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是城乡统筹的关键

合集下载

以城乡融合推动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城乡融合推动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

542024.02以城乡融合推动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城乡融合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是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在保持城市与乡村各自特色的同时,在发展水平上实现融合。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

在现代化新征程上,要以城乡融合推动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城乡融合是新发展阶段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应把其放在现代化建设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为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治理空间。

在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脱离城市,而是要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以工带农,以城促乡和城乡一体化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任保平:“以融合发展破解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3年第1期)。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是互促互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城乡资源、要素的互通、城乡基础设施、产业的一体化支撑,而城乡融合发展也需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的支持。

新发展阶段需要把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结合起来。

一是以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

根据不断升级的城乡居民需求,把农村的产业发展与城市的现代产业相衔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促进乡村产业融入城市经济大循环,向城市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

_三化_统筹_三化_协调_三化_同步的内涵分析

_三化_统筹_三化_协调_三化_同步的内涵分析

64
“三化” 、 “三化” 、 “三化” 统筹 协调 同步的内涵分析 。“仅仅依靠超前的工业 迁移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工业化、 城市化的发展相协调 [1 ] 化、 过度的城镇化, 而没有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 , 而且容易陷入导 “拉美陷阱” 。二是在现代化进程中, 致农业萎缩的 单一的传统工业化之路已经不可行, 给社会经济发展带 来一系列问题。以廉价资源和劳动力为依托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 , 先污染后治理, 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的 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换来的工业化快速提升 , 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公, 贫富差距加大。 三 灾难。以牺牲农业、 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 。早期欧美主要工业化国家, 多依靠市场自发调节, 逐 “三化” 步实现了 同步发展, 但道路较为漫长。而新兴发达国家, 如日本、 韩国等, 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 加入 “三化” 了适度的政府行政干预, 强调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 较快实现了 同步发展。 因而, 如何探索出一条既科学合理又高效环保 、 统筹兼顾的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路, 成为当今 。 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 2. 国内背景 “三化” “三农问题” 。早在 1997 年, 国内对 问题的研究, 最初始于 湖南省在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瓶颈时发 现, 农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具有显著影响 , 在充分认识到农业分散性经营与统一市场间的矛盾 , 农业的 社会效应与农户自身效应间矛盾的基础上 , 省长杨正午提出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 , 必须注重提升农 探索一条以市场为导向, 以乡镇企业为载体, 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业产业化,
。 改革开放以来, 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 ” 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11 年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46. 8% , 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的发展阶段。而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则相对缓慢 ,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程度一般在 90% 左右, 我国只有 30% ; 农业科技整体创新水平大约落后 10 - 15 年。虽然农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在减少, 但是, 农业作为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不变的 ,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能 确保粮食安全, 中国的现代化就难以持续。 “三化” 面对这一重大挑战, 吉林省率先提出了 统筹问题。 随后, 河南省把“三化 ” 协调问题提上日程上 “在工业化、 , 来。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 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 把“三 ‘十二五’ 化” 同步作为 时期的重要任务。 , “三化” 、 “三化” 、 “三化” 至此 统筹 协调 同步三个词语开始频频出现于电视、 报纸和杂志。三者内涵之 “三化” 间有何异同? 深刻认识, 科学判别, 正确把握其内涵, 对于推进 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认识、新要求,为新时期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城镇化是释放农业农村需求的重要战略基点十八大报告要求,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快速发展,但总体上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农村地区地域辽阔,农村户籍人口仍是我国人口主体,农业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扩大内需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都应把重点转向农业农村。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农业农村内部消费潜力,保持“三农”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农村市场规模。

在投资需求方面,加快推进中小城市、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教育、交通、电力和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投入,能够创造巨大的投资空间。

在消费需求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消费需求,把国内丰富的工业品和商品变为满足农村居民消费的宝贵财富。

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作用十八大报告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突出表现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三农”短板现象仍然明显。

农业现代化仍然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2015年继续教育学习课后考题答案100分

2015年继续教育学习课后考题答案100分

课后测试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1. 重庆以前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现在进入了一个( )发展的模式。

√A快速型B有效型C集约化D精细化正确答案: D2. 重庆将“一圈两翼”的“一圈”范围细化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是为了拓展空间格局,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和区域范围内√A优化资源配置B加强经济发展C促进产业发展D功能拓展区正确答案: A3. 我们要留给后代良好的生态系统,开发一定要考虑资源的()能力√A开发B整合C承载D配置正确答案: C4.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用于建设土地占总面积的比重,我们称为( ) √A开发比重B开发强度C开发比例D开发大小正确答案: B5. 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是我市发展的()特征所决定的。

√A阶段性B地域性D开发性正确答案: A6. 自然资源和()的重要区域以及珍稀动物和植物基因的资源保护地带,都属于禁止开发区。

√A绿色资源B生态资源C文化资源D优化资源正确答案: C7. 五大功能区域划分之后,()和城市发展新区是未来人口转移的主力中心√A都市功能核心区B都市功能拓展区C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正确答案: B8. 渝东北地区整个经济的发展,要走一个快速的发展道路,要以()作为基础,跨越工业发展等传统的发展模式√A渔牧业B矿资源C生态农业D林木业正确答案: C9. 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地理位置,包括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处于内环以外的区域,以及(),渝北区和巴南区的全域。

√A大足区B永川区C北碚区D万盛区正确答案: C10. 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我们称之为()。

√C生态城D卫星城正确答案: C11. 重庆五大功能区域科学划分,是立足重庆“直辖体制、省域面积,城乡区域差异大”的特殊市情,在坚持深化、细化“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区县(),确定差异化发展战略,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决策。

泰州专业技术人员继教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96分答案

泰州专业技术人员继教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96分答案

1.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1.新型城镇化的()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

A.作用B.定义C.特点D.要求2.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

A.中等城市B.大城市C.特大城市D.小城市3.城镇化进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同时伴随着人口从()流动这一结构性变动。

A.城市向农村B.农村向城市C.海外向农村D.台湾向大陆4.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

A.中等城市B.大城市C.特大城市D.小城市5.()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A.城镇化B.计划生育C.无为而治D.大力发展农村6.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A.农业B.纺织业C.畜牧业D.房地产7.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把握好的着力点不包括()。

A.推动城镇体系优化与城市群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B.推动产城融合,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C.不允许制度创新D.推动制度创新,促进人的城镇化8.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大多在()以上。

A.10%B.15%C.20%D.75%9.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

A.毛泽东B.邓小平C.李克强D.习近平10.()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

A.城镇化B.乡村化C.商业化D.边缘化2.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城镇化既要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又要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形成()的新局面。

A.以产兴城B.以城带产C.产城融合D.城乡一体2.推进边境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在边境地区推进潜力型城镇以产聚人、战略支点型城镇以城聚产,打造()的边境一线城镇廊带。

A.以内陆邻近的大中城市为辐射源B.以边境县级市及地级市市辖区为枢纽C.以边境口岸和小城镇为节点D.以边境特色小镇为散点3.城镇化的意义包括()。

公需课培训《新型城镇化》考试答案(全部试题与答案)

公需课培训《新型城镇化》考试答案(全部试题与答案)

题与答案都在看题然后搜索就ok2014公需培训《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考试答案1、填空题 (20 分)1、在城市化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提法是:_________为城市化。

(2分)考生答案: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2、生态学派突出_________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

(2分)考生答案:以人为本3、19—20世纪,西方国家近代的_________是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其产业动力主要依赖于工业。

(2分)考生答案:真正的城镇化4、传统的城镇化道路凸显了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_________ 的观念,以至于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甚至是追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

(2分)考生答案:以GDP为纲5、理想的城市化模式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进,_________。

(2分)考生答案:二者协调发展6、中国规划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 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_________左右。

(2考生答案:60%7、城镇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_________的,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城镇化。

(2分)考生答案:基础和动力8、工业的发展,特别工业化是城镇化的_________,是城镇化的原动力。

(2分)考生答案:发动机9、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效应,主要取决于工业化对_________的拉动作用。

(2分)考生答案:非农产业10、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在自然与社会和谐基础上,合理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或者容积率,将城市打造成适合_________的立体化人文空间。

(2分)考生答案:居住、工作、休闲2、判断题 (10 分)1、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强调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设想,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概念,用来描述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

(1分)考生答案:×2、新型城镇化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走城乡共同繁荣的路子。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的指导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的指导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7.14•【字号】鄂办发[2013]21号•【施行日期】2013.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的指导意见(2013年7月14日鄂办发〔2013〕21号)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乡镇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紧密纽带,是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转移的有效平台,是构建“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载体。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选择21个乡镇(街道)(名单附后,以下简称乡镇)开展“四化同步”示范试点。

现就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产业发展为支撑,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转移为目的,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切入点,盘活农村集体建设土地资源作为关键点,夯实农业基础、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作为着力点,推动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基层党建、民主管理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为全省“四化同步”发展探索路径。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基本原则:锐意改革,创新机制;规划先行,有序推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合法权益。

目标任务: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7年,示范试点乡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镇化率高于本县(市、区)5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本县(市、区)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本县(市、区)平均水平10%,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先行区、镇域“四化同步”发展的示范区。

城乡统筹视角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研究

城乡统筹视角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研究

城乡统筹视角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研究摘要:城乡关系是我国当今社会关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和谐的城乡关系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

在城乡统筹视角下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点和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路径和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路径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260-01城乡关系失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在城乡统筹视角下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点和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路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技术、生产装备和手段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结构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综合性发展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强调的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和转化,所以它的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生产绩效高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农业劳动者知识化、农村生活现代化等。

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推进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和制约,必须要考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大量的农业产品,是城镇发展的坚实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提供更加充足的人力资源;农业现代化可以为城镇化提供必需的土地和资金。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目标全面建成小康“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经济转型的爬坡过坎时期。

必须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趋势特点,准确把握我省发展面临的问题矛盾,积极适应新常态,充分挖掘新优势,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省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主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大力实施“四化两型”战略,总体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三量齐升”新态势。

1.“十二五”奠定的坚实基础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前10位,五年年均增长10.5%,高于规划目标和全国水平。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968元,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万亿元。

财政总收入4008.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13.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7%,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万亿元。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44.6∶43.9,第三产业比重比2010年提高4.2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4.6个百分点,做大并形成了9个千亿产业,3个千亿产业集群,4个千亿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成为万亿产业。

公需学习《新型城镇化》(无论述)试题及答案 (1)

公需学习《新型城镇化》(无论述)试题及答案 (1)

公需学习《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考试试题纸一、填空题(共题,每小题分,共分).在城市化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提法是:(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 为城市化。

. 生态学派突出 ( 以人为本 ) 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

.—世纪,西方国家近代的 ( 真正的城镇化 )是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其产业动力主要依赖于工业。

4.传统的城镇化道路凸显了以物为本、见物不见人、 ( 以为纲 ) 的观念,以至于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甚至是追求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导向。

. 理想的城市化模式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推进, ( 二者协调发展 )。

. 中国规划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 左右。

. 城镇化是以农业现代化为 ( 基础和动力 )的,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城镇化。

. 工业的发展,特别工业化是城镇化的 ( 发动机 ) ,是城镇化的原动力。

. 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效应,主要取决于工业化对 ( 非农产业 ) 的拉动作用。

. 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是在自然与社会和谐基础上,合理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或者容积率,将城市打造成适合( 居住、工作、休闲 )的立体化人文空间。

二、判断题(共题,每小题分,共分,请在正确的选项后打“√”,错误的选项后打“×”).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强调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设想,提出了“花园城市”的概念,用来描述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

(×)2.新型城镇化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走城乡共同繁荣的路子。

(√).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也是界定发展中国家的根本标志。

(√). 城市不仅是第二产业的聚集地,也是第三产业的聚集地;城市化不仅是农民转向工业就业,也是农民转向服务业就业。

重塑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解读《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重塑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解读《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重塑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解读《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国农村科技》编辑部【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4页(P8-11)【作者】《中国农村科技》编辑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解读《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2019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作为现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顶层设计的文件,《意见》着眼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诸如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破解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三步走”路线图。

这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利好,也是落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意见》有哪些看点呢?5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意见》内容进行了解读。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意义深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需要整体谋划、明确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司长陈亚军说,要按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紧密衔接,分“三步走”来实现—到2022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建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明显提升,农村产权保护交易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经济发达地区、都市圈和城市郊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到2035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城镇化进入成熟期,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基本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城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三篇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三篇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三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小城镇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动的重要节点,是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融合点。

为扎实推动我市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依据市委点题部署和市政协20xx年工作要点,市政协组建以陈达新主席为组长、王能军副主席为副组长的调研组,于20xx年4月至5月,实行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市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 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xx 镇、xx镇等16个示范小城镇进行了专题调研。

在此基础上,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看法,形成此报告。

一、基本状况16个小城镇中,xx镇为省级示范小城镇,其余为市级示范小城镇。

镇域总面积为xx.61km2,总人口为xxxx 人,人口密度为xx人/km2;建成区总面积为xx.43km2,总人口为xxx人,人口密度为xx1人/km2,城镇化率为xx.23%;20xx年社会生产总值xx.69亿元,财政总收入5.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1.6元,农夫人均纯收入5687.2元。

各示范小城镇在地缘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方面各有优势。

xx镇、xx镇紧贴消费市场,生态条件好,交通便捷;太平镇、木黄镇、寨英镇、万山镇、中坝镇旅游资源丰富,对外有高速大路联结;大龙镇工业基础好,处于铁路、高速大路枢纽位置;xx镇商贸富强、交通便利、特色农业基础好;xx镇是乌江航道和铜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盘石镇地处湘黔苗族群众聚居区核心地带,民族风情、民俗文化、民间绝技资源丰富。

二、主要成效各区(县)及示范小城镇仔细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系列指示精神,根据"特色鲜亮、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宜居宜业'的要求,狠抓规划编制、项目建设、产业进展和城镇管理,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城镇规划全面掩盖。

依据地缘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各示范镇就小城镇进展定位进行了策划。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摘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在国家进行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环节。

城镇化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城乡统筹发展可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在加强城乡统筹发展下,提高城镇化水平需要多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形成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空间与产业格局并存的局面,加强、、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城乡发展;统筹发展;城镇化城镇化是指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社会中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进行变革不断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很显著的一方面就是城乡之间不断互相转化。

在人口流动和结构方面上说,人口不断从村流向城市,农业人口在总人口比重中不断减少;从产业结构方面说,第一产业相对减少,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农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化;从空间结构方面说,很多的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之间的差别不断缩小并出现两者协调发展;从社会结构方面说,乡村人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制度不断向城市居民转变。

城镇化是实现城市和乡村不断融合的过程,城乡统筹下的城镇化道路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途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就是要不断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乡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这种发展方式可以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

只有提高城镇化水平,才能为农民创造条件,实现大规模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利用产业的不断发展集聚和城乡互相发展来促进城镇的发展。

由于大城市中人口较为拥堵,生活成本和压力都很大,很多农民进城打工很难有归宿的感觉,但是本县城的城市化使得农民市民化的门槛降低,吸引了更多农民进城务工,很好地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然而农村中如果没有选择自身合适的城镇化道路,就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更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城乡统筹发展。

只有提高城镇化水平,才能实现我国新农村发展的建设和农业集约化发展。

我国的农业人口非常多,农村劳动力如果没有实现大规模的转移就不能够实现农业的集约化发展,不利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五个关键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五个关键

城乡发展⼀体化的五个关键2019-08-28城乡⼀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个新阶段,城乡⼀体化就是要把⼯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1.城乡⼀体化制度是关键。

⼆元制度是制约城乡⼀体的最⼤障碍,城乡⼀体化,是⼀项重⼤⽽深刻的社会变⾰。

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式和⼯作⽅法的改进。

对于城乡⼀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元体制制度。

2.城乡⼀体化县域是关键。

城乡⼀体化是随着⽣产⼒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产⽅式、⽣活⽅式和居住⽅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化、⽣态、空间、政策(制度)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中国传统⽂化中有“郡县治天下安”的思想,因此县域经济的强盛是城乡⼀体化的关键。

3.城乡⼀体化特⾊是关键。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必然⽅向,但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也必须建设新农村,因为中国⼈⼝多,主要是农民多,农民要进城,但不可能都进城,更不可能都进⼤城市。

城镇化需要加快推进,但新农村建设也不能忽视,推进新农村建设,更不能盲⽬套⽤城镇化建设的做法,简单地撤村并居,让农民上楼。

新农村应该是升级版的农村,不应该是缩⼩版的城市。

所以只有传承乡村⽂明,保留⽥园风光,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与⾃然和谐发展,那才是美丽乡村。

4.城乡⼀体化技术是关键。

中国特⾊的新型城镇化,是⾼质量的城镇化,不是⼤城市化。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主线、关键环节与根本保障研究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主线、关键环节与根本保障研究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主线、关键 环苇与根本保障研究
张克俊 王 娟 李 晓燕
[ 摘要]推进城 乡经济社 会 一体 化 的 战略 主 线是 联 动 推 进 工 业化 、城 镇 化 和 农 业现 代 化 , 这 “ 三化” 是一 个不 可分割 的整体 ,“ 三化 ” 联动 促进 城 乡经济社会 一 体化 的 形成 ,而城 乡经
王 娟 , 四川 省社科 院农 村发 展研 究所 副研 究员 ; I
李 晓燕 ,四 I l 省社 科 院农村 发展研 究所 副研 究员 ,四川 成都
607 。 10 2

1 01 ・
务 很 多 ,但 必 须 明 确 一 个 主 线 ,才 能 抓 住 实 现 城
联 动 符 合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一 体 化 的 目标 要 求 , 而 形 成城 乡经 济社会 一体 化新格 局又 必然 要求工 业化 、
和 主 要 路 线 。 目前 , 国 内 有 些 学 者 对 推 进 城 乡 经
模式。 杨继瑞

( 0 5) 认 为 推 进 城 乡 一 体 化 是 20
个 庞 大 的 系 统 工 程 , 制 度 安 排 是 推 进 城 乡 一 体
化 的保 障 ,农 业 全 程 产 业 化 是 抓 手 ,都 市 农 业 是
纽 带 ,原 料 性 农 业 是 举 措 , 新 型 工 业 化 是 引 擎 ,
城 镇 化 是 平 台 ,农 地 合 理 流 转 是 杠 杆 ,农 村 基 层 干 部 的 执 行 力 和 积 极 性 是 动 力 。 李 全 胜 ( 0 7 20 ) 认 为 实 现 城 乡 一 体 化 ,城 乡 统 筹 是 关 键 ,发 展 县
[ 中图分 类号 ]D 1 [ 68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 — 17 (02 5 00 — 6 08 98 一 21 )0 — 11 0

广西教育培训网《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试卷答案(三)

广西教育培训网《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试卷答案(三)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C.建成小康社会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己得分:3.0
三.判断题(每小题2.0分,共30分)
1.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A.政府主导
B.市场为导向
C.产学研相结合
D.企业为主体
自己得分:3.0
6.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A.工农结合
B.以工促农
C.以城带乡
D.工农互惠
自己得分:3.0
D.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自己得分:3.0
4.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A.基础研究
B.前沿技术研究
C.社会公益技术研究
D.文化发展研究
自己得分:3.0
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的技术创新体系。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3.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知识点总结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3.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公有制主体(1)地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构成: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意义):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4)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国有企业地位作用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构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①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②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7.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化”同步,中国现代化新部署(精)

“四化”同步,中国现代化新部署(精)

四化”同步,中国现代化新部署中国现代化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后半程。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代表们认为,四化”同步发展是我们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航向。

四化”同步既符合现代化客观规律,也符合时代特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从世界现代化发展规律看,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能否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牢牢把握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代表认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必须统筹发展,同步推进;否则,现代化就会走弯路,甚至停滞不刖。

陈辞说,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从三化”同步到四化”同步发展,比以往增加了一个信息化”,非常好地契合了时代特征,这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信息化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同其他三化”之间互相促进。

四化”同步本质是互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刘新齐代表认为,四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能有力地推进其他三化”。

因此,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难点,大力补齐三农”短板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产业发展中最薄弱的问题是农业。

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前,“中国三农问题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辜胜阻指出:“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的关键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既要扩大城市居民消费,也要积极启动农村潜在的市场需求。

城镇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当前,实施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的城镇化战略要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辜胜阻认为,“十二五”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扩大内需,而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是阻碍扩大内需战略顺利实施的主要问题,扩大内需的关键是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在进一步扩大城市消费的同时积极启动农村潜在的市场需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把“扩大内需”独立成篇并排在了首要位置,将其作为“十二五”时期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

当前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的顺利实施面临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突出的瓶颈。

具体而言:第一,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突出。

城乡收入差距近来呈上升态势。

有数据显示,城乡收入比扩大到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

第二,城乡消费差距依然很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决定了城乡消费差距。

据统计,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之比近来已上升至3.1∶1。

第三,工农交换关系中的利益差距依然存在。

一方面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虽然逐步缩小,但起伏较大,剪刀差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土地价格剪刀差形成并不断扩大。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先由政府征用,然后才能进入一级市场。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征用农村土地然后高价出售给开发商的方式,分享了农村土地增价,形成了土地价格的剪刀差。

第四,城乡居民财产差距显著。

据统计,仅住房一项,城乡居民财产差距就达10倍或数十倍。

可见,“十二五”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扭转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的格局,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来看,我国基本上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是使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

辜胜阻指出,城镇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所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城镇化是体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城镇化的过程不仅包含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比率不断上升的过程,也是实现城乡统筹、保障农村地区持续发展、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

具体来讲,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
是城乡统筹的关键
文/李华王敏“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的关键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是推进城乡统
筹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所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农经观察8中国合作经济--
一是城镇化的推进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

大中小城市和重点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城镇结构体系,优化城镇的空间分布和人口规模结构,从而构筑开放有序、互补共享的城乡协调发展体系。

二是城镇化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城镇化是创造非农就业机会的主要途径。

特别是城镇化的推进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第三产业具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其发展必将大大增强城镇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三是城镇化有利于实现“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通过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城镇化一方面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降低人地比例,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通过非农产业的发展和非农人口的增加形成了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四是城镇化有利于推动乡村工业的集聚发展和结构升级,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乡镇工业向集约化发展的“突破口”。

五是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伴随城镇化过程的农民流动本身就是一所培养现代农民的大学校。

一方面,城镇把人口、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聚集在一起,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并能赋予人的开拓进取精神。

另一方面,城镇化过程也推动城市文明向乡村的扩散和传播,带动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辜胜阻强调,实施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的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业现代化。

实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是城乡统筹的关键。

第一,构建城乡互利互补共赢机制,高度重视城乡平等互利原则、城乡优势互补原则、城乡协调发展原则,实现城乡互动发展,推进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的城镇化战略,实现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第二,完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机制,走大都市圈与中小城市协调共进的均衡城镇化发展道路,一方面加强大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的功能互补,另一方面积极壮大县城、把县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中小城市。

第三,构建多元化的城镇化筹资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重视用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农民工“创业梦”、“市民梦”和“安居梦”,重视通过土地资本化等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工创业置业融资难问题,加大政府公共服务,鼓励民间投资,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机制。

第四,构建农民工同城市居民的平权机制,着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解决半城镇化问题,实现进城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并通过渐进的户籍制度改革实现进城农民身份变换,推动城镇化进程中进城农民的地域转移、职业转换和身份变换同步进行。

第五,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要素集聚机制,鼓励转移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形式,促进土地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种田能手集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

(本文原载于人民网)
实现城乡平等须向农民敞开城门
我国农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约10%,但按照统计部门的说法,我国“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简单的算术知识就会让我们懂得,农村人口的收入不可能高。

但是,按我们的调查,还有另一笔账。

不论南方北方,也不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如果算农民的实际工作日的收入,并不低,甚至高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服务业的平均工资
农经观察
文/党国英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这个思路的核心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等问题。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过去的认识多有偏颇,以致一些政策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农民收入水平为什么低下?农村基本公共服
务水平为什么滞后于城市?只有将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谈得上制定正确的政策。

农民收入水平低是指总收入低
中国合作经济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