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苗族妹图片欣赏
苗族民俗服饰文化
苗族民俗服饰文化苗族民俗服饰文化导语:苗族服饰多姿多彩,是当今世界上最美丽、最漂亮的服饰之一。
这些多姿多彩的服饰铭载着本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
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西型,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
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
今女我穿圆领大襟短衣。
黔东型,流行于黔东南。
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
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
黔中南型,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处。
女装上衣多披披领、背帕等,下装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
海南型,流行于海南省。
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衫,蜡染布筒裙,花饰少。
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
女装又有便装与盛装之分。
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其色彩花样及装饰不及节庆时结婚时穿的盛装鲜艳。
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
《辞海》里记载“代表着苗家刺绣最高水平的苗绣已同湘绣、苏绣、蜀绣、粤绣一同并列收入。
”苗族刺绣、服饰正如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的:“苗女刺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业开发和前景。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
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苗族服饰图案是件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至今仍应用于日常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被赋予了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图案背后的意义和由来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感性经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
苗族服饰,历史悠久。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
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作者:赵倩王坤茜来源:《美术界》 2013年第7期TEXT 赵倩王坤茜云南省的苗族多聚集在文山州、红河州、邵通市等地方。
此外,楚雄、大理、丽江、保山、临沧等州市亦有分布,他们多居住在汉、壮、瑶、彝、哈尼等兄弟民族之间,大分散、小聚居是全省苗族分布的最大特点。
在云南苗族中,纺织是妇女的一项重要活动,身为苗族女孩,自幼便跟随母亲学习纺线、织布、挑花、点蜡、印染,缝制衣裙,这种状况在多数苗族地区,仍延续至今。
他们与其他民族一道共同缔造了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苗族服饰从远古流传至今的图案纹样蕴涵着意味深长的历史意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对苗族服饰纹样进行赋义,从而使其成为了一种内涵丰富的视觉符号。
一、云南苗族服饰纹样分类1、几何纹几何纹应该是人类最古老的纹饰之一。
云南苗族挑花图案一般较为规整对称,多为几何纹,其中包括十字纹、锯齿纹、水波纹、云纹、雷纹、回纹、井字纹、菱形纹等。
几何纹样基本占整个图案的70%,大多数以方形、三角形和菱形等为主。
如三角形花纹使人有一种稳重向上的感觉,与倒装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正方形,使人感到严谨饱满。
整个挑花由无数的大小三角形组合而成,中间插绣不同色彩的花卉,与三角形形成对比,形似于绘画中的疏密对比,这样就减去琐碎的机械之感,使整个图案的纹样统一在一起。
几何纹样是苗族挑花中数量最多、流行最广,也是内容最为复杂的图案。
如图一,文山县苗族挑花女盛装及其胸前的几何纹样。
2、动物纹动物纹在云南苗族纹饰中十分丰富,造型也十分奇特,特别是一些独有技法的运用,使得动物纹饰变形、夸张,更显其独有的韵味和魅力。
如:林中的雀鸟、水里的鱼和螃蟹、花蕊上的蝴蝶、丛草中的蜘蛛、树叶上的昆虫等。
苗族挑花图案中的动物形象没有单独使用的,往往把各种各样的动物与花草、植物巧妙地配搭在同一画面上。
提到苗族服饰中的动物纹,就不得不提其中的蝴蝶纹,蝴蝶是苗族图腾崇拜的物象。
龙云
中文名: 龙云
别名: 登云、彝族名纳吉鸟梯
国籍: 中国
民族: 彝族
出生年11月19日
逝世日期: 1962年6月27日
职业: 军事 政治
毕业院校: 云南陆军讲武学堂
主要成就: 反右运动,中国少数民族右派之首
龙云添加义项 设置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 2.已故红军师长已故红军师长 3.榆林学院副院长榆林学院副院长 4.龙云龙云 1.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 编辑本义项龙云百科名片
龙云龙云(1884年—1962年),字志舟,彝族。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
编辑本段人物年表
1884年11月19日(清光绪十年十月初二)龙云生于云南省恩安(今昭通县)炎山区松乐村下营盘一个保有奴隶制残余的封建地主家庭。祖父纳吉灼足,曾任部落酋长,后封土司。父亲龙清泉(彝名纳吉瓦蒂)英勇善斗,母亲为海氏家族女(汉姓亦为龙)。龙云大排行第四,小名毛老四,在家居长,尚有一弟(早夭)一妹(龙登凤)。其村寨极偏僻,没有学校,少年龙云一直未能读书启蒙。 1888年父亲龙清泉病逝,家境沦落,母亲带他回娘家,由舅父龙德清抚养,喜爱武术。 1896年,龙云进昭通城,在一家私塾发蒙读书,无奈龙云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没有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侠义心肠,与卢汉、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1903年,龙云只身独闯进绿林头子“顺江王”余海山的老巢一举杀掉余贼,为民除害。 1911年春,卢汉、龙云、邹若衡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死二十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6月,龙云与卢汉、邹若衡在永善县城加入魏焕章的反清部队,开到四川宜川。12月中旬,滇军援川部队谢汝翼梯团开到宜宾,龙云等加入滇军徐采臣营,被委任为上尉候差官。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5月龙云等随滇军开回云南,被保送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骑兵科学习。 1914年秋,龙云击败一个到昆明摆擂台的法国拳师,轰动了昆明,引起云南都督唐继尧的注意。12月龙云从讲武堂毕业,被分配到昭通独立营任少尉排长。 1915年春升中尉排长,与李培莲成亲,李培莲出自宾川名医李灿亭家,端慧嗜学,工诗词,善书画,颇 影视作品
苗族古今服饰考略
苗族古今服饰考略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苗族古今服饰考略苗族的服饰既古朴又艳丽,一套苗族妇女的服饰就是一件绝妙的艺术珍品。
苗族,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各地区各支系在服饰方面至今都不同程度地保持了自己共同的民族传统,但不同地区和不同支系之间有明显差异,各具特色,这使苗族的服饰更显得多彩多姿。
笔者拟就湖南。
贵州、云南三大聚居地区苗族的服饰及其古今沿革变迁,略作考索。
一、湖南地区湖南苗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和湘西南,即古称武陵五溪地区.唐宋以前,大部分苗族都还聚居于这一地区,故各种史籍多将苗族包括在“武陵蛮”之内,并称之为。
盘瓠之后”。
从关于“盘瓠”和诸“蛮”的记载中,我们可以追溯蓟湖南地区苗族传统服饰的某些基本特征的渊源。
这些特征实际上也就是后来各地苗族服饰所具有的共同的民族传统特色。
关于“盘瓠之后”和诸“蛮”服饰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和晋干宝的《搜神记》.他们在转述关于。
扭瓠”的传说时均曰:“盘瓠”子孙“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
又说:“世称‘赤髀横裙,盘瓠子孙’。
荆后,范哗《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盘瓠之后”“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斑斓”。
《南齐书》载:“蛮俗,布衣徒跣,或惟髻或剪发”。
《隋书·地理;志》载:。
诸蛮本其所出,承盘瓠之后,故服章多以斑布为饰’.《宋史.蛮夷传》曰:。
渚蛮。
,。
椎髻跣足,走险如履平地,言语侏伤,衣服斑斓”。
从这些记载看,秦汉至唐宋时代,由于苗族大333部分已移居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武陵五溪地区,并部分进入云贵高原,因而形成了适应山区生活的风俗习惯,服饰已与汉人大不相同。
所谓“好五色”,衣服“斑斓”,“以斑斓布为饰”,都是指喜爱以不同颜色的布缝制衣服和穿着饰有花纹的衣裙。
至今这仍是湖南和其他地区苗族传统服饰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这一服饰特点在苗族中看来是已古有之,渊远流长,后来一直保持了下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云南的歌会》课件
对于三个唱歌的场面,作者描写的侧重 点有什么不同? 山野对歌---山路漫歌---金满斗会----
山野对歌
才情对抗 智力比拼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
“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热 烈和欢快,也表现出浓浓的民族风情.请同学 甲.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 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 们从地点、内容和方式为着眼点,说说山野 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 比较阅读, 对歌的特色。 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少数民族歌剧代表作
《阿诗玛》(彝族)
《 五 朵 金 花 》 ( 白 族 )
《五朵金花》是长春电影 制片厂于1959年制作的一部爱 情电影。讲述的是白族青年阿 鹏与副社长金花在一年一度的 大理三月街相遇时一见钟情, 次年阿鹏走遍苍山洱海淘金花, 在一次次的误会之后,有情人 终成眷属的动人故事。
《刘三姐》 (壮族)
刘三姐,是民间 传说的壮族人物。聪慧 机敏,歌如泉涌,优美 动人,有“歌仙”之誉。 人们对其无比喜爱,有 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 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 成节日来纪念她。
刘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和不平,故 而触犯了土豪劣绅的利益。当地财主莫怀仁贪其 美貌,欲占为妾,遭到她的拒绝和奚落,便怀恨 在心。 莫怀仁企图禁歌,又被刘三姐用山歌驳得理 屈词穷,又请来三个秀才与刘三姐对歌,又被刘 三姐等弄得丑态百出,大败而归。莫怀仁恼羞成 怒,不惜耗费家财去勾结官府,咬牙切齿把刘三 姐置于死地而后快。 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众乡亲的帮助 下,趁天黑乘竹筏,顺流沿天河直下龙江后入柳 江,辗转来到柳州,在小龙潭村边的立鱼峰东麓 小岩洞居住。
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文化在芦笙芒筒齐奏的恢宏神韵里,向您展示服饰斑烂、银潮滚滚、歌舞翩翩的动人场景。
使你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都感受到苗族服饰文化,使你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苗族服饰文化的环境之中,感受它与其他服饰文化的极大差异。
您若感受到了这种差异,将是我们举办首届中国黔东南苗族侗族服饰文化节的欣慰。
为使您更快更好地对苗族服饰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特撰此文。
苗族服饰文化伴随着苗族历史发展而变迁,了解苗族发展的历史,有助我们理解苗族服饰变迁的文化背景。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的先民在先秦时代就生活在长江中游地区。
他们的历史可上溯至尧、舜、禹时代。
战国时吴起说:“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
这个“三苗”或“三苗国”的地域,在今江汉、江淮平原和江西、湖北、湖南一带。
春秋战国时期,苗族先民生活在荆楚地区被称为“荆蛮”。
“三苗”后裔“荆蛮”势力的兴起,大约在商朝前,成为后来掘起的楚国的主要居民之一。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因苗族先民生活在五溪、武陵地区而被称为“五溪蛮”、“武陵蛮”、“长沙蛮”等。
到唐、宋及其以后时期,苗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繁盛,在祖国南方再度呈现出自己的重要影响,引起了唐、宋及其以后各王朝的注目。
各中央王朝与苗族的关系亦日渐密切,对苗族的认识也有所增强,于是“苗”遂从若干少数民族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民族的族称重现于文献之中。
现在苗族分布的状况,大约成形于汉唐时期。
流传于黔东南苗族地区的古歌《跋山涉水》这样描述苗族先民的迁徙:“古时苗人住在广阔的水乡,古时苗人住在水乡边的地方;打从人间出现了魔鬼,苗众不得安居,受难的苗人要从水乡迁走,受难的苗众要从水乡迁去。
”“日月向西走,山河往东行。
我们的祖先啊!顺着日落的方向走,跋山涉水来西方。
”他们追赶着太阳的足迹,他们相信“西方万重山,山峰顶着天,好地方就在山那边,好生活就在山那边。
”苗族先民在压迫中迁徙,他们带着对新生活的期望,迁向陌生的领地。
苗族姑娘ppt课件
苗族姑娘的居住环境
苗族姑娘居住在依山傍水的吊脚楼里,这种吊脚楼既可防潮,又能保持干燥和通风 。
吊脚楼内部布置精美,有各种雕刻和装饰,反映了苗族姑娘的审美和文化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苗族姑娘也会居住在现代化的楼房中,但她们仍然保持着传统的 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苗族姑娘的传统婚俗
苗族姑娘的传统婚俗非常独特,通常 是以歌传情、自由恋爱的方式进行。
03
苗族姑娘的生活方式
苗族姑娘的饮食习惯
苗族姑娘以大米、玉米为主食, 喜食酸辣食物,如酸菜、酸萝卜
、酸辣椒等。
苗族姑娘善于制作各种特色小吃 ,如糍粑、腊肉、糯米酒等,这 些小吃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
营养。
在饮食方面,苗族姑娘非常注重 礼仪和规矩,如在宴请客人时, 会根据客人的身份和地位来安排
座位和菜肴。
苗族姑娘的传统手工艺
手工艺精湛
苗族姑娘的传统手工艺非常精湛,包括刺绣、编织、陶艺等。她们的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富有艺术性和文化 内涵。
刺绣精美绝伦
苗族姑娘的刺绣技艺非常高超,绣品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她们在衣服、床单、窗帘等物品上绣上各种图案,展现出 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
编织技艺独特
苗族姑娘的编织技艺也非常独特,她们能够用竹子、草等天然材料编织出各种实用的器皿和装饰品。这 些编织品既美观又实用,反映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她们的舞蹈动作优美、节奏感强,展现出苗族姑娘的柔美和灵动。
02 03
舞蹈的种类
苗族姑娘的舞蹈种类繁多,包括《龙舞》、《蛇舞》、《鸟舞》等,每 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动作和寓意,反映了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 激之情。
舞蹈的服饰
苗族姑娘的舞蹈服饰精美绝伦,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她们通常穿着传 统的苗族服饰,如长裙、短裙、长裤等,配以银饰、绣花等装饰,展现 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苗傣族服装
一套苗族服饰,要经过从种麻、收麻、绩麻、纺线、漂白、织布等
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再到刺绣、蜡染、裁缝,最后才能成为一套精美 的服装。
它 论 书苗 以都 是 ”族 说是 苗 、服 服对 族 “饰 饰苗 的 绣精 就族 刺 在美 是文 绣 衣别 苗化 还 服致 族的 是 上, 文一 苗 的是 化种 族 历“ 的记 的 史无 精载 银 ”字 髓, 饰 ,之 可 , 无史
苗族的刺绣和蜡染图案,特别讲究“规整 性”和“对称性”,就是挑花刺绣的针点和蜡染 时的染距都有一定的规格,一定的变化规律,或 等距,或对称图案结构严谨,给人以整齐、紧凑 感。许多图案,不仅整个大的组合图案对称,而 且大图案与小图案之间也是对称的。同时很讲究 图案的色彩搭配,强调色彩与图案的完整和统一。
布鞋
云南与贵州一带的民族最爱穿 的布鞋,一度视为“土气”, 现在是时尚与个性的表现,也 是设计师的最爱,从中加工增 值。
1.头饰
民族服饰非常讲究头饰,可看 性强,装饰性更强。蒙古族的 这顶毛绒绒头饰,缀以串珠、 玛瑙、蜜蜡、绿松石等,经常 为时装设计师采用。苗族罩着 面纱的宽边帽缀以银器,被迪 奥设计师 John Galliano 巧妙 “抄”去。
苗族服饰现代性
少数民族的背上艺术大量采用的 绣花、亮布、补花等手工艺,精 致美妙,使背部成为一道美丽的 风景。在T恤背后绣花或缝上字 样,早已成为时尚服饰的重点细 节。这件苗族百鸟衣,已让John Galliano用在他的绣花包包上。
百褶裙
苗族的百褶裙采用纯棉面料, 以鸡蛋青浆过,带有闪亮的效 果。少则百褶,多则千褶,颇 有重量,日本名设计师三宅一 生有名的皱褶服饰"Pleats Please",相信是从中吸取灵感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及代表音乐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及代表音乐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及歌曲一、云南总共有25个少数民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纳西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摩梭人)、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彝族、苗族、壮族、回族、藏族、瑶族、蒙古族、水族、满族、布依族二、少数民族歌曲(一)白族歌曲《月下情歌》天上呀为什么有月亮啊,有呀有月亮,月亮呀为着要照四方呀,照四方,月亮呀一照难躲藏呀,难呀难躲藏,树荫底下也可以常来往,树荫底下呀也可以常来往。
路旁呀为什么有灯光啊,有呀有灯光,灯光呀为着要照方向呀,照方向,灯光呀一照话难讲呀,话呀话难讲,闭上眼睛当作是在梦乡,闭上眼睛当作是在梦乡。
梦乡里有一个风姑娘呀,风呀风姑娘,姑娘呀她声来俏模样呀,俏模样,待到呀梦醒望一望呀,望呀望一望,不见姑娘只怕你更彷徨,不见姑娘只怕你更彷徨。
天上呀分明是有月亮啊,有呀有月亮,我俩呀并没有入梦乡呀,入梦乡,月下把情歌唱一唱呀,唱呀唱一唱,仿佛神仙来往呀在天堂,仿佛神仙来往呀在天堂。
(二)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罗,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罗,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恩人哟就是那个共产党,傣族地方有了您,啊...... 遍地花开朵朵香。
荒田栽满了绿苗罗,草地变成了牧场罗,白白的棉花送内地,那盐巴布匹呀运边疆。
平平的坝子里赶牛车,高高的山上那个走马帮。
姑娘们穿上了花衣裳,啊...... 蝴蝶展开花翅膀。
春风传送着山歌罗,民兵扛起了刀枪罗,到处是我们联防的岗哨,那解放军大哥也守卫着边防。
告诉你呀亲爱的毛主席,这儿是一道钢铁的屏障。
各族人民永远向着您,啊...... 好象百鸟朝凤凰。
(三)哈尼族民歌《太阳转身的地方》北回归线啊依,穿过墨江,它是太阳转身的地方哟。
线这边线这边是温带风景,线那边线那边是热带风光,自然的奇观生命的奇妙,相约在这里欢乐交响,线这边线这边是温带风景,自然的奇观生命的奇妙,相约在这里欢乐交响,萨拉依,阿依阿依,萨拉拉拉拉拉萨拉依萨依,萨萨萨萨萨拉依萨。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大全
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大全是山的世界,河流的故乡;古人曾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俗”的红土高原上,生活着26个民族,其中25个少数民族中的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不同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云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当您翻越重重叠叠的大山和蜿蜒流淌的河流,踏上云南这片红土地时,总有看不完的景,听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谜……云南,秘境之旅一定会给您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彝族云南的彝族约有万人,其中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彝族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 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彝族“打歌”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白族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万人;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讲究的白族“三道茶”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招待尊贵客人的饮品;哈尼族哈尼族现约有人口万人,主要聚居于滇南红河两岸的哀牢山区,是云南高原上典型的梯田稻作农耕民族;哈尼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依山就势,创造了令世界称奇的梯田文化;长街宴——哈尼村寨的“AA制”每当农历二月的“祭龙”,哈尼族称为“昂玛突”,哈尼族都要举行盛大的“街心酒宴”;届时,每个寨子的各家各户都将自家的饭桌抬到自己寨子的中心,排成犹如长蛇阵一般的宴席,全村男女老幼围坐这长长的宴席,互相请吃,互相祝福;长街宴具有数百年的历史,集中地体现出依托于梯田的哈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壮族云南的壮族约有万人,其中80%聚居于云南东南部文山壮族族自治州;壮族女子善,的“壮锦”以色彩绚丽和图案精美闻名;壮族服饰,很能表现壮民族的审美特性;男子多穿自织青布对襟上衣,下着宽边大裤,以青蓝帕缠头;壮族女子的鞋、、胸兜等都用五色丝线绣上栩栩如生的花纹、鸟兽、人物、等图案,色彩十分艳丽;花街与“红绳示爱”——壮族的婚姻壮家人说:“山歌是第一个媒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举行的歌会,来自方圆数十里内的青年男女涌向歌街,相互对歌,寻觅配偶;居住在云南河口一带的壮族青年还用连姻绳的方式,互相表达之情;举行这天,新郎到女方家迎亲,进门前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的“连姻绳”与挡在门口的桌子桌脚上新娘的“连姻绳”系在一起;以表示终身相爱、永不分离;傣族傣族,现约有1万人,是古代来自、、一带“百越”族群的后裔;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贝叶经,堪称傣民族的百科全书;而泼水节、舞、竹楼、统裙,则向世人张扬着这个民族浪漫的情调……月光下的凤尾竹——从“串姑娘”到“拴线礼”傣族青年的恋爱自由,可以通过串姑娘为自己找到意中人;傣族青年相爱、定情以后,便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一般不会反对;傣族的婚礼主要仪式是“拴线”,傣语叫“树欢”,即把新郎新娘的两颗心拴在一起;让他们白头偕老,永不分离;“拴线”仪式一般在女方家的竹楼举行;苗族苗族,在云南约有万人;主要分布于滇东、滇南地区;苗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文化主要通过口耳相传;除了酷爱音乐外,苗族还擅长色彩工艺,他们的挑花、、蜡染声名远播;苗族女子爱戴,银、银手镯和银发夹……琳琅满目;因为苗族人深信:银,具有传奇的驱邪神力;芦笙——苗族的“铜管乐”苗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他们酷爱跳芦笙舞;芦笙一般用6根长短不一的芦竹管插于木制的斗中而成;几乎每个寨子都有苗族管弦乐队,还有专供跳舞和吹奏的场所;每逢节日或婚丧大事,都要吹奏芦笙;在苗族的农闲季节或田间劳作的时间,你都可以听到那优美的芦笙调;入夜,小伙子们还为自己所爱的人吹奏小夜曲;回族回族,在云南约有万人;分布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的村寨都有回族的清真寺;回族的节日多同宗教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主要的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清真寺——回族集会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清真寺是云南回族进行集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云南的清真寺从布局上看有三个特点:一是分散;二是数量多;三是其规模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云南的旧式清真寺建筑,既保存了伊斯兰教的艺术风格,又有当地其他民族建筑的艺术风格,还带有浓厚的中国古建筑特点;傈僳族傈僳族约有万人,主要聚居于云南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手不离弩弓,是傈僳族汉子勇武勤劳的写照;勤劳的傈僳妇女大多身穿麻布,耳戴铜环串,头上以珊瑚为饰,胸前配有用玛瑙、海贝和银币串成的胸饰;感情深一口闷——傈僳族的“同心酒”傈僳族男女老少都有饮酒的习惯;在饮酒习俗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喝“同心酒”了;喝“同心酒”,即两人各用一只手,共端一碗酒,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头碰头,两张嘴一同张口饮酒;一旦好客的傈僳族兄弟姐妹邀你同他喝“同心酒‘时,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充满了信任,并愿同你建立诚挚的友情;拉祜族拉祜族约有万人,主要聚居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习俗全靠民间口耳相传,其创世史诗牡帕密帕,长达数千行,内容涉及拉祜族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堪称拉诂族社会的“百科全书”;蕴含历史的拉祜族服饰至今在拉祜族女子的服饰中,还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的特点:女子喜欢缠1丈多长的,最末一端长长地垂及腰际;穿开岔很高的长袍;衣领周围,岔子两边都镶有彩色几何纹的布块或布条,沿衣领及开襟还嵌上雪亮的银泡;佤族佤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中、缅、泰等国均有分布;中国的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沧源和西盟等县,现约有3万余人;佤族崇拜水牛、虎豹、燕子等动物;甩发舞——佤族女性美的张扬甩发舞是佤族女子显示自己美丽和象征她们已经长大、成熟的舞蹈,纯属女性舞蹈; 佤族女子以长发为美;甩发舞既可两人表演,又可集体舞蹈;对对舞伴手拉手转环,边唱边跳,无伴奏;纳西族纳西族约有万人;主要聚居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古称“么些”,是古代生活在中国西北部的氐羌族群的后裔; 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就创造了自己神秘的象形文字,而他们的音乐更使人想起13世纪忽必烈南征时那悠远的岁月……东巴文——世界上唯一沿用的象形文字东巴,是纳西族的宗教祭司;他们书写的经文所使用的文字被称为“东巴文”;这是一种似图画记事、交流的文字,亦称为“纳西象形文字”,目前,已发现的单字有一千多个;在古代尼罗河畔及中美洲创造的象形文字,早已被大沙漠或原始森林吞蚀的今天,纳西族社会的东巴们还在用东巴象形文字进行读写,难怪人们惊叹这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观;“走婚”——“母系王国”的婚俗居住在泸沽湖畔的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盛行着一种母系家庭的生活方式;以走访为特征的“阿夏”是摩梭人特有的一种婚姻形式;男女双方相爱或有了同居的意愿之后,每到夜晚,男到女家夜宿;次晨离开,再回到自己的母系大家庭里;摩梭人的婚姻关系结合自愿,解除自由,分手之后,男女双方都可以去结交新的阿夏;瑶族云南省瑶族约有万人;主要分布于滇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瑶族信仰“盘瓠神”;瑶族因其服饰的不同而有多种称呼;居住于文山的瑶族,因善种蓝靛,着蓝衣而叫“蓝靛瑶”;而居住于红河一带的瑶族,因其头缠红、白作为饰物而叫“红头瑶”、“白头瑶”;“度戒”与“牛达”——瑶族男女的“成年礼”云南瑶族男子到16岁,都要举行“度戒”仪式;届时,在村旁搭一座高约1丈的“”;受戒者端坐其上,在度师诵经求神之后,便由云台上翻滚而下,跌入藤网;翻云台的涵义与“拟死再生”是很相近的;瑶族女子长到15岁,便选个日子,由她的女友帮她拔去眉毛,再换掉花帽改包头帕,就算举行了女子成年仪式“牛达”;“景颇族景颇族约有万人,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生活在亚热带的景颇山上,景颇族的传说和故事表明,景颇族最初生活在青藏高原南部,直到约600年前,他们才开始定居于此;“数家谱” ——景颇族的婚恋习俗景颇族青年男女在相识和恋爱时,要先与对方“数家谱”;如果不是同姓和同氏族的人,才能考虑恋爱关系;明媒正娶是景颇族青年男女结婚的主要仪式;新娘进院时,要举行过草桥仪式,以象征将来家业兴旺;当晚,全寨子的人都要来喝酒、吃饭,大家又唱又跳,往往要欢娱至第二天黎明;藏族生活在云南的藏族,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羌人的后裔,现约有1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信奉藏传佛教;青稞是藏民族的主食,酥油茶则让人永世不忘,而欢乐的弦子,庄重的锅庄,更让人领略到藏族的能歌善舞;转经——神秘的宗教朝觐之旅梅里雪山在藏族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迪庆高原落满积雪的弯弯山道上,每时都有香客们手摇经轮,以磕长头的叩拜方式,千里迢迢地走在朝拜梅里雪山的路上;玛尼堆即祈祷石,既是藏传佛教中的祈祷法物,也是藏民房外常见的转经场所;藏民们经过玛尼堆时,往往按顺时针方向绕行几圈,口念六字真言,顺便放上一块石头或拴一面经幡,以表达内心的虔敬和祈愿;走进迪庆高原,玛尼堆和那耀眼的经幡,构成香格里拉独有的又一道靓丽迷人的风景;布朗族布朗族现约有万人;主要聚居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布朗族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受傣族的影响较大;布朗族的竹楼和傣族的相仿,布朗族男人女人都喜好抽烟和嚼烟,布朗人还好喝一种经过发酵的酸茶……举行两次婚礼——独特的布朗族婚俗布朗族一般都要举行两次婚礼,头次简单,第二次隆重;第一次婚礼是在定亲以后举行;这次婚礼之后,妻子仍住娘家,丈夫只是晚上才来住宿;生育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三年后,就可以举行第二次婚礼;第二次婚礼属正式婚礼;届时,新娘要在众多送亲人的陪同下来到男方家;在交验陪嫁的物品和财产后,村寨中的长老为新婚夫妇拴线,并致以吉祥的祝福;至此,布朗族的两次婚礼这才结束;布依族云南的布依族约有万人,主要分布于罗平多依河畔;罗平布依族没有自己的语言,但有独立的民族语言;布依族古称“僚”;大约在宋朝时期,罗平的布依族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祖先是从、广西相继迁来的;五色花饭——彩泉漂染的绿色食品布依族是一个充满了风情魅力的民族;每年的秋后,布依人就把上等的挑选出来,到次年三月三歌会时,从山上挖回几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并从中提取出红、黄、蓝等五种颜色,并将五种色汁分别掺进糯米后,再拿到多依河边淘洗后蒸熟,五色花饭便做好了;……五色花饭的妙处,不仅在吃的美味,更在于那制作过程中的诗意:一湾碧水随着布依少女的欢笑声被染成了五彩的颜色……阿昌族阿昌族约有万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州的陇川、潞西、梁河等县;阿昌族无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以种植为主,善酿酒,锻冶、纺织;阿昌族最有特点的节日是农历正月举行的“窝罗节”;丰富多彩的阿昌族服饰阿昌族服饰多样;男子穿蓝、黑或白色对襟上衣,着黑色裤;已婚女子一般穿长而窄的对襟衣和遮住膝盖的统裙;未婚女子则穿裤不穿裙;每逢年节,阿昌女子还要戴上银饰;男子出门则要佩戴式样美观的“阿昌刀”;普米族普米族系远古时代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的后裔;现约有人口万人;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兰坪、宁蒗两县,除信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外,宁蒗一带的普米族还信仰藏传喇嘛教;普米族是一个生性快乐的民族,每当夜幕降临,只要有一支竹笛,普米人都可以跳起本民族的传统歌舞“查蹉”;漂亮舒适的普米族服饰普米族的服饰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主要体现在女子服饰上;未婚少女在贴身衣服外面套一件红色的领褂,腰间扎花围腰;普米族女子也很重视头部的装饰,她们视头发多,辫子长为美,常把牦牛尾巴或黑丝线编进发辫中,盘在头顶上;普米女子的则是不同质地的耳环、玉坠、手镯、戒指等,蒙古族现在云南的蒙古族,人口约有万人,主要分布在通海县新蒙乡等地;他们主要是元朝忽必烈南征云南时的蒙古军队后裔;尽管在生活、习俗及信仰方面吸收了大量的汉族文化,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这个云南高原上的草原民族仍然保持着许多本民族的习俗和风情;谁动了我的奶酪——云南蒙古族的饮食变迁700年来,云南蒙古族饮食已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吃乳酪,而是和当地的其他民族一样,主食和白面;除了饮食习俗的改变外,云南蒙古族的节日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上,、耍狮、灯、凤凰灯、蚌壳灯等各种民间乡土歌舞的表演,让人更多地感受到游牧民族自由奔放的生活,已被南方农耕民族的环境所改变;怒族居住于怒江两岸的怒族,现约有万人;怒族没有文字,通晓傈僳语;直至20世纪50年代,怒族社会仍保留着原始公社的一些遗风……“反弹琵琶”和“口弦传情”——用音乐传情的怒族婚恋怒族男子对某一个女子有意,总是用琵琶来传情;女子听到这样的曲调,也会以口弦对答;有的怒族青年男女从恋爱到完婚都没有说过一句话,这在世界各民族的婚姻中可算是奇迹了;男弹琵琶,女吹口弦,到了音乐中约定的婚期那一天,新郎请几个最相好的朋友,背上一捆柴、一罐酒,便踏上了娶亲的幸福之旅;基诺族1979年6月6日,国务院正式将基诺族确定为中国第56个民族,这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确认的最后一个单一的民族;基诺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基诺山,约有万人;基诺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以世代相传的故事、歌谣及一些传统习俗传递历史文化的信息;耳环眼——勤劳与懒惰的标志在基诺山寨,耳环眼孔的大小,是基诺人勤劳与懒惰的标志;即使是男子汉也如此;一个人的耳环眼越大,就意味着他越勤劳、勇敢,越容易得到姑娘的青睐;反之,就是懒惰、懦弱,会受到姑娘的鄙视;德昂族德昂族居住于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蜿蜒伸展的云南德宏、临沧等地,现约有人口万人;德昂族酷爱饮茶,有一千多年的种茶历史,有“古老的茶农”之称;“茶到意到”——德昂族的饮茶习俗德昂人酷爱饮茶;茶,在德昂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功能,如果去探望久别的亲戚朋友,见面礼就是一包;若有喜庆事要邀请亲戚朋友光临,送上一小包系有红十字线的茶叶表示请柬;如果群体之间发生纠纷,某一方有过失,需求得对方谅解时,也先送一包茶叶给对方;水族云南的水族约有万人,主要生活在富源县的古敢乡;或许世居水边,便有了对的崇拜,于是,便有了堪称艺术品的水族木雕人头傩神像——吞口;水族是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民族;“三月三”歌会,狮子舞、板登龙舞,令人眼花缭乱;“祭白龙”、“祭龙节”、“春牛粑”节日活动异彩纷呈,为你展现出一幅浓浓的民俗风情画卷;吞口——水族民间手在古敢水族村寨,许多人家正房大门的横额上常挂有一颗横眉怒目的木雕人头傩神像,水族语谓之“吞口”;吞口的总体摹状是人首、凸眼、犬耳、宽鼻、獠牙、咧嘴、伸舌、口含利剑,然后用多种涂绘;水族认为,将吞口置于门上可以起到吞邪镇恶,保护家庭平安和主人康乐的作用;满族满族发祥于3000多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而今,落籍云南的满族约有万人;他们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等地;还珠格格——满族女子的服饰满族女子的服饰,鲜明地表现了民族特色;在满族上层妇女的发髻上,往往要戴一顶形式“扇形”的冠,以作装饰,俗称之为“旗头”;在满族先人和后来的衣着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推;满族女子不缠足,清代讲究木底“旗鞋”;它的跟在鞋底中间,高达三寸多;这种鞋尤其在满族贵族女子中盛行;独龙族独龙族约有5900余人,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居住在云南西北部的独龙江边;独龙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独龙族人大多会说怒语;长期以来,独龙族与怒、藏、傈僳等民族为邻,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辅以渔猎和采集为生;文面——写在脸上的历史聚居于独龙江峡谷的独龙族,祖祖辈辈沿袭着古老的文面习俗;由于这一习俗,史书将他们称为“绣面部落”;独龙族的文面习俗,仅限于女子;有关独龙族的文面,说法不一;一说是女子步入成人期的标志;一说是为了防范外族土司或头人的掳夺,以自毁面容的消极方式免遭劫难;一说是用文面来修饰美化自己,视文面为美;现在,女子文面已逐渐减少,在一些上年岁的老年妇女中仍可见到,而年轻女子已不文面,“绣面部落”将会真正成为历史;。
【传统文化】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的历史发展与改变
【传统文化】苗族服饰文化苗族服饰的历史发展与改变【传统文化】苗族服饰文化苗族服饰的历史发展与改变一、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苗族历史苗族的发展过程和文化积淀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对事物的理解和升华,也产生了苗族的审美意识。
文山有句俗话松桃凤凰苗族服饰语:“苗族住山头,壮族住水头,汉族住街头”。
这句俗语大致勾勒出文山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也反映了文山苗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条件。
他们所处的环境为苗族从感性认识到山上事物的理性理解奠定了基础。
服饰是民族认同的手段之一,也是区别民族的特征之一。
它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或世界观。
文山苗族大致分为白苗、青苗、花苗、汉苗等。
根据苗学专家对苗族服饰类型的划分,文山州的苗族服饰为几何花衣披肩型(即川黔滇型)的马关式(即挑花褶裙式)、邱北式(即白裙式)和开远式(即飘带式)。
这三种服装风格包括苗族人,他们自称孟斗、孟化、孟氏、孟佩、孟寿、孟巴和孟比。
他们都说四川、贵州和云南的苗语。
他们的文化习俗相似,但各自的服装有细微的变化,可以区分开来。
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苗族的生活也日益好起来,其服饰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服装款式已由原来的单一的以深蓝色和黑色为基调而发展为色彩艳丽的式样,而且更接近于艺术舞台化。
苗族妇女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的色彩是她们所需要的色彩材料,她们应该把它们戴在身上,形成一种源于自然、超越自然的美。
从文山苗族服饰的发展演变情况看,其服饰款式已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而肥、宽而松的样式发展到扬各支系服饰之长的服装样式而以展示女性曲线美的审美境界,这种美是刻在苗族女性头脑里而反映在服饰上的内在的、表现自我的审美情趣。
“自然作为生活和社会的对立面或补充,最容易引导人们进入这种审美境界。
并诱导审美理解。
这是因为,无论是在展示生命活力和生命力,还是在展示现象多样性的独特和谐和吸引力方面,外部混杂的新型苗族女性服饰形式的本质都能让人产生美感,进入梦乡。
苗族服装
9.衣饰
衣饰包括:银衣片、银围腰链、银扣等。
(1 )·银衣片
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族盛行穿着银衣,银衣 片是银衣的主要饰物。银衣片分主片和配片。 主片压花,纹饰精美,用来装饰衣摆、衣背 等主要部位。配片稍小而简单,用来装饰衣 袖、衣襟、衣摆边等处,或者缝饰在主片排 列的间隙中,起喧染及衬托作用。
(2)·银围腰链
(2).银腰带
银腰带主要流行于贵州黄平苗族地区,当地 叫银菩萨腰带,即把数十或上百个银菩萨分 两排或三排缝缀在布腰带上。贵州省博物馆 藏银腰带一件,其上105个银菩萨造型独特, 姿态各异,显示出苗族银匠高超的想像力和 非凡的创造力。
历史上,苗族先民居住环境优裕,在众多部 落中,苗族部落是比较强盛的;其纺织业也 居首位,麻纺织品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主导 地位。 但后来因长期的战乱,使苗族开始了游牧生 活。追朔云南苗族处于游耕初期的衣料足迹, 不难看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岩头上 的山草,林中的树叶、树皮等野生植物伴随 着苗民度过了无数个春秋。
如今,纯麻布和棉麻混纺布多用于制做百褶裙,而 上衣、围腰等则多用棉布和化纤布,男装除少部分 穿自己纺织的麻布外,大多数都用国产的棉及及其 它化纤布制做。从社会的发展不难看出,由于所处 的经济状况不同,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用料、款式 也各有特点,当苗族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民族经济的 基础上发生历史未有的变化,反映在服装用料上则 是由原来的麻布、棉麻混纺布向丝绸、毛料等高档 布料发展。但是,按照苗族的传统习俗,生前可穿 麻织品以外的其它纺织布料,死后穿的寿衣必须是 本民族自己纺织的麻布衣,否则到了阴间老祖宗就 不认你是本族人,无法归祖而落为孤魂野鬼。在这 种传统观念的制约下,步入老年的人都备有用麻布 制做的寿衣。
结束
7.银项圈
赞美苗族姑娘漂亮的句子
赞美苗族姑娘漂亮的句子
1. 苗族姑娘那精致的面容,就像盛开在山间的娇艳花朵,怎能不让人陶醉呢?你看阿花,那眉眼,那笑容,多迷人啊!
2. 苗族姑娘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她们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星般耀眼,这不是让人移不开眼吗?就像小翠,每次看到她都觉得好惊艳。
3. 哇塞,苗族姑娘的美真是独特又迷人,好比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般温暖而耀眼,难道不是吗?像阿妹那样,一颦一笑都那么动人。
4. 苗族姑娘的漂亮是那种能直击人心的,仿佛春天里最清新的微风,能让人心情愉悦,可不是吗?你瞧阿英就知道了。
5. 苗族姑娘那婀娜的身姿和美丽的容颜,简直就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像珍贵的宝石般闪耀,不是吗?阿丽就是这样让人过目难忘。
6. 苗族姑娘的美真的太震撼了,好似灵动的仙子降临人间,这能不让人惊叹吗?比如阿珠,真的好美啊。
7. 哎呀呀,苗族姑娘的漂亮真的绝了,就如同画中走出来的人儿一样,难道不是吗?像阿秀,那脸蛋儿太漂亮啦。
8. 苗族姑娘的美丽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仿佛能把人的心都给勾走,这不是很厉害吗?阿芳就是这样魅力十足。
9. 苗族姑娘那美丽的模样真是让人喜爱,像甜甜的蜂蜜般吸引人,不是吗?阿玲就是个特别漂亮的例子呀。
10. 苗族姑娘的漂亮真的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山谷中独有的幽兰,散发着迷人的芬芳,难道不是吗?阿琴的美就是这样让人难以忘怀。
我觉得苗族姑娘的漂亮是浑然天成且极具魅力的,她们的美值得被更多人欣赏和赞美。
形容苗族姑娘句子精选59句
形容苗族姑娘句子精选59句(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讲话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entence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形容苗族姑娘句子精选59句形容苗族姑娘句子精选59句1.吹葭六琯动浮灰。
民俗摄影风采丨花一样的苗族,三十年跟拍隆林苗族民俗文化的珍贵影像广西旅游年卡
民俗摄影风采丨花一样的苗族,三十年跟拍隆林苗族民俗文化的珍贵影像广西旅游年卡广西西北部,滇、黔、桂交界处有一个“没有围墙的民族民俗博物馆”——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苗族由6个苗族支系构成(白苗、偏苗、红头苗、花苗、清水苗、素苗)有灿若星河的民族文化瑰宝有原生态的人文与自然遗产伴随流淌千年的红水河流一路传说故事,洒一河潇洒风流花一样的苗族,谜一样的苗俗让我们跟随农会清摄影大师的镜头走进大山,走进苗寨探寻洒落在西南边陲的珍珠第一章|天地女人Tiandi Nvren苗家山寨,女人是天勤劳善良,质朴大方山野峻岭,女人是地灿烂笑容,播撒生活漫长历史岁月里女人就是苗家的天地(素苗女人——大山之神)(女人、马、兵俑活化石)(白苗女人的精神家园)(偏苗五代人)(偏苗女人打猪草,往返山路十几里)(苗族女人和小孩)(远嫁他乡的偏苗女)(古旧家门美妇人)苗家女人的美丽来自她们在生存的底线里任劳任怨来自她们女儿、母亲和妻子的身份(沉重压不垮苗族女人)(山路上的故事)(儿子是母亲的希望)(母亲是女儿的偶像)(女人背起一片天)(骑马的素苗女人是苗寨最优秀的女人)第二章|守望家园Shouwang Jiayuan家园是赖以生存的土地茅草屋、吊脚楼、石板寨千百年来嵌在大山的褶皱中以自然、古朴、庄重的民情乡魂书写着古老久远的传说和悲壮动人的鲜活故事(红头苗山寨)(在乱石坡上繁衍着儿孙)(回家路上)(偏苗山寨)(第三代民居)(偏苗、素苗共耕的田野)6个苗族支系共同繁衍支撑起家园千百年原生态、纯人文的文化表象在岁月的风雨中,几经消沉与风流在那生活过的、正在那生活的和将生活在那的人都有着深切的感受(桃花盛开的苗寨)(苗寨仙境)(白云间高山顶上的苗寨)(苞谷是素苗人的主食)(千百年的守望与期盼)(保存较好的古朴的苗寨)(第一次大合影)面对现代文明的快速传播古老文明和原生态的人文自然环境变得无奈和懦弱好在世界在变,家园本质不变依然是人生的驿站耕种的田野、收获的沃土、神圣的净土(苗寨民居开始在变化)(敞开山门的白苗寨)(大山中生态危机与希望共存)(原生态的白苗山寨)(苗寨女人和鸟笼<苗寨女人的象征>)(逐步变化中的苗寨)(素苗山寨)(花开的季节)(远眺家园)第三章|写满历史的服饰Xieman Lishi De Fushi苗族服饰苗族先祖们记录历史、故园的方式六个支系、六次迁徙、六种色块多元文化元素与灿烂民间艺术相结合隐隐浮现历史的画面(偏苗女人以服饰区分年龄和身份)(白苗的服饰)(白苗的帽饰)(红头苗的服饰)不同时期,不同服饰和色彩相同的是,原生态、质朴、精美、大器伸手抚摸,如同触摸古老苗族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白苗被誉为祖先放飞的彩蝶)(偏苗长裙的黄白线条是祖先迁徙的路线)(素苗女人的劳动装)(红头苗的头帽和披肩)(清水苗的服饰)(花苗的服饰)(素苗传统服饰)第四章|走进花苗Zoujin Huamiao花苗隆林苗族6个支系中人口最少、长期被视为弱势的群体受外界影响较弱古朴遗风与原始劳作保存完整他们栖息耕作在现代社会与原始部落交替、重叠、变迁的边缘一代又一代留守祖先的基业,传承久远的文明(上山干活的女人)(服饰与民居)这里是花苗女人的世界白天,群山峻岭间劳作入夜,满寨织布、纺麻这里是苗族服饰的王国工艺原始、色彩艳丽、刺绣精美一套套精美绝伦的服饰恰是一件件绝妙的民族文化瑰宝(洞沟山寨)(花苗的蜡染)(手工拉布)(手工传统纺麻)(传统织布技法)(传统的转线机)这里还是音乐的天堂人们用山歌诠释人生和生活韵味独特的山歌是花苗人亘古的精魂他们在山歌中,醒来,潇洒,风流(古老茅草屋和腊肉)(花苗的大粽子)(自织的土白布)(精美的手工刺绣)在这里千百年的历史被一章章记录下来男人外出闯荡,女人留守传承少女也拿起书本,开启了解世界的大门(花苗少女拿起书本,开启了解世界的大门)第五章|久远迷人的百褶裙Jiuyuan Miren De Baizhequn百褶裙是苗族女人与自然的产物生活与物化的艺术品是苗族女人对古老生存方式的传承情感与智慧对未来的寄托做工、样式、色彩、蜡染、刺绣集苗族历史、人文、传统、民俗为一体一针一线,一件一年织成歌吟,绣成诗篇,构成永恒(清水苗的百褶裙)百褶裙整体分为三个部分上裙腰:原生态土白麻布中裙摆:图案各异的手工蜡染和蓝靛布下裙边:色彩艳丽、刺绣精妙的花边带三种不同色块,三者合一美观、和谐、自然大方堪称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艺术之精品你若见过,便成最爱(裙摆上的蜡染布)(手工刺绣的裙边)(精美绝伦的花边带)(点蜡)(飘逸的蜡染布)(素苗百褶裙用一块整麻布蓝靛刺绣花边再手工打折)(石板碾压白布作裙腰)(典型的百褶)(红头苗百褶裙)(艺术来自劳动与借鉴)第六章|传统工艺代代传Chuantong Gongyi Daidaichuan世界上最破旧的茅草屋里编织出世界上最美的服饰隆林苗族服饰制作纺织工艺、蜡染工艺、挑花刺绣三大门类延续近乎原始的运作方式与天、地、人贯通相融展现独特的审美,凸显巨大的价值(手工刺绣服饰图案)(刺绣服饰图案呈现出山川田野)(刺绣背袋图案百花争艳)(精美绝伦的苗族刺绣)(麻——服饰的主要材料)(煮麻漂白)(凉麻)(素苗的纺线机)(花苗原始的织布机)(白苗原始的纺线机)(已成形的麻线)(手工捣麻)(漂白后的麻用原始古老的转盘理成线)(腊肉是苗家最醇的美食)(舂糍粑以六人合力团个顺顺吉利)(红头苗服饰工艺)(红头苗工艺现场)(传统的生活工具)(劳动工具也过年)第七章|天堂街市月亮城Tiantang Jieshi Yueliang Cheng云贵高原野猪岭下的德峨古镇被誉为天堂里的街市年轻人相亲寻爱的月亮城山寨里的“猛夏”(偏苗译音)人占全镇人口三分之二古镇的象征与精魂天堂街市里的亮丽风景月亮城中壮美的民俗风情画卷每月逢六日圩日当天数万山民身穿民族服装热闹赶圩买卖交易,寻寻觅觅(天堂里的圩日)(大山里的圩日)(德峨圩日)(苗妹相邀去赶圩)(赶集路上)(杀猪宰牛去赶集)(老夫老妻忙赶集)(年轻夫妻去赶集)(农副产品)(交易蜡染布)(马市)(自酿的苞谷酒)农耕为主的边远山区圩日和集市是释放情感的契机每逢圩日,“猛夏”的年轻人都盛装打扮从不同的山寨里相约月亮城在情人路、风流街,邂逅心上人(圩日上的情人路)(男人有坐骑,女人靠步行)(赶圩归来阿哩哩)除了圩日一年一度的“跳坡节”(苗族“情人节”,从正月初二到十四)是青年男女相聚择偶的最佳时期热闹的跳坡场里,群山沸腾老人席地饮酒,小孩呐喊嬉戏小伙施展绝技,姑娘大秀手艺原始古老的狂欢中头巾如云,山歌飘荡,情爱张扬(百花斗艳的花山)(古老原始的狂欢)(爬坡杆)(跳坡场盛况)(情人路上海选意中人)(骑马去相亲)(古老的月琴是跳坡节的主弦)(头戴花环是苗女节日寻爱的标志)(有情人同盼月亮跳)(找到心上人)第八章|生命礼赞Shengming Lizan生与死作为民间红白两大喜事,历经几千年当我们在一个偏苗山寨全程记录一个原生态葬礼后,有了一次质的感悟(女人哭柩)(男人跪柩)(孝子、孝女的牛头祭灵柩)(孝子跪迎乡邻)太阳落山之际鼓笙、牛角号齐鸣“战马”冲锋、“旌旗”飞扬以告慰亡者英灵不仅有生的美丽,还有死的壮丽(单人击鼓迎接参加葬礼的乡邻)(吊有木头小人,明示亲朋不能进入该地域)(整个葬礼仪式以鼓笙来调度转换)(小串牛肉分发给所有参加葬礼的人)(分发小串牛肉)(孝子以钱换回牛肉)(后继有人的仪式)(葬礼上的旌幡和战马阵容)(出殡前的驯马仪式)(围着灵柩转九圈作最后的告别)(出殡仪式)(出殡)(出殡全景)(落土为安仪式)第九章|我们的期盼Women De Qipan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远古文明孕育的民俗文化正在普遍性地逐渐消失那些已经消失了、正在消失和将要消失的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亟待理解、关注、帮助和保护一如每一个我们期盼回归自然,渴望还原本色(已经老去的爹妈)(犁头贴上红纸迎新年)(原始山寨出现变化)(苗寨旁的现代气息)(百年的村寨出现砖瓦房)(还传承有简单服饰的白苗后代)(不变的偏苗少女)(新式民居前的合影)山寨里的苗娃一双双目光包含着各种情绪童真、无邪、茫然、无助生命起点有高有低,生命曲线有快有慢不同的生存状态,不一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一样的悲喜欢乐愿童年的歌谣永远传唱童年的往事,童年的故事愿大山里的苗娃眼眸里一抹霞光,照亮心中的梦想(饮食中缺少维C——头发黄)(小时背狗,长大背人)(寨子里的“小爹、小妈”)(背孩子是苗族男人的任务)(女孩有书读是穷则思变的进步)(小孩在树上吃饭,小狗在树下吃奶)(木制独轮车上长大的童年)(采挖山薯换取学习用品的孩子)(苗家也有白米饭吃了)(小小的阿宝每天为家里打柴割草)(苗族女孩基本保留民族服饰,男孩服饰已异化)(读书回寨的学生与没书读的小伙伴合影)(大山里的孩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校)(快乐的小姐妹)(快乐的童年)花一样的苗族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的点点痕迹在云贵高原的大山之间自成一座千百年的纪念碑花一样的苗族古老的屋檐下和破旧的茅草屋里在高原的大地上变成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岁月侵蚀,尘世冷落古朴传承,代代永恒世界在变,生活在变,油菜花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苗寨油菜花开)(如今的苗山)花一样的苗族需要你用心与情去感悟解读用理解和顿悟,拾起天边的珍珠*本文源自画册《花一样的苗族》(2006年出版)*摄影:农会清*统稿:黄继贵*编辑:韦礼*校对:梁峻*审核:刘洞天、潘炳康#农会清简介广西民俗摄影协会副会长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民俗摄影大赛“人类贡献”奖获得者,第二届“美丽神奇的广西”获一等奖。
文山苗族白苗女装服饰中技艺美的探讨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云南省文山州境内苗族为州第二大少数民族,有白苗、青苗、花苗、汉苗等众多支系,服饰样式自然丰富多彩。
文山州苗族白苗主要分布在砚山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东部。
文山苗族白苗服饰是苗族服饰代表之一,笔者将以文山州广南县、丘北县苗族白苗女装服饰流变进行对比,分析文山苗族白苗女装服饰中的技艺之美,探索文山苗族白苗的服饰审美价值追求。
1文山苗族白苗女装服饰特点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外向表现形式,映射着苗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寄托着苗族人民对未来的希望,诉说着苗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1]。
文山州苗族地区的苗族白苗服饰受到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影响非常大,有着相同的服饰特征,却又能保持自身醒目的特点。
图1是文山州广南县苗族白苗女装服饰流变图。
照片由笔者朋友马儿所提供。
图2是文山州丘北县苗族白苗女装服饰流变图。
其中图2a 、2b 、2g 来自慧慧学姐的快手号,图2c 、2d 来自苗家马儿的快手号,图2e 、2f 、2h 、2i 来自苗女郎的快手号。
由图1、图2可知,文山苗族白苗传统的女装服饰在形制上都大同小异,从上到下为头饰、上衣、裙子、文山苗族白苗女装服饰中技艺美的探讨摘要:技艺美作为服饰的一个特色,不仅是服饰作为人类必需品保护功能的展现,还是人类追求美好的具体物质展现。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改善,苗族人民的审美也发生改变。
设计体现在苗族人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而在服饰上产生了许多技艺之美。
探讨文山苗族白苗女装服饰中的技艺美,分析文山苗族人民对未来服饰审美的思考。
关键词:文山苗族;白苗女装服饰;技艺美中图分类号:TS94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23)11-0087-03Abstract:As a feature of clothing,the beauty of skills is not only the display of the protection function of clothingas human necessities,but also the concrete material display of human beings ’s pursuit of beauty.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material life,the aesthetic standards of the Miao people have also changed.Design is reflected in all aspects of the Miao people ’s life,which produced the beauty of many skills on clothing.The artistic beauty in the white Miao wom⁃en ’s clothing of the Wenshan Miao ethnic group has been explored,and the thinking of the Wenshan Miao people on fu⁃ture clothing aesthetics has been analyzed.Key words:Wenshan Miao ethnic group;Bai Miao women ’s clothing;the beauty of skill Discussion on the beauty of skills in Bai Miao women ’sclothing of Wenshan Miao ethnic group收稿日期:2023-06-11作者简介:杨花(1996—),女,苗族,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张诗琪(1998—),女,汉族,云南昭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海南苗族资料汇总
海南苗族概况苗族是海南岛的世居民族之一。
现有人口6万余人,居海南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第二位。
苗族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
海南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中的瑶语支。
全岛苗族语言统一,没有方言差异。
海南苗族自称“金门”或“金第门”,“苗”是他称。
苗族迁移海南岛始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从广西等地作为兵士被朝廷征调到海南,撤防后一些苗族士兵落籍海南,也有一部分因谋生而移居海南岛,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海南苗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山区,以农耕和种植业为主,也有走向市场,从事商业的苗族同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海南苗族没有固定的居住点,他们在深山密林中,过着“一年一砍山,几年一搬家”迁徙不定的游猎生活。
他们居住分散,没有耕地,砍山为园,刀耕火种,狩猎与采集,生活十分困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帮助苗族同胞下山定居并分给田地,拨发耕牛、农具,建盖房屋,鼓励他们饲养家禽家畜,从事副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使其安居乐业,生活条件逐年改善。
20世纪50年代以前,苗族住宅都是茅草屋。
20世纪50年代以后,苗族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大多数人已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平顶房或楼房。
海南苗族妇女头顶束发,包扎一块绣有图案的方巾,上身穿无领、右开襟、长及膝的长衣,腰间绑一条布带,下穿腊染短裙。
男子穿无领右襟上衣,下穿长裤。
苗族男女服饰均以湛蓝为主色,服饰有着极强的民族特色,织绣工艺讲究,花纹丰富,色彩艳丽,点腊染是海南苗族织绣特有的技艺。
传统婚姻以男子入赘形式较为常见,时间1-5年不等。
海南苗族宗教信仰主要为祖先崇拜,敬奉盘古皇为始祖。
每年二月初二和六月初六都做粽粑祭奠,同时信仰墓主仙公、墓主仙婆。
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信奉山鬼、海龙公、土地公、灶王公等。
每次砍山、狩猎都要祭告山鬼保佑。
1909年,基督教开始影响海南苗族社会,1910年以后,琼中地区部分苗族渐渐地信仰基督教,以上帝代替一切鬼神,凡遇一切不顺利的事情,祈祷上帝保佑。
盛装的苗族少女:刘泉义作品
盛装的苗族少女:刘泉义作品盛装的苗族少女刘泉义作品2014-02-15 02:32:11 刘泉义盛装的苗族少女编辑/雨浓看刘泉义的苗族题材绘画作品,不由得会被画面中盛装的苗族少女所吸引——少女身上绕来绕去的项圈、布满身前背后的银片、变化丰富的头饰——这一切来自少数民族的神秘文化象征,不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也让其作品氤氲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
画如其人,这种气质和刘泉义本人的性情是一致的,听他谈自己的画,能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作为入选“天津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最年轻的画家,刘泉义说能和那么多优秀画家一同入选,相当高兴。
他直言自己是个随缘的人,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还要感谢所有支持他的人。
但他谈的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创作。
当“工笔画”、“苗族盛装少女”这些词语进入谈话中时,刘泉义有些兴奋。
还是在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读书的时候,为了准备毕业创作的素材,刘泉义开始了第一次贵州之行。
“当初就是想去采风,没想那么多,可看到苗族的盛装后,却被打动了。
宽大的衣袖绣满了苗家图案,做工精致而复杂的银饰布满了头、颈、胸前背后,衬托得微红且带浅浅笑容的脸颊更加动人。
紫黑色的上衣及黑色的百褶裙、红色的绣花图案及洁白的银饰,交织在一起的漂亮而具审美价值的服饰令人兴奋不已。
回到学校后,他开始用工笔来表现这一题材。
连续苦战了两个月,经过反复修改、渲染、洗刷,终于完成了他的成名之作《苗女》。
后来,这幅作品获得了第7届全国美展的铜牌奖。
刘泉义说:“画这个题材是对自己当时能力的一个挑战。
我不敢说自己是运用工笔画形式表现苗女题材的第一人,但当时的确不曾见过有什么人运用工笔画的具象手法把盛装苗女表现出来,并且那么充分细致。
”这么多年来,盛装苗女的形象已成为刘泉义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朋友劝他,既然已把苗女题材画到了一定水准,再画也没什么意思了,不如现在改画别的题材吧。
刘泉义却认为,半途而废不是他的个性。
“我要顺着这口井挖掘下去,直到泉水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简介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E-mail 文化传播网
制作高玲退出请按ESC
键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