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单元单元测试(23套,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单元单元测试(23套,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1.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是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①②③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手工业纺织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3.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

……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梯,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皑(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

”材料反映宋代福建①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②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③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④已经开始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5.每到春节,农村人挂的灯笼上会有“五谷丰登”的字样,预祝农业丰收,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上的美好愿望。

以下四幅图中,属于“五谷”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7.《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高一历史第一、三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是()A、石斧、石锛的出现和普遍使用B、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C、放火焚烧杂草树木技术的发明D、青铜工具的出现2、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各国推行税制改革C、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D、贵族争夺土地3、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4、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人转变的因素是( )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推广C、各国税制的改革D、战争的影响5、中国的耕犁达到完善阶段的标志是( )A、耦犁的出现B、高山犁的出现C、曲辕犁的出现D、铁铧犁的出现6、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 )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7、关于官私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8、成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的是( )A、商朝B、南北朝C、隋唐D、明清时期9、为适应外国客户的需要而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0、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A、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坊”“市”分开,“市”定时开启B、唐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C、宋朝“坊”“市”界限打破,但商业活动依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视D、明清时出现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11、下列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它首先出现于中国的四川地区C、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D、它最早是由北宋政府印制和发行的12、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C、手工业作坊增多D、出现“机房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14.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D、减轻农民负担15、西汉政府垄断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开始于()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王莽16.鸦片战争后,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表现在( )①列强在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家庭手工业开始破产③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④中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最主要的是由于它们()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在古代世界的大河流域诞生了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A.矿藏丰富,便于手工业生产B.水源充足,便于农业种植C.交通便利,便于商业贸易D.水草丰美,便于采集渔猎,均是农耕文明的代表,不是手工业、商业或采集渔猎经济的代表,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排除。

2.下列关于原始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古代文明社会形成的物质基础B.是奴隶社会初期生产力发展的结果C.由渔猎经济向采集经济发展而来D.是畜牧业与采集经济分工的产物,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之后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逐渐有了剩余产品,从而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故A项正确;原始农业诞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故B项错误;原始农业是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D两项均错误。

3.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

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A.文字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D.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故B项正确;国家机器包括军队、监狱等,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法律,故C项错误;题干中也未涉及阶级,故D项错误。

4.研究发现,在苏美尔城市国家中,王似乎还不是唯一和绝对的统治者,在他的身边有长老会和人民大会。

在有些城市国家,长老会的权力还比较大,材料现象出现的历史因素是( )A.在早期国家阶段还深受原始民主制的影响B.苏美尔城市国家规模较小C.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苏美尔城市国家实行民主制,A项符合题意。

5.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于( )A.两河流域B.黄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故A项正确。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带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带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2.楚汉战争时,有“米石万钱”的记载;据《太平御览》,汉文帝时,谷价至于石数十钱;后甚至有“每石粟至十余钱”的历史记录。

导致粮价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劳动积极性的大幅提高B.汉朝正确的农业政策C.农耕经济的不断发展D.战争期间粮价上涨,和平时期降低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B.刀耕C.锄耕D.铁犁牛耕4.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符合诗中描绘的选项是()A.筒车用于山地灌溉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5.南宋诗人范成大写诗“曲尽吴中农圃故事”,诗云:“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朝雨来麦沾泥。

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体现我国精耕细作水平的进步B.印证了稻麦复种制的出现C.无法反映南宋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D.描写了代田法大规模推广6.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7.“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8.《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级部班级姓名考试号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试题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推断①我国已有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2、史料记载:“所种土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 其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 .石器锄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牛耕3、春秋战国吋期,我国的水利建设出现了一次高潮,同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水利技术的进步C.政治局面的稳定D.耕作技术的进步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地位的提高D.商品经济的发达5、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B.牛耕逐步普及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D.家庭观念加强6、“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为此封建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A. “均田”或“限田”B.废除土地私有制C.取消农民赋税D.禁止租佃关系发展7、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地256顷, 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 土地兼并的盛行B.豪强地主强占土地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D.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8、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9、下列对春秋时期齐、鲁等国税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①这些改革明确宣布废除井田制②改革的目的是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③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④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商鞅变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11、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学校:海南南方民族艺术学校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 ( 2007 •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III 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B.(W3)C.②④D.①②④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面图片能反映当时社会耕作方式的是。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4. 2011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玫茵堂珍宝一一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其中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最有可能是朝代的御瓶A. 东汉B. 唐朝C. 北宋D. 明朝5. ( 2009 -临沂模拟)《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oA.都江堰B.郑国渠 C •灵渠 D •芍陂3. (2008 •北京高考)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 > 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 > 不知饥馋'”这句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卜•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 •①©③6. 右图描绘了明清商帮的状况。

对下图的解读,最准确的是:A. 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B. 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C. 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最D. 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7. 《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B. (2X3>® C •①②④ D •①③④前◊n材料中的马排、人排和水排均指A.8. 灌溉工具B •冶金工具“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乂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C •农耕工具D •交通工具古代有货郎(右图)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2008年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的青花瓷礼服惊艳世界,在古代瓷器是中国在西方的名片。

关于我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唐朝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列B.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C.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被人们奉为精品D.清朝“闭关锁国”瓷器没有出口2、据《十三行史料展》记述“……18至19世纪上半期,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

……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资本主义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B.反映了当时中国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达C.十三行是清代官方特许的外贸机构D.广州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3、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B.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有利于农业经济商品化4、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5、“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交通要道)之地,曰江陵(湖北荆州)、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

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

……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材料不能反映出()A.宋代实行茶叶专卖政策 B.经营茶坊的徽人晋人已成商帮C.茶叶贸易获利丰厚 D.市已经是地方商业中心6、《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doc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K解析》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都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上的,必然会强化自然经济,从而阻碍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中国的落后。

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与自然经济是相对立的,其产生与发展会加速小农经济的解体。

因此④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G&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艮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历史发展阶段本质特征的能力。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在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户”,其中的“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答案:D【体验高考】1.(2007 •上海)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艮解析》丰富的稻谷遗存说明了规模种植的存在,①正确。

南方稻谷遗存多,北方粟的遗存多,说明南北主要作物的不同,②正确。

黄河流域出现稻谷的遗存能充分说明粮食品种的交流。

④从材料中不能判断。

答案:B2.(2007 •江苏)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兴建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馋,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A.孙叔敖B.管仲C.李冰D.郑国艮解析H本题的重点落在对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掌握上。

都江堰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负责修建的。

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从此成为“天府之国”。

孙叔敖修的芍坡在今安徽寿县。

管仲与兴修水利工程无关。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3. 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 铁农具 B牛耕 C曲辕犁 D筒车4、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 (A 、耦犁 B、曲辕犁 C、翻车 D、筒车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 .水利技术的进步 B.手工业的发展C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7、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A 都江堰的修建 B郑国渠的开凿 C坎儿井的修建 D白渠的修建8、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 .均田制B .井田制C .屯田制D .授田制9、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 .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10、“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 .商品经济的发达11、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试题

必修2第一单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增多)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3. 《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

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

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

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之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为 ( )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C.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D.革新了耕作工具4.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对商人实行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B.限制商人C.禁止经商D.反腐倡廉6.中国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有市无城五个发展阶段。

其中“城区即市区”普遍开始出现于哪一时期?A.秦汉时期B.唐安史之乱以后C.北宋D.明清时期7.明朝张瀚称:“善为(治理)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故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8.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力的⼀一次⾰革命”是()A 铁农具 B⽜牛耕 C曲辕犁 D筒⻋车4、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 ( )A、耦犁B、曲辕犁C、翻⻋车D、筒⻋车5、⻩黄梅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水利利技术的进步 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7、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A都江堰的修建 B郑国渠的开凿 C坎⼉儿井的修建 D⽩白渠的修建8、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屯⽥田制 D.授⽥田制9、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了⽣生产⼒力力的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行变法确定了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10、“⼀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句话反映了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11、唐朝诗⼈人⽩白居易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距今1万年前,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于农耕生产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C.炎帝、黄帝的传说已经被证实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发现社会等级的存在,既体现了墓葬主人的不同身份,也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存在,故D项正确。

距今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故A项错误;早期原始聚落时期的先人实行的是平均分配食物,故B项错误;炎帝和黄帝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现今并未得到证实,故C项错误。

2.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

这说明当时()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江苏、河南、山东、浙江等地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可得出水稻广泛种植,根据材料中“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可知当时水稻有了剩余,故D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新石器时代的技术革命,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是一种在规模和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技术变革。

这场技术革命在我国古代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特色。

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B.生活方式的不同C.耕作技术的区别D.文化背景的悬殊,这是最基本的,在古代尤其如此,故A 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可排除。

4.中国古代关于“五谷”的说法主要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

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水稻的栽培种植历史较晚B.早期的经济重心在北方C.水稻的产量不及其他作物D.民众饮食习惯发生变化,水稻更适合南方的水田种植,因早期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因此对水稻重视不够,但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水稻的地位超过了麻,故B项正确。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 (含答案)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 (含答案)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1.我们的祖先发明的最早的松土工具是A.石斧 B.石锛 C.耒耜 D.镈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耜耕C.石器助耕D.铁犁牛耕3.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4.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B.牛耕逐步普及C.铁制农具出现和逐步普及D.家庭观念加强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6.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B.商周——漆器C.商周——青铜器D.商周——玉器唐宋——陶器唐宋——青铜器唐宋——瓷器唐宋——漆器明清——瓷器明清——瓷器明清——丝织品明清——玻璃8.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

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9.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母已簋(食器)角(酒器)耜犁戈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金石并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0.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农业经济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大运河的开通 D.纸币的发行11.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A.市民的生活 B.文化的交流 C.家对人民的统治 D.商业的发展12.若来唐经商的外国商人在广州有生意上的事情,应该找()A.柜坊 B.市舶使 C.瓦子 D.邸店13.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年级: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试题第一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推断,我国已有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选项为 A.①③。

2.史料记载:“所种土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其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水利建设出现了一次,同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水利技术的进步。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5.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6.“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为此封建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均田”或“限田”。

7.东汉XXX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XXX占有水地256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多顷。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土地兼并的盛行。

8.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XXX,民得买卖”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9.对春秋时期齐、鲁等国税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①这些改革明确宣布废除井田制②改革的目的是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③在客观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④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商鞅变法。

选项为D.①②③④。

开始出现,与唐宋时期的家庭手工业有很大不同。

(2点即可)改写每段话:1.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土地制度,在战国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该制度在后来逐渐崩溃,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的测试题在历史必修二的第一单元测试中,主要考察了对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这个测试题分为多个部分,涵盖了希腊和罗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按照测试题的顺序逐一进行解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1. 古希腊民主制度的起源是在哪个城邦?A. 雅典B. 斯巴达C. 科林斯D. 特洛伊答案:A. 雅典2. 古罗马的共和制度是由哪个人提出并实施的?A. 凯撒大帝B. 奥古斯都皇帝C. 克劳狄皇帝D. 伊壁鸠鲁答案:D. 伊壁鸠鲁3. 希腊民主制度中的公民包括哪些人?A. 所有成年男子B. 所有成年人C. 土地所有者D. 仅有贵族阶层答案:A. 所有成年男子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古希腊民主制度和古罗马共和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古希腊民主制度和古罗马共和制度都是属于古代民主政体的代表。

它们的相同点在于都是通过选举产生政府领导人,保障公民权利参与政治决策;不同点在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更加直接,公民可以直接投票表决大事,而古罗马的共和制度则更倾向于集体决策和代表制。

2. 古希腊和古罗马分别对世界的哪些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答案: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政治、哲学、艺术、建筑等方面都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希腊的民主政治、奥林匹克运动会、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等,以及罗马的法律体系、建筑工程、斗兽场等,都对后世文明有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解答题1. 请简要述说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城邦制度在希腊的政治生活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案: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是以城邦为独立政治单位的形式进行组织和管理的。

每个城邦具有独立的政府、法律体系和军队,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

城邦制度在希腊的政治生活中起到了分权、竞争和活力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促进政治稳定和繁荣。

2. 简要介绍古罗马的三权分立制度是如何实现的?这一制度对古罗马政治的影响是怎样的?答案:古罗马的三权分立制度是通过设立元老院、执政官和民众大会等机构,实现行政、立法和审判等职能的分立和均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历史测验
1.铁制农具逐渐取代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是在( )
A.夏商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2.以牛力耕田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汉代推动牛耕推广的关键发明是( )
A.铁犁用于牛耕B.犁壁的安装C.直辕犁的使用D.曲辕犁的使用
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出现于( )
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代
4.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
A.芍陂的修建B.都江堰的修建
C.郑国渠的开凿D.坎儿井的修建
5.战国以来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形成,主要包括( )
①君主私有土地②地主私有土地③自耕农私有土地④均田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土地兼并严重。

东汉以来,土地日益集中到豪强地主手中,后来发展为士族地主,他们的生产经营达到较大规模,主要是( )
A.雇佣农民经营B.田庄式规模经营C.分“公田”“私田”经营D.自耕农的经营形式7.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到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主要原因是( )
①商品经济发展②地主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
③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④农民身份的提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中唐和两宋之际北方人口南迁浪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民族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藩镇割据D.北方战乱
9.《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①生产技术落后②农民相对富足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土地资源不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2004·广东)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11.“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说明两宋之际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
A.江淮地区B.湘赣地区C.江浙地区D.关中地区
12.自南宋起,江浙地区有“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这说明( )
A.江南自古文化发达B.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中心南移
C.当时北方文化严重衰落D.文化重心南移带来经济重心南
13.春秋时期,我国在冶金技术方面的突出成果有( )
A.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B.发明了灌钢法
C.以煤为冶金燃料D.开始用焦炭冶铁
14.庾信在《刀铭》中说:“千金颖合,百炼锋成。

”当时我国北方锻铸刀剑采用的先进技术是( )
A.铸铁技术B.块炼钢C.灌钢法D.淬火技术
15.《汉书·地理志》载:“(齐国)太公(即姜尚)……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上述材料反映出( )
A.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养蚕缫丝B.西周时齐国丝织业较为发达
C.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丝织业的发展D.汉代丝绸品种多且远销欧洲
16.下列纺织业发展的情形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有( )
①丝绸行销欧洲,中国始有“丝国”之称一汉代②缂丝技术出现——唐朝③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元明④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一明代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7.一位生活在唐朝前期洛阳的商人,他不可能使用下列哪种瓷器( )
A.越窑青瓷罐B。

邢窑白瓷瓶C.大邑白瓷碗D.景德镇青花盏
18.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9.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

史学界一般认为上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主要依据是( )
A.苏州、杭州、松江是纺织业发达的地区B.机户和暑袜店主进行的都是商品生产C.机户与机工、暑袜店主与当地居民形成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D.丝织业和暑袜制造业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20.清朝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说明当时( )
①上海商业繁荣②白银大量使用③商业竞争激烈④商业资本活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22.苏州的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

临时工每日黎明按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花桥、广化寺桥、濂溪坊等处“听大户呼织”。

这直接说明当时苏州( )
A.丝织业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形成劳动力市场D.“机房”规模较大23.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 )
A.规模大,分工极细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C.机器生产形成规模D.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
24.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①商品经济发展②抑商和海禁政策③私营手工业发展④小农经济顽强存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
25.清初地主商人“以末敛财,以本守之"造成的后果有( )
①加剧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商业发展③不利于手工业扩大再生产④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结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2)材料二的观点对材料一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结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对待农业与工商业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
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百顷。

——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