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个课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与温度、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溶解和溶液》这一单元,对溶解的概念、溶液的特点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与温度、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难点:溶解能力与温度、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糖、沙子等)、水、温度计、搅拌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溶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溶解的概念,以及溶液的特点。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固体物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然后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四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含作业设计实验记录单)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优秀教案(含作业设计实验记录单)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材简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四课,教材包含两个活动。

活动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本活动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在两个装同样多水的玻璃杯中,把食盐和小苏打一份一份地分别加入并搅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

教科书用文字和插图对如何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等份,如何加入食盐和小苏打,什么时候进行记录作了提示。

实验是用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

活动二: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为了便于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科书选择了对汽水中的气体进行观察。

要求学生将未开启的汽水瓶进行摇晃,观察汽水中有气泡冒出,并使用注射器装汽水,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汽水中气泡的变化。

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课文中的小资料,与生活相联系,说明水中的动物、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学情分析】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

他们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是培养思维独立性和发散性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本课的实验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关键是要强调如何使对比实验过程科学。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非常好理解实现这个科学,也为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打基础。

另外教师要注重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的规范。

在前三课的研究中,学生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知道了水不仅可以溶解食盐、高锰酸钾等固体物质,还可以溶解胶水、洗发液、醋、酒精等液体。

但是,学生对一定量的水中到底可以溶解多少某种物质,是不清晰的。

因此,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食盐和小苏打进行溶解能力的比较,使学生明白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汽水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到水不仅可以溶解固体、液体,还能溶解气体,丰富对溶解概念的认识。

第4课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4课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学生在经历了固体、液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特征和过程后,逐渐会内化形成有关“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将自然过渡到探究溶解能力的问题中来。

本课通过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比较,体验和感悟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此基础上,再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不易被学生觉察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符合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的,并期望学生通过各项研究,使学生认识到气体不仅能溶解于水,还能从水中析出,从而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亲历相关“溶解”实验的现象后,会判断和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但对于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模糊和无意识的,探究同样多的水中,一种物质溶解的多少来判断这种物质溶解能力的强弱,是适时和必要的举措,也为后续探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奠定了意识基础和理论依据。

对于气体能否溶解于水,学生是缺少直观认识的,选择对汽水中的气体进行观察,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如打开汽水瓶时,会听到“嗤”声;有气泡冒出;摇晃后会“溢”出来;喝完后会“打嗝”等。

以此为契机,精心设计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就显得尤为迫切,通过比较、分析、观察、实验等,体验和感悟气体能溶解于水,气体从水中析出的精彩过程,完善和提升对“溶解”现象的认识新高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用实验探究气体能溶解于水中,又能从水中析出的可逆过程。

【教学难点】用加压和化学方法来体验气体溶解于水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今天老师给带来了两种物质,食盐和小苏打,其实,食盐和小苏打是厨房中常见的两种物质,而且都能溶解在水中。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表格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物质本身的特点和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实验现象能够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表达。

但是对于溶解能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物质本身的特点和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溶解能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发现和总结规律。

同时采用引导法和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物质(如盐、糖、粉笔等),水,计时器。

2.实验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它们的溶解能力一样吗?2.呈现(5分钟)展示各种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观察其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溶解的时间。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的快慢与物质本身的特点和水的温度等因素有什么关系?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溶解的快慢与物质本身的特点和水的温度等因素有关。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溶解能力与物质颗粒大小的关系?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

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以及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引导学生围绕着溶解这一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节,教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探究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二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很多固体物质都可以溶解于水,至于能溶解多少,溶解能力的大小并没有认识;对比实验,学生没接触过,如何使对比过程公平,需要引导;学生对气体能溶解于水是缺少直观认识的,需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过程与方法:(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小组两小包食盐和小苏打、烧杯2个、玻璃棒2根、注射器1支、橡皮塞一个,食盐、小苏打各20克分8小份、汽水一瓶、实验记录表1个。

教师准备:课件及相关视频、两杯水量不同的烧杯、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两根玻璃棒、一支针筒、一瓶雪碧、一个橡皮塞、小苏打和食盐各20克分8份、两小包食盐和小苏打【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猜一猜这两种物质分别是什么?2、教师讲解:其实盐和小苏打都是厨房中常见的物质,盐可以作为调料,而小苏打可以用来制作面包、去除农药等。

3、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盐能溶于水,那请你猜一猜小苏打也能溶于水吗?4、教师演示小苏打溶于水的实验;5、实验证明小苏打也能溶于水,那么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更强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溶解概念理解不深,对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认识尚不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难点: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2.比较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讨论法: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糖、沙子等)、清水、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辅助工具:白板、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物质溶解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固体物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操练(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感知到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基本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溶解能力的差异,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现象找到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面粉、水、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教师引导讨论,讲解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完成实验总结。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物质溶解能力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例如,煮饭时为什么要先溶解糖和盐?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初步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方法。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溶解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但是对于溶解现象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和观察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初步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溶解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溶解现象的学习,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初步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溶解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溶解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物质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验与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3.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总结溶解现象的本质。

4.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可能无法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况,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能运用溶解能力的大小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学会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沙子、食盐、糖、水、烧杯、玻璃棒等。

2.课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解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溶解能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教科版
3、为什么气体能在饮料中溶解,打开瓶盖后它怎么又跑出来了?
(三)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个小实验(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以及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交回答一下为什么气体能在饮料中溶解,打开瓶盖后它怎么又跑出来了?(当我们将饮料表面的气体挤压,气体才能在水中溶解,当我们打开瓶盖后,表面的气体没有挤压,所以它跑出来了。)
二、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一)讨论实验方案。怎样进行这个实验才比较公平?
(经过讨论,PPT出示温馨提示:①、两杯水必须一样多。②、每次分别加入两个水杯中的食盐和小苏打要一样多。③要同时用筷子进行搅拌。④、实验的过程尽可能科学规范,比如要等第一份加进去的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才能加第二份,直到食盐和小苏打都不能再溶解了,再进行记录比较。)
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
1.汽水准备两瓶,其中一瓶摇晃过有可能影响实验,另一瓶备用。
2.课件重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体在水中溶解的原因。
活 动 过 程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导入:出示小苏打和食盐,让学生思考:谁的溶解能力更强?
上课之前,老师带了两位“朋友”放在你们的桌前,猜猜他们是谁?(小苏打和食盐)。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多的水中,谁被溶解得更多,也就是谁的溶解能力更强(板书)。
三、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一)提出问题。
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有很多的固体和液体能在水中溶解,并且它们的溶解能力各不相同。那么,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过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呢?(一些饮料:如汽水)
(二)观察交流。
教师通过摇晃汽水、打开瓶盖等方式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探讨: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深入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物质溶解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同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溶解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和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理变化。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理解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溶解的概念,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难点: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物质溶解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沙子、水、烧杯、搅拌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物质变化的知识?它们有什么特点?”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例如:“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一些什么规律?”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109

教科2001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109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P29---P30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教材分析】溶解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本课中,学生将在小组内合作,动手探究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有什么不同。

本课还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为了便于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材选择了对汽水中的气体实行观察。

使用注射器装汽水,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汽水中汽泡的变化。

最后的小资料,与生活相联系,说明水中的动物、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实行呼吸。

拓展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2.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教学难点】讨论、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实验用具:装50毫升水的烧杯1个、搅拌棒1支、可乐1瓶、注射器1个。

学生分组实验用具:装50毫升水的烧杯2个、搅拌棒2支、食盐20克分为八份、小苏打20克分为8份、汽水1瓶、注射器1个。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两种厨房里常见的物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提问:猜猜谁的溶解水平强?指出: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水平的。

那么,在同样多的水中,哪一种物质溶解的多一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二、设计:1.现在请你说说看,你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对比,看同样多的水中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它们的溶解水平)2.这个对比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平?哪些条件必须相同?(两杯水一样多、都要搅拌、每次分别加入的量要一样多、等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都不能再溶解时停止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高锰酸钾、奶茶等固体物质能在水中被溶解或者半溶解。那么其他液体也能像食盐、砂糖、高锰酸钾、奶茶那样溶解在水中吗?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二、探究胶水与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出示胶水和洗发液
师:桌面上有洗发液和胶水?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2小组讨论,猜测实验现象
师: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两个盛水的烧杯中,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讨论、汇报猜测
(3)明确实验过程和目的
师:把盛有醋和食用油的两个小烧杯分别倒入另外两个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它们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在水中有没有扩散?是怎么样扩散的?记录完之后,再用小木棒充分搅拌,观察它们在水中是否溶解。
(4)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猜测,做实验记录(书本P28页)
搅拌后溶解
食用油→水中上下浮动,然后浮在水面上
搅拌后不溶解
学生思考、回答
出示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回答、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小组上讲台讲解,教师出示准确步骤,学生进行实验。
提醒学生完成书本P28页记录表
板书胶水、洗发水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回答、并记录实验现象
提醒学生完成书本P28页记录表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任教者
许丽芳
版本
教科版
年级
四年级




科学概念: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科版教学目的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才干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2.研讨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才干。

停止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3. 在溶解实验中看法到细致地观察、比拟的重要性。

看法到溶解在生活中运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才干不同。

教学难点研讨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等。

课前预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知道有些固体可以溶解在水中,也知道有些固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你能说一说吗?二、新授〔一〕研讨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才干。

1.先生观察:翻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外面是什么吗?2.教员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异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才干强?教员出示小苏打,先生观察每组各自的小苏打,并说说关于小苏打的看法〔颜色、气息、外形等〕,依据先生实践状况,适时讲述小苏打是家庭厨房常用来做面包的发酵剂。

2.先生观察桌上瓶中的小苏打和食盐,说说它们之间各有什么特点?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停止这个对比实验比拟公允?4.组织先生实验:提示先生做好实验记载。

师:〝在这个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一个放食盐、一个放小苏打,什么条件相反?〞〝将20g待溶解的物质倒入50ml水中来比拟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才干,这样做迷信吗?为什么?〞〔1〕指点先生阅读教材P29实验方法。

〔2〕师:〝为什么要将食盐和小苏打平均分后,再逐份的放入水中?〞〝倒入的时分需求留意什么?〞依次提问:一勺盐怎样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划一下〕第一勺加出来以后,什么时分加第二勺?怎样样了才干说一份物质完全溶解了〔引导先生明白待所加物质完全溶解后,再可参与下一份〕?加到什么时分不要加了呢?一共溶解了几勺怎样算?假定在第七次参与时,发现经过搅拌后,还有一局部物质没有溶解,那这份物质算不算溶解了呢?引导先生可以经过估测该物质未溶解的局部占一份的量来判别〔假定溶解超越一半那么算一份,不超越那么不算)。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课稿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课稿---巴南区松花江小学钱克英大伙儿好,我是松花江小学科学教师钱克英,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材分析:溶解单元通过观看、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转变,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和是什么因素在阻碍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引导学生围绕着溶解这一主题,慢慢深切地开展观看研究活动。

本课教材由两个部份组成:一是探讨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二是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明白很多固体物质都能够溶解于水,至于能溶解多少,溶解能力的大小并无熟悉;对如实验,学生没接触过,如何使对照进程公平,需要引导;学生对气体能溶解于水是缺少直观熟悉的,需通过实验加深明白得。

教法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研究、观看描述等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进程与方式: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二、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看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熟悉到细致地观看、比较的重要性。

二、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预备:分组实验:装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筷子1根、小勺2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各20克并分成10等份、汽水1瓶。

教学进程:本节课的教学进程我设计了五个部份。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二、实验设计、验证猜想。

三、汇报交流、获取结论。

四、引发经历、形成概念。

五、问题延伸、深化明白得。

学生在科学体验活动中将对本课的实验研究学习有更清楚的熟悉,把握新的实验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就把这五部份展现给大伙儿。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4教案 教科版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二、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P10)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38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38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四课。

在前三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一些固体和液体能够溶解在水中,并且掌握了判断物质是否溶解在水中的方法。

本课的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食盐和小苏打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品,而且比较相似。

在两个装同样多水的玻璃杯中,把食盐和小苏打一份一份地分别加入并搅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水平。

教科书用文字和插图对如何把食盐和小苏打分成等分,如何加入食盐和小苏打,什么时候实行记录作了提示。

实验是用食盐和小苏打溶解量的多少来比较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的。

第二部分: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为了便于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科书选择了对汽水中的气体实行观察。

打开汽水瓶时,汽水中有气泡冒出,对这个点,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

为了使现象更加明显,我选择有颜色的液体“可乐”代替。

使用注射器装汽水,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汽水中气泡的变化。

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课文中的小资料,与生活相联系,说明水中的动物、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实行呼吸的。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一些固体、液体溶解于水,而关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大小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一些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

本课中,学生将探究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有什么不同,在探究过程中,重点注重学生对实验公平性的理解和小组实验时合作的有效分工。

本课还将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学生对气体能溶解于水是缺少直观理解的,期望通过学习,协助学生理解到气体也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实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课题名称
科目
教学时间
学习者分
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科学
1课时
我所授教学生为小学四年级,全班16人,全部来自镇内所属各村组,由于经过三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学学习基础。

师生关系比较和谐,本班学生喜欢质疑探究,特别喜欢动手动脑,并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处在多动年龄,但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各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有意注意在发展,但他们的无意注意有时还会占优势,注意力可以持续大约25分钟。

科学探究实验是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活动,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他们喜欢动手进行实验,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他们有强烈的科学探究欲望,在群体活动中渴望展现自我,但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看待问题还不够全面,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实验,另外,他们对于事物的分辨能力还很差,需要教师的监督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让学生们通过动手试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二、过程与方法
1.研究食盐和xx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三、知识与技能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教学重点、
1."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难点
教学资源
2."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为小组准备:2个装50毫升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筷子、2个小勺、30克食盐分8份、30克白糖分6份、汽水1瓶、开瓶器1个、注射器1只附橡皮塞。

教学过程年级四年级
1导入新课
(1)我们已知道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能溶解于水,但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教学活动1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2)揭题。

教学活动
21."研究食盐和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生观察:
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教师提问:
给30克的食盐和3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引导实验设计:
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2.组织学生实验:
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滤纸。

(1)取30克食盐和白糖各一份,再把它们平均分为6小份。

在两个玻璃杯中各盛50毫升水。

(2)实验
(一)
a取一小分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搅拌,食盐溶解,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溶解后,再加入第三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b记录加入食盐的份数。

(3)实验
(二)
a照上面的同样方法,将白糖一份地加入到另外一个盛水的杯中,充分搅拌。

当白糖不能溶解时,记录加入白糖的份数。

3.食盐和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4.汇报交流:
5.完成实验对比表。

(表略)
教学活动
31."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气体?
这些又是什么气体,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教师解释:
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3)演示实验:
打开汽水瓶,用注射器吸出约三分之一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的推拉活塞。

4)学生观察:
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出问题:
这种气体既能溶解在水中,又能从水中析出,我们能作出简单的解释吗?
6)学生讨论交流。

27)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活动
41."总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掌握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现象。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