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唯物辩证法2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关于两点论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关于两点论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关于两点论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指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这种对立不是静止的、死板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
作用。

这种对立的两个方面又统一于一个整体,构成了事物的统一体。

例如,物质和运动、质量和能量、必然和偶然等都是对立统一
的范畴。

其次,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否定,但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的部分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事物。


种否定不是简单的消灭和破坏,而是在保留和超越的基础上实现对
旧事物的肯定。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推
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两点论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强调
了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和统一发展的过程。

这对于认识和把握事物
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从实践角度来看,这两点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使
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活动。

总之,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二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二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二个总特征
第一个总特征是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通过
矛盾的斗争来进行的。

这一斗争不仅存在于不同事物之间,也存在于同一
事物内部的不同要素之间。

矛盾是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
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不仅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也是
事物发展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将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
是事物内部的主要冲突和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次要矛盾
则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次要矛盾。

第二个总特征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内在的必然性,
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
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辩证唯物论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
认为,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

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的旧的形式和内容不断被新的形式和内容所取代,从而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唯物辩证法还强调了事物的对立面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统一和斗争来实现的。

总结起来,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矛盾和发展。

矛盾是事物内在
的基础,是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动力。

发展是事物内在的必然性,一切
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矛盾和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矛盾推
动事物的发展,而发展不断产生新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为我
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框架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关于两点论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关于两点论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关于两点论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指对立统一的原理,也称为矛盾统一的
原理。

这一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之一,对于理解事物的发展和
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立统一的原理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双方,
这种对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
相互对立的要素,这种对立体现为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例如,在
自然界中,矛盾表现为光与暗、热与冷等对立现象;在社会领域中,矛盾表现为阶级对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等。

这种对立
的存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对立统一的原理强调对立双方的斗争和统一的统一的过程。

对立双方在斗争的过程中,通过相互排斥、相互制约,最终实
现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然而,对立双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
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最终实现了对立双方的统一。


种对立统一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根本规律。

总的来说,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强调了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原
理,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

只有深刻理解和应用这一原理,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观点,主张世界是由物质和能量构成的,它们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2. 质量互变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使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3. 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事物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断地向前发展。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事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4.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在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发展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必然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它要求人们在实践中要善于把握事物的矛盾,注重质量互变的规律,勇于否定和创新,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高中政治哲学的考点-唯物辩证法(2)_

高中政治哲学的考点-唯物辩证法(2)_

高中政治哲学的考点-唯物辩证法(2)_考点8矛盾的特殊性1.矛盾的特殊性:①含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矛盾的特殊性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其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要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它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考点1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表现为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则变成普遍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注意:共性与个性是从性质角度而言,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是从数量、范围角度而言。

多数与少数是事物数量上的差别,不能说多数存在于少数之中,少数包含多数;整体虽由部分组成,但不是事物各部分的共同本质(普遍性是同类事物的共性),也不能说整体寓于部分之中。

2.方法论:第一,应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第二,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考点12主次矛盾1.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认识矛盾(教学课件)-【中职专用】德育课程《哲学与人生》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认识矛盾(教学课件)-【中职专用】德育课程《哲学与人生》
(1)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主要矛盾:人民大众同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动员人 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2)从1953年到1956年底主要矛盾:随着土改完成,工人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 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
矛盾
Part 0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 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在学校中:
学生与老师、老师与校领导、教与学、 课内与课外、德育与智育、智育与体 育、自由与纪律的矛盾等等。
在工作中:
Part 0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 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 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塞翁失马》
哲学角度:
《塞翁失马》通过一个循环往复极富戏剧性故事,
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 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启发人们用发展的 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 “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 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第二章 Leabharlann 物辩证法认识矛盾目 录
CONTENTS
01 矛盾的概念
0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0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的辩证关系
听说过《自相矛盾》的故事吗?
矛盾的概念: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 哲学范畴,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这一原理要求我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物的发展,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2篇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2篇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2篇第一篇: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之一——物质处于第一位人们在认识世界、探究自然规律、实践改造世界的历程中,形成并逐渐完善了唯物辩证法这个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是由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而成的哲学学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和古希腊,被以往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所使用。

但是,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性和深刻性则是在近代才逐步形成和升华的。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有两个,分别是物质处于第一位和对立统一规律。

本篇将介绍第一个根本方法:物质处于第一位。

物质处于第一位,是指物质是世界的物质基础和永恒存在的东西。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包括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人类社会中的生产资料、产品和各种文化艺术等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推进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

具体来说,物质处于第一位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础。

世界不是无限的、神秘的、幻觉的,而是有限、客观、有法则的。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以客观存在的物质为基础,从物质出发进行思考和探究。

只有对物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才能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更好地改造社会,更好地推进人类历史的发展。

其次,物质是思维的来源和依据。

人类的思维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活动是物质发生作用和变化的过程,思维从物质中吸取能量,反映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没有物质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思维活动和认识能力,更不可能有知识的积累和理论的发展。

唯有根据物质客观规律进行思考和实践,才能不断扩大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促进人类历史的进步。

再次,物质是价值的创造者和实现者。

物质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之所以生存在世界上,就是要通过改造物质获取生活资料和物质财富,从而达到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丰富的生活享受。

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物质生产不断提高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才能逐步解决生计问题,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因此,通过物质的创造和实现,人们可以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发展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

否认矛盾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的普遍性
1、什么是联系(含义)
外部联系
事物与事物之间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联 系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 内部联系
找出图片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
2、联系的普遍性 (1)原理: 联 系 的 普 遍 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联系着
(09广东卷)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 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 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 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 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 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9分)
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 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 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孤立看问题有直接关系。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 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 多样的
2、方法论:
要把握事物的多方面联系
要注重把握事物的间接联系、本质联系、长远 联系及联系的中间环节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
• 3、联系条件性要求: • 既要 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 件
• 既要把握内部条件,又要关注外部条件 • 既要认识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不利条件
横向联系
(事物之间)
纵向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 部分、要素是相互联 系的
(事物内部)
自然界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 (整个世界) 机整体6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引言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而来的。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法”,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分析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来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指对事物发展的看法和认识,它涉及到对历史、自然、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哲学思想的角度,探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 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一切都在流动中”和“矛盾是事物的本质”等观点,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的雏形。

然而,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唯物辩证法才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 萨缪尔逊的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之前,英国哲学家萨缪尔逊提出了一种唯物辩证法,他将辩证法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根据他的观点,社会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消长和斗争的推动来实现的。

他强调社会矛盾的阶级性,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3.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将唯物辩证法发展为自己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一切事物都具有物质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是运动和变化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马克思主义将唯物辩证法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阶级斗争的本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4. 当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在当代,唯物辩证法继续发展和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唯物辩证法也需要与时俱进。

当代唯物辩证法研究注重对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5. 唯物辩证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唯物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还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唯物辩证法通过对事物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从而指导我们的实践行动。

唯物辩证法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两大观点,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摘要:一、唯物辩证法简介1.唯物辩证法的来源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二、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1.联系与发展2.矛盾与统一三、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2.质量互变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四、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1.原因与结果2.必然性与偶然性3.可能性与现实性4.内容与形式5.本质与现象正文:唯物辩证法是一种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事物内部的矛盾和联系的研究,来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

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观点是联系与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同时,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原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强调,要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就必须揭示事物的矛盾,并利用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正是这种对立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则指出,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否定,然后新事物又被更新的事物否定,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包括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

原因与结果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讨论了事物发展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则关注事物发展的潜力与现实状态;内容与形式揭示了事物的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本质与现象则是研究事物内在规律与表面现象之间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关于两点论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关于两点论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关于两点论的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指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构成的。

这种对立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以下从不同角度来解释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
哲学角度,唯物辩证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

比如,运动和静止、质量和运动、必然和偶然等等。

这些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科学角度,在自然科学中,许多事物都可以被看作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比如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等。

这些对立统一的观点有助于科学家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角度,在社会现实中,阶级斗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等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唯物辩证法认为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总的来说,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强调了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法
则,指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通过研究和理解事物的对立统一的规律,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关系一、唯物辩证法1. 唯物辩证法的内涵-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

它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

- 它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基本规律以及一系列范畴(如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等)构成。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对立的阶级,但他们又处于同一个社会经济体系之中,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这种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联系的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的。

这种联系具有多样性,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

例如,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当地的资源、人口素质、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联系。

- 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简单的信息传递网络发展到如今涵盖电子商务、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的复杂体系,不断取代传统的信息交流和商业运营模式。

- 矛盾的观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同时,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中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主要矛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在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三大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三大规律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

它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恩格斯、列宁等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共同发展完善,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其中,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它们都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它揭示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认为矛盾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具有同一性,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同时也具有斗争性,相互差异也相互排斥。

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样的,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正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的形而上学片面观点。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不回避矛盾,逃避问题,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质量互变规律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形式,同时告诉我们在实践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从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同时也要抓住时机,趋利避害,优化结构,促成质变。

唯物辩证法归纳总结

唯物辩证法归纳总结

唯物辩证法归纳总结唯物辩证法归纳总结唯物辩证法归纳总结物质与运动、静止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与发展观点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分析法。

(一)联系观1、普遍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前后相继、历史的联系。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2、客观性【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条件性【原理内容】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方法论】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要具体和全面的分析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从而建立新的联系。

4、多样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
1联系
1.1 含义
1.1.1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1.2 特点
1.2.1普遍性
1.2.2客观性
1.2.3多样性
1.2.4条件性
1.3 整体和部分
1.4 系统和要素
2发展
2.1 含义
2.2 发展的普遍性
2.2.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3 实质
2.3.1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2.3.2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4 原因
2.4.1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
2.5 趋势和道路
2.6 状态
2.6.1量变和质变
2.6.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6.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3矛盾
3.1 含义
3.1.1对立统一
3.2 地位
3.2.1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2.2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3 同一性和斗争性
3.4 普遍性和特殊性
3.5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3.6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7 两点论和重点论
4辩证否定
4.1 含义
4.2 特点
4.2.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4.2.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4.3 实质
4.3.1扬弃
4.4 要求
4.4.1正确对待书本和理论,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与发展
4.4.2正确对待权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4.3正确对待实践,不断实现实践创新与发展
4.5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4.6 创新的作用
4.6.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6.2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4.6.3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