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指标体系(1)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评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客观地反映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涵盖信息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4、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2、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体现信息化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3、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4、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生满意度、学业成绩、社会反馈等,反映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应用1、制定评价标准: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为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开展自我评价: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自我评价,分析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进行外部评价:教育主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可以开展外部评价,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提供指导和建议。
4、总结经验:在评价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优秀的教学实践案例,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结语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综述
2O O8年 4月 第 4期
Ap i 2 O rl O 8 No. 4
我 国高 校 信 息素 质 教 育课 程 体系 建设 研究 综 述
孙会 清
( 北理工 大学 ,唐 山 0 30 ) 河 6 09
[ 摘 要】 通过对我 国高校信息素质教 育课程体 系建设相 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 ,围绕信息素质教 育的 目的和
i om t n t a u a o u i 啪 ss m c nt c o o eapc f h i n b c,t r c l t n r a o e c e ct nc rc f i l r d i y i ru l yt o s ut nf m t set o ea ad oj t h pi i e o e r i r h s t m e e n p
【 r o ̄J i omtnle y;i o ao t ay uao ;crc u sm cnt  ̄o r n rao t w f i i mc n r t n e c ctn ur u s t osu n fm i l r e i d i i m ye l 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图分类号]G 002 [ 4-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02 2O )0 一P 5— 3 08— 8 1(O8 4 (0 0 _
使信息素质教育课 程体 系表 现出多层次 、多形式的特征 l 。 4 J
息素质教育 的研究始 于上个世纪 9 年代 ,对信息素 质教育 o
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日渐深 入。 目前从 全 国高校整 体水平 上
来讲信息素质教育虽然 还未形成完 整 的教育体 系,但 已经
有了一定 程度的研究 。笔者 以 中国知网 中的 《 中国期刊 全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1.教育机构指标:
-学校规模:学生人数、教职员工数量等。
-学校管理:管理层次、管理制度、管理效果等。
-教育资源:教学设施、教材、教学设备等。
-师资力量:教师数量、教师资质、教师培训等。
2.教学指标:
-教学目标:教育目标的设定与实施。
-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
-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果、考试成绩等。
3.学生指标:
-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学业水平:学科成绩、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等。
-学生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
-学生发展: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等。
4.教师指标:
-教学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等。
-评价能力: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
-师德师风: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师德师风等。
-自我发展:教师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等。
5.教育成果指标:
-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
-毕业生继续教育情况:升学率、升学质量等。
-教育质量:教育满意度、受教育者满意度等。
-社会反馈:社会评价、社会认可等。
以上仅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一部分,实际设计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以适应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信 息 化 的发 展模 式 可 以参 照 社 会 信 息 化 的发 展 模 式 ,
也 分 为多个 阶 段 , 即第 一 步 , 息 技 术 应 用 阶 段 , 购 计 算 机 , 信 采
安装 多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教 室 , 校 园 网 及校 内 Fr ; 二 步 , 校 信 息 化 建设 P第 高
( ME 共同启动 的“ NI ) 亚洲校 园信 息化 调查项 目( C S ” te A S ) (h
A inC mp sC mp t gS re ) sa a u o ui uv y 。 n
产业 ; 三步 信息 经 济 的推 进 阶 段 , 主要 特 点 是 电 子商 务 及 第 其
化 。高校信 息 化 是实 现 高 等教 育 现代 化 的 必 由之路 。
社会 信息 化 的发 展 过 程大 体 可 分 为 四个 阶 段 : 一 步 信 息 第
技术应用阶段 , 其表现形式是采购设备, 构建网络; 第二步信息
产业 发展 阶段 , 主要 特点 是 发 展 有 我 国 自主 版 权 的 软 、 件 其 硬
*
关 键 词 高校 信 息 化 指 标 体 系 量 化 分 析 综合 评 分 法
高校信息化是社会信息 化的一部分 。高校信息 化是 指利
用先进 的 计算 机 技 术 、 络 技 术 、 网 多媒 体 技 术 实 现 高 校 校 园 网 络化 、 管理 科 学信 息 化 、 信息 资 源 数 字 化 , 以达 到 教 学 科 研 现 代
助 和参 考 。
b 日本 。高等教育信息化 的主要 目的很 明确 , . 高校也很重
视信 息 化 的 投人 和 规划 , 注重 帮 助 I T人 员 掌 握 新 技 术 . 用 户 对 更 多 的支 持 、 发基 于 网络 的 教 学 系 统 , 分 地 利 用 现 有 资 源 。 开 充 但是 由于 成本 、 乏技 术 支 持 人 员 、 师 对 使 用 信 息 技 术 缺 乏 缺 教 积 极 的态 度 这三 个方 面的 障碍 , 得 日本 高 校 信 息 化 建 设 的实 使 际状 况与 其 目标 仍 有 较 大 的 差 距 , 在 亚 洲 仍 然 处 于 领 先 地 但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素养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是指在北京地区高校内,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能力和技能进行的指标体系,旨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一、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利用、评估和创造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现代化信息社会人们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它是信息时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1.信息获取能力学生能够使用各种工具和渠道,如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等,获取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搜索引擎和学术检索工具。
学生能够认真、客观、全面的评价信息的可靠性、价值和适用性。
同时,学生应具备辨析信息真假、鉴别信息价值的能力。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信息处理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实现信息的加工、整合和分析,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新的信息产品,如图像、音频、视频等,能为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如电子邮件、微信、QQ等,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合作。
学生能够合理使用网络和信息技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安全,防范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
三、信息素养能力指标的实现在实现上述指标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校信息素养培训和实践活动,如信息素养课程、英语听力课程、网上阅读课程、信息素养竞赛等。
学校应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学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健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各种信息化资源,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设备和网络环境,以满足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需要。
四、结论。
高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
高校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一、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校园网覆盖率:评估校园网覆盖的范围和程度,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宿舍等场所的网络覆盖情况。
网络带宽:评估网络带宽的容量和速度,以确保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网络安全:评估网络安全的保障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安全设备的配备情况。
网络设备:评估网络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性能和品质。
二、信息资源利用指标数字资源总量:评估高校数字资源的总量和类型,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期刊、数据库等资源的数量和种类。
资源共享率:评估高校数字资源的共享程度,包括校内和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情况。
信息更新频率:评估高校网站和信息系统的信息更新频率,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信息质量:评估高校网站和信息系统的信息质量,包括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权威性等方面。
三、信息化应用服务指标在线教育应用:评估高校在线教育的应用情况,包括在线课程、远程教育、在线考试等应用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管理信息化应用:评估高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包括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应用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科研信息化应用:评估高校科研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科研成果转化系统等应用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信息化服务满意度:评估高校信息化服务的满意度,包括师生对信息化服务的评价和反馈。
四、信息化人才队伍指标信息化人才数量:评估高校信息化人才的数量和比例,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信息化人才质量:评估高校信息化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包括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化管理经验等方面。
信息化人才培训:评估高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计划和能力提升情况,以提高信息化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信息化人才流失率:评估高校信息化人才的流失率,以保证信息化人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五、信息化规划与管理指标信息化规划:评估高校信息化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信息化管理制度:评估高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执行力度,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信息素养教育的标准与实施-信息素养论文-教育论文
信息素养教育的标准与实施-信息素养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IL)是一种高级认知技能与能力,它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一起,构成大学生进行思考和知识创新的基础。
然而,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严重缺失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对信息素养教育知识体系产生反思。
多年来,国内信息素养教育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何借鉴国外的经验构建本土化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需求。
一、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的标准与实施1.国外信息素养的标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信息素养标准的内容是直接相关的。
信息素养标准是一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个人信息素养能力表现以及学习成果来进行评价,同时也是指导信息素养教学过程的指南。
198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了信息素养教育委员会,设计了信息素养教育模型,制定了初步的信息素养标准,确定了继续教育和教育培养的发展方向。
1990年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信息素养教育结果评估大纲”。
2000年由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公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标准》,2001年该标准获得了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的认可。
被称为高等教育界和图书馆界“最有影响力的文件之一”。
美国的信息素养标准从抽象笼统到具体实现包含了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的多级指标。
各类信息素养标准基本设置了二到三级指标,包括标准大类和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又可分为表现指标和成果指标二个级别。
标准大类是对信息素养能力的总体要求描述,如“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地、有能力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而每个标准大类细分若干个概括性的表现指标,在表现指标中用明确、清晰、具体的语言对学生表现行为进行描述,如“能选择最合适的调查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来获取所需的信息”。
信息素养标准既是一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也是指导信息素养教学过程的指南。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5项标准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5项标准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执行以下指标。
(1)能确定并连通所需信息。
(2)能确认各种不同类型和格式的潜在信息源。
(3)能考虑获取所需信息的成本和利益。
(4)能重新评价信息需要的特点和信息所需的扩充。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和高效的获取所需信息,执行以下标准。
(1)能选用最适当的调研方法或检索系统获取所需的信息。
(2)能构建和完善有效的搜索策略。
(3)能运用各种方法检索在线信息或个人信息。
(4)必要时能优化搜索策略。
(5)能写出摘要、记录和管理信息及其来源。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将选取的信息整合到其知识基础和价值体系中,执行以下标准。
(1)能从所收集的信息中,概括出中心思想。
(2)能连通并运用原始的标准来评价信息及其来源。
(3)能综合中心思想,以形成新的理念。
(4)能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确认所增加的价值、矛盾性或其他别具一格的信息特点。
(5)能判断新的知识是否对个人价值观体系产生影响,并采取措施使二者融合。
(6)能够通过与他人或某一领域的专家、实践者对话,验证对信息的理解和解读。
(7)能确定原始的咨询应该如何修改。
标准四: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不论是个人或作为小组成员,都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特定的目的,执行以下标准。
(1)能用新旧知识创造新的计划、新的作品和表现形式。
(2)能修改发展程序已满足于作品或表现形式的需要。
(3)能把作品或表现形式于他人有效地交流。
标准五: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了解信息利用过程中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在信息获取和利用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有关的法律,执行以下指标。
(1)懂得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道德、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
(2)遵守法律、规章、团体制度和有关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的礼貌规范和网络行为规范。
(3)能在交流作品或表现形式中使用信息来源。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启示
总第132期2009年11月No.132Nov.,2009[作者简介] 邱璇,女,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丁韧,女,1984年生,博士研究生。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启示邱 璇 丁 韧(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72)[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已有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从评价标准和指标构建方法入手,提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是目前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最佳方法,并指出权重制定方式没有考虑到作为教育受众的学生自身需求是当前国内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
笔者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专家和学生的角度量化指标体系,通过进行对比试验来研究专家和学生、不同学生群体在指标权重上的异同点和内部规律,并为未来我国的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与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信息素养评价 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2797(2009)0620075206[Abstract] Based on t he existing research findings at home and abroad ,t his paper point s out t he best app roach to build indicator system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valuation of college st udent s is to combine t he qualitative wit h t he quantitative met hods f rom t he perspective of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indicator co nstruction.It also identifies t hat wit hout consideration to t he needs of st udent s is t he main shortco ming of current domestic st udies while giving weight s to each indicators.It quan 2tizes t he indicator system t hrough A HP fro m t he point of expert s and st udent s.Similarit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weight s are found out by cont rastive research ,and some new t hreads are arisen on f ut ure education objective and cont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K ey w 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Indicator weight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college st udent s 1 引言信息素养是人们有效寻找、评价、利用信息,更好地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
国内外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一
提供指导 。随着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 , 不断对其课程设
置、 教育模式 、 教学平 台设计等进行调整。
级指标可概括为基本的图书馆技能和 I. r技能两类 ,具体 I
有 7项 技能指标 : 能识 别信 息需求 ; 找辨别方法 ; 寻 能制定 查找
信息 的策略 ; 寻找并获 得信息 ; 比较 、 评价从 不同来源 获得 的信
国内对信息素养 的研究 和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 。2 世纪 8 O 0 年代 , 国部分高校开始开设信息检索课 , 我 以指导学生获取 和利 用信 息。在图书馆用户教育 、 文献检索课 的基础上 , 一些学者开 始 引进 国外信息素养 的概念 , 初期主要是对相关理念 、 目的介 项
收稿 日期:0 10 — 2 2 1- 7 1
国 内外信 息素 养指标体 系比较研究
王 运 显
( 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 信 河南信阳 ,6 0 0 440 )
摘
要: 在信 息社会 , 息素养指标 不仅是信息素养教 育的重要依据 , 信 更是判 断人们信
息素养水平的重要尺度 , 信息素养 已经成为人 们生存和发展 的必备素质 。简要介绍 了 国内外信 息素养指 标体 系的研 究、 制定 、 主要 指标及演 变发展 , 通过 对比分析 , 出其 找
可借鉴之处 , 出了构建我 国信息素养指标体 系时应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几个 问题 。 提 关键词 : 息素养 ; 信 指标 体 系; 比较研 究
中图 分 类 号 : 2 49 G 5.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17 , 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 Pu ukw k 最早提 出信 94年 美 al ro si Z 息素养的概念。他 在给美 国图书馆与信息科 学委员会 的报告 中, 指出信息素养是掌握信息工具熟悉信 息源 并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摘要]为丰富信息化应用的评价研究,基于对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及其应用概念的理解,结合国内外较为成熟的信息化应用评价研究成果,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从公众角度构建一个可以进行国际间比较的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国家间、区域间或城市间的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应用水平,从而推进中国的个人与家庭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个人信息化应用家庭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号]C912.81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信息化在不断推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个人和家庭的行为方式。
因此,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当前国内外关于国家、地区及城市信息化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很多,但是很少有针对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应用水平进行专门的评价研究。
本文在全面调查分析了国内外较为成熟的信息化应用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从公众角度构建了一个可以进行国际间比较的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
1个人与家庭信息化及其应用的概念关于信息化的定义和内涵,国内外学术界阐释得较多。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人才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这些定义的切入点都是从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角度对信息化及其发展需求进行描述,而从个人与家庭的角度对信息化及其应用进行定义的却非常少。
在国内学者中,倪明等人认为个人信息化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拥有的信息化设备数量、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以及个人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状况和使用的熟练程度等。
温锋等人认为广义的家庭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家庭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家庭及家庭成员的历史过程。
家庭信息化的实质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家庭化,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不断提高家庭管理水平、生活效率和生活质量,促进家庭社会化。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及提升策略分析
息 素 养 。 e
【 参考文献 】
[ 1 ] A n n e — K a t h r i n M a y e r e t a 1 . D e v e l o p i n g a b l e n d e d l e a r n i n g a p p o r a c h t o f o s t e r
一
校实际 , 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测度指标体系 。主要通过五个一级指 标、 十三个二 级指标来具体测度其信息 素养水平 . 指 标体系如下 有关 信息素养 的研究起 步较早 . H a r t s u i l k e r ( 1 9 8 6 ) 通过对荷 兰初 中教育的分析指出 . 必须将计算机和信息素养教育整合到相关学 科 的教学大纲 中 ,以进一步 提升学生 的整体信息素养 水平 。 r r a u t h ( 1 9 8 6 ) 指 出教育工作者正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应该在小学和 中学 阶段 开展计算机扫盲工作 , 全面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 的信息获取 、 处理 、 使用 和交 流的能力 。M a y e r e t . a l ( 2 0 1 3 ) 提 出了培训计划 的概念 . 指出 可以通过 混合式 的学 习方法有效促进学生信 息素养水平及专业知识 水平 的提高 。我 国信息素养方 面的相关研究起步较 晚 . 特别是 与信息 素养测度 的相关研究 . 从2 0 0 0 年之后才开始被 国内的研究者广泛关 注。 目前 . 针对学 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较多集中在 内涵剖析 、 现状调查及 对 策建议等领域 对 于信息 素养测度 的指标体 系研究 : 2 0 0 0 年, 美国 A C R L 提 出评 价标准需反映高度信息素养的内涵要求 .该标准由 5 大标 准 2 2 条共 计8 6项具体的评价指标组成 .是当前世界 范围内应用的最为广泛的 信息素养标准 龚道敏等研究指出可以通过 自 身或专家经验的方式来 确定测度指标的对应权 重. 彭瑞霞等认为应该使用 回归分析偏差来获
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指标体系(doc 10页)
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指标体系(doc 10页)1.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在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重要性是在:A.八七会议以后B.遵义会议以后C.延安整风以后D.中共七大以后2.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强调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阶段的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五大3.江泽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文化的文章是:A.《论联合政府》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共产党人>发刊词》8.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强调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坚持党的领导B.独立自主C.实事求是D.自力更生9.1956年,毛泽东作的《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C.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D.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10.我们的立国之本是:A.人民当家作主B.经济建设C.四项基本原则D.改革开放11.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12.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13.在市场经济上,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是:A.在资源配置方式上,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B.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公有制经济B.所有制经济C.分配制经济D.占有制经济15.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动力是:A.科技进步B.提高经济效益C.市场竞争力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16.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17.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A.科技B.人才C.教育D.资金18.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19.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八项主张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20.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A.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B.它是先进文化的代表C.它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D.它是先进工具的代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信息素养五项标准
信息素养五项标准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应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它是指人们能够理解、利用和评价信息,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善于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在国内,信息素养五项标准是指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高等学校学生信息素养的五项指标。
下面将对这五项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项标准是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地获取、利用和评价信息。
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日益凸显,信息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信息意识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关注信息、善于发现信息、对信息进行正确评价和利用的能力。
第二项标准是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分析、整合和应用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丰富多样,并且信息量庞大,信息能力的培养对于有效获取和正确处理信息至关重要。
信息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三项标准是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使用信息过程中,遵循信息伦理规范,尊重知识产权和他人的隐私权,遵守法律法规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中,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和隐私权是维护网络秩序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信息道德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遵守法律法规和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
第四项标准是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是指能够有效地使用各种检索工具和技术,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信息量庞大,信息的获取往往成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
信息检索培养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检索技巧和方法,以及能够评价和选择合适的信息源。
第五项标准是信息评价。
信息评价是指能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判断其真实性、可靠性和价值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信息评价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判断和决策能力至关重要。
国内 信息素养 指标
国内信息素养指标
(实用版)
目录
1.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2.我国信息素养的指标体系
3.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4.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未来发展
正文
在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为了满足生活、学习、工作等需要,有效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它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
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我国信息素养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
其中,信息获取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分析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处理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应用能力是信息素养的目的。
然而,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信息素养教育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过于陈旧,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等等。
对于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未来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该加大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投入,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率。
其次,应该改革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之更加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再次,应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师资培训,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质量。
最后,应该建立健全信息素养教育的评价体系,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总的来说,信息素养教育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高等教育扮演着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角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势在必行。
信息素养能力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需。
本文将介绍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的五大标准,以帮助学生在信息化时代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一标准: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认知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学生需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评估和应用信息。
学生需要意识到信息具有动态性和多样性,需要多渠道获取信息,并能够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二标准: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指学生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能力。
高等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整合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图书馆、数据库、互联网等资源获取所需信息,并能够将不同信息进行整合和综合分析。
此外,学生还应了解信息传播的原理和规律,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第三标准: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进行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操作,包括计算机的使用、办公软件的运用、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等。
同时,学生还应具备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的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创新。
第四标准: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学生在信息获取、利用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高等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使其明确信息的合法和道德使用,遵循著作权法和相关法律法规。
学生应该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侵犯他人的隐私,不传播虚假和误导性信息。
第五标准:信息能力的应用信息能力的应用是指学生运用信息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信息素养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应该能够进行信息分析和决策,能够进行信息交流和协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和创业。
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指标体系(讨论稿)7.doc
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指标体系(讨论稿)7 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及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点(讨论稿)说明:当前,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合理地获取、利用各类信息已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也日益成为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和功能。
为更好的促进国内高校图书馆这一工作的开展并与规范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图工委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于2008年4月组织北京地区部分高校图书馆专家在北京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会制定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出《中国高校信息素质指标体系及信息素质教育知识点》,供图工委委员讨论,希望最终能形成图工委指导性文件向全国推广。
附:专家名单参加本次工作的专家如下(按姓氏拼音排序):专家组成员杜慰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潘薇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乔占学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宋姬芳人民大学图书馆苏玉华北京大学图书馆孙平清华大学图书馆王梦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谢志耘北京大学医学院图书馆熊丽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曾晓牧清华大学图书馆赵飞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钟宇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指标体系(讨论稿)一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了解信息以及信息素质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1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
1.2了解信息素质的内涵。
二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
2.1能够识别不同的信息源并了解其特点。
2.2能够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
2.3能够考虑到影响信息获取的因素。
三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1能够了解多种信息检索系统,并使用最恰当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信息检索。
3.2能够组织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
3.3能够根据需要利用恰当的信息服务获取信息。
3.4能够关注常用的信息源与信息检索系统的变化。
四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并能够有效利用。
4.1能够应用评价标准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五大标准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的五大标准如下:
1. 信息搜索与获取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各种资源和工具,有效地搜索和获取所需的信息。
他们能够运用各种检索技巧和搜索策略,包括关键词搜索、数据库检索、文献综述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等。
2. 信息评估与鉴别能力:学生能够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鉴别。
他们能够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性,识别出信息中的偏见和错误,并辨别出合适的信息来源和权威机构。
3. 信息组织与管理能力:学生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获取到的信息。
他们能够将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并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进行信息存储和管理,以便于后续的引用和使用。
4. 信息分析与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应用。
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巧,理解信息中的含义和关系,并将信息应用到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问题解决中。
5. 信息共享与交流能力:学生能够有效地共享和交流信息。
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包括协作平台、社交媒体和学术交流论坛等,与他人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以促进学习和合作。
同时,他们能够遵守信息伦理和版权法律,确保信息的合法使用和保护个人隐私。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是指在高等教育中,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能力的一系列标准。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获取、评价、管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尤其在高等教育中,信息素养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信息获取和筛选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图书馆、网络、学术期刊等,获取所需的信息。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可信度,以及对信息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利用。
其次,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信息管理和整合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存储和管理,以便日后的查阅和利用。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信息整合的能力,能够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再次,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信息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对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能够理性地对信息进行解读和理解。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信息应用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信息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最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信息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和表达,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信息合作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共享信息资源,进行合作研究和学习。
总之,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是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一系列要求和标准。
这些标准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高等教育教学的要求。
只有通过不断的培养和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具备优秀的信息素养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高等教育应该重视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在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重要性是在:A.八七会议以后B.遵义会议以后C.延安整风以后D.中共七大以后2.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强调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阶段的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五大3.江泽民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 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发展生产力4.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A.《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5.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A.古田会议上B.八七会议上C.秋收起义中D.三湾改编中6.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的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7.1940年,毛泽东阐述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文章是:A.《论联合政府》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共产党人>发刊词》8.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强调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坚持党的领导B.独立自主C.实事求是D.自力更生9.1956年,毛泽东作的《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C.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企业自主权D.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10.我们的立国之本是:A.人民当家作主B.经济建设C.四项基本原则D.改革开放11.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12.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13.在市场经济上,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是:A.在资源配置方式上,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B.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公有制经济B.所有制经济C.分配制经济D.占有制经济15.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动力是:A.科技进步B.提高经济效益C.市场竞争力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16.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17.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A.科技B.人才C.教育D.资金18.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19.精辟地阐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八项主张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20.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A.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B.它是先进文化的代表C.它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D.它是先进工具的代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主要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B.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需要C.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D.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所掌握2.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表述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这两个条件是:A.建立人民的武装B.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C.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D.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4.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C.党的建设D.群众路线5.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的两个阶段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社会主义高级阶段C.不发达的社会主义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6.邓小平之所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主要原因在于:A.出于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逻辑推演B.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C.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D.科学地把握当前的时代特征7.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A.推进经济结构调整B.促进科学进步C.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转变经济增长方式8.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要处理好的关系主要是:A.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B.沿海和内地的关系C.南方和北方的关系D.中央和地方的关系9.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经济管理10.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因为:A.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基本路线的最主要内容。
2.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3.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四、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阅读下述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1: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
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
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这是和任何革命的三民主义者不相同的。
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
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
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
——摘自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5月8日)材料2:我们永远是社会革命论者,永远不是改良主义者。
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道,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文章的上篇,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一篇文章,并且一定要做好这一篇文章。
但是,文章还有一篇,就是它的下篇,就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篇文章,我们也是一定要做的,并且也一定要做好的。
目前是民族民主革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这种可能性是会要变为现实性的。
不过,文章的上篇如果不做好,下篇是没有法子着手做的。
——摘自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1939年9月24日)材料3:有些恶意的宣传家,故意混淆这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提倡所谓“一次革命论”,用以证明什么革命都包举在三民主义里面了,共户主义就失了存在的理由;用这种“理论”,起劲地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反对八路军新四军和陕甘宁边区。
其目的,是想根本消灭任何革命,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性,反对抗日的彻底性,而为投降日寇准备舆论。
但是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似乎并无恶意,也迷惑于所谓“一次革命论”,迷惑于所谓“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纯主观的想头;而不知革命有阶段之分,只能由一个革命到另一个革命,无所谓“毕其功于一役”。
这种观点,混淆革命的步骤,降低对于当前任务的努力,也是很有害的。
如果说,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摘自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1940年1月)材料4: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摘自陈独秀:《资产阶级曲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1923年12月1日)(1)结合材料1和2谈谈对“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的理解。
(2)结合材料3和4谈谈“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实质所在。
2、阅读下述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1: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1979年11月26日)材料2: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材料3: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资本主义就没有控制,就那么自由?最惠国待遇也是控制嘛!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
计划和市场都得要。
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990年12月24日)材料4: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