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史 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2022年中外戏剧史考试期末复习知识点

2022年中外戏剧史考试期末复习知识点

中外戏剧史悲剧来源于酒神颂歌,“悲剧”一词希腊文原意是“山羊之歌”。

酒神精神:《悲剧旳诞生》中把酒神代表旳宗教精神概括为酒神精神,喜剧来源于狂欢歌舞,“喜剧”原意是“狂欢之歌”。

古希腊悲剧,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悲剧旳主人公多为神和英雄一、古希腊三大悲剧家A、古希腊三大悲剧家,“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戏剧艺术旳荷马”索福克勒斯“舞台上旳哲学家”欧里庇得斯。

剧作题材都取之于神话,悲剧风格却各有特点:埃斯库罗斯旳风格是悲壮、雄浑、自豪而又布满信心;索福克勒斯则是悲愤、迷惘、上下求索;欧里庇得斯则是悲哀、憎恨和寻找出路。

1.埃斯库罗斯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国家形成时期,参与过希波战争。

代表作品《被缚旳普罗米修斯》取材于神话。

•《被缚旳普罗米修斯》英雄悲剧中旳普罗米修斯是爱人类、对抗暴君、敢于斗争旳具有民主精神旳英雄形象,为了人类旳幸福她宁愿忍受一切苦难。

马克思赞誉她是“哲学日历中最崇高旳圣者和殉道者”•马克思说,希腊众神在《普罗米修斯》中“悲剧似旳接受了一次致命伤”。

•(《普罗米修斯》是由《被缚旳普罗米修斯》、《解放了旳普罗米修斯》、《带火旳普罗米修斯》三部悲剧构成旳三联剧,后两部没有流传下来。

)2.索福克勒斯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国家旳全盛时期,代表作品《俄底浦斯王》取材于神话。

•《俄底浦斯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体现了人和命运旳抗争。

•《俄底浦斯王》构造复杂,布局严密巧妙,一环扣一环。

运用了动机与效果相反旳手法。

亚里士多德觉得《俄底浦斯王》命运悲剧是希腊悲剧旳典范;莱辛夸奖它是最完美旳悲剧。

3.欧里庇得斯与索福克勒斯同样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国家旳全盛时期,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发展旳重要奉献是写实手法和心理刻画,是“问题剧”旳创始者,重要作品《特洛亚妇女》和《美狄亚》。

•《美狄亚》最早为妇女鸣不平,故事取材于神话。

(体现事在人为)家庭悲剧B、古希腊喜剧之父1、阿里斯托芬(作品有《阿卡奈人》、《骑士》、《和平》、《鸟》、《蛙》等十一部)代表作《阿卡奈人》取材现实。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中国戏曲史复重点汇总
1. 戏曲的定义和特点
-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统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戏曲的特点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脸谱化的角色表演等。

2. 中国戏曲的历史发展
- 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经过不断发展演变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 戏曲的发展经历了元曲、明代传奇和清代评剧等不同阶段和流派。

3. 戏曲剧种与代表作品
- 中国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等多种剧种,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代表作品。

- 京剧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白蛇传》等;豫剧的代表作品有《山河恋》、《相思树》等。

4. 戏曲角色与表演风格
- 戏曲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四类,每个角色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表演风格和技巧要求。

- 生角色以阳刚之气为特点,旦角色以阴柔之美为特点,净角色以活泼机智为特点,末角色以稳重幽默为特点。

5. 戏曲音乐与舞台美术
- 戏曲音乐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曲调、唱腔和音乐伴奏等。

不同戏曲剧种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 戏曲舞台美术包括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通过精心设计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效果。

6. 戏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戏曲艺术通过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以上是关于中国戏曲史的复习重点的汇总,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一、单选(一)元杂剧作家及其作品中国戏曲史“黄金时代”“元人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杂剧四大爱情戏: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五大历史剧”:关汉卿的《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高文秀的《渑池会》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并称作“五大历史剧”。

(二)南戏又称“戏文”“南词”“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四大南戏:《荆钗记》王十朋、钱玉莲,《白兔记》刘知远、李三娘,《拜月亭》王瑞兰、蒋世隆,《杀狗记》孙华、孙荣,合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古戏四大家”。

加上高明《琵琶记》称“五大南戏”。

徐渭《南词叙录》——中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专论南戏的著作。

《戏文概论》中国戏曲史上继明徐渭的《南词叙录》后第一本关于宋元戏文的概论性著作。

《张协状元》为最可靠的南戏早期剧本,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史料,被现代史学界誉为“中国第一戏”和“戏曲活化石”。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是一部类书。

《琵琶记》:高明著,南戏之祖。

是高明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改编的。

(三)明代杂剧前期:从明初至成化年间(1368—1487),紧承元杂剧余绪,出现过短暂的繁荣,随即渐趋萧条。

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由元入明者,著名的有王子一、刘东生、贾仲明等;明初长成的,主要是两位藩王朱权和朱有燉,形成宫廷派杂剧创作群体。

产生了《琵琶记》和“荆刘拜杀”等著名剧作,呈现出“南戏中兴”的局面。

成就最高:徐渭《四声猿》1.朱权:还是一位著名的曲学家,《太和正音谱》集元人曲学之大成,戏剧史上重要的理论专著。

作品:《冲模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2.朱有燉:杂剧创作数量在明初称最。

作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喜庆宴赏戏,如《八仙庆寿》、《仙官庆寿》、《牡丹仙》、《牡丹园》等(2)神仙道化戏,如《小桃红》、《十长生》、《夜半朝元》等(3)忠义节烈戏,如《继母大贤》、《团圆梦》、《义勇辞金》等(4)水浒英雄戏,如《豹子和尚》、《仗义疏财》(5)烟花妓女戏,如《香囊怨》、《复落娼》、《桃园景》等中期:处于转变期1.康海:《中山狼》,讽刺世情的寓言剧。

中国戏曲史复习

中国戏曲史复习

中国戏曲史复习一、名词解释1.巫(巫巫)优(俳优)之别:巫以娱神,而优以娱人;巫以歌舞为主,而优以调谑为主;巫以女为主,而优以男为主。

2.东海黄公:情节:东海有个姓黄的老头,年轻时有对付猛兽的法术,后年老力衰,饮酒无度,法术失灵。

有一头白虎出现在东海,黄公前去制伏,中被白虎咬死。

3.歌舞戏:像《代面》《踏摇娘》这类有歌有舞,表演故事的戏。

4.滑稽戏:表演者可以随时的自由更换位置,虽有故事之形,但不需要有故事,且不容合歌舞的戏。

5.参军戏:也称弄参军,是俳优用以嘲弄窘辱士夫,以谐谑为主的戏。

6.元曲: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7.曲牌:也就是曲子的调名,因与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而称谓纯粹的文学样式不同,曲一直是供演唱的乐曲,故曲牌也就叫“曲调”。

大多分属于不同的宫调。

8.宫调:是我国古人对调式,乐音结构形式的称谓,就作曲而言,宫调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一首曲子的主音以及主音与其他音之间的关系。

就演唱而言,作用是确定乐曲的绝对音高。

元杂剧宫调有十七个,被称为“五宫七调”。

一本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剧本的体制。

9.诸宫调:北宋中叶的讲唱艺人孔三传所创造的。

它承袭了前代“变文”“鼓子词”的讲唱传统,创造性地把不同宫调的音乐和谐地联缀在一起,用来说唱一个长篇故事。

他对中国戏剧给予了有力的援助,他将故事的完整性、题材的广阔性和曲调的严整性提供给了戏剧。

或者说是: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以唱为主。

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故称为“诸宫调”,亦称“诸般宫调”。

其曲式包含有:单个曲牌的只曲;由一支曲牌反复或多次反复再加尾声而构成的短套形式;用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套曲形式。

这几种曲式,视故事内容情节的需要,用不同的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以说唱长篇故事。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

中国戏曲史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

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

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

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

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撚兰卧泳鐢。

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

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

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

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

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

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

表演上则日趋成熟.5、明代四大声腔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

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

期末复习:戏剧知识点

期末复习:戏剧知识点
①雇员(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 利益冲突。
②新思潮(王淑芬时兴的圆髻)与旧思想(李 三的小辫儿)之间的冲突。
③小人物(王利发一干人等)与大时代(军阀 割据)之间的冲突。
戏剧冲突
补充:戏剧相关知识
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 (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剧本 是我们的考查文本。
③善良。从王淑芬对李三抱怨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她比王 利发更能体谅别人,内心更为善良;她还劝王利发添人, 既是茶馆的实际需要,也是出于对李三忙不过来的关照。
12.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 要分析。(6分)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 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 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
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 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
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 ,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
二、鉴赏戏剧语言
品味人物语言,应关注以下三方面:
1、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因为个性化的语言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
感情。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

中国戏剧史稿复习资料(1899

中国戏剧史稿复习资料(1899

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899——1949)绪论一、现代性——历史使然1.中国戏剧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变(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向现代型转变的主要表现:A.戏剧价值观念的变化:真实反映社会人生,表现人的价值和尊严,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和现实,真正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成为一门真正“人”的艺术。

B.戏剧精神内涵的变化:“忠、孝、节、义”、迷信观念转变为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新思想。

C.舞台人物形象体系的变化: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仙鬼怪转变为直接来自现代和会生活的人物形象。

D.戏剧艺术生态构成上的变化:从戏曲一元格局转变为话剧-戏曲二元格局。

二、中国现代戏剧的崛起1.代表:新兴话剧2.向西方寻求戏剧新观念的表现:上海学生演剧;梁启超、陈独秀的理论3.新戏剧的婴儿期:文明新戏4.新的历史时期:“五四”运动后三、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1.从“五四”前夕到二十年代末,文明新戏没落,现代戏剧勃兴时期。

2.二十年代:戏剧新思潮、新观念活跃期。

(特点:对旧事物大胆怀疑、坚决批判;对新事物热情向往、执着追求)3.三十年代:由曲折发展至成熟期⑴特点:A.政治上:对战斗性的追求明显加强B.艺术上:一方面:“理”盛于“情”,主题大于形象,思想和艺术不平衡;另一方面:艺术内容和形式随历史前进不断发展;作家队伍内取长补短,探讨和创作水平提高取得了成绩。

⑵艺术上臻于成熟的标志:A.从编、导、演等各方面看,已在我国特有的民族土壤中扎根、独立,在戏剧舞台上取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在戏剧运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B.创作队伍形成:由左翼剧作家和民主主义进步剧作家组成,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并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4.四十年代:黄金时代的特点:A.在成熟的基础上,向丰富性、多样性方面开拓了新路B.在戏剧艺术的探索上,改变了“五四”以来只强调向西方学习而忽视中国戏剧传统的状态,戏剧民族化问题受普遍重视。

中外戏剧史复习资料 新

中外戏剧史复习资料 新

中国戏剧史复习资料1、北宋杂剧最初的兴起地点是都城汴京,商业性演出产所称之为“瓦舍勾栏”。

2、宋杂剧内容的首要特色在于它的政治讽刺性。

3、汉代百戏中最具戏剧性的是角抵戏,典型例证是具备了完整的故事情节的《东海黄公》。

4、唐代歌舞戏十分兴盛,最接近戏剧的剧目是《踏摇娘》,奠定了后世戏曲的主调,其主角歌唱,旁人帮和,男扮女装,旦、丑相对的表演形式,也开了宋代南戏的先河。

5、戏曲是一种把诗、歌、舞的艺术因素结合起来,使之共同为戏剧模拟人生情境的目的服务的舞台表演艺术。

这是一种在东方思维方式支配下孕育成熟的戏剧形态。

中国型的成熟戏剧——戏曲的出现是在两宋时期。

其代表形态是南北宋之交在东南沿海一带形成的南戏。

6、流传至今的宋代南戏戏文有5种,内容分为两类:书生负心戏,即《赵贞女蔡二郎》、《王魁》、《张协状元》三种;爱情磨难传奇,即《王焕》、《乐昌分镜》两种。

7、时空自由的美学原则是中国戏曲舞台最本质的审美特征。

8、南戏标志着中国成熟戏曲样式的诞生:宋代南戏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是歌舞的综合舞台形式来表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比较复杂的场景,其基本表现形式是由角色装扮成剧中人物,模仿人物的生活情景,运用歌唱和对白的发声手段,利用舞蹈、身段、模拟动作等表演方式,在舞台上建立起一定的人物关系和戏剧情境,制造戏剧冲突,从而展现一个完整而有意义的人生故事,已经具备了中国戏曲的最一般特征,因此说标志着成熟。

9、上场诗:元杂剧里的任务上场时,大多都要先念几句诗,即所谓上场诗,格式通常为五言、七言四句,内容一般与人物身份、心情、境遇有关。

10、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一次正面提出了以“有情”作为婚姻基础的理想。

11、元代南戏的集大成之作是高明的《琵琶记》,高明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

高明的《琵琶记》的取得的艺术成就:(1)关目设计上的双线结构,剧情沿着两条线索发展;(2)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3)语言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尤其长于人物的心理描写。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

中国戏曲史复习1、戏剧的基本艺术特征(表演层面):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2、什么是戏剧什么是戏曲?3、我对中国戏曲的认识4、戏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5、中国戏曲起源过程中的几重形态:一、诗乐(上古歌舞——百戏、角抵、歌舞戏)二、仪式(蜡祭、巫觋、傩仪——傀儡)三、俳优(科诨、优戏、杂剧)四、唱叙艺术(民间说唱)6、【秦】代表作:《东海黄公》这个故事在表演中人物、情节、冲突、结局,都是排定了的,这显然已不属于两两相角、以力的强弱裁定胜负的角抵竞技,而是衍化为表演既定的故事内容的戏剧表演。

7、【唐】参军戏是隋唐两宋时期流行的一种科白类滑稽优戏。

通常有两个角色表演:一个叫参军,是被戏弄的角色;一个叫苍鹘,是执行戏弄的角色。

参军、苍鹘是后世戏剧中净、末两个角色的来源。

名目如《说咸淡》《三教论衡》等。

总结:第一章,要能说出戏曲演变的顺序,脉络清晰,做到心里有数【宋金杂剧】不出大题,看一下教案就行【元】宋元南戏1、“南戏之祖”关汉卿作品《琵琶记》2、最早的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3、元杂剧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填空)关汉卿:《单刀会》、《救风尘》、《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元杂剧四大爱情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元杂剧的基本体制及其特点(一)剧本结构:一般是一剧四折一楔子,剧末附“题目正名”。

四折戏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安排。

楔子用来交代剧情、人物或串联两折,可放在剧首(序幕)或中间(过场戏)。

题目正名为二句或四句诗,扼要概括剧情,用于剧团演出前贴“招子”(海报)之用。

结构例外的剧作如《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赵氏孤儿》(一本五折)。

中国戏剧史 期末考题

中国戏剧史 期末考题

谢司琪 ACC0902011、中国戏剧(China Drama)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

(戏剧,话剧)2、中国古典戏曲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_______、_______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3、戏曲的形成,最早可要追溯到_______时代,成熟的戏曲要从_______算起。

(秦汉,元杂剧)4、《西厢记》作者是_______(时代)的_______。

(,王实甫)5、在元杂剧剧作家中,创作年代最早,作品最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

(关汉卿)6、关汉卿创作题材大致分三类,写出及例子。

(①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社会剧。

例如:《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

②反映妇女悲惨命运并大力颂扬女性在抗争中的智慧和胆略的爱情风月剧。

例如:《救风尘》、《望江亭》、《谢天香》。

③采用历史题材,借以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认知和历史剧。

例如《单刀会》、《西蜀梦》等。

)7、中国五大戏剧名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兰芳、新凤霞、常香玉、袁雪芬、严凤英)8、滑稽短剧《四声猿》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9、“临川四记”为汤显祖的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牡丹亭》、《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周星琦ADV10013填空:1、中国戏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程式性)和(虚拟性)。

2、中国戏曲的起源发生有多种观点,如王国维的说此外还有说、说、说和说等观点。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一、单选(一)元杂剧作家及其作品中国戏曲史“黄金时代”“元人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杂剧四大爱情戏: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五大历史剧”:关汉卿的《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高文秀的《渑池会》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并称作“五大历史剧”。

(二)南戏又称“戏文”“南词”“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四大南戏:《荆钗记》王十朋、钱玉莲,《白兔记》刘知远、李三娘,《拜月亭》王瑞兰、蒋世隆,《杀狗记》孙华、孙荣,合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古戏四大家”。

加上高明《琵琶记》称“五大南戏”。

徐渭《南词叙录》——中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专论南戏的著作。

《戏文概论》中国戏曲史上继明徐渭的《南词叙录》后第一本关于宋元戏文的概论性著作。

《张协状元》为最可靠的南戏早期剧本,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史料,被现代史学界誉为“中国第一戏”和“戏曲活化石”。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是一部类书。

《琵琶记》:高明著,南戏之祖。

是高明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改编的。

(三)明代杂剧前期:从明初至成化年间(1368—1487),紧承元杂剧余绪,出现过短暂的繁荣,随即渐趋萧条。

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由元入明者,著名的有王子一、刘东生、贾仲明等;明初长成的,主要是两位藩王朱权和朱有燉,形成宫廷派杂剧创作群体。

产生了《琵琶记》和“荆刘拜杀”等著名剧作,呈现出“南戏中兴”的局面。

成就最高:徐渭《四声猿》1.朱权:还是一位著名的曲学家,《太和正音谱》集元人曲学之大成,戏剧史上重要的理论专著。

作品:《冲模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2.朱有燉:杂剧创作数量在明初称最。

作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喜庆宴赏戏,如《八仙庆寿》、《仙官庆寿》、《牡丹仙》、《牡丹园》等(2)神仙道化戏,如《小桃红》、《十长生》、《夜半朝元》等(3)忠义节烈戏,如《继母大贤》、《团圆梦》、《义勇辞金》等(4)水浒英雄戏,如《豹子和尚》、《仗义疏财》(5)烟花妓女戏,如《香囊怨》、《复落娼》、《桃园景》等中期:处于转变期1.康海:《中山狼》,讽刺世情的寓言剧。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戏曲史中,有许多经典剧目和著名表演艺术家,值得我们回顾和学习。

中国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最早的形式是祭祀神灵时的歌舞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表演逐渐演变成为戏曲。

在古代,戏曲主要分为南戏和北曲两大流派。

南戏以南方的婺剧、越剧、粤剧等为代表,而北曲则以京剧、评剧、豫剧等为代表。

这些不同的戏曲形式在剧本、音乐、舞蹈和表演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剧目被誉为经典之作。

比如《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戏曲版本被称为《红楼梦曲》,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形象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宏大的家族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另外一个著名的剧目是《西游记》,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西游记》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位形象为中心,讲述了他们西天取经的故事。

这部作品融合了神话、传说、寓言等元素,展现了人性的善恶斗争和正义的力量。

除了经典剧目外,中国戏曲史上还有一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们的表演艺术成就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比如梅兰芳被誉为中国京剧的一代宗师,他以其精湛的表演技巧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代表作有《白蛇传》、《霸王别姬》等。

另外,杨洪基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位杰出表演艺术家,他以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深情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赞赏。

中国戏曲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和创新。

在传承方面,中国戏曲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戏曲家族,他们代代相传,将戏曲艺术发扬光大。

比如梅派京剧、程派评剧等,这些戏曲家族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保持了戏曲的传统风格和特色。

在创新方面,中国戏曲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

近年来,一些新兴的戏曲形式如二人转、快板等逐渐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

这些新兴的戏曲形式在剧本、表演方式上都有所创新,使得戏曲艺术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1第一章戏曲概说第一节、什么是戏曲一、什么是戏曲?1、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至咸淳(1265-1274),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声歇。

——[宋]XXX《水云村稿·词人XXX2、其它文献中的“戏曲”名称:元人XXX《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有“戏曲”一词,凡二见。

明人XXX《南词引正》:“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

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

”中国近代学者XXX撰写了《戏曲考原》、《宋元戏曲考》等著作,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戏曲”概念。

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

——XXX《宋元戏曲史》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辞海》3、现代戏曲学的奠基人XXX(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朝秀才,著名学者。

1907年起任XXX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等,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

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

1925年任XXX教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

4、现代戏曲学的另一位奠基人XXX(1884-1939),字XXX,号XXX,长洲(今姑苏)人。

戏曲作家、表演家、实际家、教育家、收藏家。

著有《奢摩他室曲话》《顾曲麈谈》《曲海目疏证》《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瞿安读曲记》《曲学通论》《南北词简谱》。

有名门人有任二北、XXX、XXX、XXX、XXX、XXX等。

第二节、戏曲戏剧曲艺1、戏曲与戏剧同一关系:在中国古代,戏曲是戏剧的唯一形式,戏曲就是戏剧,戏剧就是戏曲。

并列干系:在今世,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代戏曲形成并列干系。

属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样式。

《中国话剧史》期末复习

《中国话剧史》期末复习

一、清末民初:戏曲改良与早期话剧运动(19世纪末——1916)1、晚清的戏曲改良1907年话剧诞生(1)梁启超等人的改革理论和新编杂剧、传奇●梁启超1902年《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文艺包括戏曲)文学功利论●陈独秀1905年《论戏曲》“戏园者,普天下人之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教师也“●清末改革大臣出国考察西方对戏剧的重视●出现一批新戏曲《二十世纪大舞台》“案头剧““场上曲”(2)汪笑侬等人的京剧改良(“时事新戏”)“时尚新戏”——汪笑侬(德克金,正黄旗)根据时事改变的新剧《哭祖庙》《受禅官》以古喻今梨园编剧第一能手最终没有成功中国封建太强大内容受形式影响2、早期话剧的诞生Adc剧团——上海喜人业余剧团兰心剧院(1)上海的学生演剧中国话剧从校园起步,推动发展张之洞《劝学篇》鼓励出国教会学校新式学堂宗教戏剧——自排戏——学生演剧(1899 上海约翰公学《官场丑史》1903 南洋公学《张汶祥利马》汪悠游“文友会”(2)春柳社和《黑奴吁天录》在日本中国留学生建立的学生文艺社团●李叔同(弘一法师)看到新派剧演出大为震撼赴日学画1907.6.1《茶花女》●“留西洋不如留东洋”张之洞《劝学篇》●中国戏曲——文明戏(早期话剧)——话剧——新剧(西方话剧)●日本歌舞伎——新派剧(生活化)——新剧●中国话剧第一部《黑奴吁天录》●李叔同曾孝公欧阳予倩“中国未来戏剧的希望”春柳社早期成员演出比国内更正规●《黑奴吁天录》5幕契合当时中国地位感情真实1)按照西方演剧方式分幕不分场中国戏曲分场不分幕2)采用对话方式写实生活化3)随意性截取小说第二幕很随意“工厂联欢大会”最不符合剧本舞台效果最好4)男扮女装●春阳社——紧随春柳社成立亦演《黑奴吁天录》失败态度不严肃●南欧北梅●后期春柳——“新剧同志会”主干陆镜若(在日戏剧全才就读于腾译浅二郎的非优学校)●当时中国演剧环境差,严肃认真的戏不得人心●春柳社宗旨——“研究新旧戏曲,冀为吾国艺界改良”“以庄严的态度实现艺术的理想”“以营业为宗旨则可,因营业变宗旨则不可”演出形式特征1)纯粹的对话体形式2)严格的分幕分场3)即兴表演4)一贯的男旦制(3)国内早期话剧(文明戏)的正式形成春阳社的戏剧活动马湘佰欲办中国的戏剧学校模仿西方但没人教找到了王钟声会演讲留过洋活跃社会活动家——戏剧是现场性的感染力——导致中国话剧以后出现了一个新角色1907年6月通鉴学校革命性与“春柳社”不同“欲新民先新戏剧”中国话剧是由改革家自上而下压下来的,因此先天不足日本“壮士剧”“书生剧”专门宣传革命思想演出《黑奴吁天录》没有任何依据按照中国人的审美标(中国戏曲美化生活,因此不化黑妆)准进行演出在兰馨剧院“配锣鼓唱皮黄”改名春阳社任天知加入春阳社接替王钟声担任校长对戏剧热情高有天赋演出《迦音小传》——中国本土演出的第一部话剧,标志中国话剧在国内的诞生1910年任天知成立进化团通鉴学校——春阳社——进化团(职业性)随辛亥革命兴而兴,随辛亥革命亡而亡“时事活报剧”——1.及时报道时事2.宣传功能《新茶花女》《黄金赤血》《共和万岁》林琴南《莎士比亚全集》——《吟边燕语》任天知创造角色“言论派”言论正生、言论正旦、言论小生、言论小旦早期话剧没有留下名编剧早期话剧密切了戏剧与生活的关系进化团派特点:(1)在戏剧审美观上,进化团不避讳告诉观众自己是在演戏,不要求写实,处处为观众着想,常有自报家门,插科打诨,背躬,直抒胸臆的手法出现。

中国戏剧史期末复习

中国戏剧史期末复习

中国话剧的发端是春柳社。

1906年底,一批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成立了春柳社。

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是: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

1907年,春柳社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这是春柳社演出的第一个,也是影响最大的剧目,是“中国人用中国话演出的第一个话剧”(张庚)。

1907年6月,春柳社又正式公演大型剧目《黑奴吁天录》,是中国完整话剧的第一次演出,也是中国话剧的第一个创作剧本。

1912年,陆镜若、马绛士在上海成立“新剧同志会”,后来欧阳予倩等人陆续加入。

新剧同志会在国内从事职业演剧,这是东京的前期春柳在国内的延续,这一时期的春柳又被称作是后期春柳。

所谓幕表剧,就是指只有故事大纲,依据故事大纲排定一个演员表和分幕分场表,有的附上重要的对话,而其余部分则依靠演员的临场发挥。

进化团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职业剧团,1910年冬成立于上海,1912年解散。

进化团的主要领导人是新剧活动家任天知。

《迦茵小传》是中国本土第一次演出真正的话剧。

与成熟期的中国话剧相比较,文明戏有着明显的不同:1.编剧方法承袭传统戏剧的幕表制。

2、戏剧结构注意连贯性与完整性,原原本本从头道来,注重讲故事。

多用明场,少用暗场。

使用开放式的结构,受章回体小说影响,分场极多。

3、演出风格上注意台上台下的交流,有大量的插科打诨。

4、表演方法上保留了传统戏剧角色分派的做法。

5、舞台美术贫困化,有时连桌子椅子也是画在幕布上的。

1918年6月的《新青年》出“易卜生专号”,发表了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即《玩偶之家》)、《国民之敌》(《全民公敌》)、《小爱友夫》。

民众戏剧社1921年5月成立于上海,同时创办《戏剧》杂志。

民众戏剧社由汪优游发起,主要成员有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熊佛西、陈大悲等13人。

这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戏剧团体。

戏剧协社1921年12月成立于上海。

由马振基发起,主要成员有谷剑尘、欧阳予倩、洪深等。

这个团体公演了16次,活动了12年,是成绩最大,时间最长的剧社。

中国戏剧通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戏剧通史复习题答案

中国戏剧通史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中国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时期。

2. 元代戏剧的代表人物是______,其代表作有《西厢记》。

3. 明代戏剧中,以______为题材的作品尤为突出,如《牡丹亭》。

4. 京剧的形成是在______世纪,它融合了汉剧和徽剧的特点。

5. 现代戏剧的兴起与______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关汉卿的作品?A.《赵氏孤儿》B.《窦娥冤》C.《汉宫秋》D.《桃花扇》答案:D2.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什么角色?A.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老年角色、滑稽角色B. 女性角色、男性角色、反面角色、老年角色、滑稽角色C.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正面角色、老年角色、滑稽角色D. 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反面角色、滑稽角色、老年角色答案:A3. 以下哪位剧作家不是明代的?A. 汤显祖B. 高则诚C. 孔尚任D. 李渔答案:C4. 京剧中的“四大名旦”不包括以下哪位?A. 梅兰芳B. 程砚秋C. 尚小云D. 马连良答案:D5. 下列哪部作品是现代戏剧的代表作?A.《雷雨》B.《茶馆》C.《日出》D.《家》答案:B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戏剧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答:中国戏剧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歌舞、宋元杂剧、明清传奇、京剧的形成以及现代戏剧的兴起等主要阶段。

2. 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分别是哪四位?答: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

3. 现代戏剧与古代戏剧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答:现代戏剧与古代戏剧相比,更加注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同时在舞台表现上也更加注重创新和实验。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戏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中国戏剧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了不同的艺术特点,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宋元时期的杂剧以其生动的表演和丰富的题材,为后来的戏剧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的传奇剧则以其精致的文学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影响了后世戏剧的创作;京剧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剧艺术的成熟,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和丰富的剧目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戏剧则以其现实主义精神和创新的舞台表现,推动了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

戏剧通史复习题

戏剧通史复习题

中国戏剧通史复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戏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程式性和虚拟性..2、中国戏曲的起源发生有多种观点;如王国维的古巫古优说;此外还有印度梵剧说、影戏傀儡戏说、原始歌舞说、宗教仪式说等观点..3、西汉角抵戏的代表作是东海黄公..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主要有代面、踏摇娘和拨头..5、唐代参军戏的两个主要脚色是参军和苍鹘hú..6、宋杂剧一般是“一场两段”:“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7、院本是金代所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院本”指行院艺人的演出脚本..院本是宋杂剧与元杂剧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8、南戏是公元12世纪在南方温州等地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一般认为南戏的产生是中国戏曲形成的标志..9、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现存最早的三个宋元南戏剧本;包括小孙屠、张协状元和宦门子弟错立身..10、元代后期南戏发展出现复兴的局面;产生了五大南戏;分别是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11、宋金时期长篇讲唱文学诸宫调对元杂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现知作品主要有刘知远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天宝遗事诸宫调..12、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王实甫..13、写出下列元代戏曲作家的一部主要作品: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王实甫:西厢记14、元杂剧创作中;白朴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作品是梧桐雨..15、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着名的悲剧作品;王国维认为该剧“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也”..16、写出下列传奇作家的一部主要作品:汤显祖:牡丹亭孟称舜:娇红记李渔:风筝误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17、“临川四梦”是指明代传奇作家汤显祖的四部作品;分别是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梦..18、明代传奇创作的两个派别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19、明代传奇作家梁辰鱼的浣纱记主要讲述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并描写了吴越两国历史之兴衰..20、明代南戏四大声腔是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21、李渔的戏曲理论主要显示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其中就戏曲的创作提出了“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审虚实”的主张..22、洪升的长生殿取材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23、滚调是在曲牌中加入一些唱词和念白..加念白;称滚白;加唱词;称滚唱..24、京剧是西皮调和二簧腔流传到北京以后吸收融汇了山陕梆子和昆腔、京调高腔等剧种的艺术营养;并接受了北京语音和观众欣赏趣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25、清初之后;民间的歌舞、说唱艺术兴旺发达起来..许多民间表演和说唱艺术在高腔、梆子、皮簧等声腔剧种的影响下;发展成为民间小戏;如花鼓、滩簧、采茶、秧歌、道情等..26、梆子秦腔作为一种戏曲声腔;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万历年间的抄本钵中莲传奇第十四出补缸中贴扮王大娘;净扮顾老儿所唱〔西秦腔二犯〕..27、藏戏;藏语称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大姐;简称“拉姆”;亦名朗达;是我国少数民族戏曲中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的剧种..28、京剧“老生三杰”是指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29、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30、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名词解释1、吴江派——以江苏吴县人沈璟为代表的创作流派;主张填词要合律依韵;语言要力求本色;符合舞台演出需要..2、临川派——以江西临川人汤显祖为代表的创作流派;主张戏曲创作要传情写意;强调发扬作者的个性与才能;具有浪漫主义倾向..3、民间小戏——清中叶以后在民间歌舞和民间说唱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曲形式;如花鼓戏、滩簧戏、采茶戏、秧歌戏、道情戏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剧目短小、唱腔简单、表演质朴的“两小小丑、小旦戏”或“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4、苏州作家群——明末清初;昆曲的发祥地昆山、苏州、无锡一带出现了一大批以创作传奇剧本、从事戏曲活动为生的剧作家;他们的剧作以反映社会现实为特色;被后来的戏曲史学家称为苏州作家群..代表作家有李玉等..5、闲情偶寄——清初着名的戏曲家李渔的着作;他在书中提出“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审虚实”的戏曲创作主张;对后来的剧本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6、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由民间的巫傩祭祀仪式吸取民间戏曲在清中叶形成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戏曲形式..7、梆子腔——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采用版式体的音乐结构;唱词为七言或十言诗赞体;是花部地方戏中形成较早、剧种较多、影响较大的一个声腔剧种体系..三、解答题1、昆山腔是如何形成的答:昆山腔;简称昆腔;又称昆曲、昆剧;是明中叶至清初最有影响、最为成熟的戏曲样式;因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而得名..昆山腔原本是昆山一带流行的清唱小曲;元末明初;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嘉靖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借鉴北曲的演唱艺术;广泛吸收海盐腔、弋阳腔的特点;又对昆山腔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创建了一种号称“水磨调”的戏曲新腔..这种水磨腔具有委婉细腻、清丽悠扬的演唱特点..隆庆年间;昆山戏曲作家梁辰鱼为昆山腔创作了浣纱记;演出大获成功;扩大了昆山腔的影响..万历以后;文人学士竞相为昆山腔创作剧本;并有人在理论上总结、探索剧本创作和演唱的经验;推动了昆山腔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流行全国的大剧种..2、花雅之争及其意义答:花即花部;雅即雅部..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雅部就是..花雅之争指清乾隆末年至咸丰年间;以梆子、皮簧为代表的花部地方戏和雅部昆曲争取演出市场和观众的竞争..花部诸腔进入北京和扬州等大都市后;对被封建统治者封为雅部正音的昆腔造成严重的威胁..昆曲观众的聚减;引起了封建士大夫们的严重关注..在他们的呼吁下;清王朝动用行政手段扶持和维系昆曲的剧坛霸主地位;禁止花部地方戏的演出;从而形成了一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花雅之争”..花雅之争先是京腔和昆剧争胜;后有秦腔的冲击;最后又出现了徽班进京..虽然皇室竭力地扶持昆剧;但是在花雅之争的长期拉锯战中;昆剧终于逐渐进入颓势..不过由于各种地方戏聚集等大城市;文化交流频繁;花部和雅部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互相吸取经验;花雅的相互竞争最终促发了京剧的形成;带来中国戏曲史的新发展..四、论述题1、结合观看戏曲演出的经验或经历;谈谈对戏曲艺术的感受和认识..2、戏曲艺术演出或作品中表达爱情的戏如牡丹亭、西厢记;其它亦可很多;谈谈对此类戏的感受和认识..3、你认为戏曲艺术在当今社会有无存在价值;说“有”或“无”;都请提出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话剧的发端是春柳社。

1906年底,一批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成立了春柳社。

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是: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

1907年,春柳社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这是春柳社演出的第一个,也是影响最大的剧目,是“中国人用中国话演出的第一个话剧”(张庚)。

1907年6月,春柳社又正式公演大型剧目《黑奴吁天录》,是中国完整话剧的第一次演出,也是中国话剧的第一个创作剧本。

1912年,陆镜若、马绛士在上海成立“新剧同志会”,后来欧阳予倩等人陆续加入。

新剧同志会在国内从事职业演剧,这是东京的前期春柳在国内的延续,这一时期的春柳又被称作是后期春柳。

所谓幕表剧,就是指只有故事大纲,依据故事大纲排定一个演员表和分幕分场表,有的附上重要的对话,而其余部分则依靠演员的临场发挥。

进化团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职业剧团,1910年冬成立于上海,1912年解散。

进化团的主要领导人是新剧活动家任天知。

《迦茵小传》是中国本土第一次演出真正的话剧。

与成熟期的中国话剧相比较,文明戏有着明显的不同:1.编剧方法承袭传统戏剧的幕表制。

2、戏剧结构注意连贯性与完整性,原原本本从头道来,注重讲故事。

多用明场,少用暗场。

使用开放式的结构,受章回体小说影响,分场极多。

3、演出风格上注意台上台下的交流,有大量的插科打诨。

4、表演方法上保留了传统戏剧角色分派的做法。

5、舞台美术贫困化,有时连桌子椅子也是画在幕布上的。

1918年6月的《新青年》出“易卜生专号”,发表了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即《玩偶之家》)、《国民之敌》(《全民公敌》)、《小爱友夫》。

民众戏剧社1921年5月成立于上海,同时创办《戏剧》杂志。

民众戏剧社由汪优游发起,主要成员有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熊佛西、陈大悲等13人。

这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戏剧团体。

戏剧协社1921年12月成立于上海。

由马振基发起,主要成员有谷剑尘、欧阳予倩、洪深等。

这个团体公演了16次,活动了12年,是成绩最大,时间最长的剧社。

南国社1924年田汉和他的妻子易潄瑜创办《南国半月刊》。

1927年秋天成立南国社,并开办南国艺术学院。

在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演出的戏基本上都是田汉自己创作的。

胡适的社会问题剧《终生大事》明显受到了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影响。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开山之作。

中国话剧的三位开山祖:洪深、田汉、欧阳予倩。

汪优游将萧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搬上了中国舞台,这是“纯粹写实派的西洋剧本第一次和中国社会接触”。

陈大悲的纲领性长文《爱美的戏剧》发表于北京《晨报》上,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遍及大江南北的“爱美剧”运动的开展。

爱美剧,也被成为“爱美的戏剧”,“爱美的”一词,是英文amateur的音译,即业余的、非专业的。

所谓爱美剧,就是非职业的,非商业的演剧。

丁西林被称为“独幕剧圣手”。

他的代表作有:《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等。

丁西林的独幕喜剧结构二元三人结构:这种结构将剧中人物压缩到最少。

二人对峙,第三人仅起架构作用。

在《一只马蜂》中,对峙的两人是吉先生和余小姐,他们两人互相爱慕,可是谁也不愿意先捅破那层窗户纸,吉老太太的到来将两人的关系推到了一个更加微妙的层面上,使得两人对峙的情况有所转变。

丁西林的独幕剧简而言之,是3人一台戏,其中2人因某种原因产生矛盾冲突,导致“戏”的生成与发展,第3人则起着结构性作用,或引发矛盾,或提供解决矛盾的某种契机,从而形成丁西林早期独幕剧所特有的“二元三人”模式。

田汉的第一部话剧是1920年发表的四幕剧《梵峨嶙与蔷薇》,这部剧本出色地使用了象征主义手法。

梵峨嶙象征艺术,蔷薇象征爱情。

洪深的《赵阎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奥尼尔的《琼斯皇》的影响。

向培良的《暗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王尔德的《莎乐美》的影响。

白薇的主要作品有诗剧《琳丽》,三幕剧《打出幽灵塔》等。

夏衍,本名沈乃熙,字端先。

话剧代表作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

《上海屋檐下》的剧作特色:(1)重大语境的平凡展现夏衍创作《上海屋檐下》正值“西安事变”后,他要表现的也正是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可是除了交代匡复无端坐了8年的牢之外,从其他人的身上似乎看不出任何革命的影子。

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残酷的白色恐怖完全被夏衍当作为背景来写,而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却只是上海一座石库门老房子里五户人家自然的生活状态。

鸡毛蒜皮,家长里短全部被搬上了舞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五户人家都有自己的苦痛。

这其中,有因为生活所迫而和丈夫的朋友结合的杨彩玉、林志成一家;有不得志的大学生黄家楣一家;有一家老小挤在灶披间里的赵振宇一家;有丈夫常年在外,生活窘迫的烟花女子施小宝;有儿子战死,悲伤过度以致发狂的李陵碑。

作者描写的是这五户人家的凄婉生活,但是他静静地,不动声色地将那个罪恶的时代展现开来。

造成他们如此艰难生活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黑暗的社会。

可是,作者从来没有在剧中正面批判社会,甚至剧中人物也没有太多过激的言语。

(2)淡化戏剧冲突,强化诗化效果多少年来,人们在戏剧理论著作和评论文章中不断提及:“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可是,夏衍却有意地在《上海屋檐下》中将戏剧冲突淡化。

例如在第一幕结尾处,匡复出狱后,却发现自己的妻子杨彩玉和自己朋友林志成同居在一起,原因是为了生存。

杨彩玉和林志成都以为匡复牺牲了,所以才会生活在一起。

第一幕结束的时候,匡复已经见到了林志成。

到这里,作者苦心经营的戏剧情境终于出现了一个高潮点,全剧最大的一个矛盾冲突点也酝酿而成了,那就是杨彩玉和匡复见面的情景,可是,夏衍有意隐去了这一点。

第二幕一开头,依旧恢复到了展现五户人家平凡生活的场面上了,跳过了杨彩玉和匡复相见、相认的场面,隐去了那一段可能会是惊心动魄、歇斯底里的重逢,而直接描写一切大风大浪都恢复平静之后的状态。

在这里,夏衍有意无意地选择了避开、淡化矛盾冲突。

(3)轻松喜剧氛围中的悲剧气质他剧作中的大量人物是以喜剧的角色出现的,但是他们的身上背负了沉重的悲剧使命,这就使得观众笑着流泪。

夏衍自己也说过:“《上海屋檐下》最初也想写成喜剧,但是却写成悲喜剧了。

”剧作已经成为夏衍口中的“悲喜剧”,那么剧中人物就更是“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了”。

的确,在《上海屋檐下》,这种特殊的人物形象出现得格外多。

例如赵妻,她是一个“气人有,笑人无”的典型小市民形象,她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让人忍俊不禁,但是她的身上也充斥着悲剧的成分。

孩子不会做数学题,请教母亲,这本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赵妻却忿忿将它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中,不由地产生一种无名之火。

“爆发一般地”、“气乎乎地”、作者用了一系列的状态描写来说明赵妻当时的愤怒,可以看得出,她真的是出离愤怒了。

因为一道小学生的数学题,赵妻就可以如此气愤,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可是,与其说她是愤怒,倒不如说她是受伤了,受到了这个社会的伤害。

之所以她会有这么大的反应,那都是因为生活给她的压迫太沉重了,整天为了生存算计着,儿子阿牛说的数学题让她很自然地就与自身联系起来,她想到的不是如何计算数学题,而是自己那在贫困线上挣扎地喘不过气来的生活。

赵妻的话会让人嘴角牵动,但与此同时也会让人心里抽动。

作者要带来的正是这种啼笑皆非的效果。

赵妻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

熊佛西在河北定县开展了农民戏剧实践,在剧场艺术方面作为较大的探索。

熊佛西从实验演出中得到启发,认为戏剧的演出方式至少有四种可能性:1、台上台下沟通式。

利用通道使观众可以上台,演员可以走进观众席,也可与观众直接对话。

2、观众包围演员式。

演员在中间表演,观众在四周围观,表演区可以是突出的高台,也可以是低地。

3、演员包围观众式。

表演区分散在剧场四周,观众身处戏剧环境之中,他的视线无法固定在某一表演区,并且处于不同位置的观众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景象,遇到不同的戏剧情境。

4、流动式。

戏在观众中流动着表演,观众随着戏走,在流动中看戏,如同民间的庙会。

曹禺的戏剧作品有九部:《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蜕变》、《明朗的天》、《胆剑篇》(合作)、《王昭君》。

《雷雨》中蘩漪的形象:这是一个罕见的艺术典型,她几乎和剧中每一个人都有联系——是周朴园的第二个妻子,第三个女人——是继子周萍的情人——是周冲的母亲——是四凤的女主人和情敌——是侍萍前情人的妻子——是鲁贵的女主人。

她在剧中的行动有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个人物的成功是由于剧作家始终把她放在了她前后一致的中心行动线上:不放弃与周萍的感情,留住周萍是她贯穿全剧的最高目标,她后来的所有行动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

蘩漪受过一点新思想的教育,然而又只是一个旧式女人,她身上这种新旧交替决定了她既有一种未被文明雕琢过的野性,有性的压抑和困惑,同时又不可能彻底打破自身的局限,于是她的爱情追求就只能变成正常的感情在不正常时代和环境中的一出悲剧。

在嫁给周朴园后的十八年间,她只遇到了周萍这一个可以相爱的人,现在她人生的夏天即将过去,生命的晚霞就要暗淡下来了,和周萍分手,意味着她后半生再不会有爱情了。

她将重新回归到死一般的生活中,她是绝对不能接受这个结局的,于是她像笼中的困兽那样,开始了她为争取爱情的决死的挣扎,这种挣扎和奋斗,烧毁了她自己的理智,也在无意间揭开了周萍和四凤兄妹乱伦这一更大的悲剧。

周蘩漪这个人物形象是非常丰满的。

特别是曹禺在结尾处的一个点睛之笔,将整个人物更加丰满起来。

全剧中,蘩漪几乎都是以反面角色的形象出现的,可是,在结尾处,当蘩漪得知周萍和四凤乱伦的关系之后,看着四凤痛苦地跑了出去,此时她忘记了自己的悲痛,而对儿子周冲说:“你快去看看她。

”蘩漪认为自己的悲痛和四凤比起来已经是微不足道了,所以当看到别人比自己更加痛苦的时候,蘩漪的同情心就油然而生了,她不再记挂自己的痛苦,而去关心别人了。

这最后一笔使得蘩漪这个人物形象大大提升,也更加立体了。

《日出》中,曹禺认为陈白露的悲剧主要是由社会的原因造成的,作者批判的锋芒也直指吞噬了这个纯洁善良的生灵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北京人》的剧作风格:恬淡悠远。

《北京人》一改早期剧作如《雷雨》那样浓烈紧张,正是一个剧作家走向成熟的状态。

在《北京人》中,曹禺摈弃了他曾经心爱的佳构剧的写作方法,把那些他曾经很钟爱的所谓“戏剧性”的场面挪到了幕后。

每一幕落幕的时间,都是在一般作者舍不得放弃的动感十足的地方果断地观赏帷幕:第一幕落幕是在那些要帐的人走向正在吃中秋节团圆饭的一家人;第二幕落在曾皓中风以后众人忙着把他抬到医院去,曾文清在寂静无人的舞台上拿着一件旧外衣和旧帽子以及一幅画,寂寞地离开家;第三幕中的第一场的结束是全剧的最高潮,但是呈现在舞台上的也只是愫方无言地独自站着。

这种手法,表明作者不再刻意追求动感十足的所谓戏剧性效果,而是细致入微地展示走向这种结果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