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总结
《劝学》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学识渊博。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长江、黄河;今,泛指所有河流。
3、蚓无爪牙之利古,爪子和牙齿;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藏身;今,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三、重点实词1、已:停止。
学不可以已2、中:合乎。
木直中绳3、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金就砺则利4、须臾:片刻。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跂:提起脚后跟。
矣吾尝跂而望矣6、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彰:清楚。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7、假:借助,利用。
致:到达。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8、绝:渡。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9、跬步:古代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故不积跬步四、重点虚词1、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表转折,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递进,而且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鳌表并列,不译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表修饰,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表承接,那么,就,于是2、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輮使之然也代词,代木锲而舍之代词,代木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助词,取独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善假于物也介词,向4、焉风雨兴焉/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2、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形容词作名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4、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快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状语后置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七、文化常识1、君子: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
《劝学》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 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 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虚词 【于】 ①青,取之于(从,介词)蓝,而青于(比,介 词)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比,介词)水。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向,介词、引出对象) 物也。 【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却,转折连词)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却,转折连词)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而且,递进连词)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并且,并列连词)行无过矣。
【者】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
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
人。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者,
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
“于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
词)
【之】
青,取之于蓝
(代词)
輮使之然也
(代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 (助词,定中之间,无义)
蚓无爪牙之利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结构助词,的)
六、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 “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劝学》知识点 梳理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后人胜过前人。 2、锲(qiè)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 用刀雕刻;舍,停止。
《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5、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二、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参考)3、声非加疾也(疾:古义-强,声音宏大。
今义-疾病,快)4、假舆马者(假: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5、金就砺则利(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黄金)6、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7、用心一也(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三、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8、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10、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四、文言实词1、学不可以已(已:停止)|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3、輮使之然也(然:这样)4、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五、一词多义(1)于1、寒于水(介词,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
劝学知识点整理
A.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表转折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B.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C.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E.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表承接
F.锲而不舍
表承接\ 表转折
3.者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
记常识
1、荀子,名 。战国末期 国人荀子是
孔孟之后著名的 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
想家, 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
素
主义思想。《荀子》二十卷,共
篇。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
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
步成熟。
退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 2.虽有槁暴 曲“。有”通“又”。 “暴”通 3.则知明而行“无曝过”,矣晒“干知”通“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 二.古今异义词:质。 1.蚓无爪牙之利
复 习
劝
学
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虽有槁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君子生非异也
二.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 2.金就砺则利
四.常用虚词: 1.之: A.锲而舍之: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筋骨之强:
4.用心一也
C.青,取之于蓝 :
D.蚓无爪牙之利 :
三.词类活用情况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强 • A.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D.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 E.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出处。
二、实词。
1. 通假字。
-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 古今异义。
- 金就砺则利。
-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 今义:黄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古义:广泛地学习。
- 今义:学问渊博。
- 蚓无爪牙之利。
- 古义:爪子和牙齿。
-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 用心一也。
- 古义:因为心思。
-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3. 一词多义。
- 绝。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 以为妙绝(极了)- 强。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假。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望。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望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三、虚词。
1. 而。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但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因果,因而)-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和)2. 于。
-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而青于蓝(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引出对象,可不译)3. 焉。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圣心备焉(语气助词,了)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2. 名词用作动词。
语文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语文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语文劝学知识点一、通假字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5.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6.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7.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8.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9.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二、古今异义1.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
今:帮凶)2. 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三、词类活用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四、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7.輮以为轮(省略句)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五、重点字词解释1.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2.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3. 輮使之然也(然:这样)4.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5.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6.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8.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9.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六、一词多义1、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2、绝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③以为妙绝(极)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3、强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4、假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知识点整理
劝学知识点整理一、关键信息1、文章主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鼓励人们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2、主要论证方法比喻论证: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学习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述出来。
对比论证: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通过骏马和劣马的对比,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3、重点文言词汇通假字:“輮以为轮”中的“輮”通“煣”。
古今异义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博学”古义为广泛地学习,今义为学问广博精深。
词类活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4、重要语句理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说明通过学习可以超越前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11 文章主旨的深入分析111 学习能够改变人的品性和能力文中指出“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如同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会锋利一样,人通过学习也能够纠正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112 学习使人不断进步,实现自我超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形象地表达了学习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后人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113 学习是终身的事业“学不可以已”这一观点贯穿全文,强调了学习不应有终点,无论处于何种年龄和阶段,都应当持续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12 主要论证方法的具体示例121 比喻论证的丰富多样“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以登高招手和顺风呼喊为例,比喻善于借助外界条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而说明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
122 对比论证的鲜明有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通过蚯蚓和螃蟹的对比,突出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13 重点文言词汇的详细解释131 通假字的辨认与理解除“輮以为轮”中的“輮”通“煣”外,还有“虽有槁暴”中“有”通“又”,“暴”通“曝”等。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一)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
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文言知识点整理
《劝学》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①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④君子生非异也生,通,二、古今异义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今义:;参古义:今义:②声非加疾.也疾古义:今义:;③用心..一也用心:古义:今义:;④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今义:;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2.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3.形容词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4.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四、一词多义1.复①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②例:壮士!能复饮乎《》③例: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④例: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2.使①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③求人可使报秦者()3.故①(旧的,过去的)②(交情)③(所以)④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4.如①坐须臾,沛公起如厕()②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不如因而厚遇之()5.非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②非有仲尼、墨翟之贤()③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④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⑤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6.绝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佛印绝类弥勒()④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⑤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7.兴①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③大楚兴,陈胜王()④怀王怒,大兴师伐秦()8.善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④素善留侯张良()⑤善万物指得时,感吾生之行休()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得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④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吾得兄事之()⑥此言得之()⑦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五、特殊句式1.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劝学(节选)
《荀子》
一、成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学以致用专心致志因地制宜出奇制胜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
5、下饮黄泉。
6、輮以为轮
四、特殊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文言虚词
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蟹六跪而二螯。
吾尝终日而思矣。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反之,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显然是很难成功的。
如果没有那公交车司机心脏病突发时将车停稳的那份责任,恐怕车上的数十名乘客早已命丧黄泉。
如果没有那袁隆平田间忙碌的身影,没有他那夜以继日的在田间的考察,没有他那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估计我国某些地区的温饱仍然是个问题。
正是因为这些平
凡之人的负责精神,才会有后人对他们的敬仰。
语文劝学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劝学文言文知识点《劝学》文言文学问点一、〔成语〕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方同学超过老师,后人赛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方做事持之以恒。
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才智。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专心一也/专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由于;心,心思。
今义:集中留意力;多专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抱负、盼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别句式(一)介词结构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方法)”。
七、文言翻译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锐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才智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含解析)
劝学一、重点字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木直中.绳(合乎)3.虽有槁暴..(晒干)4.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
省:省察。
)5.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片刻)6.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7.声非加疾.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8.而闻者彰.(清楚)9.假.舆马者(借助,利用)10.而绝.江河(横渡)11.风雨兴焉.(兼词,“于此”)12.无以..成江海(没有用来……的(办法)13.锲.而不舍(刻)14.金石可镂(雕刻)1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容身,藏身)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走狗。
)5.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4.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6.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7.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8.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五、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
(介词,从)而青于蓝(介词,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介词,对于)2.假假舆马者(动词,借助,利用)愿大王少假借之(动词,宽容)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借)3.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但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而且)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并且)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连词,表转折,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连词,表顺承,就,于是)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并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连词,表假设,如果)4.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这里,从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此,在这里,从这里)圣心备焉(了,语气助词)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六、文言句式(一)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劝学》文言文知识整理
《劝学》文言文知识整理《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目的、态度和方法。
这篇文章言辞优美,富有哲理,蕴含着丰富的文言文知识。
下面我们来对其中的重点知识进行一番整理。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2)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
今义:与“真”相对。
(3)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从。
而青于蓝:比。
善假于物也:向。
(2)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顺承,就。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3)之青,取之于蓝:代词,指青。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助词,的。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4、词类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2)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
(3)名词用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4)形容词用作名词其曲中规:“曲”,弯曲的程度。
登高而招:“高”,高处。
二、特殊句式1、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用心一也。
(3)用心躁也。
2、状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重点句子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
《劝学》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5、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二、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参考)3、声非加疾也(疾:古义-强,声音宏大。
今义-疾病,快)4、假舆马者(假: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5、金就砺则利(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黄金)6、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7、用心一也(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三、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8、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10、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四、文言实词1、学不可以已(已:停止)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3、輮使之然也(然:这样)4、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五、一词多义(1)于1、寒于水(介词,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
高中语文《劝学》知识点(总结全面)
《劝学》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熏烤使……弯曲)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③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④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本性)二、古今异义1.君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生非异也(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2.金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这里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金子,黄金。
)3.爪牙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现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贬义词。
)三、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介词)2.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四、词类活用1.名作动①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2.名作状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上,向上;下,向下。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3.使动用法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使……弯曲。
)4.形容词作动词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直,变直、取直;利,变锋利。
)5.形容词作名词①其曲中规(曲,弯曲的程度,弧度)②登高而招(高,高处)③积善成德(善,善行)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者……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译: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因为用火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啊。
2.臂非加长也。
译:手臂并不是加长了。
3.声非加疾也。
译:声音并不是加强了。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快。
《劝学》文言知识点归纳
《劝学》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使弯曲。
2、虽有槁暴通“又”,再。
3、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才智。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二、古今异义词
1、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黄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义:验,检查。
今义:参加,参见。
3、用心一也
古义:用,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怀着的某种念头。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安置,安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三、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词,每天。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
4、积善成德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文言句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臂非加长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与此句句型相同的句子还“用心躁也”“非利足也”。
3、輮以为轮
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词“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倒装句,“于蓝”,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还有“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于水寒)”。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倒装句,“之利”“之强”作定语,后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
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 "煣"," 使⋯⋯弯曲 ")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 者 ,, 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
)
2.臂非加长也。
3.声非加疾也。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
2.輮(之)使之然也。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1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
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
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劝学》(节选)一文中共有 16 个“而”,弄清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对研读课文很有帮助,并且“而”是高考必考的 18 个文言虚词中的重点,《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
( 1)、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⑥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 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3)、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此句也可表顺承。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 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4.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5.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取独)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定语后置的标志 )
(4)非蛇鳝之穴(的)
6.假
2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4)因求假暂归(假期,休假)
(5)假以雄权(授予,给予)
7.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3)以为妙绝(《口技》)(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关系)
八、文学常识
1.荀况
荀况(约公元前 313 年~公元前 238 年),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越国 (今山西省安泽县 )人。
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
曾游于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
荀卿废,便安家于兰陵,著书数万言而卒。
荀卿之儒与孟轲之儒在思想上有许多显著不同。
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孟子异。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性善论),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性恶论)。
正是基于他对人性的这样的认识,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功能和人的后天学习的作用。
这也是他把《劝学》置于其著作第一篇的原因。
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有唯物主义观点。
2.《荀子》
《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 篇。
荀况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有批评,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
通篇用排偶
句法,也是荀子散文的特点,《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
重叠构成,辞采缤纷,对后世影响很大。
九、荀子名言名句
1、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