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第9课《姐妹俩》教学设计课件分解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九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九课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九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听到并分辨不同音高的声音;2. 了解音符的基本形状和音高的表示方法;3. 能够正确唱出简单的音符。
二、教学内容1. 音高概念的引入和讲解2. 音符形状和音高表示方法的介绍3. 唱一唱:学生跟唱给定的音符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不同音高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指表示声音的高低。
2.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感受到了不同音高的差异吗?高的声音和低的声音有什么区别?”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音高的概念,并解释音高是指音的高低程度。
步骤二:音符形状和音高表示方法的介绍1. 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形状的音符图片,并解释不同形状代表不同音高。
2. 教师用简单的图示方法向学生介绍高音和低音的表示方法。
步骤三:唱一唱:学生跟唱给定的音符1. 教师通过钢琴等乐器演奏出一个简单的旋律。
2. 教师把乐谱逐步展示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模仿教师的演奏唱出乐谱上的音符。
3. 在学生逐渐熟悉音符的基础上,教师加快演奏速度,提高难度。
四、教学总结1. 教师展示音高和音符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用儿歌、童谣等进行练习,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收听音乐、演唱儿歌,加深对音高的理解和感知。
2. 学生可以用乐器模拟不同的音符,加深对音符形状和音高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教师进行个别评价和记录。
可以通过听力测试、集体演唱等方式进行评价。
以上为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九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入音高概念,介绍音符形状和音高表示方法,并进行唱一唱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高的概念和音符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在卡吉德洛森林里-伴奏》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在卡吉德洛森林里-伴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里-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想象力的歌词,描绘了在卡吉德洛森林里的神奇景象。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森林里的动物们,第二部分描述了夜幕降临,森林陷入沉睡的场景。
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同时,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尊重自然。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识谱、唱歌,并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和喜欢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在卡吉德洛森林里-伴奏》。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3.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2.歌曲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对大自然和环保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视频。
2.乐器和音响设备。
3.教学挂图和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和视频,展示卡吉德洛森林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或播放《在卡吉德洛森林里-伴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和指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表演,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歌词或故事,以小组形式进行表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以及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并尝试自己创作歌词或故事。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 小小音乐剧 木桶有个洞》教案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这首歌以寓言故事为背景,通过歌曲的形式,告诉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要相互信任、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音乐剧的编排和表演,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一定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音乐剧方面,他们可能接触较少,但好奇心强,愿意尝试新事物。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经验,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剧的编排和表演,提高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的旋律和节奏。
2.音乐剧的编排和表演。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歌曲和音乐剧表演,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2.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剧编排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创造性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剧创作。
4.评价法: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的曲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器材:音响设备、话筒、道具等。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寓言故事,引发学生对团队合作的好奇心,然后引入歌曲《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跟唱。
(花城版)音乐三上第9课欣赏1.公鸡和母鸡的叫声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三上第9课欣赏1.公鸡和母鸡的叫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音乐三上第9课欣赏1.公鸡和母鸡的叫声》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乐曲,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
这首乐曲以农村生活为背景,通过模拟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展现了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和谐氛围。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模仿和创造等环节,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高等,同时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农村生活了解不多,可能对乐曲中所表现的生活场景产生距离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了解乐曲《音乐三上第9课欣赏1.公鸡和母鸡的叫声》的内容和背景。
2.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增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创造,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和理解乐曲中所表现的公鸡和母鸡的叫声。
2.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创造,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农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乐曲中的生活氛围。
2.模仿教学法:引导学生模仿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增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3.创造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有趣的音乐作品。
4.欣赏教学法:通过聆听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农村生活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展示乐曲背景。
2.准备乐曲《音乐三上第9课欣赏1.公鸡和母鸡的叫声》的音频资料。
3.准备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模仿。
4.准备音乐创作工具,如电子琴、打击乐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农村生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乐曲《音乐三上第9课欣赏1.公鸡和母鸡的叫声》,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乐曲的氛围。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微笑波尔卡》教学设计(1)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微笑波尔卡》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微笑波尔卡》是一首三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属于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生活的美好。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第二乐段节奏稍快,旋律更加丰富。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旋律等方面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微笑波尔卡》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掌握。
2.理解歌曲的含义,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展示歌曲《微笑波尔卡》的旋律和歌词。
2.准备音乐器材,如钢琴、吉他等,以便为学生伴奏。
3.准备相关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含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欢快的音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微笑波尔卡》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微笑波尔卡》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同时,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可以分组进行演唱,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演唱歌曲,如模拟舞会、欢乐聚会等。
(花城版)音乐三上第9课欣赏2.乐曲《公鸡和母鸡》教学设计
(花城版)音乐三上第9课欣赏2.乐曲《公鸡和母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鸡和母鸡》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乐曲,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
这首乐曲以农村生活为背景,描述了公鸡和母鸡在田野里欢乐的场景。
乐曲旋律明快,节奏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公鸡和母鸡的特征。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对乐曲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感知不够敏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乐曲《公鸡和母鸡》的节奏和旋律特点,理解乐曲描绘的农村生活场景。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乐曲《公鸡和母鸡》,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
2.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能用动作表现乐曲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农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乐曲描绘的场景。
2.动作教学法: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乐曲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乐曲《公鸡和母鸡》的旋律、节奏特点。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播放乐曲《公鸡和母鸡》。
3.教学道具:准备公鸡、母鸡的头饰,让学生佩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记得我们上次学习的乐曲是什么吗?它们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回答,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乐曲《公鸡和母鸡》,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风格和情感。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模仿公鸡和母鸡的动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乐曲的情感。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教学设计
(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这首歌以寓言故事为背景,通过歌曲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歌曲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旋律朗朗上口,易于学生传唱。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音乐剧的编排,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歌唱、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习音乐剧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剧的编排和表演感到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剧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共同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的旋律和歌词的理解。
2.音乐剧的编排和表演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故事背景下学习歌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音乐剧的编排和表演。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的音频、视频资料。
2.准备音乐剧编排所需的道具、服装等物品。
3.准备教学PPT,包括歌曲歌词、音乐剧编排指导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的歌曲风格和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音乐剧的认识和期待。
2.呈现(10分钟)教授歌曲《小小音乐剧木桶有个洞》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歌曲操练,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纠正、互相学习。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快乐小舞曲-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快乐小舞曲-范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快乐小舞曲-范唱》选自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
本节课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舞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小舞曲的特点,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材内容还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图谱、音乐知识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舞曲的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巩固。
此外,学生的 singing、listening、playing 等音乐能力也各有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积极鼓励每个学生。
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演唱《快乐小舞曲-范唱》,把握舞曲的风格特点。
2.能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感受舞曲的欢快氛围。
3.了解舞曲的基本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4.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快乐小舞曲-范唱》,把握舞曲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及音准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欢乐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舞曲的欢快。
2.示范法:教师范唱,学生跟随学唱。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合作。
4.视听教学法:观看相关舞曲的视频,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图谱、音乐知识等。
2.乐器:钢琴、打击乐器等。
3.视频资料:相关舞曲的表演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欢快的舞曲,引导学生感受舞曲的特点。
然后简要介绍舞曲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舞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快乐小舞曲-范唱》的歌词和旋律图谱,引导学生观察旋律线条的变化。
然后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比赛,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熟练度。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八、九课:欣赏歌曲与演唱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八、九课:欣赏歌曲与演唱欣赏歌曲与演唱本篇文章将为读者介绍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的第八、九课,即欣赏歌曲与演唱。
在这两节课中,孩子们将学习如何欣赏不同风格的歌曲,并学习如何正确地演唱这些歌曲。
一、第八课:欣赏歌曲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不同风格的歌曲,并能够正地欣赏这些歌曲。
在课堂上,师会播放一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孩子们倾听并品味这些音乐作品。
在欣赏歌曲时,孩子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认真听歌曲的旋律和节奏2.要注意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要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4.要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个人的感性倾听通过这样的欣赏,孩子们可以扩充自己的音乐素养,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这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品味,让他们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好的音乐作品,什么是劣质的音乐作品。
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这样的技能至关重要。
二、第九课:演唱歌曲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学会正确的歌唱技巧,并尝试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
在课堂上,老师会教孩子们如何发声、如何控制音高、如何运用呼吸等基本技巧。
在演唱歌曲时,孩子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正确发声,保持音准。
2.要感受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3.要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和韵律,保持节奏的稳定性。
4.要注意调整呼吸,确保声音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5.要结合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加强自己的演唱表现力。
通过学习这些歌唱技巧并尝试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孩子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自信心。
此外,学会歌唱技巧也可以让孩子们在演唱中更加自如和自然,让观众感受到他们的真实情感和表现力。
欣赏歌曲和演唱歌曲是音乐教育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通过这两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孩子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让自己更加热爱音乐,更加自信地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才华。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集体舞)《快乐小舞曲》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集体舞)《快乐小舞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快乐小舞曲》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的一首集体舞。
这首舞曲具有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动作,适合三年级的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舞曲,学生可以培养音乐节奏感,提高集体合作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舞蹈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他们对音乐和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集体舞的动作和节奏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个别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演唱《快乐小舞曲》。
2.学会集体舞的动作,并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舞蹈。
3.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能力。
4.感受舞蹈的乐趣,提高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2.集体舞动作的掌握和协调。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舞蹈动作,让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舞蹈动作。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节奏感。
4.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纠正动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快乐小舞曲》的音频、视频和舞蹈动作的图片。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音频。
3.舞蹈道具:如小手帕、帽子等,用于增加舞蹈的趣味性。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舞蹈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快乐小舞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拍手,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舞蹈动作,让学生初步学习并模仿。
注意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引导学生跟上音乐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舞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掌握舞蹈动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集体舞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舞蹈动作。
期间,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动作。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自己编排舞蹈动作。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范唱》是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第9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合唱曲目。
歌曲以卡吉德洛森林为背景,描述了孩子们在森林里玩耍、探险的场景,旋律欢快,节奏活泼,富有想象力。
歌曲采用了2/4拍,共4个乐句,结构简洁明了。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合唱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善于模仿,对于富有童趣的歌曲容易产生共鸣。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合唱概念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合唱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学会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范唱》,培养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合唱能力。
4.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唱部分的协调配合。
2.歌曲中旋律的准确性。
3.学生对合唱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跟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合唱的特点,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游戏等。
3.合唱道具:如小木偶、森林里的树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卡吉德洛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森林探险的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在卡吉德洛森林里-范唱》,学生跟随哼唱。
注意指导学生合唱部分的协调配合,以及歌曲中旋律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
教师针对学生演唱情况进行指导,强调合唱部分的协调配合。
三年级音乐第9课《姐妹俩》教学设计
第十课姐妹俩教学内容:表演《伞》《手风琴》《燕子》《大象》聆听《鸿雁捎书》《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教学目标:1、能风趣地演唱歌曲。
并进行唱唱画画的活动。
2、通过共同完成游戏锻炼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3、在聆听中感受、生活中表现、创编中发展。
理解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表演:《伞》一、组织教学:(一)做热身体操《甩葱歌》1.带领学生走成圆圈,站定2.师生一起做热身体操3.出示彩虹伞:将学生集合在场地旁边的位置坐好,教师拿出彩虹伞。
今天老师还来了一件好东西,你们看,是什么(彩虹伞)。
(二)找位置,每个学生找一种颜色站在伞边,教师介绍彩虹伞的正确握法。
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拉住彩虹伞的一角,我们让彩虹伞转起来,好不好啊?现在我们让彩虹伞慢慢地转起来,慢慢加快速度,停下。
二、学唱歌曲:1、先做小海浪,再教师说“1”的时候将伞快速拉起,教师说“2”的时候将伞压在地上并用膝盖压住。
2、吃面包:学生向伞中间爬,将“面包”压倒,游戏重复3次边玩边唱。
方式同上,教师说“1”的时候做小海浪蹲下,教师说“2”的时候,学生快速将伞拉下坐在屁股下面,并向中心移动。
3、播放歌曲学生一起拉着彩虹伞走,按顺时针的方向玩“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跑跑,拉个圆圈跳跳”,把彩虹伞当锅,报纸球当爆米花,当念完“爆米花咯,大家一起爆米花”,大家一起上下抛动彩虹伞,直至把爆米花都爆出锅外,请学生去捡吃爆米花。
4、跟着音乐找颜色每个小朋友拿着一种颜色的三角形跟着音乐走,音乐一停就找到和自己手里的三角形颜色一样的彩虹伞的格子。
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十课姐妹俩表演:《伞》第二课时表演《手风琴》一、唱《开火车》(律动进教室)二、导课:播放歌曲《夜》这首好听的插曲除了唱以外,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现它。
三、新课教学:1、初听全曲:通过欣赏认识手风琴及音色,感受其情绪变化听完这首曲子谁能告诉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1)简单介绍手风琴:结构组成:高音键盘、低音键钮和风箱三大部分。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认识乐器)《手风琴》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认识乐器)《手风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风琴》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课的一首歌曲,歌曲旋律优美,富有童趣。
歌曲以手风琴为主题,让学生在欣赏和学唱的过程中,了解手风琴这种乐器的特点和魅力。
歌曲节奏简单,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手风琴这种乐器有更深的认识,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各种乐器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手风琴这种乐器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手风琴的特点和演奏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程度不同,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手风琴的特点和演奏方式,对手风琴这种乐器有更深的认识。
2.学会歌曲《手风琴》,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手风琴,了解手风琴的特点和演奏方式。
2.学会歌曲《手风琴》,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对手风琴这种乐器的音乐表现力进行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手风琴的演奏,让学生感受手风琴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对手风琴的特点和演奏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
3.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手风琴》,指导学生学习。
4.练习法:学生跟唱歌曲《手风琴》,教师进行指导。
5.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手风琴演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手风琴的图片、歌曲《手风琴》的曲谱等。
2.手风琴乐器:用于展示和演奏。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伴奏。
4.教学录音机:用于录制学生的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风琴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手风琴这种乐器产生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手风琴的特点和演奏方式。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手风琴》,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手风琴的音乐魅力。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小黄鹂鸟》说课稿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小黄鹂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黄鹂鸟》这首歌选自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9课。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小黄鹂鸟的活泼可爱和大黄鸟的高傲自信。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童趣,易于学生演唱。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旨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善于模仿和表现。
但在音乐鉴赏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小黄鹂鸟》,感受歌曲的童趣和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寓意,培养他们乐观自信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小黄鹂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一些音准的把握和节奏的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音乐素养。
2.利用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故事导入,讲述小黄鹂鸟和大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教师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错误。
4.歌曲欣赏:欣赏不同版本的《小黄鹂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创编,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展示环节:学生分组演唱创编后的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7.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寓意。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旋律:欢快、明快•节奏:简单、富有童趣•寓意:乐观自信、活泼可爱•旋律:高傲、自信•节奏:复杂、严谨•寓意:自负、高傲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度、流畅度、音准、节奏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材教案第八、九课:活动设计与舞蹈编排
三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材教案第八、九课:活动设计与舞蹈编排。
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三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材教案第八、九课主要教学目标包括:(1)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学生掌握集体活动表现方式。
(3)学生能够用手打拍子、跟唱歌曲。
(4)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合唱和舞蹈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实践活动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实践活动:(1)音乐欣赏:让学生听一些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并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口头表演:学生们可以参加简单的歌曲口头表演,如手拍齐唱、互相合唱和对唱等,以激发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3)创作舞蹈: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音乐和动作,进行舞蹈编排和表演,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观。
(4)游戏活动:学生可以参加不同形式的音乐游戏,如打击乐器、跳舞等,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配合能力。
二、舞蹈编排1、选取适合的音乐编排一段舞蹈需要选用适合的音乐,要考虑到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在选取音乐时,应该考虑到学生所接受和欣赏的音乐类型和风格,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感受和表达。
2、编排策略舞蹈编排需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编排策略,以取得最佳效果。
对于三年级下册人音版音乐教材教案第八、九课的舞蹈编排,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以下策略:(1)技巧简单: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不应过于追求技巧性的要求,应该设法减少动作数量和难度,让学生更容易上手。
(2)合理规划时间:舞蹈编排所需时间应合理安排,可以考虑分阶段进行,以避免过于疲劳或时间不够的问题。
(3)关注舞蹈的感染力:音乐和舞蹈应该具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让学生沉浸其中。
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编排措施,如韵律呼吸重心转移等,以达到音乐和舞蹈的无缝衔接。
三、教学反思1、优点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和编排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认识和理解。
姐妹歌曲 音乐教案
姐妹歌曲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们理解姐妹的情感和友谊的重要性。
2. 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们的表演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歌曲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2.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教学准备:1. 姐妹歌曲的录音或视频材料。
2. 合唱表演示范视频。
3. 学生绘制关于姐妹情感和友谊的图片。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提问他们关于什么是姐妹的概念和意义。
2. 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引导他们思考姐妹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展示姐妹歌曲:1. 播放姐妹歌曲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们先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
2. 让学生们观察歌曲的歌词,并指导他们理解歌曲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分组练习:1. 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两个或三个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学生担任领唱,其他学生担任合唱。
3.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角色分工,练习歌曲的各个部分。
合唱表演:1. 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
2. 指导学生们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 学生组合进行合唱表演,其他学生观察并鼓励他们。
课堂分享和总结:1. 邀请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合唱表演。
2. 通过观察表演,鼓励学生们合作和表演的努力。
3. 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和对姐妹情感的理解。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们创作自己的歌曲或歌词,表达他们对姐妹情感的理解。
2. 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姐妹歌曲进行研究,并分享其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们在分组练习和合唱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姐妹情感和友谊的理解程度。
3. 对学生的歌曲创作或对其他姐妹歌曲的分析给予评估。
山东美术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9同唱一首歌教案设计
第9课:同唱一首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儿童节是自己的节日,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庆祝活动。
2、技能目标:懂得参加集体活动是关心爱护集体的表现。
3、情感目标:培养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精神。
二、教学难重点:关心集体、热爱集体。
三、教学准备:每个人为班级的庆祝六一活动设计一个方案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
我们中队长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大家,中队长上台张挂一份通知(通知内容我们可以用教材提供的材料,也可以结合实际自拟)2、学生了解通知内容。
3、教师谈话:同学们开动脑筋仔细想一想,你有什么好的创意。
写在一封信上,投到我的金点子信箱。
二.评比交流,积极引导1、学生个体与同桌合作,写出自己的好创意。
2、合作小组对所有方案进行轮流的评比,通过交流评价,选出最好的一份方案,进一步完善后形成本次活动方案的方案。
3、小结: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制定了庆六一的活动方案,我们每个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为活动出谋划策,这是我们热爱集体的表现。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集思广益,制订了六一庆祝方案,为我们的六一活动的开展开了个好头,。
但是在集体活动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上节课我们有两位同学就因为意见不通一吵了起来,那么他们这样做应该吗?二、提出问题,深入探究1、结合教材的呈现的三幅图进行探究。
2、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提示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分考虑生活中的问题,探究要解决的办法。
3、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关心集体,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遇到问题要共同商量研究决定。
三.总结评价,激励发展1、谈话:同学们,在本课题活动中,大家都为集体活动出主意,想办法,而且懂得了在集体活动中要遇到问题要共同研究解决。
懂得了在集体活动中我们应该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大家感觉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
湘文艺版三年级音乐上册第9课《(听赏)微笑波尔卡》教学设计
微笑波尔卡教材分析:本课所选的《微笑波尔卡》,又名《少女波尔卡》,是一首以手风琴为主奏乐器的乐曲。
本曲有三个音乐主题,四二拍子,速度稍快,旋律进行中多次转调。
乐曲的第一主题为C大调,旋律运用快速的带有变化音半音级进上行,表现出轻快跳跃的情绪,三连音的出现使旋律更富弹性,渲染出热情明朗的气氛。
第二主题,转为G大调,这一主题旋律流畅舒展,富有歌唱性,跳音的运用增添了乐曲的趣味和色彩。
乐曲第三主题转F大调,旋律素材取自第二主题,但在配器、调式调性以及个别旋律上有所变化。
全曲情绪欢快活泼,一气呵成,给人以愉悦感。
教学目标:1、听赏乐曲《微笑波尔卡》,知道波尔卡这种音乐体裁及风格特点。
2、认识西洋乐器手风琴,并能随月模仿演奏参与3、能结合舞蹈、歌唱,打击乐器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体验乐曲活波欢快的情绪教学重点:通过不同形式表现音乐,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音乐教学用具:手风琴、教学过程认识手风琴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乐器,你认识它吗?2、师:你们想不想听听它的声音呢?3、让学生观察手风琴的特点4、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模仿拉手风琴二、聆听学习音乐主题二(歌唱表现)1、师:同学们拉的真棒,老师不仅会拉手风琴,还会边拉边唱呢,你们想听听吗?(出示歌谱)2、师教学生演唱音乐主题二3、师生自弹自唱音乐主题二4、通过学唱主题二,总结本乐段的音乐情绪三、聆听学习音乐主题一(舞蹈表现)1、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段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呢?2、同学们想用什么形式来表现这段音乐呢?3、师配合音乐主题一展示舞蹈4、生学波尔卡舞步5、师生共舞四、记忆主题一二,聆听学习音乐主题三1、完整播放乐曲,记忆主题一二,引导学生找出主题三2、师:同学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段音乐旋律呢?3、学生讨论,展示4、老师请出三角铁为音乐伴奏5、生跟老师共同表演6、学生通过表演体会音乐主题三的音乐情绪五、完整欣赏1、师:让我们完整欣赏整首乐曲,分别找出舞蹈、歌唱、打击乐器的音乐在乐曲中个出现了几次,请记住他们出现的顺序2、通过出现顺序引导学生说出本乐曲的曲式结构3、介绍波尔卡4、通过乐曲的情绪引导学生说出本课课题《微笑波尔卡》六、完整表现音乐1、师:让我们带着微笑按照音乐主题出现的顺序完整的表演一下吧!2、师生共同表演七: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姐妹俩
教学内容:
表演《伞》
《手风琴》
《燕子》
《大象》
聆听
《鸿雁捎书》
《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
教学目标:
1、能风趣地演唱歌曲。
并进行唱唱画画的活动。
2、通过共同完成游戏锻炼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3、在聆听中感受、生活中表现、创编中发展。
理解融情于景、
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用有感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表演:《伞》
一、组织教学:
(一)做热身体操《甩葱歌》
1.带领学生走成圆圈,站定
2.师生一起做热身体操
3.出示彩虹伞:将学生集合在场地旁边的位置坐好,教师拿出彩虹伞。
今天老师还来了一件好东西,你们看,是什么(彩虹伞)。
(二)找位置,每个学生找一种颜色站在伞边,教师介绍彩虹伞的正确握法。
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拉住彩虹伞的一角,我们让彩虹伞转起来,好不好啊?现在我们让彩虹伞慢慢地转起来,慢慢加快速度,停下。
二、学唱歌曲:
1、先做小海浪,再教师说“1”的时候将伞快速拉起,
教师说“2”的时候将伞压在地上并用膝盖压住。
2、吃面包:学生向伞中间爬,将“面包”压倒,游戏重复3次
边玩边唱。
方式同上,教师说“1”的时候做小海浪蹲下,教师说“2”的时候,学生快速将伞拉下坐在屁股下面,并向中心移动。
3、播放歌曲
学生一起拉着彩虹伞走,按顺时针的方向玩“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跑跑,拉个圆圈跳跳”,把彩虹伞当锅,报纸球当爆米花,当念完“爆米花咯,大家一起爆米花”,大家一起上下抛动彩虹伞,
直至把爆米花都爆出锅外,请学生去捡吃爆米花。
4、跟着音乐找颜色
每个小朋友拿着一种颜色的三角形跟着音乐走,音乐一停就找到和自己手里的三角形颜色一样的彩虹伞的格子。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十课姐妹俩
表演:《伞》
第二课时
表演《手风琴》
一、唱《开火车》(律动进教室)
二、导课:
播放歌曲《夜》
这首好听的插曲除了唱以外,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现它。
三、新课教学:
1、初听全曲:通过欣赏认识手风琴及音色,感受其情绪变化
听完这首曲子谁能告诉我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简单介绍手风琴:
结构组成:高音键盘、低音键钮和风箱三大部分。
乐器特色:具有多种音色,可模拟多种管乐器和弦乐器,便于携带和演奏,
是普及型乐器。
(2)乐曲与电影插曲有何不同?情绪有无变化?
2、分段欣赏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第一段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较为舒展)
出示主题旋律,学生哼唱
(2)欣赏第二段:节奏、速度有何变化?表现了什么?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第二乐段的速度较快、节奏紧凑。
)
(3)欣赏第三乐段:旋律与哪段相同,表现了什么?
3、完整欣赏全曲
四、创造音乐: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要求:
1、分小组表演:(全班讨论——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
2、集体为《手风琴》表演。
五、小结: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十课姐妹俩
表演:《手风琴》
第三课时
表演《燕子》
一、感受音乐激发兴趣
1、导语
出示课件
你们知道他演奏的是什么乐曲?
2、听录音: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什么情绪?(通过视、听、讨论,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3、在次播放乐曲,请同学听着音乐,哼唱旋律,模仿二胡的姿势演奏。
4、第三次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学生扭秧歌步,用动作来感受乐曲所表达情绪。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这首乐曲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思考后回答)
2、(出示画面,树叶飘动的情景)
师:树叶儿飘呀飘,荡到了天空。
你们猜猜,谁会看它?
3、聆听鸟儿飞翔的音乐,随音乐律动。
4、(请一位同学上台模仿燕子飞舞的动作,教师弹奏,学生活动,教师朗读歌词)同学们,你们模仿蚂蚁和小鱼的动作。
5、你们能不能设想一下,它们看见飘落的树叶后会做些什么?
6、教师范唱
三、参与学习寓教于乐
1、(出示歌词)教师再次范唱
2、练习重、难点:切分音“ 5 3 · ”“3 2 ·”跳进“ 3- 5”“1-5 ”及结合歌曲结束部分,认识全音符。
3、跟琴轻声模唱,音要唱准。
4、分角色进行配乐朗颂歌词
5、学唱歌曲:师生合作、分组、分角色等进行演唱。
四、情感表达体验乐趣
1、教师准备树叶道具,供学生使用,分组按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各组汇报,相互评价
3、布置家庭作业:
在美丽的秋天里,你喜欢什么?是果园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
公园里的花朵?------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喜爱,把它画在书上,课后给大家说一说,另外,希望同学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公园、郊外寻找一些树叶,经过自己剪贴,制作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为它选上一段音
乐,或配上几句歌词。
五、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十课姐妹俩
表演:《燕子》
第四课时
表演《大象》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部分:
1、聆听《大象》
(1)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先提示学生是否知道有关大象的知识,吃什么、住在哪里?提示学生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2)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模仿小象的叫声。
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
2、学唱《大象》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
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他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3)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滑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4)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他小动物,找出他们的特点编唱,看那一组编唱的好。
(5)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6)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三、编创与活动:
1、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象?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
通过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2、提示:为什么说大象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以边说边表演。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十课姐妹俩
表演:《大象》
第五、六课时
聆听:《鸿雁捎书》
《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
一、导入:
有这样一首诗,它是一曲思乡的歌,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有这样一首诗,它是那壶醉人的酒,浸湿了多少断肠人的眼;有这样一首诗,穿越创世清光寥远的长河,流淌在行客孤独的心田。
《鸿雁捎书》就是这样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来自初唐的这曲千古绝唱。
二、赏析乐曲
(一)、整体感受:
播放《鸿雁捎书》的朗诵,以此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听读:请大家聆听此诗的朗诵,聆听时注意他朗诵的语速的缓慢急促、语调的激越平缓低沉、停顿与重音。
自读: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全诗,希望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齐读:朗读时请注意声音的缓急轻重,诗人抒发了一股怎样的情思?
明确:乡愁
朗读点评(略)
整体概说:
《鸿雁捎书》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夜晚五方面切入,其中以“明月”为诗情的纽带,由此引出种种意象,互相穿织在一起,吟咏诗人拂拭不去的乡愁。
(二)、分片段欣赏:
全诗融情、景、理于一体,下面请大家找出描绘月景的诗句。
明确:前八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读:
(1)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八句诗,尽量读出诗句的意境来。
注意语速快慢、语调的轻重。
描述: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这八句诗用自己优美的语句描绘下来。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致?
展示:师生皆可。
如:烟波浩淼的江面上潮水奔腾,仿佛与大海连成了一体,雄伟壮阔。
一轮明月伴随着滔滔江水一同生长,绵延的江水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哪处的春江不在月光的朗照之下!江水蜿蜒曲折地绕过芳草遍布的原野。
月色倾泻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
夜空中飘飞的微霜在月光的清辉中也似乎迷失了踪迹,江边小块陆地上的白沙也看不清楚了。
诗人由远及近、从上到下,描绘了一幅浩淼壮阔、明丽清幽的春江花月夜图。
(2)集体朗诵:在刚才我们描述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八句诗。
三、聆听:《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
1、整体感受,播放音乐。
2、提问:在音乐声中除了笛子独奏外,你还听到什么乐器在伴
奏?
3、跟随音乐做即兴表演。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十课姐妹俩
聆听:《鸿雁捎书》
《红领巾列车奔向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