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一讲义

高中化学必修一讲义

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讲义:1.6 离子共存【学习目标】1、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判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2、能够离子共存的规律进行离子推断【主干知识梳理】一、离子共存的本质: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若任意两种离子之间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二、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三个要点”:判断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二性、三反应1、一色——溶液的颜色: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几种常见离子的颜色2、二性(1)在强酸性溶液中(pH=1、pH<7、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氢氧根离子:OH-②弱酸根离子:CO32-、S2-、SO32-、ClO-、F-、CH3COO-、HCOO-、PO43-③弱酸酸式酸根离子:HCO3-、HS-、HSO3-、HPO42-、H2PO4-(2)在强碱性溶液中(pH=13、pH>7、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酚酞变红的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氢离子:H+②弱碱阳离子:NH4+、Mg2+、Al3+、Cu2+、Fe2+、Fe3+③弱酸酸式酸根离子:HCO3-、HS-、HSO3-、HPO42-、H2PO4-【微点拨】弱酸的酸式根离子既不能与H+离子大量共存,又不能与OH—大量共存如:HCO3— 、HS—、HSO3—、HPO42—、H2PO4—与H+、OH—不共存HCO3-+H+===CO2↑+H2O HCO3-+OH—===CO32-+H2OHSO3-+H+===SO2↑+H2O HSO3-+OH—===SO32-+H2OHS-+H+===H2S↑HS-+OH—===S2-+H2O3、三反应——离子间发生的三类复分解反应(1)生成难电离物质(水、弱酸、一水合氨等)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2)(3)1、第一步:细审题干关键点(1)注意“一定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等关键点(2)注意“透明溶液”意味着无难溶物和微溶物,但并不意味着溶液无色2、第二步:警惕题干中的常见“陷阱”3①查H+,主要看是否有弱酸根离子和酸式酸根离子等②查OH-,主要看是否有NH+4、酸式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③查金属离子,主要看是否与酸根产生难溶性盐(包括微溶性盐)【课后作业】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溶液中与Ag+能共存的常见阴离子只有NO-3()(2)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Fe3+、MnO-4等()(3)强酸性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CO2-3、HCO-3、S2-、OH-等()(4)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Na+、Cu2+、SO2-4不能大量共存() 2、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Ba2+、Na+、NO-3、SO2-4B.Mg2+、Cl-、Al3+、SO2-4 C.K+、Cl-、CO2-3、NO-3D.Ca2+、Na+、Fe3+、NO-33、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Cl-、K+、SO2-4、CO2-3B.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Mg2+、Na+、HCO-3、SO2-4C.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Mg2+、NO-3、SO2-4、CO2-3D.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H+、K+、SO2-4、NO-34、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A.K+、MnO-4、Na+、Cl-B.K+、Na+、NO-3、CO2-3 C.Na+、H+、NO-3、SO2-4D.Fe3+、Na+、Cl-、SO2-45、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时,有气体生成的是() A.Na+、Ag+、CO2-3、Cl-B.K+、Ba2+、SO2-4、Cl-C.Na+、K+、CO2-3、Cl-D.Na+、K+、Cl-、SO2-46、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H+、SO2-4、OH-B.Na+、Ca2+、NO-3、CO2-3C.Na+、H+、Cl-、CO2-3D.Na+、Cu2+、Cl-、SO2-4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A.Ba2+、NO-3、H+、SO2-4B.K+、Cl-、CO2-3、Na+C.H+、NO-3、Na+、CO2-3D.NH+4、SO2-4、K+、OH-8、在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Ba2+、Na+、NO-3、Cl-B.K+、Na+、CO2-3、S2-C.K+、Na+、NO-3、SO2-4D.NH+4、Cu2+、Cl-、NO-39、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H+、Ca2+、Cl-、CO2-3B.Na+、Mg2+、SO2-4、OH-C.K+、Na+、OH-、Cl-D.Cu2+、Ba2+、Cl-、SO2-4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Ag+、K+、Cl-、NO-3B.Ba2+、Cl-、H+、SO2-4C.H+、CO2-3、Cl-、Na+D.Na+、Ba2+、OH-、NO-311、在强酸性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Mg2+、SO2-4、Cl-B.K+、OH-、NO-3、Fe3+C.Al3+、Cu2+、SO2-4、Cl-D.Na+、Ca2+、Cl-、CO2-312、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SO2-4、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OH-B.NO-3C.Ag+D.Ba2+1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测定四份不同澄清溶液的成分,记录结果如下,其中记录结果合理的是()甲:K2SO4、BaCl2、NaCl 乙:NaCl、Ba(OH)2、K2CO3丙:HCl、K2CO3、NaCl 丁:K2SO4、Na2CO3、KClA.甲B.乙C.丙D.丁14、重金属离子有毒性。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13 第二章第一节第2讲 氧化钠及过氧化钠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13 第二章第一节第2讲  氧化钠及过氧化钠

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讲氧化钠及过氧化钠【讲】知识点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一)氧化钠的性质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2、化学性质: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1)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2)氧化钠溶于盐酸:Na2O+2HCl===2NaCl+H2O(3)氧化钠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3、用途:制NaOH(二)过氧化钠的性质1、物理性质:淡黄色色固体2、化学性质: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但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具有强氧化性(1)Na2O2与H2O的反应实验结论O2的来源22222223 23、Na2O2的特性——强氧化性:Na2O2中氧元素为—1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主要表现较强的氧化性(1)Na2O2与SO2反应:Na2O2+SO2===Na2SO4(2)Na2O2投入Na2SO3溶液中,可将SO32-氧化成SO42-(3)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将Fe2+氧化Fe3+,同时生成Fe(OH)3沉淀(4)Na2O2投入氢硫酸中,可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溶液变浑浊(5)Na2O2投入品红溶液中,因其有氧化性,所以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6)Na2O2能使酚酞试液先变红(产生了碱)后褪色(漂白性),同时产生无色的气泡4、用途: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5、Na2O与Na2O2性质比较①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是非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时除生成盐和水外,还有O2生成)②Na2O2中阴离子是O2-2,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2而不是1∶1③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Na2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Na2O2与水、CO2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mol Na2O2参加反应,转移1 mol的电子【练】1.判断题(1)Na2O与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2)Na2O与Na2O2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钠元素的化合价相同()(3)Na2O与Na2O2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4)Na2O2与H2O的反应中,H2O是还原剂()答案(1)×(2)√(3)√(4)×2.下面是比较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异同点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终所得固体产物相同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或水发生化合反应C.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都有氢氧化钠生成D.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而氧化钠只是一种碱性氧化物答案B3.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钠比过氧化钠稳定B.都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产生氧气C.所含氧元素的化合价都为-2价D.阴、阳离子的个数比都为1∶2答案D解析氧化钠能被氧气氧化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比氧化钠稳定;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都能反应,但无氧气产生;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化钠中阴、阳离子分别为O2-、Na+,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分别为O2-2、Na+,其个数比都为1∶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详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详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课 件
第一页,共413页。

•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安全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化合物
第十一页,共413页。
2.防暴沸
浓硫酸与水、浓硝酸、乙醇等液体混合时,应将浓硫酸 沿器壁慢慢加入另一种液体中,并不断搅拌,否则易引起暴 沸。
3.防失火 使用易挥发可燃物如乙醇、汽油等时,应防止蒸气逸散,添加易 燃品一定要远离火源。 4.防倒吸 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易引 起倒吸。有加热的实验结束时一般操作为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在有多个加热装置的复杂实验中要注意熄灭酒精灯的顺序,必要时要 加防倒吸装置。
D.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投入几片碎瓷片 解析 氢气(或一氧化碳)等易燃、易爆性气体还原氧化铜 实验中,应先通氢气(或一氧化碳)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 发生爆炸,所以A存在安全隐患。 答案 A
第十六页,共413页。
跟踪练习1 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
()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将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外 壁干燥后再预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口应向上倾斜,外壁干 燥后再预热 D.用CO还原Fe2O3时,应先通一会儿CO,再加热Fe2O3 答案 A
第二十页,共413页。
第2课时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一)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研究院】[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4讲 物质的分类]讲义(学生版)

【研究院】[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4讲 物质的分类]讲义(学生版)

第4讲物质的分类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重点)2.认识分类方法的应用。

(难点)3.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4.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

(重点)本节的重点内容是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

这些内容也是会考和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分类方法的应用是本节的难点,学会运用分类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较多,由老师在课上结合“情景导入”文档中的内容为学生介绍即可。

(一)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即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举例(二)树状分类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2.举例[特别提醒]物质的分类标准不同,同一种物质可能有不同的归类。

探究1交叉分类法(1)用交叉分类法对碱进行分类。

(请连线)【提示】(2)交叉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提示】交叉关系,如对Na2SO4进行的交叉分类:探究2树状分类法(1)请用树状分类法对初中所学过的化合物类型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升华1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的区别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

升华2物质的树状分类例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④⑥⑦C.①⑧D.①④⑤⑥练习1.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HCO3B.Cu2(OH)2CO3C.NaClD.Na2CO3练习2.同一种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按照物质的成分对下列10种物质进行分类:①水②空气③铁④二氧化碳⑤硫酸⑥熟石灰[Ca(OH)2]⑦胆矾(CuSO4·5H2O)⑧食盐水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⑩硫酸氢钠(NaHSO4)(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属于铜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属于钠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分散系(一)常见物质的转化分类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物质之间的关系。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

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讲义:第一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会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

3.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4.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01(1)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实验探究2.离子方程式□03(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3)意义①表示出了反应的实质例如:2NaOH+H2SO4===Na2SO4+2H2O可以表示为□072-4H++OH-===H2O,说明SO和Na+根本没参加反应。

②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例如:H++OH-===H2O可以表示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实验探究□062.复分解反应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1)反应生成沉淀;(2)反应□07□08生成气体;(3)生成水。

满足其一即可。

1.H++OH-===H2O能表示所有的强酸和强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吗?提示:不能,H2SO4和Ba(OH)2的反应不能用该式表示。

2-3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CO能大量存在吗?2-3提示: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显酸性,H+会与CO发生反应。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关键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是“拆”,要“拆”得合理。

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时的“六看”(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Fe加入硫酸铜溶液中:2Fe+3Cu2+===2Fe3++3Cu(错)错因:Fe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FeSO4正确:Fe+Cu2+===Fe2++Cu(2)看是否符合拆写原则如石灰石加入稀盐酸中:2-3CO+2H+===CO2↑+H2O(错)错因:CaCO3是难溶盐,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正确:CaCO3+2H+===Ca2++CO2↑+H2O (3)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Na2CO3与稀硫酸反应:2-3CO+H+===CO2↑+H2O(错)错因:氢原子个数不守恒2-3正确:CO+2H+===CO2↑+H2O(4)看是否遵守电荷守恒如铝与CuSO4溶液反应:Al+Cu2+===Al3++Cu(错)错因:电荷不守恒正确:2Al+3Cu2+===2Al3++3Cu(5)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如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2-4Ba2++SO===BaSO4↓(错)错因:漏掉了Cu2+和OH-的反应2-4正确:Ba2++SO+Cu2++2OH-===BaSO4↓+Cu(OH)2↓(6)看是否符合阴、阳离子的个数配比如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2-4Ba2++OH-+H++SO===BaSO4↓+H2O(错)错因:不符合物质的组成比2-4正确:Ba2++2OH-+2H++SO===BaSO4↓+2H2O1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Fe(OH)3滴加稀盐酸:OH-+H+===H2O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C.MgCl2溶液中滴加氨水:Mg2++2OH-===Mg(OH)2↓2-4D.NaHSO4溶液中加BaCl2溶液:SO+Ba2+===BaSO4↓[批注点拨][解析] A项Fe(OH)3难溶于水,应写成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B项,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3Ca(HCO3)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C项,NH3·H2O为弱碱,应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NH3·H2O===Mg(OH2)↓+2NH +4。

2019年新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胶体 讲义

2019年新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胶体 讲义

物质的分类胶体[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同素异形体。

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4.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3)分类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高中化学必修1之知识讲解_物质的量(提高)

高中化学必修1之知识讲解_物质的量(提高)

物质的量【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2.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物质的量】化学实验中,取用的药品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是可以用器具称量的。

而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对此,不仅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到,也难以称量。

国际科学家建议用“物质的量”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所以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一种物理量。

1、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单位:物质的量通常是表示物质所含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符号通常为n。

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要点诠释:“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或插入其他字。

它不具有字面含义,不能望文生义。

将其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这些都是错误的。

2、物质的量的对象:物质的量的计量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或某些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可看成Na+、Cl—的微粒组合,每摩尔NaCl晶体含1 mol Na+和 1 mol Cl-。

)等。

因此在使用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

例如:如 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

不能笼统地称1 mol氢,应该说1 mol氢原子(或分子或离子)。

物质的量不可用于计量宏观物质。

如“1 mol铁钉”、“1 mol牛”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3、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物质的量(符号为n),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它与国际单位制中的其他六个基本物理量呈并列关系。

“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就像“长度”与“米”、“质量”与“千克”、“时间”与“秒”的关系一样,是基本物理量与其单位名称的关系。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04 第一章第二节第1讲 电解质的电离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04 第一章第二节第1讲  电解质的电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1讲 电解质的电离【讲】知识点1电解质的定义 1.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将如图装置中的样品依次更换为NaCl 固体、KNO 3固体、蒸馏水、NaCl 溶液、KNO 3溶液。

(2)实验现象及结论2.物质导电的原因探究(1)物质导电的原因:具有能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粒子。

(2)化合物(以NaCl 为例)导电的原因。

结论:化合物能导电的状态为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如: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如:蔗糖、酒精等【注意】①共同点: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判断的前提),属于纯净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思考】NaOH溶液、盐酸、铜均能导电,它们是不是电解质,是不是非电解质?①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①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必须发生电离),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而且是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如:SO2、SO3、CO2、NH3的水溶液里能导电,但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2SO3、H2SO4、H2CO3、NH3 ·H2O)电离所致,并非本身电离出自由离子而导电,所以SO2、SO3、CO2、NH3等为非电解质,而H2SO3、H2SO4、H2CO3、NH3 ·H2O则是电解质①AgCl、BaSO4等某些难溶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不能导电,但因这些物质在水中可溶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故属于电解质①金属氧化物(CuO)等物质在水中不溶,但因其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故这类金属氧化物也属于电解质⑥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Fe、Cu等金属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导电,但它们是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稀盐酸能导电,但稀盐酸不是电解质,因为稀盐酸是混合物⑦电解质溶于水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一定能导电(如:氯化氢等)【练】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B.氯化钠晶体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答案C解析A项,电解质属于化合物,故铜不是电解质,错误;B项,NaCl固体不导电,但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均可以导电,故NaCl是电解质,错误;D项,SO3水溶液可以导电,并不是SO3本身电离出的离子,而是其与水的反应产物H2SO4电离产生的,SO3是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讲义

高中化学必修一讲义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关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固—液(相互溶解)蒸发固—液(互不溶解)过滤液—液(相互溶解)蒸馏液—液(互不溶解)萃取分液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1)加入沸石的作用:防止溶液爆沸(2)若装置中没有加入沸石则待溶液静置冷却后再补加沸石若溶液未冷却就加入沸石则容易发生爆炸(3)冷凝水要从下进上出切记:所有互为逆向进行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完全反应物反应的更加充分(4)装置中各个装置的名称3.关于萃取(1)上层液体要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要从下口放出(2)萃取一定要两种互不相容的溶液进行分离(3)切记密度关系苯<水<四氯化碳4.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5.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7.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 =N/NA8.摩尔质量(M)(1)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 或g..mol-1(3)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9.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10.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11.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12.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1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 = nB/V12.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13.俯视容量瓶则配制溶液浓度偏高仰视容量瓶则配制溶液浓度偏低14.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15.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06 第一章第二节第3讲 离子共存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06 第一章第二节第3讲  离子共存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3讲离子共存【讲】知识点1离子共存1.离子共存的判断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1)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Ag+与Cl—、Br—、I—、CO32—①Ba2+与SO42—、CO32—、SO32—①Ca2+与CO32-、SO32—、①Mg2+、Al3+、Cu2+、Fe2+、Fe3+与OH—①SiO32—与H+①Cu2+、Fe2+与S2—(2)离子间反应生成微溶物,则不能大量共存①Ag+、Ca2+与SO42—①Mg2+与CO32—①Ca2+与OH—(3)生成气体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①CO32—、HCO3—、S2—、HS—、SO32—、HSO3—与H+不能大量共存①NH4+与OH—(加热)(4)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H+与OH-、H+与CH3COO-、OH-与NH+4等3.注意事项——“隐含条件”(1)“无色”溶液不存在有色离子,如: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2)在酸性(H+)溶液中(pH=1、pH<7、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氢氧根离子:OH—①弱酸根离子:CO32—、S2—、SO32—、ClO—、F—、CH3COO—、PO43—①弱酸酸式酸根离子:HCO3—、HS—、HSO3—、HPO42—、H2PO4—(3)在碱性(OH—)溶液中(pH=13、pH>7、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酚酞变红的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氢离子:H+①弱碱阳离子:NH4+、Mg2+、Al3+、Cu2+、Fe2+、Fe3+①弱酸酸式酸根离子:HCO3—、HS—、HSO3—、HPO42—、H2PO4—(4)弱酸的酸式根离子既不能与H+离子大量共存,又不能与OH—大量共存如:HCO3— 、HS—、HSO3—、HPO42—、H2PO4—与H+、OH—不共存HCO3— + H+===CO2↑+ H2O HCO3— + OH—===CO32— + H2OHSO3— + H+===SO2↑+ H2O HSO3— + OH—===SO32— + H2OHS— + H+===H2S↑HS— + OH—===S2— + H2O3方法规律解答离子共存问题的方法(1)、一是判断离子共存,还是判断不共存,注意题目要求是“一定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等要求(2)二是看是否有隐含限制条件,如:碱性、酸性、无色等。

高中化学 必修一讲义: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化学 必修一讲义: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标要求]1.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

2.掌握原子的构成,深刻理解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元素、同位素、核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正确判断同位素。

1.原子结构模型先后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多位科学家的研究。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

3.A Z X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其中子数为A-Z。

4.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

核素的种类与原子种类相同。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希腊原子学说万物由间断的、不可分的原子构成,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道尔顿原子学说19世纪初,道尔顿认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

3.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提出了一个“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4.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做高速运动。

5.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必须用量子力学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1.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汤姆生、玻尔、卢瑟福、道尔顿B.汤姆生、玻尔、道尔顿、卢瑟福C.卢瑟福、道尔顿、汤姆生、玻尔D.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解析:选D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2.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02 第一章第一节第2讲 物质的转化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02 第一章第一节第2讲  物质的转化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2讲 物质的转化【讲】知识点1酸碱盐的性质 (1)酸的性质 ①酸:H ++酸根离子 按强弱分:常见的强酸:盐酸、硫酸、硝酸等常见的弱酸:碳酸、亚硫酸、磷酸、醋酸、亚硝酸、硫化氢等按有无氧分: 常见的含氧酸: 常见的无氧酸:按有无挥发性(沸点高低)分: 常见的挥发性酸: 常见的非挥发性酸:②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

③酸的通性酸⎩⎪⎨⎪⎧+酸碱指示剂,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活泼金属―→盐+氢气(置换反应)⎭⎬⎫+碱性氧化物―→盐+水+碱―→盐+水+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例如:(2)碱的性质①碱:金属阳离子+OH -及一水合氨 按强弱分类常见的强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 常见的弱碱:一水合氨、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等按溶解性分类 常见的可溶性碱: 常见的不可溶性碱:②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③碱的通性碱⎩⎪⎨⎪⎧+酸碱指示剂,如使酚酞溶液变红色⎭⎬⎫+酸性氧化物―→盐+水+酸―→盐+水+盐―→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3)盐的性质①盐:金属阳离子(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可溶性盐:氯化钠、硝酸钾等 不可溶性盐:硫酸钡、氯化银等②同一类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来看,组成上含有相同阴离子或阳离子。

③盐的通性盐⎩⎨⎧⎭⎬⎫+酸→新盐+新酸+碱→新盐+新碱+盐→新盐+新盐复分解反应 特别提醒 盐与盐、盐与碱能反应的条件一般要求二者都可溶。

【练】1.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石膏B .硫酸、烧碱、胆矾C .硫酸氢钠、生石灰、醋酸钠D .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答案 B解析 硫酸属于酸,纯碱是Na 2CO 3,属于盐,石膏属于盐,A 错误;硫酸属于酸,烧碱是NaOH ,属于碱,胆矾是五水硫酸铜,属于盐,B 正确;硫酸氢钠属于盐,生石灰属于氧化物,醋酸钠属于盐,C 错误;磷酸属于酸,熟石灰属于碱,苛性钠是NaOH ,属于碱,D 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精品讲义 第30讲 碱金属元素(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精品讲义 第30讲 碱金属元素(教师版)

一、碱金属元素概述 1. 定义碱金属元素为第ⅠA 族(除氢)的元素。

包括锂(Li )、钠(Na )、钾(K )、铷(Rb )、铯(Cs ),钫(Fr ),其中钫为放射性元素。

2.相似性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_____个电子,很容易_______,最高正价为_____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_____碱,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元素。

3.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______。

【答案】1失去 +1 强增多增大知识精讲知识导航第30讲 碱金属元素二、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1. 相似性碱金属单质都有______色的金属光泽(但____略带金色光泽)、硬度小、有延展性,密度小、熔沸点较低,导电、导热性良好,液态钠钾合金可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2.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熔点和沸点逐渐______,密度逐渐______,(但ρK___ρNa),且Li、Na、K的密度_____1,Rb、Cs的密度_____1。

【答案】银白铯降低增大<<>三、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Cs 燃烧反应更剧烈,生成更复杂的氧化物【实验结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与O2反应越来越_____,产物越来越_________。

【答案】剧烈复杂四、碱金属与水的反应碱金属现象及产物化学方程式Li 反应较慢,生成H22Li + 2H2O === 2LiOH + H2↑Na 反应剧烈,生成H22Na + 2H2O === 2NaOH + H2↑K 反应剧烈,轻微爆炸,生成H22K + 2H2O === 2KOH + H2↑Rb 遇水立即燃烧,爆炸,生成H2Cs 遇水立即燃烧,爆炸,生成H2【实验结论】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反应的通式为2R + 2H2O===2ROH + H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与水反应越来越______,生成的ROH(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______。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03 第一章第一节第3讲 分散系及胶体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03 第一章第一节第3讲  分散系及胶体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3讲分散系及其分类【讲】知识点1分散系1.分散系的概念与组成(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3)常见分散系及其组成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依据①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本质的区别是粒子直径大小②分散系都是混合物【练】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B.淀粉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豆浆答案:A。

解析:A为浊液,B、D为胶体,C为溶液,答案选A。

2、下列关于硫酸铜溶液和泥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混合物B.都是分散系C.分散剂相同D.分散质粒子相同答案:D。

解析:硫酸铜溶液和泥水两种分散系都是混合物,它们的分散剂都是水,但分散质粒子不同,硫酸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是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泥水(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是固体小颗粒。

3、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A.食盐水B.酒精C.盐酸D.泥浆答案:B。

解析:酒精是乙醇的俗名,是纯净物。

知识点2 胶体1.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2.常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鸡蛋清、淀粉胶体、血液、墨水、硅酸胶体 、 蛋白质胶体、豆浆、墨水、云、烟、雾、有色玻璃等 3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类⎩⎨⎧气溶胶:如烟、云、雾液溶胶:如豆浆、稀牛奶固溶胶:如烟水晶、有色玻璃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①实验操作: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②反应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Fe(OH)3胶体不能写成“Fe(OH)3↓”。

注意事项:①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氯化铁饱和溶液而不能用氯化铁稀溶液。

若氯化铁溶液浓度过低,则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②向沸水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而不是直接加热煮沸FeCl 3饱和溶液,否则会因溶液浓度过大直接生成Fe(OH)3沉淀而无法得到Fe(OH)3胶体③实验中必须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07 第一章第三节第1讲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表示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07 第一章第三节第1讲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表示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1讲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表示【讲】知识点1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如:S + O 2SO 2 C + O 2CO 2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如:2CuO +C=====高温2Cu +CO 2↑对于反应2CuO +C=====高温2Cu +CO 2↑:(1)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被碳还原,铜单质是 还原 产物,氧化铜是 氧化 剂。

(2)碳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铜氧化,二氧化碳是 氧化 产物,碳是 还原 剂。

失去氧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对应产物是还原产物,本身是氧化剂。

得到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对应产物是氧化产物,本身是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同时另一种物质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的反应。

2.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特征) (1)对于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分析化合价变化2CuO +C=====高温2Cu +CO 2↑ CuO +H 2=====△Cu +H 2O Fe 2O 3+3CO=====高温2Fe+3CO 2①碳化合价 升高 ,碳 得 氧,碳发生 氧化 反应,碳被氧化铜 氧化 ,二氧化碳是 氧化 产物,碳是 还原剂 剂。

②)氧化铜化合价 降低 ,氧化铜 失 氧,氧化铜发生 还原 反应,氧化铜被碳 还原 ,铜单质是 还原 产物,氧化铜是 氧化剂 剂。

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对应产物是还原产物,本身是氧化剂。

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对应产物是氧化产物,本身是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 变化 的反应(2)对于无氧元素参加的反应Fe +CuSO 4=====△Cu +FeSO 4:①铁元素元素化合价 升高 ,铁单质发生 氧化 反应,铁单质被 氧化 ,FeSO 4是 氧点燃点燃化产物 ,铁单质是 还原剂 剂。

第1讲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新教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讲义(教师版)

第1讲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新教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讲义(教师版)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非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本质区别溶于水或熔融时,自身能电离溶于水和熔融时,自身不能电离实例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等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NH 3等33来的,而是H 2SO 4、NH 3·H 2O 电离出的,而且它们在熔融时也不导电,因此,它们都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

【思考】有关定义需要注意的问题:A .金属单质是不是电解质?B .NaCl 溶液可以导电,所以NaCl 溶液是电解质?C .CO 2水溶液可以导电,CO 2是不是电解质?D .电解质一定可溶?E .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会导电?F .有机化合物都不是电解质吗?<答案>A 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针对化合物来分类的。

BNaCl 溶液是混合物。

C 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

CO 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电离出了离子。

D BaSO 4、AgCl 等盐虽然不可溶,但在熔融状态下1.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知识精讲能导电,属于电解质;E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任一条件下导电即可。

F有机物中的一些酸和盐是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总结】三、电离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条件是——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电解质导电的内因,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因条件——溶于水或熔融态。

(1)我们把这种物质溶于水后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2)电离的表示——电离方程式①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A. 符合客观事实。

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离子所带电荷数必须等于该元素或原子团在该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讲义全

高中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一章讲义全

高一化学必修一1.化学课程的本质:化学已成为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重要自然科学。

2.化学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练习】:1.课本P7 《概括·整合》2的后一问;2.课本P8 《练习与活动》1,2.1.钠是一种____色的______(金属/非金属),能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氧化成______色的________(化学式______),并失去______(因此Na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里);②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______色的______。

试写出①②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作为呼吸面具及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的物质是________,它可以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O2,写出该反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_____(选填“稳定”或“活泼”)的________(填所属类别),在工业上,它是一种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是_____色的,易于铁、铜、氢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气能与水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高中化学人教必修1讲义: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Word版含答案

2020高中化学人教必修1讲义: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明确学习目标]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钠与氧气、水的反应,能正确描述反应现象,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探究钠与水的反应1.取用钠时,剩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为什么?提示:钠性质活泼,易与水、空气反应而引起火灾,故剩余的钠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原试剂瓶。

2.钠能置换出金属单质吗?提示:钠与盐溶液反应时,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但是在熔融状态下,金属钠能将不活泼的金属置换出来,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 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极易失去,故钠具有强的还原性。

(2)钠在常温下能与O 2反应生成Na 2O ;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与O 2反应生成Na 2O 2,与Cl 2反应生成NaCl ;在研磨时与S 反应生成Na 2S 。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金属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C .钠与煤油混合时可以发生爆炸D.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过氧化钠[批注点拨][解析]钠易与H2O和O2反应,所以自然界中不存在钠的单质,都是化合物,A正确;为了隔绝空气,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所以钠与煤油不反应,更不会因混合而发生爆炸;钠在空气中不加热生成Na2O,加热时,燃烧生成Na2O2且发出黄色火焰,B、D正确。

[答案] C[练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C.实验室取用金属钠需要3种用品D.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答案 C解析金属钠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故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金属钠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B正确;实验室取用金属钠时,需要用镊子夹取钠,用滤纸吸干煤油或液体石蜡,用小刀切割,用玻璃皿盛放,所以所需的用品至少有4种,C错误;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D正确。

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20202021学年精品讲义)

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20202021学年精品讲义)

课时1.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2、熟悉酸、碱、盐的性质,熟悉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主干知识梳理】 一、同素异形体1、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如:金刚石、石墨和C 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 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2、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1)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 2)和臭氧(O 3) (2)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研究对象(1)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4、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 (1)“同”——指元素相同;(1)“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5、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 (1)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2)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6、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在转化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即学即练1】1、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 2=====电火花2O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是一个化合反应B .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C .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 .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2、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一种新分子,具有空心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其化学式为C 7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 70是一种化合物 B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C .它的化学性质和金刚石相似D .C 70和金刚石、石墨一样,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物质的分类方法1、物质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①NaCl ②HCl ③CaCl 2 ④CuO ⑤H 2O ⑥Fe 2O 3(1)依据通常状况下物质的存在状态为标准,可分为固体:①③④⑥、液体:⑤、气体:② (2)依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为标准,可分为氯化物:①②③、氧化物:④⑤⑥ (3)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标准,可分为酸:②、盐:①③、氧化物:④⑤⑥2、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Na 2CO 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盐3、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如:物质的分类 (依据组成和性质)【微点拨】①单质一定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②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③纯净物是由一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有化学式,有固定熔、沸点 ④混合物是由多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无化学式,无固定熔、沸点 【即学即练2】1、分类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知识概要:一、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点回顾:1.药品取用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三不”:不能摸、不能闻、不能尝(2)节约性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试剂。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过试管底部。

(3)保纯性原则:实验用剩的试剂一般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瓶中试剂被污染。

2.药品的取用方法:(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或细小颗粒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操作要领:“一斜、二送、三直立”②块状固体用镊子,操作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倾倒。

操作要领:先取下瓶塞倒放在桌上,一手握瓶,标签向手心,一手斜握容器,使瓶口与容器口紧靠,缓缓倒入。

②取用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

注意事项:不能将滴管伸入接收器内,否则易碰到接收器壁,粘附其他物质,使试剂污染。

③定量取用液体,用量筒。

(“仰小俯大”读数比实际)3.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隔石棉网可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1)酒精量≤酒精灯容积的2/3(2)用火柴点燃(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3)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去吹)4.托盘天平的使用:(1)“左物右码”:m(物)=m(砝码)+m(游码)若放反则:m(物)=m(砝码)—m(游码)(2)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只能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

(3)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必要时最后用镊子移动游码。

二、化学实验安全1.药品的安全存放:(1)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密封存放;(2)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选用棕色瓶存放在冷暗处;(3)金属钾、钠易与氧气、水反应,所以封存在煤油中;(4)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中。

2.实验意外事故处理方法:(1)如不慎将酸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清洗。

如果是碱液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如果酸(或碱)流到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

如果是少量酸或碱,立即用湿抹布擦净。

(3)眼睛的化学灼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若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再用3%NaHCO3溶液淋洗。

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概念:(1)物质的分离:把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彼此分开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质的过程。

1.过滤:(1)目的:分离固体不溶物和液体。

(2)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口要靠在烧杯内壁上。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漏斗。

2.蒸发:(1)目的:使稀溶液浓缩或从溶液中得到溶质的晶体。

(2)注意事项:①浓缩溶液时,溶液的体积不要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②蒸发加热液体时,一定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体飞溅;③蒸发结晶时,即出现了大量晶体,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也要继续搅拌;④蒸发皿应由坩埚夹持,不能用手拿,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⑤不要把加热后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粗盐的提纯实验】(1)粗盐的成分:不溶性泥沙,可溶性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

(2)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除杂玻璃棒的作用:溶解: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搅拌,防止液滴飞溅除杂所用试剂的顺序:NaOH→BaCl2→Na2CO3→HCl加入试剂必须过量的原因:为了使杂质离子反应完全,其过量部分由后续加入的试剂除去。

3.蒸馏:(1)原理: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使沸点低的成分先汽化,再冷凝,从而与沸点高的物质分离开来。

(2)注意事项: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应与支管口下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用于测馏分的沸点。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给蒸馏烧瓶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4.萃取:(1)原理: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

(2)操作过程:①检验是否漏液: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把瓶塞旋转180°,在倒置看是否漏水。

②混合振荡:用左手握住分液漏斗活塞,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③静置:利用密度差且互不相溶的原理使液体分层,以便分液。

④分液:打开下口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3)萃取剂选择的三个必备条件:①萃取剂与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②萃取剂与原溶液中的溶质互不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四、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知识概要: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2.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作为计量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可简称摩,用mol表示。

3.阿伏伽德罗常数: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6.02×10^23mol^—1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位NA。

4.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单位为g/mol。

物质的质量(m)m(2)定义式:摩尔质量(M)= 物质的量(n),即M= n 。

(3)摩尔质量与物质式量的关系: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化学式的式量。

二、气体摩尔体积1.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这三个因素。

(1)1mol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含有的粒子数相同,粒子之间距离非常小,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的大小。

(2)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径,当粒子数相同时,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

而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粒子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2.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1)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三同推一同”)3.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单位为L/mol。

V(2)定义式:Vm= n几点说明:(1)在0.°C.和.101KPa(....)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标准状况(2)气体摩尔体积针对气体而言,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3)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时,只适用于气态物质,不适用于固态或液态物质。

4.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1)摩尔质量与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M=Vm·ρg/L=22.4ρg/molVL V(2)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n=22.4L/mol= 22.4 molV(3)气体质量与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m=n·M= Vm ·MV(4)气体分子数与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N=n·NA=Vm·NA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符号位c。

物质的量浓度可表示为:nC = 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1)容量瓶使用的注意事项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刻度线。

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液体的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容量瓶的常用规格有100mL、250mL、500mL 及1000mL。

容量瓶使用前也检查是否漏液,方法与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相似,容量瓶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长期贮存溶液。

(2)操作步骤(以配制100mL的NaCl溶液为例)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摇匀→定容→振荡→装瓶3.溶液的稀释或混合的计算溶液稀释或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1)c(浓)·V(浓)= c(稀)·V(稀)m(浓)·w(浓)= m(稀)·w(稀)(2)c1V1+c2V2=c(混)·V(混)m1w1+m2w2=m (混)·w(混)m(混) ρ1V1+ρ2V2(3)V(混)=ρ(混)= ρ(混)4.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设溶液体积为1L,溶液的密度为ρg/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1)溶质的质量m=1000mL×ρg/mL×w=1000ρw gm 1000ρw(2)溶质的物质的量n= M = M mol1000ρwn M mol 1000ρw(3)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V = 1L = M mol/L1000ρw得关系式:c= M mol/L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知识概要:一、简单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对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方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的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叫分散质,后者叫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1)以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为标准来分(共九种)分散质分散系举例固体固体合金固体液体碘酒固体气体烟尘液体固体珍珠液体液体酒精水溶液液体气体雾气体固体塑料泡沫气体液体肥皂泡沫气体气体空气分散质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标准来分分溶液:溶质粒子直径小于1nm散{ 胶体:溶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系浊液:溶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补充说明:(1)半透膜孔径〈胶粒直径〈滤纸孔径(2)胶体稳定的原因有两个:①胶粒带电荷(主要原因)②布朗运动4.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叫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2)电泳现象:胶体粒子可以选择性地吸附某一种电性的离子而使胶粒带上某种电荷,在通电时向异性电极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如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通电时向负极移动。

(溶液中的带点离子也可以移动,故此法不能区分溶液和胶体)(3)胶体的聚沉:胶体粒子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结合成直径大于100nm颗粒而沉积下来的过程,叫做胶体的聚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