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会变的黄豆教案反思
《会变的黄豆》幼儿园大班教案
《会变的黄豆》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粮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
难点:让幼儿观察、比较、操作黄豆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黄豆、水、杯子、放大镜、纸巾、筷子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颗黄豆,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的特征,引发幼儿对黄豆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黄豆从种子到豆芽的生长变化。
3. 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水浸泡黄豆,观察黄豆的变化。
4. 观察:教师带领幼儿用放大镜观察黄豆的细节,让幼儿比较黄豆在水中的变化。
5.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黄豆的变化,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心得。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黄豆的变化,并记录在日记本上。
2. 课堂作业:教师发放观察黄豆的记录表,让幼儿填写黄豆的变化。
六、教学延伸:1. 艺术活动:让幼儿用彩泥捏出黄豆的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科学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农场,实地观察黄豆的生长过程,增进幼儿对农业知识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八、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黄豆的变化表现出兴趣和好奇心。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回家后的观察日记和课堂上的记录表,了解幼儿对黄豆变化的观察和理解程度。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时,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2. 在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幼儿在使用教具时不受伤。
十、教学内容拓展:1. 黄豆的营养价值:让幼儿了解黄豆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培养幼儿健康饮食的观念。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变成豆芽。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
2. 学会如何将黄豆变成豆芽。
三、教学难点:1. 黄豆变成豆芽的过程。
2. 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黄豆若干。
2. 容器若干。
3. 教具: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一颗黄豆,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的特征,引发幼儿对黄豆的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幼儿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黄豆是如何变成豆芽的。
3. 实践:教师指导幼儿将黄豆放入容器中,加水浸泡,并告诉幼儿如何照顾黄豆,使其成功发芽。
5. 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除了黄豆,还有哪些食物也可以变成一种食物。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在拓展环节,教师要鼓励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评估幼儿对黄豆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3. 考察幼儿对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意识的认知。
七、教学延伸:1. 开展黄豆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黄豆生长的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黄豆的生长,增进亲子关系。
3.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加工过程。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九、教学:1. 黄豆种植指南。
2. 环保教育资源。
3. 农场参观预约信息。
十、教学安全:1. 确保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避免黄豆误食。
2.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防止意外发生。
3.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会变的黄豆》幼儿园大班教案
《会变的黄豆》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黄豆的形态特征2. 黄豆的生长过程3. 黄豆的食用价值4. 创意黄豆作品展示三、教学准备1. 实物黄豆2. 图片素材3. 种植黄豆的容器和土壤4. 创意材料(如画笔、彩纸等)四、教学过程1. 引入:带领幼儿观察实物黄豆,引导幼儿说出黄豆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讲解:向幼儿介绍黄豆的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
3. 实践:分组进行黄豆种植实验,让幼儿亲手播种黄豆,并观察其生长过程。
4. 创意展示:邀请幼儿用创意材料制作黄豆相关作品,如画黄豆、制作黄豆粘贴画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对黄豆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幼儿的创意作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六、教学活动1. 豆芽观察:带领幼儿观察黄豆发芽的过程,记录发芽的时间和现象。
2. 比较黄豆和豆芽:让幼儿亲手摸黄豆和豆芽,比较它们的形状、大小和质地。
3. 豆芽生长环境:讲解豆芽生长的适宜环境,如温度、湿度等。
七、家庭作业1. 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里种植黄豆,并记录黄豆的生长过程。
2. 家长引导幼儿了解黄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豆腐、豆浆等。
八、教学活动1. 分享家庭作业: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家里种植黄豆的经历和观察到的现象。
2. 豆芽烹饪体验:带领幼儿制作简单的豆芽菜肴,如豆芽炒蛋等,让幼儿品尝。
九、黄豆知识问答1. 邀请幼儿回答关于黄豆的问题,如黄豆为什么是绿色的、黄豆有哪些营养价值等。
2. 奖励回答正确的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十、总结与反思1. 让幼儿总结本次教学活动中学到的黄豆知识,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
2.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黄豆》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黄豆》含反思《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黄豆》含反思》这是优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黄豆》教案文章,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黄豆》含反思!设计意图:孩子在幼儿园每天喝的香香甜甜的豆浆是哪里来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黄豆”的主题活动。
如社会实践活动《收黄豆喽》,锡剧欣赏《双推磨》,创新活动《会跳舞的黄豆宝宝》等。
科学活动《会变的黄豆》为其中之一,旨在通过幼儿亲身的操作和尝试,初步了解豆浆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关心生活中的小事,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的亲身操作,初步了解传统制作豆浆的过程,激发幼儿爱吃豆浆的兴趣。
2、乐意参加制作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1、带幼儿参观豆浆店。
2、石磨、纱布袋、操作衣、盛浆容器、小调羹、杯子、水盆,干黄豆、浸泡过的黄豆若干。
3、电饭锅、豆浆调料(牛奶、葱花、紫菜、蜂蜜、榨菜末等到)活动过程:一、导入 (出示干黄豆和湿黄豆)1、这是干黄豆和昨天浸在水里的黄豆,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亲手去摸一摸,看一看,自由讲一讲)2、这两种黄豆可以做出哪些好吃的东西?3、小朋友说湿黄豆可以磨成豆浆,我们上一次也到豆浆店去看了黄豆是怎样变成豆浆的,今天我们也来试一试,把黄豆磨成豆浆好吗?二、操作 (带幼儿来到操作台)1、看一看操作台上有什么?我们可以怎样来使用这些工具?(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讨论)2、初步讲解操作方法。
(1)传统的豆浆都是用这种石磨磨出来的。
小朋友可以在上面的操作孔中放入浸泡过的黄豆和适量的水,转动石磨,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2)刚磨出的豆浆还有豆渣在里面,小朋友可以根据现有的材料想办法过滤,把豆渣分开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黄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黄豆》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2. 学习观察和记录黄豆的生长过程。
3. 培养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2. 难点:学习观察和记录黄豆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材料:黄豆、种植容器、水、肥料、标签、笔、纸等。
2. 环境:教室或户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黄豆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教师用简单的语言和图片,向幼儿介绍黄豆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教师可以提问幼儿,让他们说出自己对黄豆生长的了解。
3. 观察黄豆:教师将黄豆发给幼儿,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黄豆的外形和结构。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黄豆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4. 种植黄豆:教师将黄豆发给幼儿,让他们将黄豆种在种植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水和肥料。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如何种植黄豆,如选择合适的容器、浇水的方法等。
5. 记录黄豆的生长过程:教师给幼儿每人发一张标签,让他们在标签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种植日期。
教师让幼儿每天观察黄豆的生长情况,并用标签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幼儿的记录,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6. 展示和评价:教师让幼儿将自己的种植容器和标签展示出来,让其他幼儿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也可以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幼儿了解了黄豆的生长过程和变化,学习了观察和记录黄豆的生长过程,培养了幼儿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好奇心。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幼儿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会变的黄豆》幼儿园大班教案
《会变的黄豆》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黄豆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成熟。
2. 黄豆的特点:形状、颜色、味道。
三、教学准备:1. 实物:黄豆、豆芽、豆苗、豆荚。
2. 图片:黄豆生长过程的图片。
3. 实验材料:水、杯子、发芽豆芽的容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黄豆实物,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的形状、颜色,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展示相关图片,让幼儿了解黄豆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
3. 动手操作:让幼儿用水杯子模拟黄豆的发芽过程,观察黄豆在水中的变化。
4. 实验:将发芽的豆芽放入容器,让幼儿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了解黄豆变成豆芽的过程。
5. 总结: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黄豆生长过程的认知。
2. 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能否按照指导步骤完成实验。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和回答,评估他们对黄豆生长过程的理解。
4. 结合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活动:1. 观察比较:提供不同品种的豆子,如黄豆、绿豆、红豆等,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差异。
2. 触感体验:让幼儿用手触摸干燥的豆子和湿润的豆芽,感受它们的不同质地。
3. 嗅觉探索:让幼儿闻一闻豆子发芽前后的气味,观察和描述气味的变化。
七、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观察到的豆子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2. 问题解答:鼓励幼儿提出关于豆子生长的问题,并由教师或同伴共同解答。
3. 创意表达: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等)来表达豆子的生长过程。
八、家庭作业:1. 观察任务:让幼儿在家中观察大豆发芽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
2. 学会观察和记录黄豆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1. 掌握黄豆的生长过程。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黄豆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每人一份黄豆种植材料(黄豆、泥土、杯子等)。
2. 一个透明容器,用于观察黄豆的变化。
3.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黄豆,引导他们说出黄豆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 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黄豆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
3.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黄豆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以及他们是如何观察到的。
4. 动手操作:发给幼儿黄豆种植材料,指导他们种植黄豆,并放入透明容器观察。
5. 观察记录:教育幼儿每天观察黄豆的变化,并记录在纸上。
6. 结束:组织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黄豆变化,引导他们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幼儿在家观察黄豆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黄豆成长角”,展示幼儿观察到的黄豆变化。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种植黄豆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2. 评价幼儿在观察记录中的描述语言表达能力。
3. 了解幼儿对黄豆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描述黄豆的变化。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幼儿更好地掌握黄豆的生长过程。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农场,实地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
2. 开展黄豆美食活动,让幼儿尝试不同的黄豆制品。
十、教学资源:1. 相关书籍:《黄豆的故事》、《黄豆的生长过程》等。
2. 网络资源:黄豆生长过程的视频、图片等。
3. 实物资源:黄豆、泥土、杯子等种植材料。
附:教学计划表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 --| --|第一周| 认识黄豆| 观察黄豆特征| 动手操作能力第二周| 黄豆的生长过程| 讲解黄豆生长过程| 知识掌握程度第三周| 种植黄豆| 动手种植黄豆| 观察记录能力第四周| 观察黄豆变化| 描述黄豆变化| 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幼儿对黄豆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的认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珍惜食物的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黄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黄豆》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大班(4-6岁)科学教学,教学内容为“会变的黄豆”。
二、教学目标1.认识黄豆,了解它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2.了解黄豆的变化过程,掌握它的生产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黄豆和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黄豆、它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教师可以问:•黄豆是什么?长什么样子?•黄豆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来做什么食品?•黄豆对人体有哪些营养价值?2.实践环节学生们分成若干组,每组发放5个黄豆。
教师向学生介绍黄豆生产的5个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了解黄豆的变化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将黄豆用水淋湿,放置在小夹子上。
•放在水盘中,加水保持湿润。
•每日观察,记录变化过程。
•经过几天后,就可以看到黄豆的芽和小根了。
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和观察。
3.结束环节让学生总结黄豆变化的过程,并在黄豆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一些相关问题:•发芽的黄豆为何能长成大树?•黄豆成熟后,可以做哪些食品?为什么?•黄豆有没有什么种类?它们有什么区别?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学得很开心。
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
1.实践环节需要更多细节指导学生们在实践中,不太清楚如何正确地记录和观察,以及如何保证黄豆长势的正常。
2.讲授环节需要更加简单在讲授环节中,教师的讲解过于复杂,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困惑,需要更加深入浅出地讲解。
3.问题的引导需要更具针对性在问题的引导中,教师须更具针对性,引导学生解决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思考。
五、总结本次大班科学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黄豆变化的过程。
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既有趣味性,也具有实践意义,对于学生成长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会变的黄豆》幼儿园大班教案
《会变的黄豆》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黄豆,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珍惜食物。
二、教学内容1. 黄豆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2. 黄豆的食用价值:豆腐、豆浆、豆芽等。
3. 环保教育:珍惜食物,不浪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黄豆、水、土壤、发芽箱等。
2. 材料:豆腐、豆浆、豆芽等。
3. 课件:黄豆的生长过程、食用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展示黄豆发芽的过程。
2. 实践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种黄豆,观察黄豆的发芽过程。
3. 品尝环节:品尝黄豆制作的美食,如豆腐、豆浆、豆芽等。
4. 环保教育:讲解珍惜食物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不浪费食物。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黄豆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
2. 评价: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环保意识的认知和践行。
六、教学活动1. 豆豆手工艺:让幼儿使用彩色纸张和胶水,制作黄豆的纸手工。
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豆豆歌曲:教唱《小黄豆》或其他相关歌曲,让幼儿在唱歌中进一步了解黄豆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七、教学互动游戏1. 猜谜语游戏:出一些与黄豆相关的谜语,让幼儿猜测,增加幼儿对黄豆的兴趣。
2. 豆豆接力赛: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用筷子夹黄豆进行接力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八、教学延伸活动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黄豆的相关资料,如黄豆图片、黄豆食品等,下节课分享。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观豆腐店或豆浆店,了解黄豆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
九、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家庭作业:检查幼儿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黄豆的认识。
3. 社区活动:通过参观豆腐店或豆浆店,评价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知道黄豆的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黄豆的变化过程。
2. 幼儿动手操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颗黄豆种子。
2. 准备一些关于黄豆的图片或者视频。
3. 准备一些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颗黄豆种子,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的外形特征,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黄豆是从哪里来的吗?黄豆会发生变化吗?”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向幼儿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发芽、植株的生长、豆荚的形成等,并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的变化。
3. 观察:教师将黄豆种子分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观察黄豆的外观特征,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用手触摸黄豆种子,感受黄豆的质地,并尝试将黄豆种子剥开,观察黄豆内部结构。
5. 想象:教师引导幼儿想象黄豆种子在土壤中的生长过程,黄豆发芽后会发生哪些变化,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7. 展示: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黄豆变化和动手操作的结果展示给其他幼儿,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一颗黄豆种子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延伸:1. 科学活动:带领幼儿进行黄豆发芽实验,观察黄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的发芽情况,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2. 艺术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黄豆的生长过程,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3. 语言活动:讲述一个关于黄豆的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并学会表达。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黄豆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记录、合作等。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黄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黄豆》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
2.探究黄豆浸泡后的变化。
3.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内容1.黄豆种子的生长过程和结构。
2.黄豆浸泡水中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导入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黄豆种子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反思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黄豆吗?它们都长成什么样子?它们是如何生长的?第二节:学习黄豆的生长过程和结构1.教师再次展示黄豆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并讲解该过程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
2.教师将浸泡后的黄豆拿出来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关注黄豆存在的变化。
3.要求学生将黄豆仔细观察,并描述它的形态和结构。
4.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黄豆存在哪些变化呢?它们的原因是什么?第三节:探究黄豆浸泡后的变化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方法。
2.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实验。
3.每组将黄豆放入水中浸泡,观察浸泡前后的变化。
4.学生通过观察与归纳,分析黄豆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四节: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探究黄豆变化的原因。
2.学生结合实验内容,归纳出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第五节: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填写实验记录表。
2.学生思考:黄豆浸泡后的变化,对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启示或意义?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实验为主,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黄豆浸泡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实验的每个环节。
学生们通过实验,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神奇和乐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黄豆的生长过程和变化规律。
同时,在探究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教师提出了许多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得出结论。
总之,本节课能够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进行实际的体验与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探究和发现过程,充分培养了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黄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黄豆》教案:课题:《会变的黄豆》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2.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黄豆种子;2.植物生长实验材料:盆、土壤、水、阳光等;3.实验记录表;4.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1.提问引入课题,大致了解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识;2.呈现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豆子发芽和生长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
探究实验:1.将黄豆种子植入土壤,并给予适量的水和阳光;2.让学生每天观察黄豆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为什么种子会发芽?植物生长的原理是什么?等等;4.在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总结并展示实验结果。
讨论与总结: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2.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原理;3.加强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识,了解植物对阳光、水和土壤的需求。
延伸拓展:1.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实验,如:不给水或不给阳光,观察和比较结果;2.通过文学阅读或实地考察,拓展学生对植物多样性和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和讨论活动,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1.在探究实验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
我在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回答得较多,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
2.对于实验记录的分析和总结,我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指导和引导,导致部分学生在总结时表达不清晰。
下次我会提前准备好表格或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录和总结实验过程。
3.延伸拓展部分的内容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扩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黄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黄豆》教学目标1.了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和变化;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一袋黄豆;2.水;3.小碗;4.盘子;5.手巾或纸巾;6.白板或黑板;7.教具:PPT、实验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物品引入主题《会变的黄豆》,激发学生对黄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黄豆是怎样生长的吗?学习黄豆的生长过程(10分钟)1.向学生介绍黄豆的生长过程。
通过PPT或黑板白板上的图示,详细讲解黄豆的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黄豆在不同生长阶段有什么变化。
2.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阶段进行深入研究,并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寻找更多的信息,例如:该阶段需要哪些条件,黄豆为什么要经历这个阶段等。
进行实验观察(15分钟)1.向学生展示一袋黄豆。
让学生观察黄豆的外观,并描述黄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观察力。
2.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取少量黄豆放入小碗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盖上盘子,放置一段时间。
3.利用这段时间,向学生介绍黄豆发芽的条件和过程,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4.观察后,每个小组收集数据,记录黄豆的变化及各组实验结果。
并在实验表中填写相关数据。
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汇总各组实验的结果,展示实验表中的数据,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究黄豆变化的原因,例如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对黄豆生长的影响。
3.鼓励学生就黄豆的生长过程进行思考和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总结黄豆生长的过程和变化。
2.让学生反思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3.引导学生思考黄豆生长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会变的黄豆》为主题,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验观察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黄豆》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会变的黄豆》课程背景与内容本课程是大班儿童科学课,授课内容为《会变的黄豆》。
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设计、实验演示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了解黄豆的生长变化和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豆的生长变化过程;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能力;3.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问答交流、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黄豆生长变化和影响因素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演示•实验1:水温对黄豆发芽的影响1.将黄豆分别放在冷水、常温水、热水中浸泡24小时;2.观察比较三种水温下黄豆的发芽情况,并记录数据;3.讨论结果,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原因。
•实验2:光照对黄豆生长的影响1.将同样数量和品种的黄豆分别放在日光灯、暗房和自然光下培养;2.每天记录黄豆的生长情况、大小、颜色等数据,并拍照;3.设计实验并比较三种培养方式的影响结果。
3. 教学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和,并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展开课堂讨论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接观察和体验细胞生长、幼苗的优劣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需要改进: 1. 实验安全问题: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实验前做好充分的安全指导和应急预案。
2. 实验环境问题:有些班级的实验室条件较差,影响实验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实验数据记录问题:有些学生的数据记录不够准确,需要在选项和表格设计上多下功夫,养成规范、认真记录数据的好习惯。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科学实验设计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记录能力,为他们打下扎实的科学基础。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含反思一、教案背景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教学内容:《会变的黄豆》教学时间:1个课时(40分钟)教学场所:教室二、教学目标1. 儿童能够理解黄豆从种子到植物再到豆腐的生长变化过程。
2. 儿童能够通过察看实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植物物种间的联系与转化。
3. 儿童能够通过本身的手和身体表现,在生动的氛围中感知和体验植物生长的奇妙。
4. 儿童能够培育察看、思考、探究和合作等制造力和探究习惯。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对儿童市场上常见的黄豆做一些相关的简单介绍:谷物中最为受欢迎的一种是既可以煮食、也能食用其它形态的豆科植物黄豆(或叫“大豆”),它能被做成很多好吃又营养的食物,你们尝过哪些黄豆制品呢?2. 学习(1)察看生长老师给孩子们发放一盆黄豆,带他们一起探究黄豆的生长变化过程:先是种子,然后是萌发,接着是植物,在收获后又可以将它做成很多美食。
(2)体验亲子互动老师告知孩子们种子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你们能想到它有哪些特别的功用吗?事实上,种子的承载了极其丰富多样的生命的密码,它们还可以带头开花结果,变成一片新的生命之源。
孩子们将种子置于一个小盆里,稍稍涂上些许水,再轻轻一按,半个小菜花就呈现在眼前了。
孩子感到特别奇妙,也感到了种子的奇妙。
(3)植物的生长老师以黄豆的图片为主导,与孩子们认真地介绍植物生长的过程,并演示种子的伸展和吸水过程。
(4)手工制作老师让孩子们察看一下熟透的黄豆,教他们可以用砂纸或者棉纱代替洗衣刷对豆子进行磨皮,把那层豆皮渐渐磨掉,这个过程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欢快,也增长了他们的感官体验。
孩子们可以把已经磨掉豆皮的黄豆磨成黄豆粉,用来发酵造豆腐等食品。
3. 综合反思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并汇总一下本身的收获和体验:我们今日学到了什么?我们感到植物的生命真的很奇妙。
经过种子、水、太阳光的魔法和孩子的细心照料,可以看到黄豆茁壮成长,成为了一片美妙的景象。
经过各种方法,黄豆可以变成很多好吃的东西,例如豆腐、豆浆、豆饼、豆腐皮、黄豆芽等。
大胆预测黄豆变化,培养科学想象力——《会变的黄豆》教案分享
大胆预测黄豆变化,培养科学想象力——《会变的黄豆》教案分享。
黄豆,这个平凡无奇的家常菜,从小就被我们熟知。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它在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你是否曾想过,黄豆的变化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会变的黄豆》教案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引领学生们展开想象、探究变化、创造未来。
教案以一幅图画卡作为教材,让学生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一颗黄豆脱掉普通的“外衣”,穿上了鲜艳的“衣裳”,看起来像极了一颗玻璃珠。
这张卡片不仅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更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分成小组,开始探究黄豆的变化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通过分组讨论和自主探究,学生们发现了许多有趣而又充满想象力的答案。
有的同学表示,这颗黄豆可能是经过了基因改良,从而变成了透明的外皮和特殊的内质;有的同学则认为,这颗黄豆可能是由于气温和环境的改变,从而使它失去了普通豆子的“壳”,变得更加“透明”、“通透”;还有的同学则认为,这颗黄豆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生命体,可能具有许多惊人的特性和能力。
这些答案不仅充满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更体现了学生们自由、开放、创造性的思维特点。
接着,教案引导学生们深入探究这个现象,预测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变革。
由于黄豆是广泛使用的农产品,因此这个变化可能会对我国的农业和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比如,透明化的黄豆可能更易于加工和贮存,使得食品产业更加高效和安全;透明化的黄豆也可能具有更多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成分,从而改变人们的饮食和健康观念;透明化的黄豆也可能有着更广泛的用途,如生产生物燃料、环保材料等。
这些预测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对未来的想象和预期,同时也提醒他们思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教案通过小组展示和交流,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各小组展示的答案和预测不仅有创意,更有科学合理性和实践可行性,展示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黄豆变化的故事——《会变的黄豆》科学探究教案
黄豆变化的故事——《会变的黄豆》科学探究教案?故事开始:会变的黄豆小明一天在食堂亭子上玩的时候,发现黄豆这个食材竟然会变化。
它有时一直都是黄澄澄的,但是有时候会变得发黑发臭。
于是,小明好奇的问校园中的科学老师解释这个现象。
科学老师告诉他:黄豆的变化是因为它不能长期保存,因为黄豆是一种易变质的食品,只有在干燥、通风、阴凉的环境下才能保持自然状态。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当黄豆变质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就是亚硝酸盐,它是一种亚硝酸钠降解的有害物质。
之后,小明又问:“为什么种植过程中黄豆过了这些个年头会这样呢?”科学老师告诉小明,黄豆在整个种植过程中也变化很大,不仅仅是生长时期的影响,还与种植环境、播种日期和播种时间有关,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黄豆的品质。
种植环境的影响科学老师告诉小明,黄豆的种植环境可以影响其品质。
黄豆长得最好的环境是潮湿但不沾水的土壤,另外每平方米的作物面积不应超过300颗,这样能确保黄豆足够的营养和生长空间,从而获得最高的品质。
如果播种的地面太潮湿,就会长出满是虫子的柿子榨菜,而过分干燥则会导致出现萎缩,产量也会大幅降低。
播种日期和播种时间的影响科学老师还告诉小明,黄豆的品质还与播种日期和播种时间有关。
黄豆植株要求有一定的光照和温度,土壤温度在20℃时播种最佳,约8至10天后即可发芽。
由于当时的气候与现在稍有不同,现代人虽然也可进行于处理,但保证长得好的概率不如过去那么高,需要有一定的农业知识和经验加以辅助。
收获和储存的影响除了种植过程的影响外,收获和储存过程中也会影响黄豆的品质。
黄豆的采收时期应当是在它们的荚已经干燥,但还没有开始脱落的时候。
当黄豆成熟后,包裹籽的荚会脱落,黄豆就会散落在起伏不平的地面上,等到荚鳞掉落后将把黄豆收集起来,放到干燥通风处进行储存。
在储存过程中,黄豆是要避免湿气滋生以及避免阳光暴晒直接照射。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保证黄豆保持它最佳的品质,不变质。
探寻变化背后的科学秘密——《会变的黄豆》教案解读
探寻变化背后的科学秘密——《会变的黄豆》教案解读。
本文将为读者解析《会变的黄豆》中所展示的一些变化的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豆子的发芽
黄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芽,会变成豆苗,这是因为豆子内部含有大量的淀粉质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是豆子生长的能量来源。
当豆子发芽时,淀粉质和蛋白质会分解为可溶性的糖分和氨基酸,为豆苗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促进豆苗的生长和发育。
二、豆苗的生长
豆苗的生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充足的水分、养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豆苗会逐渐长出叶子和根系,从而吸取更多的养分和水分。
同时,豆苗会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促进生长和发育。
此外,豆苗的颜色和形态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是由于豆苗吸收到的阳光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
三、豆荚的生长
豆荚是豆子的一种生长形态,它在豆苗形成后逐渐长出。
豆荚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等条件,它会不断变化并最终成熟。
在豆荚成熟的过程中,豆子内部的淀粉质和蛋白质也会发生变
化,成为更加成熟的营养物质。
此外,豆荚的颜色和形态也会随着生长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变化。
通过对《会变的黄豆》中所展示的这些变化的解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豆子的生长过程,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关于植物生长的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对周围的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探寻自然界背后隐藏的真相和规律。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变的黄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会变的黄豆》与反思大班课程《会变的黄豆》包括反思以科学为主题的大班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快乐地参与制作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通过孩子的动手操作,了解传统的过程.制作豆浆,激发孩子对吃豆浆的兴趣,发展对于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看看幼儿园大班《会变的黄豆》的反思性教学计划.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的亲自操作,初步了解制作豆浆的传统过程以及儿童吃豆浆的兴趣.2,愿意参加制作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3.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4.积极参与实验探索.5.幼儿可以积极回答问题,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带孩子去参观豆浆店.2,石磨,纱布袋,操作服,浆料容器,小汤匙,杯子,水盆,干大豆,浸泡过的大豆.3,电饭煲,豆浆调味料(牛奶,葱花,紫菜,蜂蜜,芥末)活动程序:首先,进口(显示干大豆和湿大豆)这是干大豆和昨天浸泡在水中的大豆.有什么不同吗?(让孩子用手触摸,看看,自由说话)这两种大豆可以制作什么美味的食物?3,孩子说湿大豆可以磨成豆浆,我们上次去豆浆店看大豆怎么变成豆浆,今天我们也试试吧,让大豆磨成豆浆?二,操作(带孩子到控制台)1.控制台上有什么?我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引导幼儿根据现有知识进行讨论)2.操作方法的初步说明.(1)传统豆浆用这种石头研磨.孩子们可以将浸泡过的大豆和适量的水放在上面的操作孔中,转动石磨,看看会发现什么.(2)新鲜豆浆和豆渣在里面.孩子们可以根据现有材料过滤并分离豆渣.3.孩子们努力操作,教师参加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小心:(1)幼儿不能磨出豆浆的原因是:1石磨是否逆转. 2大豆太多水太少.(2)石磨嘴应与豆浆容器对齐.(3)提醒幼儿使用沙袋浸豆渣.第三,分享1.用电饭煲煮豆浆,孩子们讨论:(1)豆浆的营养是什么?我们会吃什么?(2)吃豆浆的方法是什么?2,品尝豆浆,自由选择喜欢的调味料加入豆浆,体验劳动的乐趣.活动反映:生活中的科学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这项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结合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探索事物和现象的愿望.让幼儿积极观察,操纵,发现,感知和探索,然后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让孩子们了解制作豆浆的传统过程,并通过自己的个人操作体验劳动的乐趣.这项活动的设计是新颖的,符合班上儿童的年龄特征.老师教自然,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为孩子提供多层次的操作资料.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并表达了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参与探索既轻松又愉快,效果更好.小百科全书:黄豆是大豆种植最广泛的品种.黄豆最常用于制作各种豆制品,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豆渣或磨碎的粗粉也常用于牲畜饲料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太白科学社改变黄豆教学计划的思
考
大学科学学会大豆教育的反思主要包括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儿童的亲自操作,鼓励人们初步了解制作豆浆的传统过程以及儿童吃豆浆的兴趣.我愿意参加制作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型科学活动课程.来看看变化的bean程序.设计方案:
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喝的糖醋牛奶在哪里?有了这些问题,我们就“黄豆”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收黄豆喽》,锡戏欣赏《双推磨》,创新活动《会跳舞的黄豆宝宝》等.科学活动《会变的黄豆》就是其中之一.它旨在通过儿童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来了解制作豆浆的过程,并引导孩子关心生活中的小事,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亲自操作,初步了解制作豆浆的传统过程以及儿童吃豆浆的兴趣.
2,愿意参加制作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3.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你的感受.
活动准备:
带孩子去参观豆浆店.
2,石磨,纱布袋,操作服,浆料容器,小汤匙,杯子,水盆,干大豆,浸泡过的大豆.
3,电饭煲,豆浆调味料(牛奶,葱花,紫菜,蜂蜜,芥末)
活动程序:
I.简介(展示干大豆和湿大豆)
这是干大豆和昨天浸泡在水中的大豆.有什么不同吗?
(让孩子用手触摸,看看,自由说话)
这两种大豆可以制作什么美味的食物?
3,孩子说湿大豆可以磨成豆浆,我们上次去豆浆店看大豆怎么变成豆浆,今天我们也试试吧,让大豆磨成豆浆?
二,操作(带孩子到控制台)
1.控制台上有什么?我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引导幼儿根据现有知识进行讨论)
2.操作方法的初步说明.
(1)传统豆浆用这种石头研磨.孩子们可以将浸泡过的大豆和适量的水放在上面的操作孔中,转动石磨,看看会发现什么.
(2)新鲜豆浆和豆渣在里面.孩子们可以根据现有材料过滤并分离豆渣.
3,孩子尽量操作,老师参加活动,帮助困难儿童.
小心:
(1)幼儿不能磨出豆浆的原因是:1石磨是否逆转. 2大豆太多水太少.
(2)石磨嘴应与豆浆容器对齐.
(3)提醒幼儿使用沙袋浸豆渣.
第三,分享
1.使用电饭煲煮豆浆,孩子们讨论:
(1)豆浆的营养是什么?我们会吃什么?
(2)吃豆浆的方法是什么?
2,品尝豆浆,自由选择喜欢的调味料加入豆浆,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反映:
生活中的科学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这项活动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结合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探索事物和现象的愿望.让幼儿积极观察,操纵,发现,感知和探索,然后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让孩子们了解制作豆浆的传统过程,并通过自己的个人操作体验劳动的乐趣.
这项活动的设计是新颖的,符合班上儿童的年龄特征.老师教自然,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为孩子提供多层次的操作资料.孩子们积极参
与活动并表达了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参与探索既轻松又愉快,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