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怎样才能看清呢?生会说把图片放大,(板书:放大)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
拍摄照片是什么现象?(板书:缩小)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师: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有时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的放大。
(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
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
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谈。
2.理解要求。
(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
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 引言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通过调整图形的尺寸,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细节,扩大或缩小整个图像,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常用方法。
2.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原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通过改变图形的尺寸来实现的。
这涉及到图像的尺度变换、像素插值等技术。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尺度变换尺度变换是一种基本的图像处理操作,它通过调整图形的大小来实现放大或缩小的效果。
在图像处理中,常用的尺度变换方法有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和双立方插值等。
这些方法会根据需要调整像素的位置和颜色,从而实现图像的放大或缩小。
2.2 像素插值像素插值是图像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用于从已知像素值中推断出未知像素值的方法。
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中,像素插值技术被应用于填补通过尺度变换产生的空白像素。
常用的像素插值方法有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和双立方插值等。
3.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应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电子显微镜、卫星遥感、医学影像等。
以下是一些图形放大与缩小应用的实例:3.1 电子显微镜在电子显微镜中,为了观察微小的细胞结构和微生物,常常需要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进行放大。
通过图形的放大,科学家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细胞的结构和行为,从而推动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3.2 卫星遥感在卫星遥感中,通过卫星传输的图像往往需要进行放大和缩小,以便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通过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遥感图像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如城市规划、气象预测等。
3.3 医学影像在医学影像中,放大和缩小图像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们经常需要放大影像以观察细微的细胞结构或病变区域,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4.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方法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4.1 最近邻插值最近邻插值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图像放大与缩小方法。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教案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 能够正确使用比例尺测量和绘制缩放后的图形。
3. 能够正确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并计算比例尺。
教学重点: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比例尺的使用。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计算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目标:讲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示例演示。
教学步骤:1) 引入- 显示一个原始图形和一个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询问学生是否理解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2) 给学生展示放大和缩小的范例并阐述。
3) 引导学生思考放大和缩小对图形的改变以及如何计算相应的比例和面积。
4) 帮助学生确定放大和缩小的比例,并让他们选择正确的工具,测量和记录每个图形的大小。
5) 让学生使用比例尺绘制缩放后的图形。
6) 结论- 讨论我们如何计算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面积,介绍计算面积的公式以及如何正确地应用。
2. 比例尺的使用目标: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比例尺和度量工具。
教学方法:示范和帮助学生使用度量工具和比例尺。
教学步骤:1) 引入- 讨论比例尺的简单概念,包括如何读取和理解比例尺。
2) 展示比例尺的设计和使用,并给学生发放一张比例尺图便于学生理解。
3) 带领学生进行度量工具练习和应用。
例如: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记录,确认读数的准确性。
4) 演示如何使用比例尺绘制缩放后的图形。
带领学生进行练习。
5) 探讨和解决使用比例尺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 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放大和缩小,计算比例尺,测量图形大小和绘制图形。
2. 定期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确定是否需要再安排课外辅导。
教学反思:教师需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知道何时以及如何使用比例尺和度量工具。
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这些技能,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练习题目和模拟考试,在课堂内外进行跟进,并确保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都得到审慎评估和确保。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关心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
如此的安排,既突出表达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进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明白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方法的目标:通过观看、明白得,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把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欢乐。
3、教学重点:明白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4、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看、比较、摸索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二、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小字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直观感受物体的放大与缩小的重要性。
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看、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明白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此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法与学法: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关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存,而且学生关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生疏,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
然而关于图形差不多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比和比例《观察与思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比和比例《观察与思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我在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比和比例》单元《观察与思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第四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掌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掌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图形模板、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放大和缩小的例子,如衣服的放大模型、地图的缩小版等,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我会使用PPT和图形模板,详细讲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过程。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和演示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定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将其放大或缩小到指定的尺寸。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将其放大2倍,求放大后的长和宽。
5. 小组讨论: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方法和比例知识的运用。
令人陶醉的数学课堂听贲友林老师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课有感
令人陶醉的数学课堂——听贲友林老师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课有感第十一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已经进行了两天半应该说参加这样的研讨会都能让人有所收获。
名师们精妙的设计、精彩的互动、娴熟的人格魅力,无不让我们由衷地发出赞叹,并由此引发我们对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并由此引发我们对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下面就谈谈听了贲友林老师《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课后的感受。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主要让学生领悟现实情境中比例的意义和作用。
“放大和缩小”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比质内涵。
贲老师借助观察、比较、思考与交流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且在争论中、辩论中理解概念。
一、观察比较,在辩论中理解概念。
课始,贲老师出示一张照片(图1),学生看不清,教师第一次让长方形图片的长增加(图2),学生说变胖了;教师第二次又让长方形的宽增加(图3),学生说变高了;第三次让长方形的长、宽同时增加(图4),学生觉得这幅图符合数学意义上的放大。
贲老师反问:“为什么图2图3不符合要求?”生1:“没按比例放大!”生2:“长、宽应该同时放大相同的倍数。
”教师指着电脑上显示的放大前后两张照片的高和宽(即宽和长)数据问:“发现什么?”有学生答:“长方形的长和宽长度同时扩大2倍。
”教师抓住其关键词“倍数”提问:“谁能用‘比’来说?”此时,学生出现了两种意见:1:2和1:4。
贲老师没发表任何意见:“遇到两种情况,不知道对错,怎么办?还是请不会说话的老师吧。
自学课本……”教堂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含义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经常是不同的。
生活中会把图形由小变大视为放大,由大变小视为缩小。
而数学里的图形放大或缩小,有着严格的规定:它的每条边都按一定的比例变化,即每条边的长度都放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段教学中,贲老师的话不多,他只是引导学生观察直观的照片以及电脑上显示的数据变化,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领悟原来今天所学习的是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即严格按照比例进行变化。
数学教案设计:图形放大与缩小方法详解
数学教案设计:图形放大与缩小方法详解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比例尺寸和相似关系,对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或学习中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2. 运用比例尺寸和相似关系进行计算;3. 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或学习中。
三、教学难点1. 运用相似关系进行计算;2. 将图形放大和缩小联系到实际生活或学习中。
四、教学内容1. 概念介绍图形放大和缩小,是指通过对图形的比例尺寸进行改变,使图形从原来的大小变成更大或更小的形状,而保持原有图形的形状、比例和结构。
图形放大和缩小是几何变换中的一种,也是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知识点。
2. 原理讲解在图形放大和缩小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是比例尺寸法和相似关系法。
比例尺寸法是指通过比较图形的大小,来计算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比例。
比例尺寸是指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比例与实际大小的比例。
比例尺寸可以用简单的分数形式表示。
例如,一张图的比例尺寸为 1/2,意味着这张图被缩小了一半。
相似关系法是指在图形放大和缩小时,保持图形的形状、比例和结构不变。
相似的图形有着相同的形状,但大小不同,它们的对应边比值相等,这种比值叫做相似比或者比例因数。
3. 计算问题在进行图形放大和缩小时,我们需要使用相应的公式,来计算缩放比例或相似比。
(1)比例尺寸法的计算设图形原来的大小为 a,放大或缩小的倍数为 k,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大小为 ka,比例尺寸为 k。
例如,一张长为 4 厘米、宽为 3 厘米的矩形,将它按比例尺寸为 1/2 进行缩小,则缩小后的长和宽分别为 2 厘米和 1.5 厘米。
(2)相似关系法的计算设图形的边长分别为 a,b,缩放后的边长分别为 ka,kb ,则相似比为 k,即 k = ka / a = kb / b。
例如,一张边长为 2 厘米的正方形,按相似比为 2 进行放大,则放大后的正方形边长为 4 厘米。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掌握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概念。
2. 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3. 图形放大和缩小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及方法。
难点:图形放大和缩小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图形放大和缩小的例子。
2. 学生准备练习纸、铅笔、直尺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将这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阐述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独立完成一些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图形放大和缩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衣服、建筑图纸等。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形放大和缩小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概念:方法:应用: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到一个物品,绘制其放大或缩小的图纸,并解释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和应用。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图形放大和缩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从准确度、创意性和合作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和方法,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也要考虑是否给予了每个学生足够的机会进行实践和表达,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课时的学习内容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的照片入手,让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表述图形的放大,再按要求画出放大的图形,深化对放大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画图中认识图形的缩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二、说学情学生已认识比的意义和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且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
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知识和策略的准备。
同时,多年的数学学习,学生所积淀的数学观察和分析能力,比较和概括能力又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石。
三、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自学等活动,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2.通过教学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比的意义。
难点:把两种量组成比,以及在此基础上求比值。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1.口答: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怎样计算?②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引导学生由找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引出用比表示的方法。
3.课件出示例1。
(第一张长方形照片长8厘米,宽5厘米;放大后长16厘米,宽10厘米)4.出示初学思考题:这两张照片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生:第二张照片的长是第一张照片的2倍,宽也是第一张照片的2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板块二、探究新知1.师:放大后照片的长是原来照片的2倍,我们也可以说放大后照片的长与原来照片的长的比是2:1。
谁来说说放大后照片的宽与原来照片的宽的关系?生:放大后照片的宽是原来照片的2倍,我们也可以说放大后照片的宽与原来照片的宽的比是2:1。
师:把长方形的每条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长度比是2:1,也就是说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一种常见的操作,它可以改变图像的大小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方法。
1. 基本原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通过改变图像中各个点的位置和大小来实现的。
具体而言,放大操作会增加图像中每个点的像素数量,从而使图像变得更大;而缩小操作则是减少图像中每个点的像素数量,从而使图像变得更小。
在图像处理中,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通常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变换:平移和尺度变换。
平移操作将图像中的每个点沿着一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而尺度变换则是改变图像中每个点的大小。
通过这两种变换的结合,就可以实现图像的放大和缩小。
2. 常用方法2.1 双线性插值双线性插值是图像放大和缩小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插值来计算放大或缩小后的像素值。
具体而言,双线性插值方法使用了周围四个像素的值来计算目标像素的值。
它首先根据目标像素在原图中的位置计算出其在原图中最近的四个像素,然后根据这四个像素的值和目标像素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目标像素的值。
双线性插值方法在图形放大和缩小中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减少图像的失真和锯齿现象。
但是,它计算量较大,计算速度较慢。
2.2 最近邻插值最近邻插值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图像放大和缩小方法。
它通过找到目标像素在原图中最近的像素来计算目标像素的值。
具体而言,最近邻插值方法根据目标像素在原图中的位置,找到离其最近的像素,并将该像素的值赋给目标像素。
这种方法的计算简单,速度较快,但是会引起图像的失真和锯齿现象。
最近邻插值方法适用于对图像进行较小程度的放大和缩小,但是在进行较大程度的放大和缩小时,效果不佳。
2.3 双三次插值双三次插值是一种高级的插值方法,它通过在图像中使用更多的像素来计算目标像素的值,从而减少图像的失真和锯齿现象。
具体而言,双三次插值方法根据目标像素在原图中的位置,找到其周围的16个像素,并使用这些像素的值来计算目标像素的值。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知识点汇总:1. 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1) 形状相同(不变),大小不同(2) 它们的内角大小不变,只是边长和周长都相应地放大或缩小了。
2.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分为三步: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各占几格;二算:计算按给定的比例将图形的各边长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每边各占几格;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
3.如果一个长方形的各边长度扩大到原来长度的n 倍或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1n,那么他的周长就扩大到原来长度的n 倍或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1n,它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n 2倍或缩小到原来长度的2n1 。
4.按2:1画出图中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5.再把放大后的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
二、1、把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按1:2缩小后,求 画出的新图形的面积是多少?2、一块直角三角形菜地,两条直角边分别是80米和40米,如果用1:200的比例尺画图,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图上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〇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1、把一个三角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 )不变。
A 、边长B 、内角大小C 、周长D 、 面积2、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三角板上的直角,看到的角的度数( )A 、扩大到原来的10倍B 、缩小到原来的C 、不变D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3、把一个直角三角形按3:1放大后,放大后三角形的面积是放大前的( )A 、3倍B 、 9倍C 、31D 、 91 4、把一个图形按3:1放大后,周长( )A 、扩大到原来的3倍B 、扩大到原来的6倍C 、扩大到原来的9倍D 、不变5、如果某图纸所用的比例尺小于1,那么这幅图所表示的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A.小于B.大于C.等于6、学校操场长100米,宽60米,在练习本上画图,选用( )作比例尺较合适。
A.1︰20B.1︰2000C.1︰200四、按要求画一画。
6年级数 学北师 大版下册教案第2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设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材简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是建立在六上学生对比的意义和性质学习基础之上的。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主要是利用具体图例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其关键点落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对应边的同步变化,其特点是放大前后形状不变,大小发生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学生能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是图形对应边的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教法学法: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由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主要任务是设置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活动,有选择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部分地参与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
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你们能看出来是谁吗?1、(出示图片1)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三次2.出示放大后的三张图片:图2:把宽拉长,长不变图3:把长拉大,宽不变图4:把图1按一定的比放大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和图1相比,图2、3、4能够看的清楚,为什么啊?和图1相比你觉的哪一张没有变形呢?生:因为后面三张图片放大了。
师:是啊!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看样子图片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调至合适的大小,这样我们看起来才会觉得更舒服些,其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把物体放大,有的时候也需要把物体缩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3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3、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重点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课前口算。
二、设情境、导新课。
(1)放大现象。
老师前几天拍了几张照片,拿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出示缩小后的图片)师:能看清吗?太小了看不清怎么办呢?(生:用鼠标拖拉放大图片。
)师把图片慢慢放大,放大到原来的3倍。
师:现在能看清楚了吗?是什么?漂亮吗?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很小,我们要看清楚它们就要通过什么办法呢?(板书:放大。
)(2)缩小现象。
师:还想看照片吗?(出示一张放大得看不清的相片)师:看得清吗?怎么办?2、教学例4。
(1)出示图形。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①审题:这里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格?师: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说。
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说明。
师: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出放大后的正方形。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展示学生作品,让一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思路。
(2)如果换成长方形和三角形,你们有信心吗?①出示图形。
师:长方形可以怎样按2∶1放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能直接数出多少格吗?怎么办?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方法:把两条直角边放大2倍。
师:下面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一画吧。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②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师:刚才,在画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只扩大了两条直角边,斜边是否也变为了原来的2倍?谁来验证一下?你们认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好呢?请一生上台用尺子量一量的方法验证,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
(3)讨论。
(出示放大前和放大后的三组图形。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汇报结论。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计算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计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对原始图形进行大小的调整,使得图形变得更大或更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以便准确地进行操作。
本文将介绍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计算的方法和实例。
一、图形的放大比例计算图形的放大比例是指对原始图形的尺寸进行放大的比例大小。
放大比例通常用一个实数表示,例如1.5、2、3等。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1.1 计算图形的放大比例图形的放大比例可以通过测量出原始图形和放大后图形的对应线段长度,并将其进行比较来计算。
假设原始图形某一线段长度为a,对应放大后图形的线段长度为b,那么图形的放大比例k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k = b / a其中,k为放大比例,b为放大后图形的线段长度,a为原始图形的线段长度。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将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从2cm放大到4cm,我们可以测量出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为8cm,那么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到放大比例k:k = 8 / 2 = 4因此,该正方形的放大比例为4。
1.2 计算图形的放大后尺寸知道了图形的放大比例,我们可以计算放大后图形的尺寸。
假设原始图形的尺寸为a,放大比例为k,那么放大后图形的尺寸b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b = a * k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将一个矩形的长从6cm放大到12cm,放大比例为2,那么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到放大后矩形的长为:b = 6 * 2 = 12因此,该矩形的放大后长为12cm。
二、图形的缩小比例计算图形的缩小比例是指对原始图形的尺寸进行缩小的比例大小。
缩小比例也通常用一个实数表示,例如0.5、0.25、0.1等。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2.1 计算图形的缩小比例图形的缩小比例可以通过测量出原始图形和缩小后图形的对应线段长度,并将其进行比较来计算。
假设原始图形某一线段长度为a,对应缩小后图形的线段长度为b,那么图形的缩小比例k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k = b / a其中,k为缩小比例,b为缩小后图形的线段长度,a为原始图形的线段长度。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共四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一)一、说教材《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思考、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图形放大或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课件;答题卡、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四、说教学过程:一)、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揭示课题:1.借助实物投影放大、缩小。
在一张纸上写着我的生日,同学们,一起看看,知道我的生日了吗?(字很小,看不清)怎么办呢?(放在实物投影上放大)放大到看不清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把它缩小。
知道我的生日了吗?2.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看来呀,我们借助实物投影,我们可以把字放大或缩小。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吗?(课件展示生活中一些放大、缩小的实例)3.揭题: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平面图形入手研究。
二)、出示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学习目标:1、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2、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师:目标明确了,要实现本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完成吗?三)、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P60页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2:1放大是什么意思?是把它们的什么放大了?2:1是谁与谁的比?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2、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四).先学学生认真看书,师巡视,确保人人都在认真看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件
地图绘制中的放大与缩小用于改变地图的显示比例,以适应 不同范围和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展示。
详细描述
在地图绘制中,放大可以展示更详细的地理信息,如街道、 建筑等;缩小则可以展示更大范围的地理信息,如国家、地 区等。通过调整地图的比例尺,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地理空间关系。
图形放大与缩小的
注意图形细节的保留
总结词
在放大或缩小图形时,需要特别关注图形细 节的保留,以确保图形信息的完整性。
详细描述
图形中的细节往往包含着重要的信息,这些 信息在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可能会丢失。为了 保留这些细节,可以在放大或缩小图形时使 用更高的分辨率或更精细的算法。此外,还 可以通过调整图形参数来优化细节的显示效 果。
概念理解
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我们可 以更好地观察和研究图形的细节 和特征,以及理解图形之间的比 例关系。
放大与缩小的基本原理
01
02
03
相似三角形的原理
在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 对应边之间的比例保持不 变,即相似三角形的对应 边成比例。
中心点的选择
选择一个固定点作为中心 点,将图形围绕该点进行 旋转和尺寸的调整,保持 形状不变。
矩阵变换法
总结词
利用矩阵运算实现图形大小改变的方法。
详细描述
矩阵变换法是图形放大与缩小中的一种高级方法。它通过利用矩阵运算来描述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 、旋转、缩放等操作。矩阵变换法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的几何变换时。通 过矩阵运算,可以方便地实现图形的精确变换和复杂几何形状的缩放。
坐标变换法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改变图形上点的坐标,实现图形大小改变的方法。
要点二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说课稿】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原理,掌握相关的变换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变换规律;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与原理的理解;2. 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变换规律;3. 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用实例引入)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关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图片或物体被放大或缩小过,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观察下面的例子。
(出示图片一)这是个小恐龙的图案,你们看到了吗?现在我将它放大一些,看看是什么样子。
(出示图片二)注意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变化吗?2. 引入概念通过上述实例,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现在我们来明确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含义。
【放大】:将图形的各个部分按照一定比例扩大。
【缩小】:将图形的各个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
请大家注意,放大与缩小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的。
3. 引入变换规律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放大与缩小的具体变换规律。
请看下面的例子。
(出示图片三)现在,我想将这个图形放大2倍,即每一个边长扩大2倍。
你们怎么做?(等待学生回答)是的,对于这个图形,我们可以将每一个点按照与原点的距离扩大2倍的方式进行变换。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放大2倍之后的图形。
再看下面的例子。
(出示图片四)现在,我想将这个图形缩小一半,你们怎么做?(等待学生回答)非常好,对于这个图形,我们可以将每一个点按照与原点的距离缩小一半的方式进行变换。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缩小一半之后的图形。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放大与缩小的变换规律:【放大】:将图形中的每一个点,按照与原点的距离扩大一定倍数。
【缩小】:将图形中的每一个点,按照与原点的距离缩小一定倍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学内容1.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学习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3. 掌握放大或缩小图形时,各边长的变化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放大与缩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中,各边长的变化关系。
2. 重点: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把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图形,比如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它们都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特殊的方法,那就是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 讲解: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当我们把一个图形的每个边都变长,这个图形就变大了,这就是图形的放大。
相反,当我们把一个图形的每个边都变短,这个图形就变小了,这就是图形的缩小。
3. 示例:我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然后用粉笔把它放大,再缩小。
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的大小变化,以及边长的变化关系。
4. 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尝试将它放大或缩小。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放大的倍数,然后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方法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 板书内容:放大:图形的每个边都变长缩小:图形的每个边都变短边长变化关系:放大倍数× 原边长 = 放大后边长;缩小倍数× 原边长 = 缩小后边长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它放大2倍,再缩小3倍。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板书上的公式,计算出放大2倍和缩小3倍后的三角形边长,然后画出相应的三角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放大与缩小六年级知识点
放大与缩小六年级知识点在六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接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放大与缩小"。
通过这个概念,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将图形、数字或者其他事物进行放大或缩小的操作。
本文将对六年级放大与缩小的知识点展开详细的讨论。
一、什么是放大与缩小放大与缩小是数学中的一种运算方法,用于改变原始事物的大小。
当我们将事物的大小变大时,我们称之为放大;而将事物的大小变小则称之为缩小。
通过放大与缩小,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事物的细节或者将事物适应特定的尺寸要求。
二、放大与缩小的实际应用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对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通过改变图形的尺寸,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之间的特征。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概念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建筑设计,制作模型等领域。
2. 数字的放大与缩小放大与缩小不仅仅适用于图形,还可以应用于数字的运算中。
当我们要将一个数字放大时,我们可以将其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而将数字缩小时,我们则可以将其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
三、放大的方法与规律1. 图形的放大方法要将一个图形进行放大,我们需要掌握放大的比例尺与方向。
比例尺是指放大前后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尺寸关系,方向则表示放大后的图形与放大前的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 数字的放大方法对于数字的放大,我们可以通过乘法来实现。
将原来的数字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结果。
放大的比例尺通过乘法表示,例如:3倍放大即为原数乘以3。
四、缩小的方法与规律1. 图形的缩小方法缩小图形的方法与放大相似,我们同样需要掌握缩小的比例尺与方向。
与放大不同的是,缩小的比例尺是小于1的数。
2. 数字的缩小方法数字的缩小也可以通过乘法来实现。
我们将原来的数字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可以得到缩小后的结果。
缩小的比例尺通过乘法表示,例如:1/2缩小即为原数乘以1/2。
五、放大与缩小的联系与区别放大与缩小是相对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深度研读教材有效设计教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评析
同的倍数 , 图形 的形 状 没有 发生 变化 ” , 学 生 缺少用数学 的方 法来 判 断 的思维 过程 , 这 不
利于正确理解数学意义上 的“ 图形 的放大 ” 与
师着力让课上得更有 深度 , 更 有趣 味 , 充分体 现 了郭 老师对班级学生学 习能力 的 自信 。
教育研究与评论 ・ 小学教育教学
练习 中, 随即进行了 图形 的拓展 : 一个 是直 角 三角形 , 一个是圆形 , 让学 生把从长 方形学 到
据 电脑演 示 的经验 , 其 实还 是模 糊 的直 观判 断。显然 , 学生应该根据 “ 图形 对应边 的关系 比较 ” 来判断 , 才更 科学 、 更规范 。同样 , 郭老 师的课 , 用 学生 操作 演示 的三幅 孙悟 空 的长 方形 画 , 让学 生讨论 “ 哪一 幅是符 合数学 意义 的放 大” , 要 让 学生说 出“ 长 和宽 都放 大 了相
会是扎实的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 图 形 的放 大
教材 的安排是首先 利用 电脑 操作显示 图 形放 大的过 程 , 并利 用 图形上 所 标 的长和 宽 的长度 , 来 比较 放大 后 与放 大前 长 和宽 的关 系。显然 , 教材是通过两 幅画“ 对应边 的关 系 比较 ” 来 帮助理解数 学意义上 图形 的放 大的 。 而周 老师的课 , 用“ 你 更 喜欢 哪一 种” 来组 织 讨论 , 引导 学生 说 出“ 形 状不 变” 及解 释其 含
由于本 课 设 计 少 有 现 成 的 经 验 可 供 借 鉴, 因此 , 在教学实施 中或多或少 可能会存 在
一
些 问题 , 现 与周老师和郭老师商榷 。
( 一) 如何 更好地 帮助 学生理解数 学意 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点
做一做
按4 : 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1
2
4
8
1、下面哪个是图形A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2、
2A 2 8
B
8
4
C
4
(1)将三角形A的各边按 4 : 1 放大,得到三角形B。 (2)将三角形B的各边按 1 : 2 缩小,得到三角形C。
(3)画出上述图形,并指出哪些是三角形A经过放大后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你见过这些现象 吗?
这些现象中,
哪些是把物体
放大?哪些是
把物体缩小?
这些图像是放大和缩小吗?
4
按 2 : 1 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3 3 6
3
3 6
4
按 2 : 1 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3
3 6 6
按 2 : 1 放大,也就是
各边放大到原来的 2 倍。
1:1 4:1 1:1000 100:1 2:3 5:2
放大
4 :1 =4
5:2 =2.5
100:1 =100
2 _ 缩小 2:3 = 3
_ 1:1000 =
1
1000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别与联系
1、边的长度按一定的倍数放大或缩小, 图形的大小发生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变。 相同点
2、比的前项表示变化后的长度,比的 后项表示原来的长度。 比值大于1(如2:1),表示图形放大。 比值小于1(如1:3),表示图形缩小。
得很快乐!
的图形,哪个是三角形C经过缩小后的图形。
按 1 : 3 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显微镜下的雪花(按10000:1的比放大)
1.比例尺1:2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 1 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200 (200倍)。这是把原来的图形( 缩小了200 )倍。
2.比例尺200: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
的(
200倍
)。这是把原来的图形
( 放大了200 )倍。
③ ① ④ ② ⑤
⑤ ③)号图形是 ① 号长方形 (2 1)图中( 2 1) 放大后的图形,它是按(3 缩小后的图形,它是按( ):( :( 2 ) ) 的比放大的。 的比缩小的。
希望同学们在与他人相处时, “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 别人的缺点。你们在一起就会过
4
3Hale Waihona Puke 按 2 : 1 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6 6
· · ·
12
·
3 6 6
·
12
·
3 3 6 3
6
3 12 6 6
6
2:1
6
12 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 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
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 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不同的地方是:图形变大了。
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 1 : 3 缩小,图形又
发生了什么变化?画画看。
6
6 6 12
6 12
6 6
12 6
6 12 2 2 2
4
2
4
1:3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 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 图形有什么关系呢?
相同的地方是:图形的形状没变; 不同的地方是:图形的大小变了。
下面的这些比哪些表示把图形放大,哪些 表示把图形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