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题探究的策略与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教研课题(3篇)

初中化学教学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化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优化化学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为化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有助于推动化学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2)影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3)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4)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实验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

(3)实验法: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效果。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明确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组建研究团队,制定研究计划。

2. 实施阶段:(1)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实验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

(2)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根据现状调查结果,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3)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效果。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5篇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5篇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实验探究教案1生活中常见的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通过上节课教学,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主要用途,了解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盐的某些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这节课主要探究学习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从《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复分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它要求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条件及酸碱盐的溶解性;学会判断复分解反应类型;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本课学习前学生已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但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类型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

而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又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系统性,渗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复分解反应作为化学用语中的“高层建筑”,既需要前面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化合价及化学式书写等基本化学用语的辅助,也需要酸碱盐溶解性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支撑。

所以,熟练准确的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无论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目标依据课标、教材内容,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执笔人:毕建祯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

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XX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

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XX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

初中化学教研小课题题目(3篇)

初中化学教研小课题题目(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已成为衡量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实验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枯燥、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进行研究。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1.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

实验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枯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实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3.评价体系不完善在实验教学中,评价体系主要以实验结果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评价。

这种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1.丰富实验教学内容(1)增加实验类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如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实验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实验课前,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探讨,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3.完善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评价,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

中学化学课题教学设计方案5篇

中学化学课题教学设计方案5篇

中学化学课题教学设计方案5篇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学化学课题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中学化学课题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方法】利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启发、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学化学课题教学设计方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篇一: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二、课题的提出: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①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V.Helmho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

刘奎林所说的灵感发生模型实质上就是基于潜意识推论的创造性思维模型。

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

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②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

”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

③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

探索符合“主体、实践、发展、创新”的改革思路。

④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

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①课题研究的目的: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其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其教材设计紧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展开。

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化学世界。

教材不仅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原理等,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每个实验都紧扣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原理,激发其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的实验活动和科学探究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材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强调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与反思。

此外,教材还融入了跨学科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整体而言,教材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实验为导向”为核心思想,通过情境导入、理论讲授、实验探究、总结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世界。

在情境导入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在理论讲授环节,简明扼要地介绍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实验安全知识;在实验探究环节,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在总结讨论环节,通过展示交流,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设计思路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教学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基本化学反应等,但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尚显生疏,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记录及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未知。

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实验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

初中化学教研课题选题(3篇)

初中化学教研课题选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学生缺乏实验操作的技能和科学探究的能力;2. 实验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实验条件有限;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必要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实验教学能力;3. 推动学校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实验教学水平;4. 为我国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三、课题研究目标1.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2. 探索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实验教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1)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脱节的现象;(2)实验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3)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实验条件有限;(4)学生实验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2.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构建(1)确定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2)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3)制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4)开发实验教材和教学资源。

3.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1)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衔接;(2)实验课与课外活动的结合;(3)实验课与信息技术应用的结合。

4.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策略(1)加强实验技能训练;(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3)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优选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课题的几点做法

优选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课题的几点做法
中学教 学 参 考
专题 论析
优 选 九 年 级 化 学 科 学 探 究 课 题 的 几 点 做 法
江 苏如皋初 级 中学(2 50 黄 网生 260 )
化学 新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 为 科 学 教 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作 分 , 的 化学 课 程 倡 导 从 学 生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出发 , 新
新 教 材 中安 排 了许 多探 究 实 验 , 验 中 有 时 会 出 现 实

些意外的现象. 如电解水 的实 验 中正 负两 极产生气 体
的体积 比小于 1 2 将二氧化碳通人澄清 的石灰水 中不 : ;
在教 学实践 中 , 多学生 经常就 自己的生 活经验提 许 出不少探究课题 , 大多数课题是模 糊的 、 肤浅 的 , 也有 的
发挥学科 自身 的优势 , 将科学探究作 为课程改革 的突破 V, I激发学 生 的主动性 和创 新意识 , 促使学 生积极 主动
地 学 习. 见 , 学 探 究 不 仅 是 一 种 重 要 的学 习 方 式 , 可 科 而 且 也 是 学 科课 程 的重 要 内容 . 何 选 择 有 价 值 的 探 究 课 如
化学史不仅可以再现科 学家探究 的思维过 程 , 交代
知 识 发展 的来 龙 去 脉 , 且 可 以 让 学 生 发 现 探 求 真 理 过 而 程 是 螺旋 式发 展 的 , 学 生 在 学 习知 识 的 同时 培 养 不 迷 让
信权威 , 养成科学严谨 、 独立 自信 的探 究观. 空气组成 如 的发 现史 、 国科 学 家瑞 利发现 稀有气 体氦 的故事 、 英 酸 碱的定义的发展史 等都可 以加 深学 生对化学 知识 的理
五、 从趣 味 实 验 中设 计

初中化学老师教研成果(3篇)

初中化学老师教研成果(3篇)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我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我在教学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

二、教学研究成果1. 教学方法改革(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燃烧”这一章节时,我以“森林火灾”为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化学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例如,在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从而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3)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通过制作课件、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解“原子的结构”时,我利用动画演示原子结构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子结构的特点。

2. 教学内容优化(1)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基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确保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例如,在讲解“物质的分类”时,我详细讲解了物质的概念、分类方法和应用,使学生对物质有了全面的认识。

(2)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

例如,在讲解“溶液的配制”时,我安排学生亲自配制溶液,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配制方法、注意事项等。

(3)关注热点问题为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我关注热点问题,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例如,在讲解“环境保护”时,我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教学评价改革(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中,我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初中化学教研科研课题(3篇)

初中化学教研科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实验探究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通过研究,总结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意义(1)有助于推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3)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对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视程度分析。

(2)实验探究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分析。

(3)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分析。

2.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策略研究(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明确实验目的,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4)注重实验结果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开展实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实验教学手段。

3.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评价策略研究(1)建立多元化的实验探究教学评价体系。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

(3)加强教师评价,提高教师实验教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现状。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实验探究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3. 实验研究法:在实验教学中,运用所提出的实验探究教学策略,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学习效果。

校本教研小课题初中化学(3篇)

校本教研小课题初中化学(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当前化学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 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 分析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通过实验研究,验证探究能力培养策略的有效性。

2. 研究意义-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为化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现状分析。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探究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看法和建议。

-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设计并实施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进行实践研究。

-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探究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目标和分工。

-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准备。

- 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2. 实施阶段- 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看法。

- 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

- 在实验班进行教学实践,观察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情况。

3. 总结阶段-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探究能力培养的效果。

- 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新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方法探究

新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方法探究

探索篇•课题荟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考查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高考中实验题对于高考的成败极为关键。

那么,学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如何提高实验题的解题能力呢?笔者根据平时的一些教学经验,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的命题趋势,谈一些复习和解答实验题的方法和思路。

一、重视并掌握实验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从这几年的高考实验题的分析可知,实验考查的内容要求仍然是中学化学实验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到正确理解、贮存有序,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保证在考试中能准确恰当地提取。

具体复习策略:(1)对常用仪器的构造、功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做到熟练掌握。

(2)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对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

(3)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方法,能根据实验要求配制好所需的溶液。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5)审题时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①正确的设计、合理的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②明确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③恰当地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二、教师要明确课堂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进行适度拓展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代表性都很强。

每个教材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

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从而提高实验技能。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中的每个实验进行适度拓展延伸,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实验原理拓展指的是某个化学实验说明有什么物质变化或得到了一个什么化学结论,可以围绕如下角度进行思考:(1)反应条件:实验时应选择的反应温度、反应物的状态、压强或催化剂条件?选择这样的条件的原因是什么?(2)定量关系: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微粒数目)、浓度的关系?2.仪器装置原理的拓展达成某个具体的实验目的,应当选用什么仪器、采用何种组合、连接方式,可以让学生围绕如下角度进行思考:(1)仪器的选择:根据实验原理,对特定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应选用哪种仪器量取、混合、反应、加热、除杂、干燥、收集、吸收、分离的仪器?选用这些仪器的原因?(2)组合方式:根据实验的要求,使用的仪器之间,大小、方向,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若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问题?(3)连接顺序:要想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用什么样的连接位置顺序和安装拆除的先后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对实验有什么影响?3.操作原理方面拓展可以围绕如下角度引发学生思考:(1)实验步骤:为达到某一实验目的,需要经过哪些实验步骤?如何确定这些步骤的先后顺序?省略或调动某些步骤会有什么影响?(2)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3)安全措施:预先评估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的不安全事故有哪些?如何防范?出现事故应如何处理?三、实验方案分析和评价实验设计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测试的优良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3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应用的科学。

初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

2. 互动式教学,提高课堂参与度(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实验、讨论问题等任务。

(2)师生互动: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生生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注重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实验演示:教师亲自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学生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重点知识。

(2)采用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教学案例以“金属的性质”为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1. 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不锈钢餐具、铝制饮料罐等,让学生了解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互动式教学:(1)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观察金属制品,讨论金属的性质。

生物碱合成的化学方法和合成策略

生物碱合成的化学方法和合成策略

生物碱合成的化学方法和合成策略生物碱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对于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而生物碱的合成一直是有机化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物碱合成的化学方法和合成策略。

一、萃取与分离方法萃取与分离是生物碱合成的重要前期步骤。

一般而言,从植物、微生物或动物来源中提取生物碱。

最常用的方法是溶剂萃取,通过适当的溶剂提取出生物碱。

此外,也可以通过分子层析、凝胶过滤和薄层层析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这些方法能够获得高纯度的生物碱,为后续的合成提供优质的原料。

二、天然产物催化合成天然产物催化合成是一种灵活且高效的生物碱合成方法。

利用一些酶或酵素催化剂,开展天然物质的转化合成。

生物催化合成可以避免传统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副反应,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及环境友好等优点。

例如,利用脱氢酶或脱羧酶等催化剂,可以将天然氨基酸转化为相应的生物碱。

三、多步法合成多步法合成是一种常用的生物碱合成策略。

通过多步反应,逐步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

这种方法有时会需要用到保护基团的化学保护,以防止不必要的反应发生。

同时,也需要使用活化剂和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多步法合成的优点在于可以合成更加复杂、结构更为多样的化合物,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不对称合成不对称合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合成策略。

生物碱通常具有手性,因此,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对于生物碱合成至关重要。

不对称合成方法可以合成具有较高立体选择性的化合物,通过手性试剂或催化剂的使用,使反应选择性增加。

这种方法在药物研究和药物制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计算化学和分子模拟计算化学和分子模拟技术已经成为生物碱合成策略中常用的辅助手段。

通过计算化学方法,可以预测反应的机理和优化合成路径,高效地设计和选择合成策略。

同时,分子模拟可以预测分子结构与性质,指导实验操作和反应条件的选择。

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速了生物碱合成研究的进展。

结语生物碱合成的化学方法和合成策略多种多样,从简单的萃取与分离到复杂的多步法合成和不对称合成,每种策略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初中化学教研活动分享(3篇)

初中化学教研活动分享(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化学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初中化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我们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针对本学期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老师们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为即将到来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 课堂观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次活动安排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

示范课结束后,听课教师积极参与评课,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观摩和评课,老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3. 教学研讨在研讨环节,老师们针对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交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4)如何加强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5)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相互借鉴,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教学经验分享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本次活动还邀请了有经验的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他们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分享了宝贵的经验,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活动总结本次初中化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老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一些收获:1. 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2.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 发现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改进方向。

4. 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助于他们快速成长。

初中化学组教研活动主题(3篇)

初中化学组教研活动主题(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教育理念,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我校初中化学组特此开展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明确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4. 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1)组织教师学习《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

(2)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解读核心素养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 教学案例分析(1)教师分享在教学过程中成功融入核心素养的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2)教师针对典型案例进行研讨,探讨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3. 教学设计(1)教师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化学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教师之间互相评课,提出改进意见,优化教学设计。

4. 教学观摩(1)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化学课例,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2)教师根据观摩课例,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改进空间。

5. 课题研究(1)鼓励教师申报与核心素养相关的课题,开展课题研究。

(2)定期组织课题研讨活动,分享研究成果,推动化学教学改革。

四、活动实施1. 时间安排: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理论学习、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观摩,共计一个月。

2. 参与人员:我校初中化学组全体教师。

3. 活动形式:讲座、研讨、观摩、课题研究等。

4. 评价方式:教师自评、互评、专家点评相结合。

五、预期成果1. 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得到提高,能够将核心素养融入化学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题探究的策略与方法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王君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利用研究性学习开展让学生做课题研究是很好的方式。

让学生做课题研究,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与同学协作,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来培养对科学研究的精神,通过对解决问题不同角度的方式、方法的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让学生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程序。

其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课内外相关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探索性、创新性学习为主。

一.选择教育课题及研究课题的意义选择研究课题本身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技能。

捕捉研究课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始,也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

课题选择的质量,对于科研能否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事实证明,课题选择的好,可以事半功倍,顺利的完成研究任务;课题选择的不好,往往会是研究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半途而废,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因此,课题的选择在教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必须认真对待。

课题的选择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在教学中改变学困生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独辅导,当然这种做法能是这个学生短时期掌握基础知识,但过一段时间,他还是会出现有很多不会的知识。

对这种教学方式,我就考虑:能不能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变课后辅导为课前加强预习和练习呢?于是我提出了“改变学困生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的课题。

我区的老师工作量较重,没有很多的时间学习教育基础理论,但可以结合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发现化学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反复琢磨、思考、假想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理念、教师角色、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老师可以根据教学进行反思:原来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可以进行优化?教学难点突破还有哪些新方法?课上的提问是否还可以增加次数?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策略?例如:我区的年轻教师很多(大约占50%),有不少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习惯于让学生大量重复抄写,这样做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其实,化学方程式的掌握与抄写的量并不完全成正比。

大量抄写也许能促进对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但是效率太低,也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怎样使学生既掌握化学方程式,又学的轻松呢?我提出“重复练习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的研究课题,寻求提高化学方程式教学效率的新方法。

在教学中,老师会遇到很多理论与生活实际不相符的问题,按照常规的教学手段,学生有很多不理解,甚至会质问老师这个问题的科学性?此时老师不能回避,也不要说“这个问题不是考试内容,可以忽略”,而应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甚至到生活实践中去调研。

例如,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演示,很少有学生自己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性的改造实验方案;有的学生对“硫酸的化工流程提出环保问题”等等因此我提出“将演示实验如何改进,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如何进一步改进硫酸工业,促进化工厂保护环境”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以下几点: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首先要求教师掌握课题研究教学的方法和理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中,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进行引导式教学。

例如,让学生观察制氧气气泡的产生速率、观察镁带燃烧时的现象、碱液与石蕊指示剂反应(在一张白纸上先用碱液划上一个图形,然后再喷上石蕊指示剂即可看到图形显示蓝色)等实验,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研究的创新意识。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进行课题研究,要让学生充分查阅大量资料,要跳出课本知识,要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身边事物和已有知识进行研究,也可以搞一些社会调研和学访。

例如,走进化工厂、试验室,请化学专家、大学教授讲前沿科学和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

通过自己实验(摸着石子过河)、积极探索、假想创造、动手实践,或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完成课题研究。

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课题的提出,要求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提出设问,进行筛选,才能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研究课题需要学生通过再学习生活中寻找且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自己去尝试、去实践、去认知,从提出设问、讨论解决方法到应用简洁技巧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学生自己完成任务。

在整个学习、探索过程中,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实践,自我设计、开发,体现了我是研究课题的主人,培养自己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4.有利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学生在选题时,往往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或自己的兴趣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进行,这样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并鼓励他向这个方面去发展,培养他自己的自信。

例如:有的同学因为父亲是搞环境监测工作的,因此他对于海河水的水质污染很感兴趣,他在父亲的帮助下选择“海河水的污染监测和防治”的课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他写出了实验报告,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

二.选择课题的原则和课题类型1、选择课题的原则(1)价值性原则:学生在选题时,应考虑课题的价值。

(2)科学性原则:任何课题都不应是胡编乱造出来的,都必须有科学依据。

没有科学依据的选题,没有研究的价值。

(3)实用性原则:学生在选题时,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校现有的条件进行,课题内容题目要具体,不要过大。

(4)发展性原则:学生在选题不能理解为“标新立异”、“追求时髦”。

要选择对社会有好处、对学习有帮助的课题,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2.课题类型(1)问题型课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中心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创新,设计能解决问题的创新的方案,进行尝试、多角度分析方案的可行性,最后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氯气后,提出如何测定自来水中的含氯量;改进氢气和氯气见光爆炸的实验,要求操作安全,现象明显;学习二氧化碳制取后,提出让学生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制作类似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制取氢气的装置;学习以醇后让学生去探究白酒、红酒、啤酒等含酒精类饮品德乙醇含量等课题。

教学中,在分析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可以提出很多值得学生去研究探索的课题,通过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拓展型课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生活化学提出研究课题,有些课题是不符合科学性原则的,教师要擅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上网查资料,分析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并操作,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协调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有学生提出如何有效利用廉价的自然资源来生产含氮化合物;如何更好的改进人工固氮技术;如何处理工业三废及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学习海水的综合利用后,有的学生提出海河的污染状况及综合治理的构想;学习纯碱的生产后,有的同学提出从天然碱的形成推测碳酸钠在水中结晶析出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侯是制碱法与氨碱法的主要区别在那里,有哪些优点;学习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后,提出如何更好的利用太阳能为人类服务;如何开发使用环保型燃料;学习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后,提出如何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纸袋和布袋来替代不可降解的白色塑料的污染,如何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既为人类服务又不影响环境等等开放性课题的提出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再通过创造性的探索、研究、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1、研究方法的学习(1)观察法: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个结论知识表面的,还要通过实践加以论证。

(2)统计法:在做实验时,要将一个实验进行多次操作已得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和实验现象,并统计出实验结果。

(3)操作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顺序是至关重要的,往往顺序正确可以顺利的进行试验;可以随时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多次操作,已获得最佳操作方法使实验顺利进行。

(4)调研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个人兴趣等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下一步研究。

(5)对比实验法:通过各个小组都进行同一个实验可以对比在不同情况下的实验效果,已得出最佳实验方案。

2、课题组的形成学生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课题选题分组,自由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工,例如:第一组进行查阅资料,第二组进行社会调研,第三组进行专家走访,第四组进行最优化方案采集论证。

每个小组有组长负责,定期召开会议,老师作顾问。

3、研究的实施(1)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研究课题最重要的部分,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也要做指导,不要让学生以自由活动的方式失去教师的引导。

学生研究课题期间(最好在上课期间),每次讨论、调研、各小组都要做好记录。

教师要及时与各小组组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和全体学生会及时了解课题研究进程并及时给予指导。

(2)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开放的,需要经常到校外进行调研、走访等活动,这会给班主任和教师带来管理上的困难,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定期开会,并对研究的课题提出要求和建议。

(3)学生到校外参加调研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中活动。

活动中尽可能的提前联系好调研的单位,学校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地点远近,合理安排好行程,调研后要对调研单位表示感谢!4.研究报告的撰写课题完成以后,各小组将调研过程、调研结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做实验的数据写成研究报告。

各小组进行互评,请本校教师评分、请大学教授或专家进行点评。

最后一论文形式或著作形式发表。

四.总结学生通过做研究性学习,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学会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索、研究的方式,对科学研究过程有了具体的、初步的接触。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不断的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不断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多元智能与教师》吴志宏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3《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钟启泉高文赵中建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