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年高一物理笔记整理.doc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一、物质的状态和性质
1、物质的状态
(1)固态:物质的分子处于固定的排列结构,可以把它看作
是一个固定的实体,它的体积和形状是固定的,而且不能被压缩,也不能改变形状,例如:冰、金属、塑料等。
(2)液态:物质的分子处于活动的状态,可以随着容器的形
状而变化,而且可以被压缩,例如:水、油等。
(3)气态:物质的分子处于自由状态,可以随意地扩散到空
气中,而且可以被压缩,例如:氧气、氢气、氮气等。
2、物质的性质
(1)密度:指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单位是kg/m3,它
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浓度,也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重量。
(2)弹性:指物质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弹性越大,物质就越坚韧。
(3)抗拉强度:指物质承受拉力时的抵抗能力,它可以用来
衡量物质的坚韧程度,抗拉强度越大,物质就越坚韧。
二、力的大小和方向
1、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是指力的强度,它可以用牛顿(N)来衡量,1牛顿等于1千克的重力。
2、力的方向
力的方向是指力的作用方向,它可以用箭头来表示,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作用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新高一物理知识点重点笔记

新高一物理知识点重点笔记一、运动学部分1. 位移和速度- 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置变化,用Δx表示。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变化率,用v表示。
平均速度为Δx/Δt,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速度的单位为m/s,常见的速度单位有m/s、km/h等。
2. 加速度- 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用a表示。
如果速度的变化方向与参考系的正方向一致,即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如果速度的变化方向与参考系的正方向相反,即物体在做减速运动。
加速度的单位为m/s²。
- 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则它将继续保持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等速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 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时,称为等速直线运动。
在等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零,速度-时间图像为一条水平直线。
-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一个平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和初位置进行抛体运动,只有重力的作用。
在平抛运动中,物体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4. 匀变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改变时,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恒定,速度-时间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受到的合力除以物体的质量。
a=F/m,其中a为加速度,F为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
二、力学部分1. 力-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单位为牛顿(N)。
- 弹力:物体受到弹簧或弹力传感器的拉伸或压缩作用所产生的力。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同样也是物体对地球产生的作用力。
2. 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两个作用在一起的物体,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力相等且反向。
即使两个物体受到的力大小相等,它们的加速度也可能不相等,这取决于它们的质量。
3. 动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的单位为kg·m/s。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在发生碰撞或发生其他相互作用时保持不变。
2020高一最新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分享

2020高一最新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分享高一物理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既是高一又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难点,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物理知识点11.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2)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3)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2.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来求解3.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高一物理知识点2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分析受力情况;③建立适当坐标;④列出平衡方程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说明;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高一物理必修一共有八章内容,下面我将为你提供每章的笔记:第一章,运动与力。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介绍。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分类、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静止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物体加速度的变化。
第二章,力的作用和运动。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力、分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弹力,弹性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及计算方法。
第三章,力的矢量运算。
矢量的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量的表示和运算。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矢量合成图解法和三角函数法。
第四章,力的分解合成与平衡。
力的分解与合成,力的合力、分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条件及平衡力的性质。
第五章,运动的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公式。
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相关公式。
第六章,力与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力、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重力加速度,重力的概念、重力加速度的计算。
第七章,动能与动能定理。
动能的概念,动能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单位。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及应用。
第八章,功与功率。
功的概念,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单位。
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单位。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的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请随时提问。
高一物理学霸手写笔记

高一物理学霸手写笔记高一物理学霸手写笔记一、力和运动1. 定义:力是能够导致物体改变速度或形状的作用,用符号F表示。
2. 三大力的种类:a. 弹力:由弹性体产生的力,与形变成正比。
b. 重力:地球吸引物体的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上的阻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保持其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表示为F=ma。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功和能量1. 定义:功是力在物体上的作用导致物体发生位置改变时所做的功;能量是物体进行功所具有的性质。
2. 功的计算:功=力×位移×cos(θ),单位为焦耳(J)。
3. 功和能量的转化:当物体执行功时,物体的能量会发生转化。
功耗散时物体的能量减少,反之能量增加。
4. 功率的定义: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或能量转换速率。
5. 功率的计算:功率=功/时间,单位为瓦(W)。
三、简谐振动1. 定义:简谐振动是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做周期性往复运动的现象。
2. 特征:简谐振动有周期性、弹力和质量的影响、振幅和频率的关系等特点。
3. 单摆的简谐振动: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但与质量无关。
公式为T=2π√(L/g),其中T是周期,L是摆长,g是重力加速度。
4. 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弹簧振子的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振子的质量m有关。
公式为T=2π√(m/k),其中T是周期,m是质量,k是劲度系数。
5. 能量转换:简谐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之间不断转换。
当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反之,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笔记结束]以上为高一物理学霸手写的笔记,内容涵盖力和运动、功和能量、简谐振动等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

高一物理必修一每章笔记【原创版】目录1.必修一的内容概述2.第一章:力学基础3.第二章:运动的描述4.第三章:相互作用5.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6.第五章:动量守恒定律7.第六章:机械振动8.第七章:万有引力和重力9.第八章:简谐波10.第九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1.第十章:热力学第二定律12.总结正文【提纲】1.必修一的内容概述- 必修一作为高中物理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介绍了力学、热力学和简谐波等基础物理知识。
2.第一章:力学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了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第二章:运动的描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如何用坐标系和位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4.第三章:相互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万有引力、电磁力等相互作用力,以及它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第四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章主要介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6.第五章:动量守恒定律-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7.第六章:机械振动- 本章主要介绍了简谐振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8.第七章:万有引力和重力- 本章主要介绍了万有引力和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9.第八章:简谐波- 本章主要介绍了简谐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10.第九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本章主要介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11.第十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本章主要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用它来解决物理问题。
12.总结- 对必修一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其重要性和对后续学习的影响。
高一物理笔记归纳高一物理笔记总结

高一物理笔记归纳_高一物理笔记总结高一物理笔记归纳篇一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物理高一必修一笔记

物理高一必修一笔记一、引言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规律。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
学习物理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世界。
在本篇笔记中,我将分享我在高一必修一物理课程中的学习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二、知识点总结1. 力和运动a.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b.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c. 运动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d.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等。
2. 质量和能量a.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 质量的测量方法:使用天平。
c. 能量概念:物体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d. 能量单位:焦耳(J)。
3. 功和能a.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量。
b.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c. 能的概念: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d.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且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三、学习技巧1. 理解概念,不要死记硬背学习物理需要理解概念的本质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不要死记硬背。
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才能灵活运用。
2. 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通过做练习题,可以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在做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方法,积累解题经验。
3. 学会分析问题,掌握解题步骤分析问题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技能,要学会根据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找出物理过程和规律,并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审题、建立物理模型、选择适当的方法、求解、总结反思。
4. 善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将零散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或表格等方式进行总结。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a. 课前预习: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出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
高一物理笔记

高一物理笔记高中物理笔记示例如下:笔记目录:1. 运动学-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平抛运动- 简谐振动2. 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运动和力的合成3.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传导4. 电磁学- 电场和静电场- 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 电势能和电势- 磁场和电磁场笔记内容:1. 运动学-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的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表面上滑行的运动- 两个物体在相同加速度下相对静止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 两个物体在相同速度下相对运动时的速度变化2. 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为止。
-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即加速度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物体。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总合力为零,物体不受外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分解:- 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压力- 水平和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压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3.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量不为零时不发生热传导。
- 物体中的热量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热量传递过程中损失的热量。
-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量无法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物体的温度总是均匀变化的。
- 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会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 热传导:- 热传导的过程是,高温物体的热量传递给低温物体,导致物体温度的升高。
- 热量传递的方向总是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
4. 电磁学- 电场和静电场:- 电场是电荷产生的电场,电荷的分布决定电场的形式。
- 静电场是电场的强度、方向和大小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 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 自由电荷的分布决定电场的形式。
- 电场强度大小等于电荷之间的距离的平方除以电荷密度。
高一物理必修1笔记详细

高一物理必修1笔记详细高一物理必修1笔记详细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 静止:物体位置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 运动的要素:时、空、物三要素。
时是指运动所需的时间,空是指运动所需的距离,物是指参与运动的物体。
2. 运动的描述- 位移:物体从A点移动到B点的路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
- 位移的概念:位移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有关。
- 位移的计算:位移等于终点的位置减去起点的位置。
- 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 平均速度的单位:m/s。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即瞬时位移与瞬时时间的比值。
- 瞬时速度的计算:瞬时速度等于瞬时位移除以瞬时时间。
3. 运动的图像表示- 位移-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 速度-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
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不变。
2.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 平均速度的单位:m/s。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即瞬时位移与瞬时时间的比值。
- 瞬时速度的计算:瞬时速度等于瞬时位移除以瞬时时间。
3.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 位移-时间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
- 速度-时间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
4. 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位移: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 已知位移和时间,求速度: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 已知位移和速度,求时间:时间等于位移除以速度。
第三章:运动的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
高一物理笔记归纳整理

高一物理笔记归纳整理高一物理笔记归纳1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1)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2020最新5篇分享

高一物理知识点1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起电的方法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高一物理知识点2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7、合位移S=(Sx^2+S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2020年物理高一知识点

2020年物理高一知识点一、力学部分1. 运动基本概念A. 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B. 相互作用力、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C. 力的合成与分解2. 平抛运动A. 平抛运动的特点B. 最大平抛距离、最大平抛高度计算3. 斜抛运动A. 斜抛运动的特点B. 斜抛运动的方向与速度关系C. 斜抛运动的加速度与速度关系4. 简谐振动A. 简谐振动的条件B. 弹簧振子与单摆的简谐振动C. 简谐振动的周期与频率计算5.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A.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与含义B. 行星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A. 温度的定义与不同温度尺度B. 热量的传递方式C. 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2. 理想气体定律A. 状态方程与理想气体定律B. 摩尔气体的状态方程3. 热力学第一定律A. 内能的概念与热力学第一定律B. 等容、等压、等温过程的内能变化C. 绝热过程的内能变化4. 热力学第二定律A. 热机与热力学第二定律B.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C. 热力学不可逆性和熵的概念三、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A. 光的波动和粒子性质B.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2. 光的反射与折射A. 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B. 全反射与光纤原理3. 镜子与透镜A. 薄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B.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C. 凹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4. 光的衍射与干涉A. 光的衍射现象与条件B. 双缝干涉与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四、电学部分1. 电荷与电场A. 电荷的分类与性质B. 电场的产生与性质C. 电场内的电势能2. 电流与电阻A. 电流的定义与电流强度计算B. 物质的电阻与电阻率C. 欧姆定律与电功率的计算3. 电路与电源A. 简单电路的组成与分析B. 并联与串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C. 电源的分类与特点五、其他部分1. 波动与声音A. 波动的概念与特点B. 机械波的传播与性质C. 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2. 直流电路A. 电阻、电容与电感的基本关系B. RC电路和RL电路的充放电过程C. LRC振荡电路的特点与应用以上是2020年物理高一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其他相关内容。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5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最新5篇高一物理知识点1一、定律定义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当合外力为零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则将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合外力为零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相互抵消,合外力为零;另一种是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这种表述方式并不严谨,所以通常采用原始表述。
二、演绎过程伽利略研究运动学的方法是把实验和数学结合在一起,既注重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验检验。
他对光滑斜面的推论是通过实验观察,并推论得到的。
但是这个完全光滑的斜面在现实中不存在,因为无法将摩擦力完全消除,因此理想斜面实验属于伽利略的逻辑推理部分。
伽利略对光滑斜面的推论现实中,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时,它的速度减小。
由此伽利略推论,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不增不减。
实际上他发现,球愈来愈慢,最后停下来。
伽利略认为,这并非是它的“自然本性”,而是由于摩擦阻力的缘故,因为他同样还观察到,表面愈光滑,球便会滚得愈远。
于是他推论,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下去。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实验如图所示,让小球沿一个光滑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下滚,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达到与原来差不多的高度然后再下滚。
他推论,只是因为摩擦力,球才没能达到原来的高度。
然后,他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滚得远些。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就会滚得更远。
于是他对斜面平放时的情况进行研究,结论显然是球将永远滚下去。
这就是说,力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即维持物体的速度的原因,而恰恰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因此,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就将以这一速度匀速直线地运动下去。
三、适用范围牛顿第一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在质点不受外力作用时,能够判断出质点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一定是惯性参考系,因此只有在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才适用。
高一物理必修1笔记.docx

高一物理必修1笔记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用來代替物体的有质量而没冇性质和大小的点。
【注】质点是一种 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 存在。
2.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物体的形姬去小对研究问题的结果影响不大,可以忽略时。
3、 参考系:1) 参考系的选择具有 任意 性。
2) 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3)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4、 位移:物体的位置变化,用从 初位置 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來表示,是失量,既有卫 小 乂有方向;5、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 大小没有 方向。
6、 速度:1)定义:位移和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v = —Ar3)单位:国际单位制屮是:米每秒 常用的单位还有「米毎小时、厘米毎秒7、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 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卫匹的比值。
4)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 5)物理意义: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6) 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7) 取初速度vO 的方向为正方向,则:(1) 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的方向相同。
(2) 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的方向相反。
11、 打点计时器1)常用的两种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交流电的频率3)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0,02s12、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取决于交流电的频率13、 关于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物体)的次序是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3)定义式:Av a = 一Az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厂匀速直线运动1、 运动< C 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Y.匀减速直线运动 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 = v (,+ at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 v o r + G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5、 自由落体运动:态为止・(2)惯性与质量:1)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2)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 2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休的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休所受的佥处力成正比,跟物休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 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H 同. 3、说明 1)同向性:a 和F 合始终是一同向。
高一物理知识点下学期笔记

高一物理知识点下学期笔记1.高一物理知识点下学期笔记篇一电势能的概念(1)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即WAB=εA-εB。
①当电场力做正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减少,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即Δε减=WAB。
②当电场力做负功时,即WAB说明:某一物理过程中其物理量的增加量一定是该物理量的末状态值减去其初状态值,减少量一定是初状态值减去末状态值。
(3)零电势能点在电场中规定的任何电荷在该点电势能为零的点。
理论研究中通常取无限远点为零电势能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能点。
说明:①零电势能点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②电势能的数值具有相对性。
③某一电荷在电场中确定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无关。
2.高一物理知识点下学期笔记篇二一、电动势(1)定义: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2)定义式:E=W/q(3)单位:伏(V)(4)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非静电力做功)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
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二、电源(池)的几个重要参数(1)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2)内阻(r):电源内部的电阻。
(3)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
其单位是:A·h,mA·h3.高一物理知识点下学期笔记篇三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单位是m/s。
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笔记整理高一物理知识点: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1)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2)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高一物理知识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速度与位移式(4)平均速度公式3、几个常用的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x=x2-x1=x3-x2==xn-xn-1=aT2(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②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③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4∶9∶∶n2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高一物理知识点:三、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②位移公式:③速度位移公式: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3、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①速度公式:②位移公式:③速度位移公式:两个推论:上升到点所用时间:上升的高度:(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下图,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1)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注】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高一物理知识点:四、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1、图象:(1)x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③图线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④两种特殊的x-t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a.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b.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a.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a.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相遇和追及问题: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 时必有,且。
(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 不相撞,则有易错现象: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高一物理知识点:五、力重力弹力摩擦力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
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4、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①滑动摩擦力:说明:a.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f静fm (fm为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注意事项: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易错现象:1. 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2. 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3. 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