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的重要粮食作物,但是由于病虫害的侵害,给马铃薯的生产带来了诸多困难。
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有多种,给种植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保障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必须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一、主要病害1. 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是一种由瘦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其危害性很大。
该病在湿润的环境中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病很容易导致全株死亡。
病害以叶片和茎部为主要发病部位,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出现大量的菌丝和孢子,易引起传播。
早疫病的发病特点是在温度较高的潮湿环境下发展迅速,若不及时防治,将会造成严重损失。
2.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特点是在潮湿天气下发病迅速,严重损害地下块茎。
晚疫病在温度为15-25℃、湿度相对较高的条件下病害最为严重,发病初期往往先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病斑,随后扩展成大片的叶片坏死。
当病害扩展到地下部位时,将会导致地下块茎腐烂。
二、主要病虫害1. 马铃薯晒斑病马铃薯晒斑病主要是由日光引起的一种病害,造成马铃薯地下块茎表面和内部出现一些黑褐色的斑点,严重影响地下块茎的质量和口感。
2. 马铃薯早衰病马铃薯早衰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会导致马铃薯的叶片出现早衰现象,最终影响地下块茎的生长和产量。
3. 马铃薯田间蚿马铃薯田间蚿主要是危害马铃薯的叶片,它会造成马铃薯叶片的黄化、卷曲等现象,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地下块茎的产量减少。
三、综合防治措施1. 合理施肥为了增强马铃薯的抗病能力,种植者在种植马铃薯时应该根据土壤的情况,合理施肥,尤其是要加强磷、钾等元素的施用,增强植株的生命力。
2. 选种抗病品种选择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 合理轮作合理进行农田轮作,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加强田间管理做好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工作,保持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和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
马铃薯主要病害及防治办法
马铃薯主要病害及防治办法一、马铃薯黑痣病(一)发病症状马铃薯黑痣病又称“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
主要表现为在马铃薯表皮上形成黑色或暗褐色的斑块,即黑痣病菌核,主要危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
幼芽染病时,易造成缺苗。
出土后染病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溃疡斑。
病斑上或茎基部常有灰色菌丝层,2有时散生或聚生的菌核;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呈舟状,心叶节间较长。
严峻时,茎节腋芽产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或地下茎基部易产生小薯,表面散生很多黑褐色菌核。
(二)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
以木霉菌进行生物防治,可减轻此病害。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噻呋酰胺或氟啶胺·异菌脲,对水进行叶面喷雾。
二、马铃薯黑胫病(一)发病症状马铃薯黑胫病是马铃薯主要细菌性病害之一,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黑胫病主要危害植株茎基部和块茎,特点是发病早、发病快、死亡率高,一旦发病,进展较快,假如防治不准时,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严峻影响产量。
特殊是早春马铃薯播种后若低温、高湿持续时间长,出苗后在气温快速上升的状况下,极易发生马铃薯黑胫病。
薯块:马铃薯感染黑胫病始于脐部,横切脐部可见放射状向髓部扩展褐色或黑点状条斑,横切薯块维管束呈黑褐色点状或短线状,干燥时变硬、紧缩;在高湿度环境时,从脐部向内腐烂,发臭、变黑褐色。
植株:幼苗染病一般在株高15-30厘米时消失症状。
初期部分叶片表现萎蔫,之后整株呈受旱萎蔫状态,叶缘焦枯;植3株生长缓慢矮化,节间短缩,植株僵硬变直萎蔫,叶片黄化,小叶边缘向上卷,缺乏柔性,之后渐渐枯死;横切感病植株,维管束变成褐色,之后从地下茎基部向上渐渐变黑(所以称为黑胫病),基部茎皮层及髓部发黑,表皮裂开,腐烂、有臭味;植株后期也可染病,但表现较轻,植株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结薯块较小。
(二)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准时排涝,发觉病株准时挖除。
2.药剂防治。
用噻霉酮、王铜、辛菌胺醋酸盐、噻唑锌、噻菌铜、春雷霉素、氢氧化铜等喷雾或用中生菌素灌根。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其生长季节长、生育期长,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下面将介绍马铃薯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早疫病早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由疫霉菌引起。
其主要症状是叶片出现黄斑,并伴有黑色孢子囊,严重时会引发叶片枯死。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1.合理选择品种,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2.早期防治,及时发现病害,对感病的叶片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有效的杀菌剂,减少病害的扩散。
3.适量施肥,保持土壤肥力的充足,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能力。
4.病害防控措施的轮换使用,防止疫霉菌对药剂的抗性产生。
三、白粉病白粉病是马铃薯上常见的一种病害,由白粉菌引起。
病害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会导致叶片黄化、干枯。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1.降低人工密度,增加通风,减轻湿度,使病害发生环境不利于白粉菌生长。
2.改善土壤排水条件,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减少病害的发生。
3.选择抗病性强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
4.病害初期使用抑菌消菌剂,控制病害的蔓延。
四、马铃薯蚜虫马铃薯蚜虫是马铃薯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危害不仅仅表现在斑激发马铃薯黄化、萎蔫等症状上,还可以通过传播病毒导致马铃薯产量的减少。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1.选择抗虫性强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
2.及时发现蚜虫的危害,采取机械、物理和生物等措施进行防治,如粘虫板、黄板粘虫剂等。
3.合理施肥,提高马铃薯的免疫力,减少蚜虫的危害。
4.使用环保杀虫剂,如杀虫菊酯类、有机磷类等,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马铃薯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包括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马铃薯蚜虫等。
为了综合防治这些病虫害,种植者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施肥、适量密度栽培、轮换使用药剂等措施,以保障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② 发 病条 件 以分 生孢子 或 菌丝在 病残 体或 带
病薯块 上越 冬 , 年种薯 发芽 病菌 即开始侵染 。 苗 翌 病
出土后 , 其上 产 生 的 分生 孢 子借 风 、 传 播 , 雨 进行 多 次再 侵 染使 病 害蔓 延扩 大 。分 生孢 子萌 发适 温 2  ̄ 6
状 变色部 分 , 手挤 压可 出现乳 黄色 菌脓 , 种 前切 用 播 块 时病薯 症状 明显 , 轻者可 见部 分维 管束 变 色 , 重者 几 乎整个 环完 全腐烂 , 均有 软腐 细菌 二 次感染 , 使皮 层 与髓部成 环状分 离。 ② 发 病条件 该 菌在种 薯 中越 冬 ,成 为翌 年初
2早 疫 病 .
侵 染源 。病薯播 下后 , 分芽 眼腐烂 不 发芽 , 分 出 部 部
土 的病芽 ,病 菌沿维 管束 上升 至茎 中部 或沿 茎 进入 新 结薯块 而致病 。适合此 菌 生长 的温度 为 2  ̄ 3 , 0 2% 最高 3 ~ 3 , 1 3 ℃ 最低 l 2 ~ ℃。致 死 温 度 为干燥 情 况 下
底淘 汰病 薯 , 前要将 刀 消毒 。 切薯 发现 病株 时及 时拔 除。 注意 防治地下 害虫 , 轮 作 , 实行 选用 抗病 品种 , 田 间 发 生 病 害 可 喷 洒 7 %农 用 链 霉 素 4 o O倍 液 或 2 0 7 %可 杀 得 可湿 性 微 粒 粉 剂 5 0倍 液 或 5 %D 7 0 0 T可
2 ℃, 叶上 有 结露 或 水 滴 , 度 适 宜 , 生孢 子 经 8 当 温 分
3  ̄ 5 钟 即萌 发 , 叶面气 孔 或穿 透 表皮 侵入 , 54 分 从 潜 育期 2 3天 , - 瘠薄地 块及 肥力不 足 田发 病重 。
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病毒病病毒病能利用种薯传扬,是马铃薯品种退化的主要缘由。
病毒为害主要有两种:一是皱宿花叶,由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混合浸染所造成。
二是卷叶,由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病株下部小叶向上卷曲,病叶又厚又脆,变黄,植株矮化。
马铃薯X病毒利用汁液擦伤传扬,Y病毒利用蚜虫和汁液擦伤均可传扬,卷叶病毒利用蚜虫传扬。
温度高时,病毒病发生较重。
防治办法:选用抗病品种及举行脱毒处理。
选用无病毒种薯,田间作业时,注重尽量削减人为传扬,准时喷药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剂800~1000倍液喷杀。
晚疫病又称马铃薯瘟,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病菌可侵染叶片、茎及薯块。
叶片多从尖端或叶缘开头发病。
病斑黑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显然,湿润时,叶背病斑边缘上生一圈白霉,严峻时植株一片焦黑,发出特别的腐败臭味。
基部受害形成褐色条斑。
薯块发病,病斑不规章,紫褐色,稍凹陷,组织变硬干腐,湿润时变软腐烂,发出恶臭味。
病菌可利用风、雨传扬,在气温20~23℃、湿度较大时简单发病。
防治办法:选用抗病品种及无病种薯,种植前举行种薯消毒,药剂(福尔马林)、温汤消毒均可。
准时拔去中心病株和举行中耕除草。
在当地发病前开头喷1:1:120~150的波尔多液预防。
或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
环腐病普通在开花期前后开头表现症状,病株枝,茎缩短,叶色褪黄凋萎,叶脉间变黄,产生黑褐色斑块,叶缘略向上卷曲。
轻病薯块外部无显然症状,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生环状空洞,有时并发软腐病,以致所有腐烂。
病菌主要利用病薯传扬。
防治办法:选用无病种薯,留种和切薯前彻底淘汰病薯,切块时要注重刀的消毒。
发觉病株时准时消退。
注重防治地下害虫,采取轮作,选用抗病品种。
疮痂病疮痂病菌是一种卵菌,只侵犯薯块。
发病初期在薯块上产生褐色圆形或不规章小点,表面粗糙,呈疮痂状硬斑,普通只在薯块皮部发病。
温度高时发病较重。
防治办法:选用无病种薯,留种和切薯前彻底淘汰病薯,切块时要注重刀的消毒。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了马铃薯质量及产量,感染严重时,通常造成马铃薯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疮痂病、枯萎病、蚜虫及蛴螬等,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本文介绍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技术,以期促进马铃薯种植产业健康发展。
1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1.1发病特点马铃薯晚疫病主要由致病疫霉引起,感染后会出现块茎、茎叶腐烂等问题。
叶片染病后首先会在叶尖或叶缘位置出现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呈现出浅绿色晕圈,一旦湿度偏大,病斑会进一步扩大,还会出现白霉,白霉味孢子囊和孢囊梗,最为明显的部位是在叶背;在干燥时,病斑会变成褐色,但不会出现白霉,很容易脆裂,扩展速度相对较慢。
茎部或叶柄染病时会出现褐色的条斑。
在发病时,叶片卷缩,最终全株黑腐,所有田地出现枯焦的情况,并且还会散发出腐败气味。
1.2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
例如鲁引1号、新大丰、超荷十五、高原二号等。
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
购买马铃薯种薯后,将薯块放在通風处晾干,以减少薯块表面病菌的侵入,入窖前,进行清选工作,直接将病薯清除掉。
在种薯切块时,可以使用5%高锰酸钾或75%酒精不断浸泡切片5~10 min以充分消毒,并且交替使用消毒工具。
需选用健康的种薯,切断晚疫病发生根源。
合理控制栽培工作,科学选择早播日期,并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播种,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提升其抗病能力。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可有效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率,例如大葱与胡萝卜的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抑制作用。
马铃薯与豆类、禾本科等作物进行轮作最佳。
拌种处理。
在播种前,对种薯进行拌种(浸种)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拌种方法有干拌和湿拌。
干拌是将适当药剂与滑石粉均匀混合,然后再与种薯混合均匀后进行播种;湿拌是配制一定浓度的药液,在切好的种薯上均匀喷洒,等待搅拌均匀晾干后,再进行播种处理。
马铃薯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马铃薯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球最重要的非谷物作物之一。
由于环境、病原
真菌和昆虫等因素的影响,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马铃
薯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1. 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
病毒通过蚜虫等媒介传播,使马铃薯叶片出现
黄化、瘪痕和褶皱等症状。
为了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应选用抗病毒病的优良品种,并在生
长期间定期喷洒杀虫剂来控制蚜虫。
马铃薯晚疫病由疫霉菌引起,是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晚疫病的症状
包括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棕色的斑点,疫病发展后,叶片会逐渐枯萎,整个植株会被感染。
为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可以选择抗病品种,避免种植过于密集,及时采取农药喷洒或熏
蒸处理种子。
马铃薯疫病同样由疫霉菌引起,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之一。
疫病的症状包括茎叶出现
黑色液体,叶片迅速枯萎,植株死亡。
为了防治马铃薯疫病,可以在种植前消毒土壤,定
期喷洒杀菌剂,以及尽量避免地下水和淤水的积蓄。
马铃薯早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病害,与晚疫病类似,但是早疫病的传播速度比较快。
为了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可以使用抗病品种,早种植或晚收获,定期喷洒杀菌剂,以及采
用适量的施肥,提高植株的免疫力。
防治马铃薯病害的关键在于科学管理和综合防控。
种植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定
期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消毒种子、土壤和种植工具,以及采取适当的灌溉管理措施,有
助于降低病害的发生率,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
马铃薯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马铃薯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
下面是马铃薯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1. 霜霉病霜霉病是马铃薯上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
主要特征包括叶片上出现灰色至黑色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羽状斑块。
严重感染时,叶片会枯黄、枯萎甚至脱落。
防治霜霉病的方法包括:-定期除草、保持地面整洁,减少病害的传播。
-使用抗霜霉病品种,如“雅尔特”、“卡塔琳娜”等。
-喷洒有效的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等,定期进行防治。
2. 白粉病白粉病是马铃薯另一常见的病害。
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和茎部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受害部位严重时会变黄、干枯。
防治白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白粉病的品种,如“保护者”、“芬迪拉”等。
-提高通风条件,保持马铃薯生长环境的干燥和透气。
-喷洒有效的杀菌剂,如乙酰唑酸锌等,以控制病害的发展。
3. 疫霉病疫霉病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之一,也被称为坏疽病。
主要以地下茎块为主要受害部位,表现为褐色斑点,渐渐变为黑色,并有腐烂的现象。
防治疫霉病的方法包括:-使用无病害的种薯,避免病害的传播。
-增加土壤通风,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如敌草灵等。
4. 疮痂病疮痂病是马铃薯的常见病害之一,病害表现为地下茎块被粉尘状的菌丝包裹,形成黑色疮痂。
严重时,地下茎块会腐烂并受害部分扩大。
防治疮痂病的方法包括:-选择健康的种薯,避免病害的传播。
-保持马铃薯生长环境的干燥和透气。
-合理施肥,增加植株的抵抗力。
马铃薯常见的病害包括霜霉病、白粉病、疫霉病、疮痂病和褐斑病。
选择抗病品种、保持生长环境的卫生和湿度适宜、喷洒杀菌剂等方法可以有效防治这些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栽培技术较复杂,病虫害对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大。
下面我们将介绍马铃薯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虫害种类及症状1. 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马铃薯地上部分。
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圆形至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迅速变黄枯萎,并出现褐色病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也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地下部分。
感病部位呈现水浸状,组织变软,严重时导致地下块茎腐烂,产量显著降低。
3. 马铃薯夜蛾马铃薯夜蛾是一种重要的害虫,以幼虫为害。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被蛀食,严重时叶面呈银灰色若干不规则斑块,造成叶面减小,光合作用减弱,影响产量。
4. 马铃薯蓟马马铃薯蓟马主要危害幼苗和嫩叶,导致叶片卷曲、弯曲和幼叶变形,同时褐化并枯萎。
二、综合防治措施1. 优良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对抗早晚疫病抗病性强的品种有欧冠、乌克兰、宋早一等,对抗害虫能力强的品种有优冠666、青龙708、莲香88等。
2. 合理密植适当控制密植程度,降低马铃薯植株之间的间距,增加群体密度,减少虫害繁殖的空间。
3. 土壤消毒在播种前对耕地进行土壤消毒,能有效杀灭土传病害,减少土壤病菌的侵染。
4. 农业防治技术采用合理的农业防治技术,如轮作休耕、中耕深松、断茎制薯、间作套种等,有效控制病害的传播。
5. 轮作种植适时进行轮作种植,避免连作,减少病害的积累,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繁殖。
6. 农药防治根据病虫情况适时喷施农药进行防治,注意选择对特定病虫有效的农药,并注意使用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和剂量使用。
7.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天敌复合剂和微生物方法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8. 病害监测定期对马铃薯病害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的相关内容,希望对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有所帮助。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食用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造成产量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马铃薯的病虫害,需要了解其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害1. 马铃薯晚疫病:这是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疫霉菌引起。
病害初期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小而深绿的斑点,逐渐蔓延并形成灰黄色带纹的斑块,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制度、病害监测和合理使用药剂等。
3. 马铃薯黑腐病:这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害马铃薯的地下茎。
病害初期,感染部位出现浅褐色斑点,随着病程的发展,斑点变为黑色,逐渐蔓延并导致地下茎腐烂。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健康种薯、增强栽培管理、定期清除病残茬等。
二、虫害1. 马铃薯蚜虫:这是最为常见的虫害之一,主要为马铃薯的叶蚜和毛蚜。
蚜虫主要吸食马铃薯的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畸形等现象,并会传播病毒病。
防治措施包括早期发现并采取控虫措施,增加天敌的数量,定期清除病虫害发源地等。
2. 马铃薯象甲:这是一种地下害虫,主要以马铃薯的地下茎和地下部分为食。
害虫钻入地下部分,导致马铃薯腐烂、凹陷等现象。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清除病残茬、增加天敌、土壤处理等。
3. 马铃薯斜纹夜蛾:这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害虫,主要以马铃薯的叶片为食。
害虫的幼虫会在叶片上留下不规则的蛀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大面积落叶。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黄板诱捕、增加天敌、药剂处理等。
综合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抗虫的品种,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2. 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巡视和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3. 合理施肥和灌溉,加强农田的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湿度平衡。
4. 定期清除病虫害发源地,减少虫害传播和病菌繁殖的机会。
5. 增加天敌的数量,通过释放天敌或采取其他方式吸引天敌来控制害虫。
6. 合理使用农药,按照使用说明和技术要求进行农药处理,防止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通过合理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马铃薯的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三大病害的防治方法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1 页 共 1 页
马铃薯三大病害的防治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
防治这三大病害要抓
住关键时期、关键措施。
1.晚疫病。
为真菌性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面有黄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后或露
水刚干时叶背有白霉。
防治方法:
①发觉中心病株应准时清除。
②发病初期喷施50%用功悬浮剂500倍液或64%田亮可湿性粉剂
500~600倍液。
2.环腐病。
最明显症状是茎基发黑,直到与母薯相连接的部位,并很快软化腐烂,
极易拔出土面。
纵剖病株,可见维管束明显变褐。
一般重病株所结的薯,
在收获前已在田里腐烂。
防治方法:
①适当增加氮肥,合理灌水。
②一旦发觉病株,马上拔除。
③清除田间马铃薯病残体,杜绝侵染源。
④叶面喷洒0.1%硫酸铜溶液,能显著减轻黑胫病。
3.病毒病。
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皱缩花叶病和卷叶病两种。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
加大行距,缩小株距,高垄深沟,施足基肥,增
施磷、钾肥,合理灌水,准时拔除病株,减轻发病。
②防治蚜病。
马铃薯出苗后,马上喷药,防治蚜虫。
③药剂防治。
用1.5%的植病灵1000倍液加20%的病毒A600倍液喷
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防病效果较好。
马铃薯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马铃薯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一、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重要病害,由疫霉菌引起。
常见症状为叶片上出现棕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会扩大并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晚疫病的主要方法有:
1. 马铃薯品种选择:选择对晚疫病抗性较强的品种种植,如“中晚疫病”、“果洛蓝疫病”等。
2. 硫酸铜喷洒:在病害初期,可使用硫酸铜溶液喷洒叶片表面,每隔7-10天喷洒一次,以抑制病害的发展。
3. 温湿控制:晚疫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较易发生,因此可通过控制温湿度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温室种植马铃薯时,可通过通风降温、合理浇水等方法来控制温湿度。
二、早疫病
早疫病也是一种常见的马铃薯病害,由疫霉菌引起。
其症状与晚疫病相似,但早疫病的发病速度较快。
防治早疫病的方法包括:
1. 清除病残体: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农药防治:在病害初期,可用三唑酮、吡菌酯等农药进行喷洒,以控制病害的发展。
马铃薯常见病害的防治包括选择抗病品种种植、定期清除病残体、合理使用农药等措施。
要注意病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马铃薯的栽培面积逐渐扩大,但是病虫害却成为马铃薯产量稳定的主要障碍。
掌握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出发,详细介绍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马铃薯主要病害1.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是由卵菌类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侵袭马铃薯的叶片和茎部,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晚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选择抗病品种或优良品种进行种植,保持马铃薯的密植状态并加强通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根,采用轮作种植,及时进行病害防治。
3. 马铃薯黑心病马铃薯黑心病是由霍乱杆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侵袭马铃薯的茎部和块茎,导致马铃薯内部出现黑斑,影响食用和销售。
黑心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选择健康种薯进行种植,严格控制地块水分,合理施肥和灌溉,避免土壤板结,及时清除病害部位。
三、马铃薯综合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抗虫品种选择抗病抗虫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和虫害的侵袭。
2. 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和灌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根,避免土壤板结。
3. 化学药物防治及时发现病害和虫害,采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避免使用超标肥料和农药,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地块轮作通过对地块进行合理轮作,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和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马铃薯种植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只有加强对马铃薯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才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在种植马铃薯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促进马铃薯产业的稳健发展。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生产和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然而,马铃薯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危害,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全面歉收。
因此,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常见的马铃薯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一、病害防治(一)晚疫病防治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露天栽培的马铃薯植株受到感染。
防治措施如下:1.合理选择品种:选用含有抗晚疫病基因的马铃薯品种。
2.营养管理:尽量不造成马铃薯的休眠刺激和根系受伤,并适度施用化肥和有机肥。
3.药剂防治:铜制剂、三唑酮等药剂可以防治晚疫病,但芳香胺类药剂因副作用大,不宜常用。
4.生物防治:如利用桔黄假单胞菌、麦隆木屑霉等菌类制剂防治晚疫病。
炭疽病是马铃薯肉质部位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后会导致马铃薯质量降低,与此同时还会引起烂果和腐根等二次菌斑的发生。
防治措施如下:1.农田制地:在清除旧茬、翻耕、平整土壤的基础上,开沟排水,保证农田排水良好。
2.选用健壮苗期健康、种子光滑、无气生根的马铃薯种薯。
3.药剂防治:采用一定剂量的多菌灵、甲霜灵、环沙星等药剂。
黑腐病是马铃薯储藏病之一,发病后会产生秸秆腐烂、块茎变软和菌核形成等多种症状。
防治措施如下:1.清除病株和埋掉或集中处理病害部位。
2.较好的通风环境:采用较好的通风环境、温度保持在6-10℃、相对湿度65%-75%等条件进行存放。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以用金果霉素、噻菌灵等药剂进行稻壳湿法处理。
(一)马铃薯蛴螬防治马铃薯蛴螬是马铃薯上的常见害虫,轻度危害可引起马铃薯生长迟钝和产量降低,重度危害则可能导致几乎全面的秧苗和成苗被毁。
防治措施如下:1.农业生态措施:采用土地裸露无遮盖、转粘土栽培、合理轮作、间套作物旋作等综合措施。
2.灭虫剂防治:按照虫害季节及时施用有毒性低、激素功能好、非选别性杀虫剂。
3.生物防治:可利用秦岭透明翅蜂、蚜茧蜂等天敌进行防治。
马铃薯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一、马铃薯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1、晚疫病与早疫病马铃薯感染的晚疫病是一种真菌类的病害,通常会在种植过程中出现此病害,其病害主要是来源于田地周边的杂草或是有机肥等影响。
晚疫病想要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最近要选择抗病强的品种,播种前还要精细的筛选,处理种子。
为了防止晚疫病扩大感染面积,一定要使用有效的药剂进行喷施,喷施药剂会选择18度左右的自然温度下进行,这时的温度种植区域内湿度比较高,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在叶面上均匀地喷洒稀释好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感染此病初期,可以使用甲霜灵或是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照比例加入水进行稀释后均匀地进行喷施,喷施完药剂后,定期要做好观察,如果防治效果不理想,需要在进行喷施。
一般马铃薯感染早疫病都会从叶片开始慢慢扩散,感染早疫病的叶片会有很多病斑出现,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一般早疫病的病毒会残留在土壤中过冬,到了开春种薯发芽后,早疫病的病菌就会开始侵染植株。
此种病菌在湿度较高的种植区感染速度非常快,所以选种时,最好选择早熟品种,而且还要具有很强耐病性的品种,这样就可以能够在病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时期早点收获马铃薯。
另外,在没有感染早疫病之前,可以使用药剂喷施三次进行防治,如白菌清可湿性粉剂或是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按照比例使用,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病毒病与环腐病马铃薯本身就会带有病毒,如病毒病,此病主要是由蚜虫作为传播媒介。
通常马铃薯生长到苗期时会感染病毒病,感染此病的马铃薯植株个头很小,叶片也会卷曲,而且病毒病严重时还会有褐色病斑在叶片上出现。
马铃薯感染环腐病,一般都是在土壤达到了22摄氏度左右时较为严重。
针对这两种病害,可以使用抗蚜威或是氯氰菊酯乳油来防治蚜虫,这样病毒病的传播就能够被防治住;针对环腐病也可以使用农用链霉素或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3、黑胫病马铃薯幼苗期很容易感染黑胫病,一旦感染此病,马铃薯植株就不能够正常的生长,幼苗不健康,其心叶也会发黄并且卷曲,幼苗的根部会慢慢变黑,最终马铃薯幼苗会死亡。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病害(一)晚疫病晚疫病是马铃薯上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由真菌引起。
其主要病原体为卵菌,寄主范围广,具有很强的侵染力,且在适宜的环境下会迅速扩散。
感染后,马铃薯叶片出现不规则形状的褐斑,最终导致叶片枯死,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
综合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2.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马铃薯,可通过与其他作物轮作,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化学防治:在病害高发期使用有效的杀菌剂,如多菌灵等进行喷洒,减少病害的侵染。
(二)普通赤霉病普通赤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染马铃薯地下部,尤其是块茎,给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带来较大损失。
感染后,马铃薯块茎表面会出现红褐色或黑色的赤霉斑点,严重时导致块茎腐烂,丧失食用和种植价值。
二、虫害(一)马铃薯蚜虫马铃薯蚜虫是马铃薯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危害严重。
其卵、若虫和成虫均能吸食马铃薯茎叶汁液,导致叶片萎缩、枯黄甚至死亡,严重时可影响整株植株的生长,从而减产减收。
综合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引进天敌天蛾科昆虫或捕食性天敌等天敌生物控制蚜虫数量。
2. 合理施肥:避免使用过量氮肥,保持马铃薯生长平衡,减少蚜虫的危害。
3. 化学防治:在虫害高发期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控制害虫的数量。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而且病虫害之间相互影响,防治起来十分复杂。
综合防治措施对于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至关重要。
在实际种植中,农民朋友们要注意多方面的防治工作,在科学合理的施肥、灌溉管理的基础上,选择抗病虫品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坚持田间管理,减少病虫侵害,确保马铃薯的良好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病虫害的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常常受到威胁。
因此,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马铃薯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1. 红皮病红皮病是由青霉菌引起的病害,常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下发生。
病菌侵入块茎,使其表面产生黄棕色或黑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变红或橙黄色,块茎纹理明显。
对于红皮病的综合防治,首先应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避免排水不良,及时除草、翻耕,保持地表干燥通风,控制田间害虫的数量。
2. 晚疫病晚疫病是由土壤中的根癌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针对马铃薯植株的地下部分,病菌可在土壤中长时间存活,因此旋作非常关键。
此外,还要注意清洗及消毒种薯,以及使用农药等控制措施。
若病情已经较为严重,应立即销毁受感染的植株和残留物,避免病菌扩散。
3. 马铃薯甲马铃薯甲是马铃薯栽培中非常常见的害虫,幼虫与成虫均为杂食性,会在马铃薯植株中进行饵食。
为了综合防治马铃薯甲,必须采用一系列综合的控制措施,包括增施有机肥料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在植株周围设置黄色陷阱,以防成虫在周围滋生、在药物使用时注意不要使用诱发抗性的农药,并合理施用除虫剂。
马铃薯旋木虫通常是在夏季进行繁殖,幼虫主要饵食马铃薯根系和白薯,对其发育和品质影响极大。
为了防治此类害虫,农民应该在发现虫卵、幼虫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也可以在收获后将受感染的部位进行剪除,在田间广泛使用农药,以控制虫害的发生。
总之,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作物,而病虫害是制约其生产的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马铃薯产生重大损失,并确保其生产稳定性和产量增长。
阿勒泰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2 主 要 病 害 及 防 治
相 对 湿度 高 于 9 %持 续 8 5 h以上 。 间 1 ℃~ 3 , 夜 0 l ℃ 叶
1 1 即 发 马 铃 薯 主 要 病 害 有 晚 疫 病 、 腐病 、 痂 病 、 环 疮 病 上 有 水滴 持 续 1 ~ 4 h的高 湿条 件 , 可发 病 , 病 后 1 ~ 4d病 害迅 速蔓 延 。 0 1 毒 病等 。
一
1 1 8 —
摩业 琏抛 础
217 作物 0 .粮食 2
由叶尖 、 叶缘 向 中心发 展 。叶片 初 呈水 浸状 . 变灰 皮 品种易 感病 , 后 褐色 厚皮 品种 较抗病 。 绿 色 , 黄色死 亡 , 枯 但枯 叶不脱 落 。病 株茎 秆绿 色 , 剖 233 农 业 防治 选用 抗 病 品种 , 立 无病 留种 田 。 . . 建 视 维管 束 呈 黄褐 色 。病 薯缩 小 , 色稍 暗 , 薯 切 开 精 选 种薯 , 行 与禾 本科 作 物 的轮 作倒 茬 , 当施 用 皮 病 实 适 后 靠 近表 皮部 分 形成 乳 黄 色环状 变 色 部分 ,用 手挤 酸 性肥 料和增 施农 家肥 。 压 可 出现乳 黄色 菌脓 。播 种前 切块 时病 薯症状 明显 , 234 化 学 防 治 ( ) 薯 处 理 : 薯 切 口涂 硫 磺 _ . 1种 种
0 — 0 ~ 时 , 成 淡褐 色 不规 则 形 的小 斑 点 , 形 最后 病 薯 腐 烂 在 15 0 18 0倍 液 喷雾 。农 药 要 交 替使 用 ,每 隔 7
0d喷 连续 防治 3 5次 。 ~ 地 里 。块 茎在 田间受到 病害 侵染 , 入窖 贮藏 后会 发生 1 药 1次 ,
阿勒泰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粮食作物2012.71防治原则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防治原则。
2主要病害及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有晚疫病、环腐病、疮痂病、病毒病等。
2.1晚疫病2.1.1症状晚疫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柄、茎和块茎上。
在叶片上,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褪绿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甚至扩展到整个叶片,并可沿叶脉侵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病斑,病斑边缘界限不明显。
在暗褐色病斑边缘长出一圈白色霉层,叶片背面尤为明显。
发病严重时,叶片萎蔫下垂,全株变黑呈湿腐状。
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呈褐色,叶片背面不产生霉轮,病叶脆易破裂,病害扩展缓慢。
茎部受害后形成长短不等的褐色条斑,在潮湿条件下,茎部条斑上还可长出白色霉层,茎上病斑很脆弱,茎秆经常从病斑处折断。
薯块受到侵染时,形成淡褐色不规则形的小斑点,最后病薯腐烂在地里。
块茎在田间受到病害侵染,入窖贮藏后会发生腐烂。
2.1.2发病条件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温度在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2h)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h)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
因此,空气潮湿、温暖条件下发病重。
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处于开花阶段,只要白天温度21℃~23℃,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h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h的高湿条件,即可发病,发病后10~14d病害迅速蔓延。
2.1.3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选用脱毒种薯,建立无病种薯田,严格轮作倒茬。
适当提早播种,可避开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时期。
2.1.4化学防治(1)种薯处理:用40%甲醛200倍液喷洒或浸种薯5min,再用塑料布盖闷2h后摊开晾干;或用1mg/kg高锰酸钾溶液浸种薯5min,可使马铃薯提前出苗10d。
(2)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前,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
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时下,正是香格里拉县高原藏区马铃薯匍匐茎的伸长时期,这一时期母薯养分基本耗完,快速进入自养时期。
今年因前期干旱,后期雨水较多,给病害发生制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对病害的防治不容忽视,各级各部门应紧紧围绕“治早、治小、治了”的植保工作方针,将病害毁灭在它的襁褓中。
现将马铃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马铃薯常见病害为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环腐病: 1、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受害叶初在叶尖或叶缘处生水渍状暗绿色斑点,潮湿时病斑快速扩展,病健交界处不明显,叶背病斑边缘生一圈白色霉层,严峻时病叶萎蔫变褐枯死,甚至整株叶片枯焦。
受害茎上生长长短不一稍凹陷的褐色条斑。
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凹陷病斑。
切视病薯,病斑下皮层变为红褐色。
干燥时病斑干硬,潮湿时病薯变褐腐烂,有腐败气味,流行年份,损失严峻。
2、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叶柄和块茎。
受害叶剩黑褐色、近圆形具明显同心轮纹的坏死病斑,严峻时病叶变褐枯死。
叶柄和茎杆受害,多发生于分枝处,病斑长圆形,黑褐色,有轮纹。
薯块发病,表生近圆形暗褐色病斑。
潮湿时,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霉层。
3、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但田间多在现蕾期始发病。
播种病薯,可造成芽枯和死苗或形成病苗。
植株发病后,初期地上部渐渐萎蔫,叶片向内卷曲,似缺水状,后植株渐渐枯死。
有时病株茎部叶片叶尖和叶缘变褐,上生黄绿相间的斑驳,病情加重造成全叶变褐枯死,甚至全株枯死。
病株茎部维管束变色较浅。
块茎发病,轻者外观无症状,切开病薯,维管束变为淡黄色或乳黄色,重病薯块外皮发软,粗糙,易剥离,维管束变色较深,故称环腐病。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不从病区调运病薯,播种时剔除病薯。
2、选用无病种薯并进行消毒处理,避开刀切传病,尽可能进行小薯整薯播种。
3、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肥沃、疏松的沙壤地种植,施足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在田间发觉病株准时消退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同时清除病薯,带出田外深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勒泰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高建诚
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阿勒泰市836500
择要:阿勒泰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仅0.5万h㎡左右,但种植历史较长,周边国家也有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
近几年地区与马铃薯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对地区马铃薯主要病害进行了有效的防空,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做一简结
关键词:马铃薯;综合防治;主要病害;
1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化防治原则。
2主要病害及防治
主要病害有晚疫病、环腐病、疮痂病、病毒病等。
2.1晚疫病
2.1.1症状
晚疫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柄、茎和块茎上。
在叶片上,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褪绿斑点,天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甚至扩展到整个叶片,并可沿叶脉侵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病斑,病斑边缘界限不明显。
在暗褐色病斑边缘长出一圈白色霉层,叶片背面尤为明显。
发病严重时,叶片萎蔫下垂,全株变黑呈湿腐状。
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呈褐色,叶片背面不产生霉轮,病叶脆易破裂,病害扩展缓慢。
茎部受害后形成长短不等的褐色条斑,在潮湿条件下,茎部条斑上还可长出白色霉层,茎上病斑很脆弱,茎秆经常从病斑处折断。
薯块受到侵染时,形成淡褐色不规则形的小斑点,最后病薯腐烂在地里。
块茎在田间受到病害侵染,入窖贮藏后会发生腐烂。
2.1.2发病条件
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冷凉(10℃~13℃,保持1h~2h)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
持续5h~8h)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
因此空气潮湿、温暖条件下发病重。
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处于开花阶段,只要白天温度21℃~23℃,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h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h~14h的高湿条件,即可发病,发病后10d~14d病害迅速蔓延。
2.1.3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脱毒种薯,建立无病种薯田,严格轮作倒茬。
适当提早播种,可避开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时期。
2.1.4化学防治
2.1.4.1种薯处理
用40%甲醛200倍液喷洒或浸种薯5min,再用塑料布盖闷2h 后摊开晾干。
或用1mg/kg高锰酸钾溶液浸种薯5min,可使马铃薯提前出苗10d。
2.1.4.2药剂防治
在病害发生前,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0倍液,或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0倍液等喷雾。
病害发生后,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可选用53%金雷多米尔锰锌600倍液~800倍液,或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霜脲氰)1500倍液~1800倍液喷雾。
农药交替使用,每隔7d~10d喷药1次,连续防治3次~5次。
2.2环腐病
2.2.1症状
又名轮腐病。
俗称转圈烂,苗期即可发病,病株生长停滞,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分枝少,叶片变小,叶上产生褐色斑块皱缩,叶缘焦枯上卷,严重时可导致死苗。
开花后发病,叶片自下往上由叶尖、叶缘向中心发展。
叶片初呈水浸状,后变灰绿色,枯黄色死亡,但枯叶不脱落。
病株茎杆绿色,剖视维管束呈黄褐色。
病薯缩小,皮色稍暗,病薯切开后靠近表皮部分形成乳黄色环状变色部分,用手挤压可出现乳黄色菌脓,播种前切块时病薯症状明显,轻者可见部分维管束变色,重者几乎整个环完全腐烂,均有软腐细菌二次感染,使皮层与髓部成环状分离。
2.2.2发病条件
传播途径主要是在切薯块时,病菌通过切刀带菌传染。
最适pH值 6.8~8.4。
环腐病的发生与土温关系密切,24℃~26℃为发病最适温度,16℃以下症状出现较少,当土温超过31℃时,病害发
生受到抑制。
贮藏期的温度对发病也有一定影响,在高温(20℃以上)条件下贮藏比低温(1℃~3℃)条件下贮藏发病率要高得多。
播种期、收获期与发病也有明显关系,播种早发病重,收获早发病轻。
2.2.3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精选种薯;选择50g~75g健壮的小种薯播种;增施腐熟农家肥、施用弱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值。
2.2.4化学防治
2.2.4.1种子处理
播种前每100kg种薯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300g加适量干细土拌种,或用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800倍液浸种薯,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2.2.4.2药剂防治
田间发生病害可喷洒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用90%新植霉素4000倍液~5000倍液,或用0.5%菜丰宁Bt4000倍液,或用50%DT可湿性粉剂(琥珀酸铜)500
倍液。
农药交替施用。
2.3疮痂病
2.3.1症状
危害马铃薯块茎,块茎表面出现近圆形至不规则形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或斑块,手摸质感粗糙。
通常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仍可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差,商品品级下降。
2.3.2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
块茎生长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后染病,当块茎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则较困难。
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
疮痂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
2.3.3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精选种薯,实行与禾本科作物的轮作倒茬,适当施用酸性肥料和增施农家肥。
2.3.4化学防治
2.3.4.1种薯处理
种薯切口涂硫磺粉,以提高酸性,抑菌生长,勿涂草木灰。
2.3.4.2药剂防治
播前沟施50%五氯硝基苯毒土2kg/667㎡~3kg/667㎡,拌细土50kg/667㎡~100kg/667㎡配成毒土。
2.4病毒病
2.4.1症状
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花叶型、坏死型、卷叶型3种类型。
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起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2.4.1.1花叶型
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
2.4.1.2坏死型
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
2.4.1.3卷叶型
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
2.4.2发病条件
以上3种病毒,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
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
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所以冷凉山区栽植的马铃薯发病轻。
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响本病的发生程度。
2.4.3农业防治
推广脱毒种薯,建立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原原种、原种田应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繁育,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无病种薯;选用抗病品种,如克新1号、陇薯3号等;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后期灌水,禁止大水漫灌。
2.4.4化学防治
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尤其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的条斑花叶病毒更要认真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K号乳剂10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