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三个强化”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合集下载

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其口传、非书面的特点而更加易于消失。

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变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总结:
1. 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和法规:在2024年,政府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这些政策和法规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2.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宣传和推广:政府采取了各种宣传和推广活动,以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并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3.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供相关培训课程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4.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政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分享保护经验和最佳实践,并共同制定保护策略和措施。

5. 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科技支持:政府利用科技手段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展示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6. 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政府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加强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并提供经济支持和奖励措施,鼓励人们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2024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相关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也有所增加。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的培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问题,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4.04.25•【文号】办非遗发〔2024〕76号•【施行日期】2024.04.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办非遗发〔2024〕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2024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中宣传展示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成果,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现就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非遗系统性保护的经验成果,围绕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工作成绩,讲好非遗保护中国故事,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

二、主题、口号(一)主题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二)口号1.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2.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提升保护传承水平3.讲好中国非遗故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4.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5.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各地可根据具体活动情况选用相关口号开展宣传,也可增加体现本地特色的口号。

三、活动安排(一)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6月7日起,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充分展示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参与非遗保护,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呈现的良好局面,展示非遗在新时代气象万千、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调整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国办函〔2022〕1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调整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国办函〔2022〕1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调整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调整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国办函〔2022〕13号文化和旅游部:你部《关于调整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文旅非遗报〔2021〕200号)收悉。

经国务院同意,现函复如下:国务院同意调整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职责和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请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

附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1月26日附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经国务院同意,调整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一、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督促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协调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中国社科院、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20个部门组成,文化和旅游部为牵头单位。

联席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调整成员单位。

[缙云,特色教育,剪纸]缙云将剪纸文化纳入小学特色教育中的优点分析

[缙云,特色教育,剪纸]缙云将剪纸文化纳入小学特色教育中的优点分析

缙云将剪纸文化纳入小学特色教育中的优点分析缙云剪纸是缙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缙云河阳村李宝凤11幅剪纸作品入展1994年文化部组织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展,授予中国一绝。

《缙云剪纸》项目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缙云剪纸十分注重艺术性表现,尤其是缙云民间戏曲剪纸,构思巧妙、图案精美、技法独特,刻划人物,脱形取神,衣褶阴刻,背景阳刻,恰成对比。

如剪纸作品《感恩亭》背景线上直线纹、曲线纹交替穿插,与画面中的亭台楼阁互相烘染。

又如《麒麟送子》《蝙蝠蝴蝶》等作品内容多为民间吉祥图案,还有不少戏剧故事题材。

剪纸作品还重在表现人间的悲喜,传达朴素的审美。

缙云剪纸特点在刻画人物上,往往只刻七分,注重动势,脱形取神,衣褶以阴刻法处理,与背景的阳刻法恰成对比,刻画出人物剪影般的动态。

为保护和传承缙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大力弘扬传统剪纸艺术,推进缙云特色教育工作,笔者对剪纸技艺纳入小学特色教育进行了粗浅的调查分析。

一、以剪纸文化带动学生的德育思想教学民间剪纸艺术是人们生活的精神食粮,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缙云七里小学、仙都小学、河阳小学等学校尝试着将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小学的教学课程中,学校立足剪纸特色教育,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内容和信息,不仅能从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发展智能,以及强身健体,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

缙云七里小学被授予缙云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基地、缙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优秀传承基地、浙江省特色学校联盟会员学校,更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锦上添花,校园内洋溢着浓烈的剪纸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

剪纸活动是一项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通过剪纸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运用剪刀和刻刀时的灵活性,在剪纸教学中还能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这其中包括爱国教育、卫生教育、节俭教育、创新教育、审美教育、环保教育、合作教育等多方面,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暨让学生领略到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推进“三个一”工程 构建保护体系——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

推进“三个一”工程 构建保护体系——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


专项经费落实。出台了 《 绍 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认 定与管理暂行 办法》 、 《 绍兴市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补贴 实施 暂行办法》 和《 绍兴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 人认定与管理 暂行办 法》 , 对传 承基 地、 传承 人的权利义务作 了明确,对传承 人年 度工作 考核合格且年满 6 0周岁的代 表性传承人发放津贴。 二是队伍保障。 一方面, 建 立 了 以市 非 物 质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中心 为 枢 纽 , 以各县市 区非遗保护中心为主干 ,以市县 两级 文化 馆工作 人员为骨干 , 基 层文化站长为联络员的非遗保护 工作 队伍 。成立非物质文化 遗产 专家库 , 聘请 2 0多名各县市区文史专家参与 非遗项 目审核、 建议、 顾问工作。积极 组 织开 展培 训、 辅 导、 普查 、 宣传 等工作, 为全市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 工 作 提 供 了工 作 保 障 。 另 一 方 面 , 依 托全 市 3 4 5 2支 业 余文 艺 团队 、 1 O万 余 队员, 开展舞龙舞狮、 民间吹打 、 莲 花落、 武术 、 腰鼓 等非遗项 目展 演、 宣传 活动 , 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 二、 抓项 目, 建 立 一 个 资 源 库 是建立非遗数据 库。我市以“ 全面性 、 代表性 、 真实性” 的普查原则 ,

报告 、 读本 、 专著等形式 , 记录 、 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 市县两级 出 版 了非遗汇集本 :如 《 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读本》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
观》 、 微 风——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非遗单本著作 : 如《 绍兴古戏 台》 、 《 绍兴莲花 落一百年》 、 《 嵊州竹编》 。 专题报告; 如《 舜王庙会》 、 《 兴浦 纸 扇》 、 《 祝福与传 统节 日的民俗活动》 。非遗图录: 如《 瓷国之光》 、 《 瓷之源》 、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7号(文化宣传类047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7号(文化宣传类047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7号(文化宣传类047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日期】2020.08.26•【文号】•【施行日期】2020.08.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7号(文化宣传类047号)提案答复的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

我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时代价值,展现非遗时代风采,不断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您所提的建议对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部分建议内容,我部正在积极开展。

一、关于建立协调有效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基本建立,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工作局面初步形成,一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遗得到有效保护,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巩固保护成果、增强传承活力的新阶段。

为协调处理我国非遗保护中涉及的重大事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我部建立了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中央统战部(宗教局)、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3个部门组成,我部为牵头单位。

自2005年以来,我部多次组织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在推动前4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加强各部门对非遗保护的联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我部召开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年度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报了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进展,对下一步的非遗保护重点工作进行了研究,对加强部门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非遗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浙江非遗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浙江非遗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浙江非遗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1. 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提升非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 推动非遗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促进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3. 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二、重点任务1. 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加强非遗项目的调查、整理和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建立非遗传承人库,培养和选拔非遗传承人。

2. 引导非遗项目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将非遗项目与乡村旅游资源相结合,打造一批非遗旅游示范点,举办非遗展览和非遗体验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

3. 支持非遗项目创新发展:推动非遗项目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引导非遗传承人进行创新和改良,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提高非遗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4. 增加非遗项目的生产和销售渠道:支持非遗项目的生产和销售,建立非遗产品展销平台,开展非遗产品的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拓宽非遗项目的市场渠道。

5. 培育非遗产业集群: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促进非遗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非遗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6. 加强非遗教育和宣传:加强非遗教育的普及,推动非遗项目的宣传和推广,组织非遗知识的培训和培养非遗项目的粉丝团体,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同和理解。

三、保障措施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大对非遗项目的经费投入,提供专项扶持资金,给予税收和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政策。

2.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成立乡村振兴和非遗保护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3.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非遗项目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方案。

4. 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媒体和网络平台宣传乡村振兴和非遗保护成果,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

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

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以下是针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推动立法工作1. 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和具体保护措施,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2.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力度,规范相关行为,防止不当利用和侵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和保护机制建设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认定和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确保合理和有效地确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 支持和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建立和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机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和创新相结合。

三、加强非遗保护的宣传和推广工作1.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2. 运用多种宣传渠道,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和传承经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增强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

四、加强非遗传承人培养和保护工作1. 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建立健全的传承人保护机制,增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2. 加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激励,保障其合法权益,提升其社会地位和保护意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与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1.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内外非遗保护机构的交流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2. 参与国际非遗保护组织和活动,推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球传播和交流。

关于缙云茭鸭共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思考

关于缙云茭鸭共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思考

新农村2024.2近年来,浙江省缙云县大力探索“茭白—麻鸭套养”绿色发展模式,深入推进缙云茭鸭共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

2021年,“浙江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12月,缙云“茭鸭共生”模式作为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颁奖典礼上展示。

2023年,缙云茭鸭共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正式获批。

1.主要做法(1)聚焦原始史料,深入挖掘价值全方位挖掘原汁原味的农遗文化,体现深厚的历史底蕴。

一方面,翻阅档案资料。

通过图书案、档案室、网络文献查阅《仙都志》《缙云县志》等,了解缙云茭鸭共生系统的起源、演变、形成、发展等过程。

缙云茭鸭共生源于稻鸭共育,最早有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清光绪咸丰年间“泉清茭绿草鸭乐,日午鸡鸣炊烟升”。

另一方面,组织专家搜集。

组织当地社会学者、民俗专家、农技专家等,深入走访茭鸭命名的历史文化村落,勘察各级物质文化遗产,查阅民间宗谱,访谈农村老者,丰富茭鸭共生历史资料。

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多渠道面向全社会征集史料。

(2)聚焦种质资源,建立长效机制高质量推进茭鸭共生系统保护开发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部门具体实施。

二是编制实施规划。

编制茭鸭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2021—2030),划定重点保护区范围,明确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每年安排30万元资金用于推广茭鸭共生模式,累计发放鸭苗7万余只,推广面积10多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

三是大力扶持推进。

通过申报茭鸭共生系统、国家麻鸭种质资源保护等项目,争取中央资金近2000万元。

同时,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每年投入600万元用于种源保护、模式推广、品牌建设、人才培育等。

如,在非遗传承人培育方面,开设“茭鸭共生”模式、茭白绿色防控、麻鸭育种等系列培训,每年培训500余人次,累计培育“缙云茭白师傅”55名、农创客280余人。

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

202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2024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向新阶段的一年。

在这一年,各级政府、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紧密合作,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以下是对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总结,总结内容包括政策法规、项目保护、传承教育、国际交流等方面。

一、政策法规保障显著2024年,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力度。

此外,政府还完善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机制,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项目保护成效显著在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调研、评估和保护。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和积极参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传承教育取得新突破2024年,传承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新突破。

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投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政府支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为广大民众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场所和平台。

此外,学校、社区和家庭也纷纷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培养了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爱好者。

四、国际交流取得积极成果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国际交流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政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活动。

在国际交流活动中,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认可和赞赏,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浅谈县级文化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举措

浅谈县级文化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举措

浅谈县级文化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举措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县级文化馆作为地方文化事业的主要承担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县级文化馆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一些具体的举措和思路。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登记工作县级文化馆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小组,深入田野进行调研,走访民间艺术家和传承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形态和传承情况,形成详细的调查报告和登记档案。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整理和归档工作,为后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培训县级文化馆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传统艺术大师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培训,包括技艺传承、传统工艺技术、相关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培训课程。

培训活动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技艺示范、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爱好者从中获益,增强他们的传统技艺和文化意识。

三、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推广活动县级文化馆可以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演出、展销等活动,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给公众,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关注度。

可以借助当地的重大节庆活动、文化艺术节、旅游节等场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推广工作,吸引游客和民众参与,激发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县级文化馆可以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建立专门的传承工作室或培训中心,提供传承人和爱好者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场所。

传承基地可以展示传统工艺品,设置互动体验区,举办非遗表演和工艺制作活动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来。

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和保护法规宣传工作县级文化馆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相关专题论文和研究报告,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经验总结,为后续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2024年农村非遗保护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农村非遗保护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农村非遗保护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____年,我们在农村非遗保护工作中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和成果。

以下是对____年农村非遗保护工作的总结,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了保护农村非遗,我们在____年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

首先,我们进一步完善了非遗保护法律体系,加大了对非遗保护的支持力度。

制定了一系列非遗保护政策,明确了非遗保护的目标和措施。

其次,我们加大了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以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

建立了非遗保护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农村非遗项目的培训、传承和保护。

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通过捐款、赞助等方式支持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

最后,我们加强了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训和教育。

设立了非遗传承学院,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

同时,鼓励非遗传承人与学校、研究机构等合作,推动非遗知识的传播和研究。

二、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____年,我们在农村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他们的技艺水平。

通过组织各种培训班和工作坊,传授非遗项目的技术和知识,帮助非遗传承人提升技能,增强信心。

其次,我们建立了一系列非遗项目传承工作站,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传授技艺、展示作品的场所。

同时,鼓励非遗传承人与社区居民开展交流活动,增加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最后,我们加强了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播。

加强对非遗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非遗项目面临的问题。

通过展览、演出等方式,展示非遗项目的魅力,提高公众对非遗项目的认知和关注度。

三、非遗活动的举办和推广____年,我们积极举办了各种非遗活动,推广了农村非遗项目。

首先,我们组织了非遗项目展览和交流活动,展示了非遗项目的精华。

通过展览和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参与非遗项目。

缙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思考

缙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思考

群 文论 坛 ・
大 众 文 艺
缙 云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与传 承思 考
傅志 丹 ( 缙 云县 文化馆 3 2 1 4 0 0 )
缙 云历 史悠 久 ,文 化底 蕴 深 厚 ,在漫 长 的历 史 发展 过 程 中 , 思想 比较 保 守 ,保 护 难度 较大 。 先辈 创造 了许 多弥 足 珍贵 的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这 些 非物 质 文化 遗 2 . 后继 缺 乏人 ,传 承 发展 缺 动力 。当前 ,随着 社会 的变迁 , 产 既是 缙 云社会 历 史 发展 的见 证 ,也 是 十分 珍 贵 的文化 资 源 。但 许 多项 目因找 不 到合 适 的传承 人而 面 临消 失的 问题十 分 突 出。
3 . 名 录体 系逐 步 健全 。到 目前 为止 ,全县 共有 国家级 非遗 名 员 ,加 强 培训 ,提 高 他们 的 专业 水 平 ,使之 与 非遗 保 护工 作 任务 录3 项 ,省级 1 7 项 ,市级 3 8 项 ,县 级 ¨0 项 。 国家 、省 、 市、 县 四 相 适应 。二要 加 快培 养专 业 人才 。依托 高等 院校及 研 究机 构 ,采 级 名 录保 护 体系 的建 立 ,有 利 于进 一步 明确重 点保 护 对象 和 保护 取 委托 培 养 、联 合建 立 非遗 传承 教 学基 地和 场 所 形式 , 大力 开展 非 遗传 播 、技 艺 展示 、 讲学 、创 作 研究 、交流 合 作等 活 动 ,加快 4 . 传 承 人 保 护 力 度 不 断 加 大 。 目前 , 缙 云 县有 国 家 级 非遗 培 养一 批 管理 人 才和 业 务骨 干 。三 要培 育 社会 志愿 服 务 组织 。探 项 目传 承 人 1 人 ,省 级 传 承人 1 2 人 ,市级 传 承 人 1 8 人 。为 鼓励 传 索 建立 民间平 台, 由政府 相 关职 能 部 门进行 管 理 ,将 呈 散兵 状 的 承 人 开展 传 承活 动 ,我 县加 大 传承 人补 助 力度 。被 确 定 为县 级 以 志 愿者 统 一起 来 ,开 展 非遗 保 护各 项活 动 ,缓 减 工作 人 手不 足 的

代表建议:文化遗产不可再生 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代表建议:文化遗产不可再生 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代表建议: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作者:王丽君来源:《浙江人大》2008年第08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却日益突出。

嘉善县境内的一些文物古迹由于过度开发、保护不力等因素日渐衰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砖的烧制技术、宣卷表演等,也面临着丧失生存环境、缺乏后人传承等困境。

历史文化遗产珍贵脆弱,一旦消失便不可再生,这让人大代表们忧心忡忡。

在嘉善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二次会议期间,共有39名代表联名或领衔提出了关于加强文物古迹保护、挖掘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建议18件。

代表们建议,一是要做好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采取各种保护措施,避免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二是要集中管理县级文物保护点,开展安全检查,落实保护责任,加强西塘古镇、大通古桥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修缮保护工作;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建立展览教育基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活动;四是对如西塘古镇、干窑窑业文化等能代表嘉善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遗产,开展专题宣传保护活动,推进文化名县建设。

办理结果六项措施并举保护文化遗产一系列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代表建议,引起了嘉善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采取了6项措施,全力保护文化遗产。

一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等,2008年3月,嘉善县制定出台了《嘉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戏曲、消费习俗、岁时节令等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绘制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地图,建立相关档案和数据资料库,制定中长期的保护规划。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3条化遗产措施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3条化遗产措施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3条化遗产措施1.加强宣传与教育宣传与教育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这可以通过举办文化遗产展览、开展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活动、推广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等途径来实现。

政府、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可以共同合作,开展相关活动,向公众传播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电视等也可以被用来广泛传播文化遗产信息。

2.加强法律与监管措施法律与监管措施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文化遗产的保护。

同时,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监督和管理。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部门,负责维护和管理文化遗产,做出相关政策和规划,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的详细措施,并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指导。

此外,政府还可以与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和地区性协议和合作计划。

3.加强维护与修复工作维护与修复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关键环节之一、许多文化遗产由于岁月的流逝、环境的破坏或人为的破坏而受到损坏。

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和修复这些遗产。

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维护与修复团队,负责对文化遗产进行定期检查和修复工作。

有关团队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比如使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进行修复工作。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公众参与到文化遗产的维护与修复工作中来。

通过培训和引导,普通人可以学习相关的技能,参与到文化遗产维护与修复的工作中来。

总之,保护文化遗产是保护人类普遍财富和文明的重要任务,加强宣传与教育、加强法律与监管措施、加强维护与修复工作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们可以保护并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使其成为我们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丽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2.16•【字号】丽政办发[2008]127号•【施行日期】2008.1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丽政办发〔2008〕1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的文化生态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生存环境也正在受到威胁。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

因此,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正确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基地保障措施

非遗基地保障措施

非遗基地保障措施
非遗基地保障措施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地进行安全保障和维护的措施。

为了确保非遗基地的安全和稳定运营,需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设立保安岗位。

在非遗基地内设立保安岗位,增加保安巡逻、监控等力度,确保基地的安全。

保安人员要熟悉非遗基地的布局及非遗项目的特点,密切关注基地内的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另外,还要定期组织保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强技防措施。

安装监控摄像头、防火、防盗、防爆系统等安全设备,对基地内的各个区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保护。

监控录像要保存一段时间,以便于事后回溯,提供证据。

同时,要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建立多重防护机制,防止文化遗产的损坏或泄漏。

三、加强人员管理。

对非遗基地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定必要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人员身份验证,确保非遗基地内的人员为合法进入者。

同时,要进行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消防安全。

非遗基地应设置消防器材,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设备的完好有效。

另外,要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能力,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疏散和灭火。

综上所述,非遗基地的保障措施应包括设立保安岗位、加强技防措施、加强人员管理和加强消防安全措施等。

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才能确保非遗基地的安全和正常运营,保护好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丽水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丽水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丽水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丽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22•【字号】丽政发[2009]48号•【施行日期】2009.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丽水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丽政发〔2009〕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18号)精神,在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基础上,经专家小组严格评审和普查领导小组审核,并通过公示,确定“处州谜语”等41个项目为丽水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予以公布。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建立健全保护机制,明确各级责任和工作目标,全面落实保护措施,推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更多成果。

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附件丽水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41 项)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单位)一、民间文学(共计4 项)1 高皇歌景宁2 处州谜语市非遗中心3 处州童谣市非遗中心4 欧冶子传说龙泉二、传统音乐(共计2 项)5 道教音乐缙云6 龙泉山歌龙泉三、传统舞蹈(共计7 项)7 缙云台阁缙云8 遂昌车龙遂昌9 桂花亭松阳10 老鼠娶亲缙云11 玉岩(程路)船灯松阳12 方山岭采茶灯舞云和13 云和狮子灯云和四、传统戏剧(共计3 项)14 叠八仙缙云15 青田采茶戏青田16 青田傀儡戏青田五、曲艺(共计1 项)市非遗中心17 处州鼓词(缙云鼓词、云和鼓词)缙云云和六、传统体育与竞技(共计3 项)18 大路南拳青田19 小梅中秋节“拉缆”龙泉20 畲族操杠云和七、传统美术(共计4 项)21 青田石材雕塑青田22 遂昌丝绣遂昌23 遂昌剪纸遂昌24 莲都剪贴画莲都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8 项)25 传统榨油技艺遂昌26 缙云织带缙云27 豆腐制作技艺(盐卤豆腐、遂昌豆腐)市非遗中心、遂昌28 笋制作技艺(白笋、明笋)龙泉、庆元29 锡器打制技艺景宁30 缙云活字印刷术缙云31 遂昌白曲酒酿造技艺遂昌32 风炉烧造技艺景宁九、民俗(共计9 项)33 遂昌三月劝农遂昌34 竹溪食品祭松阳35 成丁礼景宁36 路会云和37 普慈寺庙会莲都38 卢福神庙会庆元39 建房与上梁习俗(庆元、龙泉)庆元、龙泉40 七月半中元节青田41 龙南迎神(辰)会龙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缙云县“三个强化”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缙云县立足本地浓厚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以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打造“文化缙云”为目标,着力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普及宣传、开发利用,使地方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一、强化非遗保护管理,健全非遗保护长效机制。

一是逐步健全非遗名录体系。

扎实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共收集非遗线索27000多条,确定了立项调查项目1850个,汇编普查成果26卷。

在此基础上进行逐层梳理,按照濒危状况先后挑选出一批影响大、价值高的项目申报各级非遗名录,全县已有99个项目被公布为县级非遗名录;34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1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为填补国遗项目空白,多次向文化部、省文化厅领导汇报非遗保护工作,推介缙云非遗项目,同时还到北京、苏州、上海请全国知名非遗专家为缙云申报国遗项目望诊把脉,通过狠抓进度,严把文本、照片、视频质量关,“轩辕氏祭典”、“张山寨七七会”、“迎罗汉”3个项目全部入围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二是加强非遗基地建设。

为建立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确保我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先后开展了两批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申报工作,经过广泛发动,乡镇推荐,实地考察,在本县乡镇及学校建立了“钢叉舞”、“缙云根雕”、“缙云剪纸”、“缙云婺剧”、“缙云石雕”、长坑小学的婺剧、田氏伤科医院的传统接骨术等14个非遗传承基地,经常性开展多形式的基地传习活动。

三是加强非遗档案管理。

在通过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掌握了大量一手的田野调查材料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新项目的挖掘和非遗材料的积累整理工作,每发现一个新项目,就进行文字、照片、视频材料全方位的收集。

继非遗普查后,共新挖掘项目30多个,补充项目文字材料20多万字,拍摄视频材料50多小时,照片材料12000多张。

同时,制订了“非遗档案管理办法”,对各种载体材料分门别类,按照科学合理、检索方便的原则进行入档。

四是加大对传承人保护力度。

对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实行了“五个一”管理,即:一人一个档案,一年一次上门走访慰问,一年一次健康体检,一年一次座谈会,一年发放一次慰问金,对他们实行动态管理,随时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通过一系列的关爱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积极性,为全县非遗保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民众普及宣传,营造非遗保护浓厚氛围。

一是开展百场电影下乡映前宣传。

选择缙云非遗重点项目图片和视频片段,编辑制作主题为“非遗保护人人有责”的宣传片,利用实施“2131”电影下乡之机,进行映前非遗视频播放宣传,共播放了加映非遗宣传视频片头电影120场次,使非遗文化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二是摄制非遗电视专题片。

着力创新非遗宣传方式,联合县电视台深入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传承人家中,以写实的手法、独特的视角摄制了14集非遗电视专题片,陆续在缙云电视台“百姓空间”栏目播放。

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叠八仙”、“缙云织带”、“针戳花灯”、“手工草鞋”等非遗项目的表演、制作全过程。

之后,又把专题片压缩成网络播放格式上传到中国缙云新闻网和缙云政府网,方
便读者点播。

三是开辟非遗系列报道专栏。

以“今日缙云”报和缙云新闻网为平台,开辟非遗系列报道专栏,共采访代表性传承人15位,撰写“原生态迎罗汉走上国遗”等报道文章10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细致生动的内容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并被中小学校、非遗传承基地列为教育培训的档案资料。

四是开展基地传习活动。

“缙云剪纸”、“缙云婺剧”传承基地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定期组织非遗传承人深入学校、班级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以富有趣味性的传习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体验非遗的浓厚兴趣。

“缙云根雕”、“缙云石雕”传承基地则面向县内外开展收徒授艺活动,经常性举办雕刻艺术培训班和根雕、石雕艺术展,普及非遗保护知识,培养非遗传承人才。

五是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

以仙都(溶江)腊月风情节、官店村文化艺术节、“文化遗产日”及“张山寨七七会”、“关公案”等大型民俗节庆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全县民间剪纸大赛、“把根留住”、“寻找失去的文化”缙云非遗成果展以及“钢叉舞”、“迎罗汉”、“三十六行”、“铜钱鞭”等一批优秀非遗项目展演,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非遗开发利用,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新路径。

一是组织参加各级非遗比赛展演活动。

以国家级非遗项目——缙云轩辕祭典为平台,举办“迎罗汉”、“钢叉舞”等优秀非遗成果展示活动,向海内外同胞展示缙云特色文化,提升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积极组织民间剪纸艺人参加“浙江剪纸艺术展”、2011国际剪纸艺术大展暨第四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等高规格赛事,展示缙云剪纸的独特魅力。

“钢叉舞”传承基地多次受省内外重大节庆组委会邀请参演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开幕式、第五届省非遗节绝技绝艺展演等,均获得广泛好评。

缙云根雕省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成科创作的《十八童子》、《群仙赴盛会》等根雕作品参加国际、国家级艺博会荣获金奖,陈成科还受中国文化部委派,代表我国赴以色列国耶路撒冷参加第33届手工艺国际艺术博览会,现场表演根雕技艺,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组织官店村少儿乐队排练婺剧滩簧器乐《古村戏韵》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一举获得了表演、园丁、组织三项一等奖,不断提升了缙云婺剧影响力。

二是摄制、出版非遗成果。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以缙云婺剧为素材,在缙云仙都摄制了《中国婺剧四百年》,成为中国首部戏剧题材的大型电影纪录片。

邀请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摄制组来缙云拍摄以黄帝文化为核心,全方位表现缙云非遗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五集高清纪录片《缙云探秘》(暂名),将于今年年底在央视10套播出。

先后编辑出版了《婺剧音乐器乐曲选》、《婺剧老艺人传统唱腔选》、《缙云方言志》等非遗丛书。

并参与编写丽水群文丛书《丽水民俗活动大观》,全面介绍缙云非遗成果。

三是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

出台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开发的相关扶持政策,设立缙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非遗保护资金列入年初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年递增,确保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鼓励支持缙云根雕、缙云婺剧等非遗传承人、传承基地进行非遗技艺生产性保护开发,按照非遗保护级别给予3000-8000元的配套补助资金。

在政府大力推动下,缙云根雕省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成科筹资建立了缙云根雕生产性基地,将根雕技艺与商品木雕、炭雕有机结合,进行了生产性开发,产品深受客户喜爱。

缙云婺剧传承基地—县婺剧促进会探索民营剧团试点加盟,挑选了当地四家演艺水平和管理水平相
对较高的民营婺剧团,允许他们冠名婺剧促进会开展演出,并在音响、舞美等硬件上给予一定援助,帮助剧团规范管理和婺剧后备人才培养,推动缙云婺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缙云石雕市场前景日趋广阔,缙云石雕传承基地官店村已成为能加工石亭、石塔、石狮、石雕人物像、大型壁画的石雕工艺专业村,仅官店村就有33家石雕企业,其中在外办分厂的有10多家,全村60%的劳动力从事石雕业,年产值超亿元,人均年收入达9600余元。

“缙云剪纸”传承基地河阳小学和七里小学积极开展剪纸作品成果转化和利用工作,逐步探索出一条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新路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