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徐动型脑瘫治疗原则
徐动型脑性瘫痪儿童言语治疗
通过收集 20 0 0年 1月 ~2 0 年 6月 02 构 音 器 官 运 动 训 练 :呼 吸 是 发 音 的 动 化 神 经 肌 肉 功 能 , 同 时 还 可 促 进 下 颌 的 扦
s… 。
② 让 患 儿 仰 卧 于 床 上 , 关 节 和髋 关 法 : 膝 a尽 町 能 大 的 张 嘴 , 下 颌 下 降 ,然 后 使
Fe c a rn h y构 音 障 碍 评 定 法 J ,评 定 结 果 显 节 同 时 屈 曲 ,用 大 腿 的 前 部 压 迫 腹 部 ,然 冉 闭 口 。 先 慢 后 快 ,但 在 训 练 过 程 中 儒 保 b下 颌 前 伸 , 缓 示 , 一 位 患 儿 均 存 在 反 射 、 吸 、 、 、 后 迅 速 伸 展 下 肢 ,使 腹 部 的 压 迫 迅 速 解 持 上 下 颌 最 大 的 运 动 范 围 。 每 呼 唇 颌 软 腭 、 、 、 语 等 8个 方 面 同 重 度 的 除 ,从 而 促 进 深 呼 吸 。 ③ 让 患 儿 模 仿 治 疗 慢 地 由 … 侧 向 另 一 侧 移 动 , 重 复 5 次 ,休 喉 舌 言 障碍。 12 . 言 语 障 碍 的 治 疗
力 接 近 实 际 年 龄 ,表 达 能 力 较 差 , 表 现 为 制 训 练 : 将 口 鼻 同 时 堵 住 , 住 呼 吸 , ① 屏 在 患 儿 做 回 吸 运 动 ;e练 习 用 口 唇 将 不 同 种 吐 词 不 清 , 2 % ~8 % 的 言 语 外 人 听 不 约 0 0 懂 、 语 不 连 贯 . 有 停 顿 、 话 时 面 部 有 言 常 讲
努 2 改 的 徐 动 型 脑 性 瘫 痪 ( 瘫 )患 儿 l 脑 0例 ,所 力 ,而 且 必 须 形 成 一 定 的 声 门 下 压 力 才 能 闭 , 嘴 等 功 能 。 ( ) 善 下 颌 及 口唇 的 控 有 患 儿 均 伴 有 构 音 障 碍 , 经 过 半 年 ~2 年 有 理 想 的 发 音 ,呼 吸 训 练 前 首 先 应 调 整 坐 制 :下 颌 控 制 不 良 口 唇 就 难 以 闭 合 , 这 就 0 0、 不 等 的 治 疗 时 间 ,现 将 对 该 类 患 儿 在 言 语 姿 , 即 3 个 9 o— — 踝 关 节 9 。 膝 关 节 是 脑 瘫 患 儿 流 涎 的 原 因 ,以 致 无 法 构 音 。 治疗 时的方法与体会汇报如 下。 1 对 象 与 方 法 9  ̄ 髋 关 节 9 o 躯 干 要 直 、 肩 要 平 、 保 具 体 方 法 如 下 : 控 制 口唇 闭合 方 法 : 0、 0; 双 头 ① a冰
小儿脑性瘫痪的物理治疗原则与基本原理
小儿脑性瘫痪的物理治疗原则与基本原理婴幼儿脑性瘫痪PT的原则第一阶段:抑制ATNR、TLR,使肌张力恢复正常。
第二阶段:促立直反射完成及发育,促平衡反射完成发育。
第三阶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引导患儿出现正常的动作姿势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逐渐引出自发的随意动作,翻身、爬、坐、站、行①正常感觉运动经验获得②基本运动的获得,如:翻身、爬、坐、站行。
3协调:促进肌肉系统的正常协调。
使动作肌与拮抗肌保持协调。
婴幼儿脑性瘫痪物理治疗的基本原理(一)促通头控和翻身的康复治疗原理俯卧位抬头是小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动作,而且在儿童做各种姿势运动时,都是以头部直立为先行,不能控制头部的婴儿是难以完成其他动作的。
因此,头部控制对于小儿的整体运动发育及日常生活动作等高级运动功能的发育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完成头与颈的中间位控制,为翻身运动完成与躯干控制良好打基础。
许多运动发育迟缓的小儿头部控制能力差的原因是由于脑部损伤致运动发育障碍引起的,多与原始反射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ATNR)、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 TLR)、拥抱(Moro)反射的残存、颈部肌肉、躯干部肌肉紧张性异常有关,同时与颈部肌群无力或肌肉的力量不平衡亦有关。
在进行抬头训练时,还应进行颈部肌肉的控制训练和力量训练。
从神经发育学的角度来看,稳定的头部控制需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脊柱的对称性伸展;体轴回旋;上肢的支撑与保护性伸展;仰卧、俯卧与坐位的平衡反应的建立;从仰卧位到坐位到四爬位的姿势变换;拥抱反射消失。
翻身是由卧位向直立位动作发育的中继,是更广泛接触外界空间的准备,打好这一阶段的基础,对站立、行走有重要的作用。
只有翻身的运动完成,躯干立直反射才能出现,股膝关节的屈曲和支持动作才能完成。
促进躯体回旋运动完成,促非对称性姿势的消失。
脑瘫
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生后之脑发育早期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及发育缺陷。
主要表现为永久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精神行为异常、语言听力障碍及关节脱位等。
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 1.2‰~2.5‰活婴,我国1995~1997年江浙部分地区7岁以下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5‰~1.8‰。
脑瘫患儿中,男孩多于女孩,男:女在1.13:1至1.57:1之间。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广泛开展、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的不断提高,小儿脑瘫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成为儿童主要的致残原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类于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中医学中没有小儿脑瘫这一病名。
但《诸病源候论》中有“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及“四五岁不能语候”等有关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记载;《医宗金鉴》将各类迟证归纳为“五迟”之名;五软之名首见于《活幼心书》,指出:“头、颈、手、足、身软,是名五软。
”《幼幼集成》说:“五硬者,手硬、脚硬、腰硬、肉硬、颈硬也。
”而早在《婴童百问》就提出五迟、五软运用钱氏地黄丸补肾以及补肾荣养之品治疗;《保婴撮要》主张使用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
中医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广泛应用于瘫痪性疾病,其优势在于体现出中医的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的辨证论治与整体康复理念。
传统中医疗法针灸、推拿、中药内外治等可以纠正异常姿势,改善运动障碍,而且中医疗法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体质,增强免疫力,为患儿的康复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病因病机】一、中医小儿脑瘫的病因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
因人赖父母精血的成形,与父母体质、父母年龄、多孕多产、双胎有密切关系,因为其父母精血不充,成胎之时浇灌不足,受胎之后,气血难以长成,出生后身体怯弱,肝血肾精不充,筋骨失养而痿弱,以至瘫痪。
产时及产后由于初生不啼、小产、感邪等因素造成瘀血、痰浊阻于脑络,以致脑髓失其所用,发而为病。
脑瘫儿童的家庭运动康复
关键:在于孩子的双手、双腿尽量并拢、屈髋屈膝 。双腿尽量压向腹部,头颈、躯干略向前倾。这样可 以抑制手足徐动孩子的角弓反张、非对称姿势、并促 进头颈的稳定性。
三、康复训练
一人握住双手,一人握住双脚,做左右快速翻转, 以引导翻身动作完成。注意:双手交叉姿势。
三、康复训练
家长左右手分别控制小儿肩与骨盆,做反向的推拉动 作,以提高小儿的回旋能力。
三、康复训练
家长帮助控制头部,使其一侧肘支撑, 辅助下肢完成从单肘支撑到俯卧位转换。
二、康复方法
下肢摆动带动身体 翻转,促进翻身动作, 注意:保持双上肢上举 上抬。
三角板、站立架
谢谢观看
头的中线位运动; • ④ROM训练多做过中线运动; • ⑤抑制原始反射,促通平衡
保护反应。
一、康复原则
(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3.肌张力低下型
• ①鼓励主动运动和负重运动; • ②采用刺激手法; • ③抑制原始反射。
一、康复原则
(二)各型脑瘫儿童的治疗原则
4.共济失调型
• ①加压固定近端关节,维持体位的稳定,使动作 协调;
三、康复训练
适宜头项活动差, 肌肉僵硬,无法做回 旋运动的孩子, 也可以轻提下颌,帮 助孩子做头部的左右 缓慢回旋, 也可以在颈项部做轻 柔的按摩,缓解紧张 状态。
三、康复训练
双手握住小儿双肩,缓慢拉起至45 ° ,停留片刻, 前后左右调节,再放平。
治疗小儿脑瘫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治疗小儿脑瘫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会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状况和身处环境
状况。
因为如果环境不好,或者是饮食状况没有控制好,那么就会造成宝宝的不健康。
但是有些时候,只有妈妈的努力是不够的。
有些时候,宝宝虽然出生了,却可能会造成脑瘫。
那么脑瘫的话,该如何治疗呢?一起来看看。
手术治疗小儿脑瘫,当肌肉严重挛缩和关节畸形时,可以选择矫形手术,而且应尽量在一次手术中,完成所有需要矫形的部位,以便术后更好地改善功能。
立体定向脑苍白球毁损术:这个手术是对于那些部分手足徐动型脑瘫和存在扭转痉挛等锥体外
系受损表现的脑瘫患者有效,但易于复发,且有可能带来新的神经功能缺损。
本术式不适用于痉挛型脑瘫应严禁盲目扩大其手术适应征。
矫形外科系列手术:这个手术对于一些重症畸形患者可通过
矫形手术以恢复正常形态,恢复肌力平衡、松解痉挛的软组织和稳定关节。
双侧颈动脉外膜部分剥脱术:这个手术是通过剥离部分颈总动脉外膜,切断交感神经网,降低血管张力,增加脑血供,促进脑细胞发育;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的紧张状态,故适用于手
足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患者。
周围神经部分缩窄术:针对某些患者单一肌群的肌张力增高,可采取该术式,缩窄支配该肌群的神经,减少周围兴奋性的传入。
适用于单纯马蹄内翻足、前臂旋后功能障碍、肘关节伸直障碍等患者。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有哪些治疗小儿脑瘫的手术方法了。
我们都知道,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大脑有思想的,能够独立思考。
如果小儿是脑瘫的话,那么对于他的一生都是有重大的影响的。
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医治小儿脑瘫。
脑瘫治疗三原则是什么?
脑瘫治疗三原则是什么
一、解除痉挛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是目前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有效手术方法。
目前手术的水平已经能够做到只解痉、不降低肌力和不损害本体感觉;做到有重点、特异性地降低某肌或肌群的张力或肌力,以建立关节周围新的动力平衡,纠正非固定畸形,预防固定性畸形的发生和加重,改善肢体行走的稳定性。
二、畸形矫正
对于已经挛缩的关节或者关节变形就要考虑手术治疗,术后制动的正确与可靠程度将明显影响矫形的效果与功能,对年龄大、畸形严重、复杂的患者,术后用石膏固定的方法,很难达到满意的要求,而且石膏的并发症也较多。
骨外固定技术用于脑瘫畸形的矫正,明显地提高了脑性瘫痪肢体畸形矫形治疗的效果,尤其是对青少年或成年人重度复合性下肢畸形的组合性矫形治疗。
三、康复训练
目的是教会日常生活技巧,提高生活能力。
患儿完成基本动作,达到穿衣、进餐等日常生活自理动作。
增强四肢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需要肩、肘、腕的稳定性,手的抓握及协调、准确性,能完成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
改善生活质量。
脑瘫的治疗是长期艰苦的工作,不但需治疗肢体活动障碍,还需家庭的情感、心理等的帮助,需家长的参与,才能将康复训练长期持续下去,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治疗-同济:陈勇
同济医院康复科 陈勇
一、概 述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指在出 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一个月内,由 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各种损 害或损伤所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 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障碍综合征。病 因:发生于出生前,也可发生在出生 时,发生于出生后。 康复基本的目的就是帮助脑性瘫痪的 患者获得或学会新的运动功能及生活 的能力。
(二)伴随障碍 常有智力障碍、视力障碍、听 力障碍、知觉障碍语言障碍 等。
三、康复治疗护理措施
(一)目的 对脑瘫患儿进行功能训练的目 的是:提高运动功能,提高日 常生活能力,提高交流能力,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之能重 返家庭、重返社会。
(二)治疗方法
1.运动疗法
(1)仰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 头部控制训练。 身体的旋转动作训练:目的是提高翻 身坐起的能力。 骨盆的控制训练:决定今后爬行、坐 位、立位与行走能力的基础。如:桥 式运动。 髋关节的内收、外展的控制训练
(2)俯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 俯卧位的头部控制训练及对伸肌进 行刺激的训练,俯卧在楔板上的 支撑训练,肘部支撑训练,爬行 动作的训练。
(3)坐位训练
(4)站立训练 从跪到站,四点跪训练——双膝跪 训练——蹲起训练
(5)步行训练
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3.言语功能训练
语言理解能力训练: (1)语音训练 (2)发音矫正训练 (3)语句训练 (4)交谈式练习
四、康 复 教 育
1﹑预防措施 坚持优生优育,保 证胎儿健康发育; 2﹑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早期发现 可疑脑瘫的患儿是实施脑瘫康复 的关键,主要从运动、语言和进 食三个方面来观察。` 3﹑家庭治疗 对于脑瘫患儿,家 庭治疗非常重要。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特点和康复治疗原则
交替收缩引起 , 每秒震颤频率 约 4 —6次 。④ 肌阵挛 : 是急速 肌 肉收缩 , 见于身体各部肌肉 , 或只 限于某组肌 肉。 肌张力 ⑤
不 全 ( 张 力 障碍 ) 是 由于 新 纹 状 体 病 变 引 起 的 姿 势 异 常 和 肌 : 运 动 障 碍 , 常 见 的是 沿 躯 干 长 轴 或 某 一 肢 体 长 轴 的缓 慢 而 最 持 续 的 旋 转 性 运 动 , 由主 动 肌 和 拈 抗 肌 同 时 持 续 性 收 缩 引
低 、 强 与 减 低 交 替 出 现 ; 强 直 是 伸 肌 和 屈 肌 的 张 力 均 增 增 肌 高 , 现 为 “ 管 样 ” 张 力 增 高 ; 时 肌 张 力 增 高 断 续 现 , 表 铅 肌 有
表 现 为 “ 轮 样 ” 强 直 。不 自主 运 动 主 要 有 : 舞 蹈 : 齿 肌 ① 是肢 体
中 复 学 闭痣 匡 骠喜2o , 5 , 期 o 年第2卷第1 1
因子 和 白 介 素 8的 影 响 【1 J 中华 物理 医 学 与 康 复 杂 志 ,0 5 2 . 2 0 ,7
( : 0 — 2 8 4) 2 5 0.
『7 任 玉 娥 , 广 召 , 雪, . 膜 外腔 注 射 利 多 卡 因 与 氟美 松 治疗 21 刘 徐 等硬
1 锥体 外 系疾 病 与 不 随 意 运 动 型 脑 瘫 锥 体 外 系疾 病 (xrp rmia iod r n c i h o 主 e t ya d ldsr es i hl o d) a d 要表 现为运 动症状 ,文献称 为 “ 动 障 碍 ”( v me t 运 mo e n
『O Mc n l GJ L r S ,Bo d k 31 Do ad , od M g u N. L n — em fl w~ p f o g tr ol o u o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运动过强性构音障碍的语言治疗
S e hTh r p o pe kn tcDy a t ra i idwihAt ti r b a as : Ca eRe o t HE Y. pa t n fHe rn pe c e a y frHy r iei s rh i n Chl t heo d Ce e r lP ly A s p r iDe rme t o a ig
I 图分 类 号 l R 4 . 【 献 标 识 码 】 A 中 7 23 文
【 章 编 号 J 10 பைடு நூலகம்7 1 0 20 —6 30 文 0 69 7 ( 1)70 8—2 2
【 文 著 录格 式l 何 怡 . 足 徐 动 型脑 瘫 患 儿运 动 过 强 性 构 音 障 碍 的 语 言 治 疗 [J中 国康 复 理 论 与 实 践 , 0 2 1()6 36 4 本 手 J. 2 1, 87: 8 —8 .
运 动性 构 音 障碍 是 由于神 经病 变 、与 言语 有关 肌
肉 的 麻 痹 、收 缩 力 减 弱 或 运 动 不 协 调 所 致 的 言 语 障 碍 ,常 见 于 脑 卒 中 、脑 肿 瘤 、脑 瘫 、肌 萎 缩 侧 索 硬 化 、重 症 肌无 力 、小 脑 损伤 、帕金 森 病 、多 发性 硬 化 等 。其 中 运 动过 强 性 构 音 障 碍 是 由锥 体 外 系障 碍 损 伤 引起 ,常见 病 因为舞 蹈 病 、肌 阵挛 、手 足徐 动 。
K e o ds e e r lpas ;aheoi ;h e ki tcdy a t i s e h i elgi lt y w r :c r b a ly t t d yp r nei s rhra; pe c nt li bii y;a tc l to r a m e t pe cht e a ri u ai n te t n ;s e h r py
小儿脑瘫性痪的Bobath康复治疗手法
• 1)体轴回旋的促通:P115
• 2)坐位被动回旋:治疗者用两手拉、推 患儿两肩,使坐位患儿躯干被动向一侧
回旋,反复进行。
3)抓住主动回旋:仰卧位或坐位,将患儿 主动向一侧抓物,促进主动回旋。
(4)促进肘支撑,促进抬头:
1)Bobath球训练法:将患儿俯卧于圆球上, 两肘与肩同宽,肩关节与肘关节90°屈 曲,支撑上半身体重,治疗者可固定患 儿肘部并活动圆球,促进肘支撑及对称 抬头。P121
• 3)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步行时,使头部 前屈可抑制髋、膝关切过度伸展。
• (2)上肢、肩胛带:利用上肢、肩胛带 达到抑制和促通的手技有以下几种:
• 1)将前臂内收、肩关节内旋,可抑制伸 展紧张,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有效。
• 2)将前臂外展、肩关节外旋、肘关节伸 展,可抑制胸部及颈部肌肉屈曲,促进
下肢外展外旋,也可促进手指伸展。
• 3)将肩关节外旋上举,可抑制屈肌紧张 性屈曲,促进脊柱、髋关节和下肢伸展。
• 4)将上肢外旋、向后方伸展,有更明显 的抑制躯干屈曲,促进脊柱伸展的作用。
适用于重度痉挛型脑瘫。
• 5)将前臂外展、手关节伸展、拇指外展,
可促进全指伸展。
• (3)下肢、骨盆带:利用下肢、骨盆带 达到抑制和促通的手技有以下几种:
怀中或腋下,治疗者可用胸腹或上臂抑 制头背屈,同时将两上肢固定于胸前,
可抑制非称性姿势。
• (2)促进脊柱伸展:
• 1)全身伸展姿势:可利用Bobath球或圆 滚进行治疗,也可在治疗者一条腿或两 条腿上进行。
• 2)上肢外展、外旋、上举姿势:坐位、 立位或俯卧位,使上肢外展、外旋并上 举,可促进脊柱伸展及抬头。
小儿脑瘫性痪的Bobath康 复治疗手法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T严国斌
肌肉牵伸作用
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平衡训练
• 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 和站立位训练
• 控制关键点 • 1)治疗师通过对患者身体关键部位(中心控制点:头部、躯干、胸骨中下段;近端控制点:
肩峰、髂前上棘;远端控制点:拇指、拇趾)上的手法操作来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降低肌 张力,引出或促进正常的肌张力、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 • 2)手法操作从躯干和近端开始,向远端移行,并随之减少操作点和控制的量以逐渐诱导出 随意运动,常与反射性抑制联合应用
• 肩部和上肢的关键 点调节
BOBATH疗法
• 头部关键点控制
BOBATH疗法
BOBATH疗法
•
立位姿势
•
关键点控制
BOBATH疗法
• 反射性抑制模式(RIP): • 躯干肌张力增高:屈肌张力增高时,把头放置在过伸位,可以降低屈肌张力,增加伸肌张力;
伸肌张力增高时,把头放置在屈曲位,可以降低伸肌张力,增加屈肌张力;屈肌与伸肌张力 均增高时,通过旋转躯干(保持骨盆不动)来抑制。
脑瘫康复治疗原则
•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基本治疗原则是:通过利用被动活动、负重等手法,以降低肌肉张力, 提高拮抗肌的收缩能力;通过利用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牵拉等手法以维持、扩大关节的活 动度;利用反射性抑制姿势的手法来抑制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向心性屈曲或伸展的异常姿 势;通过利用手掌和足底的负重、头部的主动运动和重心的转移练习以及平衡反应的诱发和 强化以促进正常的运动功能。
小儿脑瘫的诊疗规范
小儿脑瘫的诊疗规范小儿脑瘫基本作业疗法是现在很多家长非常重视的一种疗育方法,由于现在脑瘫发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并且孩子的成长及家庭幸福有极大影响。
因此人们对小儿脑瘫基本作业疗法也更加关注,脑瘫作业训练,针对每个不同表现的患儿,制定个体方案,一对一进行训练,使脑瘫患儿随著成长,理解自己的障碍和能力,养成自己对自身问题处理的能力,使之能回归到主流社会,与正常儿童一起成长。
一、流程1、作业疗法的基本元素是病人、作业治疗师、作业内容和环境。
作业内容是指治疗师根据病人的功能状况及个人兴趣等选择相关的作业训练内容。
环境则是实施作业活动的场所。
2、作业疗法的流程从采取分析病人资料起(或接受康复医师的处方)一初期作业、活动的评定一制定治疗目标(康复评定会)一制定作业训练计划一实施治疗计划(作业训练)一中期评定会一作业修改(调整)治疗计划一实施治疗计划一后期评定会(决定今后的治疗方针)。
二、小儿脑瘫作业治疗的评定内容(一)、收集资料发育史、个人史、家族史、既往史、现病史、用药情况等(病历).在病房中的日常生活活动、交往及家人情况等(病房);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掌握的小儿脑瘫患儿资料;家庭及周边环境、房屋构造、幼儿园及学校情况;主要看护人、母亲的养育态度;康复训练经历、作业疗法治疗目的等;小儿脑瘫患儿家长对康复治疗的要求、希望;小儿脑瘫患儿家庭经济状况。
(二)、一般发育身高、体重及头围等一般发育指标。
(三)、运动功能上肢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徒手肌力、握力、捏力)、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协调性、灵巧性、眼球运动、眼手协调)、肌张力、姿势控制及反射等。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食、更衣、洗漱、如厕、洗浴、移动、其他。
(五)、感知觉、认知及行为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行为评定、学习障碍评定及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主要对理解力、注意力、判断力、问题解决能力、概念形成、时间管理、情绪、自制力、自我概念等进行评定。
脑瘫 知识的介绍
本月专题脑性瘫痪一:脑性瘫痪定义❝脑性瘫痪是指患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1个月内大脑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以运动或姿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小儿脑瘫是儿童时期伤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特效的治疗方法。
二:发病及发病机制❝脑性瘫痪的病因较为复杂,许多患儿甚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其发病与产前产时产后短期内诸多因素关系密切。
❝国内报道以早产,低出生体重和产时缺氧窒息,产后黄疸等较为常见三:临床表现❝由于不同的病因,类型,受累部位和程度,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症状有;❝肌张力异常增高与痉挛❝不随意运动和共济失调:患肢不自主运动,常见为手足徐动,手指常过伸或分开。
❝智力低下及情绪障碍:患儿智力受损轻者常以情绪障碍为主,如易惊,胆小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受损严重者常面无表情,反应迟钝,对简单的指令也不能执行,讲话不清❝其他:可伴有视听功能障碍,吞咽困难,流涎,牙齿发育不良,斜视,。
少数表现为肌张力低下,此患儿常合并小头围,关节活动范围增大,但膝反射亢进。
四:脑瘫的分类❝按临床表现将脑瘫分为5种类型:❝ 1.痉挛型脑瘫是最典型和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表现为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语言及智能障碍。
❝ 2.迟缓型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低下,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 3.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多有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损害而发病。
患儿表现为手足远端出现不间断的不自主运动,成舞蹈样或徐动样动作。
常伴有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
❝❝ 4.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运动发育迟缓。
❝ 5.混合型兼具上述各型某些特点。
五:脑瘫的治疗❝迄今既无有效的病因学治疗也不可能治愈,但可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去帮助患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改善,发挥其代偿潜能,改善自理能力。
❝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康复训练。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不同类型伴随不同症状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不同类型伴随不同症状引言手足徐动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疾病,其特点是肢体肌肉持续性的不自主运动。
虽然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主要症状为肌肉僵硬和不协调运动,但实际上,这一疾病的症状及临床表现在不同类型之间存在差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不同类型以及它们伴随的症状。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基本概念脑瘫是指在幼儿期发生的非进行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由于大脑异常发育或损伤导致的肢体运动和姿势的障碍。
手足徐动型脑瘫是脑瘫的一种类型,其以手和脚肌肉的过度活动为主要特征。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症状通常在早期就能够观察到,包括肌肉僵硬、不协调运动和手指的肢体不自主运动。
不同类型的手足徐动型脑瘫及其伴随症状1. 大脑瘫大脑瘫是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特点是肌肉紧张、肌力减弱和协调性运动障碍。
大脑瘫患者常常表现出肌张力异常,即肌肉过于紧张而导致肌力的减少。
此外,他们的运动协调性也较差,表现为动作不流畅和不稳定。
大脑瘫患者还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表现,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
2. 小脑瘫小脑瘫是另一种手足徐动型脑瘫的类型,其特点是肌张力异常和协调性运动障碍。
小脑瘫患者的肌肉通常松弛但不稳定,而且存在不协调运动的问题。
他们的动作往往缺乏精确性和稳定性,例如手握不稳、走路摇摆等。
此外,小脑瘫患者还可能出现平衡问题和眼动障碍等症状。
3. 皮层瘫皮层瘫是手足徐动型脑瘫的另一种类型,其特点是肌张力异常和运动障碍。
与其他类型相比,皮层瘫患者的肌肉紧张程度较轻,但运动障碍更为突出。
他们的动作往往笨拙、不协调,且缺乏准确性。
皮层瘫患者还常常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言语困难、智力障碍等。
4. 混合型脑瘫混合型脑瘫是手足徐动型脑瘫的一种复杂形式,其特点是多种类型症状的同时存在。
混合型脑瘫患者的症状会根据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可能同时表现出上述各类型的症状,或者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其中某些症状。
诊断和治疗对于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小儿脑瘫的康复
小儿脑瘫的康复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ay)简称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认识和行为异常,从而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一、分类(一)痉挛性脑瘫,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1.痉挛性偏瘫,瘫痪侧肢体自发运动减少,上肢受累多较下肢重,1岁前即可发现患侧手及拇指指甲生长迟滞,肢体显著痉挛,踝部跟腱挛缩导致马蹄内翻畸形,多呈足尖着地行走。
25%的病儿有认知功能异常,智力低下。
2.痉挛性双瘫,这种双下肢痉挛性瘫患常在婴儿开始爬行时即被发现,在爬行时双臂呈正常相互交替姿势向前,但其双腿则被拖拉向前,髋部内收,患儿行走延迟,双足呈马蹄内翻状,步行时足尖着地,托起小儿双腋可见双下肢呈剪刀状交叉,本型智力发育多正常。
3.痉挛性四肢瘫,是脑瘫中最严重的类型,四肢运动严重受累,合并智力低下和惊厥者最多;伴语言发育障碍和视觉异常者甚多,也可伴手足徐动。
(二)手足徐动型脑瘫,该型已较少见,患儿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哺困难,常表现舌头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徐动逐渐明显,因咽肌受累,呈显著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惊厥不多见,多数患儿智力尚可,二、康复原则1.“三早”的原则对于脑瘫的康复,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的的“三早”原则尤为重要,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CNS)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成熟分化,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功能,最后形成多种功能的专一化,大脑在3岁以前发育最快,早期治疗能促使脑瘫患儿CNS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使受损的脑组织得到较完好部分的有效代偿。
年龄增大,CNS的各种功能都将基本定型,此时再进行康复治疗比较困难。
另外,如治疗过晚,不对称的异常姿势和病理性原始反射就会较顽固地存在,肌肉的痉挛状态就不可能得到改善,最后不可逆的挛缩和畸形将无法避免。
关于早期的时间大多数专家认为应在6个月以前。
脑瘫住院标准
脑瘫住院标准
脑瘫患者的住院时间主要取决于其具体病情和需要进行的手术类型。
1. 如果只是单纯的痉挛型脑瘫,表现为双下肢的痉挛,一般会选择周围神经缩小术,这种手术一般住院3\~5天就可以出院。
2. 如果下肢广泛的痉挛,可能需要做脊神经后根的切断,这类病人可能需要住院三周到一个月。
3. 如果是手足徐动型脑瘫,做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这类病人可能3\~5天就可以出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住院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徐动型脑瘫治疗原则
在临床上手足徐动型脑瘫是指由于脑基地区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或运动失调,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
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就无效运动增加。
患者四肢和躯干肌张力强度好性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自主运动,部分患者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四肢、躯干和颈部自发扭转。
面部肌肉出现不规则的局部收缩,呈现“龇牙咧嘴”、“挤眉弄眼”等怪异表情。
生理反射引不出或反射正常,踝阵挛、髌阵挛及Babinski征阴性。
多发生在手、指和嘴等部位,偶尔可在足趾见到,属于非自主性运动。
一般没有关节挛缩,除非同时并存痉挛性瘫痪。
手足徐动型脑瘫康复:
一、对比较固定的异常姿势进行破坏:
①矫正患儿骨盆及下肢的不对称姿势:
进行下肢的强制性屈曲(仰卧),以矫正骨盆及下肢的不对称性姿势:患儿仰卧,两侧下肢屈膝屈髋,训练者一手扶住一侧膝部,一手扶住后臀部,对体干的短缩进行牵拉并对骨盆的旋转姿势进行矫正。
注意让骨盆向后下方回旋,尽可能减少腰部的过伸展和腰部肌肉的痉挛。
患儿仰卧,两侧下肢屈膝屈髋,训练者身体紧贴患儿双足底,双手分别扶住患儿的骨盆和双下肢,让患儿的下半身向侧方旋转,改善骨盆的活动度。
②矫正患儿躯干的过伸展和上肢的异常姿势:
患儿仰卧位抱球姿势,头下垫软枕,头控制于正中位;训练者在帮助患儿保持对称性姿势的情况下,训练患儿上抬头部,诱发出头部的翻正反应。
训练者帮助患儿将双上肢交叉放在对侧肩上,采用这种姿势抑制伸肌的痉挛,逐渐让患儿学习自己控制该姿势,
然后让患儿在放松的状态下保持训练姿势;训练者双手交叉握住患儿双手,使患儿一侧上肢在体前保持伸展,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放在胸前。
边保持该训练姿势边对患儿体干进行压迫,这样两侧姿势不断交替进行,以提高患儿体轴性旋转能力与头部的翻正反应能力;对患儿进行坐位对称性姿势保持训练、侧卧位对称性姿势训练及侧卧位睡眠。
二、抬头训练及头颈部稳定性训练:
①俯卧位:在楔形垫、训练床上训练,既可促进抬头又可诱发手支撑。
②盘腿端坐位,训练者跪于患儿背后,一手托患儿下颌,以手放于患儿头顶部往下稍用力压,可加强头颈部稳定性。
③采用按摩手法按摩颈部两侧及后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