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实小说“反典型”人物塑造的当代意义

合集下载

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9)

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9)

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9)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9)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9)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1950年,赵树理为配合我国第一部《婚姻法》的颁布,赶写了短篇小说()。

A.《登记》B.《“锻炼锻炼”》C.《小二黑结婚》D.《三里湾》2.“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

A.《皖南事变》B.《红旗谱》C.《林海雪原》D.《三家巷》3.老舍在1949年之后共创作了23部戏剧作品,不包括()。

A.《龙须沟》B.《四世同堂》C.《茶馆》D.《西望长安》4.郭小川的叙事长诗不包括()。

A.《白雪的赞歌》B.《甘蔗林——青纱帐》C.《一个和八个》D.《将军三部曲》5.延续了孙犁优美清新的荷花淀风情的作家是沉浸于“运河文学”创作的()。

A.柯云路B.汪曾祺C.郑义D.刘绍棠6.陈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以女性视角,大胆表现了对自恋、同性恋的赞美态度的()。

A.《无处告别》B.《与往事干杯》C.《私人生活》D.《一个人的战争》7.下列属于余华的“世俗化叙事”作品的是()。

A.曹靖华B.刘白羽C.秦牧D.魏巍10.金庸武侠小说的处女作是()。

A.《书剑恩仇录》B.《碧血剑》C.《射雕英雄传》D.《雪山飞狐》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11.在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会议”上,赵树理被誉为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

12.欧阳山的《三家巷》是一部描绘大革命时代广州一批年轻人的生活、爱情和奋斗的长篇小说。

13.评论家洪子诚认为,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在情节和主题模式上,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浅谈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意味

浅谈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意味

浅谈新写实小说中的后现代意味论文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后现代主义原生态价值立场论文摘要: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一次回归。

但是和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不同,新写实小说淡化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中那种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作家们不再书写民族的寓言和神话而是回到个人话写作状态,他们放弃了理想和崇高的深度模式而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和对“人的价值立场谈化”等方面进行关注,这些无不体现出新写实小说中浓浓的后现代意味。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20世纪后半期在哲学、文学、美学等多方面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文化,作为一种叙述话语和风格,表现为大众性、平面性和消解性,自我的荒谬与萎缩、自我的零散化、平面化和自我的失名,自我的失落和反主流文化,反对现存的语言习俗,二元对立及其意义分解,返回原始和怀旧情绪,嘲弄模仿和对暴力的反讽式描写等。

这些总的概括说就是呈现主体消解、价值立场的谈化、平面化、零散化等倾向。

后现代主义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化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

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文学领域上,后现代主义文学涉及的流派众多,各种思潮杂芜。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中国文学里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后现代特征的创作,其中就以新写实小说为代表。

一、“原生态”生活的还原1.对“原生态”生活的全面展示无论是《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还是《一地鸡毛》中的小林夫妇,还是《艳歌》中迟钦亭等,对于他们的挫折、尴尬、屈辱、卑劣、成功、喜悦,新写实作家们注重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生活,尽量避免和减少对叙事的干预,呈现出一种客观化的“原生态”的叙事特征。

《烦恼人生》中,印家厚本是一个富有才华、志趣广泛的青年,但恶劣的居住条件、拮据的经济状况、妻子的刻薄挖苦、孩子的抚养,等等,使他不得不在一系列琐碎繁杂的事务中如蝼蚁般忙碌。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在文学创作中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实、深入的观察和描写,强调对于人物形象的真实而细腻的刻画,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与此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以一种探索性的态度去挖掘和表现人物心理、思想以及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选择和命运。

新写实小说在创作形式上突破了传统写实小说的局限,尝试从更多元的维度来呈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它不拘泥于叙事的线性结构,常常运用多重叙述、多角度观察和意识流的手法,试图以更加宽广的视野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真实和有机的社会图景。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注重对语言的创新运用,力求通过语言的纯熟运用来传达故事和人物的复杂性。

在主题选择上,新写实小说注重对于当代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的揭示和反思。

它关注社会中的底层人群,常常以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为切入点,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类的困境。

同时,新写实小说也常常关注和反思人类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窘迫和失落。

新写实小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创作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写作思路和创作范式。

它打破了传统小说对于现实和社会的框限,使文学在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反思和表达中更加立足于现实生活,具备更高度的价值。

总之,新写实小说是一种注重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文学流派,它以真实和深入的刻画为特点,通过多样化的创作形式和主题选择来展现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并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众文学之二 新写实小说

大众文学之二 新写实小说
治意识形态,推进反“现实主义经典化”的策略 。
五、新写实小说的局限与走向
局限

因为新写实悬置人生理想,停止生命意义终 极价值的追求,使人陷落在一种虚无、阴暗的境 地,感受不到生活意义与价值。 新写实小说的生活流的叙事,较为琐碎—让 人怀疑文学终究是什么? 新写实小说家的纯客观的审美态度的导向是 审美,而是审丑,实质是让读者的审美视野、审 美趣味下移。
现实主义经典化特点

是不断选择,不断排斥的过程 是革命与政治理念不断放大,被泛化到文艺批评 理论的过程


是文学样板不断推出、引用、模仿、复制的过程
泛政治意识形态化的语言构型,体现了特定权力
关系
现实主义经典化的作用
在革命现实主义原则下,文学价值不 在文学本身而在于政治。政治介入现实 主义,使现实主义本身政治化了,也把 现实主义表现的生活政治化了。
过程
这是指在诸多艺术创作方法中,现实主义被
认为最具典范性的;在现实主义诸形态中,革命 现实主义被认为最能为某一主体群体发挥某些可
望和被指望功能的,最足以发挥和体现该功能的
作品再被当作典范、样板而选择出来,标举出来, 被理论批评家不断评论、阐释、引用,被其他作 家不断学习、借鉴、模仿,于是就有了一种生存 的直接有利条件,使得这一类艺术形态在文化方
四、新写实小说的价值
(一)对“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反拨
1. 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含义
2. 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经典化过程、特点及作用
3. “写实”与“现实”的来源
4. 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
(二)除幻、还原
1.现实主义经典化的含义 经典:指特别出色的为某一社会主体群体发挥
某些可望和被指望功能的事物或人工的制品,在那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1 、《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 、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人物。

5 、《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C)。

A 、自信B 、能力强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B )。

A 、杨朔B 、秦牧C 、刘白羽D 、周涛3 、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

A 、《“锻炼锻炼”》B 、《小二黑结婚》C 、《三里湾》D 、《套不住的手》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B)。

A 、鲁迅B 、沈从文C 、巴金D 、老舍5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D )。

A 、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B 、公刘的《哎,大森林》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小题 5 分)1 、“三突出”创作原则: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

(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1 分)。

世俗价值的发现——新写实小说论

世俗价值的发现——新写实小说论
Key words:Neo.realism novel,realism,tragedy occurred in commonplace 1ife, secularized typical figure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指导教师签名:
州年?月肜日 沙句每涓矿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把研究的主要范围放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写实’’ 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方方和刘震云的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文本,以及从“新写实’’ 小说产生至今对其进行批评的文本。同时,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文艺社会 学方法理论和悲剧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注重小说的 真实性品质,无论是对现实关系还是细节的描写;强调小说作品的倾向性应该从生动的 场面描写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以此来比照,得以确认“新写实’’ 小说归属于现实主义的事实。根据赵宪章对文艺社会学方法的概念界定来看,文艺社会 学方法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文艺的社会本质,承认文学艺术对读者、乃至社会的潜移 默化的强大影响力,重视文学作品与读者的互动关系。就这一角度进行考察,“新写实" 小说的社会学价值则彰显无遗。通过对典型的西方悲剧理论的研读,可以发现“新写实"

新写实

新写实

新写实小说的缘起、变化及意义分析(一)新写实小说的缘起“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它对应于80年代后期以后中国社会大会的“人”的解体,文学中的终极理想消失、政治热情降温、个体生存艰难等复杂的现实,以及1987年之后先锋小说遭遇冷落的艺术现状,是对于现实和小说的双重反应。

正如《钟山》1989年第2期“新写实小说大联盟、卷首语”中所说:新写实“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实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它们“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在这个大旗的号召下,80年代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叶兆言等作家推出了一大批新写实小说,并形成了80年代中国文学的最后一个高潮和热点。

80年代中后期发端“新写实小说”,这是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其创作方法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它减褪了过去传统的现实主义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性色彩,以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强烈的历史的意识,深刻的哲学意识,追求一种更为丰富的博大的文学境界,作者情感冷静而自信,零度情感介入,阅读者直接参与文本创作,作家——文本——读者共同展示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作用。

“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

对于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有人曾经概括为五个方面:1、粗糙朴素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2、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3、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

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4、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5、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景。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2 华师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2 华师版

一、填空题3.在60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被称为“散文三大家”的分别是杨朔、刘白羽和秦牧。

4.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5.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6.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7.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

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8.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0.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12.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3.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1.王安忆表现性爱题材的著名作品“三恋”是指()A.《小城之恋》B. 《锦绣谷之恋》C. 《荒山之恋》D. 《世纪之恋》3.下面属于寻根小说的是()。

A、《爸爸爸》B、《小鲍庄》C、《春之声》D、《红高粱》5.余华的第一篇小说是1987年1月发表在《北京文学》上的()A.《河边的错误》B.《四月三日事件》C.《细雨与呼喊》D.《十八岁出门远行》6.茹志鹃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A.《百合花》 B.《桂林山水歌》 C.《双桅船》 D.《弧线》7.诗句“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出自作品()。

A.《一代人》 B.《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C.《远和近》 D.《生命幻想曲》9.汪曾祺写的最好的小说都是属于童年回忆的作品。

这些作品主要有( ABC)A.《受戒》B.《大淖记事》C.《异秉》D.《岁寒三友》10.《保卫延安》的作者是()A.吴强 B.曲波 C.梁斌 D.杜鹏程11.王朔参与创作的电视剧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2、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3、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

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

4、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

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第1章:新时期文学历史语境与文学思潮正门对面 1、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济答:这是因为: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

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

正门所以这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拨正了文艺发展的方向。

如,政治性大批判运动等没有了,作家具有较为宽松的写作环境。

(2)解放了文艺创作生产力。

右派作家复出。

(3)带动了文艺界思想大解放。

逐步恢复文学是“人学”的观念。

清除过去的清规戒律,特别是“三突出”与“高大全”的错误创作模式。

正门对面 2、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背景及其争论?3362 3039 答:1、背景:(1)文学的媚俗与价值感的丧失——如王朔的小说。

(2)知识分子与作家的精神危机。

《废都》中的庄之蝶。

王蒙发表《躲避崇高》(《读书》1993年第1期)。

刘心武提出“直面俗世。

”kaoyantj 2、讨论:(1)正方:王晓明、陈思和等批评家、张承志、张炜等作家。

《上海文学》1993年第6期。

发表王晓明、张宏等人对话文章《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开始。

张承志提出“以笔为旗”,反抗“文化的低潮与堕落”。

(2)反方:王蒙等人。

后发表《人文精神问题偶感》、《沪上思絮录》等文章。

112室3、意义:促进了作家等人文工作者增加对当下历史处境与精神处境的认识。

业3、如何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共存格局?正门答:一、在纵向上呈阶段性变化:1、80年代初期的现实主义占主导。

叫新时期。

2、80年代中期以后的趋向多元化格局。

叫新时期后期。

寻根文学出现了,新写实主义小说出现了,先锋小说也出现了。

3、90年代的多元化格局。

叫后新时期(张颐武等提出)。

021- 二、在横向上呈多元并存与交叉:2000921、精英文学、大众文学、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并存。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5、新时期,巴金的《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8、新时期,徐迟的《哥德巳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等报告文学和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讴歌和关注,使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2、80年代中期以后,以方方、刘震天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功利性和典型化、英雄化,专注于普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

23、80年代中期以后,以苏红、莫言、叶兆言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将眼光从现实转向历史,摆脱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方法,致力于民间社会原始形态的还原和历史文化的雕刻。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论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在现代小说发展史上,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是一个重要的流派,而近年来新写实小说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比较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点,以探讨它们的发展趋势及其表现形式。

一、文学创作角度的不同从文学创作角度来看,新写实小说更强调作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分析,力图通过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不同层面,反映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追求更优秀、更真实的文学创作手法。

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则更强调对个体人物感情状态的表现,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

二、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不同从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角度来看,新写实小说的表现形式更为自由和多样化,展现了现代文學的风貌,它更倾向于突破传统小说的写作局限,采用多种手法,如以纪实、报告文学、悬疑小说等形式来呈现社会现实的多种面貌,形式更加多样化,语言更加简练干练。

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则以其对现实问题的具体描写和展现,打造出更加真实、生动和自然的艺术效果。

三、观念内涵的不同从观念内涵来看,新写实小说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倡导真实、自然、生命的多样性,更具有个人表达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

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则更加注重对人类生命的普遍性深层探索,以人类生命的意义为核心将人物塑造得更加坚强、勇敢,展现出人类的闪光点。

四、历史阶段背景的不同从历史阶段背景方面来看,新写实小说在相对更加自由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崛起,强调了对知识的创新,具有更具排斥性的内在精神特征,是一种比较自由、开放、多样化的新小说。

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则在传统观念抑制的大环境中生存,注重保守、传统的文学艺术风格,更多的是具有实质性、代表性、传统性的历史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文学创作角度、文学风格和表现手法、观念内涵、历史阶段背景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异同点。

我们相信,通过比较研究这些方面的不同点,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体现现代社会的文学表现形式。

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新写实小说的发展趋势和表现形式,并期待看到新写实小说在文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100%正确地《中国现当代文学二》(二)期末复习提纲

100%正确地《中国现当代文学二》(二)期末复习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提要——蔺瑞娟1、第一次文代会召开的时间、确定的文艺总方针、指出的文艺总方向。

P227时间:1949年7月2日至19日总方针: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

总方向:指出了建国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2、本时期文学创作的人学观及主要的两个核心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人学观。

(视阶级性为人的本质,以阶级取代个人,以阶级分析的方法判别人的身份,地位与性质,并满怀信心地站在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来完成对于“人”的种种文学想象。

)核心观念:以“为政治服务”为核心的文学观念,以阶级论、革命论为核心的“人”的观念。

3、双百方针提出的时间、内容及双百方针提出以后在文学创作方面出现的两类新颖的作品。

时间:1956年5,6月间。

内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竞争。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该采取简单的方法解决。

一类是直面现实矛盾,大胆“干预生活”,突破了长期以来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王蒙《组织部信赖的年轻人》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等)另一类是突破被长期封锁的人情,人性的禁区,把笔触伸向人物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邓友梅《在悬崖上》李威伦《幸福》丰村《美丽》)4、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根本任务论;“三突出”的创作原则。

“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结合。

(1958.5)“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根本任务论”: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论。

5、“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的主要作品;作家: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西李马胡孙)赵树理代表作:《三里湾》《登记》《李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

当代文学史知识点

当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2014年12月28日一、《文学史》名词解释1、‚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要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分)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于1956年5月26日在中南海专门向有关人士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

(1分)在谈到文学艺术时,陆定一对这一方针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其具体内容按照陆定一的解释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分)‚双百‛方针对发扬学术民主与艺术民主,对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1分)2、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1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代表会师北平,于7月2日至19日举行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分)在这次大会上周恩来作了长篇《政治报告》。

郭沫若、茅盾、周扬、傅钟分别作了《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在反动派压迫下的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新的人民文艺》、《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报告,介绍和论述了国统区、解放区、部队的文艺运动情况,建立了全国性的文艺组织。

(1分)这些报告和大会代表们的发言一致确认: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是指导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成为新中国文艺运动的总方向。

(1分)与会代表达成的这一共识,也就为新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理论及创作确立了基调。

这次会议的召开,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艺术史和其他专史上都应占有一定的位置,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结束,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

(1分)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 80年代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在90年代的文学格局中,新写实小说在其初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动乱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

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

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

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

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

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小说”:80年代中期由一部分青年作家有意识地发起和自觉推动的一股创作潮流,其直接的动因是因为前一阶段以反映改革为主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由于在艺术上面临着诸多难以处理的现实问题和改革本身的发展艰难曲折、复杂多变,迫使作家由现实问题转向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希望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寻找现实问题的答案、吸取现实变革的精神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寻根”作家的影响极为深远。

因此,以“寻根”为宗旨的小说创作,就意味着当代文学开始了一个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重新发现和重新铸造的艺术追求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以寻根为宗旨的小说创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小说长期以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观照现实的艺术视角,使追求小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此以后成了小说创作主要的艺术旨趣。

这种追求同时也扩大了当代小说艺术表现的空间,对小说艺术革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4、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

小说中的反英雄形象分析

小说中的反英雄形象分析

小说中的反英雄形象分析1. 什么是反英雄形象反英雄形象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与传统英雄形象相反或对立的角色。

这些角色通常具有不完美、混乱甚至是道德上有争议的特点,与传统英雄形象相比更加接近平凡人物。

小说中的反英雄形象常常引发读者对于道德观念以及社会伦理的思考。

2. 反英雄形象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增强故事情节: 反英雄形象的存在可以为故事增添复杂性和张力,使得故事更具挑战性和吸引力。

•打破传统观念: 通过塑造反英雄,小说能够向读者展现一种新颖、多元和真实的视角,打破传统观念框架。

•探讨人性本质: 反英雄形象提供了讨论人性本质、善恶边界等哲学问题的契机。

•反映社会现实: 通过塑造反英雄,小说能够呈现社会阴暗面、揭示社会问题,并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 反英雄形象的典型特点•缺乏传统英雄的崇高品质: 反英雄常常缺乏勇敢、正直、仁慈等传统英雄所具备的品质。

•非理想化形象: 反英雄往往有着各种不完美的特点,如自私、冷漠、自卑等,与普通人类更加相似。

•道德上的争议: 反英雄角色通常表现出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引发读者对于道德取舍和伦理问题的思考。

•深入探索内心世界: 与传统英雄相比,反英雄通过揭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感受和矛盾心态,更加贴近读者内心。

4. 小说中反英雄形象经典案例分析4.1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一个备受争议和解读的反英雄角色。

他在剧中表现出犹豫不决、病态执着等复杂心理。

他既有对于复仇家族和自己责任的自我期许,又在行动上长期拖延,无法达到传统英雄即刻行动的形象。

4.2 黑塞《荒原》中的葛底斯堡葛底斯堡是一个极为孤独和绝望的反英雄形象。

他以空虚、悲观的眼光看待世界,面对生活选择消极退缩。

他与周围大部分人物相比,更能体现出个体在庞杂社会中所处位置的困境。

4.3 契诃夫《卡门夫人》中的克尔普林克尔普林是一位堕落、背叛家庭原则的角色。

他被描绘为一个不负责任、对妻子不忠实,并追求无尽享乐的男子汉形象,与传统英雄形象有着明显差异。

关于“新写实小说”普通人物塑造的思考

关于“新写实小说”普通人物塑造的思考

关于“新写实小说”普通人物塑造的思考作者:蔡汝伶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4期⊙蔡汝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州510665]摘要:随着社会生活发生的极大变化以及人们阅读需求的转变,新写实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崭新的写作叙事风格出现,打破以往传统现实主义写作中只注重英雄人物或者焦点人物塑造的惯例,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将视点投放在普通人身上,并且注重体现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平凡性、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对作品中一系列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描写,揭示了真实的社会状况和人的生存本性。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人物塑造人物特性中国社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翻开了其历史性的崭新一页,整个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展开,社会生活由以政治为中心转向以经济为中心,人们的生活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展开,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大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把生活的重心更多地转向了衣、食、住、行等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上而逐渐远离政治生活。

作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转型期中出现的这一社会现象,开始把写作视线转移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去,一改以往文学作品多为政治说教和社会意识形态服务的写作风格,而注重对普通人琐碎生活的描写以及社会世俗风景图的描绘,将关注点放在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物中而不是精英分子或者英雄人物的身上,这一系列相关的文学作品被称为“新写实小说”。

关于“新写实小说”概念的论定,在《钟山》杂志1989年第3期的卷首语中有这样的一段表述:“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1}“新写实小说”“把笔触延伸至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让那些平凡而略显庸碌的小人物走到文学的前台,打破了过去传统现实主义只是把叙事镜头对准英雄人物或焦点人物,而不屑于表现那些凡夫俗子的惯例,真正地为普通人提供了展示的空间”{2}。

《活着》的文学意蕴--以人物形象福贵为例

《活着》的文学意蕴--以人物形象福贵为例

《活着》的文学意蕴--以人物形象福贵为例
刘晓霞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14(000)017
【摘要】福贵在小说《活着》里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作家余华在记叙福贵艰辛一生的同时,又赋予这一形象很多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福贵这一形象探讨《活着》的文学意蕴。

【总页数】1页(P74-74)
【作者】刘晓霞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葡萄酒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写实小说“反典型”人物塑造的当代意义--以《活着》中的福贵为例 [J], 谭珊珊
2.新写实小说“反典型”人物塑造的当代意义——以《活着》中的福贵为例 [J], 谭珊珊
3.浅析《活着》中的人物形象 [J], 谢雪滢; 刘诚儒
4.浅析《活着》中的人物形象 [J], 谢雪滢[1];刘诚儒[1]
5.中国和埃及现当代小说中的边缘人物形象以中国作家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与埃及作家优素福.盖易德《雄辩埃及人的抱怨》两部作品为例 [J], 迪娜·穆罕默德·巴尤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写实小说“反典型”人物塑造的当代意义作者:谭珊珊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1期摘要: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恩格斯在回复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评论《城市姑娘》时曾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余华对小说《活着》中的福贵的人物塑造并没有这些鲜明的“原型”特征,这种“反典型”的做法对于文学创作、文学接受以及文学史来说都具有当代意义。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反典型”;当代意义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143-02一、传统文论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典型问题一直是文论和史论的核心论题,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或然率或必然率可能发生的事。

”①黑格尔则进一步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普遍与偶然的对立关系,提出了特殊与普遍、主观与客观辩证统一的关系,他在《美学》中讨论艺术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时说:“人物性格必须把它的特殊性和它的主体性融会在一起,它必须是一个得到定性的形象。

”②人物的“定性”是典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演变提出了历史与实践相统一的观点,并且创立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辩证法。

恩格斯在回复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评论《城市姑娘》,写道:“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③马克思在论及文学典型的问题时曾引用歌德的话:“歌德曾经说过:画家要成功地描绘出一种女性美,只能以他至少在一个活人身上曾经爱过的那种美作为典型。

”④可见,马克思文论中的典型问题已经突破了理论的哲思,转向了实践层面,典型人物的塑造也和人物生活的时代典型环境联系在一起。

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人们也倾向欣赏那些崇高、伟大、拥有一般品性的人物形象。

例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兼济天下的形象,《水浒传》中宋江行侠仗义、胸径宽广、胸怀天下的形象,以及《悲惨世界》中冉阿让充满艰辛、挫折的自我救赎过程的形象,这些形象都集中了人类崇高精神的精华,并且通过文学作品的刻画得到了升华。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产生了一批反映这种矛盾对人性影响的文学作品,例如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的命运被金钱吞心的老葛朗台掌握和左右所酿成的悲剧;歌德的《浮士德》中描绘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发展、实现社会理想的故事;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老人与鲨鱼之间永不妥协的斗争则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奋斗人物的形象;赛林格《麦田的守望者》通过对主人公考菲尔德矛盾的焦虑和愤怒的内心描写,反映出了工业文明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美国垮掉的一代形象的现实写照。

应该说,这些作品中人物或大或小、或简或繁,但都是这个阶层的“典型”形象,也能充分反映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之间的张力关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反典型”的福贵的人物形象分析《活着》是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了福贵一生“非福非贵”的人生遭遇。

小说在刻画福贵形象时体现了多重特征,例如平凡、懦弱、贪婪、隐忍等等。

小说选择了最具悲情色彩的“死亡”为切入点,一次次用亲人的死亡来冲击福贵的心灵,通过福贵对死亡的表现侧面反映了人性的变化。

在父亲死的时候福贵几乎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当时的福贵最关心的是自己生活没了着落,再也过不了以前荒淫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而对其他一切都漠不关心。

地主龙二的死给福贵很大的心灵冲击,对于福贵来说,龙二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地主,就是因为他,福贵的家产才被吸干,直接导致福贵妻儿的离散、父亲的去世以及家中一切的变故,因此,龙二的死对于福贵来说至少应该是解气的。

但是这时的福贵刚从战场上捡回一条命,龙二的死让福贵意识到了活着的重要。

小说中写道:“我摸摸自己的脸,又摸摸自己的胳膊,都好好的,我想想自己是该死却没死,我从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来,到了家龙二又成了我的替死鬼,我家的祖坟埋对了地方,我对自己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

’”⑤对于龙二的死,福贵表现出了超乎人物形象的平静,并且在平静中出现了一丝对生存意义的思考,成为整个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转折点。

之后,有庆、二喜、家珍、苦根的死对于福贵来说打击都是很大的,但是这个时期的福贵已经完全转变了年青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混混状态,开始挑起家庭的重担,关注人情冷暖,开始履行一个男人的责任。

可见,年青时的福贵的混的状态与之后改邪归正的状态并不能称为传统意义的典型,而福贵生活的环境也和现实的时代环境没有隐含的联系。

只能说,福贵的一生就是平凡、普通人在现实中经历的“三十而立”的一个人生片段,余华把这个片段中的苦难放大、时间放慢了,用福贵的一生来阐释人如何立足于世,内心如何坚忍,外表如何坚强。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轻易就能从自身的经验中找到福贵的影子,青年时的“少壮不努力”的心态,中年时经历了挫折、痛苦后逐渐转变为“隐忍、坚强”的状态,最终老年时“豁然开朗、笑看云卷云舒”的境界。

我们也能轻易就找到与福贵截然相反的例子,例如2005年的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洪战辉,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等都是年轻有为、非常优秀的人物。

因为如此,福贵的形象对于80后甚至90后的读者来说并没有心理距离,反而能与自身经验融合,对照之下,形成巨大的张力。

福贵一些平凡的人生感悟,也因为“反典型”的人物塑造方式,疏远了时代中的环境影响力,丰富了人物的细节感,因而具有了普适性。

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如何“活着”,如何有意义地活着都是人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对于生活在各种压力之中,人的精神逐渐空虚、匮乏的今天,福贵“为活着而活着”的本真、平凡的态度也许给现代人更多的启示,因此,福贵经历的苦难也具有了跨越时空的当代意义。

而《活着》在中外的接受情况也证明了上述观点。

在王侃先生的论文《论余华小说的张力叙事》中,具体总结了这本书的出版以及接受情况。

据新闻媒体的不完全统计,“《活着》单行本在出版后的十余年里发行了一百多万册,这不包括转载和杂志的发行量……有趣的是93年到98年的发行量却不到一万册。

”⑥王侃先生总结到时代的变迁并没有消弱小说的时代性,反而增加了小说的价值,新世纪以来,研究这本书的人越来越多,豆瓣读书上对这本书的评价达到了数千条,而且多是80后甚至是90后的读者。

时隔近二十年,2010年作家出版社再版了《活着》,这些数据都说明学界、读者对《活着》的肯定程度越来越高,这与余华对福贵这个“反典型”的人物塑造是分不开的。

三、“反典型”的当代意义“反典型”的人物依旧是存在文学文本和文化环境之中,正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一样,因为马克思对人类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深入、严密的分析,才发现了历史中的联系,得出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结论,这个结论同样与时代现实是不相符的,但是却符合了时代发展的规律和逻辑。

同样,虽然我们说福贵的形象最大的特点就是离经叛道、不走寻常路,因此而获得了成功,但是不可否认,福贵形象的“内在密码”是与整个社会环境、文学和文化环境有密切的逻辑联系的。

因此,超前思维与历史本身是分离的,但是逻辑总是与实践相结合、逻辑总是隐含于历史之中。

“历史与逻辑统一于实践,逻辑是实践的历史抽象,历史是实践的逻辑的具体。

”⑦因此,福贵这种“反典型”的形象对于当代所产生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文学创作来说,给“小人物”成为“典型”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虽然新写实小说的风头已经被青春小说、励志小说等冲淡了,但是这种反典型的人物塑造确实给学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很多学者研究新写实小说的原生态创作、生存意识、现实因素等等之前现实主义小说时代所没有的新论题,这说明新写实小说为研究者们开启了一条研究、评论小说的新途径。

加之90年代后传媒业市场化的速度加快,在大众文化草根文化的热潮中,新写实小说找到了现实环境的土壤,契合了人们内心的普遍诉求,因此,“反典型”构成了一种另类的“典型”。

其次,对于文学接受来说,“反典型”人物的出现给读者的影响同样是深刻的。

一方面,这些人物贴近生活的情节、口语化的语言特征令人倍感亲切;另一方面,新写实小说被广泛地改编为电影或者电视剧,融入了普通老百姓的传媒生活中,进一步扩大了小说中人物的影响力。

第三,对于文学和文化史来说,“反典型”人物和新写实小说对其书写和发展也具有独特的意义。

虽然新写实小说出现在鱼龙混杂的80年代末,得名于批评家与媒体的炒作,但是新写实小说中合理的逻辑内核,例如原生态写作、零度情感,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作用的。

通过上文分析“反典型”的人物塑造也可以看出,新写实小说并没有完全脱离现实主义小说自成一派,而是构成了现实主义小说中另类的一个流派。

“虽然从总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⑧因此,讨论“反典型”所具有的形象特征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很有启示。

——————————注释:①亚里士多德.诗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39.②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82.307.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462.④董学文.马克思恩格斯论美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 63.⑤余华.活着[M].作家出版社,2010.67.⑥王侃.论余华小说的张力叙事[J].文艺争鸣,2008(8):130-131.⑦张靖伟.历史与逻辑的张力——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1(2):43.⑧“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卷首语[J].钟山,1989(3).(责任编辑孙国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