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

合集下载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小麦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在耕种谷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麦的萌发是
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淀粉酶活性是小麦萌发的重要参量,淀粉酶活性不同导致小麦萌
发特性的变化是研究小麦萌发关键。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变化。

具体而言,萌发前,小麦种子内的淀
粉酶活性极低,其大部分表现为活性不可测。

但是,当出现萌发后,小麦种子中淀粉酶活
性忽然提高了,从而达到了可测量的范围。

此外,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的种类和含量也发生了变化。

小麦萌发前,小麦种子中
普遍存在的淀粉酶有α-淀粉酶、葡萄糖激酶、β-淀粉酶、果糖脱氧酶和β-淀粉脱氧酶等,但浓度很低。

但是,随着小麦萌发,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果糖脱氧酶的活性随之
显著增加,浓度也发生了变化,对其他淀粉酶的影响也将有所不同。

由此可见,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变化,α-淀粉酶和果糖脱氧酶
的活性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小麦萌发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研究发现,正是由于α-淀
粉酶和果糖脱氧酶的活性变化,使得小麦种子中淀粉威力,小麦种子得以正常萌发。

因此,研究小麦萌发中以淀粉酶活性变化是可取的,能够了解小麦萌发过程中关键因素。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实验三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实验目的1.学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力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酶活力的变化。

实验原理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

按照其水解淀粉的作用方式,可以分成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 实验证明,在小麦、大麦、黑麦的休眠种子中只含有β—淀粉酶,α—淀粉酶是在发芽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禾谷类萌发的种子和幼苗中,这两类淀粉酶都存在。

其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α—淀粉酶是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酶之一,它在PH3.6下短时间内即可钝化,β—淀粉酶不耐热,加热至70℃以上即可钝化。

利用此原理可以灭活其中一种酶,测定另一种酶的活性。

本实验以淀粉酶催化淀粉生成还原的性糖的速度来测定酶的活力,淀粉水解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可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2(C6H10O5)n + n H2→n C12H22O11器材、材料、试剂1.小麦种子2.0.1%标准麦芽糖:精确称量0.1g麦芽糖,用少量水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

3.PH6.9,0.02mol/L磷酸缓冲液:0.2mol/L磷酸二氢钾:称取磷酸二氢钾溶于水定溶至100ml0.2mol/L磷酸氢二钾:称取磷酸氢二钾溶于水定溶至100ml取0.2mol/L磷酸二氢钾67.5ml与0.2mol/L磷酸氢二钾82.5ml混合,定溶至1000ml。

4.0.5%淀粉溶液:0.5g淀粉溶于0.02mol/L磷酸缓冲液中,加入0.0389gNaCI,用缓冲液定溶至100ml。

5.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1g 3,5—二硝基水杨酸溶于2mol/L的NaOH溶液20ml和20ml水中,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30g酒石酸钾钠溶于30ml水中,溶解后移入上容量瓶中,(此时溶液会出现粘稠),继续搅拌,至溶解,定溶至100ml,过滤备用。

6.1%氯化钠溶液:7.石英砂8.研钵、恒温水浴、沸水浴、752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子天平等实验步骤一.酶液的提取1.小麦种子萌发小麦种子浸泡24小时后,放入25℃恒温箱内或在室温下发芽。

【精品】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1)

【精品】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1)

【精品】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1)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淀粉酶是一种重要的植物酶活性物质,它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定量测定比较四种小麦种类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以分析小麦萌发对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一、实验步骤和方法1、材料准备:实验所需四种小麦种类分别为:沃克68号、高伏68号、沃思68号、绿沃68号。

2、试样处理:先将四种小麦种类的种子分别用处理液浸泡24小时,然后用水冲洗,留取每种种子100g,分别进行萌发实验。

3、试样分析:将萌发2天后的小麦种子经过磨碎、搅拌均匀,在30℃温度下用淀粉酶天平法,按多试次测定小麦种类萌发前后淀粉酶的测定活力,以每样总和平均值为测定数据。

4、结果分析:从测得的结果中分析出四种不同小麦种类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二、实验结果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各小麦种类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均有显著差异(P <0.05)。

伴随小麦种子萌发,淀粉酶活力显著升高。

四种小麦种子萌发的趋势也是不一样的,沃克68号、高伏68号、沃思68号淀粉酶活力萌发后显著高于没有萌发的小麦种类;而绿沃68号淀粉酶活力萌发后比没有萌发前低(P<0.05)。

三、讨论小麦种类萌发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小麦种子发育和成熟的不同,萌发时含淀粉量较低,造成淀粉酶活力显著变化;二是细胞壁构成的差异,小麦种子萌发后,细胞壁的物质组成发生变化,影响其对淀粉酶活性的反应;三是淀粉酶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小麦萌发时,会出现一些酶类物质,影响淀粉酶的活力。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萌发后,淀粉酶活力发生了显著改变,不同种类的小麦淀粉酶活力和萌发过程有很大的差距,可能与其物种类型的不同有关。

本实验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淀粉酶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淀粉酶在植物萌发活性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实验报告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实验报告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实验报告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实验报告引言:淀粉酶是一种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酶类,它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比较小麦种子在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以探究小麦种子发芽过程中淀粉酶的作用机制。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小麦种子:选择一批健康的小麦种子,确保它们具有相似的大小和外观。

- 碘液:用于检测淀粉的存在,可以通过在碘液中加入淀粉溶液来制备。

- 淀粉酶提取液:用于提取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可以通过粉碎小麦种子并在适当的缓冲液中悬浮来制备。

2. 实验步骤:a. 将一部分小麦种子放入适当的培养皿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其浸泡12小时,促进种子的萌发。

b. 取出部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用纸巾轻轻擦干表面的水分。

c. 将擦干的小麦种子放入另一个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淀粉酶提取液,使种子充分浸泡。

d. 分别在萌发前和萌发后的小麦种子上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观察到小麦种子在萌发前后的淀粉酶活力差异明显。

在萌发前,小麦种子表面滴加碘液后呈现出深蓝色,表示淀粉的存在。

而在萌发后,小麦种子表面滴加碘液后呈现出较浅的蓝色,表明淀粉减少。

讨论: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力的变化与淀粉的分解有关。

在萌发前,小麦种子处于休眠状态,淀粉是主要的能量储备物质。

而在萌发后,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葡萄糖,供给发芽过程中的能量需求。

淀粉酶是一种水解酶,它能够将淀粉分解为较小的分子,如葡萄糖。

这种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种子内部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的合成和分解会发生变化,从而调节淀粉酶的活性。

此外,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淀粉酶的活性。

在实验中,我们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因此实验结果可能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小麦种子在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在萌发前,小麦种子的淀粉酶活性较低,而在萌发后,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

这表明淀粉酶在小麦种子发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种子分解淀粉并提供能量。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测定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淀粉是植物最主要的贮藏多糖,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食物和发酵工业的基本原料。

淀粉经淀粉酶作用后生成葡萄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

淀粉酶主要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

α-淀粉酶可随机地作用于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同时使淀粉的粘度降低,因此又称为液化酶。

β-淀粉酶可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进行水解,每次水解下一分子麦芽糖,又被称为糖化酶。

淀粉酶催化产生的这些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其反应如下:淀粉酶活力的大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

用标准浓度的麦芽糖溶液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力。

淀粉酶存在于几乎所有植物中,特别是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力最强,其中主要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两种淀粉酶特性不同,α-淀粉酶不耐酸,在pH3.6以下迅速钝化。

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15min钝化。

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在测定活力时钝化其中之一,就可测出另一种淀粉酶的活力。

本实验采用加热的方法钝化β-淀粉酶,测出α-淀粉酶的活力。

在非钝化条件下测定淀粉酶总活力(α-淀粉酶活力+β-淀粉酶活力),再减去α-淀粉酶的活力,就可求出β-淀粉酶的活力。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实验材料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2.仪器(1)离心机(2)离心管(3)研钵(4)电炉(5)容量瓶:50mL×1, 100mL×1(6)恒温水浴(7)20mL具塞刻度试管×13(8)试管架(9)刻度吸管:2mL×3, 1mL×2, 10mL×1(10)分光光度计3.试剂(均为分析纯)(1)标准麦芽糖溶液(1mg/mL):精确称取100mg麦芽糖,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小麦萌发前后酶活性比较

小麦萌发前后酶活性比较

实验六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姓名:班级:生工学号:56022130组员:指导老师:吴老师前言淀粉是植物最主要的储藏多糖,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食物和发酵工业的基本原料。

淀粉经淀粉酶作用生成麦芽糖、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

按照其水解淀粉的作用方式,可以分成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 实验证明,在小麦、大麦、黑麦的休眠种子中只含有β—淀粉酶淀粉酶,α—淀粉酶是在发芽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禾谷类萌发淀粉酶的种子和幼苗中,这两类淀粉酶都存在。

其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本实验以淀粉酶催化淀粉生成还原的性糖的速度来测定酶的活力,淀粉水解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可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2(C6H10O5)n + nH2 →nC12H22O11。

一、实验目的▪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力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二、实验原理▪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

实验证明,在某些植物如小麦、大麦的休眠种子中只含有β–淀粉酶,α-淀粉酶是在发芽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禾谷类萌发的种子和幼苗中,这两类淀粉酶都存在。

其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本实验以淀粉酶催化淀粉生成麦芽糖的速度来测定酶的活力。

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后者在500 nm处有最大吸光度,而进行定量测定。

三、实验主要试剂与器材:▪实验仪器:(1)20mL试管7支(2)不同量程移液管若干(3) 可见分光光度计(4)离心机(5)恒温水浴(6)研钵(7)移液枪▪实验用品:(1)小麦种子(休眠和萌发各十颗)(2)1%氯化钠溶液(3)标准麦芽糖(4)0.2%淀粉溶液(5)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6)0.02 mol/L 磷酸缓冲液四、实验操作步骤:▪麦芽糖标准曲线制作取7 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摇匀摇匀,置于沸水浴中煮沸5 min 。

酶工程实验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

酶工程实验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




3.酶活力测定:
(1)取25毫升刻度试管4支。编号。按下表要求加人各试剂
(各试剂须25℃预热10分钟)。
1(干种子)2(湿种子)3(标准管) 4(空白管) 酶液 0.5 0.5 -------
标准麦芽 糖溶液 淀粉溶液 蒸馏水
---1
---1
0.5
1
---1
----
----
----
0.5




V为提取酶液的总体积
思考题

1 提纯酶的过程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 为什么此酶的提取过程需要在0-4℃条件下进行?

而测酶活力时要在25℃预保温?反应后又放入到
沸水浴?


淀粉的水解产物麦芽糖有还原性能与3,5-二硝基 水杨酸试剂反应,使其还原生成红色3-氨水解产物的 浓度成正比,可用麦芽糖(或葡萄糖)浓度表示, 用比色法测定淀粉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重 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量表示酶活 力。

实验六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 酶活力的比较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提取淀粉酶的方法。
2. 学习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3. 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淀粉是植物最主要的贮藏多糖,也是人和动物的 重要食物和发酵工业的基本原料。淀粉经淀粉酶 作用后生成麦芽糖、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 体利用。 淀粉酶主要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两种。α-淀 粉酶可随机地作用于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生 成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糊精等还原糖, 同时使淀粉的粘度降低,因此又称为液化酶。β淀粉酶可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进行水解,每次 水解下一分子麦芽糖,又被称为糖化酶。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知识讲解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知识讲解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比较学生姓名: xxx学号: xxx专业班级: xxx2017年 4 月 25 日实验背景:淀粉是植物最主要的储藏多糖,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食物和发酵工业的基本原料。

淀粉经淀粉酶作用生成麦芽糖、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

按照其水解淀粉的作用方式,可以分成α-淀粉酶、β-淀粉酶等。

实验证明,在小麦、大麦、黑麦的休眠种子中只含有β-淀粉酶,α-淀粉酶是在发芽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禾谷类萌发淀粉酶的种子和幼苗中,这两类淀粉酶都存在。

其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本实验以淀粉酶催化淀粉生成还原的性糖的速度来测定酶的活力,淀粉水解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可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

一、实验目的1、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酶活力的原理与方法;2、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淀粉酶是水解淀粉的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

实验证明,在某些植物如小麦、大麦的休眠种子中只含有β-淀粉酶,α-淀粉酶是在发芽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禾谷类萌发的种子和幼苗中,这两类淀粉酶都存在。

其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本实验以淀粉酶催化淀粉生成麦芽糖的速度来测定酶的活力。

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后者在500 nm处有最大吸光度,而进行定量测定。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实验仪器: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②离心机;③研钵.2、实验试剂①小麦种子(萌发种子10粒、干种子10粒);②1%氯化钠溶液;③标准麦芽糖溶液;④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⑤0.02 mol/L 磷酸缓冲液.⑥0.2%淀粉溶液..四、实验步骤1.麦芽糖标准曲线制作取7支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 1 加入试剂:表1 制作麦芽糖标准曲线配方表充分摇匀,置于沸水浴中煮沸 5 min 。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及电泳法测定蛋白含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光照培养箱培养小麦的方法;2.了解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与方法;3.掌握淀粉酶的活力测定技术,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4.巩固对721或722S型分光光度计和离心机的熟练使用;5.灵活运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样品中还原糖含量的原理和方法;6.掌握SDS-PAGE聚丙烯酰胺电泳法;二.实验原理种子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

淀粉酶是一种水解酶,它能使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催化反应为:2(C6H10O5)+n H2O------n C12H22O11麦芽糖具有还原性,与3,5-二硝基水杨酸在供热的条件下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在一定范围内,棕色物质颜色的深浅程度与还原糖的量成正比,因此可利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量。

休眠种子的淀粉酶活力很弱,种子吸胀萌发后,酶活力逐渐增强,并随着发芽天数的增长而增加。

三.实验步骤1.种子发芽小麦种子浸泡2.5h后,放入25℃恒温箱内发芽。

2.酶液提取取发芽第三天或者第四天的幼苗8株,放入研钵中,加入石英砂少许,加入PH6.8磷酸盐缓冲液10ml,研磨至匀浆状。

在室温下静置20min,搅拌几次。

提取液1500rpm离心7min。

上清倒入量筒,测定酶提取液总体积,并将酶液稀释10倍。

取干燥种子或者浸泡2.5h后的种子8粒作为对照,步骤同上。

3.SDS-PAGE聚丙烯酰胺电泳法测定蛋白条带。

4.酶活力的测定(1)取大试管6支,按照下表加入各试剂(1)取大试管6支,按照下表加入各试剂空白标准萌发前萌发后123456酶液(ml)0.50.50.50.5 0.1%麦芽糖(ml)0.51%淀粉(ml)111111水(ml)0.5将各试管摇匀,放入37水浴锅中保温3min,立即向各试管中加入DNS试剂2ml。

(2)取出各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5min,流水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25mL,充分混匀后1:1稀释。

实验七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实验七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实验七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实验目的:比较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实验材料和仪器:
1. 小麦种子;
2. 无菌水;
3. 恒温恒湿培养箱;
4. 淀粉酶提取液;
5. 比色皿;
6. 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组小麦种子,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含有相同数量的种子;
2. 将一组小麦种子放入无菌水中浸泡,并放置在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萌发;
3. 另一组小麦种子作为对照组,不进行萌发处理;
4. 在小麦种子萌发完成后,取出一部分萌发后的种子;
5. 将萌发后的种子用淀粉酶提取液处理,搅拌均匀,使淀粉酶和小麦种子充分接触;
6. 将处理后的混合液分别倒入两个比色皿中;
7. 分别将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设定波长和零位;
8. 记录两个比色皿中的吸光度值,作为小麦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指标。

实验结果和分析:
通过比较两个比色皿中吸光度值的差异,可以得知小麦萌发前
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如果小麦萌发后比色皿中的吸光度值较低,表示淀粉酶活力较高;如果吸光度值较高,表示淀粉酶活力较低。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小麦种子萌发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结论。

实验5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实验5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实验5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小麦萌发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过程,淀粉酶活力变化也能帮助我们直观的观测外围环境对小麦萌发的影响。

本实验比较了小麦进行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研究了温度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实验例表:A组:温度为25℃; B组:温度为32℃; C组:温度为38℃;
实验设计:把不同温度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入48小时不间断浸泡,称取干重,在萌发前后测定淀粉酶活力,期间定期监测浸泡液的温度,记录萌发时间、萌发率以及最终收获率。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A组、B组和C组小麦萌发前、萌发后淀粉酶活力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淀粉酶活度最低,温度的升高会降低小麦的淀粉酶活度。

小麦萌发率和最终收获率分别是A组最好,B组次之,C组最低。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使小麦的淀粉酶活度下降,并且可影响小麦萌发率和最终收获率,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孕育温度,以达到有效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实验五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ppt课件

实验五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ppt课件
取干燥种子15粒作为对照(提取步骤同上)。
8
3.酶活力测定:
(1)取25毫升刻度试管4支。编号。按下表要求加人各试剂(各 试剂须25℃预热10分钟)。
1(干种子)2(湿种子)3(标准管)4(空白管)
酶液
0.5
0.5
----
----
标准麦芽 ----
----
0.5
----
糖溶液
淀粉溶液
1
10
4.计 算
本实验规定:25℃时3min内水解淀粉释放1mg麦芽糖所需的酶 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U)。
根据溶液的浓度与光吸收值成正比的关系,即:A标准/A未知=C标 准/C未知
C(酶液管浓度)=A酶×C标准/A标准 则15粒种子或幼苗的总活力单位= C酶×N酶×V酶 N为酶液的稀释倍数 V为提取酶液的总体积
7
2. 酶液提取:
取发芽第三天或第四天的幼苗15株,放人 乳钵内,加适量石英砂,加 1%氯化钠溶液10 毫升,用力磨碎。在室温下放置 20分钟,搅 拌几次。将提取液离心(1500转/min)6- 7分钟。将上清液倒人量筒,测定酶提取液的 总体积。进行酶活力测定时,将酶提取液用 Ph6.9的磷酸缓冲液稀释10倍。
β-淀粉酶水解非还原端的第二个α-1,4糖苷键,水解产物为麦芽糖。
3
淀粉的水解产物麦芽糖有还原性能与3,5-二 硝基水杨酸试剂反应,使其还原生成红色3-氨 基-5-硝基水杨酸。
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淀粉酶水解产物 的浓度成正比,可用麦芽糖(或葡萄糖)浓度 表示,用比色法测定淀粉生成的还原糖的量, 以单位重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麦芽糖的 量表示酶活力。
5
4.1%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 1g 3,5二硝基水杨酸溶于20毫升2摩尔/L的氢 氧化钠溶液和50毫升水中;再加人30克 酒石酸钾钠,定容至100毫升。若溶液 混浊,可过滤。

实验五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

实验五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

4.计 算
本实验规定:25℃时3min内水解淀粉释放1mg麦芽糖所需的酶量 为1个酶活力单位(U)。
根据溶液的浓度与光吸收值成正比的关系,即:A标准/A未知=C 标准/C未知
C(酶液管浓度)=A酶×C标准/A标准 则15粒种子或幼苗的总活力单位= C酶×N酶×V酶 N为酶液的稀释倍数 V为提取酶液的总体积
A
THANK YOU!
C
5.1%氯化钠溶液300毫升
6.海砂5克
四、操作步骤
1.种子发芽:
小麦种子浸泡2.5 h后,放人25℃恒温箱内或 在室温下发芽。
2. 酶液提取:
取发芽第三天或第四天的幼苗15株,放人 乳钵内,加适量石英砂,加 1%氯化钠溶液10 毫升,用力磨碎。在室温下放置 20分钟,搅 拌几次。将提取液离心(1500转/min)6- 7分钟。将上清液倒人量筒,测定酶提取液的 总体积。进行酶活力测定时,将酶提取液用 Ph6.9的磷酸缓冲液稀释10倍。
2.pH 6.9,0.02摩尔/L磷酸缓冲液 100毫 升
3.1%淀粉溶液100毫升:1克可溶性淀粉溶 于100毫升 0.02摩尔/L磷酸缓冲液,其中含 有 0.006摩尔/L氯化钠。
4.1%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 1g 3,5二硝基水杨酸溶于20毫升2摩尔/L的氢 氧化钠溶液和50毫升水中;再加人30克 酒石酸钾钠,定容至100毫升。若溶液 混浊,可过滤。
----
----
----
0.5
将各管混匀,放在25℃,水浴中保温3 分钟后,立即向各管中加人1% 3,5-二 硝基水杨酸溶液2毫升。(?)
(2)取出各试管,放人沸水浴中加热5 分钟。冷至室温,加水稀释至25毫升。 将各管充分混匀。
(3)用空白管作对照;在500nm处测 定各管的光吸收值,记录结果。

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实验四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处理
将小麦种子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如清洗、消毒等,以去除杂质和 病菌。
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
淀粉酶活力测定仪、天平、水浴锅、 离心机、培养皿等。
试剂
磷酸缓冲液、可溶性淀粉、碘溶液等 。
03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
试管、离心管、天平、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等。
试剂
淀粉酶提取液、碘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比较小麦萌发前后的淀粉活力变化
通过比较小麦萌发前后的淀粉酶活力变化,可以了解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 化规律。
萌发过程中,小麦淀粉酶活力发生变化,可能与能量供应、物质转化和生长调节 等生理过程有关。通过实验探究这些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萌发过程的生理和分 子机制。
02
实验材料
小麦种子
品种
选择健康、饱满的小麦种子,确 保种子质量良好,以保证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
详细描述
实验通过测定小麦在不同萌发阶段的淀粉酶活力,发现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淀粉酶活力逐渐升高。 在萌发后的阶段,淀粉酶活力达到最高水平,表明小麦在萌发过程中逐渐提高了淀粉分解能力。
对实验结果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行总结
总结词
实验结果对于了解小麦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育种改良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农业 生产中合理安排种植和收获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总结词
该文献提供了小麦淀粉酶活力比 较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详细描述
该文献介绍了淀粉酶在小麦萌发 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比较小麦萌 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重要性和意 义,为后续实验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结词
该文献提供了实验材料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可以深入了解小麦萌发的生理机制和物质代 谢过程。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育种学家选择具有更强萌发能力的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 性和产量。此外,实验结果还为农业生产中合理安排种植和收获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比较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习分光光度法测定淀粉酶活力的原理与方法
2、了解小麦萌发前后的淀粉酶活力变化。

二、实验原理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 (1→4)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

实验证明,在某些植物如小麦和大麦的休眠种子中只含有β-淀粉酶,α-淀粉酶是在发芽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禾谷类萌发的种子和幼苗中,这两类淀粉酶都存在。

其活性随萌发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本实验以淀粉酶催化淀粉生成麦芽糖的速度来测定酶的活力。

麦芽糖是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后者在540nm处有最大光吸收,可进行定量测定。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实验耗材:
小麦种子可见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研钵等
麦芽糖标准液0.2%淀粉溶液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1%NaCl
0.02 mol/L磷酸缓冲液石英砂
四、实验步骤:
1、麦芽糖标准曲线制作
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制作麦芽糖标准曲线配方表
试剂(ml)
管号
1 2 3 4 5 6 7
麦芽糖标准液(1 mg/ml) 0 0.2 0.4 0.8 1.2 1.6 2.0 蒸馏水 2.0 1.8 1.6 1.2 0.8 0.4 0 3,5-二硝基水杨酸 2.0 2.0 2.0 2.0 2.0 2.0 2.0
摇匀,置于沸水浴中煮沸5 min。

取出后流水冷却,加蒸馏水定容至20 ml。

以1号管作为空白调零,在540 nm波长下比色测定。

以麦芽糖含量(mg)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萌发小麦种子
充分浸泡小麦种子24 h,25℃恒温箱或室温下发芽(2~3天)。

3、提取小麦萌发前后的淀粉酶液
1) 幼苗酶的提取:取萌发幼苗10株,入研钵加石英砂0.2 g,1%NaCl 3 ml,研磨成匀浆,0~4℃下放置20 min。

离心(2,000 r/min, 10 min)取上清,量筒测定上清酶液总体积。

2) 种子酶的提取:取干燥种子10粒作对照,操作方法同上。

4、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淀粉酶活力
量取待测酶液1 ml,用pH 6.9的0.02mol/L磷酸缓冲液稀释10倍,作为酶活力测定物。

按下表加各试剂(淀粉加入后预热5 min):
试剂(ml)
试管编号
1&2 (种子) 3&4 (幼苗) 5 (空白)
0.2%淀粉溶液 1 1 1
蒸馏水_ _ 0.5
酶稀释液0.5 0.5 _ 混匀各管,45℃恒温水浴水解3 min,加入1% 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2 ml,沸水浴准确加热5 min,迅速冷却至室温,加水稀释至20 ml,混匀,以标准曲线1号管调零测定各管A540nm值,查标准曲线得麦芽糖含量(mg/)。

5、计算酶活力单位
总酶活力单位= (C E —C B) ×n ×V E
式中:C E为种子酶或幼苗酶分解淀粉产生的麦芽糖含量
C B为空白管麦芽糖含量
n为酶溶液稀释的倍数
V E为提取酶液的总体积(ml)
(设在45℃、pH 6.9的条件下,3 min内水解淀粉释放1 mg麦芽糖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U)
五、思考题
1、为什么提取酶液的过程应该在0~4℃下进行?测定淀粉酶活力时为什么要在45℃条件下水解淀粉?
2、小麦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升高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3、测酶活力时为何需要空白管?
六、主要参考书
1、刘箭,生物化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