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期末复习-专题六 (7)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导学稿(学生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班别学号姓名一、课题: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三、课时安排:5课时四、学习目标:资料P144五、复习策略:1。
确立整体观念:复习过程中,要把整个主题看做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如: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调整,不仅要抓住“罗斯福新政前的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这一线索,还要联系世界史中的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垄断资本主义、苏俄新经济政策以及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认识到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同经济制度的相互借鉴。
2。
运用分析方法:如从剖解美国这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入手,发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共性;从探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找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些规律:从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中看到资本主义经济机制的某些新特点。
六、专题框架罗斯福新政背景:(“自由放任”的美国)------本单元核心: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七、知识梳理(一)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表现、特点、影响)(资料P144):罗斯福新政背景【自主检测一】1、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这个例子生动而又形象地揭示出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呢?2、右图的“胡佛村”反映了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A、股市崩溃,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B、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C、市场萧条,世界贸易额剧减D、生产过剩,大量产品被毁坏【探究一】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斯大林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回顾】1。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 怎样区分合运动与分运动?3。
合运动和分运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课堂探究】一。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判断1.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什么运动?⑴同一直线时:⑵互成角度时:2。
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什么运动?⑴同一直线时:⑵互成角度时:3. 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什么运动?⑴同一直线时:⑵互成角度时:总结归纳:怎样判断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练习1.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B.初速度为零的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不是直线运动D.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二。
绳头末端物体速度分解例题:如图所示,在河岸上用绳拉船,拉绳的速度是V ,当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为多大?总结:怎样分解合运动?拓展:若匀速拉绳,则船怎样运动?(加速、减速、匀速)练习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由绳子通过滑轮提升一重物,若汽车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为,绳B V 子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问此时被提升的重物的速度为多大?三、小船过河问题例题:某河宽d=100m ,水流速度V 1=3m/s ,船在静水中的出速度是V 2=4m/s ,求;⑴ 要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到达对岸何处?⑵ 要使船航行距离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渡河时间多长?⑶(选做) 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3m/s ,水流速度是4m/s ,则小船能否垂直过河?渡河的最短航程是多少?练习3. 小船在静水速度为v ,今小船要渡过一条河流,渡河时小船垂直对岸划行,若小船划行至河中间时,河水流速忽然增大,则渡河时间与预定时间相比,将A .增长B .不变C .缩短D .无法确定平 抛 运 动一:平抛运动的基本计算题类型1、一个物体从某一确定的高度以v0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已知它落地时的速度为v1,那么它的运动时间是( )A. B. C. D.2、作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A。
期末复习必修2专题ppt课件
(二牛一人)
魏晋南北朝
垄作法 代田法
耕耙 (耱)技术
都江堰 (四川) 漕渠白渠 和龙首渠 (关中)
曹魏翻车
隋唐 宋朝
曲辕犁
耦犁 (一牛一人)
唐朝筒车 高转筒车
明清
风力水车
3
三、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1、形成:①时期 ②原因 2、特点: 3、影响: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 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 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封建社会后期阻 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如阻碍了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
7
①隋唐:柜坊、飞钱 ②北宋:交子(先民、后官) ③明清:商帮(晋商、徽商)
原因:①生产力发展、商业经济繁荣(根本原因) ②商业城市兴起和繁荣 ③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直接原因) (政府实行宽商政策)
6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1、土地制度: ①土地私有:春秋承认与战国法律确立, ②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均田制 ③土地兼并与“鱼鳞图册”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①朝代(明、清) ②概念 (不是禁止贸易) ③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原始 粗放式 集体耕作
铁农具和牛耕
封建 社会
始于 铁犁牛耕 传统农业 春秋 战国
精耕细作 封闭式 个体农耕
2
二、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不断成熟:封建社会
农耕方式: 铁犁牛耕 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朝代 耕作工具 犁耕方式 耕作技术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铁农具牛耕
西汉 东汉
直辕犁、 耦犁(二牛 犁壁、耧车 三人→一人)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二、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不断成熟 三、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提纲必修第二册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其他原因: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贫富差距加大、股票投机据记载,在1922—1929年,生产效率提高53%,但工人工资仅提高5%,表明生产相对过剩,贫富差距大(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持续时间特别长;3.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特别深(改变了世界格局,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生极大调整(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1.经济上: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人民生活恶化、浪费社会资源。
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2.政治上: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1.阶级和社会矛盾:工农运动高涨、法西斯势力兴风作乱,社会动荡不安(德国、日本);2.国际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矛盾(如关税战、货币战。
为转嫁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和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倾销商品、增加捐税等转嫁危机的做法的刺激)3.政策上: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由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以英法美为代表)4.国际上: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殖民地和殖民国家之间矛盾加剧二、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1929—1933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2.胡佛的对内“自由放任”政策和对外提高关税非但没有克服,反而加剧了危机和社会动荡1.人民的改革呼声;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933年3月):“智囊团”、“试验”、“国会授权”、“炉边谈话”;拓展:胡佛在后期进行了有限的干预(如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等),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罗斯福为了减少改革阻力,加大政府的调节作用,让国会授权紧急状态下的权力,以及改革司法(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着手调整和解决生产和销售这对矛盾,包括复兴,改革,和救济三个方面。
[精品课件]必修二全册总复习
离运输、运输成
水产品加工厂、
本较高的工业
水果罐头厂
市场指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距 接近消费市场 啤酒厂、家具
离运输、运输成
厂、印刷厂、
本较高的工业
石油加工厂
动力指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 接近能源供应 钢铁、冶金、
量的工业
地
化学等重工业
廉价劳动力 需要投入大量劳 接近具有大量
指向型
动力的工业
廉价劳动力的
地方
有计划、 有组织的 迁移
国家实行计划 经济体制和严 格的户籍管理 制度
流量增大,自 国家改革 发性迁移比 开放政策
,
展合间移
缩 小 地 区 差 异
和 文 化 交 流
分 布 和 人 才 余 缺
的 意 义 :
重迅速上升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气候 水 土壤 矿产资源 生态恶化
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
政策
1、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 围不断扩大
地域城市化 乡村变为城镇
2、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城市数目增多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产业结构变化
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 宜发展牧业或林业; 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
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业
素
土 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
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 型,发展适宜生长
作物不同
的农作物
农业区 对农业生产的影
必修2 期末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期末考试复习知识要点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 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自然增长由什么决定?世界总趋势?2、不同时间段,人口增长的不同特点及根本原因(图1.2及读图思考,图1.3)。
3.人口增长地区分布不平衡的表现及原因;不同国家存在的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项指标(注意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和划分依据。
2、列表总结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种类型及特点、转变过程(图1.6曲线、数据)、目前典型分布区。
3、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
三、案例芬兰芬兰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候等条件。
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及原因。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机械增长)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的方法,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的形式国际人口迁移的概念,不同时间段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特点、原因(图1.8注意二战前后,欧洲、拉丁美洲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
国内人口迁移的概念。
我国不同时间段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及特点(图1.9)。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了解影响因素如何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三、案例2美国人口迁移1、美国国际人口迁移2、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时间,方向,原因。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人口容量(地球最多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制约因素及影响。
2、理解“木桶效应”带来的启示。
二、人口的合理容量(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约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
3、两类国家解决的措施。
问题研究了解“民工流动”现象。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类型2、功能区如何形成,功能区界线如何,一功能区内土地利用方式如何。
(1)住宅区显著特点,两类住宅区的分布位置及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七: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专题六: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命题:1.就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角度命题 例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A .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 .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 .合理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 .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例2: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
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C.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例3: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 .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 .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二、斯大林体制:1924(上台)-1936(形成)-1991(结束)特点:①推行单一的公有制②以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③优先发展重工业。
内容: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提出)-1928(正式)-1937 2.农业 集 体化:1927(提出)-1937(完成) (考察农业、工业二者关系) 评价:1.积极: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基础;2.消极: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了经济持续发展教训:1.经济的建设需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2.政策的制定需结合国情、与时俱进命题:1.就历史反思角度,考察斯大林体制工农的关系2.就斯大林体制历史影响角度命题例1: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
必修2 专题六-精选学习文档
考纲考情时空坐标考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2019·4月浙江学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刀耕火种”是隐性时空的解题题眼所在,“耧车”“曲柄锄”是铁器时代的技术工具,与“刀耕火种”时空特征不符,排除②④,可知答案为A。
2.(2019·10月浙江学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
它是()A.耦犁B.曲柄锄C.曲辕犁D.翻车答案 C解析“唐代→农耕工具→控制耕土深浅”是题眼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中提到的各项农具中只有唐代曲辕犁具备材料中的特点。
李冰石像3.(2019·11月浙江学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
这一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白渠答案 B解析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修建都江堰,故答案为B。
4.(2019·10月浙江学考)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农业经济的特点”是题眼所在,①水排是手工业冶铁设备,④为汉代讲经图,均与农业经济主题不符。
考点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5.(2019·10月浙江学考)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答案 A解析古罗马时代与中国的汉代大体处于同一时期,除A项外,其他备选项的历史现象均发生于汉代以后,故选A项。
6.(2019·4月浙江学考)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磬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期末复习资料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含答案(默写重点内容)
第一章人口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书本p6活动题一、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的特点答: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
二、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的影响答: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降水较多,气温较高,人口密度大。
相反,芬兰北部气温低,降水较少,人口密度小。
三、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答: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
芬兰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大。
四、探讨芬兰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答:历史悠久、经济发达,赫尔辛基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2推拉理论推力①气候条件恶劣②水资源短缺③资源枯竭④经济发展水平低⑤产业落后拉力①气候宜人②资源丰富③经济发展水平高④文化教育水平高⑤就业机会多3 人口迁移特点国际: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规模移动为主,原因是新大陆开发。
②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短期流动增加。
国内:①1949年以前,有计划有组织地移动。
②改革开放后,农村人口流向城镇、内陆流向沿海。
4 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是一个客观存在,犹如一个特定的容积摆在那里,可容纳一定的人口。
这个值一般较大)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一个国家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是一个主动判断、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的虚数。
这个值一般较小)两者影响因素: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③人均消费水平5 农民工对迁入地的影响:①获得工作机会和经济收入②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③带来就业压力,影响社会治理对迁出地的影响:①减轻迁出地的环境资源压力②劳动力减少③人才流失农民工进城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农村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农业所需的劳动力减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迫切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②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收入差距,教育设备和医疗水平的差异。
必修第二册 专题6 专题总结
专题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开展深化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开展的共性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场面,为经济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开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消费工具的改良、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公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开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互相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开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阔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专题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根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根底。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程度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开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
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根本国策。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开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拓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经济构造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
小农经济的消费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
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必修2 专题六生物的进化
生物必修2 专题六生物的进化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学说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公式:例如:例、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个,问(1)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2)a基因频率为多少?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 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即: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进化●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①突变与基因重组——②自然选择——③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是生殖隔离。
..条件是隔离。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考点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生物的进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
2、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历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试题】1.(12年1月)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的主要观点是()A.物种是神创造的 B.物种是不变的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2.(09年6月)果蝇的体色灰色(G)对黑色(g)显性,在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GG 的个体占60%,Gg的个体占30%,gg的个体占10%,则g的基因频率是( )A.10%B.25% C.60% D.75%3.(10年1月)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025版高考生物必修2微专题6基因位置的判断
(1)实验步骤: ①挑选一只表型为__非__秃__顶___的雄狒狒和多只表型为_秃__顶___的雌狒
狒做杂交实验,得到大量后代F1。 ②_F_1_雌__、__雄__个__体__之__间__相__互__交__配__,__得__到__F_2_,__观__察__F_2_中__秃__顶__和__非__秃__顶__的_
(2)基本思路二: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 析F1的性状。即:
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
(1)设计思路:隐性的纯合雌性个体与显性的纯合雄性个体杂交,获
得的F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选子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观察F2 表型情况。即:
对|点|落|实 1.果蝇的灰身基因A与黄身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黄身基因能破 坏其黑色素的形成使身体更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是一对等位基 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黑檀体基因可使黑色素积累而全身发黑。黑檀 体时黄身纯合个体表现为灰身。请回答有关问题:
3.“秃顶”是一种性状表现,它和“非秃顶”是一对相对性状, 由基因B和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 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秃顶这一性状在男性中出现的概率 比女性中的高。某人怀疑控制该性动物狒狒做杂交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请 你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说明(假设狒狒的秃顶和非秃顶 的遗传情况与人一样)。
(2)现有纯种灰体雌果蝇与纯种黑檀体雄果蝇杂交,F1个体相互交 配,F2个体的表型及分离比为___灰__体__∶__黑__檀__体__=__3_∶__1____,正反交实验 结果_相__同___(填“相同”或“不同”)。
(3)现已确认灰身与黄身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 纯 种 灰 身 黑 檀 体 雌 果 蝇 与 纯 种 黄 身 灰 体 雄 果 蝇 杂 交 , F1 中 的 雄 蝇 与 EeXaXa( 黄 身 灰 体 雌 蝇 ) 个 体 相 互 交 配 , F2 中 雄 蝇 的 表 型 及 其 比 例 为 _黄__身__灰__体__∶__灰__身__黑__檀__体__=__3_∶__1_________。
数学必修2专题六
必修2专题六直线与直线的方程(一)一、重难点知识归纳1.倾斜角(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l,把x轴(正方向)按逆时针方向绕着交点旋转到和直线l重合所成的角,叫作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2)倾斜角相同的直线是一组平行线.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是:直线上的一个定点以及它的倾斜角,两者缺一不可.2.斜率(1)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倾斜角是90°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2)符号当时,直线的斜率是正数;当时,直线的斜率是负数.(3)公式P2的直线的斜率.给定两点,,且,则经过P1P2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k=0;注意:当直线P1当直线PP2与y轴平行或重合时,斜率不存在,则公式在此种情况下不适用.13.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方程直线l经过点,斜率为k,则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注意:因为垂直于x轴的直线斜率不存在,故凡是垂直于x轴的直线,其方程都不能用点斜式来表示.(2)斜截式方程直线l的斜率为k,且与y轴的交点为(0,b),则直线l的方程为y=kx+b.直线l与y轴交点(0,b)的纵坐标b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注意:“截距”并不是“距离”,即截距并不一定是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与原点的距离.而是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或y轴交点的纵坐标.斜截式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3)两点式方程直线l经过两点(其中),那么直线l的方程为.注意:两点式方程既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y轴垂直的直线.(4)截距式方程直线l与x轴的交点为(a,0),与y轴的交点为(0,b),那么直线l的方程为.(5)一般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B不同时为0)称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注意: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能够表示平面上的所有直线.4.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其斜率分别为.则有.注意:“若两直线平行,斜率相等”的前提条件是斜率都必须存在.5.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对于两条直线,其斜率分别为.则有.注意:运用此公式的前提是斜率必须存在,即两直线互相垂直,在斜率都存在的情况下有,若其中一条斜率不存在,那么就不能运用这个公式.二、典型例题剖析例1.已知过点P ()及点Q(0,b)的直线的倾斜角介于120°与150°之间,求b的范围. 例2.直线l 经过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求该直线方程.例3.已知两直线l 1:mx +8y +n=0和l 2:2x +my -1=0,试确定m 、n 的值,使 (1);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 (3)与相交于点P(m ,-1).例4.点A 是x 轴上的动点,一条直线经过点M (2,3),垂直于MA ,且交y 轴于点B .过点A ,B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交于点P ,求点P 的坐标(x ,y)满足的关系. 例5.过点A(0,1)作一直线l ,使它夹在直线l 1:x -3y +10=0和l 2:2x +y -8=0之间的线段被A 点平分,求直线l 的方程.直线与直线的方程(一)检测一、选择题1.若直线过点(1,2),(4,2+),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A .30°B .45°C .60°D .90°2. 如果直线ax +2y +2=0与直线3x -y -2=0平行,则系数a=( )A .-3B .-6C .D .3. 下列各组点中,能三点共线的是( ) A .(1,4),(-1,2),(3,5) B .(-2,-5),(7,6),(-5,3)C.(1,0),(0,),(7,2) D.(0,0),(2,4),(-1,3)4. 点M(4,m)关于点N(n,-3)的对称点为P(6,-9),则()A.m=-3,n=10B.m=3,n=10 C.m=-3,n=5D.m=3,n=55.以A(1,3),B(-5,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A.3x-y-8=0B.3x+y+4=0 C.3x-y+6=0D.3x+y+2=06.直线mx+ny=1(mn0) 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A.B.C.D.7. 直线mx-y+2m+1=0经过一定点,则该点的坐标是()A.(-2,1)B.(2,1)C.(1,-2)D.(1,2)8.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相交但不垂直D.不能确定9. 过点(5,2),且在x轴上的截距是y轴上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是()A.2x+y-12=0 B.2x+y-12=0,或2x-5y=0C.x-2y-1=0 D.x+2y-9=0,或2x-5y=010.已知A(1,2)、B(-1,4)、C(5,2),则ΔABC的边AB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A.x+5y-15=0B.x=3 C.x-y+1=0D.y-3=0二、填空题11.过点P的直线l与y轴正半轴没有公共点,则直线l倾斜角的范围是________.12.如果AC<0,且BC<0,那么直线Ax+By+C=0不通过第_______象限.13.将直线l:x-y+-1=0绕其上一点逆时针旋转75°所得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14.实数x、y满足3x-2y-5=0(1x3),则的最大、最小值分别是________.三、解答题15.直线l过点M(0,2),N,求l的倾斜角的范围.16.已知点A(m,2)、B(-m,2m-1),m0,过A,B两点的直线的倾斜角,试求m的取值范围.17.已知的顶点是A(-1,-1),B(3,1),C(1,6).直线l平行于AB,且分别交AC,BC于点E,F,的面积是面积的.求直线l的方程.18.直线l的倾斜角为,,点P在l上,且在上半平面(含x轴)内,O为坐标原点,|OP|=2.(1)若l过原点,求点P;(2)若l在y轴上的截距为,求点P.例1.分析:由直线过两点可写出直线的斜率,由倾斜角的范围限制斜率进而求出b.解:直线PQ的斜率.∵直线的倾斜角α介于120°与150°之间,∴,∴,解得-2<b<0.例2.解析:当直线l斜率不存在时,方程为x=2.不符合题意.当直线l斜率存在时,设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3=k(x-2).令x=0,得y=3-2k;令y=0,得.由题意,得3-2k=2-,即2k2-k-3=0.解得k=-1,或k=.故所求方程为y-3=-(x-2),或y-3=(x-2),即x+y-5=0,或3x-2y=0.例3.解析:(1)由m·m-8×2=0,得m=4.由8×(-1)-n·m0,n,即m=4,n-2或m=-4,n2时,.(2)当且仅当m·2+8·m=0,即m=0时,.又,n=8,即m=0,n=8时,,且l1在y轴上的截距为-1.(3)∵P(m,-1)是l1与l2的交点,代入方程有,解得m=1,n=7.技巧规律总结:且或..这样就避免了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的讨论,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例4.解析:如图,因为轴,点P的坐标为(x,y),所以设点A的坐标为(x,0).因为轴,所以,点B的坐标是(0,y).由已知,,.因为,所以,即,化简得2x+3y-13=0.当x=2时,由2x+3y-13=0知,y=3,点P与点M重合.综合以上知,点P的坐标(x,y)所满足的条件是2x+3y-13=0.例5.分析:直线l过点A(0,1),只要再求出一点,由两点式可得直线方程,也可设点斜式方程,求出l与l1、l2的交点,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k即可.解法1:设直线l分别交l1、l2于点P(m,n)和Q(a,b),则由A为PQ的中点,可得a=-m,b=2-n,即点Q坐标为(-m,2-n).又点P在l1上,则m-3n+10=0.①同理,点Q在l2上,则2m+n+6=0.②由①②可得,所以P(-4,2).过点A(0,1)和P(-4,2),利用两点式可得.∴直线方程为x+4y-4=0.解法2: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kx+1,解,得.解,得.由A为PQ的中点,则有,得.由点斜式方程可得.∴所求直线方程为x+4y-4=0.答案及提示:1-10 ABCDB DACDA1.设直线倾斜角为,则有,故.2.有,故a=-6.3.每个选项的三个点逐一验证,用公式A,B,C三点共线.只有C选项满足.4.有,则可解得m=3,n=5.5.,AB中点坐标为(-2,2),那么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2=-3(x+2).6.可算得直线在x轴,y轴上截距分别为,故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7.直线方程变形为m(x+2)-(y-1)=0,则直线过定点(-2,1).8.斜率不相等,且斜率乘积不等于-1,故相交但不垂直.9.注意两截距都为0的情况,故有两种情况.10.可算得AB中点坐标为D(0,3),又直线过点C(5,2),故,故所求直线方程为,即为x+5y-15=0.11. 12.三 13. 14.15.解:先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即,而,当时,由,得,当时,.综上所述,所求直线l的倾斜角.16.解:易得.∵,.∴.解得.17.解:如图,由已知,直线AB的斜率.因为EF//AB,所以直线EF的斜率也为.因为的面积是面积的,所以E是CA的中点.由已知,点E的坐标是,因此,直线EF的方程是,即x-2y+5=0.18.解:(1)∵直线l过原点且,∴直线的方程为.设P坐标,∵|OP|=2,,.当时,,∵P在上半平面,故不合题意,舍去.当时,,∴点P的坐标为.(2)∵直线l的斜率为,在y轴上截距为,.设点P坐标.∵|OP|=2,,. 当时,,不合题意舍去.当x=-2时,y=0,∴点P的坐标为(-2,0).。
历史必修二专题六、七复习提纲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1)贫富差距扩大(2)股票投机活动(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二、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第一,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第二,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第三,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
);第四,保护劳工权利;第五,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里根上台后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建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复苏。
steven必修二期末复习提纲
★耕作方式演变: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 石器锄耕----(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注意:【铁犁牛耕出现:标志传统耕作方式的形成】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❶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汉代普及) ❷汉代:二牛抬杠(西汉)→ 一牛挽犁(东汉)、曲柄锄 ❸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定型)
★(四)教训:
❶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❷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❸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❹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❺保持社会稳定,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❶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❷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❸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❹实行改革开放 ▧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 ★农村改革: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标志:雇佣关系的出现。
★缓慢发展原因: ❶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 ❷政策因素: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❸市场因素:农民极端贫困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失 去国外市场 ❹封建经济旧观念:商人把财富用于购买田地而不 用于扩大再生产。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 义的曲折发展
★(3)特征: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和“共产风”。
★(4)危害: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纠左举措:1960年,“ 调 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八
字”方针。。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导 致我国出现了连续三年(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a3=a1q2 =4a1 =2, 得a1=
例5.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S3, S9 ,S6.成等差数 列,求证a2, a8, a5 成等差数列.
证明: S3, S9 ,S6.成等差数列 S3+S6=2S9,
若q=1:
S3=3a1,
S6=6a1,
S9=9a1,
S3+S6≠2S9
q 1;
lg 2(1 2 ) n 2n 1 (2 1)lg 2 lg 2 1 2
n
Tn 2
2n 1
.
数列{lg(1+an)}是首项lg2, 公比2的等比数列。
例8. 等差数列{an}的各项为正数a1=3,前n项和为Sn,数 列{bn}为等比数列,b1=1, b2S2=64, b3S3=960, 1 1 1 (1)求an和bn; () 2 求和: ... S1 S2 Sn
(2) Tn=|a1|+|a2|+|a3|+…+|an| Sn=a1+a2+a3+…+an
2 n 9 : Tn -a1 - a2 ... - an - Sn -n 18n
19 an 2n -19 0得:n 2
n 10 : Tn=|a1|+|a2|+|a3|+…+|an|
(2) Tn=|a1|+|a2|+|a3|+…+|an| Sn=a1+a2+a3+…+an
2 n 9 : Tn -a1 - a2 ... - an - Sn -n 18n
19 an 2n -19 0得:n 2
n 10 : Tn=|a1|+|a2|+|a3|+…+|an|
a1 (1 q 3 ) a1 (1 q 6 ) 2a1 (1 q 9 ) 1 q 1 q 1 q 1 q3 1 q 6 2 2q9
q q 2q
3 6
9
q0
1 q3 2q6
a1q a1q4 2a1q7
a2+a5=2a8
例6. 各项非零的数列{an},a1=1, 2Sn2=2anSn-an.
∴ q=8,
例10.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9
(1)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及Sn最小值 ;
(2)求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Tn;
解: (1) an 2n -19,
数列{an}是等差数列
n(-17 2n - 19) 2 a1 -17, Sn n -18n; 2 当n=9时, ( Sn )min 92 -18 9 81.
an=a1+(n-1)d =3+(n-1) ×2 =2n+1, bn=8n-1 n(a1 an ) n(3 2n 1) n( n 2) (2) Sn 2 2 1 1 1 1 1 1 1 1 ... ( ) Sn n( n 2) 2 n n 2 S1 S2 Sn
1 Sn 2n 1
1 是首项为 Sn
1,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例6. 各项非零的数列{an},a1=1, 2Sn2=2anSn-an.
1 (1)求证数列{ }是等差数列;并求Sn; Sn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2):当n=1: 当n>1: a1=1,
-n2 18n
( n 9)
Tn=
n -18n 162 ( n 10)
2
2 n 9 : Tn -a1 - a2 ... - an - Sn -n 18n
本节课到此结束,请同学们课 后再做好复习与作业。谢谢!
再见!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D78∶71
21(a1 a21 ) S21 a11 2a11 a1 a21 2 = 21(b b ) T21 b11 2b11 1 21 b1 b21 2 7 21 1 148 4 a n S 2 n -1 4 21 27 111 3
bn
T2 n -1
S200 200(a1 a200 ) 2
=100
例4. 已知正项递增等比数列{an}中, a1a5+2a2a6+a3a7=100, a2a4-2a3a5+a4a6=36, 求数列{an}的通项an和前n项和Sn. 法一:∵a1a5 =a2a4=a32, a2a6 =a3a5, a3a7 =a4a6=a52
1 (1)求证数列{ }是等差数列;并求Sn; Sn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证明: 2Sn2=2an Sn-an
an=Sn-Sn-1 (n>1)
2Sn2 =2(Sn-Sn-1)Sn -(Sn-Sn-1) 2Sn2=2Sn2-2Sn-1Sn-Sn+Sn-1 Sn-1-Sn =2Sn-1Sn 1 1 1 1 (n 1) 2 ==2 常数 S n S n 1 Sn
-a1 - a2 ... - a9 a10 ... an
-2a1 - 2a2 ... - 2a9
Sn n2 -18n;
(a1 a2 ... a9 a10 ... an )
2 2 ( n -18n) -2(9 18 9) 2S9 Sn n2 -18n 16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 ( ) ( ) ( ) ( ) ] 2 1 3 2 2 4 2 3 5 2 n1 n1 2 n n 2
3n2 5n 1 1 1 1 . (1 ) d=2, 4(n 1)(n 2) 2 2 n1 n 2
解:设{an}的公差为d, b2S2=64 b3S3=960 设{bn}的公比为q,
q (6+d ) =64
q2 (9+3d ) =960
q2(6+d )2 =642
15
5(6+d )2 =64(3+d )
15(6+d )2 =64(9+3d )
-a1 - a2 ... - a9 a10 ... an
-2a1 - 2a2 ... - 2a9
Sn n2 -18n;
(a1 a2 ... a9 a10 ... an )
2 2 ( n -18n) -2(9 18 9) 2S9 Sn n2 -18n 162.
5d 2 +60d+180
=64d +192 ∴ q=8,
5d
2 -4d-12=0
6 d=2, d (舍) 5
例8. 等差数列{an}的各项为正数a1=3,前n项和为Sn,数 列{bn}为等比数列,b1=1, b2S2=64, b3S3=960, 1 1 1 (1)求an和bn; () 2 求和: ... S1 S2 Sn
专题十 等差(比)数列
期末复习
例1. 已知等差数列{an}中, 3(a3+a5) +2(a3+a7+a11)=24,则{an}的前10项和是( B ) A.15 B.20 C.25 D.30
3(a3+a5) +2(a3+a7+a11)=24 3(a4+a4) +2(a7+a7+a7) =24 6a4 +6a7 =24 a4+a7=4
an=Sn-Sn-1 (n>1)
1 1 a n =S n - S n - 1 2n 1 2(n 1) 1 2 (2n 1)(2n 3)
1 an -2 (2n -1)(2n 3)
n1 n2
1 Sn 2n 1
例7 (P82:16T). 已知a1=1,点(an ,a n+1)在函数f(x)=x2+2x的 图像上,n∈N*. (1)求证:数列{lg(1+an)}是等比数列; (2)若Tn=(1+a1)(1+a2) …(1+an),求Tn及数列{an}的通项 公式. 解(1): 点(an ,a n+1)在函数f(x)=x2+2x的图像上, a n+1= an 2 +2an
例3、①数列 中,an=an-1+
前n项和Sn=-
1 d 2
15 2
1 2
(n≥2),an=
, n=
3 2
,
。
, 则a1=
3 an 2
15 Sn 2
1 3 a1 ( n 1) 2 2 n( n 1) 1 15 na1 2 2 2
n 2a n2 a 1 14 1 3
an + 1 2
2n1
an 2
2n1
1.
数列{lg(1+an)}是首项lg2, 公比2的等比数列。
例7 (P82:16T). 已知a1=1,点(an ,a n+1)在函数f(x)=x2+2x的 图像上,n∈N*. (1)求证:数列{lg(1+an)}是等比数列; (2)若Tn=(1+a1)(1+a2) …(1+an),求Tn及数列{an}的通项 公式. 解(2): Tn=(1+a1)(1+a2) …(1+an) lgTn=lg(1+a1)(1+a2) …(1+an) =lg(1+a1) +lg(1+a2) +…+lg(1+an )
a32 +2a3a5 +a52=100 a32 -2a a +a52=36 3 5
a3=2, a5=8,
(a3+a5)2=100 (a3-a5)2=36
2
a3+a5=10 a3-a5=-6
a5 a3 q
q2=4, ∵q>0, ∴q=2,
1 , 2
1 n (1 2 ) 1 1 n1 an a1q 2 n 1 2n 2 , Sn 2 (2n 1). 2 2 1 2
a n+ 1 + 1 = a n 2 + 2 a n + 1 a n+1 +1=( an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