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七下《梅岭三章》word教案1
(七年级语文教案)《梅岭三章》教案1
《梅岭三章》教案1七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体会这组诗篇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2.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
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
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1. 由开始教学诗歌单元,引出《梅岭三章》(板书课题)。
指出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2. 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揭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3. 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篇,理解词义、句意、小序和诗篇的大意。
4.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旌(旗):jīng悬:xuán当(纸钱):dàng应(有)涯:yīngyá (遍)种:zhòng5. 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分析它的作用。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明确:____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
“伏丛莽间”的“伏”,潜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
“得脱”的“得”,能够;考虑到不能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
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序写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
6. 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英勇面对险境)。
第12课《梅岭三章》教案(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12课《梅岭三章》教案(冀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的1.体会这组诗篇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2.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鼓舞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
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概磅礴,壮怀猛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决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
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1. 由开始教学诗歌单元,引出«梅岭三章»〔板书课题〕。
指出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2. 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揭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3. 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篇,明白得词义、句意、小序和诗篇的大意。
4.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旌〔旗〕:jīng悬:xuán当〔纸钞票〕:dàng应〔有〕涯:yīngyá〔遍〕种:zhòng5. 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分析它的作用。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明确: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
〝伏丛莽间〞的〝伏〞,埋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
〝得脱〞的〝得〞,能够;考虑到不能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
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序写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讲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
6. 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英勇面对险境〕。
《梅岭三章》初中语文儿课教案
课程名称:《梅岭三章》初中语文课教案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梅岭三章》的背景和作者。
理解《梅岭三章》中每一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梅岭三章》中每一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诗歌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修辞。
教材准备:《梅岭三章》的文本。
板书或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问题或引言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听说过《梅岭三章》吗?你们知道这些诗表达了什么吗?”第二步:介绍《梅岭三章》(10分钟)简要介绍《梅岭三章》的背景,包括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强调每一首诗的主题,即《秋夕》、《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和《秋夕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而作》。
第三步:阅读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阅读《梅岭三章》中的每一首诗。
分别讨论每一首诗中的内容,特别关注诗人的情感和感受。
问学生:“诗中有哪些词句或段落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主题?”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探讨每一首诗的主题和情感,以及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信息。
第四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梅岭三章》中每一首诗的主题和情感,以及诗歌的文学价值。
与学生讨论这些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步:课堂反馈(5分钟)请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疑惑,以便进行反馈和解答。
拓展活动: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诗,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想,或者组织学生朗诵这些诗歌,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梅岭三章》的背景、内容和主题,以及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教学效果。
《梅岭三章》教案2篇
《梅岭三章》教案1作者: 加入日期:07-01-14教学目的1.体会这组诗篇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2.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教学设想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
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精神。
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1. 由开始教学诗歌单元,引出《梅岭三章》(板书课题)。
指出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
2. 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揭示,初步了解这组诗及其创作背景。
3. 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小序和诗篇,理解词义、句意、小序和诗篇的大意。
4.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旌(旗):jīng悬:xuán当(纸钱):dàng应(有)涯:yīngyá(遍)种:zhòng5. 指定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分析它的作用。
(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明确: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
“伏丛莽间”的“伏”,潜伏,藏匿;我身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
“得脱”的“得”,能够;考虑到不能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
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
(2)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序写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板书:创作背景必死险恶处境)。
6. 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英勇面对险境)。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儒学代表章回小说——《梅岭三章》。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学习这个章回小说的典型结构、儒家思想的内涵以及故事中的主题,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章回小说的典型结构。
2. 理解和诠释儒家思想的内涵。
3. 认识故事中的主题,史料与文学的关系。
4. 增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儒家思想的运用,如何将其应用到对人性、道德标准的思考中。
2. 通过阅读小说,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史料,探寻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儒家思想在《梅岭三章》中的具体运用,使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2.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阅读指导法:对小说中的生僻词汇、语言风格、地理背景等进行解释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五、教学步骤1.引言(5分钟)利用PPT展示关于明代小说《水浒传》的一些背景介绍,为本次教学做铺垫,并带领学生一起读《梅岭三章》的开头,了解章回小说的典型结构。
2.讲授儒家思想的内涵(20分钟)通过PPT讲授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并举例说明在《梅岭三章》中的具体运用,引导学生思考人性、道德标准等问题。
3.阅读指导与导读(30分钟)指导学生对小说的生僻词汇和语言风格进行解释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4.课堂讨论(4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等问题,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
5.结语(5分钟)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强调学习历史和文学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成果:学生可以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并将其应用到文学作品中的阅读与理解上。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梅岭三章》教案 冀教版
翼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梅岭三章》教案一、简介作者并释题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一位解放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市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同志,他一生酷爱文学,被誉为“元帅诗人”。
他就是:陈毅(板书)。
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一诗中这样评价他:“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
”(板书)陈毅同志于1935年至1937年曾在梅岭开展过三年游击战争,经历了革命斗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
作为军人,他以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作为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像《登大庾岭》《赣南游击词》《梅岭三章》等气壮山河的诗篇。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梅岭三章》(板书)。
梅岭: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
三章,三首。
《梅岭三章》就是在梅岭写的三首诗。
二、明确训练重点(见教材,齐读)三、听课文录音指导语:注意一些字的读音和字形结构,初步了解诗人的感情。
四、引读小序1.讲述:这段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呢?1936年冬,敌人得知梅岭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就对此山实行残酷的围剿。
陈毅同志在大庾遇险,立即返回梅山,正遇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
敌人放火,巧逢大雨,山火被淋灭。
天黑时,敌人佯装撤走,半夜时又折回搜山。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就埋伏在陡坡上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丛莽间。
敌人搜山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西安事变”发生,才慌忙撤走。
可见“伤病伏丛莽间”,讲处境艰难。
[请注意“莽”字的意义和读音(出示正音牌)。
]“虑不得脱”,讲情况危急,也是“得诗”的原因。
“得诗”(完成诗)显示态度从容镇定,“留衣底”说明作诗目的在于留下遗言。
2.由此可知,诗题后小序的作用是什么呢?明确:时间、地点、经过和写作情况。
(或有说明写作时代背景、原因等作用。
)五、引读第一首诗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声音要响亮。
)2.出示正音字牌:旌jīng,明确意义和读音。
3.设问:“断头”,意即牺牲生命。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七下《12梅岭三章》word教案 (1).doc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陈毅同志是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戎马生涯的余暇,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其中不少是反映他坚毅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的革命理想的。《梅岭三章》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板书课题、作者)
二、感悟新知:
1、了解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他便在赣粤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4月,陈毅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10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庆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到敌人搜山,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勒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火被淋熄,敌人搜捕直至天黑才撤走,半夜又反扑上山,还是一无所获。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的丛莽中开出一块很小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继续搜山,前后围搜达20余日才“解围”。我们学的这三首诗就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
5.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弄懂三首诗大意。
6.全班齐读课文,加 深印象,熟读成诵。
四、归纳整理
今天有什么新收获?
五、达标测评
对子同学检查全诗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扫除生字障碍,掌 握重点词语。
读通课 文,弄懂三首诗大意。
教学反思:
陈毅同志酷爱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思想性、艺术性 俱佳的革命诗词,留有《陈毅诗词选集》,被尊为“元帅诗人”。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3.解题:三章即三首
4.让学生初读全诗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
(1)给加点字注音
丛莽(mǎng)旌旗(jīng)应有涯(yīng)当纸钱(dàng)
阎罗(yán)烽烟(fēng)血雨腥风(xuè)捷报(jié)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七下《12梅岭三章》word教案 (2).doc
梅岭三章
大叔面前。
(鲁
己的思想感情,
明确小序交代诗作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缘起,以及诗作的时代背景调“断头”,表现出诗人感觉到了必死的险恶处境,并且能够英勇
三首:展望未来——将来
精品【初中语文试题】
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反动精品【初中语文试题】
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捷报飞来当纸钱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表现作者甘为信仰献身,预言革命必胜、自由之花盛开的句子
由花。
由“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联想到李清照的
精品【初中语文试题】。
《梅岭三章》教案
教学⽬标: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献⾝⾰命的崇⾼精神。
2、了解诗歌语⾔的精练、压韵和节奏的特点。
教学设计:1、课前,学⽣认真预习,扫清阅读障碍。
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明⽩词、句的⼤意,培养⾃读能⼒。
2、根据教材特点,采⽤朗读教学法,强调诵读,教师范读、学⽣朗读、齐读,读出⽓势,读出感情,直⾄熟练背诵。
3、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导语设计:陈毅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产阶级⾰命家,他在戎马⽣涯的余暇,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其中不少是反映他坚毅的⾰命精神和远⼤的⾰命理想的。
《梅岭三章》就是其中很有名的⼀篇。
今天,我们就⼀起来学习它。
(板书课题、作者)⼆、导读设计:1、先听⼀遍课⽂朗读录⾳,请学⽣核准字⾳,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诗歌意境。
2、提问:这三⾸诗饱含着怎样的感情?朗读时,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把握?明确:这三⾸诗,饱含着为⾰命献⾝的凛然正⽓、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诗歌的感情基调:真挚⽽深沉、豪迈⽽悲壮。
3、再听⼀遍朗读录⾳,请学⽣轻轻跟读,进⼀步领会诗歌感情。
4、齐读⼩序。
提问:⼩序⾥表现诗⼈上述感情的句⼦是什么?明确:“虑不得脱,得诗三⾸留⾐底”表明诗⼈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强调⼩序不但告诉我们诗作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缘起,更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诗作的时代背景,这对我们理解诗⼈的⾰命情怀是很有帮助的。
(板书:“⼩序——时代背景”)5、男⽣朗读第⼀⾸诗。
提问:诗中哪些诗句表现诗⼈上述感情?明确:“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万斩阎罗。
”可以说,为⾰命,诗⼈鞠躬尽瘁,死⽽后已尚嫌不够,他是死⽽不已,因为他到了阴曹地府,还要“招旧部”、“斩阎罗”。
“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
“斩”⼒度强、速度快,果断⼲脆,有居⾼临下的⽓势,声调也猛烈⾼亢。
[板书:“⼀、视死如归(招、斩)”]6、⼥⽣朗读第⼆⾸诗。
提问:哪些诗句表现诗⼈上述感情?明确:“此头须向国门悬”、“捷报飞来当纸钱”。
初中语文《 梅岭三章》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梅岭三章》优秀教案范文教学三维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熟读诗歌,理解三首诗的大意并默写诗歌。
2.反复诵读,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崇高的革命情怀。
3.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翻开历史的宏伟画卷,群星闪耀,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不畏牺牲,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英雄赞歌;他们的卓越功勋彪炳光辉史册,令人肃然起敬!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仁人志士能够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意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梅岭三章》,倾听一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吧!(二)初读课文预习与交流1.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
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
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
解放后,担任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
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2.背景链接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
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
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
此时他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
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
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三)精读(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教案教案梗概:本教案以「梅岭三章」为素材,旨在通过学习梅岭三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精神。
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梅岭三章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勇敢、坚定、忠诚等美德。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梅岭三章的内容和背景,理解梅岭三章的意义,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和相关概念。
2.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强化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内容:1. 梅岭三章的内容及历史背景。
2. 梅岭三章的意义与现实意义。
3. 梅岭三章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什么是梅岭三章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二、学习梅岭三章(25分钟):1. 教师介绍梅岭三章的内容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2.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章节背后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3. 小组展示成果,全班共同讨论。
三、梅岭三章的意义(10分钟):1. 对于每一章的意义进行解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梅岭三章背后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四、梅岭三章与爱国主义教育(10分钟):1. 学生就梅岭三章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展开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如何将梅岭三章中的精神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相结合。
五、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梅岭三章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六、作业:小组合作,围绕梅岭三章的意义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撰写一篇小结,明天交给教师。
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教案
以下是一份基于梅岭三章的教案:
主题:梅岭三章的学习与理解
学习目标:
1. 了解梅岭三章的背景和内容。
2. 分析和理解梅岭三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3. 掌握梅岭三章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风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
1. 梅岭三章的背景和意义。
2. 对梅岭三章中每一章的概括和分析。
3. 对梅岭三章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的讨论和探究。
4. 对梅岭三章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步骤:
引入:介绍梅岭三章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主体:
1. 学生阅读梅岭三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或完成相关任务。
2. 教师引导学生对每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故事情节。
3. 学生自由讨论每章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并以小组合作的方
式进行汇报。
4. 教师解读梅岭三章中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学生分析和比较梅岭三章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异同之处。
总结:归纳梅岭三章的特点和意义,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根据梅岭三章的题材和主题,写一篇小说或者其他形式的创作。
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表现和成果等进行评价。
备注: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教案教案标题:梅岭三章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梅岭三章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帮助学生理解梅岭三章中的重要主题和道德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教案概述:I. 引入(5分钟)A. 通过一个启发性问题或故事情节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
B. 简要介绍梅岭三章的背景,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II. 内容讲解(15分钟)A. 讲解梅岭三章的故事情节:主要角色、关键事件及其发展。
B. 分析主要主题和道德价值观:如友谊、亲情、正义等。
C. 引导学生思考并互动讨论关于故事情节和主题的问题。
III. 阅读活动(20分钟)A. 将梅岭三章的相关片段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默读并理解。
B.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与观点。
C.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关于片段中的重要细节、角色发展或道德冲突等问题。
IV. 创造性写作(20分钟)A. 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导图或策划纸上记录下他们对梅岭三章的思考和理解。
B.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或策划纸上的记录,展开创造性写作,如写下他们对故事发展的设想、编写续篇或设计角色对话等。
C. 学生相互分享并提些建议,鼓励他们互相激发创造力和思维发散。
V. 结束(5分钟)A. 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成果或思维导图,讨论彼此的观点和创意。
B.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教案中学到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C.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思考,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学辅助工具和资源:1. 梅岭三章的文本材料和相关片段。
2. 影音设备和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源。
3. 学生策划纸和写作工具。
4. 学生互相分享和提供建议的机制或活动形式。
教学评估:1. 监控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质量。
2. 检查学生的写作成果,评估他们在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同时,是否能运用创造性的思维。
3.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和讨论的质量。
初中语文河北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梅岭三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河北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梅岭三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河北大学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梅岭三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体会作者豪迈的革命情怀。
2.比喻、借代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标
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朗读诗歌,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三)情感目标
1、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2、坚定的节操表示出的情操美和远大的理想表示出的思想美。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比较差,组织语言能力差,不善于表达,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1.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断头今日意如何”是怎样把全诗组织起来的? 疏通全诗,让学生理解作者从眼前写到未来,即使牺牲仍要革命——头悬国门不忘革命——取义成仁换取革命胜利这三个步骤来组织全诗,从而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重点讲解借代。
让学生了解“旌旗”、“烽烟”、“自由花”、“取义成仁”等词在诗中特殊的含义。
3.朗读诗歌时的节奏。
以第一首诗为例,找出韵脚和朗读节奏。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韵脚用“△”符号,节奏用“︱”间隔) 学生参照第一首诗的节奏,找出第二、第三首诗的朗读节奏。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梅岭三章教案
梅岭三章教案梅岭三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梅岭三章的背景、内容和作者背景。
2.理解梅岭三章的主旨和观点。
3.学习分析梅岭三章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梅岭三章的主旨和观点。
2.学习分析梅岭三章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梅岭三章的背景、内容和作者背景;分析梅岭三章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
并与学生讨论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
2. 学习梅岭三章的背景和内容:通过讲解,介绍梅岭三章的背景和作者梅世章的背景。
并让学生阅读梅岭三章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思考其主旨和观点。
3. 分析梅岭三章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分析梅岭三章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例如采用写景、夸张、警示等手法。
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4. 学生合作探究:每个小组从梅岭三章中选择一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作。
最后,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5. 教师总结与拓展: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拓展梅岭三章的相关内容,如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小组合作、展示和教师的观察,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于梅岭三章的理解程度、对于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梅岭三章原文2. 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3. 多媒体设备七、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如鲁迅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拓宽学生的视野。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梅岭等相关场所,增加学生对于历史和文学的体验感。
梅岭三章 教案
梅岭三章教案教案标题:梅岭三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梅岭三章》的内容和主题,包括梅岭的地理环境、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关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理解《梅岭三章》的内容和主题。
2. 掌握梅岭的地理环境、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梅岭三章》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梅岭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梅岭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梅岭的认识和了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将《梅岭三章》的文本材料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默读并理解文本的内容。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梅岭的地理环境、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
三、文化探究(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梅岭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向学生介绍梅岭的背景和特点。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梅岭的文化内涵,包括梅花文化、梅岭的历史传说等,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四、写作训练(2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以《梅岭三章》为题材,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梅岭的认识和感受。
2.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并在写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对梅岭的认识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研究梅岭的文化。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梅岭的认识和感受,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对梅岭文化的了解和研究。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梅岭文学作品,深入了解梅岭的文化内涵。
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亲身体验梅岭的风景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岭三章
教学目的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旌旗(jing)悬(xuan)当纸钱(dang)应有涯(ying)(ya)遍种(zhong)即为家(wei)
2.熟读这三首诗,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人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
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谈谈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
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试填表说明。
内容概括表现的革命精神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4.提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
回首平生,豪情无限。
身经百战,部下多有牺牲。
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召集旧部,率十万精兵新杀阎王。
这里的阎罗,影射反动的首颌。
一个“斩”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
5.提问:第二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回首南国革命战争已进行了十个年头,仍未成功我死不瞑目,面对断头的今日,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
“烽烟”是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此头须向国门悬”是汪精卫《狱中杂感》的原句。
煤山云树总凄凉,荆棘铜驼几变迁。
行去已无干净土,化来徒唤奈何天。
瞻鸟不尽林宗很,赋鹏知伤贾傅年。
”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
6.提问:第三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投身革命,革命就是我的家。
“血雨腥风”借喻反动当局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
“应有涯”是作者的诅咒,也是预言。
“取义成仁”是引用典故《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生而取义”。
“自由
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
7.提问:这三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
(1)用词准确、形象。
如:此去泉台招旧部。
用“招”,旗帜鲜明,有声势,有感召力。
用“收”,有动作无声势,比较平淡;用“率”,不包括招集过程,显得突然;用“集”,意与招略同,但旧属厌声,不含七律格律,续作平声也不如“招”字响亮。
如:旌族十万斩阎罗。
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蒿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
用“杀”褒贬不分;用“伐”,用力太过;用“打”,与诗意不合。
如:捷报飞来当纸钱。
用“飞”,轻快,欢欣,联翩而
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
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用“交”,破坏诗的意境。
(2)借助想象和幻想如: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轨阎罗。
借助迷信说法,抒写情怀、反映生活、表达理想,可不排斥天国地获等虚幻境地和牛鬼蛇神之类的怪异现象。
下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比直接说一定要革命到底的好处在于:(一) 直观性。
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
(二)含蓄性。
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恶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
(三)深刻性。
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诗意,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
四、小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
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
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
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