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作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A.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B.都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C.都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都使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土地制度的变革指的是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将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都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两次变革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两次改革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性质仍然是私有制,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错误。
答案:A2.中国“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中,工业建设占58.2%,交通、邮政和通讯占19.2%,农业、林业和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
以此推知,“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建立工业化的基础D.平衡发展国民经济解析:此时中国积极建设“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并不完全等于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占7.2%”可知,民生的内容只占一小部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建设占58.2%”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看出,国民经济比例发展不平衡,故D项错误。
答案:C3.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
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包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
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
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特训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xx •吉林汪清月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农户,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
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私营经济之间的斗争时起时伏,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A. 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 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 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D.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了土地改革后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这给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提出了必要性。
根据所学可知,为此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
故A项为正确答案。
2. [xx •安徽联考]阅读下表分析,引起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与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表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仏私合营经济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19%L 5%0. 7%72%195733%56%8%3%1%以下A. 新中国的成立B•优先发展重工业C.苏联的支援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答案D解析通过1953〜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
相对而言,A、B、C三项不是表格反映的最主要的原因,均可排除。
故选D项。
3. [xx •湖北孝感调研]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年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 “八字方针”的实施B.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D. 自然灾害的发生答案A解析结合史实可知1949〜I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和“大跃进”运动,但是“大跃进”运动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开始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所以1961〜1966年下降的原因应该是“八字方针”提出,故A项正确;B 项时间不符;C项不是比值下降的原因;D项主要影响的是农业,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含答案)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A.B.C.D.解析解答时应紧扣题干关键信息“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调整的重点在农业。
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均主义,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A项为正确答案。
规定只涉及经营权的调整,1962年未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B项不符合史实。
1962年及以后“左”的错误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进一步加剧,C项不符合史实。
该政策是为恢复发展农村经济而实行,并未波及城市,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 A2.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这些就构成了()A.B.C.D.解析从材料时间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可以判断出这时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革命后建立的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都是主要成分,只能称新民主主义经济。
A项旧民主主义时期是1840年~1919年,与题目的时间不吻合。
C项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公有制为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只是指合作社经济,可以排除。
故选B项。
答案 B3.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A.1946 1949B.1952 1956C.1966 1976D.1978 198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答案 B4.如图所示是某杂志的封面。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国民经济的复苏。
全面整顿 的思想,国民经济 (3)1975 年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
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1.图示解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概念阐释——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指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 年三 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所谓“过渡”是指中 华人民共和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 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 主义社会。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 后的_______ 农业国。
重工业 (2)内容:优先发展______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 成 就 : 鞍 山 钢 铁 公 司 三 大 工 厂 、 长 春
第一汽车制造厂 ______________ 、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 立
摆脱计划 经济体制 束缚的探 索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 2012·全国 立后经济 卷Ⅰ,33 体制的变 化(1992年 下海潮)
3.从考查知识 看,20世纪50 年代至70年代 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 践是命题重点, 尤其关注“一 五”计划与计 划经济体制的 形成
3.新时 期的经 济建设, 偶有涉 及,但 难度不 大,建 议不要 深挖教 材
1.从考查 方式看, 近年全国 卷命题以 选择题为 主
计划经济体制 的作用
新中国的经济 建设(1958年)
1.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 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 路的实践 是本单元 的命题重 点,尤其 是“一五” 计划与计 划经济体 制
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 会关于改 革开放的 决策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 制和国有 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 格局的初 步形成
一轮复习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实践失误:
三者均为社会主义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设中的“左”倾错
(1958年)
误的表现。
重点突破:大跃进运动(1958)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 流行口号:
人有多大胆,地有 多大产,
稻堆堆得圆又圆, 社员堆稻上了天。撕 片白云揩揩汗,凑上 太阳吸袋烟。
错误:忽视经济发
展的客观规律,夸
特点:高速度、高指标、
一轮复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前三年(1949~1952)
政治:政权建立和巩固:三大运动 经济:经济恢复和发展:三大措施
2、后四年(1953~1956)
政治:召开一届人大和颁布新宪法 经济:有计划地经济建设(一五计划)
(二)曲折发展的二十年 (1956.12—1976.10)
材料1:中国与美国、印度 钢和电产量比较(人均)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 2.37公 538公斤 4公斤 斤
电 2.76千 2949千 10.9千
瓦时
瓦时
பைடு நூலகம்
瓦时
①历史:重工业基础差; ②现实:增强综合国力
(国防)的需要; ③外部:借鉴苏联经验。 ④地位:重工业是国民经 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
材料2 中国工业化的速度 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 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 “边打、边稳、边建”的方 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 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 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 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 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 设……
【答案】B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1) 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 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 反映了当时我国( )
一轮复习,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材料3: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我国实
现现代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从重工业开始。 ——毛泽东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 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例:(2012· 海南卷历史· 24)我国“一五”计 划期
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 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 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 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的讲话。一次是1980年2月29日,邓小平在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 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说:“不要造成一个印象,好像别人都完全 正确,唯独一个人不正确。这个话我有资格讲,因为我就犯过错 误。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我们是积极分子,反右派扩大化我就有 责任,我是总书记呀。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我们头脑也热,在座 的老同志恐怕头脑热的也不少。这些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我 们应该承认,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 一次是1980年4月1日 ,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说:“‘大跃进’,毛泽东 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 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 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 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 ——《邓小平文选》第2卷
2019届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114张)
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高考必考区间——精细研究)
知能强化课Ⅰ 凯歌行进—过渡时期社会 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 1956年) 高考研究课
本讲命题点分析与前瞻预测
知能强化课Ⅱ
“岁月峥嵘” —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
课下综合检测
返回
理
知
识
体
系
返回
返回
背 史 论 术 语
返回
(1)1949 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 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 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5)“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指的是调整国民经 济的比例关系,并不是纠正“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 时期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才是系统地纠正“左”倾错误。
返回
知 能 强 化课Ⅰ
凯歌行进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年)
返回
NO.1 历史认知拓广度
——比“教材”多一点
(2)1953 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 展重工业,建设的重点在东北地区。“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 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 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返回
(4)“大跃进”的特点是各行各业追求高指标、 高速度, 即“多” 与“快”,危害是浮夸;人民公社是农、工、兵、学、商合 一的组织,特点是“大”与“公”,即规模大、公有化程度 高,危害是平均。
返回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年)
返回
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 全面崩溃 ,形 势严峻。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十九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北京西城区月考)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
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
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 )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解析:选A 从材料“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可以看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生产的问题,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解决饥饿和失业状况。
2.(2014·保定模拟)1953~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
苏联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到“一五”计划完成时,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中苏两国经济建设成就均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指令性计划的实施C.对农业改造的成功进行D.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支持解析:选B 把握时间信息1953,此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
对农业的改造的确对两国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后期都不同程度得出现了过激的行为,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但中国并未对苏联建设有太多支持排除D项。
中苏两国均实行计划经济,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济,选择B项。
3.(2014·北京朝阳区模拟)下列资料中,最确切的反映出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A.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4667万公顷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B.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4536.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9%C.入社农户占总数的91.9%,参加高级社农户占总数的87.8%D.共有人民公社233973个,参加的人民公社的农户占90.4%解析:选C A反映的是土地改革,B只能反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课时检测十九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解析 精品
课时检测(十九)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千克)。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阅读上表,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B.“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C.“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D.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解析:选B在“一五”期间中国实征农业税较经济恢复时期呈现上升状态,A项错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期间农业税的增加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B项正确;“二五”时期是1958~1962年,此时出现了建国以来经济最困难时期,C项说法错误;1963~1965年,逐步纠正农业“左”的错误,国民经济开始恢复,D项错误。
2.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向。
推动了“两个转变”初步实现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C.改革开放的实行D.“一五”计划的完成解析:选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举的方针;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因此,推动了“两个转变”初步实现的历史事件为“一五”计划的完成,D项正确。
3.(2018·扬州调研)下图是一幅反映劳资协商、克服困难的漫画,其描绘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近代民族企业中B.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公私合营企业中C.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家经营企业中D.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外合资企业中解析:选B劳资协商反映的是建国初期私营企业资本家和工人协商的事情,这一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1953~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故B项正确。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文档:考点30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含答案 精品
考点30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2.“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这段时期。
“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内容①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影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主要失误(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人民公社化”: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4)影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3.纠正失误(1)措施: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结果:1962年起经济逐步恢复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通史链接]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1.背景“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许多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3.调整(1)1971年,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思维导图] 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失误[答题术语]1.“一五”计划是发展生产力的具体表现,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奠定基础。
《金版学案》2019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结束放映
览知识概要
返回导航页结束放映 Nhomakorabea记答题术语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 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第一 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 础。 (2)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结束放映
N o . 2 理 解 • 研 史 料 、 找 规 律 , 一 步 到 位
高频考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 史料 中国①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 们必须②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 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 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 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 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3.(2016· 益阳市调研考试)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 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 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 ( C ) A.企业生产力的提高 B.企业管理的加强 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
返回导航页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温馨提示: 请点击相关栏目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规范答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经济建设的曲折 析真题、套模板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识记 理解 应用
—— 抓主干、理线索,一目了然 —— 研史料、找规律,一步到位 —— 练经典、验能力,一一落实
返回导航页
结束放映
N o . 1 识 记 • 抓 主 干 、 理 线 索 , 一 目 了 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计时双基练19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计时双基练19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南昌模拟)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
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C.经济形势都是异常严峻D.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解析中国与苏联均是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之初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因此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成为当务之急,故选B。
答案 B2.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歌词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一五”计划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
从时间“1957年”排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材料信息“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反映的应该是“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的情况。
答案 B3.(2015·石家庄高三质量检测)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
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生产B.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D.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解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提到的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生产。
B、C、D三项均与材料和史实不符。
应选A。
答案 A4.下图为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比重(%)图。
据此可知1956年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是( )A.32.2% B.53.4%C.85.6% D.92.9%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56年”可以判断是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 第19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作业.doc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泉州高三适应性练习)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A.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解析:选B。
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1958年“大跃进”带来的后果,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2.(2019·临沂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12 694个,建成455个。
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500多个。
据此推知(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B.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解析:选A。
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据此可以推知新中国急于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落后的局面,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故C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高考预测)对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龚育之认为“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重要发展”;薛暮桥认为“基本方向正确,但搞早了或搞急了”。
二者都( )A.肯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进步性B.全面分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影响C.认识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前瞻性D.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符合中国国情解析: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衡水中学模拟)1949年11月,中宣部曾表示,私营报纸“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并要求扶助《大公报》:“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为公股投入该报。
”这类经济扶助() A.为后来公私合营积累了经验B.以贷款形式盘活了私营报纸C.配合了城市经济改造的进行D.稳定了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是人民政府在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这就为之后的公私合营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故A项正确。
答案:A2.(2017·石家庄模拟)1955年9月,陈云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中提出,在保持农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应该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需的设备和原料。
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A.基本实现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B.力争使工业化与对外贸易相互促进C.优先出口工业品的计划得以实施D.农业集体化运动保障了工业化建设解析:材料“出口一些工业品,利用我国工业品成本低廉的优势打开国际市场”,工业化促进对外贸易,同时“尽可能换回更多的外汇,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国内工业生产必需的设备和原料”,对外贸易促进工业化,故B项正确。
答案:B3.(2018·临沂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12 694个,建成455个。
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
据此推知() 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在“一五”计划期间,建设项目开工的数量和建成项目不断提高,据此可以推知急于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落后的局面,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故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无涉及,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4.(2017·郑州模拟)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
”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民()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依据材料“1955 年”“向生产的深度与广度进军”可知,此时中国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运动的时间1950—1952年底,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
答案:B5.(2017·烟台模拟)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历时4 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
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
该现象主要表明()A.中华人民共和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B.“一五”计划完全仿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C.中国共产党注意防止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倾向D.“一五”计划的制定仅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解析:根据材料中“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故A项正确;完全仿效绝对化,与材料中“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不符,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并未出现“左”的倾向,故C项错误;仅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与“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6.1952年和1953年,国家通过从各方面调集专业人员,提前一年毕业分配理工科大学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人数有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
这一措施旨在()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B.完善地质勘探工作C.实现教育体制改革D.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解析:依据材料“1952年和1953年”“采取大规模培训等办法,迅速壮大了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可知,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期,国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材料措施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战略服务的,故D项正确。
答案:D7.(2017·韶关调研)党的八大以后,针对自由市场明显活跃、出现“地下工厂”和“地下商店”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这一思想()A.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化B.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某些弊端C.毛泽东主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资本主义D.毛泽东纠正经济上的“左”倾错误解析:毛泽东提出的这些“新经济政策”,其重要考量就是“自由市场明显活跃、出现‘地下工厂’和‘地下商店’的实际情况”,这就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某些弊端已经被党中央意识到,故B 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B8.(2017·内江模拟)1959年在第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报告:“1959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为2 970亿元,比1958年的2 050亿元增长40%,即增加820亿元。
其中,工业和手工业产值计划为1 650亿元,比1958年的1 170亿元增长41%;农业总产值计划为1 220亿元,比1958年的880亿元增长39%。
”这体现了()A.党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B.经济发展状况良好C.工农业协调发展D.我国经济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解析:依据材料“1959年”和“1959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为2 970亿元,比1958年的2 050亿元增长40%,即增加820亿元。
其中,工业和手工业产值计划为1 650亿元,比1958年的1 170亿元增长41%;农业总产值计划为1 220亿元,比1958年的880亿元增长39%”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故D项正确。
答案:D9.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钢铁生产的状况,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百姓服饰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B.国民的建设热情受到压抑C.社会资源面临较大的破坏D.英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解析:材料体现大跃进时期的钢铁生产状况,故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人民受到“左”倾思想的鼓动,国民建设热情高涨,故B 项错误;大跃进在“左”倾错误的指导下,不合理的建设方式导致资源大量浪费,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工业产值仅次于美国,故D项错误。
答案:C10.(2018·泉州模拟)1957 年,全国农业总产值536.7亿元,比1952年的417亿元,增长24.8%,平均每年递增4.5%。
粮食总产量19 505万吨,比1952 年的16 392万吨增长19%,平均每年递增3.5%。
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优先发展农业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C.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D.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1956年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故B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走的是集体道路,农民生产自主权减弱,故C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11.(2017·成都模拟)下表为1956—196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
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B.1957—1959年粮食出口持续增加,表明农业政策效果显著C.该时段粮食出口量过高,说明“一五”计划成效有限D.1961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解析:1961年由于受自然灾害和中苏关系破裂的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粮食需要大量进口,因此一改1958—1960年“左”倾错误的影响,导致数据失真的现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粮食生产的现状,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D12.(2017·三明质检)1962 年9 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
这一规定()A.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B.符合当时国情,奠定“一五”计划的物质基础C.恢复农民土地私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部分调整解析:针对三年经济困难,1961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材料中的做法即为调整的重要内容,故D项正确;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62年“一五”计划早已经结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是对原有生产关系的调整,但并未恢复农民土地私有制,故C项错误。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7·上饶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材料二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构,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材料三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阶段城市化水平。
率的发展趋势。
并分析1840—1893年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3分)(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49—1958年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及相应原因。
请指出导致1958—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因素。
(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趋势”,依据材料一中1840—1949年中国城市化率数据变化分析可知,局部时段受制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侵略战争影响有所波动,总体上不断缓慢上升;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城市化数据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一直偏低,但又在艰难之中缓慢上升;第三小问“影响因素”,依据材料二“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可以得出上海等对外开埠城市以商业为主,城市化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不足;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列强侵略、近代中国长期战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基本特征”,依据材料三中1949—1958年中国城市化水平数据变化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受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影响,城市化整体水平一直小幅度平稳上升;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经济(国民经济恢复、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等方面分析概括即可;第三小问“因素”,结合1958—1978年中国经济建设领域出现的重大挫折的史实(“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出现、“文化大革命”等)分析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