现。

其中在非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方面,政府的“缺位和越位”贯穿始终。

一是劳动力流动中的体制性歧视。

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歧视,源于计划经济早期的城乡分割体制。

在城乡经济一体化或城市化逐步形成的趋势下,原有体制中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身份性歧视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农民的身份在就业、收入分配以及公共品分享方面,仍然受到相当程度的歧视待遇。

在市场经济收入增长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条件下,这种歧视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成为目前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过高的重要体制性原因。

二是缺乏有效的劳资协调机制,中下阶层缺乏表达诉求权。

我国在转型经济体制中,虽然按劳分配依然被强调为主体地位,但相应的体制设计还很不完善,甚至有些方面存在严重“缺位”现象。

特别是劳动集体谈判的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劳动要素在参与分配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基本作为企业“职能部门”存在,在维护职工利益方面往往受到企业管理层的掣肘;大量的非国有企业还没有工会组织或工会组织徒具形式,劳资矛盾协调机制严重缺位。

从一些国有企业早期“砸三铁”到后来的随意裁员,以及“农民工”工资长期被压低的现象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机制的缺乏。

三是垄断行业对分配关系的扭曲。

行政性垄断实际上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部分行业归口管理演变而来。

在体制转型期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行政性垄断行业往往热衷于“选择性”地参照“市场化”和“国际惯例”,这种选择性集中体现在所谓“市场价格”、赢利和收入水平方面的参照,大部分垄断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普遍高于国际价格。

更为重要的是,由行政性垄断带给行业的超额利润大都没有回馈给国家和社会,而是以“做大做强”之类的理由留在了部门和企业,并且部分地转化为这些行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收入、福利等。

这是目前我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也是对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关系的重大扭曲。

四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影响。

相对于经济市场化进程而言,政府职能转变还仅仅是初步的,集中表现为政府职能的缺位、错位和越位。

目前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住房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是一些突出的表现。

五是缺乏对资源配置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我国在体制转轨中虽然大幅度减少了行政性资源配置,但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下,行政性资源配置的权力具有了“价格”意义。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利用产品“双轨”价差牟利,到90年代要素市场化中的“寻租”,出现大量权力市场化的现象。

近年来,在城市改造拆迁和土地转让、资金信贷以及资本市场“圈钱”等领域,权力市场化的现象依然没有止步的迹象。

这是产生灰色甚至黑色收入的根本原因。

>> 对策链接2009年7月4日,在首届全球智库峰会的全球储蓄与消费分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指出,下一步国家将考虑从五个方面促进收入分配改革,其根本点在于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并做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加强城乡收入制度的再分配环节。

第一,增加劳动力收入。

第二,加强城市化进程,形成有利于国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城乡差距是造成我国居民整体收入差距的最主要的原因,而这与城乡二元结构有关,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还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第三,完善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的薪酬形成机制。

工资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测算,工资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为65%左右。

因此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形成机制非常必要。

第四,健全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与分配水平,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

完善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助帮机制。

第五,加强城乡收入制度的再分配环节,更多向公共服务和社会领域倾斜。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运转化。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研究推进收入与分配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加税收再分配环节。

>> 延伸阅读正确处理收入分配问题邹东涛一、理性分析收入差距与贫富矛盾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富矛盾的加剧,是近年来的一个突出问题。

对这一问题必须冷静思考、分析和处理。

(一)关于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世界上用来分析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指标。

首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尼系数发生了巨大变化:1978年为0.18,现在已接近0.5,而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是0.35—0.4。

这成为媒体炒作最热的问题之一。

作为清醒的学者、官员和媒体对此都应该冷静点。

首先应当认识到,与改革开放前普遍贫穷条件下的绝对平均主义相比,我国的基尼系数逐步增加,这是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社会进步的表现;其次,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当前的收入差距还不是全局的,“奔腾式”的甚至是“对抗性”的矛盾。

其三,对于已经存在的收入分配方面不合理问题,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度拉大的严重问题,国家绝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必须高度关注。

其四,面对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努力解决,但在舆论上切不可盲目和过度渲染,因为过度渲染无益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对现存的问题和矛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但不要搞民粹主义处理好收入分配关系,协调收入分配的过大差距,实现贫富和谐,关键是要解决好社会弱势阶层的过低收入和贫困状况。

同情社会弱势阶层,是社会公众一般的心理趋向,也是中华民族自古具有人文关怀优良传统的表现。

但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要谨防“民粹主义”倾向。

民粹主义(Populism,也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俄国出现的一种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其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极端强调平民的利益、意见、公决、创制权等。

这里在分析收入分配关系中借用“民粹主义”的概念,是指反对收入分配差距、绝对“妖魔化”富人、否定市场竞争、崇尚平均主义等逆市场机制的思潮。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实现贫富和谐的目标,必须把握好两点:一是收入分配的公正原则,而公正首先来自符合效率原则的初次分配;其次是收入分配的机会均等原则,而机会均等原则首先是市场竞争机会的均等。

只有牢牢把握这两个原则,才能确保财富持续充分涌流的源泉永不衰竭。

如果国家政策过度向社会弱势阶层倾斜,让“怀弱”极端为“民粹主义”,必然会影响经济效益,减少财富增长,最终不利于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

(三)调节收入分配,关注弱势群体,实现贫富和谐,首先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必须在这个问题上有大的作为。

而政府要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不能“东按葫芦西按瓢,眉毛胡子一把抓”,首要的任务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制度。

我在1999年提出了“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人跟着利益走,利益跟着制度走”的观点,一个良好的、有效的制度不仅是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财富分配、协调利益关系、促进贫富和谐的关键。

这就要全力打造全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

这种机制包括利益表达的机制,利益的谈判和博弈机制,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等。

从我国现实存在的严峻问题来看,首先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要为解决官民的利益矛盾进行有效的制度化安排。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制度上解决廉政问题,从而在民众思想深处消除“仇官”心理(实际上是“仇腐”心理);二是从制度上解决各级官员的勤政问题,真正为民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带来看得见的利益。

第二个方面是要为解决城乡利益矛盾进行有效的制度化安排。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制度上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取得实效;二是从制度上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农村人口平稳有效地向城市转移。

第三个方面是要为解决行业间的利益矛盾进行有效的制度化安排,着力解决行业垄断问题,切实打破行业间的收入分配不公。

第四个方面是为解决劳资的利益矛盾进行有效的制度化安排。

这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逐步提高劳工最低工资保障线和强化对高收入的税收监管,从制度上解决劳资收入悬殊问题,从而在劳工思想深处消除“仇富”心理;二是完善工会制度,加大工会工作的力度,从制度上解决劳资的对话和劳工的利益表达机制;三是鼓励和提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努力促进劳资和谐。

第五个方面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积累,加速和加大力度在全社会建立普遍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等。

第六个方面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捐赠制度,让有钱人广泛地、自觉地参与到构建贫富和谐的工作中来。

通过这一系列与收入分配有关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一方面,使“贫有保底”,从而“贫而不穷”;另一方面,使富者遵守各种社会规则,具有博爱和人文主义思想,长期坚持不懈地履行社会责任,多行善举,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从而降低、平抑和化解社会矛盾。

只要这些做到了,贫富同舟共济,促进社会和谐,不仅是必须做到的,也是能够做到的。

二、关注公平不能向效率开刀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和贫富矛盾的凸现,不少人包括一些经济学家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也提出了质疑,好像收入差距拉大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效率优先”造成的。

如果是这样,就得降低效率了。

但我们可以冷静地想想:我国的效率是否真的很高了?绝不是。

因为迄今为止,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资金产出率还远低于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而单位GDP增长的资源消耗率则大大高于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

我认为,国家和社会应当关注社会公平,只有公平了才能实现贫富和谐,但关注公平,实现贫富和谐,绝不能向效率开刀。

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是中国的难题,也是世界性难题。

我们不能一般地反对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是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激励效率的重要杠杆。

而收入差距过大,则会影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社会不是要消灭收入差距,而是要调节收入差距,取缔非法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平抑社会矛盾。

一个社会首先必须保持一定的竞争性差距,以便刺激效率,促进发展。

否则,实现平等和贫富和谐必定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中国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出现的普遍难题和顽疾是经济效率低下,因而改革伊始我国就正确地提出和实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

但收入差距控制在多大程度既有利于保持经济效益,又不损害社会公平和影响社会稳定,这不仅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有关。

对于这些,该是什么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构建贫富和谐就把矛头指向实行了20多年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那就大错特错了。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和崛起的文明古国,永远不能忽视公平,但一天也不能没有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