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典书法”和“现代书法”的一些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经典书法”和“现代书法”的一些思考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随着中国篆、隶、草、行、楷五体书法的演变,诞生了不同时期的璀璨文明、艺术现象和书法珍品。魏晋以来,书法开始进入艺术品范畴,书写也更加讲究,“二王”一脉的传统书法特征成为中国书法发展的主流,其作品也被奉为“经典法书”供后世临摹学习。经历了唐、宋、元等时期的“复古”浪潮后,清末民初的书坛有力地冲击了“二王”“帖学”一派,提出了一系列质疑;时至今日,“经典”和“现代”依旧是人们学书思考的问题。

在三国时期,相传曹操是第一位将书法挂在墙上欣赏的人,从此书法开始成为艺术作品,围绕书法所附加的研究层面也逐日丰富和完善。永和九年,晋人风流,“书圣”王羲之等一批文人墨客荟聚兰亭,饮酒作诗,寄怀于天地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也成为千古名篇,后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琅琊王氏书风是晋代书法的标签之一,“二王”作为家族书法中的佼佼者,其书法风格自成体系,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成为中国书法的发展主流,后人也奉“二王”书法为经典、传统法书。从唐代开始,中国书法家向古代作品的学习是以二王为中心的经典谱系内进行的;一直到清朝末年,碑学思潮的大兴对这一体系进行了有力冲击,书坛各派百家争鸣。

“经典”的是否是好的;“现代”的能否立足?这些问题逐步进入书家的视野。我们在学书的过程中,“二王”一路的书法作品会被奉为经典,“二王”也培养出颜真卿、苏轼、赵孟頫、王铎等一代書法大家;我们在潜意识中也会主观的理解到“古人的自然是好的”这一理念。在历朝历代,从帝王、士大夫到普通小吏、百姓,书写是每一个阶级共同进行的文化活动,上层阶级写诗作赋、陶冶情操,下层百姓可能做账记事、书信便条。地位显赫和物质基础决定了王公贵族的书法作品得以大量保留、甚至传世,奉为经典;但小吏百姓的书法作品传世数量极少,是否书写水平就不如前者呢。唐代孙过庭官位卑微,其《书谱》的留世是很难得的,也从侧面证实了高水平的“经典书法”在每个阶级都有存在。1961年,郭绍虞在《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一文中提出“民间使用的文字”这一说法,文中写到“字体演变,有些和文学史上的文体演变相近。文体演变往往是先由民间一些无名作家创造试验成为新体,于是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作家,收了民间文学的影响,学习它,摹仿它,于是才完成这种新兴的文体使趋于固定。字体演变也是这样。每一种新兴的字体往往先由民间使用,然后再由学士大夫加工,促其发展而完成的。”物以稀为贵,民间书法之所以数量稀少,是因为它们并不被同时代的人所珍视,随着考古发掘的进程,不知名的民间书法也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人的书法作品保留百年甚至千年以后,是否也会成为“经典书法”呢。由此看来,民间书法和士大夫书法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民间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前卫性,只要书写不失法度,都可以被奉为“经典书法”供后人学习、临摹。

在近现代,从清代末期的“碑学”和“帖学”之争到民国书风,中国书坛经历着重大的历史变革,诞生了一系列宝贵的书学理论成果。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书法等传统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民国以来的书法风格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现如今阶段仍然属于民国书风的发展末期。当下书家善于把握经典

碑帖特征并加以创新,通过书法展览、展厅效果来强调作品的时代特征,“现代书法”中的展览体应运而生。通过书法展览选拔优秀书家和作品的方式本无过,确实也造就了一大批书写能手、展览常青树,但书法作品产生的目的性却是一个尴尬的理由:入展。能入展的作品固然很优秀,没入展的作品也不一定书写不佳。在书法史中,“展览”是一个没有前迹可寻的新兴事物,聪明的中国人会从如何能入展入手来创作书法作品,对艺术品的外在形象越来越重视,反而失去了创作内涵和文化底蕴。在上个世纪末“展览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过重的去追求字形的夸张变化、纸张的染色、做旧、拼接,大大小小的印章装饰;张扬的个性确实对书法发展带来了活力,但随着近年来对传统经典的深入,过度追求外在形式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大众和评委的反感,“现代书法”开始强调回归经典、与古为徒,这自然是现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良好势头。与“展览体”书法相比,“学院派”书法的产生较晚却大力主张追古、摹古。从最早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系到如今综合性、师范类高校的书法学院,“学院派”书法有系统的理论和技法课程,强调作品的文化内涵,传统观念明确而不随波逐流。“学院派”书法培养的专业人才应具备“文化书法”的素质,通晓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韵律平仄、传统的笔墨功夫和艺术创造力,通过大学科班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实践,来进一步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竞争力,这为“现代书法”注入了传统和创新兼备的发展活力。

“现代书法”是相对于“经典书法”而产生的,我们在学习经典的同时,能用传统笔墨表现现代人的创作思想,讲究笔墨技巧的同时去提现作品的文化底蕴,在学古中创新、创新中回归,中国当今书坛的发展才能百花齐放,生意盎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