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中国戏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汉
• 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 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 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 和评论。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 薇》、《咖啡店之一夜》。1921年,与郭 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 且是《三叶集》的作者之一。1922年回国, 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23年 ,田 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开 始了“南国”戏剧运动,发表独幕悲剧《
结构
• 注意悬念的设置 作品开始引入莲姑的父亲魏福生讲述捕 虎的故事及魏家长工出去安放抬枪,等着 老虎来中圈套的情节,为后面黄大傻误中 抬枪悲剧的发生作了充分的铺垫,给人悬 念感,使故事有了波澜,引人入胜。 作品以表现魏家人积极为女儿操办婚事 的喜剧气氛开始,以黄大傻自杀殉情的悲 剧结尾。首尾一喜一悲,形成鲜明的对照, 喜剧的开场更衬托出了悲剧的结局,使全 局的悲剧气氛更加浓厚,主题也更加突出。
剧作内在的矛盾性
• 作品的第二部分在全剧中的作用到底 是怎样的呢?颇具传奇色彩的易四聋 子打虎的故事与本剧的主要矛盾之间 是什么关系呢? • 黄大傻身上带有浓重的五四时期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印记,这一人物的 塑造是并不成功的。
蕴涵了魏福生等老一代的所谓封家 长们的所作所为的合理性一面
李东阳认为的好人家的标准就是一家 人勤快、俭省,李东阳并没有打算给 女儿找一个吃喝享受的去处,他对婚 姻的态度是很现实的,是建立在辛苦 劳动的基础上,首先考虑的是生活, 爱情是不在考虑之列的。李东阳对婚 姻的态度正代表了魏福生等老一辈山 里人共同的态度
• 剧本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莲姑、黄大傻这对向往自由幸福, 争取合理权力的男女青年的形象。莲姑是作品的女主角, 也是作品中最有亮色的人物。她善良、坚强、勇敢,敢于 大胆地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她不愿意嫁到高门大户 的陈家去,是因为她已把心悄悄地许给了贫穷的表兄黄大 傻。当她见到黄大傻因思恋自己而身受重伤后,不顾父亲 的阻挠,一定要好好看护黄大傻。当父亲反对时,她公然 告诉父亲,她早就和黄大傻相恋,并打算和他一起逃跑。 当父亲愤怒地告诉她“我把你许给陈家了,你就是陈家的 人了”的时候,她勇敢地告诉父亲:“我把自己许给了黄 大哥,我就是黄家的人了”。面对父亲的威逼,她勇敢地 宣布;“世界上没有人能拆开我们的手。”表现出了蔑视 父权,蔑视封建传统思想,勇于追求婚姻自主的进步意识。 流浪汉黄大傻对爱情的追求也非常执著,但是由于贫富悬 殊,封建势力的强大,他对莲姑的爱情最后还是以悲剧结 局。黄大傻最后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表示了对封建传 统势力的大胆反抗,对纯真爱情的忠贞。作品通过塑造莲 姑和黄大傻这一对勇敢追求爱情的青年,向人们展示了在 青年一代身上有着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它是一股不可扼制的 进步力量。
• 那个似乎游离于主要情节之外的易四聋子打虎的 故事,我们屏气读来,已经能够感觉出其中蕴涵 的对山里人那种强悍生命力的表现,它是山里人 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易四聋子痛失爱子,独闯 虎穴,一心除害复仇的血性,杀虎不成,与虎搏 斗而死的奋勇;袁打铳忠于朋友所托,为朋友复 仇,独自寻虎杀虎,甚至怕自己死后不能报仇, 把打虎的重任托付给儿子的忠义;甚至那只最终 受伤而死的母虎,虽死而不倒,依然鼓着两只茶 杯大的眼睛坐在林中空地。读着这些情节,山里 人的一种剽悍piāohàn之气扑面而来,令人肃然起 敬,感慨再三。
一、戏剧思潮与戏剧运动
• 1927年 田汉 南国社,为现代戏剧打开新局 面,发起影响深远的校园戏剧运动。 • 主张“在野”的戏剧艺术运动 • 田汉左转问题
二、二十年代中国戏剧文学创作
• 中国戏剧史上,这一时期才真正获得文学 价值,真正出现了剧作家。 • 爱情自由、妇女解放“出走”戏盛行 • 社会弊病题材,反应的都是致命的社会问 题 • 下层人民苦难(三十年代“无产阶级戏剧” 的先驱) • 反帝爱国主题
结构
• 明线、暗线交错 (明线是魏家为迎接女儿 的婚事积极准备猎虎,暗线是莲姑与黄大 傻相恋。从整个剧情发展看,这两条线索 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共同推动着剧情发展。 从明线看,魏家人越是为女儿积极筹备婚 事,越会促发女儿与黄大傻的爱情悲剧早 日爆发;从暗线讲,正是由于黄大傻思恋 着莲姑,他夜晚才会去莲姑家附近的山上 徘徊,才会误中打虎的抬枪。最后,两条 线索重合于黄大傻受重伤被抬到魏家,将 故事发展推向高潮。 )
作品中表现老一辈人虎虎有生气,而一写到黄大 傻这样的年轻人就充满感伤哀怨。 • “一个没有爹娘、没有兄弟、没有亲戚朋友的孩 子,白天里还不怎么样,到了晚上独自一个人睡 在庙前的戏台底下,真是凄凉得可怕呀!烧起火 来,只照着自己一个人的影子;唱歌,哭,只听 得自己一个人的声音。我才晓得世界上顶可怕的 不是豺狼虎豹,也不是鬼,是寂寞!” • 面对爱情,他也不敢奋起追求,他能做的只是: “到了太阳落山,鸟儿都回到窠里去了的时候, 就独自一个人挨到这后山上,望这个屋子里的灯 光”,“一面呆看,一面痴想,身上给雨点打的 透湿也不觉得,直等灯光熄了,莲妹睡了,我才 回到戏台底下”。这种感伤、懦弱的精神特点在 魏福生等老一辈人面前显得多么孱弱无力,不堪 一击,黄大傻最后走上自杀之路也是当然的了。
黄大傻这一形象是现实的吗?
• 说他家曾经”还好“, 直到他母亲去世, 他才没了读书的机 会。剧本的舞台提示中曾指明黄大傻是” 十七八岁的褴 褛少年“, 而他母亲则是大约两年前去世的, 其时黄大傻约 十五六岁。以他年幼时富裕的家境, 而且直到十五六岁家 道中落时母亲也还有让他继续读书的打算, 可见家庭父母 对他曾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因此他的启蒙不应迟于六七岁。 这样算来, 在被迫辍学之前, 黄大傻至少已经读了七八年的 书了。所以, 黄大傻不仅是个“ 乡村青年”, 他更是个知 识青年。这样的一个青年, 曾经有过美好温馨的家庭生活, 有着很好的前途, 有着青梅竹马的爱人, 但这一切在很短的 时间内都失去了, 如梦一场。这样的巨变对一个十五岁的 少年的打击是巨大的, 他怎么能不伤感呢? 他所受过的长 期的文化教育( 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文学教育) 也自然会使 他以迥异于一般的乡村青年的语言表达这种伤感, 所谓忧 愁出诗人。他完全有可能, 也应该使用“ 抒情诗式的语言” 来表达他心中的最深沉的情感。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 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 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 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 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 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 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 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 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 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二、二十年代中国戏剧文学创作
• 话剧的各种体裁和样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发 展,西方现代主义种种戏剧新观念都有所 体现(新浪漫主义,田汉、郭沫若) • 创作思想的开放和艺术实践的自由,促进 了艺术家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形成。 • 明显的弱点:“欧化”倾向强、忽视戏剧 演出特点、视野不够开阔,选题由局限性、 剧本大多较幼稚粗陋。
1918——1929中国现代戏剧的 发展
百花争艳、良莠杂陈
一、戏剧思潮与戏剧运动
• 1919年“五四”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戏剧进 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自由、民主 (当时的文化观念呈现两大特点) 1915年9月《新青年》对现代戏剧发展的促进 作用(易普生热)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先在岗山第六高等学校读书,毕业于日本 九州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 作品。
《打出幽灵塔》 ——与《雷雨》比较
• 一、父权制——幽灵塔(两性冲突) • 二、女性的自我解放道路 • 三、鲜明的性别政治要求
• 熊佛西(1900-1965)戏剧教育家, 剧作家。1924年赴美国哈佛大 学研究戏剧、文学、获硕士学 位。 • 他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 部独幕剧,有7种戏剧集出版, 撰写了《写剧原理》、《戏剧 大众化的实验》等理论专著三 种.对戏剧教育,他一贯主张 “教育民主”,“学术自由”, 坚持“戏剧教学不能拘束于课 堂,必须通过舞台实践”。他 提倡聘用教师必须是“有真才 实学,而不问其来自何处,有 何思想倾向”。
独幕剧——《获虎之夜》
人 物:魏福生,富裕的猎户。 魏黄氏,魏福生妻。 莲姑,魏福生独生女。 祖母,莲姑的祖母。 李东阳,邻人,甲长。 何维贵,李的亲戚,农夫。 黄大傻,莲姑表兄。 屠大、周三、李二,魏家所雇的长工 时 间:辛亥革命后某年的一个冬夜 地 点:长沙东乡仙姑岭边一山村
《获虎之夜》
• 《获虎之夜》写的是一个流浪青年和富农女儿恋爱的故事。 富裕猎户魏福生的女儿莲姑和寄居在自己家中的表兄黄大 傻自幼相爱。然而,由于黄大傻的父母早亡,家境败落, 莲姑的父亲魏福生嫌贫爱富,不同意女儿与黄大傻相恋, 并将女儿许配给地主陈家。黄大傻知道莲姑要出嫁的消息, 非常伤心。因为思念莲姑,白天见不到,黄大傻晚上就到 魏家附近山上遥望莲姑房间的灯光,聊以自慰,不想误中 打虎的抬枪,受了重伤。黄大傻被抬到魏家后,莲姑悲痛 万分,要求当夜看护大傻一夜;但父亲坚决不同意,并称 莲姑已是陈家的人。莲姑与父亲矛盾激化,大傻见自己与 莲姑的婚姻无望,于是以猎刀自刺而死。《获虎之夜》通 过莲姑与黄大傻的爱情悲剧,谴责了以等级、财富、地位 等来决定婚姻的封建意识,控诉了摧残迫害男女青年真挚 爱情的封建制度,歌颂了勇于向封建思想挑战的青年。
新浪漫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
戏剧上的新浪漫主义,是指五四时期,文艺 界对多种现代主义流派的统称。主要包括 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精神分 析主义和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新浪漫 主义戏剧是五四时期译介西方戏剧的一个 热点。
田汉
(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 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汉族, 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 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 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 奠基人。多才多艺。原籍湖南长沙。早年留学日 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 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他还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文化大 革命中,被迫害死于狱中。
话剧代表作
• 《获虎之夜》《名优之死》(1929)、 《咖啡店一夜》(1922)、《回春之 曲》(1935)、《丽人行》(1947)、 《关汉卿》(1959 )、《文成公主》及 改编戏曲剧本《武则天》、《江汉渔 歌》、《白蛇传》、《金鳞记》、 《西厢记》、《谢瑶环》等。《关汉 卿》代表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戏剧
本时期的戏剧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同 时借鉴了王尔德,奥尼尔,斯特林堡,梅 特林克等人的唯美主义,表现主义,象征 主义的现代主义创作也开始出现,多元化 的戏剧创作格局逐步形成。由于本时期戏 剧处于初创期,许多戏剧作品还显得较稚 嫩,粗糙。尽管如此,本时期仍出现了田 汉,欧阳予倩,郭沫若,丁西林等优秀的 戏剧家。
可分为四个部分
• (一)魏福生与魏黄氏老夫妻谈论莲姑的 婚事,要再打一只老虎为莲姑添妆奁 [lián] ; • (二)甲长李东阳与亲戚何维贵来访魏福 生,魏福生讲述易四聋子打虎的故事; • (三) 莲姑与母亲谈自己婚事,不愿意出 嫁; • (四)打虎却打伤了黄大傻,莲姑抗婚, 黄大傻自杀。
主要人物
欧阳予倩
• 二十年代 《泼妇》、《回家以后》 《潘金莲》 • 三十年代《 车夫之家》、《小英姑 娘》、《同住的三家 人》 • 《忠王李秀成》(1941)
白薇
• 1926年4月,陈西滢在《现代评论》上 曾介绍过两位女作家,一位是当时“几 乎谁都知道的冰心女士”,另一位是当 时“几乎谁都不知道的白薇女作家”。 两年后,鲁迅也曾赞誉她是“我们的女 作家”、“才女”乃至“文坛上的第一 流人物”。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期间, 在周公馆招待妇女界代表,散会时,他 握住白薇的手,亲切地说:“我常记起 你,你和丁玲是我们湖南的女作 家……”。 • 白薇的作品主要有:剧本《苏斐》、 《琳丽》、《姨娘》,代表作多幕诗剧 《打出幽灵塔》,在鲁迅主编的《奔流》 上分三期连载。
一、戏剧思潮与戏剧运动
• “爱美的”戏剧运动(王仲贤、陈大悲) • 1921“民众戏剧社” • 1921年“上海戏剧协社”(1924年《少奶 奶的扇子》) • 工农业余演剧运动
来自百度文库
一、戏剧思潮与戏剧运动
• 1921年9月 蒲伯英“提倡职业戏剧”的主 张 • 1922.11人艺剧专(蒲伯英、陈大悲) • 1925.5北京艺专(余上沅、赵太侔、闻一 多)戏剧艺术进入我国高等教育(国剧运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