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新课程数学问题的新特点

合集下载

新旧课程标准的异同

新旧课程标准的异同

数学新旧课程标准的异同请指出高中新旧课程标准的异同,并对它们的内容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建议。

(一)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注重以生动活泼的呈现形式引入数学知识,注重介绍数学知识的背景来源。

旧教材逻辑性强,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和便于讲解,对数学知识的背景(实际的和数学内部的)涉及不多,教师在以往教学中自然也比较少涉及到这些。

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

对此理念下的新教材使用后调查发现,35.7%的老师认为新教材在讲解相关知识的背景、来源方面做得“很好”、“非常重要”,53.5%的老师认为“一般”,7.1%的老师认为“差”,3.5%的老师认为“较差”。

可见,大部分老师认同了教材重视数学知识的背景、来源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他们也将重点使用这一部分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呈现形式,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比较典型的例子:《不等式》这一章的第一节举了我国1970年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与2003年飞船“神舟五号”各项数据对比的例子,教师通过这个实例教学不但让学生更清楚地发现了不等关系,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旧的教学方式对概念的引入一般都是先给出定义,然后再举相应的一些例子予以说明。

这样教学逻辑性是强了,但不能照顾到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长期以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差。

新课程改革的改革重点之一是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在这种理念下出版的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在问题设置方面变化较大,问题意识贯穿在整个教材的始终。

对于穿插在正文中的“观察”、“思考”、“探究”、“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等拓展性栏目,近90%教师认为非常合适,有效的调节了数学学习的气氛,改变了传统数学教材的呆板面目,为新教材增色不少。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目的,然后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和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接着分享了一些生活化实践案例,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挑战。

最后总结了实践中的启示,指出生活化实践可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展望未来,进一步探讨了发展方向。

通过对生活化实践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背景,生活化教学方法,实践案例分享,教学效果提升,发展方向,评价和挑战,启示,研究目的,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探索和实践,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实践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旨在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享生活化实践案例,并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和挑战,最终总结出实践中的启示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提升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经验和启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改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从而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呈现出一些特点和趋势。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再只是注重传统的知识传授。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新课程⼩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培训讲稿⽼师们,下午好!很⾼兴能与⽼师们在⼀起交流,讨论《新课程⼩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填空题。

1、情感与态度⽅⾯的⽬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求知欲、⾃信⼼、⾃我负责精神、意志⼒、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

2、所谓“⾃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主学习的概念。

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的独⽴性和⾃主性,引导学⽣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类。

4、教学⽅法是教学的途径和⼿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法和学⽣学的⽅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法的总称。

5、练习法是指学⽣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种教学⽅法。

6、“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定的问题情境⽀持下,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个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类教学模式。

7、《标准》中的四个⽬标⼤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

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

8、教学设计的⼀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9、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

10、教学案例形成的⼏个步骤⼀般如下:①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平与要求;②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③教师、学⽣的课后调查;④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平要求的⽐较;⑤撰写教学案例.11、教学⽅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定。

有的班级学⽣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学辅导法。

12、问题⽣成的途径有四个⽅⾯:其⼀,教学内容即问题;其⼆,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成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1、引言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时,教师应在全面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教材教法进行数学教学,同时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关注以下几方面:2、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在研究学习新教材时要明确两个目标系统的关系: 一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目标系统,二是教法与学法同步发展的目标系统,以教法的转变促进学生学法的转变,形成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

2.1 把握教材深度和广度,适当引入生活中的素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一定要认真钻研。

要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的作用、地位,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从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类型和所要使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不能单纯地教教材,而是驾驭教材,用活教材。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

总之,只有真正把握了教材,才能达到教学的全部目标。

2.2 加强教法研究,实施因材施教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的片面理解这句话的教师不管学生的年龄特征,不管教学的内容是什么,每节课都让学生动手实践,每节课都让学生小组讨论。

《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数学学习的方式有许多,有模仿、记忆,还有接受和练习等;数学学习活动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社会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择应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新数”运动缺点、启事以及例子

“新数”运动缺点、启事以及例子

虽然舆论界对于“新数”运动期间所提倡的新教法的研究、课本的生动设计,以及为提高学生兴趣而采取的种种措施一致地加以推崇,但是“新数”本身所暴露的缺点却招来了公众的猛烈抨击。

首先,学校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通过发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家发现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目的)其次是“新数”过分强调结构化和严谨性,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削弱,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了“新数”内容,因而认为推行“新数”的结果使得数学教育质量降低;(教学方法)(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第三,“新数”过多地将大学数学移植到中学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合理的范围,而在实际教学中不过关,没有揭示数学本质,产生许多形式主义的现象。

(教育内容)以下是对“新数运动”失败的简单分析:(一)数学教学目的学校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我们也许可以把追求优异成绩作为教育的一般目标;..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

因数学教育尤其强调的是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一方面,这种以智力发展为最终的目标的数学教育,实质上可以说是一种排斥大众教育的精英教育,只有少数的学生和教师才能够适应。

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但仅有智力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还包括身心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且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不科学的。

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智力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遗传的作用,后天的综合因素对智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儿童的生活的周围环境达到正常水平后(这里的正常水平是指符合绝大多数儿童所生活的环境),后天的包括社会、家庭、教育在内的综合因素的促进作用是很小的。

也就是说,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是起作用的,但这种作用实际上是很有限的。

但实际情况是,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处于正常生活环境中的,所以,把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设为促进学生的智力的最大发展,这显然不是科学和合理的。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为了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注入新的活力,本学期初校长要求全体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

为此理科教研组在第三周教研会上提出理科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经过了为期四周的学习和思考,我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

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都活跃起来,使学生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

教师应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

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

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学习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道理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

即使让学生自学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

叶圣陶先生说:“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

”这就是说教师是指导者就不能“代庖”,教师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新课程标准数学

新课程标准数学

新课程标准数学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进步。

新课程标准数学的出台,意味着数学教育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课程标准数学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围绕新课程标准数学,探讨其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首先,新课程标准数学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而新课程标准数学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数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标准数学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为主,学生为客。

而新课程标准数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再次,新课程标准数学的教学策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

而新课程标准数学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总之,新课程标准数学的出台,对于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标准数学的要求。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新课程标准数学的实施一定会取得成功,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做一做中,出现“平均分成5份”,这是第一次出现,所以我们先让学生思考“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用学具摆或者画一画,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再交流中进一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从上面的教材我们可以看出例1主要是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而例2就主要是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多种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分,可以两个两个分,也可以3个3个分等等,像这样让学生经历多种方式平均分的过程,这是以前我们教材中是没有的。
在新课程实施的开始阶段,“解决问题”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内容,其许多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需要实验教师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主要内容
2、具体特点和教学建议。
(1)突出了概念教学。
这里涉及到两个概念“平均分”“除法”,以往教材把平均分和除法结合起来放在一个课时中完成。而我们现在实验教材中把除法认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2-17页,二是在建立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除法的概念18-22。
学生提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有需要一步计算解答的,也有需要两步计算解答的。对于用一步计算解决的,可以当时就让学生解答;对于两步计算解决的可以暂时留下,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教学实践中,有时会出现学生的提问不着边际,不能较快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时需要我们加强提问指导,让学生逐步理解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
本单元三个例题教学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一致的,但在知识目标把握上应各有侧重。例1在学生分步解答的基础上,重点要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例2中第一次出现了“小括号”,也是本册教材中唯一的一次,重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计算练习来体验、感受、发现小括号的作用。教学时,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可以先让学生尝试改写成综合算式,以引发矛盾冲突,再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使用方法。

“说题”例说

“说题”例说

例(习)题教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进行例(习)题教学时,通过引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反思解题过程、拓展习题的内容与形式等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完整化、具体化,进而形成完善、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

为了加强教师对例(习)题教学的研究,我们决定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使说题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重要的集体教研方式。

一、为什么要做“说题”研究我们在一线调研时发现,目前各校例(习)题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轻视教材例题,盲目选题;教法单一,缺乏创新;就题讲题,外加“题海战术”;欠缺做题后的深刻反思;不考虑学生实际,偏重解题技巧和解题模式的归纳。

一位资深研究员曾感慨地说:“许多老师讲完例1,便是‘下面开始讲例2’,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讲例1和例2。

”话虽简短,却深刻揭示了我们教师在课堂例(习)题教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

为了促进和优化教师对例(习)题教学的研究,说题教研迫切需要提上教研日程。

我们设想,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引导教师向同行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解题经验和理论依据,强化教师对数学问题、教法学法的深入研究,营造更为务实的教研风气,促使教师探求新型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例(习)题教学模式。

二、“说题”的内容“说题”,简言之就是“说”数学题,即教师在例(习)题教学中能够说清楚该题的出处和解题路径,主要从题目的背景、解法及其对思维培养方面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去分析、说明。

课本中的例题多数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示范性,蕴含一种数学思想,示范一种解题方法,甚至包含丰富的数学背景知识。

教师对教材例(习)题编写意图的理解,直接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因此,如何充分挖掘这些例(习)题的潜在功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学科思维,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

我们以教材中的一道例(习)题为题,要求教师主要从题目的背景、意思、解法、变化、教法与学法、反思等几个环节去展开“说题”。

从表面上看,教师“说”的是数学知识间的前后联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但从本质上说,这些内容却反映了教师自身的学科理论功底、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数学方法的理解能力以及数学教学的理念前瞻性。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对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3)班的尖子生和(4)班差不多,不过,后进生方面,二(4)班多了好几个。

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材分析本期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具体表现:“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

“方向与位置”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并能辨认八个方向,能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测量”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除此之外,还有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好玩”。

本期课程内容知识点散、多,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养成踏实、细致的学习态度,应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以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课为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以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课为例

案例采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以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课为例文|于荣山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的关注,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生活化和实践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魅力,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生活浸润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重构(一)紧密结合生活实例为了让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简易方程”一课更加生动、有趣并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称重实例。

活动一:商家老王拥有一定数量的玩具需要找人搬运,但他不知道一些玩具的重量,且他只有一架天平和砝码。

因此,学生需要利用这些物品来表示玩具的重量。

例如:小兔(重量为50g)和50g砝码的重量在天平上的重量与100g砝码的重量是相同的,他就可以将这个例子化为等式“小兔(50g)+50g=100g”,从而理解等式的概念。

在数学中,等式通常由“=”连接两个相等的关系式。

而如果小兔的重量为未知数x,就可以得到等式“x+50=100”,这个等式就变为了方程。

学生也可以从中得到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即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二)创设生活情境除了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创设具有实际背景的教学情境也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种情境化教学方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构建真实、具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积极探索,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当教授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实际情境。

活动二:学生作为环保组织的成员,需要为即将举行的环保宣传活动筹备物资。

新说课标说教材六年级上册数学

新说课标说教材六年级上册数学

乘 除
第三学段:有理 数的乘除
纵向整合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一、二
单式
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一下
复式
条形统计图 四上 四下
单式统计表 折线统计图
单式
折线统计图
复式统计表
二下 六上
复式
折线统计图 五下
统 计
扇形统计图
纵向整合
注重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
三角形面积
梯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
特殊情况
正方形面积
长方形面积
圆面积Βιβλιοθήκη 面 积纵向整合迁移
解 决 问 题
分 数 除 法
数 与 代 数
百分数和 分数、小 数的互化
横向整合
三、说 建 议
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 学 建 议
教学建议
除 法 分 数 比
被除数 分 前 子 项


区 商 分数值 比 值

÷
除 分
数 母 项
是一种运算 是一种数 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新旧知识前后联系、对比 利用已有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 学 建 议
教学建议
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思想
新旧知识前后联系、对比 利用已有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 学 建 议
教学建议
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思想
圆的周长和面 积公式的探索。
能正确描 述位置关 系
能解决简 单实际问 题
认识扇 形统计 图特点
会制作 扇形统 计图 会用适当的 方法收集数 据

数学新课标下原有表达与统计意义:以《认识百分数》教学为例

数学新课标下原有表达与统计意义:以《认识百分数》教学为例

数学新课标下原有表达与统计意义:以《认识百分数》教学为例首先是微观层面,能够深度的挖掘数学学科的本质,我们都知道教什么优先于怎么教,学什么优先于怎么学,如果我们对于学科的本质把握不够通透的话,那有的时候我们付出的大量的努力都是在浅表层面,很难给到学生更加深刻的数学理解,进而去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

中观层面的,我们希望构建学历生长的课堂,我们都知道教是为了不教,而如何实现不久,只有让学生自己生产出更强大的学习能力把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才有自我学习的意愿,动力和素养。

最后,宏观层面,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通过梳理把握全景的数学结构,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现在我们也非常强调大概念,大观念这样的一些课堂的教学主张。

也希望通过一期又一期的齐华备课室,让老师们能够透过这一粒沙看到整个沙漠,透过这一滴水看到整片的海洋。

这一讲,我们给大家带来的课例又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课例《认识百分数》,我们试图通过这个课例和大家传递出的教学的基本的思考是:原有的表达与统计的意义,一个老师可能会觉得有点蒙圈,什么叫原有的表达与统计的意义呢?这里请允许我和大家稍微走一点剧透,我估计有些老师应该已经有所心理的准备了,在即将颁布的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当中,百分数这个内容已经从原来的数与代数进入到统计与概率的这个维度里头来,因此未来我们再谈这个百分数的时候,我们不再把它当做一个分数啊,小数啊具有差不多同等地位的一个数的概念来理解,而是更多的把它当做一个统计量来理解,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的变化,因此未来我们再来讨论百分数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关注他的统计学的意义。

那么,进入今天的分享。

首先是教材的速览,我们会呈现三个主流的版本的教材,帮助大家捋一捋这几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当中有什么相通的地方,也有什么差异的地方。

当然这里面特别要和大家说明的是,我们目前手头还没有最新版本的教材,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比较的仍然是原有的三个版本的老教材,也许等新的教材出来以后,老师们可能对于统计的视角看百分数会有更加新的一些认识和理解,那么这一讲我们也算是做一个预热。

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021年9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石泉县师训中心组织的定边县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至六年级的新教材培训,使我对上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表率作用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每一次培训,都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教师的成长之路应是一道学习之路,也是一条反思感悟之东路。

下面此次就将本人对本次培训的收获整理如下:一、教材的变化修订后的教材清晰地体现了《义务教育低年级标准(2021年版)》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要求,设计出有效的、可操作的路径或这种方式,确实使学生获得"四基",形成"四能";也更加细致地反映教师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突出关键点和启发性,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发展等规律。

新教材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容呈现、结构中安排都发生了一定的指派变化,概括地讲,有以下几方面:(一)调整教材结构,使内容的编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心智规律主要变化有:数与代数部分:在二年级增加"混合运算"单元;将"有余数的除法"迁移至"万以内数的认识"之前;……图形与几何部分: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时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在三年级安排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性的认识;在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后,让学生直观体会了直角、锐角、钝角;观察物体的内容安排了三个层次;……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学段调整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只分别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安排统计的教学。

第二学段才常识开始系统教学统计图表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学习如何利用数学模型、判断、预测去解决问题。

"可能性"后移至五年级教学。

综合与实践部分:更动或重新设计了主题活动。

中低年级高二晶灵一般只编排一个主题活动,不断提高了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加强了对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散播数学思想方法;高年级每册一般编排两个主题活动,重在体现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完整过程。

盲校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特色分析与教学思考——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

盲校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特色分析与教学思考——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

盲校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特色分析与教学思考—-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孙丽娟【摘要】《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以《盲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为依据,更加适合盲生学习。

新教材在教材结构、内容呈现方式、指导思想、学习评价等方面呈现出创新特 点。

盲校数学教师应在课标理念指导下认真研读新教材,开展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多重感官参与,实施分层 分类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计算能力和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盲校;一年级;数学;新教材【中图分类号】G761《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以下简称“新教材”)以普校2013年版义务教育小 学数学教材为蓝本,以《盲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准(2016年版)》为依据,结合盲校数学教学实际需 求编写,分为低视力版(大字版)和盲文版。

本文以 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9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介绍新教材的编写特色以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产 生的教学思考。

一、新教材内容调整情况2018年以前,盲校小学数学教学通常使用人 教社2003年出版的普校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的盲文 直译版或大字版(以下简称“旧教材<)。

新教材的内 容和编排与旧教材大致保持一致,但也根据盲校数 学教学实际 。

一是结构编排。

旧教材中的“十几减9”保留不 变,但“十几减8、7、6、5、4、3、2”被拆分为“十几减 8、7、6”和“十几减5、4、3、2”,使得教材结构更加符合盲生学习实际。

同时,“问题解决”部分从3道例 题扩充至6道例题,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另 外,旧教材中的“思考题”,在新教材中被提前至例 1对应的练习部分,更加符合教学节奏。

二是教学内容。

例如,“问题解决”部分增加了 关于“画图”策略和解决“多多少、少多少”问题的学 习,而对应的练习则根据教材内容和结构的调整适 当减少到8 —10题。

三是学习难度。

新教材的学习难度总体保持不 变,但适当降低了一些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内容的 难度。

高中数学新课程

高中数学新课程

高中数学课标的课程设置的新变化那么我们今天要解读的这个单元的题目是新修订的高中数学课标的一些变化。

这次的主要变化将从三个方面展开,一个就是课程题例的主要变化,这个地方我想说的就是整个标准跟上一版标准的比较来说它的大的一些方面的变化。

比如说提出了核心素养,比如说我们这一次增加了学习质量标准,比如说这次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大量的案例。

然后第二个方面是从高中数学课程结构的变化来讲,比如我们从上一次实验稿的模块到这次的主线,比如我们还为了解决初高中过渡问题增加了预备知识。

比如我们选修课程,在上一次增加选修自由选择的课程基础上我们这次的选修课程跟大学数学院系的课程更加接轨,分了五类的课程来。

然后第三个部分想谈一下具体的我们这次数学内容发生了哪些变化。

比如说我们增加了哪些内容、减少了哪些内容,在对内容的具体要求上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样三个方面。

一、课程题例的主要变化第一个就是我们这次修订课程题例的变化。

这次我们标准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门就是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第二个部分是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第三个部分是课程结构,第四个是课程内容,然后是学业质量标准,最后是实施建议还有附录,附录里边包括数学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和案例两个部分。

然后我们的实验稿是由四或者五个部分组成,前沿、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以及当时也有附录。

那么我们就是说可以发现在这一版的标准当中我们的结构更加清晰,我们就可以一眼看出来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包括我们的课程结构、课程的设计思路都在里面,然后这些实际上在上一版本的标准当中都是在前沿里边。

然后这是题例的一个变化。

还想说在大的方面我们凝练了这个数学的核心素养,这也是这一次我们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工作就是一个变革性的或者标志性的变化,这个核心素养凝练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前面老师也有谈到。

比如说我们在63年的时候第一次就提出了三大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然后在03年出版的标准实验稿里边把三大能力拓展成了五大能力,也就是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和数据处理这五大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学习体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学习体会暑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书。

本书分析课堂教学之细,令人惊讶。

书中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研究课堂教学,怎样通过课堂这面镜子,研究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

本书的作者用定性和定量两个纬度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本书对《整数除小数》、《乘法结合率》、《基本数量关系》、《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15节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每一个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前测试与分析。

在上课前,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了书面测查,了解学生对新课有关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对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2、课堂中时间分配情况及分析。

根据每一节课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师讲解、师生问答、学生活动,或者情境引入、展开讨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不同角度进行比较精确的时间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提问分析。

从三个方面对提问进行分析。

一是对全班学生分水平答问机会统计并分析。

二是教师提问技巧和水平分析。

作者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分成无关、管理、认记、理解、推理和创造六个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

三是对问答的方式进行统计并进行分析。

4、练习设计及效果分析。

5、课后测查与分析。

一是测查学生对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分析;二是调查学生对这一节课的感受。

6、对听课教师的课后调查、访谈与分析。

一是用问卷的形式对听课教师进行书面调查;二是对听课教师进行访谈。

7、专家访谈。

8、上课教师反思。

9、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这15节课堂教学案例,每一节课都用了二十多页的篇幅进行详细的分析。

学习后,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落实。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在新观念的指引下,我们在教学中力图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我们的教学目标多元化。

如:《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执教老师的教学目标为:①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探索中发现并掌握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速算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草人 小鸟
笑脸
爬滑梯
朋友
两盏电灯
例说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
徐慧(江苏省灌云县四队中学邮编:222234)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把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改变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式、
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改革的重点.
首次明确提出:“力求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极大
地冲击了传统教学的价值取向,给传统的初中数学问题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数学题更加注重创设真实的场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
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参与新教材教学过程中,深感在教学中恰当把握问题的特点、
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下面以实验教材(苏科版七年级、八年
级上册)为例,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新课程数学题的
主要特点.
1 启智性
新课程倡导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把握数学结构的本质,撷取其
中鲜活、富有想象的原型,从中提炼、构建数学问题,训练学生思维
的敏捷性,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亲切和数学智慧的力量.
例1(七年级上册P154数学实验室)
请你构造一些图案,使每一图案含有2个
三角形、2个圆和2条平行线段,并给图
案加上恰当的解说词(如右图)
分析:本题答案很多,经筛选,列举几个供大家
参考。

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
宁静的夜
在学生的作业中,更有别出心裁的创意:
如右图,真是诗情画意般的设计; 2008年
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有
的学生就这样设计
: , “北京好运”.
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动手创作,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老师和学生在一起争论,进行平等交流。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民主意识。

2开放性
新课标着力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强调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开放题是达此目的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把学生从单一、僵化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也为数学应用和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
例2(八年级上册P 43-44复习题3)右图是由
5张全等的正方形纸片组成,只移动其中一张纸片,
你能使它变成轴对称图形吗?
分析:这样的数学题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其积极思考.本题有多种答案,例如
每个学生都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按照自己的原则设计出不同的图案,学生在运用轴对称原理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与有趣.
3探索性
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需要学生心智、操作、情感等多方面技能的支持以及多种感官的参与.包括尝试操作、想象归纳、抽象概括等.学生正是在探究实践中学会了创造.
例3(七年级上册P123例题)用火柴棒按以下方式搭小鱼.
(1)搭n条小鱼用几根火柴棒,与同学交流.
(2)搭20条这样的小鱼用几根火柴棒?
分析:搭1条小鱼用8根火柴棒,搭2条小鱼用14根火柴棒,搭3条小鱼用20根火柴棒……每多搭1条小鱼增加6根火柴棒,搭n条小鱼用[8+6×(n-1)]根火柴棒.
用20代替8+6×(n-1)中的n,可以得到8+6×(20-1)=122.所以, 搭20条这样的小鱼需要122根火柴棒.
4有趣性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审美需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这是数学新课程在问题表现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例4(七年级上册P126)丢番图(Diophantus,约公元246-330年)被认为是代数学的鼻祖,但历史上没有一本正式的著作里留下他完整的生平,甚至于连他的国籍都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有趣的是,他竟然有一个墓志铭,上面镌刻着他的一些情况:“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十二分之一.颊上长出了细细须.又过了生命的七分之一才结婚.再过5年他感到很幸福,得了一个儿子.可是这孩子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老人在悲痛中活了4年,结束了尘世的生涯.”你知道丢番图结婚时和去世时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吗?
分析:设丢番图去世时年龄是x岁.根据题意,得
5461272
x x x x x +++++= .解得x=84.结婚时年龄是33岁,去世时年龄是84.
又如(八年级上册P 136复习巩固1):如图是我国四大银行的标志
中国工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其中,哪些标志是轴对称图形?哪些标志是中心对称图形?
一个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例子,使学生在运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原理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与有趣.
5 挑战性
新课程注意选择具有思考性、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面对问题不一定能立即获得圆满的解决,往往需要通过观察、尝试、推理探索出解题的途径,寻求解题的方法.而学生在欲解、欲思的状态中,激发出对数学的情感与数学潜能.
例5(七年级下册P
131练一练)
用不同的方法沿着网络线把正方
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
分析:本题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尝试和分析才能得出答案.而要想解释结果的合理性、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经验和规律性,必须对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并通过同学之间开展合作与讨论来实现.本题有六种答案.
新课程的数学问题还有其他特点,比如实践性、生活性、综合性、操作性、人文性等,但这些特点往往是交叉或渗透在上面几项中.作为新课程数学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以上五点.
总之,数学问题(包括数学问题的产生、构建和选择)的重要地位在于它的独特实践性价值——它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 重要载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数学价值取向的过程,就是在问题情境下学数学、想数学、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