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教学研究背景
创新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 集美大学 诚毅学 院,福建 厦 门 3 12 ) 6 0 1
摘要 : 培养 富有创 新精 神和创新 能力的人 才, 当前我 国高校教 学管理 的重要任务 . 是 在这种形式之
下, 我国高校对教学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并 耳 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是, 高 在 校教学管理 的过程之中也出现 了一些问 题. 本文先对高 校教学管理作 了一个简单的阐述, 并对我国高 校 教 学管理的一些成就作 了简单的概括, 最后对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 题进行了一些描述, 并
有效 的进行 ,以顺利实现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
教师 与学生相 互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之 中,
由于人 、物 、信息、时问 以及空间等都是不断变 化 的,所 以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之 间的相互关系 也是不 断变化 的。 11 .. 3学术 性 。教 学管 理的 目标 是要培养 人 才 ,管理起 来需要 以专业知识作为 中介 ,按照客 观 的规律科 学的运作 ,教学管理 的管理者也需要
育推动着 高校教学 管理 的发 展,使得教学管理工
作是呀创新教育的需要。第三,教学管理水平影 响创新教育的成效 。高校教学管理的水平越高 , 创新教育的水平越 高,高校教学管理越混 乱,创 新教育就进行的越 不顺 利。
12 . 创新教育 的涵义 与 目标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指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提 出 了一 些 解 决 办 法 .
关键词 :创新教育 ;高校教 学管J;成效 ;问题 ;建议 E
中图分类号 :G6 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7 -4 6高校教 学管理相关理论的 阐述 11高校教 学管理的概念与特 点 . 所谓高校教学 管理就是指高等学校 的管理者 根据 一定的 目标,运用现代科学 管理的理论、方 法与原则 ,对 整个 教学工作进行调 节与控制,使 教学 工作 的各个 方面、各个环节 、各个 要素有序
三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新做法
一、背景在“三新”背景下,指的是新基础、新技术和新要求。
新基础是指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技术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新要求则是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也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教学改革1.注重学生参与。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注重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老师不再是单方面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注重实践应用。
课堂教学改革不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更加注重实践应用。
教师会结合课堂内容,设置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或者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注重多元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的方法往往是单一的,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
现在的教学改革则更加注重多元评价,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实践操作、课堂参与等多个方面,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教育科研1.重视应用研究。
在“三新”背景下,教育科研需要更加注重应用价值。
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更需要关注实际问题,通过研究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
2.鼓励跨学科研究。
教育科研不应该局限在单一学科范畴中,而是需要鼓励跨学科的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3.推动教育实践。
教育科研应该更加积极地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去,通过实践不断地检验和完善研究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语在“三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需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实践应用和多元评价。
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需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在“三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需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实践应用和多元评价,这是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新做法。
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校园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智慧校园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利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支撑体系的现代化校园。
智慧校园的建设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在智慧校园的背景下,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位教师面对一群学生进行单向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难以评估等。
如何在智慧校园环境下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对智慧校园的定义和特点、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以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研究和分析智慧校园的定义与特点,深入剖析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在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方案。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探讨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结合结论总结和未来展望,旨在为智慧校园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并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与分析,进一步推动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为教育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智慧校园的定义与特点智慧校园是指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技术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学校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现代化校园。
智慧校园具有以下特点:一、智能化管理智慧校园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校园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准度。
二、数字化教学智慧校园利用虚拟实验室、网络课堂等数字化工具,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和互动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网络教学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这种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和其他数字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网络教学的出现不仅为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革新。
本文将探讨网络教学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首先,网络教学的出现源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使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网络以更加灵活和高效的方式传播和分享。
网络教学的兴起符合了人们对教育公平化和普及化的追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网络教学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网络教学的优势和挑战,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教育公平化的进程。
其次,国内外对于网络教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国内研究者在网络教学的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有研究发现,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变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辅助者。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和探索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国外的研究也在网络教学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例如,在美国,一些研究者探讨了网络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满意度,尤其对于那些距离学习者和成年学习者来说,网络教学能够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
然而,网络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虽然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但仍然有一部分人无法接触到网络教育资源,导致教育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存在。
其次,一些学生对于网络教学存在接受度较低的问题,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习惯。
此外,网络教学也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学习效果无法保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发展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新时代的变革和挑战。
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教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本文将围绕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创新发展展开研究,探讨教育信息化对教学创新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教育信息化立足于教育本质,以技术为手段,为教学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教学工具和资源。
1.2 教学创新的内涵和价值教学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创新,包括内容的更新、扩展和深化;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包括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教学过程的精细化、智能化;三是教学评价的创新,包括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个性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样化、灵活化。
教学创新的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
1.3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创新的影响教育信息化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这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沃土;教育信息化也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智能教学工具等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教育信息化还使得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客观,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智能评估等方式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育信息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技术能力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不足、学生使用信息化设备的依赖性等。
二、教学创新的发展路径2.1 强化师资培训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思路与实践探索
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思路与实践探索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三新背景下,包括新技术、新教材和新课标,课堂教学改革应当跟进,以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以下是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思路与实践探索的几个方面。
一、教育目标的转变在三新背景下,教育目标的转变是必须的。
传统教育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但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教育目标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需要学校调整教育目标,从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知识,强调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
二、教学策略的创新教学策略的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探究性教学、个性化教学等,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记忆力、提高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等效果。
三、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的重视三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得到足够的重视。
学校应当提供持续性的教师培训,鼓励教师进行课程研究和教学创新,并肯定教师的成就和贡献。
四、家校合作的实践探索在三新背景下,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都很重要。
因此,家校合作的实践探索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探究学生成长的最佳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思路与实践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加强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而助力教育事业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进步。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创新与探索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创新与探索智慧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递者和授予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学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教室和纸质教材,而是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与整合。
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智慧教育背景下教研活动创新的现状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创新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动力。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教研活动的形态和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局限于学科的交流与研究,但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教研活动的创新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还需要思考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改进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效果。
首先,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应注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科之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教研活动也多是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组织和实施。
而在智慧教育背景下,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成为了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共同探讨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其次,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应注重实践与反思的结合。
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教学策略和方法。
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教学实验与教育观察,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次,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是主导者和决策者,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一方面的“演讲”,另一方面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
而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应倡导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和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反馈来推动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创新。
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变革
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变革一、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变革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出现,教育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变革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三新背景包括新技术、新经济和新生态,这些因素对传统教育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新技术对教学变革的影响1.智能化设备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传统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
老师需要结合这些智能设备来设计更为丰富多彩的课程。
2.网络技术网络技术让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学习资源。
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授课、互动讨论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参与和交流。
3.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学习场景从传统课堂扩展到虚拟环境中,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内容。
老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设计更为生动有趣的课程。
三、新经济对教学变革的影响1.职业教育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老师需要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生特长来设计职业化课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创新创业新经济时代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新生态对教学变革的影响1.环境保护教育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教育也逐渐成为了必修课。
老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和理念。
2.全球化视野全球化视野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国际事务和文化差异,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五、三新背景下的教学变革策略1.创新教学模式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
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个性化教育传统课堂往往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差异性。
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能力来进行个性化教育。
3.跨界合作三新背景下,各行各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老师可以通过跨界合作来引入更多新鲜血液和思维方式,促进教育创新。
双新背景下教研活动
双新背景下教研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双新(新教材、新高考)成为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这一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教研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双新背景下教研活动的意义、现状和优化策略。
一、双新背景下教研活动的意义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双新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念,以适应新教材和新高考的要求。
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分享,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教研活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探讨新高考的命题趋势和要求。
这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3.提升教学质量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
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双新背景下教研活动的现状1.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目前,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听课、评课为主,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这种单一的形式难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制约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空间。
2.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一方面,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过程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评价结果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缺乏对教师的激励和督促。
3.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
他们认为教研活动是浪费时间,或者只是为了应付学校任务而参加。
这导致教研活动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三、双新背景下教研活动的优化策略1.创新教研活动形式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师的需求,教研活动应该不断创新形式,引入更多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创新与探索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创新与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智慧教育的大背景下,教研活动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探索,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
一、教研活动在智慧教育中的重要性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推动者,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智慧教育中,教研活动更显得尤为重要。
智慧教育注重个性化教学、多元化评价和协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而教研活动正是帮助教师不断深化教育理念、拓展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二、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创新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教研活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求。
教师需要更加灵活、开放的教研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
因此,教研活动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1. 教研主体的拓展传统的教研活动主要以学校内部的教师为主体,而在智慧教育中,教研主体的范围可以进一步拓展。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跨学科领域的教师等外部人士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以拓宽视野、提高教研质量。
2. 教研内容的创新在智慧教育中,教师需要关注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教研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可以结合新兴科技和教育理论,开展关于在线课堂、人工智能等主题的教研活动,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
3. 教研形式的多样化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教研形式也需要多样化。
可以采用在线教研、协作教研等方式,让教师们在空间上、时间上更加灵活,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教研效率。
三、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研活动探索教研活动的探索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的过程,也是教育教学变革的推动者。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教研活动的探索显得尤为迫切。
1. 利用大数据支持教研活动在智慧教育的大数据背景下,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支持教研活动。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的教学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指导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学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德育理念创新、学生需求与差异研究、教育目标与内容拓展、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实践活动与体验设计、评价体系与标准构建、德育师资培训与提升以及德育成效与影响评估等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进行研究。
一、德育理念创新概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理念需要与时俱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强化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二、学生需求与差异研究了解学生需求与差异是德育教育创新的前提。
我们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成长需求,把握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方案,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育目标与内客拓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目标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我们要拓展德育教育的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纳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
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小组讨论法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等,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和手段,提高教育效果。
五、实践活动与体验设计实践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服务、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新课标下背景下的教育科研:创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标下背景下的教育科研:创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英语新课标(2022版)的公布,英语新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
新课标描述的英语课程是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的课程内容。
该课程内容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中间的太极图意味着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是分不开的,语言知识是符号系统,符号系统背后承载的就是文化知识,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语篇和主题。
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是滚动的,把静态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学习盘活。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英语课堂教学将成为以学科育人为本的核心焦点。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回归原点,关注意义,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
这要求课堂从优化教学设计入手,深入研读文本,围绕主题意义,实践活动观,将语言、文化、思维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重视实践、内化、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分析评价、致力迁移创新,指向知行合一。
然而,由于育人观、知识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的一系列观念的不同而带来的教学行为的不同,并且老师的教学行为的不同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割裂式培养所带来的育人问题,如:哑巴英语、鹦鹉英语和文盲英语。
解决这些实践问题的路径之一就是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教育是创新的重要渠道,而课堂又是教育创新的主阵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英语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2022年版课标对英语课程做了新的界定,它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英语课程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使命。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浅谈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摘要:学科教育是创新教育的载体,而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时代所趋。
那么,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如何深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结合教学实际做一浅谈。
关键词:创新;环境;课堂;数学教学;自学一、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兴趣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1.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自身素质是关键教师要接受和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明确创新教育的目的。
教师应采取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循序渐进地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在课前深入地研究教材,充分把握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思维线索和思维创新点,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以达到正确地引导、点拨、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在课堂上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上的潜能,让学生多动脑思考,教师少讲,多启发,少总结,多放开,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启发、探究、联想、迁移等方式。
2.营造和谐氛围,学生的兴趣是灵魂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交流的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并且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教师要善于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既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又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谓: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更浓;课虽尽,趣犹存。
二、实施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创造一种心灵宽松、自主学习的氛围,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他们敢于置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从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
1.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教学就是不拘泥于死记现成的结论,而是着眼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强调现成知识的动态性和能力结构的稳定性,这种教学的特色就是激励发散思维。
创新是教师教育科研大背景论文
创新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大背景【关键词】教育科研应当是立足于本学科及本人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总结出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体会,把教学与教研统一起来。
只有在搞好教学的前提下才能结出更好的教研、科研之果。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实践:教育科研【中图分类号】 r36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93-02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促进教育事业进步和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大背景。
随着广大教师科研意识的逐步增强,教育科学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教育的发展依然跟随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导致了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不良循环,因此教育要发展要适应时代的变迁就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才能,而且品质优良、素质全面的创新型教师。
教育科学的发展需要广大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教师由于受学历、阅历、工作负荷、传统教育观念等影响,工作常常循规蹈矩、照抄照搬、固步自封,如果对这样的情况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纠正,必将影响到教师在理论和技能的创新,进而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会自学地把创新作为个人发展的实现自我的必要手段。
在教师团队中,人人具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教育环境就会充满人人好学、力争上游的氛围,表现出对创新及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趋同心,这种创新意识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源泉。
新时代的教师要具备合理的结构,才能看清学科发展的方向,明了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才能吸收——同化攻克课题所需要的知识,才能为解决问题创新新理论、新方法。
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通过继续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了解新信息。
因此继续教育管理者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体系,把创新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教师再接受继续教育中,学习创新理论;了解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最近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内容,弥补学校教育和因为学科发展而产生的知识不足,为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奠定基础。
在“三新”背景下探索现代教学方案
在“三新”背景下探索现代教学方案1. 引言在“新时代、新基建、新征程”的“三新”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背景,现代教学方案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三新”背景,探讨现代教学方案的改革方向与实践策略。
2. 新时代下的教育改革2.1 教育目标的转变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目标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教学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育内容的更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知识不断涌现。
教学方案应紧跟时代步伐,将新兴学科知识融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更新速度和适应能力。
2.3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资源利用率。
教学方案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教学和智能化的教育管理。
3. 新基建背景下的教育发展3.1 教育基础设施的升级新基建背景下,教育基础设施的升级为现代教学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室和在线教育平台等,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互动方式。
3.2 教育资源共享新基建背景下,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通过云计算等技术,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跨区域、跨学校共享,为教学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更多选择。
3.3 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新基建背景下,教育创新模式得以广泛探索。
例如,项目式研究、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这些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研究能力。
4. 新征程下的教育改革方向4.1 深化课程改革新征程下,教育改革应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
4.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是实现现代教学方案的关键。
4.3 促进教育公平新征程下,教育改革应更加关注教育公平,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教研活动的背景及意义(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研活动应运而生。
近年来,我国各地各校纷纷开展教研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从教研活动的背景及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政策背景1. 国家层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
2. 地方层面: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如《XX省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学校层面1. 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
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
2. 教学质量提升需求: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集体智慧进行探讨、解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改革需求:教研活动有助于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二、意义(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1.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反思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 培养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教研活动强调集体智慧,有助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 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能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增强职业认同感。
(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 优化教学设计: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引言: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而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则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借此机会探讨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评价,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以期给教师们带来启发和借鉴。
一、意义与价值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项目研究,教师能够深入思考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同时,研究项目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二、内容设置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具体内容应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涵盖多个维度。
例如,可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开展课程设计与改革等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在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问题和目标进行灵活运用。
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也可以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获取更多的数据支持。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在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是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依靠学生的反馈、实际观察和测验成绩等来获得数据,并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五、结果与改进通过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教师可以产生一系列研究结果。
这些结果不仅对教师本人具有启示和指导作用,也可以推广到更广泛的学校和教学环境中。
同时,研究项目还可以促进教学改进,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六、案例分享以下是几个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成功案例,以供参考。
一位教师通过引入游戏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另一位教师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还有一位教师通过自主学习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觉性。
七、评价与反思教师创新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评价不仅仅是结果的好坏,更应考察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创新案例报告
有关“教学创新”的案例报告有关“教学创新”的案例报告如下:一、背景与目标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决定进行一场教学创新。
本次创新旨在将数字化技术融入教学,为师生创造一个互动、高效的学习环境。
二、创新措施与方法1.数字化教学资源整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平台和数字化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同时,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和制作优质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
2.互动教学平台搭建:建立线上教学平台,实现实时互动、在线问答、作业提交等功能。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随时提问、交流心得,教师则可以及时答疑解惑,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
3.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和特长,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通过数据分析,教师能够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翻转课堂实施: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转变为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反思的模式。
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则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元评价体系构建: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在线测试成绩,为每个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评价反馈。
三、实施过程与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教学资源整合难度大、部分学生不适应新教学模式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如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和学生心理辅导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也有所提高。
四、总结与展望本次教学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与合作。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数字化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和技术支持,为师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教学
研究背景
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使所有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获得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增长知识又增长能力,变抽象为直观.事实上这也是创新教育所要求的,创新教育就是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12年有余,创新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纵观国内外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虽然各有侧重,但还是有着共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努力把重点放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也是创新的源动力.没有兴趣的强迫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渴望探求真理的欲望.孔子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正表达了有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使他们主动去学习,愉快思考,快乐活动.
着力改变学生的意识,但教师主体的改变不大.创新依赖于人的主体性,它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同时,创新更是人的主体性的升华,是人的主体性表现到淋漓尽致的客观结果]3[.要创新就必须消除人的思维定势,而消除人的思维定势就必须进行主体反思.教师大多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他们通过研究导入,新授,提问,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细节以求达到这个效果,同时也提出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也需要提高,但提出的策略落后,不能有效地实施,这对创新教育的有效落实产生一定的阻力.
研究意义
百年大计在于教育,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积累,而人才的培养在于创新教育.研究这个论题是为了给中学教学的一线教师一些参考:在创新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方程的教学活动?数学的教学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众所周知,方程在数学的知识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方程的概念是建立在等式、不等式的基础之上,且方程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函数、线性代数以及高等数学做准备.中国的教育在改革,课程在改革,那么方程的教学也要改革,如今在创新教育背景下方程该如何教学,这是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为方程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照亮道路.
新型教师的培养
教育的概念一般认为最早见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教
学活动的合作者,交流者.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培养新型教师势在必行.
要开展创新教育,教师本身要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要不断反思自身存在的阻碍学生发展的政策、措施、方法.教师的反省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发展的推动力.教师需要反思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机制,管理方法,课堂气氛的控制.在课堂实施开放性教学,鼓励学生多质疑,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创新教师的培养途径可以是高等学府的师范生教育,也可以通过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还可以是教师个人的学习应用.教师要不断获取新知识,给自己充电,坚持终身学习的志向,努力使自己成为通才;教师也要善于协调各种教育资源的关系,使之形成教育合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创新的基础
发明创造需要的不仅是灵感,还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同样创新也需要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并能灵活的应用为基础,也就是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基础.传统观念对双基教学的理解过于狭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双基”教育被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得到了重新定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界定不应简单的看成量的积累,应着重它的基础性和发展性,这也是为学生打好终身发展的基础]7[.
基础不单纯是知识和技能,如今认为它是多种因素的有机整合,是学生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在教学中需注重扎实学生的双基,采用变式练习的方式,使得练习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且数学的双基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实际的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早在我国古代,方程就被应用于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在数学的教学中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以下我将介绍如何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Learning to focus attention ,suspend judgment , and become reflectively aware of sensory input applies to all the senses ,and this awareness supplies the raw material for creative thinking.观察是创新的基础,是智力发展的开端,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就没有发明创造,也就没有创新.事实上观察的深刻与否,直接影响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程度,观察的越深刻,越容易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鼓励学生多想,多思.观察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学生必然会有想法,此时需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众所周知,学生的想法不一定全部正确,当学生的想法出现偏差,教师不能直接的打击学生,教师需要鼓励引导学生发现
出现偏差的原因,什么地方出现偏差,以及再次鼓励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
再次,练就学生的质疑能力,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质疑,保持并强化学生好奇心与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迷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和不同的看法.经常性教育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能顾此失彼,在解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吸收一些习题的启示,拓展思维的广度,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单元,章节,以及解题方法的总结,培养学生的统摄能力.
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社会在进步,促进学校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多媒体技术走进了中学课堂,这也是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在方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方程历史发展的教学,突出我国数学对方程发展的贡献,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还可以提炼出关于方程教学的知识点,用多媒体更加直观、具体的加以表达,学生易于理解.
几点建议
扎实双基,为创新创造基础.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知识再生的过程,在数学的教学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甚至是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去发现新知识.创新意识与双基训练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贯通,才能形成数学教育的优势与特色.
培养新型教师,教师需要自醒,反思,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去发挥创新意识.因时制宜的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置一系列承上启下的问题,激励学生去探索发现,体验创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增加感性材料,注重形象化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表象,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教师需要自醒反思的东西很多,比如教学方法,学困生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是否合理,管理机制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重要的不是将这些因素都列举出来,而在于是否从内心深处思考过,认识到,消除思维定势,达到心里自醒,进而超越创新.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方程发展史及相关故事,挖掘方程内在美,让学生体会到方程学习的乐趣与情趣,强化学习动机,诱发学习主动性.知识产生的过程,隐藏着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容易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存在,那么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了基础,此时可以利用类比联想,数型有机结合,一题多解等等来培养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