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七律 长征课件 语文S版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ppt课件
平平常常的意思。 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高耸入云的山崖。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全都喜笑颜开。 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 走泥丸
云崖 逶迤 尽开颜 磅礴 万水千山
跟读课文,体会情感。
课文讲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课文讲解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
诗句意思:更使红军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
朗,个个笑逐颜开。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山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是 毛泽东 在 1935 年 10 月红军长征 胜利结束时写的。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 了中国工农红军的 革命英雄主义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谢谢聆听!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点面结合的写法
“点”指是的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 景的总的概括的描绘。“点面结合”:既要描写整个场面,又要突 出主要人物。
面: 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课文小结
《七律•长征》这首诗描述了五幅长征图:腾跃 五岭 、疾跨 乌蒙山、巧 渡 金沙江 、飞夺 泸定桥 、喜踏 岷山雪 。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细浪: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磅礴: 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 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诗句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
等闲 走泥丸
云崖 逶迤 尽开颜 磅礴 万水千山
跟读课文,体会情感。
课文讲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课文讲解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
诗句意思:更使红军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
朗,个个笑逐颜开。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征难图”?
腾越五岭
疾跨乌蒙山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是 毛泽东 在 1935 年 10 月红军长征 胜利结束时写的。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 了中国工农红军的 革命英雄主义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谢谢聆听!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点面结合的写法
“点”指是的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 景的总的概括的描绘。“点面结合”:既要描写整个场面,又要突 出主要人物。
面: 点: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课文小结
《七律•长征》这首诗描述了五幅长征图:腾跃 五岭 、疾跨 乌蒙山、巧 渡 金沙江 、飞夺 泸定桥 、喜踏 岷山雪 。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腾细浪: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磅礴: 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 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诗句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课件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 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 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 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五幅“征难图”
1.越五岭 2.跨乌蒙 3.渡金沙 4.夺泸定 5.翻岷山
三、了解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逶迤(wēi yí ):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páng bó ): 气势雄伟的样子。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 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 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 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 桥。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 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 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初读诗句,读准生字
1.读准字音 2.认清字 3.不懂的画出作记号
逶迤(wēi yí ):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páng bó ): 气势雄伟的样子。
岷山(mín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总 万水千山只等闲。 起
长征路途的艰难可想而知,但红军面困难 回答是什么?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 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 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五幅“征难图”
1.越五岭 2.跨乌蒙 3.渡金沙 4.夺泸定 5.翻岷山
三、了解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逶迤(wēi yí ):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páng bó ): 气势雄伟的样子。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 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 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 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 桥。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 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 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初读诗句,读准生字
1.读准字音 2.认清字 3.不懂的画出作记号
逶迤(wēi yí ):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páng bó ): 气势雄伟的样子。
岷山(mín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总 万水千山只等闲。 起
长征路途的艰难可想而知,但红军面困难 回答是什么?
《七律长征》PPT课文课件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 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 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 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 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 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 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 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 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 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 10月定稿。
七
律
·
长
征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04
背景知识 认字识词 诗文赏析 拓展学习
CHAPTER ONE
背 景 知 识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 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 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 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 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 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 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 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 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 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 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 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 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 跌宕,张驰有致。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 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小学语文:11 七律·长征 课件1(语文S版五上)
每句七个字的叫(
),这首诗属于(
), )。
押韵:( )句末尾的字押韵。这首诗押韵的字是
(
),押(
)韵。
七律 长征
一、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逶迤 磅礴 泥丸 铁索 岷山 云崖
二、比一比,课文谁读得最好。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们这组讨论的结论是: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 句诗是指长征途中哪两个感人的故事?为什么 同样是过江河,金沙江“暖”而大渡桥“寒” 呢?我们这组讨论的结论是: 4、岷山的“千里雪”为什么反而让红军战士感到 喜悦1、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语文S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
·
七律 长征
一、长征知识大比拼
1、长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胜利结束?
2、长征出发地是哪里?经过多少个省份?全程共多少里?
3、长征途中几次重要的战斗有哪些?
4、长征共翻越多少座大山脉?共跨越了多少条大河?
我还知道:
二、律诗知识我知道
句式:每首共( )句。每句五个字的叫(
七律 长征
1、我能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A、1、2句 B、3、4句 C、5、6句 D、7、8句
2、我能用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主要写 了什么?
3、小组探究: 我们知道全诗围绕哪一句来写?
七律 长征
1、从哪句诗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们这组讨论的结论是:
2、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 分别比作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呢?
2、交流我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收获(感受到)了: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PPT课件
02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CHAPTER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01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 征。
02
长征初期,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但依然坚定信念,最终胜利完成 战略转移。
《七律·长征》的创作过程
1935年9月,毛泽东在翻越岷山时, 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七律·长征》。
往直前。
06 结语
CHAPTER
总结全文
七律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本课件详细介绍了长征的背景、过程和 影响,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这段历史。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深入了解长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以及长征 精神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感想与思考
学习者在学完本课件后,应深入思考长征精神对当今社会的 意义,如何将长征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对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弘扬长征精神
该诗所表现的长征精神激励了一 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中华 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传承红色文化
该诗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作品, 传承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坚 定信念,对后世的价值观和人生
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启示奋斗精神
该诗所展现的英勇奋斗、不畏艰 险的精神品质,启示人们在面对 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
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学习者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 及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谢谢
THANKS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 《七律·长征》的内容解析 • 《七律·长征》的艺术特色 •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价值 • 结语
01 引言
CHAPTER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审美价值与情感体验
审美价值
七律长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 作,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情感体验
通过诗句的描绘,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困苦,以 及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与其他诗词作品比较分析
与《沁园春·雪》比较
两首诗都以长征为背景,但《沁园春· 雪》更多地表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 怀和对自然的赞美,而七律长征则更 加注重表现长征的艰辛和诗人的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培育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长征历史,激发 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
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
提高文学素养
通过赏析《七律·长征》等 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
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长征历史背景
01
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
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05
七律长征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对仗工整
七律长征采用对仗的修辞手法, 使得诗句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
,读来朗朗上口。
用典丰富
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既表达了诗 人的情感,也增加了诗句的厚重感 和历史感。
意象生动
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如“五岭逶 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等,使得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跃然 纸上。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汇报人:
2023-12-26
CONTENTS
• 引言 • 七律长征赏析 • 长征历史概述 • 七律长征与长征精神 • 七律长征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 课件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传承红色基因
《七律长征》优秀ppt课件
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 朗读 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 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并有感情地朗读。
家唐八宋大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bó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jiān
shù chóng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 重山。
词句注释:
⑷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⑸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 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 断的样子。 ⑺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 是‘等闲’之意。”
词句注释:
⑻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 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 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 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⑽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 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 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这句话是魔鬼的(外貌 )描写,运用了比(喻、夸张) 和排(比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魔鬼的凶(恶 )。
3、……于是我非常生气,我说:“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 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准许他选择怎样死。”
语言描写 凶残
4、一听所罗门一听所罗门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 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 掉!”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 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 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诗人 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共28张PPT)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比)
“暖”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 “寒”表达了飞夺泸定桥时的悲壮,叫人心惊胆
更喜岷山千里课雪文学,习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红军终于翻越了千里积雪的岷山, 人人笑逐颜开、欢欣鼓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的精神:
无畏
乐观
中心句:
“乌蒙磅礴”要读得比“五岭逶迤”语调稍 高而缓。“走泥丸”要带着不屑一顾的语气去读, 让人感觉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
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细浪”用来比喻 ( 逶迤的五 岭 ) “泥丸”用来比喻 ( 磅礴的乌蒙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感受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 暖 ,大渡桥横铁索 寒 。
巧夺金沙江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 红军巧渡金沙江后心情万分高兴;
飞夺泸定桥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大渡河上泸定桥横跨两岸,只剩下十几根悬空的铁索, 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十分惊险悲壮,令人心惊胆寒。
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
情 乌蒙/磅礴/走/泥丸。
和 气 势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谢谢 请留下您宝贵的建议!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共四句, 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格 律较严,二、四、六、八行要押韵, 三四、五六行要对偶。“长征”是题 目。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共45张PPT)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 无数。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腾细浪:是指江、河里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这里指山高大、险峻。 暖:温暖。 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三军:古代指前、中、后三军。现在指海陆空三军。
此诗里指当时的工农红军(红一、二、四方 面军)。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作业: 1、课下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和埃
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2、用钢笔规范地抄写这首诗。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
七律·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氵
红军在长征中翻越的险峻大山 有18座,淌过的大河有24条,走过 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25000里。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共33张PPT)
预习检查:
你知道的长征故事?
预习检查:
你知道的长征故事?
《永远的军人》、 《七根火柴》
《倔强的小红军》、《永恒的丰碑》……
什么是长征?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中央红军
突破四道 封锁线
1935年10月, 作者毛泽东率领中 央红军越过岷山, 长征即将结束,回 顾一年来所战胜的 无数艰难险阻,他 满怀战斗豪情,写 下了这首气壮山河 的伟大诗篇。
再感受: 11. 七 律.长 征(毛泽东)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
展眼光:沁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园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春 •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喜 收 获: 学会朗读 体味诗作
再见
七 律.长征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逶迤、磅礴、泥丸、 铁索,岷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 观主义的气概。
词语回顾:
逶迤(wēi yí):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páng bó):气势雄伟的样子。 等闲:平常的样子。 五岭:指的是广东、广西几省中的五座山,故 又称“五岭”。 乌蒙:指贵州乌蒙山。
感 诗 文: 11. 七 律 . 长 征(毛泽东)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更 喜 岷 山 千 里 雪, 三 军 过 后 尽 开 颜。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学ppt课件 (1)
爬 雪 山
学习目标
1.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2.感受中国红军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 勇气概;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毛泽东
字润之, 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政治 家、革命家,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 ngbó
颈联
金沙水 拍 云崖暖,
大渡桥
横
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 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一、二、四方面军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 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mí n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 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夸张
乌蒙磅礴走泥丸。
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 形象和伟大气概。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 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哪两句总领了全诗,它们体现了 红军怎样的精神?
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默写全诗。 3.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
或电影电视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 上互联网点击关键词“长征”,查找 并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写一篇三百 字左右的读后感或观后感。
学习目标
1.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2.感受中国红军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 勇气概;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毛泽东
字润之, 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政治 家、革命家,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wēi yí
pá ngbó
颈联
金沙水 拍 云崖暖,
大渡桥
横
铁索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 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 ; 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 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一、二、四方面军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 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mí n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 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比喻、夸张
乌蒙磅礴走泥丸。
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 形象和伟大气概。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 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哪两句总领了全诗,它们体现了 红军怎样的精神?
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默写全诗。 3.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
或电影电视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 上互联网点击关键词“长征”,查找 并阅读有关长征的故事,写一篇三百 字左右的读后感或观后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11 诗词二首:七律 · 长征|语文S版 (共35张PPT)
七 律 长 征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 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 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 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长征是什么?
wēi yí
pá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 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 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 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 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 的一切困难。 等闲: 平平常常
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
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
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
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 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播种机。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赤水
金沙江
遵义
红一方面 军
“大渡桥横铁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 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 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 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长征是什么?
wēi yí
pángb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mín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 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 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 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 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七律·长征 毛泽东
首 红军不怕远征难, 联 万水千山只等闲。
颔 五岭逶迤腾细浪, 联 乌蒙磅礴走泥丸。
颈 金沙水拍云崖暖, 联 大渡桥横铁索寒。
尾 更喜岷山千里雪, 联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 的一切困难。 等闲: 平平常常
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
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
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
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 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播种机。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赤水
金沙江
遵义
红一方面 军
“大渡桥横铁寒”:
1、“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 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象征手法
通过描绘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象征 着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和民族精神的 坚韧不拔。
语言特色
01
02
03
语言简练
诗句语言简练明快,言简 意赅地表达了红军长征的 主题。
节奏感强
诗句节奏感强烈,韵律和 谐,易于传颂和记忆,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 千山只等闲”。
形象生动
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 比喻,使诗句形象生动, 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 渡桥横铁索寒”。
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对比分析
将七律长征与其他同类诗歌进行 对比,找出其独特之处和艺术价
值。
背景知识
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风格和时 代背景,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七
律长征的主题和意义。
感悟与思考
人生哲理
从七律长征中领悟到关于人生、命运和奋斗的哲理,思考如何在 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哲理。
文化传承
认识到七律长征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思考如何传承和 发扬这种文化精神。
04
七律长征的文学价值
主题意义
革命精神
《七律·长征》表现了红军英勇无 畏、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是鼓 舞人们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见证
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这首 诗记录了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历 史事件。
历史价值
长征的写照
《七律·长征》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 征的艰辛历程,是研究长征历史的重 要资料。
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承
七律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促进了国内外文化交流与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和 认识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
在当代的传播与影响
影视作品的呈现
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生动地呈现了七律长征的故事情节和精神内涵,让更多人 了解和感受到长征精神的伟大。
《七律·长征》教学课件PPT课件
《七律·长征》以诗歌的形式表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 军英勇顽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03 《七律·长征》的诗词赏析
CHAPTER
诗词内容解析
诗词概述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 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 苦历程。
内容解析
诗中通过描绘红军在长征 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展现了红军英勇无畏、不 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讨论中的见解和感受,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CHAPTER
课程总结
内容回顾 回顾《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总结诗歌中使用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课程总结
回顾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特点。 学习成果评估
学生对《七律·长征》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CHAPTER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
长征。
长征初期,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但依然坚定信念,继续北上抗日。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 义的战略转移,为抗日战争和全 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七律·长征》的创作过程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咏出《长征》这首诗,后于1957年1月12 日作了部分的修改和补充,最终完成《七律·长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七律·长征》,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 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概述
介绍《七律·长征》的 作者毛泽东及其诗词 创作背景。
分析《七律·长征》的 艺术特色,如语言、 结构、表现手法等。
讲解《七律·长征》的 诗词内容,包括诗句 的解读、意境的赏析 等。
03 《七律·长征》的诗词赏析
CHAPTER
诗词内容解析
诗词概述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 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 苦历程。
内容解析
诗中通过描绘红军在长征 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展现了红军英勇无畏、不 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讨论中的见解和感受,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CHAPTER
课程总结
内容回顾 回顾《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总结诗歌中使用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课程总结
回顾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特点。 学习成果评估
学生对《七律·长征》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CHAPTER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
长征。
长征初期,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但依然坚定信念,继续北上抗日。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 义的战略转移,为抗日战争和全 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七律·长征》的创作过程
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咏出《长征》这首诗,后于1957年1月12 日作了部分的修改和补充,最终完成《七律·长征》。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七律·长征》,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 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概述
介绍《七律·长征》的 作者毛泽东及其诗词 创作背景。
分析《七律·长征》的 艺术特色,如语言、 结构、表现手法等。
讲解《七律·长征》的 诗词内容,包括诗句 的解读、意境的赏析 等。
五级上册语文课件诗词二首《七律 长征》 语文S版ppt(精选文档)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队伍。
披文入情,感情悟理
交流诗句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思考: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战士们的什么精神?
磅礴:气势雄伟。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热气腾腾; 小结:这首诗歌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链接欣赏:长征之过草地
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真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的现实情况, 表现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也 表现了毛泽东运筹帷幄的智谋。今天我们 将学习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的诗词《七 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生字。
wē
yí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 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这里指 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披文入情,感情悟理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热气腾腾;
大渡河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寒意阵阵。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读诗歌,理解词语的意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热气腾腾;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披文入情,感情悟理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 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读诗歌,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结:这首诗歌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队伍。
披文入情,感情悟理
交流诗句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思考: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战士们的什么精神?
磅礴:气势雄伟。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热气腾腾; 小结:这首诗歌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链接欣赏:长征之过草地
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真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的现实情况, 表现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也 表现了毛泽东运筹帷幄的智谋。今天我们 将学习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的诗词《七 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生字。
wē
yí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 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这里指 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披文入情,感情悟理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热气腾腾;
大渡河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寒意阵阵。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读诗歌,理解词语的意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热气腾腾;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披文入情,感情悟理
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 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读诗歌,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结:这首诗歌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 更加欣喜
三军:红一二四方面军,这里指 全部红军部队。 尽开颜:全部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赞颂了 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险阻 的革命英雄和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
长征胜利的意义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 扼杀共产党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
危为安。
2.长征锤炼了党和红军的精华。 3.长征扩大了党的影响,一路上播 下革命的火种。
什么是长征精神
• 不屈不挠 • 勇于战斗 • 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 无坚不摧 …… 无私奉献 百折不挠
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如此 艰难的情况下能战胜一切困难,能时 刻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当我们 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 难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本诗 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 毛主席的诗歌。
长征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党和红军在长征路上充分发扬不怕苦
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得到 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
“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 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 “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颈联
这两句诗概括了长征途中 经历的两件大事,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暖”字和“寒”字分别表现了 什么?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暖”字表现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 的喜悦心情;“寒”字表现了飞夺泸定 桥的惊险悲壮。
我体会到了红军克敌制胜、勇 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9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9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93、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94、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95、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96、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97、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98、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99、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10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五岭逶迤腾细浪 ,
对
对
乌蒙磅礴走泥丸 。
子
五岭逶迤用了 比喻 和 夸张 的修辞手法, 用“逶迤” 、“磅礴”形容 山的气势雄伟 , 这是 实际的山;用“细浪” 、“泥丸”形 渺小 的山。 容 红军眼里的山 ,这是 __
表现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 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
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精神:体现了红军不怕艰难
险阻的英雄气概。
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形容山绵延不断。
意思:绵延不断的五岭, 乌蒙磅礴走泥丸。在红军眼里,不过是微 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 形容山巍峨高大。 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 来也只是小泥丸在脚下 滚动。
七 律 ·长 征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 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 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
资料袋
红军长征路线
瑞金---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 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
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在吴起镇三大主力红军
会师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胜利会师
走过水草地 翻越大雪山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突破四道 封锁线 巧渡金沙江
七律知识知多少?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
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
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
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
颈联和尾联。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
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11 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爬 雪山,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其 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
八万多人到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
人。终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 毛主席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写 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