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历史第26课新中国外交教案10岳麓版必修1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
从材料中提取信心的能力。
渗透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历史学习方法
能够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
能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积极进行探索。
分析文字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历史的时空观念。
感受新中国外交走向世界的自豪与自信。
感受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历史人物的伟大。
再次通过详细的数据,展示1954年-1956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引起好奇,引出下一个问题。
三、1953年底-1956年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
通过学生的课前问题,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确立
通过出示中印、中缅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直观地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式确立。并通过吴努总理的话,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周边国家带来的影响。
梳理整节课的历史脉络和逻辑线索,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是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活动的重大意义,重点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重要意义。
能够知道外交政策的变化是受国内国际形势影响,以国家利益为根本的,通过学习,感受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不易
板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的特色
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形势
通过全国领土的解放形势图,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的形势,知道这是1949-1953年外交政策确立的国内背景。
通过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图,说明新中国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2.三大外交政策
通过学生画作,直观生动地讲述三大政策的内涵。
通过材料和之前的讲解,分析“一边倒”政策实施的原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精品教案(5页)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课标解读】课标阐述:1、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阐述中国恢复在结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领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获得的重大成就;3、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讨论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结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立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开展所做出的努力。
课标领会:1、要求学会掌握主干知识即新中国建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成就,比方50年代、七十年代、80年代以来的成就;根本概念和根本领实的理解,如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结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2、结合不同时期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理解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原因、成就等。
使学生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把握课本知识。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开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奉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忆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立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展分析评价的才能,并进步学生知识迁移才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才能。
2、通过引导学生比照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拟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才能和比拟问题的才能。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场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二、预习自测1、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毛泽东提出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17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中国恢复了一切合法权益。
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双方关系正常化,公报强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关系。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日本在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越顶外交”中受到极装订线班级: 姓名:大冲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在国际上出现了和中国建交高潮。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2年在中国推动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依然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
与此同时还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格局.中国还积极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稳定。
2001年在上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中亚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方面做出了贡献。
2001年以来,中国积极展开反恐外交,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重要事件、发展与演变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新中国外交政策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3.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历史事件、外交政策评价的能力。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练习题:
1.列举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2.选择一个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进行合理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外交事件。
3.设计课堂讨论、小组展示、课后作业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困惑,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4)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外交事件,引导学生从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经济利益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_1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智慧(1)——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外交一、教材分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岳麓版)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7课。
本课第一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介绍了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代背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应用和历史意义。
第二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重点是恢复的原因。
第三目“历史性的握手”,介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重点是背景和意义。
第四目“国际交流与合作”,介绍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现外交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目“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些内容较为繁杂,需要重新整理线索,方便学生记忆。
故在本课教学中,我将本课知识点以年代为线索划分,分成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外交四个部分。
本课既涵盖了国民党政府屈辱外交的终结,也标志着新中国独立和平外交的开始,因此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主要的外交活动与成就,同时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过程,因此本课的学习对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正确理解目前紧张的中美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一内容在2016年高考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今年的高考中也极有可能会出现。
二、学情分析高三(14)班在我校属于文科次重点班,但是基础还是普遍较为薄弱,且学生在复习阶段学习热情已有所降低。
班里学生经历了高一高二两年多的时间的历史学习后,已经对知识框架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部分学生仍旧存在时空架构和历史解释方面的问题,对于答题正确率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因此,我将在导学案中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排查基础知识,并对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归纳,最后挑选了适量的优质题目以供学生训练。
在本课讲授过程中会适当插入一些当前中美、中印外交时事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图片材料,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教案1 岳麓版必修1
- 1 -- 2 -- 3 -活动:让学生在图片的介绍中找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看图片,不仅要看图片本身,还要看图片下面的文字介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
②第二个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手段: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 1953年,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说: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天好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材料二此后不久,毛主席又明确指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
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
材料三 1988年12月21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说:“世界总的局势在变,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了,那么应当用什么原则来指导新的国际关系呢?”“我认为,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 4 -和平共处五项是最经得住考验的。
”活动:让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
③第三个成就——参加日内瓦会议手段:多媒体出示图片——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图片和“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图片。
活动:设问对比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周总理为何能够如此自信?学生讨论得出答案,并在课本中找出会议的目的、成果及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实力是一个国家外交的基础与后盾。
- 5 -- 6 -- 7 -- 8 -。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26课新中国外交教案21岳麓版必修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外交政策发展演变和外交成就,认识外交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微视频
建构体系
教师展示概念图的基本架构
学生自主建构
概念图
训练
学生在PAD上完成提交
PAD网络
问卷星
评价
小组评价
整体班级评价,个别同学评价,题目选项评价
老师板书
小组长汇报分数
网络评价平台,
数据分析
研讨疑难,当堂解决
明确讨论疑难题目,必讨论,个性化疑难
学生讨论展示解决疑难
历史启示和感悟
学生体会,体验,感受,情感升华
3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概念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4运用问卷星,进行班级总体评价,个别同学、个别题目、个别选项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六、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导入
利用视频《旧中国屈辱外交》、《周恩来外交风云》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体会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和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什么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PPT视频、
探究
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对个性化疑难进行探讨,提出必须讨论的典型疑难(重点)
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PPT,学生可以回看,暂停课前微视频
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互评
PPT
展示
教师抽查,鼓励主动展示
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
方法指导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26课新中国外交教案24岳麓版必修1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进行编辑整理;
2.多媒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的再现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感受中国不断走向辉煌的时刻
ppt演示文稿
问题探究
1.提出探究命题:
请以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改善与现状为例,探究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3.对学生探究成果作出评价。
分组开展探究活动,小组内交流谈及成果,形成答案
文字资料、ppt演示文稿、多媒体
自主学习
随堂巩固练习
多媒体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布置课前的资料搜索,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2.使用大量图片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问题探究,培养了学生学科能力,提高了学科素养,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搜索素材并编辑整理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
情境导入
导入:同样的五星红旗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以同样高昂的姿态飘扬,见证了新中国在诞生之日一路走来,在国际舞台上历风雨、见世面、开诚心、布公道,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同世界17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在五十多年的如歌岁月中,新中国的外交是如何打开局面,走过当年的的艰难,创造今日的辉煌?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了解新中国的外交历程……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70年代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2.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从新旧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中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及国家富强是一个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树立学生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梳理本节内容的知识线索,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外交方针的具体内涵,概括建国初期、70年代以及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从不同时期的外交成就中分析概括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及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新中国的两位伟大的外交部长的图片导入。
(周恩来,王毅)新课学习:一、【自问引思】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分别概括建国初期、70年代以及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具体分工: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组,其中第1、2组概括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第3、4组概括70年代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第5、6组概括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然后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同学纠错,教师予以点拨。
二、【互问明思】1.为什么说“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既要“独立自主”又实行“一边倒”岂不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3.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其内涵又是什么?要求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适当的指导。
讨论后,各组展示讨论的成果,并且可以就本课内容提出问题,让其他组同学回答。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点拨上面几个问题。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课堂练习:对点训练右图是“同一个世界”方队行走在天安门前的图片,当方队走到天安门时,解说员发出了“中国人民愿与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诚挚话语。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学设计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其从宏观角度看待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3.通过案例教学、问题驱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难点:评价这些事件和人物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影响,从中总结外交经验和启示。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和历程。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探讨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2.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展示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重视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7.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8.强化课后作业和评价,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作业任务,如撰写小论文、制作手抄报等,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际组织运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教师通过引导、提问、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一份知识点总结,包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人物等。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方便课后复习和巩固。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教案20 岳麓版必修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教材分析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学生分析
这部分知识点比较难懂,但非常重要;要结合学生分析总结,分析透彻,讲解到位。
三、教学目标
在谈话、讨论等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1微课程《经济大危机》,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做到自己了解罗斯福新政发生的原因和目的。
2微课程《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课后如何自主学习,并展开相应的讨论,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3 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知识整体构建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2.思维导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学生历史思维培养,制作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的题目,并以小论文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通过纸质或者电子稿的形式提交,随后进行小组间的点评和教师抽查点评。
通过比较、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初步的唯物史观,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一般标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讲授
教师讲解为主
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最新-高中历史-第26课-新中国外交学案--岳麓版必修1-精品
课题: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课时目标: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学习情境: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的辉煌。
三、问题导学:1、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新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时期国际形势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建国初期70年代改革开放后2、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XX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新时期多边外交、四项原则、中国加入WT。
\APEC、建立中国一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维护联合国权威。
(2)能力目标:①识记建国之初、七十年代、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②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③能分析“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新时期多边外交的原因、且的、和意义。
④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本质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外交活动和外交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过程与方法(1)阅读材料,分析新中国外交与半殖民地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
(2)通过材料与历史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
(3)师生共同探究一些历史问题。
(4)教师精心分析,从理论上提高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外交是我国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体现。
(2)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赞誉。
(3)我国外交战线人才济济,周恩来、乔冠华等人都是外交领域的“天之骄子”。
新中国外交成就斐然,与旧中国外交有天渊之别。
重点与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意义,新时期外交成就。
难点对以上历史概念的准确记忆和理解,能史论结合地进行分析,以及构建新中国外交历史的总体框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对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26课教学案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外交【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知识梳理】一.我国五十年代外交成就1.原因:(1)政治基础: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诞生,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2)综合国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力量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直接原因: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和平外交原则2.方针、政策①方针:奉行外交方针。
②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3.成就:(1)1949年10月,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底,签订《》,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即:、、、、。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了的方针,促成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请思考: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外交原则与就中国有什么不同?※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1.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原因:①70年代,美国衰落;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的作用大为加强;③在、上取得的成就,说明国际地位的提高。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使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表明联合国中第三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大。
2.中美正式建交(1)原因:①美国:国际地位的衰落;战略守势;遏制中国政策破产。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教案26 岳麓版必修1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一、教材分析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岳麓版)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7课。 本课既涵盖了国民党政府屈辱外交的终结,也标志着新中国独立和平外交的开始,因此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及主要的外交活动与成就,同 时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过程,因此本课的学习对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正确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借助于 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视频、文字史料等创设情境,如在讲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部分时,播放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让学生获得直观 形象的体验,感受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魅力及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曲折。在每一部分相应的环节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 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在的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 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材料分析法 以提高学生们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培养其论从史出的意识,另外还通过辩论探究法以配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其历史思辨能力,而对于一些 较简单的内容则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以提取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意识。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课件10 岳麓版必修1
则。其内容是:
平共 互相尊重主权
处五 项原
和领土完整、
则
和平共处。
中印边界纠纷(提出背景)
越南主席胡志明表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完全适用于巩固和发展越南、老挝、柬埔 寨三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表示:他的国家决 心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家政策的指针, 并希望在最大程度上应用它。
尼泊尔政府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正当办法。
思考:结合教材P110的相关内容思考,有人
认为,日内瓦会议上“第一次亮相国际舞 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 彩”!
1、“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怎么理解?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 参加的重要会议
2、周恩来所带来的超乎想象的精彩有哪些?
周恩来提出合理化建议; 推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 的日内瓦协议》;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成 就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
参加万隆会议 1955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自自主的是
思考?
问题一: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什么样的 国际形势?
苏联
美国
社会
对立
主义
资本 主义
问题二:
• “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处理的是同哪类国家的关系? 前提(基础)是什么?
• “一边倒”处理的是同哪类国家的 关系?
结合视频分析:毛泽东访苏的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里,取得了哪些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智慧等有较浓的兴趣,但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得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充分运用多媒体,既有PPT,也有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视频、图片资料等;在新授课阶段,从一些视频图片资料进行引导,并与文字资料相配合,使学生对历史史实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形成直观的认识。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第三、注重三维目标的完成。在教师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同时注重设置情境和创设问题完成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面临的国际形势;“求同存异”方针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第一、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采用质疑——提出问题,阅读、探究——思考问题,展示、点评——解决问、理解、探究、归纳的能力,
第二、教学内容篇章化。本课根据教学内容涉及了四个展厅,让学生以游览展馆的形式,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外交状况。不仅能够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教学主题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教材分析
外交是政治的延伸,本单元单元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状况。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 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境再现、归纳概括、历史比较、材料分析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对新中国外交成就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导入
播放视频导入
学生观看视频
ppt
讲授
设立问题情境,图文展示、总结归纳。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
ppt
探究
设置探究问题,突破重难点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及文字材料
训练
随堂学案反馈练习
完成检测
学案
评价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计分评价。
小组长负责计分统计。
量规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