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意浅探之“茶禅一味”的茶之道

合集下载

中国茶道禅语100句

中国茶道禅语100句

中国茶道禅语100句中国茶道禅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生活智慧。

下面是100句中国茶道禅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意境和哲思。

1.空心杯,只盛清茶。

2.执茶杯,感人生。

3.茶,一起品味生活的滋味。

4.一杯好茶,饮尽世间繁华。

5.茶韵悠悠,人生如茶。

6.茶香袭人,心境舒适。

7.一壶清茶,品味岁月的深浅。

8.茶韵弥漫,心清神静。

9.茶雨淅沥,思绪飘渺。

10.茶香四溢,心境宁静。

11.不论如何,茶总能给你平淡的心境。

12.真正的茶,散发着内心的馨香。

13.一杯茶,一份热忱。

14.茶之禅,茶淡心也淡,心淡意也淡。

15.茶一杯,灵魂舒展。

16.用心品茶,细致感受生活。

17.茶,丰富着情感世界。

18.一杯香茶,味蕾也可以沉淀。

19.茶,提醒你懂得感恩。

20.茶,温润心灵。

21.茶道中,体验自然之美。

22.品茶时,感受岁月静好。

23.茶香氤氲,清晨的美好。

24.茶,沏一杯淡雅。

25.茶,守护你的平安与宁静。

26.世间纷杂,茶能带给你宁静。

27.茶之魅力,暗藏无数心思。

28.品味茶,品味生活。

29.茶,让你从繁忙中舒缓。

30.茶,是心灵与自然的交响乐。

31.茶道无声,却能传递千言万语。

32.一碗茶,让心安静下来。

33.茶,像一首詩,柔软入心。

34.茶的韵味,传递知性之美。

35.用心品茶,悠然生活。

36.茶,是人情的寄托。

37.茶,像是时间的倒计时。

38.茶的生命,来自淡然从容。

39.品茶,是一种感恩的心态。

40.茶,是心与环境的对话。

41.茶之道,治愈心灵的良药。

42.心静茶香,雅致的生活。

43.品茶,品味灵魂的音符。

44.茶的滋味,是生活的味道。

45.茶,教会我们如何平淡地活着。

46.品茶时,沉淀内心的烦忧。

47.茶,如同一位知己。

48.茶,是文人心中的墨。

49.茶,是孕育着智慧的茁壮。

50.茶道,修炼内心的乐章。

51.茶汤悠悠,点亮心之星。

52.茶香袅袅,唤醒心之花。

53.茶道,用心拓展内在的世界。

茶言茶语: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茶言茶语: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茶言茶语:禅茶一味道在其中心静之处就是最好的茶场茶本就是文雅之物,国人饮茶更是早已脱离了解渴的低层次需求,在饮茶上我们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道,一种情趣,一种境界。

纵观历代文人雅士,饮茶时他们所追求的也大都是一种品茗与心境特殊的融合。

于是,很自然地禅与茶结合到了一起。

茶道中人常说“一人品茶,谓之禅茶”,而佛家则更是有着“禅茶一味”之说。

“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

禅宗自南朝宋末达摩在中国创立,至六世分南北两宗,而南宗慧能的顿悟说较北宗神秀的渐悟说更近禅旨,得以承继五祖弘忍衣钵,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风流所及,宗派纷纭,于南宋传入日本。

饮茶最易将人导入禅境。

茶性清凉,可伏心中燥热,可涤体内沉浊;茶味枯淡,可去名利之欲、可息奔竞之心。

由实物之茶冲水泡为有形有态有色、可视可触可饮之茶汤,茶汤复冒出丝丝缕缕、飘飘渺渺、视之则无、嗅之若有之茶味,茶味又让人进入无限广大、清朗空明、不可言说之茶境,这是茶逐渐由“有”入“无”、由形而下升华为形而上的过程,这是茶在虚化、淡化中不断超越自身、超越时空的过程,这是茶由“形质”蜕变为“精神”、由“实物”蜕变为“灵物”的“返魅”与“显灵”过程。

入此境者,即茶即禅,即禅即茶,饮茶即是参禅,参禅即是饮茶。

唯恍唯惚,若有若无,非出非入,不即不离。

道心冥契,天人合一。

可观照实相,可体悟本真。

其妙味佳境,唯宜心领,实难言传。

如赵州禅师,只是一味“吃茶去”。

其实,心静之处就是最好的茶场。

深谙此道者,无论行走坐卧,无论有茶与否,他随时都在“吃茶”。

直如淤泥之中可绽莲花、火宅之上可得清凉。

饮此心茶者,不拘茶迹,不落茶痕。

不取茶相,不取非茶相。

有茶亦饮,无茶亦饮。

饮而不饮,不饮而饮。

无心用茶,茶灵自附。

茶灵附体者,心饮之间,与空相应,与真相冥,与外相通,与内相融,与物相谐,与人相和。

看得破,想得通。

提得起,放得下。

进得去,出得来。

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事来即应,事过即忘。

喝茶解禅:茶思禅味,浅悟佛理

喝茶解禅:茶思禅味,浅悟佛理

喝茶解禅:茶思禅味,浅悟佛理过河卒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茶,是智慧的,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志,派意念与大地来往,净身于日月之下,吸天地精华,便有了一股灵气,使得枝叶有耀眼之绿,它将自己独置于天地,享受风雨的洗礼,寻得内心的宁静,这,就是茶的自我世界,亦是忘我境界。

茶道里的泡茶,大部分茶叶都讲究沸水冲泡,如果水温不够,不能够充分把茶的有效成份与香气释放出来,茶叶在沸水不断的冲击碰撞中几浮几沉,这时才可以冲出一杯香气浓郁的好茶。

冲茶品人生,何其相似,只有经历过各种波折与历练,经历过生活与工作的浮沉,才会明白人生的意义,才知道人生真正的味道。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

中华茶道的修行为“性命双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双修亦即身心双修。

修命、修身,也谓养生,在于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见性。

性命双修最终落实于尽性至命。

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茶道易抒,人道难语。

心源,本是一壶茶,包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

”因此,茶的意境,乃禅茶悟道。

禅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直指生命的真如,而茶的文化精神和禅的哲学意境是相融相通的。

"法是茶'茶是法'尽十方世界是个真心;醒即梦,梦即醒,转八识众生即成正觉"。

茶道禅心悟人道,墨研词语韵天然,闲茶逸书醉飘香,静心怡情在雨亭。

诗酒禅茶,酒如诗,意浓味烈,茶性却是禅心雅意,茶未入世之前,生于空山幽谷,历尽风吹雨沐,吸纳天地精华,待修得气定神闲,而后虽遭火焙水注,通体弥漫的依然是超然向外的气韵。

佛教中一直都有这样的修炼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而王国维也曾经提出人生的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实无论是茶,是诗、还是禅,都是通过思考让人心回归至纯至简。

从“禅茶一味”看佛学与茶道

从“禅茶一味”看佛学与茶道

从“禅茶一味”看佛学与茶道摘要:佛教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从“禅茶一味”的说法便可以看得出来。

中国茶文化因佛教的盛行而快速传播,佛学对茶道的影响也变举足轻重。

他们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流传在民间,成为中华民族为世界精神文明世界所带来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关键字:佛学茶道禅茶一味佛门饮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据《庐山志》记载,早在汉代,庐山的僧人就采制茶叶,慧远和尚还在庐山东林寺附近种过茶叶。

到了唐代中期,佛门更加重视茶道,并且带动民间百姓,茶饮之风开始盛行。

因此黄河流域饮茶风气也就随着佛教的盛行而普及开来。

到了宋代,湖北黄梅五祖山的刘元甫以成都大慈寺的茶礼为基础,在五祖山开设茶禅道场——松涛庵,他借此修行的机会,写了《茶堂清规》,文中确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宗旨。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茶道思想跟佛学的渊源可谓密不可分。

刘元甫的茶道“四啼”是从佛教的基本教义“苦、集、灭、道”四谛衍化而来的。

谛就是真理,四谛就是佛教关于人生现象的四种真理。

佛教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痛苦的汇集,人生在世,处处皆苦,“苦谛”就是佛教对人生价值的判断。

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

“集谛”是分析造成各种痛苦的原因,佛教认为就是人的贪、咳、痴“三毒”造成所有痛苦,只有断绝这些原因,才能彻底从痛苦烦恼中解脱,达到涅架境界。

“灭谛”就是佛教的最高理想的层次。

灭,即灭息一切烦恼、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而要真正解脱苦因、达到解脱,就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这就是“道谛”。

因此,刘元甫应该是在品茶过程中领会佛教“四谛”的真谛而总结出茶道“四谛”。

然而,佛教对中国茶道影响最大的是禅宗思想。

行知禅茶解读“茶禅一味”

行知禅茶解读“茶禅一味”

行知禅茶解读“茶禅一味”在中国的饮茶史上,茶一直都是“提神醒脑、去病祛邪、除燥解渴”的饮料。

但随着茶进一步的融入“人的生活”,茶与人的关系,逐渐深化出了关于“心性道德”的修持。

后来,人们又发现,茶的精神内质与佛教的奉行的“戒、定、慧”,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伊斯兰教的“尚茶禁酒”有很大的互通之处。

于是,茶自然地就受到了佛家、道家、伊斯兰的青睐,并进而成为他们的日常所需。

宗教对茶的崇尚,为茶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客观的推动作用。

在佛教的修行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许僧人饮酒,非时食(过午不食),戒荤吃素,出家僧人还要“坐禅修行”。

而坐禅讲究:专注一境,静坐思维,以求解脱。

并要做到:“跏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

长期坐禅,加上过午不食,极易消耗体力,影响修行的专注。

为此,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戒规,又可消除疲劳,还可一定程度弥补营养的饮品出现。

而茶从“营养”和“药理”角度都具备这样的功能,于是就成为了寺院的首选。

从佛教实践来看,茶理和佛理是互通相融的,自然而然,饮茶演化为“和尚家风”,“茶禅一味”的提法便出现了。

一,茶是寺院僧侣的“养生正心”之物。

佛教自东汉时传人中国以来,很多得道高僧都是饮茶文化的推动者。

佛教“坐禅饮茶”,有文字记载的确切年代,可追溯到晋代。

据《晋书·艺术传》载,东晋著名僧人单道开,修行于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昭德寺,坐禅十分刻苦,不畏寒暑,经常昼夜不眠,诵经四十余万言,为防瞌睡,常以“茶饮”解乏(饮茶苏)。

可见,佛教僧侣饮茶的最初目的,就是为坐禅修行。

《续名僧传》说,南朝僧人释法瑶,精通茶道,洁身修性,以茶养生。

他用膳时总要饮些茶,活到79岁时,齐武帝还传旨,让他作为长兴地方官将茶“致礼上京”。

又据《宋录》载,南朝宋时,宋孝武帝的两个儿子,经常去安徽寿县八公山东山寺,拜访高僧昙济,在饮了昙济和尚亲自调制的茶后,赞不绝口,誉茶为“甘露”。

这是寺院以茶敬客的最早记载。

浅谈 “茶禅一味”

浅谈 “茶禅一味”

浅谈“茶禅一味”禅,是中国禅宗的一种思维方法;茶禅,乃是以茶参禅的一种人文境界,一种艺术境界。

茶禅联锢,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拙,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关于“茶禅一味”的总体研究,应该是中国茶文化研究和佛教文化研究共同关注的重大命题,然而至今尚无甚创见。

何谓禅道呢?中国的禅宗是以达摩所传的禅宗开始,到四祖道信时发展起来的。

后经弘忍、慧能的弘扬,禅宗才真正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即中国的禅宗。

慧能的《坛经》曰:何其自性,本来清净。

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自性,本无动摇。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这就是说,自性本来清净,人人本具佛性。

禅宗主“悟” ,无论是北宗的“渐悟”,还是南宗的“顿悟”皆以“寂”为心境,以“妙悟”为基本方式。

“妙悟”者,悟之高妙也,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 ,达到“妙万物”高妙境界。

禅是一朵花,禅是一片云,禅是一溪水,禅是一杯茶,禅是一首诗。

故禅又是一种境界,一种艺术境界,一种人文境界。

茶禅者,以茶参禅之谓也。

茶与禅宗结缘,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茶禅说,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和天地人和的最高境界。

茶成为寺院与文人联络的纽带,佛教诸多“邪说”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多得力于文人的支持,而方丈正是以茶香为诱饵来吸引广大文人骚客的。

“茶禅一味”之说,乃是禅门僧侣饮茶之习与文人以茶参禅的产物,是禅门释家和文人骚客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情趣。

自唐代以来,维系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与寺院、僧侣、禅宗的密切关系者,一是茶,二是诗。

茶是维系他们关系的物质纽带,诗为维系着他们关系的精神情感纽带。

正是这种与禅结下的不解之缘,则有所谓“茶禅”和“诗禅”者。

乾隆皇帝有茶诗2首,其中对赵州茶的咏叹,充分体现着“茶禅一味”的文化传统。

佛教僧人为什么选择茶作为生活中必备的饮料,并将之升华为修行的重要部分呢?应该说,这与茶性本质有着密切的关联。

佛教重视坐禅修行,息心静坐,专注一境,从而开发智慧,体悟大道。

从“茶禅一味”说起

从“茶禅一味”说起

从“茶禅一味”说起作者:余岩来源:《海峡茶道》2013年第01期茶禅一味的提法,在时下似乎已成为一种时髦的事,茶界则尤其然。

大概是茶总是涉及了传统与文化的缘故,不管是卖茶人还是喝茶人,常见有许多总喜大表茶与禅之关联种种。

也不知是谁启的滥觞,茶界“禅”潮涌动,渐渐乃趋泛滥。

茶与禅的渊源极深。

两者间连绾相契,自古留下了许多典故,传说,轶事,公案,大多精致,典雅,深具灵性价值。

茶禅一味的说法也由来已久。

广为流传。

然而,“禅”,“禅修”,“茶禅一味”,这些词语实际上都包含有无穷的意义,并非任谁都能一窥而知,如果只是口头上臆说,表面上抄袭,那不仅可惜,大概也并不合适。

“茶禅一味”之所以“流行”,大概因为茶本身比较直观,看得见摸得着,没什么可供引发,只是茶而已。

而相比而言,禅,则似乎天生一副高山流水般格调高妙而和者寡鲜的气质,像是一直嘤嘤求其友声而仍不可得,每使见者闻者捉摸不透也不敢随意捉摸,就不免暗地里生起亲之誉之或者自惭形秽之感。

见者闻者或许也隐隐间感知可能不是所见所闻的这么直接的这么回事,但究竟是怎么回事,却凭谁也说不清道不明。

而这辟出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空间,正可让“其茶”和“其人”的价值随意腾挪虚高。

传统。

文化。

禅,都赋人以或“高”或“雅”的印象,总似藏有不足为常人道哉的沧桑往事或妙谛玄旨,所以历来总是那些能用者会说者占了便宜。

就禅而言。

似乎只要禅衣一披,一下就雅起来,高上去,人品学识素养境界,纷至沓来,费力不着分毫。

而如果单纯说茶,只论产地、种类、外形、香气诸般,那就跟卖菜差不多,索然无味,还如何彰显茶的内涵及魅力。

哪来的“茶文化”呢,而这自然是不入高低不等的“高人”们的法眼的。

总之,流而行之的“茶禅一味”之“禅”。

其“禅”无价,却有无价之价,善演绎者处之,也可是“无价之宝”。

我并非有意臧否人物,也无意否定真实的“茶禅一味”,更无意臆测佛法和禅宗教义。

只是禅之为用,用出了时下这般光景,实觉可惜。

关于茶的禅意

关于茶的禅意

茶的禅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茶禅一味:茶与禅有着深厚的渊源,茶道与禅道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禅宗中,茶是重要的修行
道具,也是参禅悟道的一种方式。

茶的苦、涩、香、甘等味道,与禅的静、思、悟、寂等境界相呼应,茶禅一味,禅茶一味。

2. 茶的清净:茶的清净与禅的清净相似。

茶的清香、淡雅可以让人心境宁静,而禅的清净则是指心灵的
平静、无尘无染。

通过品茶,可以达到心灵的清净和净化,从而领悟生命的真谛。

3. 茶的悟道:品茶的过程也是参禅悟道的过程。

通过品茶,可以体悟人生的苦与乐、得与失,从而放下
执念,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同时,茶的清淡和禅的简朴也有相通之处,都强调回归自然、简单纯粹的美学。

4. 茶的礼仪:茶道中的礼仪也体现了禅的精神。

泡茶、奉茶、饮茶等环节都需要心静、手稳、神清,这
些要求与禅修的要求不谋而合。

在品茶的过程中,需要尊重他人、谦虚谨慎,这也是禅修中所强调的尊重和谦卑的态度。

综上所述,茶的禅意主要体现在茶禅一味、茶的清净、茶的悟道和茶的礼仪等方面。

通过品茶,可以领悟生命的真谛,达到心灵的清净和净化,同时也可以体悟禅的境界和智慧。

陆一飞:茶禅一味

陆一飞:茶禅一味

中国书院式茶道的代表——上海广富林禅茶馆一、茶禅一味泉水淙淙,松风煮茗。

以茶洗心,以茶载道,以茶入禅。

茶禅文化是中国茶道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文化之根松江区具有深厚的江南雅文化底蕴,是明代大画家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的故里,历史上江南文人名士参禅饮茶成为风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同道堂传承中华人文正脉思想,以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发扬为己任,“古为今用,与古为新”为归处。

在广富林禅茶馆的设计、运行中处处追求和体现这一文化精神。

“茶为国饮”,饮茶既是一种品味生活的良好方式,也是调柔内心的方法。

参禅的目的是为了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染污,洞见真如本心。

清静茶,平等心,茶道中的清净与平等恰可作为体会禅的一个契机。

二、广富林禅茶馆——中国书院式茶道的代表位于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的禅茶馆,以广富林古宅为载体表达一个禅意的空间、诗意的栖居之所。

在书香、茶香、禅香、翰墨香中体会宁静致远。

以弘扬人文正脉为主线,以江南雅文化为基调,在古建筑中创作一个展现传统文化一合相的“精神空间”,以茶禅文化为落脚处,茶道、瓷道、花道、书道、香道、琴道······演绎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悠悠雅韵中品味茶的真意。

为呼应这个述求,整个禅茶馆院落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提出“古宅新姿”的再创作理念,以正、清、和、雅的中国书院式茶院为追求,使二进院落在各个空间、墙面、有形的和精神的部分都得到完美的结合,对原有构件遗存的取舍、木柱的保护和处理、四水归堂的强化、匾额文化的体现、高雅书画作品的布置,禅意简净空间的保留······广富林禅茶馆渐成一件动静相参、不可分割的视觉文化作品,是通过茶禅一味来净化人心的所在。

从视觉(古典文化的景观布置、花道)、听觉(流水声、琴声)、味觉(品茶)、嗅觉(品香、香道),触觉(古朴茶器具,实木打磨家具的手感),用色、声、香、味、触法来感受体验茶禅文化,使亲历者得到美好的身心体验和眼、耳、鼻、舌、身、意的综合感受,进而通过茶道修行,通过色法直入心法而实现超越突破。

喝茶的佛家禅意句子

喝茶的佛家禅意句子

喝茶的佛家禅意句子
1."茶禅一味,品茗悟道。

一壶茶,一炷香,一杯中见真我,片刻间体味无常。

"
2."煮水烹茶,不闻世事喧嚣;饮茶静心,但觉佛法自然。

"
3."茶有佛性,悠然于心。

茶汤洗尘心,禅意在其中,品味之余,便是修行。

"
4."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虽非直接禅意句,却深含禅趣)"
5."茶禅一味,空灵澄明,如是观照,了然于心。

"
6."禅茶同修,淡中有味,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
7."泡茶若参禅,须有一颗平常心,清寂之中,自有天地。

"
8."片片茶叶落入壶中,如同人生百态沉浮,饮者观之,皆是禅机。

"
以上句子融合了佛教禅宗思想和茶文化的精髓,旨在通过品茶的过程,体现对生活、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领悟与平静接纳。

禅茶一味道悟人生下一句

禅茶一味道悟人生下一句

禅茶一味道悟人生下一句
如下:
1、茶禅一味,道悟人生,人生如茶皆淡然。

2、茶禅一味,道悟人生,茶中有禅,禅在茶中。

3、茶禅一味,道悟人生,杯盏人生,人生如茶。

4、茶禅一味,道悟人生,浮浮沉沉阅尽千山万水!
茶禅一味:
“茶”泛指茶文化,而“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

“一味”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

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

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盘境界。

出处:
“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

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

茶禅一味是什么意思

茶禅一味是什么意思

茶禅一味是什么意思“禅茶一味”,恐怕是张贴最广的有关茶的书法字幅了,几乎每一个茶馆、茶楼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茶是什么?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饮茶不过两个动作:拿起、放下。

人遇不快,喜欢借酒消愁,岂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

”而在一盏茶的拿起与放下之间,却能看清几多人世间的分寸。

它让人静心定思,心境纯澈,这便是茶。

禅是什么?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通过凝神静坐,消除一切杂念妄想,获得一种智慧。

当心胸变得宽广,就能从容不迫,安静下来,就像一个空茶杯,空空如也。

喝茶与“禅”的组合,总会让人感觉有点玄玄妙妙,高深莫测,似乎自己眼前的这杯茶好像也更“高端”了。

然而,什么才是“禅茶一味”呢?《1》中国是世界茶的发源地,也是最大的产茶国。

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茶因其清淡恬静的性质而受到宗教系统的青睐。

而与宗教的相结合,反过来促进了茶叶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无形当中提高了茶的地位。

茶与宗教这两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最终行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

禅茶文化离不开禅的关照感悟,也离不开茶的人生日用。

文化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可以概括为“正,清,和,雅”,包括“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些朴素的情感。

《2》茶与宗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修行之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

在道家看来,喝茶有助于清体降浊,是最自然的养生之道。

在佛教徒看来,茶是禅修的必备之物。

后来,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宗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的共通之处。

禅其实就是通过品茶来体味人生,追求更高的精神修养。

一曰“苦”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参禅就是要看破生死、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苦”的解脱。

“茶禅一味”之味

“茶禅一味”之味

“茶禅一味”之味澧州夹山寺以茶禅著称于世,《禅海珍言》有一则公案:夹山和尚喝完一碗茶后,又自斟了一碗递给侍僧。

侍僧正欲接碗,和尚陡问:“这一碗是什么?”侍僧一时语塞。

这一碗究竟是什么呢?是用来解渴或者解乏的茶吗?很多事情都是难以言说的,有些时候似乎可以说清楚了,但一旦说清楚,其实已经不是那回事了。

茶和禅也一样,是只能凭各人不同的悟性去意会的,所以柏林寺的从谂和尚对谁都说“吃茶去!”这茶能不能吃出味来,即能不能开悟,毕竟还是得靠自己的修行。

《祖堂集》记载:夹山和尚问师父:“如何是夹山境地?”师答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

”夹山和尚就是这样借景绘意地描绘出了从饮茶中所领悟到的禅境,强调是身心都能得到无拘无束的滋润,在无可无不可的淡定和惜缘中顺势而为。

澧州夹山寺继唐代高僧善会以后,宋代又出了一代高僧圆悟克勤,他潜心研习茶与禅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辨来品味茶的奥妙,终于继善会之后,明确提出了“茶禅一味”的真谛。

日本茶道的鼻祖荣西将圆悟禅师的著作《碧岩录》带回了日本,创立了日本的茶道。

直到今天,日本茶道场所,仍然可以见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挂轴,据说圆悟禅师的墨宝“茶禅一味”至今仍珍藏在日本奈良的大德寺。

特地去京都大德寺,看了一回那里形象地描摹了当时的这种茶风的“五百罗汉图”。

它们是宋明州惠安寺义绍和尚发起,由画家周季常、林庭两人从淳熙5年(1178年)开始,历时10年时间才完成的,原为100幅的组画,现存83幅。

从“汲来崖瀑煮新茶”一直到各种茶事都画得非常具体写实,比如“棕从事(茶刷子)”、“金法曹(茶碾)”、“罗枢密(茶罗)”的形状;“木待制(茶臼)”的用法等等,都是研究宋朝茶风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同时,这些描摹与日后荣西给日本茶风带来深刻影响的纪录也非常一致。

“茶禅一味”的本质,还是着重继承禅的不可言说这一理念,《五灯会元》载:当初善会去见到他的师傅船子和尚,船子和尚一见他就问:“垂下千尺丝绳,意图就在深潭。

茶禅一味的理解

茶禅一味的理解

茶禅一味的理解
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茶禅一味”。

你说啥是茶禅一味呢?就好比你在一个阳光超好的下午,坐在那安安静静的,给自己泡上一杯茶。

你闻着那茶香,喝上一小口,心里呀,就特别舒坦,啥烦恼都没了,这就是一种感觉。

就像我上次和老周一起喝茶,他呀,那可是个急性子。

一开始还毛毛躁躁的,等喝了几口茶后,整个人都慢慢静下来了。

这时候我就问他:“老周,你现在啥感觉?”他嘿嘿一笑说:“哎呀,好像心里没那么闹腾了。

”这就是茶能带给人的变化啊,神奇不?
茶禅一味,它不是说让你一下子就变成大师啥的。

而是在那一杯茶的时光里,你可以暂时忘掉外面的喧嚣,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有没有那种感觉,有时候你特别累,特别烦,然后一杯茶下去,就觉得好多了?这就是茶禅的力量啊!它就像一个老朋友,随时随地都能陪着你,给你安慰和力量。

你再想想,为啥那些和尚都爱喝茶呢?他们在那安静的寺庙里,伴着悠悠的茶香,是不是特别有意境?这就跟我们平常生活中一样啊,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创造这样一个宁静的角落。

比如说在家里,找个舒服的地方,摆上一套茶具,开开心心地泡上一壶茶。

茶禅一味,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就看你有没有那份心境去发现它,去感受它。

反正我是觉得,一杯茶,能给我带来好多好多的快乐和宁静。

咱也别小瞧了这一杯茶的魔力,它真的能让你的生活变得不一样哟!所以啊,赶紧去给自己泡杯茶,好好体会体会“茶禅一味”吧!我的观点就是:茶禅一味就是生活中的小美好,只要用心就能发现它的魅力。

浅谈“茶禅一味”的真谛

浅谈“茶禅一味”的真谛

浅谈“茶禅一味”的真谛【内容摘要】茶文化在中国和全世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其核心是“茶禅一味”的理念。

“茶禅一味”是法语,是机锋,是禅意,是高深无垠的智慧,是难以穷极的真谛,是探索不完的秘籍。

试着结合一些史料典籍诗作对“茶禅一味”的真谛进行探索,“茶神一味”意即茶道精神和禅学意境相通,茶之为物,在禅学看来,可以悟道,明心见性。

【关键词】茶禅一味茶文化茶道精神悟道见性饮茶因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故中华历来以茶香与书香、墨香齐名(号称“三香”),是高雅、安详、和谐之社会精神的体现。

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风论雅;芸芸众生,一茗在手,照样海阔天空。

平易近人,宁静淡泊,雅俗共赏,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

中国人以茶为能事,清晨坊间吃早茶,上班桌前泡一杯花茶,待客要奉上清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行之事。

佛教在中国兴起以后,由于坐禅需要,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并为茶文化在中国和全世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其核心是“茶禅一味”的理念。

“茶禅一味”是法语,是机锋,是禅意,是高深无垠的智慧,是难以穷极的真谛,是探索不完的秘籍。

我们今天试着对“茶禅一味”进行深入的分析,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加以认识。

一、对“茶禅一味”含义的推测众多资料中并无关于‘茶禅一味’的确切文本,因而只能从与茶有关的历代禅门文献中去推测茶禅一味的本来含义。

最早,茶是多元起源的,即可饮用、食用也可药用;而南宗禅尤其是洪州宗兴起以后,则有体现平常心是道、道不用修的意思,故而可以知道茶为禅之助,禅为茶之魂。

茶禅又怎样同一味呢?它的含义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及不同的国家中有不同的侧重。

在我国,强调的是修禅者如何以禅悦统摄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在吃茶中保持禅悦,主要是在禅门和天台中里的仪轨里面,其它各宗也有自己的茶事仪轨。

而在日本,强调的是茶人如何在茶艺中体验禅悦。

因此,把茶作为入禅的技艺,使之成为独立的艺术,而成了茶道。

这种区别的原因主要是主体不同,在我国,主要是出家人;而在日本,后来主要是在家人。

中国茶道四字文化名称

中国茶道四字文化名称

中国茶道四字文化名称茶,自古以来,是中国人的饮品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茶道传统中,有许多与茶相关的词语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词语往往都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和茶道文化密切相关。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茶道四字文化名称,带你领略茶文化的深远底蕴。

1. 茶禅一味(chá chán yī wèi)茶禅一味指的是喝茶、修禅,以及品味茶中的一切滋味。

其中,“禅”代表佛教中的禅修,而“味”代表品味。

这个词语强调了品茗与修身养性的和谐统一,茶和禅相互交融,使人在品茶时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沉思。

2. 茶文化博大精深(chá wén huà bó dà jīng shēn)茶文化博大精深形容的是中国茶文化的深远影响和丰富内涵。

茶的种类繁多,制作工艺精湛,品尝方式多样,同时与文人墨客、书画艺术、传统礼仪等多个领域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茶文化。

3. 茶艺独特韵味(chá yì dú tè yùn wèi)茶艺独特韵味强调的是中国茶道中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仪式感。

在传统的茶艺表演中,泡茶、品茗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讲究器具的选择、仪态的优雅以及动作的流畅,使茶道成为了一种令人愉悦的视听享受。

4. 茶道文化代代传承(chá dào wén huà dài dài chuán chéng)茶道文化代代传承强调的是茶文化在中国长期以来的传承与发展。

茶道作为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通过茶道文化的传承,人们不仅能够品味茶的美味,更能够领略到茶与人文、历史相互交织的深厚底蕴。

5. 茶道工艺精细(chá dào gōng yì jīng xì)茶道工艺精细形容的是泡茶的工艺与过程。

茶禅一味禅茶与八正道

茶禅一味禅茶与八正道

茶禅一味禅茶与八正道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

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

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

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

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

此外,静静地喝茶的态度,也类似于坐禅修行法。

有句话说:“茶禅一味”即喝茶和修禅是一个味道。

八正道的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世间的八正道,即是正确生活的一种标准。

二是出世间的八正道,是修习智慧解脱道之修行者所应遵行的生活标准。

因此可以这么说,八正道是任何修学佛法之佛弟子皆应完成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态度,唯有依八正道才能真正净化修行者的身心。

它是一条通过德行(戒)、理性(慧)与精神净化(禅定)而走向体证世间及实相的路径。

所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为八正道。

1,正见:正确的知识和见解就是正见,反之为邪见。

世俗生活中的正见是指一些正确经验所积累的知识、善良的心肠,理性恪守的情操,通过名称、标志及事物的相貌与形状而产生的一种分辨体系,有一定的相对性。

出世间的正见指依教义保持慧照分明,见理正确。

但根本上讲,出世间正见则只有在明心见性后的人才会真正拥有,只有通过修习正确的禅定及放下一切杂念与染著后才能生起。

2,正思维:没有贪、嗔、痴等烦恼的情况下,依正见观察、思维,如理地作出决定的过程和状态,所以正思维又称为正欲或正志,也只有由正思维才能做出正确之身口意三业的行为。

比如脑海里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等,都是正思维的表现。

出世间的正思维则指依佛学义理作想作观,利于我们断惑证真。

在品茶时,应该暂时放下世间名利、是非人我,以一颗谦虚的心、无染的心来品茶。

3,正语:不撒谎,不花言巧语,不搬弄是非,不发表引起两者间的憎恨、敌意及不和之言论,不粗恶口骂人,不苛刻、酷毒之讽刺,不作无意义之空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意浅探之“茶禅一味”的茶之道姓名:马宝飞专业:11级法学学号:K11114004卷首詩: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唐】元稹《一字至七字茶诗》诗人对茶的理解:此诗是一首富有趣味和内涵的一字至七字茶诗——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茶可洗尽古今人之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这是诗人对茶的理解,其间的文字描述渐次增多且简单易懂,深入浅出;从诗人对茶的种种描述可见其对茶的钟爱程度之深,从喜爱茶叶本身的形态到仰慕更深层次的茶的意蕴,这其间是诗人对茶所蕴含的哲理的深思和对人生的感悟——一杯茶,易悠闲,怡自得。

茶意浅探:一、感知茶之意蕴感知茶的意蕴,感受茶的内涵,品茶、悟茶,不断在茶中寻找真正的自己,泡着茶、品着茶反思和思考人生;我们需要思考,需要茶的境界与之引导,茶自身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淡远、宁和、超脱、开阔旷远,有所求无所求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可以说,茶的品质内涵不是一言两语能道清说明的,茶的博大精深不言而喻。

从茶的自身功效这一层次而言,茶能够带给我们多种之益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也包括精神状态上的;从茶的意蕴内涵这一层面来说,茶是人生精神境界的引导。

茶,对于我来说别有意蕴和感受,这不仅仅是多年饮茶的熟悉的感觉,也是茶本身所蕴含着的无限哲思。

一直以来,受家庭的影响,饮茶成为一种习惯,每次饮茶都会带给我一种轻松清醒的状态——茶香飘荡在茶器周围,靠近深深的呼吸,感受着茶的香气,这香气不算香,但特别好闻;清透的茶汤,入口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那六种滋味,苦涩酸甜甘香,每一味道在口中翻腾,犹若世间百态,轮回重生,就像每一个人一生所必经的故事。

而它,一杯香茗,就这样简单地概括了;喜欢茶,正是因为这种超然与淡然、坦然的气质,好似知己;而无论绿茶、红茶、花茶或者黑茶等总有一个会属于自己的茶语心事。

心清可茶,茶可清心;若要清心,惟有香茗。

在这喧嚣着充斥着的尘世间,人们最难做到的恐怕就是这“清心”二字。

难怪古今圣贤、文人骚客,皆对茶赞之不绝,爱之难舍。

尤其陆羽,更是对茶情有独钟,在1200多年前便著就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被世人尊奉为“茶圣”。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古往今来,芸芸众生,每家每户,概莫如是。

有客造访,坐定后第一件事便是上茶。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功利的世界上,人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某种程度上对生命的忽视已无法回避。

我们往往容易忽视或淡漠那些生活中原本十分美好的东西,甚至错误地理解快乐与幸福的含义。

紧绷的心弦听得见喘息,沉重的日子让骆驼都感到吃力。

人们渴望心静、心安、心清的诉求,好似水中捞月;祈盼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景,恰如海市蜃楼。

蓦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那便是我们平时极易忽视的健康的身体和自由的精神。

于是,茶便成了我等放松心情的最佳载体。

茶不仅能让人神清气爽,更能让人宁静致远。

我曾想,茶之所以能够成为泱泱大国的国饮,这恐怕主要因为茶的特殊功用吧。

当你感到困惑时,茶可为你解乏提神;当你感到郁闷时,茶可为你祛郁生津;当你感到忧愁时,茶可为你释怀宽心。

茶的宁静淡泊,茶的自然清爽,以及茶中的禅悟与品位,更是我等崇尚的境界。

足见“心清可茶,茶可清心”的名副其实。

二、领略茶道之术既然茶有如此之深的意蕴内涵,那么如何让茶的内在品质很好的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泡茶、饮茶之术——茶道。

茶道不等于茶艺,茶艺是包含于茶道之内的,是茶道的一种表现方式,茶道可以说很好的把人和茶结合在一起;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

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继承唐宋遗风。

茶道由茶礼、茶规、茶法、茶技、茶艺、茶心这六事构成,称作茶道六事。

茶道修习就是通过茶道六事来证悟茶道精神。

茶道修习的重点不是技,而是心。

要修习茶心,又必须从修习茶技开始,明白这个道理,才可以谈茶论道。

茶道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最突出的是中庸与和谐。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

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茶道之清。

清,也就是无杂。

古人认为,喝茶本是雅事,因而与俗人饮茶是有违茶的清的精神。

因此而引申出来了品茶即品人,茶品即人品之说。

茶道之真: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

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由三重含义:⑴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⑵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⑶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爱护生命,珍惜声明,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做到“日日是好日”,这是中国茶道的追求的最高层次。

茶道之和:在茶道中和主要表现在中和,人和、和气、和谐、和悦等几个方面。

俗话说水火不能相容,但在茶道中水火不仅相容,而且是相得益彰。

“风能兴火,火能熟水。

”当然这也只是和在茶道中的一种最为简单直接的表现,亦是最为朴素的天地和谐的表现。

在茶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和则是表现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和物之间的和谐和悦。

茶道之净:茶道之净的境界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说,一就是饮茶环境的净,另一个就是饮茶茶具的净,只有这两条做到了才能真正的做到茶道的境界,才能真正的享受品茗带来的乐趣。

我们再来看前人对于饮时“净“的高论。

三、茶和禅——“茶禅一味”品茶和参禅都可以是对内心之中进行思考和反思的途径,这里说到茶和禅的问题,是因为在本质上二者有些许的相同之处,即“茶禅一味”;茶禅一味,意指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兴味。

茶与禅的相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

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物世界。

在人生的旅途上,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一路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茶和禅的一体同味,阐明了“茶之道”与“禅之语”的相贯通之处。

茶事以禅道为宗,吃茶以禅道为主;茶道是以此来真正磨练自己的心,用禅语来说就是觉悟自己的本心、本性。

茶自身所具有的的意蕴内涵加之其特有的茶道之术,很好的和禅意相贯通,彼此交融;茶往往和禅、道相联系,原因即在于此。

泽庵宗彭《茶禅同一味》说:“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

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

”“茶禅一味”,是指佛之性与平常茶的联系,其深刻性和生活性非同寻常。

理解它,可使人上升到一种高的境界。

问一个每日离不开茶的人,他对不同茶的滋味能一言道明吗?生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但生活的滋味如何?同样让人难以回答。

如此平朴之事,也并非没有某种哲理。

因此茶禅一味,不是某种茶的味道代表禅,而是就饮茶给人启示,茶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而言的。

这里的“味”有哲理之味、生活之味、禅理之味,乃至于人生之味。

四、结语——品茶、参禅、悟道茶,被赋予了无限意蕴和内涵的静心饮品,品茶如参禅、似悟道,我们喝茶不仅是品茶的味道,更深层次的是对茶的理解。

理解茶,看似简单容易,实则纷繁庞杂,因此,我们需要品茶、参禅、悟道。

品茶,还需要的是品茶者的心态和心境,如此一般,才能够在品茶中参禅、悟道,反思和思考,以此达到一种修身养性,不断提升境界的状态。

之前,一直都喜爱饮茶,但也只是简单的品饮,并没有过多的观注茶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东西,现在明白原来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境界,茶的境界。

当品茶的时候,拥有一颗真正的品茶者的心境,品茶也即品人生也;理解茶,也即理解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