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

合集下载

哪种方式更合算-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哪种方式更合算-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哪种方式更合算-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在进行教育教学备课时,教师需要准备教材、教案、教辅资料等多个方面的资源,其中教案作为教学的主要引导工具之一,十分重要。

而选择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直接购买纸质版教案,另一种是购买电子版教案。

那么哪种方式更合算呢?下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纸质版教案的优缺点优点•便于阅读:对于喜欢纸质阅读的老师来说,纸质版教案更加符合习惯,可以随时拿起阅读。

•不依赖电子设备:纸质版教案不依赖电子设备,免去了电子设备电量不足等问题的困扰。

缺点•材料费用高:纸质版教案需要使用纸张印刷出来,相对地更需要占用教育预算。

•储存、归档难:纸质版教案需要使用文件柜等物品进行储存和归档,占用教室空间,并且还要考虑教案的保管安全等问题。

电子版教案的优缺点优点•材料费用低:电子版教案不需要印刷,只需要制作一次即可反复使用,因此成本相对较低。

•轻巧便携:电子版教案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查看,特别方便老师在多个地点备课。

•储存、归档方便:电子版教案储存和归档方便,无需考虑教室空间和保管安全的问题。

缺点•电量不足:如果教师的电子设备电量不足或出现故障,会造成教学备课工作的中断,导致教学准备不充分等问题。

•使用设备受限:部分老师可能对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操作不熟悉,需要学习和适应,而且有可能在学校设备不允许使用个人设备的情况下无法使用。

两种方式比较价格•纸质版教案:根据市场价和经销商的不同,价格可能在100元左右。

•电子版教案: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上,电子版教案的价格一般在50元以下。

由此可以看出,从价格上看,电子版教案价格更为便宜,更加合算。

便携性•纸质版教案:需要携带在文件夹或书包内,比较占用空间,对于在不同地点进行备课的老师来说不够便捷。

•电子版教案: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查看,随时随地备课,非常方便。

从便携性上看,电子版教案显然更胜一筹。

使用体验•纸质版教案:传统的阅读方式,较为习惯,不需要学习和适应。

哪种方式更合算-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哪种方式更合算-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哪种方式更合算-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导言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在中国尤为严重。

不同学校之间的学习资源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将教学资源提供给全国的学生,包括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可以获取教学资料。

数学教案是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文将主要探讨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两种获取方式: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从费用、便捷度、可维护性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选择更合算的获取方式提供依据。

电子版本费用相对于纸质版本,电子教案的最大优势就是费用更低。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可以通过网络免费下载获取。

只需在电脑或手机上下载PDF格式的教材即可。

便捷度另外,电子教案还具有更好的便捷度。

学生在课室上课时,可以在手机或者iPad上查看教案,不需要携带厚重的教材,也不会太吵闹影响其他学生。

在自学阶段,学生也可以上传到云端存储,随时随地浏览学习。

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学生,也便于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管理和检查。

可维护性电子教案的最后一个优点是其可维护性。

当教材发生错误或更新时,教育机构或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在线修订或升级教案,保证学生使用的始终是最新的版本,同时也保证了教育资源与时俱进。

纸质版本费用纸质版本的主要缺点是费用高。

学校要购买足够数量的教材,这将增加学校的财务负担。

而且,学生使用后会有损耗或丢失现象,需要更换,增加了学校的追加采购成本。

便捷度另外,纸质版的携带和浏览存在一定的不便捷性。

学生需要每天携带课本,这增加了学生背包的负担。

如果学生忘记了带,或带错了,将会导致在课堂上耽误时间。

除此之外,如果学生想要查看教材,也需要找到教材。

可维护性纸质材料的最后一个缺点是没有可维护性。

当教材发生错误或更新时,只能让学生重新购买一份新的教材,增加了学生和学校的成本开支,同时也缺乏更新的及时性。

总结综上所述,虽然纸质教材确实有它的好处,但我们推荐学生使用电子版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哪种方式更合算》word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下《哪种方式更合算》word教案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2. 哪种方式更合算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过《转盘游戏》,《一定摸到红球吗》,《摸到红球的概率》等知识。

学生对获胜或获奖的可能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前面一节学习了统计知识,并具备了计算平均数及加权平均数的能力。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同学们在有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活动,如:转盘游戏,一定摸到经球吗等,具有了一些解决简单的获胜或获奖问题的经验。

学生在学习这此内容时还经历了合作学习的经验,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摇奖活动,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了这些活动中获胜或获奖的可能性,但未必具有正确的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

本节设计了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入,力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合算”,并掌握一定的判断方法,提高其决策能力,从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现象进行评判。

该知识具有一定的思维要求,在选取素材时教科书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选择了一个学生以前研究过的问题情境,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强调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首先通过试验获得初步的感受。

再通过前一节中加权平均数的关系,逐步获得对问题的理论解释。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事件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

2.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事件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

情感与态度:1.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解释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第三环节:实验探讨;第四环节:合作交流;第五环节:练习巩固;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哪种方式更合算》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折扣、优惠、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学生在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折扣、优惠、分期付款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学会如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折扣、优惠、分期付款等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折扣、优惠、分期付款等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灵活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折扣、优惠、分期付款等概念。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问题,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讨论。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折扣、优惠、分期付款等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定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的折扣和优惠,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和比较不同方式的合算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具体的案例,如购物时的折扣、优惠券、分期付款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折扣、优惠、分期付款等概念。

哪种方式更合算(一) 优质课评选教案

哪种方式更合算(一) 优质课评选教案

哪种方式更合算(一)普宁市高埔中学温汉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四章《统计与概率》中的《哪种方式更合算》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事件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

2.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事件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

情感与态度: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同时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解释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评判某事件是否“合算”。

难点:用概率和加权平均数的知识构建数学模型。

突破点:借助“问题串”让学生从动手中的感性认识自然地突破到抽象思维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方法教法现代教育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推理、概括归纳能力,侧重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同时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教不等同于学生的认识,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对知识的理解依赖于个人的经验,且基于以上对这课时的分析。

为此,这节课我拟定采用动手操作、分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模式,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也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借助“问题串”让学生从动手中的感性认识自然地突破到抽象思维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学法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动手操作,实验模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感受知识的生成,在探索模型中展开思维,在构建模型中享受快乐,在应用模型中收获成功。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前准备,促进参与布置活动内容(一周前布置)以4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开展以下活动活动1:分工合作收集有关彩票 ,街头“摸奖”游戏以及各种各样的博彩行当的资料、广告等。

活动2:小组合作制作如下的转盘和统计表格。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说课稿3,主要讲述了分式方程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旨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方程的基本知识,对分式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以及在解方程过程中如何处理复杂的数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并教授他们解方程的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以及解方程过程中的数据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并运用分式方程解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新课: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并通过例题展示解题过程。

3.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5.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分式方程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分式方程的解法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3.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2一. 教材分析《哪种方式更合算》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第三章“生活中的数学”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利息公式计算利息,并能够比较不同存款方式的优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公式、定理有一定的理解。

但利息计算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利息公式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不同存款方式的优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利息计算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利息计算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如存款利息、贷款利息等。

2.准备教学PPT,包括案例展示、利息计算公式等。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存款可以获得利息吗?那么利息是如何计算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一个存款利息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并思考:某人存入银行10000元,年利率为2%,存期为1年,那么他到期可以获得多少利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 = 本金 × 年利率 × 存期。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根据利息计算公式,计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息。

例如,比较存款10000元,年利率分别为2%、3%、4%时的利息差异。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哪种方式更合算》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数学”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函数模型的实际意义,了解储蓄、贷款、消费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但是,对于储蓄、贷款、消费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储蓄、贷款、消费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函数模型的实际意义,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函数模型的实际意义,了解储蓄、贷款、消费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函数知识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储蓄、贷款、消费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储蓄、贷款、消费案例,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以便进行课件展示和讲解。

3.准备学习素材,如练习题、调查问卷等,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如储蓄、贷款、消费等,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哪种方式更合算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储蓄、贷款、消费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实际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数学:4.2《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数学:4.2《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让学生分别求出获得100元、50元、20元购物券以及未能获得购物券的频率。右此看出此转盘是对商场和顾客谁更有利一些。
计算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看看转转盘和直接获得购物券,哪种方式对顾客更合算。
教师总结:怎样评判某项活动是否合算。
3、老师引导学生完成书本 “想一想”、 “议一议”、“想一想”,进一步强化怎样评判某项活动是否合算。以及总结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活动三):巩固练习
1、课本随堂练习第1题
2、课本:2
(活动四):小结
实际活动中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怎样评判某项活动是否合算。
(活动五):布置作业
A组:练习册:4、5、6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确定帮扶)
4.2哪种方式更合算
课时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2、通过具体问题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事情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定。
3、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事情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定。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问题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事情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定。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课前训练
基础训练第1、2、3题
(活动二):引入新课
教师借助计算机或口述介绍一些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抽奖、博弈活动。继而引出新课。
师生共同完成解决书本的实例。
先让学生阅读实例

数学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

数学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

数学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折扣、优惠券、打折等概念,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财、消费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折扣与优惠券:折扣的计算,优惠券的使用。

2. 打折:打折的计算方法,打折后的价格计算。

3.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购物中的折扣、优惠券、打折等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理解折扣、优惠券、打折等概念。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 准备计算器、纸笔等学习工具,方便学生计算和记录。

3. 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汇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购物中遇到的折扣、优惠券、打折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折扣、优惠券、打折的概念,讲解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具体案例,让学生计算折扣、优惠券、打折后的价格,并进行小组讨论。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购物中的折扣、优惠券、打折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汇报展示:各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和解决方案。

6.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折扣、优惠券、打折等相关知识,强调实际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折扣、优惠券、打折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商家代表或理财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购物优惠策略和理财知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2哪种方式更合算第四章:哪种方式更合算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2哪种方式更合算第四章:哪种方式更合算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2哪种方式更合算第四章:哪种方式更合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计算能力,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和计算,让学生能够理性地选择不同的消费方式,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消费方式的比较与计算:通过对不同消费方式的费用、时间、便利性和质量等进行比较和计算,让学生理解各种消费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选择。

2.购物时的计数原则:介绍购物时常用的计数单位和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理性消费:让学生认识到消费的重要性和消费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理性消费,避免盲目消费和浪费。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对消费方式的比较和取舍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消费经验和观念。

例如:•你们都是怎么上学的?•上学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通过对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引入本次课程的主题——哪种方式更合算。

2. 理论讲解然后,教师对不同消费方式的比较和计算进行理论讲解,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方式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消费方式的定义和分类,并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例子进行讲解。

2.消费方式的比较和计算:让学生了解比较和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演示和讲解。

3.购物时的计数原则:介绍购物时常用的计数单位和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的技巧和方法。

3. 实践操作接下来,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购物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和计算,并讨论哪种方式更合算。

例如:1.买票的方式比较: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比较同一地点的两种演出门票的费用和便利程度,讨论哪种方式更合算;2.上学的方式比较:学生自行选择两种以上上学的方式进行比较,讨论哪种方式更合算;3.超市购物比较:学生分别在不同超市购买相同的商品进行比较,讨论哪种超市更合算。

4. 总结归纳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1,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理解折扣、优惠券等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知识,对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折扣、优惠券等实际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用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折扣、优惠券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折扣、优惠券等概念。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折扣、优惠券等实际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折扣、优惠券等概念,并学会运用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2.准备一些优惠券、折扣信息,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折扣、优惠券等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优惠券、折扣信息,让学生了解这些概念的具体运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实际操作。

4.巩固(10分钟)对每组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实际问题,尝试利用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解决。

哪种方式更合算(一) 优质课评选教案

哪种方式更合算(一) 优质课评选教案

哪种方式更合算(一)普宁市高埔中学温汉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四章《统计与概率》中的《哪种方式更合算》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事件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

2.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事件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

情感与态度: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同时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解释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评判某事件是否“合算”。

难点:用概率和加权平均数的知识构建数学模型。

突破点:借助“问题串”让学生从动手中的感性认识自然地突破到抽象思维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方法教法现代教育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推理、概括归纳能力,侧重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同时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教不等同于学生的认识,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对知识的理解依赖于个人的经验,且基于以上对这课时的分析。

为此,这节课我拟定采用动手操作、分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模式,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也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借助“问题串”让学生从动手中的感性认识自然地突破到抽象思维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模型.学法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动手操作,实验模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感受知识的生成,在探索模型中展开思维,在构建模型中享受快乐,在应用模型中收获成功。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前准备,促进参与布置活动内容(一周前布置)以4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开展以下活动活动1:分工合作收集有关彩票 ,街头“摸奖”游戏以及各种各样的博彩行当的资料、广告等。

活动2:小组合作制作如下的转盘和统计表格。

数学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

数学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

数学下册《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货币计算和比较不同方式的价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

学会使用四则运算进行价格计算。

能够比较不同购买方式的合算性。

1.3 教学内容货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价格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不同购买方式的比较。

第二章:货币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2.1 课程介绍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货币的基本单位,如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2 教学目标掌握元、角、分的基本概念。

学会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方法。

2.3 教学内容元、角、分的定义及其关系。

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方法。

第三章:价格计算3.1 课程介绍本节课让学生学会使用四则运算进行价格计算,包括打折、满减等复杂情况。

3.2 教学目标掌握价格计算的基本方法。

学会处理打折、满减等复杂情况。

3.3 教学内容价格计算的基本方法。

打折、满减等复杂情况的处理。

第四章:不同购买方式的比较4.1 课程介绍本节课让学生学会比较不同购买方式的价格,如单独购买、组合购买、优惠活动等。

4.2 教学目标学会比较不同购买方式的价格。

能够选择最合算的购买方式。

4.3 教学内容不同购买方式的价格比较方法。

选择最合算购买方式的策略。

第五章:综合练习5.1 课程介绍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目标能够综合运用货币换算、价格计算和购买方式比较的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 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货币换算、价格计算和购买方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实际案例分析6.1 课程介绍本节课通过分析实际购物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实际案例中的价格问题。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算的购买方式。

6.3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购物案例中的价格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算的购买方式。

哪种方式更合算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哪种方式更合算课件+教学设计+拓展资源

哪种方式更合算课件+
教学设计+拓展资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备选练习
1.小明在游乐场看到别人正在玩一种游戏。

玩这种游戏需要用一张票,游戏者掷两个塑料的圆柱形瓶子。

如果两个瓶子都是底朝上站住的,游戏者可以得到10张票玩其它游戏。

小明看别人玩了一会儿,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两个都是边朝上24次
一个底朝上,一个边朝上14次
两个都是底朝上2次
(1)基于小明的记录结果,赢得游戏的实验概率是多少?
(2)基于上述概率,如果小明玩这个游戏20次,他可以赢多少次?
(3)小明玩40次后,他可能得到或者失去多少张票?说明理由。

2.在一次游艺活动中,数学俱乐部组织了抛硬币游戏。

玩这个游戏要花四张5角钱的票。

一个游戏者抛两枚硬币。

如果硬币落地后都是正面朝上,则游戏者得到奖品。

每个奖品要花费俱乐部5元。

俱乐部能指望从这个游戏中赢利吗如果能,是多少如果不能,做出解释。

2。

哪种方式更合算 教案 1

哪种方式更合算 教案 1

§4.2 哪种方式更合算课时安排1课时从容说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摇奖活动,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可能已经认识到这些活动中获胜或获奖的可能性了,但还未必具有正确的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因此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工具,让学生评判某项活动是否“合算”.本节设计了一个具体情境,力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合算”,并掌握一定的判断方法,提高其决策能力,从而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类似的现象进行评判.当然,这本质上就是数学期望.因而该知识具有一定的思维要求.在选取素材时,教材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选择了一个学生以前研究过的问题情境,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强调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首先通过实验获得初步的感受,再通过和前一节中加权平均数的联系,逐步获得对问题的理论解释.因此本节的重点是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件事情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要注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避免评价的单一性.注重实验估算与理论计算相结合,要在两者之间巧妙的过渡,加强其与平均数的联系,从而既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概率统计之间的联系.第三课时课题§ 4.2 哪种方式更合算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件事情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二)能力训练要求1. 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2.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的联系,建立良好的随机观念.(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2.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解释,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教学重点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件事情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教学难点理论地计算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教具准备若干个学生自做的自由转动的转盘. 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建立“实验”平台[师]也许你曾被大幅的彩票广告所吸引,也许你曾经历过各种摇奖促销活动。

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1

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1

§ 4. 2哪一种方式更合算课时安排1课时冷静讲课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常常会碰到各样摇奖活动,经过从前的学习,学生可能已经认识到这些活动中获胜或获奖的可能性了,但还未必拥有正确的评判能力和决议能力.所以应当赐予学生必定的工具,让学生评判某项活动能否“合算”.本节设计了一个详细情境,力争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感觉“合算”,并掌握必定的判断方法,提升其决议能力,进而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近似的现象进行评判.自然,这实质上就是数学希望.因此该知识拥有必定的思想要求.在选用素材时,教材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选择了一个学生从前研究过的问题情境,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重申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第一通过实验获取初步的感觉,再经过和前一节中加权均匀数的联系,逐渐获取对问题的理论解说.所以本节的要点是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意图识和能力;经过详细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领会怎样评判某件事情能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进一步领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关系.教课时,要着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在各样教课活动中,鼓舞学生思想的多样性,防止评论的单调性.着重实验估量与理论计算相联合,要在二者之间奇妙的过渡,增强其与均匀数的联系,进而既促使了学生的理解,同时也浸透了概率统计之间的联系.第三课时课题§ 4 .2哪一种方式更合算教课目的( 一 ) 教课知识点“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经过详细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领会怎样评判某件事情能否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 二 ) 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意图识和能力.2.进一步领会概率与统计的联系,成立优秀的随机观点.( 三 ) 感情与价值观要求1.踊跃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2.锻炼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经过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解说,获取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教课要点“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经过详细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领会怎样评判某件事情能否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教课难点理论地计算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均匀数.教课方法实验——指引法.教具准备若干个学生自做的自由转动的转盘. 教课过程Ⅰ.创建情境,成立 “实验 ”平台[ 师 ] 或许你曾被大幅的彩票广告所吸引,或许你以前历过各样摇奖促销活动。

哪种方式更合算教学设计

哪种方式更合算教学设计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2. 哪种方式更合算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新课标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

学生已学过加权平均数,且知道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对获胜或获奖的可能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摇奖活动,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了这些活动中获胜或获奖的可能性,但未必具有正确的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

教科书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选择了一个学生以前研究过的问题情境,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强调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首先通过试验获得初步的感受。

再通过前一节中加权平均数的关系,逐步获得对问题的理论解释。

二、学生分析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摇奖活动。

学生已初步具备计算获奖可能性的知识,但缺乏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如何评判事件是否“合算”。

三、学习目标1、. 通过具体问题情景,让学生体会利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判断事件是否“合算”。

2、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会对试验频率与理论概率之间关系。

四、学习重难点重点:利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判断事件是否“合算”。

难点:理论地计算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

五、学习准备课件、导学案、转盘六、学习过程(一)知识储备复习加权平均数公式,频率与概率之间关系(二)创设情境、问题引入你研究过摇奖活动中获得各种奖项的可能性吗?你想知道你每一次活动的平均收益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其中的奥秘吧!(多媒体演示)(三)学习新知识展示某商场摸奖活动规则。

转转盘时,指针指向各个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可以根据面积比来求。

不转转盘可直接获得购物券10元,也失去了获得更多购物券的机会。

转转盘会出现多种结果,有可能连获得10元购物券的机会都没有,我们该如何选择比较合算呢?下面我们分组做试验,也许你会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模拟摸奖20次,记录获得100元、50元、20元购物券的频数,计算获得100元、50元、20元购物券频率(将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种方式更合算》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件事情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二)能力训练要求1. 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2.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的联系,建立良好的随机观念.(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2.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解释,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教学重点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如何评判某件事情是否“合算”,并利用它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评判.教学难点理论地计算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教学方法实验——引导法.教具准备若干个学生自做的自由转动的转盘.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建立“实验”平台[师]也许你曾被大幅的彩票广告所吸引,也许你曾经历过各种摇奖促销活动。

你研究过获得各种奖项的可能性吗?你想知道每一次活动的平均收益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其中的奥秘吧!我先给大家讲一个集市上的故事: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某人在设摊“摸彩”,只见他手拿一袋,内装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4个绿球和4个红球,每次让“顾客”免费从袋中摸出4个球,输赢的规则是:只见很多顾客围上前去,“免费”摸球,而且只有摸到“2红2绿”的情况才赔钱,其余情况都能得钱.而我在旁边观察的结果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赔了钱,这种活动的欺骗性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相信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能揭开其中的“奥秘”,而不愿参加这一“免费”活动.Ⅱ.讲授新课[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摇奖活动,下面就是一例(多媒体演示)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如下图),并规定:顾客每购买100元的商品,就能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如果转盘停止后,指针正好对准红色、黄色、绿色区域,那么顾客就可以分别获得100元、50元、20元的购物券,凭购物券可以在该商场继续购物.如果顾客不愿意转转盘,那么可以直接获得购物券10元,转转盘和直接获得购物券,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合算?[师]“合算”是指什么呢?[生]“合算”是指哪种方式拿到的购物券金额最大.[师]如果不转动转盘,可以直接获得购物券10元,如果转动转盘,就会出现多种可能的结果,会出现哪些结果呢?[生]可能指针指向红色,那么可以获得100元的购物券,可是转盘的红色区域很小,只有转盘的201,也就是说,转动一次转盘,指针指向红色区域的概率只有0.05;指针也可能指向黄色区域,那么可以获得50元的购物券,可是转盘的黄色区域也很小,只有转盘的202,也就是说,转动一次转盘,指针指向黄色区域的概率只有0.1;指针也可能指向绿色区域,那么可以获得20元的购物券,那也比不转动转盘“合算”,但转盘的绿色区域为整个转盘的204,也就是说,转动一次转盘,指针指向绿色区域的概率为0.2:指针最大的可能会指向白色区域,因为白色区域是整个转盘的2013,也就是说,转动一次转盘,指针指向白色区域的概率为0.65.如果这样的话,就不如不转动转盘“合算”.[师]很好!听了大家的分析,看来大家处于“两难”之中.如果放弃转动转盘,就意味着放弃了获得100元、50元、20元购物券的机会.如果不放弃,就意味着有可能连获得10元购物券的机会也没有了.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也许你会从中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多媒体演示)做一做(1)组成合作小组,仿照上图制作一个转盘,用实验的办法(每组实验100次)分别求出获得100元、50元、20元购物券以及未能获得购物券的频率,并据此估计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看看转转盘和直接获得购物券,哪种方式更合算.(2)全班交流,看看各小组的结论是否一致,并将各组的数据汇总,计算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得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自体验,看看转转盘和直接获得购物券,哪种方式合算.实验方式:小组或全班合作研讨.实验步骤:1.仿照上图制作一个转盘.2.小组内分工,一个人自由转动转盘,一个人观察指针指向区域(在交界处的重新试验,不计次数),一个人记录,把实验的结果填入下表(实验100次)3.根据上表估算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看看转转盘和直接获得购物券,哪种方式更合算.4.全班交流,看看各小组的结论是否一致,并将各组数据汇总,计算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看看哪种方式更合算.[师]你在实验中是如何计算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呢?[生]当做100次实验时,设获得100元购物券的频率为a1,获得50元购物券的频率为a2,获得20元的购物券的频率为a3,未能获得购物券的频率为a4,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可得,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为100a1+50a2+20a3+0a4=100a1+50a2+20a3.[师]当试验次数很大时,a2、a2、a3、a4会怎么样呢?[生]当试验次数很大时,a1、a2、a3、a4表示的实验频率将稳定于一个值,我们把它叫做概率.也就是说,当实验次数很大时,我们可以用实验频率估计理论概率.[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我们再来完成“想一想”(多媒体演示)想一想(1)如果把上图的转盘改为下图的图(1)的转盘,如果转盘停止后,指针正好对准红色、黄色、绿色区域,那么顾客仍分别获得100元、50元、20元的购物券,与上图的转盘比,哪一个转盘对顾客更合算?如果改用下图中的图(2)呢?(2)不用实验的方法,你能求出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得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吗?(通过转盘的“变式”,让学生理性地思考影响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的因素,为学生得出后面的理论计算方法打下基础)[生]图(1)和原来的转盘对顾客而言结果是一样的.因为指针落在红色区域、黄色区域和绿色区域的可能性没有变.[生]图(2)和原来的转盘对顾客而言结果不一样,图(2)的结果对顾客来说更合算.因为未获购物券和获得50元购物券的可能性没有变化,获得20元购物券的可能性减少201,获得100元购物券的可能性增加201.[师]如果不用试验的方法,你能求出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吗?[生]由图(1)我们知道,每转动一次转盘,获得100元购物券的概率为201,获得50元购物券的概率为202,获得20元购物券的概率为204,根据概率与频率的关系,可以认为转动n 次转盘,获得100元购物券的次数为201n 次,获得50元购物券的次数为202n 次,获得20元购物券的次数为204n 次,所以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应该为(元).(100×201n+50×202n+20×204n )÷n=100×201+50×202+20×204=14(元).同理,使用图(2)的转盘,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应该是 100201×+50×202+20×204=18(元)[师]这种算法你曾用过吗?[生]用过,其实这种算法与上一节小明估算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方法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把转动转盘时指针落在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绿色区域的概率分别看作100元、50元、20元的权,计算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就可以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议一议小亮根据图(1)的转盘,绘制了一个扇形统计图,(如下图),据此他认为,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是100×5%+50×10%+20×20%=14(元).你能解释小亮这样做的道理吗?[生]根据当实验次数很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由图(1)可知,自由转动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绿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分别为201、202、204我们可以把201、202、204看作实验n 次(n 很大)时,指针落在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绿色区域的频率,因此可绘制小亮所得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转盘每转动一次,指针落在各种区域的比例的大小,也反映了转盘转动时,指针指向红色区域、黄色区域、绿色区域、白色区域的权重.由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就可求出转盘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是 100×5+50×10%+20×20%=14(元).我认为小亮的算法是有道理的.[生]但是我觉得小亮的方法不对.按小亮的算法我们组转了100次,总共获得购物券应为1400元,可我们总共获得购物券是1320元.[生]我认为小亮的算法有道理,正如实验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一样,实验次数很多时,实验结果应该和理论值相近,但实验次数再多,也很难保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等,因为用小亮的方法计算的平均数是用概率估算出来的,这是我们实际生活中存在不确定现象时的一种合理的决策和评判.[师]看来,在同学们头脑中已建立了良好的随机观念.Ⅲ.随堂练习1.改用另一个转盘进行上面的活动,小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下面的扇形统计图,求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解:根据扇形统计图,可知每转动一次转盘所获购物券金额的平均数是100×10%+50×15%+20×25%=22.5(元).2.与同伴合作,估计每摸一次球的平均收益,你愿意参加这一“免费”摸球活动吗? (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一定次数的实验,感受到该活动的欺骗性,而不再愿意参加这一“免费”活动)事实上,从袋中摸出4个球,4个全红的概率为701,3红1绿的概率为7016,2红2绿的概率为7036,1红3绿的概率为7016,4个全绿的概率为701,因此每摸一次球的平均收益是50×701+20×7016-30×7036+20×7016+50×701=-734(元).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合算”并掌握了一定的判断方法,提高了决策能力,从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现象评判,进一步体会到概率与统计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建立了随机观念.Ⅴ.课后作业习题4.3 第2、3题.Ⅵ.活动与探究用习题4.3第2题的转盘(如图)做游戏,每次游戏游戏者需交游戏费1元.游戏时,游戏者先押一个数字,然后快速地转动转盘,若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所指格子中的数字恰为游戏者所押数字,则游戏者将获得奖励36元.该游戏对游戏者有利吗?转动多少次后,游戏者平均每次将获利或损失多少元?[过程]在此游戏中,指针落在37个区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而游戏者押中的概率为371,押错的概率为3736.[结果]每押中一次获得奖金(36-1=)35元,押错损失1元,因此转动多次后,游戏者平均每次将获利35×371-1×3736=-371(元). 因此,该游戏对游戏者不利,游戏者平均每次损失元3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