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材料2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技巧,提高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实验过程,总结并分析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实验一:网络拓扑搭建与配置在实验一中,我们需要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通过交换机连接多台计算机,并进行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连接和配置交换机、路由器和计算机,了解了网络拓扑的概念和组网原理。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的IP地址冲突、网络延迟等,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加深了对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问题的理解。

实验二: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实验二主要是通过Wireshark等工具来抓包分析网络数据传输过程。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Wireshark捕获网络数据包,并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如TCP/IP协议栈、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等。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如丢包、重传等,通过对数据包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实验三:网络安全与防护实验三主要是学习和实践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我们了解了网络攻击的常见手段和防御方法,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配置和管理防火墙,设置访问控制列表,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同时,我们也体验了一些网络攻击的模拟实验,如DDoS攻击、ARP欺骗等,通过对攻击过程的模拟和分析,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挑战。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实验四主要是通过网络性能测试工具来评估和优化网络的性能。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Ping、Traceroute等工具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和延迟,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我们可以找出网络中的瓶颈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2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提高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所用到的软件和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一台交换机、四台计算机和一台服务器。

为每台设备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等网络参数。

(二)网络协议分析1、启动 Wireshark 工具,选择对应的网络接口进行抓包。

2、在网络中进行文件传输、网页浏览等操作,观察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

3、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包括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数据长度等信息。

(三)网络性能测试1、使用 Ping 命令测试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和延迟。

2、通过发送大量数据包,测试网络的带宽和吞吐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搭建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各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IP 地址配置正确,网络连接稳定。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1、在文件传输过程中,观察到使用的主要协议为 TCP 协议,数据包有序且可靠地传输。

2、网页浏览时,发现涉及到 HTTP 协议的请求和响应,包括获取网页内容、图片等资源。

(三)网络性能测试结果1、 Ping 命令测试结果显示,网络中设备之间的延迟较低,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网络连通性良好。

2、带宽和吞吐量测试结果表明,网络能够满足一般的数据传输需求,但在大量数据并发传输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拥塞现象。

五、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IP 地址配置错误在配置设备的 IP 地址时,出现了部分设备 IP 地址冲突的问题,导致网络通信异常。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材料2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材料2

《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2:Socket通信编程附件:系统概述:运行环境、编译、使用方法、实现环境、程序文件列表等;运行环境:Windows7系统下的编译:C#使用方法:为一般窗口程序,双击即可实现环境:Microsoft Visio Studio程序文件列表:主要数据结构;TCP服务端:public partial class TcpServerForm : Form{private Socket _server;private Socket _client;private byte[] _receiveData = new byte[1024];private string _username;private string _password;private bool _needPasswordl;private bool _passwordWrong;public TcpServerForm()private void TcpReceiveForm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btnListe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btnDis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void AcceptedConnection(IAsyncResult iar)void Received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Sent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ProcessDisconnection()private void txtUserName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txtPassword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lblUserName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gnConnectInfo_Enter(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lbMessage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private void lbNativeIP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private void lbConnectLog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TCP客户端:public partial class TcpClientForm : Form{Socket _client;byte[] _receivedData = new byte[1024];public TcpClientForm()private void btn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btnDis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btnSend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void Connected(IAsyncResult iar)void Received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Sent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ProcessDisconnection()private void txtIP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UDP接收端:public partial class UdpReceiveForm : Form{private bool ReadFlag = true;private Thread th;private IPEndPoint remote;private UdpClient server;private int count = 0;private double num;public UdpReceiveForm()private void read()private void btnReceive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UdpReceiveForm_FormClosing(object sender, FormClosingEventArgs e) }UDP发送端:public partial class UdpSendForm : Form{public UdpSendForm()private void btnSend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txtIP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lblInfo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主要算法描述;异步调用与回调(部分):TCP服务端:_server.BeginAccept(new AsyncCallback(AcceptedConnection), _server);//异步调用,开始接收连接 -> void AcceptedConnection(IAsyncResult iar)_client.BeginSend(sendMessage, 0, sendMessage.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SentData), _client);//异步调用,消息发送完毕执行->void SentData(IAsyncResult iar)_client.BeginReceive(_receiveData, 0, _receiveData.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ReceivedData), _client);//密码正确,开始接收消息->void ReceivedData(IAsyncResult iar)用户使用手册;TCP客户端、TCP服务端:1、用户打开TCP客户端并且输入服务端IP、用户名与密码(密码事先在服务端设置好);2、服务端点击“开始监听”,客户端点击“连接”;3、客户端在消息框内输入消息,点击“发送”,则消息发送到服务端,;4、服务端接收并且在“接收到的消息”框里显示消息与发送消息时的日期;注:客户端与服务端均能断开连接。

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一、实验背景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通信链路互相连接而成的。

它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构建一个局域网,以便更好地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局域网的构建方法和技术;3. 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三、实验步骤1.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星型拓扑结构。

这意味着所有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央设备(交换机)上。

2. 连接硬件设备:将计算机和交换机通过以太网线连接起来。

确保每个计算机都与交换机直接相连。

3. 配置网络设备:通过交换机的管理界面,设置每个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确保每个计算机都具有唯一的IP地址。

4. 测试网络连接:打开每台计算机的终端,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其他计算机的连接。

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四、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局域网。

每台计算机都能够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并且可以共享文件和资源。

通过ping命令,我们还测试了网络的可达性和延迟情况,结果显示网络连接良好。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我们学会了如何构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且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这些知识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对计算机网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意识到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人们的生活。

通过实际操作,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体会到了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实验改进尽管本次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四:网络路由实验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网络拓扑图,分别写出每台路由器上的静态路由表项。

并使用ping进行连通性测试的结果。

拓扑结构:
R1 路由表:
R3路由表:
R2 路由表:
PC1 ping PC2:
思考题2:(6分)得分:按照实验指导书,动态路由实验的要求,写出每台路由器上的RIP和OSPF路由表项。

并写出Ping的连通性测试结果。

RIP:
拓扑结构:
Router0 路由表:
Router2 路由表:
Router1 路由表:
PC0 ping PC2
OSPF:
拓扑结构:
Router 5 路由表:
Router 6 路由表: Router6 ping Router3
Router 3 路由表:Router3 ping Router6
Router 2路由表:
Router 1 路由表:
Router 0 路由表:
Router4 路由表:
指导教师评语:
日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将各种计算机和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通信测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网络配置和通信过程中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来搭建局域网。

其中,计算机A作为服务器,计算机B作为客户端,交换机用于连接两台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 配置网络参数我们首先在计算机A和计算机B上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确保两台计算机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2. 搭建局域网将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上,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3. 配置服务器在计算机A上搭建服务器,选择一种合适的网络服务软件,如Apache、Nginx 等,并进行相应的配置。

4. 配置客户端在计算机B上配置客户端,选择一种合适的浏览器软件,如Chrome、Firefox 等,并设置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

5. 进行通信测试打开浏览器,在客户端中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

观察通信过程中的网络数据传输情况,检查是否能够成功建立连接并获取到服务器上的网页内容。

五、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了通信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1. 网络连接正常计算机A和计算机B通过交换机成功建立了物理连接,网络连接正常。

2. IP地址配置正确计算机A和计算机B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配置正确,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3. 服务器配置成功在计算机A上搭建的服务器配置成功,能够正常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4. 客户端配置成功在计算机B上配置的客户端能够正常访问服务器上的网页,获取到正确的网页内容。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通信过程,掌握了网络配置和通信测试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使得我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本次实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网络实验。

一、网络拓扑实验首先,我们进行了网络拓扑实验,通过搭建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观察其性能表现和通信效率。

我们尝试了星型、环状和总线型拓扑结构,并通过测量网络中的传输时延、带宽和吞吐量来评估不同拓扑结构的优劣。

结果显示,星型拓扑结构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但是对中央节点的要求较高,一旦中央节点故障,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运行。

而环状和总线型拓扑结构则相对简单,但是容易产生信号干扰和数据冲突等问题。

二、网络传输协议实验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网络传输协议实验,重点研究TCP/IP协议的性能和可靠性。

我们通过改变传输文件的大小、网络拥塞程度等因素,测试了TCP协议在不同情境下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也对比了UDP协议的传输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TCP协议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能力,但是在高丢包率的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传输延迟。

相比之下,UDP协议虽然传输速度较快,但是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容易出现丢包和重传等问题。

三、网络安全实验随后,我们进行了网络安全实验,探讨了网络攻击与防御的相关技术。

我们采用了常见的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来保护网络安全,通过模拟各种攻击手段,如拒绝服务攻击、端口扫描等,测试了网络的防护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能够有效地阻止大多数网络攻击,但是对于某些高级攻击手段,如零日漏洞攻击,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

因此,网络安全的保护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结论通过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我们对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和网络安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权衡,传输协议的选择应根据网络特性和应用场景进行调整,而网络安全则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安全技术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1.打开机房桌面上的科来网络分析系统软件,设置过滤数据包过滤器
4.开始抓包
5.停止抓包后的协议统计信息
思考题2:(6分)
得分:
写出实验过程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中选择HTTP协议进行分析,涵盖了TCP/IP/数据链路层MAC帧等。
1.选择一个数据包
问题1:无法安装Sniffer软件。
刚开始的时候是希望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安装Sniffer软件来进行实验。可是后来在安装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经过上网查询原因发现是因为Sniffer软件无法和Win7系统兼容,后来发现了实验室机房自带的科来网络分析系统,就用该软件进行实验。最后成功。
问题2:该开始使用科来网络分析系统是不知道如何操作。
4.科来网络分析系统:科来网络分析系统是一个集数据包采集、解码、协议分析、统计、图表、报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网络分析平台。能通过应用分析方案实现精准分析,能更有效地帮助用户解决网络中发现的问题,实现精确定位和高效分析。本次实验就是用的机房的该系统。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10分)
得分:
这是一次很实用的实验操作,并且在实验课上发现的问题能够通过自己思考网上查询和询问老师得到的及时的解决,所以这次的实验做得很顺利,尽管在刚开始的时候安装软件发生了一些不可预知的错误,整个实验还是很顺利的完成了,希望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
思考题:(10分)
思考题1:(4分)
得分:
写出捕获的数据包格式。(见实验过程中的结果分析)
4.6标志
前三bit:010(MF=0,DF=1,表示是最后一个数据片,传输过程中不能分片)
4.7片偏移
和标志位共用16bit,占13位,不能分片,无意义。
4.8生存时间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对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实验在USTC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了以下硬件和软件设备:1、计算机:若干台配置相同的台式计算机,具备以太网接口和无线网卡。

2、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操作系统:Windows 10 和 Linux(Ubuntu)。

4、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Wireshark 等。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与分析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星型、总线型、环形和树形等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对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可靠性、扩展性、传输效率等方面。

通过模拟数据传输,观察了网络拥塞、冲突等现象,并分析了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2、 IP 地址配置与子网划分在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中,手动配置了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服务器。

学习了子网划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划分不同大小的子网,提高了网络地址的利用率。

使用 Ping 命令和网络扫描工具,测试了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3、网络协议分析利用 Wireshark 软件捕获网络数据包,对 TCP、UDP、ICMP 等常见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和字段进行了分析。

观察了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理解了连接建立和释放的机制。

分析了网络中的广播、组播和单播通信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

4、网络性能优化调整了网络参数,如缓冲区大小、MTU 值等,观察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实施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策略,如滑动窗口机制、慢启动算法等,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对网络中的丢包、延迟和带宽利用率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四、实验步骤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打开 Packet Tracer 软件,选择所需的网络设备和线缆。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使得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探索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局域网,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文件共享。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加深对网络通信的理解。

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所需设备和软件:本次实验所需设备包括多台计算机、交换机、网线等。

软件方面,我们选择了Windows操作系统和网络配置工具。

2. 搭建物理连接:首先,我们需要将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上。

确保每台计算机都与交换机连接稳定,并能够正常获取IP地址。

3. 配置网络参数:在每台计算机上,我们需要进行网络参数的配置。

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确保每台计算机都处于同一个局域网中,并能够相互通信。

4. 测试网络连接:在完成网络参数配置后,我们可以进行网络连接的测试。

通过在不同计算机上进行ping命令测试,确保各台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5. 文件共享设置:为了实现文件共享,我们需要在其中一台计算机上设置共享文件夹,并将其他计算机添加到共享访问权限中。

这样,其他计算机就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和共享该文件夹中的文件。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局域网,并实现了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文件共享。

在测试网络连接时,我们发现网络的延迟时间较低,通信速度较快,符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期望。

在进行文件共享时,我们发现共享文件夹的访问速度与网络带宽和计算机性能有关。

当网络负载较高或计算机性能较低时,可能会导致共享文件夹的访问速度较慢。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估和优化网络性能,以提高文件共享的效率。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我们学习到了如何搭建一个局域网,并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文件共享。

大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

大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

大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doc大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一: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1:网络命令与网络工具使用实验篇二: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合集)实验一一、实验名称: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二、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概念以及区别2. 掌握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计算方法三、实验环境1. 运行Windows Server XX /XP操作系统的PC机一台。

2. java虚拟机,分组交换Java程序rate 1mbps 512k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1m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100mbps 100mbps 100mbps 512mbps 1mbps 10mbps 1mbpspacket size 100bytes 500bytes 1kbytes 1bytes 1bytes 100bytes 100bytes 1kbytes 1kbytes 1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100bytesresult 0.840ms 7.849ms 15.669ms 0.840ms 0.120ms 0.440ms 3.660ms 1.160ms 0.440ms 0.370ms 3.620ms 0.400ms 11.389ms 7.579ms 3.980ms 4.379mslength 10km 10km 10km 10km 10km 100km 1000km 10km 100km 100km 1000km 1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km 10km 10km 10km 10km 10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mbps 512mbps 10mbps 100mbps 512mbps 512m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512kps 512kps1m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10mbps 10mbps 100mbps 512kps 512kp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1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100bytes 100bytes 1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100byte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500bytes 11.597ms 19.199ms 4.379ms 3.660ms 15.669ms 1.600ms 4.040ms 0.440ms 0.080ms 5.139ms 1.920ms 1.160ms 4.359ms 0.760ms 0.400ms 0.440ms1.160ms 0.440ms 15.989ms 8.169ms五、实验结果分析1、当Rate和Packet一定时,length越长,时延越长。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2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2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地址解析协议(ARP)》一、实验内容ARP地址解析协议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拓扑结构图四、实验内容及过程1、练习1(1)内容领略真实的ARP(同一子网)。

(2)过程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主机A、B、C、D、E、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ICMP)。

2. 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3. 主机A ping 主机D(192.168.2.4)。

4. 主机C ping 主机D(192.16.2.4)。

5. 主机A、B、C、D、E、F停止捕获数据,并立即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a”命令察看ARP高速缓存。

(3)结果2、练习2(1)内容编辑并发送ARP报文(同一子网)(2)过程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 在主机E上启动协议编辑器,并编辑一个ARP请求报文。

其中:MAC层:目的MAC地址:设置为FFFFFF-FFFFFF源MAC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MAC地址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0806ARP层:发送端硬件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MAC地址发送端逻辑地址:设置为主机E的IP地址(192.168.22.5)目的端硬件地址:设置为000000-000000目的端逻辑地址:设置为主机F的IP地址(192.168.22.6)2. 主机B、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ARP协议)。

3. 主机B、E、F在命令行下运行“arp -d”命令,清空ARP高速缓存。

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ARP报文。

4. 主机B、F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进一步体会ARP报文交互过程。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巩固课
堂上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本
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操作。

首先,我们学习了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了解了网络的分类和连接方式。

通过实验,我们搭建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实验环境,学会了如何配置网络设备
和连接网络设备。

这些实验让我们对网络的组成和连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
我们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基础。

其次,我们学习了网络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技术。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
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学会了如何配置网络参数和进行网络通信。


们还学习了网络数据的传输过程和网络安全技术,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能够更
好地理解网络通信的原理和技术,提高了我们的网络配置和管理能力。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排除的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学
会了如何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和故障排除工具,对网络进行性能测试和故障排除。

这些实验让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网络维护和故障处理,提高
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际操作
的能力。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知识和能力一定会对我们产
生积极的影响。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验学习和实践操作,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计
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技术,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材料2

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材料2

《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2:Socket通信编程附件:系统概述:运行环境、编译、使用方法、实现环境、程序文件列表等;运行环境:Windows7系统下的编译:C#使用方法:为一般窗口程序,双击即可实现环境:Microsoft Visio Studio程序文件列表:主要数据结构;TCP服务端:public partial class TcpServerForm : Form {private Socket _server;private Socket _client;private byte[] _receiveData = new byte[1024];private string _username;private string _password;private bool _needPasswordl;private bool _passwordWrong;public TcpServerForm()private void TcpReceiveForm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btnListe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btnDis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void AcceptedConnection(IAsyncResult iar)void Received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Sent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ProcessDisconnection()private void txtUserName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txtPassword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lblUserName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gnConnectInfo_Enter(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lbMessage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private void lbNativeIP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private void lbConnectLog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TCP客户端:public partial class TcpClientForm : Form{Socket _client;byte[] _receivedData = new byte[1024];public TcpClientForm()private void btn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btnDis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private void btnSend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void Connected(IAsyncResult iar)void Received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Sent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ProcessDisconnection()private void txtIP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UDP接收端:public partial class UdpReceiveForm : Form{private bool ReadFlag = true;private Thread th;private IPEndPoint remote;private UdpClient server;private int count = 0;private double num;public UdpReceiveForm()private void read()private void btnReceive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UdpReceiveForm_FormClosing(object sender, FormClosingEventArgs e) }UDP发送端:public partial class UdpSendForm : Form{public UdpSendForm()private void btnSend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txtIP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lblInfo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主要算法描述;异步调用与回调(部分):TCP服务端:_server.BeginAccept(new AsyncCallback(AcceptedConnection), _server);//异步调用,开始接收连接-> void AcceptedConnection(IAsyncResult iar)_client.BeginSend(sendMessage, 0, sendMessage.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SentData), _client);//异步调用,消息发送完毕执行->void SentData(IAsyncResult iar)_client.BeginReceive(_receiveData, 0, _receiveData.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ReceivedData), _client);//密码正确,开始接收消息->void ReceivedData(IAsyncResult iar)用户使用手册;TCP客户端、TCP服务端:1、用户打开TCP客户端并且输入服务端IP、用户名与密码(密码事先在服务端设置好);2、服务端点击“开始监听”,客户端点击“连接”;3、客户端在消息框输入消息,点击“发送”,则消息发送到服务端,;4、服务端接收并且在“接收到的消息”框里显示消息与发送消息时的日期;注:客户端与服务端均能断开连接。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2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题目:2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及组网实验分子网、创建网络、应用编址方案和测试连通性。

开始练习之前,应当回顾任务2:添加并连接设备步骤1. 添加必要设备。

将下列设备添加到网络中。

关于如何放置这些设备,请参考相关PDF 文件中的拓扑图。

•两台2960-24TT 交换机•一台1841 路由器•两台通用PC•一台通用服务器•一台通用打印机步骤2. 给设备命名。

更改设备的显示名称和主机名,使其与拓扑图显示的设备名称一致。

设备名称区分大小写步骤3. 连接设备。

按照下列要求连接设备:•S1 Fa0/1 连接到R1 Fa0/0•S1 Fa0/6 连接到PC1•S1 Fa0/12 连接到PC2•S2 Fa0/1 连接到R1 Fa0/1•S2 Fa0/6 连接到激光打印机•S2 Fa0/12 连接到服务器步骤4. 检查结果。

完成百分比应当为48%。

如果不是,请单击Check Results(检查结果),查看哪些需要的组件尚未完成。

任务3:应用基本配置步骤1. 配置路由器。

•特权执行加密口令为class。

•标语为Authorized Access Only(仅限授权访问)。

•控制台和Telnet 的命令行口令为cisco。

•配置适当的接口。

•使用下列描述:o Link to PC LANo Link to Server & Printer注:请注意,标语和描述区分大小写。

记住要激活接口。

步骤2. 配置终端设备。

步骤3. 检查结果。

完成百分比应当为100%。

如果不是,请单击Check Results(检查结果),查看哪些需要的组件尚未完成。

任务4:测试连通性并检查配置现在网络应当具有端到端连通性,意即每台终端设备都能从任何其它终端设备访问。

从PC1 和PC2 ping 网络上的所有终端设备。

如果出现错误,请再次ping,确保ARP 表得到更新。

如果仍然接收到错误,请检查子网划分、电缆和IP 地址。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19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19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19篇)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3、掌握文件的查找;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5、通过控制面板查看和修改主要输入输出设备的设置;6、查看和修改系统基本配置信息。

7、通过用户管理设置,使计算机为多人合用,同时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它用户的操作权限;8、通过对计算机的环境设置,优化计算机的性能,加强用户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提高计算机病毒应对能力。

二、实验任务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3、修改鼠标、显示器、输入法的设置。

4、显示系统硬件配置信息。

5、添加删除程序。

6、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信息。

7、修改虚拟内存设置,优化计算机性能三、实验检查内容1、是否在E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7、修改鼠标处于“正常选择”状态的显示图形8、修改显示器的分辨率9、设置CTRL+SHIFT+1为某种中文输入法的热键10、设置Windows系统在“关闭程序”事件时的声音11、查找本机CPU的频率12、写出本机网络适配器的名称13、添加一个以自己学号为名的用户14、将虚拟内存设置到D区,最大值为1GB。

大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大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大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一:上海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1:网络命令与网络工具使用实验篇二: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合集)实验一一、实验名称: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比较二、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概念以及区别2. 掌握传输时延与传播时延的计算方法三、实验环境1. 运行Windows Server XX /XP操作系统的PC机一台。

2. java虚拟机,分组交换Java程序rate 1mbps 512k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1m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100mbps 100mbps 100mbps 512mbps 1mbps 10mbps 1mbpspacket size 100bytes 500bytes 1kbytes 1bytes 1bytes 100bytes 100bytes 1kbytes 1kbytes 1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100bytesresult 0.840ms 7.849ms 15.669ms 0.840ms 0.120ms 0.440ms 3.660ms 1.160ms 0.440ms 0.370ms 3.620ms0.400ms 11.389ms 7.579ms 3.980ms 4.379mslength 10km 10km 10km 10km 10km 100km 1000km 10km 100km 100km 1000km 1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00km 10km 10km 10km 10km 10km 10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00km 1mbps 512mbps 10mbps 100mbps 512mbps 512m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512kps 512kps 1mbps 1mbps 10mbps 100mbps 10mbps 10mbps 100mbps 512kps 512kp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1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100bytes 100bytes 1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500bytes 100bytes 1kbytes 1kbytes 1kbytes 500bytes 11.597ms 19.199ms 4.379ms 3.660ms 15.669ms 1.600ms 4.040ms 0.440ms 0.080ms 5.139ms 1.920ms 1.160ms 4.359ms 0.760ms 0.400ms 0.440ms1.160ms 0.440ms 15.989ms 8.169ms五、实验结果分析1、当Rate和Packet一定时,length越长,时延越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与通信》课程实验报告实验2:Socket通信编程附件:系统概述:运行环境、编译、使用方法、实现环境、程序文件列表等;运行环境:Windows7系统下的编译:C#使用方法:为一般窗口程序,双击即可实现环境:Microsoft Visio Studio程序文件列表:主要数据结构;TCP服务端:public partial class TcpServerForm : Form{private Socket _server;private Socket _client;private byte[] _receiveData = new byte[1024];private string _username;private string _password;private bool _needPasswordl;private bool _passwordWrong;public TcpServerForm()private void TcpReceiveForm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btnListe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btnDis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void AcceptedConnection(IAsyncResult iar)void Received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Sent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ProcessDisconnection()private void txtUserName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txtPassword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lblUserName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gnConnectInfo_Enter(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lbMessage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private void lbNativeIP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private void lbConnectLog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TCP客户端:public partial class TcpClientForm : Form{Socket _client;byte[] _receivedData = new byte[1024];public TcpClientForm()private void btn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btnDis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btnSend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void Connected(IAsyncResult iar)void Received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SentData(IAsyncResult iar)void ProcessDisconnection()private void txtIP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UDP接收端:public partial class UdpReceiveForm : Form{private bool ReadFlag = true;private Thread th;private IPEndPoint remote;private UdpClient server;private int count = 0;private double num;public UdpReceiveForm()private void read()private void btnReceive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UdpReceiveForm_FormClosing(object sender, FormClosingEventArgs e) }UDP发送端:public partial class UdpSendForm : Form{public UdpSendForm()private void btnSend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txtIP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lblInfo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主要算法描述;异步调用与回调(部分):TCP服务端:_server.BeginAccept(new AsyncCallback(AcceptedConnection), _server);//异步调用,开始接收连接 -> void AcceptedConnection(IAsyncResult iar)_client.BeginSend(sendMessage, 0, sendMessage.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SentData), _client);//异步调用,消息发送完毕执行->void SentData(IAsyncResult iar)_client.BeginReceive(_receiveData, 0, _receiveData.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ReceivedData), _client);//密码正确,开始接收消息->void ReceivedData(IAsyncResult iar)用户使用手册;TCP客户端、TCP服务端:1、用户打开TCP客户端并且输入服务端IP、用户名与密码(密码事先在服务端设置好);2、服务端点击“开始监听”,客户端点击“连接”;3、客户端在消息框输入消息,点击“发送”,则消息发送到服务端,;4、服务端接收并且在“接收到的消息”框里显示消息与发送消息时的日期;注:客户端与服务端均能断开连接。

一、UDP发送端、UDP接收端:1、用户打开UDP发送端并且输入目标IP、需发送的消息;2、点击“发送按钮”;3、接收端点击“接收”则接收到消息。

程序源代码;Tcp服务端: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ponentModel;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Drawing;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using System.Windows.Forms;using ;using .Sockets;namespace TCP服务端{public partial class TcpServerForm : Form{private Socket _server;private Socket _client;private byte[] _receiveData = new byte[1024];private string _username;private string _password;private bool _needPasswordl;private bool _passwordWrong;public TcpServerForm(){InitializeComponent();}private void TcpReceiveForm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IPAddress[] addressList = Dns.GetHostAddresses(Dns.GetHostName());foreach (IPAddress ip in addressList){if (ip.ToString().Length <= 15)lbNativeIP.Items.Insert(0, ip.ToString());}btnDisconnect.Enabled = false;}private void btnListe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_username = txtUserName.Text;_password = txtPassword.Text; //设置用户名与密码_server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新建协议为tcp的socket_server.Bind(new IPEndPoint(IPAddress.Any, 8000));//监听端口为8000_server.Listen(5);//开始监听_server.BeginAccept(new AsyncCallback(AcceptedConnection), _server);//异步调用,开始接收连接this.lblStatus.Text = "开始监听...";btnListen.Enabled = false;txtUserName.Enabled = false;txtPassword.Enabled = false;_needPasswordl = true;_passwordWrong = false;//处理逻辑}private void btnDis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_client.Close();_needPasswordl = true;_server.BeginAccept(new AsyncCallback(AcceptedConnection), _server);this.lblStatus.Text = "开始监听...";}void AcceptedConnection(IAsyncResult iar){_client = ((Socket)iar.AsyncState).EndAccept(iar);//终止接收连接this.lblStatus.Text = "连接到:" + _client.RemoteEndPoint.ToString();//解析对方地址与端口byte[] sendMessage = Encoding.Default.GetBytes(DateTime.Now.TimeOfDay + ":请发送用户与密码");//向客户端提出发送密码的请求lbConnectLog.Items.Insert(0, "连接到:" + _client.RemoteEndPoint.ToString());_client.BeginSend(sendMessage, 0, sendMessage.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SentData), _client);//异步调用,消息发送完毕执行SentDatabtnDisconnect.Enabled = true;}void ReceivedData(IAsyncResult iar){_client = (Socket)iar.AsyncState;int recv = 0;try{recv = _client.EndReceive(iar);}catch{ProcessDisconnection();}//解析消息if (recv == 0)//解析失败{_client.Close();this.lblStatus.Text = "等待连接...";_server.BeginAccept(new AsyncCallback(AcceptedConnection), _server);return;}string receiveMessage = Encoding.Default.GetString(_receiveData, 0, recv);this.lbMessage.Items.Insert(0,receiveMessage);//将消息放入消息列表byte[] feedbackMessage;if(_needPasswordl){string receiveUsername = receiveMessage.Substring(stIndexOf(":") + 1, receiveMessage.IndexOf("#") - (stIndexOf(":") + 1));string receivePassword = receiveMessage.Substring(receiveMessage.IndexOf("#") + 1, receiveMessage.Length - (receiveMessage.IndexOf("#") + 1));if(receiveUsername == _username && receivePassword == _password){_needPasswordl = false;_passwordWrong = false;feedbackMessage = Encoding.Default.GetBytes(DateTime.Now.TimeOfDay + ":验证成功_" + receiveMessage);_client.BeginSend(feedbackMessage, 0, feedbackMessage.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SentData), _client);}else{this.lbConnectLog.Items.Insert(0, receiveUsername + "#" + receivePassword + "验证失败"); feedbackMessage = Encoding.Default.GetBytes(DateTime.Now.TimeOfDay + ":验证失败_" + receiveMessage);_passwordWrong = true;_client.BeginSend(feedbackMessage, 0, feedbackMessage.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SentData), _client);return;}}feedbackMessage = Encoding.Default.GetBytes(DateTime.Now.TimeOfDay + ":成功接收" + receiveMessage);_client.BeginSend(feedbackMessage, 0, feedbackMessage.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SentData), _client);}void SentData(IAsyncResult iar){_client = (Socket)iar.AsyncState;int sent = _client.EndSend(iar);if (_passwordWrong){lbConnectLog.Items.Insert(0, "主动断开连接" + _client.RemoteEndPoint.ToString());_client.Close();_needPasswordl = true;_server.BeginAccept(new AsyncCallback(AcceptedConnection), _server);//重新开始接收新的连接ProcessDisconnection();}_client.BeginReceive(_receiveData, 0, _receiveData.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ReceivedData), _client);//密码正确,开始接收消息}void ProcessDisconnection(){this.lblStatus.Text = "已断开连接!重新监听...";lbConnectLog.Items.Insert(0, "已经断开连接");this.btnDisconnect.Enabled = false;}private void txtUserName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txtPassword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lblUserName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gnConnectInfo_Enter(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lbMessage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private void lbNativeIP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private void lbConnectLog_SelectedIndex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TCP客户端: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ponentModel;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Drawing;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using System.Windows.Forms;using ;using .Sockets;namespace TCP客户端{public partial class TcpClientForm : Form{Socket _client;byte[] _receivedData = new byte[1024];public TcpClientForm(){InitializeComponent();}private void btn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this.lblStatus.Text = "连接中...";_client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建立一个协议为TCP的socketIPEndPoint iep = new IPEndPoint(IPAddress.Parse(this.txtIP.Text), 8000);//设置端口为8000 _client.BeginConnect(iep, new AsyncCallback(Connected), _client);//异步调用,开始连接服务端this.btnConnect.Enabled = false;this.btnDisconnect.Enabled = true;}private void btnDis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_client.Close();this.lblStatus.Text = "连接断开!";this.btnConnect.Enabled = true;this.btnDisconnect.Enabled = false;}private void btnSend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byte[] message = Encoding.Default.GetBytes(DateTime.Now.TimeOfDay + ":" +this.txtMessage.Text);//将文本框里的东西整合成消息txtMessage.Focus();try{_client.BeginSend(message, 0, message.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AsyncCallback(SentData), _client);//开始发送txtMessage.Clear();}catch{ProcessDisconnection();}}void Connected(IAsyncResult iar){_client = (Socket)iar.AsyncState;try{_client.EndConnect(iar);//关闭连接请求this.lblStatus.Text = "连接到:" + _client.RemoteEndPoint.ToString();_client.BeginReceive(_receivedData, 0, _receivedData.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ReceivedData), _client);//异步调用,开始接收消息}catch{ProcessDisconnection();return;}}void ReceivedData(IAsyncResult iar){Socket remote = (Socket)iar.AsyncState;int recv;try{recv = remote.EndReceive(iar);}catch{ProcessDisconnection();}if (recv == 0){_client.Close();ProcessDisconnection();return;}string receiveMessage = Encoding.Default.GetString(_receivedData, 0, recv);//将收到的消息处理为字符串this.lbMessage.Items.Insert(0, receiveMessage);//将收到的消息放到消息列表if(receiveMessage.Substring(stIndexOf(":") + 1, receiveMessage.Length - (stIndexOf(":") + 1)) == "请发送用户与密码"){byte[] usernameAndPassword = Encoding.Default.GetBytes(DateTime.Now.TimeOfDay + ":" + txtUserName.Text + "#" + txtPassword.Text).ToArray();try{_client.BeginSend(usernameAndPassword, 0, usernameAndPassword.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SentData), _client);//向服务端发送用户名和密码}catch{ProcessDisconnection();return;}}//try{_client.BeginReceive(_receivedData, 0, _receivedData.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AsyncCallback(ReceivedData), _client);}catch{ProcessDisconnection();return;}}void SentData(IAsyncResult iar){Socket remote = (Socket)iar.AsyncState;int sent = remote.EndSend(iar);try{remote.BeginReceive(_receivedData, 0, _receivedData.Length, SocketFlags.None, new AsyncCallback(ReceivedData), remote);}catch{ProcessDisconnection();return;}}void ProcessDisconnection(){this.lblStatus.Text = "发送端已经断开连接,或者接收端已经关闭!请重新尝试连接!"; this.btnConnect.Enabled = true;btnDisconnect.Enabled = false;}private void txtIP_TextChange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UDP发送端: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ponentModel;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Drawing;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Windows.Forms;using ;using .Sockets;//using System.Threading;namespace UDP发送端{public partial class UdpSendForm : Form{public UdpSendForm(){InitializeComponent();}private void btnSend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创建UDP网络服务UdpClient SendUdp = new UdpClient();IPAddress remoteIP;//判断IP地址的正确性try{remoteIP = IPAddress.Parse(txtIP.Text);}catch{MessageBox.Show("请输入正确的IP地址!", "错误");return;}IPEndPoint remoteep = new IPEndPoint(remoteIP, 8010);//端口设置为8010Byte[] buffer = null;Encoding enc = Encoding.Unicode;buffer = enc.GetBytes(txtMessage.Text.ToCharArray());//将此实例中的字符复制到 Unicode 字符数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