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国际关系史46页PPT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课件: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高三历史课件: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⑤从美苏矛盾到南北矛盾。
二战后的总体特征是从两个阵营到三 个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的趋 势发展。战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美 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 团对抗。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格 团对抗。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格 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发展 面临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 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
2.近现代各时期国际关系的 基本特征
①世界近代史上,欧洲是国际关系的中心 舞台,而欧洲大国之间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 殖民霸权的激烈角逐和斗争,又是近代各时 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具体可分为三个阶 段: a.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特征为:西 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特征为:西 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为夺取世界殖民霸权, 英国先后同西班牙、荷兰、法国多次交战, 最终确立了欧洲霸权和关 系,主要包括:
1.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殖民
霸权而产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 霸权而产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 斗争. 斗争. 2.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政治格 2.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政治格 局的演变等内容。
1.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
①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16 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③二战后至今,国际关系经历了由两大阵 营到三个世界,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 发展的趋势。二战中,传统的欧洲强国英、 法、德或削弱或战败;美国成为资本主义 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 的国家。美苏矛盾尖锐,国际关系日趋紧 张,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 国际关系格局;到80年代未90年代初,苏 国际关系格局;到80年代未90年代初,苏 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呈现多 极化趋势。
③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19世纪晚 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19世纪晚
期到1918年的总体特征是帝国主义重新 期到1918年的总体特征是帝国主义重新 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资本主义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向帝国 主义的过渡而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 比,造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实力与 所占殖民地成倒挂情况。根源于普法战 争的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 矛盾。为争夺巴尔干半岛,俄奥矛盾不 断加剧。

高三历史课件: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52页PPT

高三历史课件: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52页PPT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2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
高三历史课件: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

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

知识归类:(三)
重要的国际会议
知识归类:(四)
重要的国际条约
(不含中外条约)
1、不平等条约 ⑴ 《江华条约》—(1876年) ⑵《朴茨茅斯和约》—(1905年) ⑶《日韩合并条约》—(1910年) ⑷《色佛尔条件》—(1920年)
2、政治、军事条约 ⑴德奥同盟条约、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⑵法俄协定、英法协约、英俄协议 ⑶《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春 ⑷《洛桑和约》—1923。 ⑸《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28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 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⑵维持机构:
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⑶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
封建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 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 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 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发 生的。 • 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 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国际地 位的变化的。
• 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要通过各国之 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各国综合 国力的强弱,而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局 面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因 而,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也必然是一个 缓慢演变的过程。
一战后
协约国与苏俄之间法德之间美 日之间矛盾
20世纪30年代--- 世界各国同法西斯的矛盾 二战期间
二战后初期
两大阵营的对峙
20世纪50年代中 期---80年代
美苏争霸
知识归类(二)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演变: 维也纳体系
以欧洲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为中心
雅尔塔体系(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识表解一、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特点.....★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各表均须结合课本掌握)★世界格局的变化★、重要的国际会议★、重要的国际条约★重要的国际组织三、主要大国间的关系1.英法关系:①基础史实18世纪,英法既在欧洲争霸,又在印度和北美争夺殖民地。

(七年战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最后打败了法国。

(第一次反法同盟) 19世纪中期,英法联合在克里木战争中打败俄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缔结协约,共同对德。

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都采取了绥靖政策。

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战后,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

1986年后以英法同为欧共体成员国。

②归纳认识:双方关系时而争夺,时而联合.工业革命前,双方争夺欧洲霸权与殖民利益,敌对关系居于主导;工业革命后联合居于主导,联合主要在于对俄、侵华、对付共同敌人德国共同主宰国联,推行绥靖政策.二战后两国国际地位下降.2.法德关系:①基础史实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同盟。

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

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十分尖锐。

双方加入不同军事集团对抗。

一战爆发后,法德在西线对抗,进行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巴黎和会后,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

收回阿尔萨斯洛林,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索取战争赔款.30年代,法国纵容了德国的侵略。

二战初期,德国进攻,法国沦亡。

二战结束时,法国同美英分区占领西部德国。

西德成立后,法德同为北约与欧共体成员国,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②归纳认识:法德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原因在于双方对欧洲霸权德争夺.普法战争对双方关系有重要影响,埋下相互仇恨的种子.20世纪中期以来法德关系改善.3.英德关系:①基础史实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始终联合普奥反法。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影响
• 2013年是门罗宣言发表190周 年,门罗宣言一发表,就在当 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100多 年来,各家对于门罗主义一直 论争纷纭、褒贬不一。在随后 的历史中,门罗主义成为美国 外交的重要基础。当时美洲的 国际环境和美国实力的弱小使 美国外交的决策者在处理拉美 独立问题时面临严峻考验,门 罗主义以平和的语言宣告美国 开始作为大国在国际舞台独立 的发挥作用,它对国家战略的 启示是引人深思的。
• 门罗主义针对的地理范围在拉丁美洲,涉及的列强 主要是西班牙、英国、俄国和法国,西班牙是拉美 新独立国家的宗主国,极力主张镇压拉美独立运动; 俄国是神圣同盟的领袖,在美洲拥有阿拉斯加,并 试图向中美扩张;法国与拉美经济关系密切,也积极 主张干涉拉美事务;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是拉 美新独立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英国虽然愿意看到 拉美西班牙殖民地的独立,但和美国相互猜忌,试 图遏止美国势力的扩张。可以说,美国面临着险恶 的国际环境。 • 门罗宣言发表在美国独立后的第47年,就国家综合 实力而言,门罗时期的美国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与这些有涉的列强相比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弱小的国 家。门罗时代是一个赤裸裸的强权政治时代,今天 一些广为接受的国际法准则和国际规范,如限制战 争权等远没有得到接受,各国维护国家利益和争取 国际地位最主要的手段是战争,最重要的工具是军 队。
批评
• 有人将门罗主义诠释为具孤立主义的内涵─参见美 国非孤立主义;另有人断言,门罗主义实际上是行使 霸权,与对单方面审慎介入西半球各国的声明,对 英属殖民地之作为即其事例。经指出,自1846年起, 已有30次军事介入拉丁美洲,暗地或间接行为则有 47次。 • 许多拉丁美洲国家因而对此种'门罗主义'深感愤恨, 形诸于口号:'美洲人的美洲(America for the Americans/América para los Americanos)。'口号经译 为西班牙语,相当程度上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呼声。 American/Americano一词本代表美洲大陆上的全体 居民,但在美国式用法中,几乎单指美国人,这句 口号因而显而易见地暗示美洲属美国所有。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史

7、美苏争霸
时间:20世纪50至80年代 目的:争夺世界霸权
阶段表现:20世纪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 表明争霸优势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苏联出 兵阿富汉表明优势在苏联,20世纪80年代苏 联放弃争霸计划
影响:威胁世界和平
7、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原因:经济发展多元化 特征:一超多强,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影响:地区性冲突、民族冲突此起彼伏
5、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39——1945 开始标志:闪击波兰 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 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三大战场:欧洲、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 胜利的根本原因: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影响及教训:
6、美国的霸权政策
原因:战后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表现: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实行 “热战”政策 影响:形成了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两极 格局
慕尼黑会议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1938
1943 1943
中英美
苏英美 苏英美
慕尼黑协定
《开罗宣言》等 开辟第二战场等
纵容法西斯
联合对日作战 联合对德作战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亚非会议
1945
1945 1955
苏英美
苏英美 29个亚非国家 和地区
成立联合国等
《波茨坦公告》等
为雅尔塔体系 奠定基础
加速日本灭亡 促进亚非的团 结
影响:世界局势极度紧张,第一次世 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1914——1918 主要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重大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 姆河战役 加速大战结束的事件:美国参战等 影响:灾难、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 科技进步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讲义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研究所卢静第⼀部分:近代国际关系史第⼀讲绪论⼀、国际关系是什么?(⼀)国际关系: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指的是主权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在⼀定的⽣产⼒和⽣产关系的基础上,由联结世界上所有的或⼤多数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化纽带所形成的各个国家之间密切联系,互相交错、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

(⼆)国际关系的特点1、历史性2、交往频率的密切性3、交往地域的⼴泛性4、交往内容的全⾯性5、由主权民族国家组成(三)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区别与联系国际关系格局:是国际舞台上各种国际战略⼒量对⽐在⼀定时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的表现形态。

体系与格局:体系(体制)与格局内涵上⼤致相同。

体系(体制)指由各种国际⾏为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构成的统⼀体。

格局指该统⼀体的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

秩序与格局:格局强调客观态势和相应的战略关系,是⼀种客观存在。

⽽秩序则更多地强调理想的或主观上要确⽴的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运⾏机制。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三)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国际关系的宏观历史背景1500年前后的世界I、东亚封贡体系II、穆斯林世界III、欧洲的中世纪三、欧洲⾛出中世纪1、⽂艺复兴Renaissance但丁《神曲》达芬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朗开基罗《⼤卫像》2、宗教改⾰2、宗教改⾰新教分别以M. 路德、J.加尔⽂和英国国王亨利⼋世为代表美洲的发现及绕好望⾓到东印度通路的发现,是⼈类历史上最⼤⽽⼜最重要的两件事。

其影响已经很⼤了。

……通过为欧洲产品开辟⼀个⽤之不竭的新市场⽽给新的分⼯和⼯艺的进步提供了机会,这在古代商业的狭⼩圈⼦⾥是从不会发⽣的。

……不过,对于西印度及东印度两处的⼟⼈,这两件事件本来能够产⽣的⼀切商业上的利益却被它们所引起的不幸完全抵消了。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3、民族君主国的出现4、地理⼤发现1486年迪亚⼠发现⾮洲南端的(风暴⾓)好望⾓;1492年哥伦布航⾏到达美洲;1489年达伽马开辟绕过好望⾓到达印度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类⾸次环球航⾏;1642-1643荷兰⼈塔斯曼航⾏⾄澳⼤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现代国际关系史-PPT精选文档

现代国际关系史-PPT精选文档
现代国际关系史
毛锐
山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第六章 50-60年代 美苏关系的初步缓和与危机
一、东西方关系的第一次缓和
1、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
向斯大林遗体告别 的人们排成延续6 英里的长队
苏共20大:三和战略
在1956年2月14日至25日举行的 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中,赫鲁晓夫重申 了苏联共产党对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国 家之间和平共处政策的支持,否定了列宁关 于只要帝国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的理 论,并且认为,在一些国家通过议会的道路 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第二次柏林危机
1、50年代后期的苏联
2、柏林危机再起

3、赫鲁晓夫访美 1959年5月11日,四大国外长会议在日内瓦开幕。 日内瓦四国外长会议虽未达成任何协议,但这次会 议被认为是西方国家向苏联作出的妥协。然而美国 有更深一层的考虑。艾森豪威尔获悉赫鲁晓夫想到 美国访问,认为这是打破美苏僵局、软化苏联的好 机会,他当时向国会领袖表示,他要作出一番巨大 的个人努力,以便在卸任之前,把苏联领导人哪怕 软化一点点。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左),奥地利外交部长菲格(中), 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挥手者)向人们展示条约。
3、日内瓦四国首脑会议
1955年7月18日,四国首脑会议在日内瓦 开幕。这是自战后以来的第一次四国最高会 议。出席四国会议的首脑是:美国总统艾森 豪威尔、英国首相艾登、法国总理富尔、苏 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和苏联部长会议主 席布尔加宁。会议的议程是:有关德国、欧 洲安全、裁军和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接触,等 等。
1955年6月7日,在四国首脑会议召开之前, 苏联向联邦德国政府发出照会,邀请阿登纳 总理访苏,以便商谈实现苏联和联邦德国之 间的“关系正常化”。 这个照会是苏联政府第一次直接发给联邦 德国政府的照会,意味着苏联从国际法上对 联邦德国政府的承认。这是苏联政府当时采 取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外交行动。

2017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共122张PPT)

2017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共122张PPT)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19世纪70年代~20世 纪初):
• (1)目的:瓜分世界,并利用资本输出 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财富。 • (2)内容:资本输出,瓜分狂潮。 (3)结果: • 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资本 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 ②使亚、非、拉美陷入更加落后和激起 了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知识归类 • 国际矛盾冲突的演变
• • • • • • • • 殖民主义扩张史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欧洲大陆霸主的转换 列强对世界的几次瓜分 重要的国际会议 重要的国际条约 重要的国际组织 重大战事
近代欧洲大国争霸的阶段特征
知识归类:(一)
国际矛盾冲突焦点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
• 1、16—18世纪中期—西葡荷英法争夺 殖民霸权 • 2、18世纪晚-19世纪初—欧洲各国与 法国战争 • 3、19世纪中期—英法同俄国争夺巴尔 干 • 4、19世纪中后—普鲁士为统一德国与 邻国战争 •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 对抗
3.垄断资本主义殖民高潮。
知识归类:(三)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变化 规律
世界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各种基本力 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格局演变 取决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利益的矛盾 与对立,统一运动和领袖人物的作用,而根源是实 力对比的变化。从19世纪初至当代,国际关系格局 先后经历了四个局面,即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一华 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世界格局多极化。
• 对殖民扩张的后果可从三个方面认识: • 第一,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第二,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 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 第三,在被侵略和征服的地区传播了先 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猛 烈地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体制, 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资本 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既 是先进与落后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 也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

g1第一讲步入近代国际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开端及开始前世界状况讲诉课件

g1第一讲步入近代国际关系史近代国际关系史开端及开始前世界状况讲诉课件
(2)关于“核心国家的实力与影响力如 何”:
• 十六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达到极盛,是巴尔干半岛 和东地中海(相当于现在的中东)的征服者。 • 然而,从此以后帝国由盛而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世界各地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从来是不 平衡的,而这样的不平衡性往往引发矛盾和问 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思路——
三十年战争前欧洲(主要是西欧)的 状况(即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三十年战争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的签订
战后的欧洲状况 (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状况)
一、三十年战争前的欧洲状况
(即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三十年战争”前夕,欧洲各方势力之间矛盾错综复杂, 战争早已迫在眉睫。理顺这些矛盾是本节的重点和尤其是 难点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部分 1500年前后的世界 一、转折时代的欧洲秩序 (不平衡性)
此时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正走向衰落,但欧洲(主要是 西欧)各国正处于一个转折时代,这个时代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地理大发现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文艺复兴运动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这一时期的代表事件——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意义——
1、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开始衰落。 2、英国积极加快殖民步伐: (1)在北美洲东部建立了许多基地,为 后来建立13个殖民州打下基础; (2)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致力于开辟 东方市场和侵略印度。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这一时期的代表事件——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如何解释“商业战争“的产生
“商业战争”产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分别解释: • 1、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封建大国之间的王朝战争连续 不断,这类战争的目的是扩张领土、奴役更多的臣民和榨取 捐税。从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战争的形式。 • 2、英国、法国、荷兰向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位挑战而 发起了“商业战争”。

当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

当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
*
.
6
一、大西洋联盟的形成 1. 战后初期的西欧 2.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与实施 3.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二、东方阵营的初步形成 1. 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的巩固 2. 东方阵营在东欧的形成
*
.
7
三、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的出现 1.第一次柏林危机 2. 德国分裂状态的加深 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初步胜利 1. 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 西方国家的对策 3. 殖民体系在亚洲的最初崩溃
*
.
16
一、美苏对外战略的新调整 1.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 2. 尼克松政府的对外战略调整 3. 打开通向北京之路和从越南脱身 4. 苏联的对外战略调整 二、美苏军控谈判与欧洲的缓和 1. 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的谈判 (SALT) 2. 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实施 3. 欧安会和中欧裁军会议的召开 4. 美苏关系第二次缓和的结束
*
.
34
1.贯穿当代国际关系史的两根线索:
*美苏冷战的发生、发展与结束 *世界国际体系从两极向多极的变化
2.当代国际关系史所涉的几个重要问题 (参考教材有关内容) 3.捍卫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
.
35
*
.
14
三、东方阵营的部分解体和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 东方阵营的部分解体 2 .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四、西方阵营内部裂痕的加深 1.肯尼迪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及其破产 2.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3. 欧洲共同体内部的冲突 4. 联邦德国的自主对外政策
*
.
15
五、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反美斗争 1.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2. 77国集团的形成 3. 印支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
.
32
四、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长和团结合作的加强 1. 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的增长和“金砖国家” 2. 跨洲性的发展中国家组织的发展 3. 地区合作组织的加强和一体化的发展 五、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1.对安理会权威的肯定 2. 联合国维和作用的加强 3. 坚持联合国机构改革正确方向的斗争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进入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

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

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

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在17世纪后半期和18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

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

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

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

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

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

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一、 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君主专制国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

资料-近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

资料-近代国际关系史(PPT课件)

主要体现在:
第一 大量开采贵金属。 黄金白银的开采是大西洋市场建立的发动机, 它不仅带动了相关的农副产品的生产,产生 对劳动力和手工业品的巨大需求,而且刺激 了大矿山附近城市的兴起。
第二 建立种植园。 这是殖民主义者从掠夺转向生产,把美洲 纳入世界市场的又一重要行为。
第三 贩运黑人从事奴隶劳动。 把非洲拖入大西洋市场,由非洲直接向西印度群 岛及美洲大陆输出黑奴的南大西洋贸易体系逐步 确立。
16世纪东方市场 发育的另一方面 是西班牙人在美 洲与菲律宾之间 建立起来的贸易 关系。
地理大发现推动了大西洋市场和东方市 场的初步建立,不仅促使了世界上原来 互相隔绝的地区的沟通,而且进一步扩 大了世界市场的外延;世界各地区沟通 联系,加速了整体性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各地区的 联系,开始了欧洲对美洲、非洲、亚洲 大规模的殖民掠夺,对欧洲的发展起到 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第四,和约缔结之后,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走向确立。
16世纪的东方市场主要指葡萄牙人经好望角在远至香料群岛 和日本之间的广阔海域内建立起来的市场,也指西班牙人在
美洲通过菲律宾而与亚洲发生经贸往来而形成的市场。
葡萄牙建立东方市场 主要是运用暴力控制 印度洋,把东方的大 批香料和其他产品运 往欧洲。葡萄牙人还 在东方从事转运贸易, 用赚取的利润购买东 方的物品运回西方。
近代早期的欧洲殖民扩张活动始于16世纪上半期,经17世纪到 18世纪中叶形成一套完整的殖民统治制度。欧洲的殖民扩张以伊比 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为典型。16世纪上半期,葡、西在夺取 海外殖民地的活动中已存在着尖锐矛盾。教皇子午线规定葡萄牙向 东扩张、西班牙向西扩张,形成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两大殖民帝国。 葡、西殖民帝国的兴起,是16世纪中期以前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 的历史事件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重要)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重要)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学习提示: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掠夺活动推动了世界贸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进入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各诸侯与皇帝之间,天主教派与新教派之间斗争激烈,并导致“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欧洲进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代。

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主权,以及瑞士、荷兰为独立国。

缔约以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常驻外交使节,进行专门的外事活动,正式国际关系逐步建立。

和约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明确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和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的基本原则,促进了近代民族主权国家的形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各交战国妥协的产物,勉强调和了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家体系,但也为以后欧洲列强发起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在17世纪后半期和18世纪的欧洲战争中,宗教利益、王朝利益和道德原则不再是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利益和理性原则逐渐指导着国家的主要行动。

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用战争来解决矛盾,用和约和妥协来结束战争。

战后的和约主要对所争夺的利益进行再分配,而不公正之处又引起新的战争。

其中的一些条款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

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近代专制国家体系逐步形成。

“三十年战争”前的五大强国法、奥、英、荷、瑞在战后地位各有升降。

到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基本上确定为英、法、俄、普、奥五国。

在欧洲国际事务中,英国的主要角色是制衡者,其他四国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夺者。

学习要点: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欧洲主要国家的力量消长与矛盾转化。

3、欧洲国际政治重心的转移。

4、重要战争、和约及其影响。

5、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分析该时期的欧洲国际形式。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一、17世纪初的欧洲各国君主专制国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课件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课件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 点,以便观者可以准确理解您所传达的信息。
第五章
民国时期外交
民国时期外交背景
民国时期外交的国际形势和 国内政治环境
民国时期外交的代表人物及 其思想
民国时期外交的背景和历史 背景
民国时期外交的主要事件和 成果
民国时期外交事件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华盛顿会议:中国外交的胜利,收回山东权益 九国公约:中国外交的困境,列强共同侵略中国 抗日战争:中国外交的转折点,国际地位提高
对国际的影响与意义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对未来的影响与意义
推动中国外交战 略的转型
促进国际关系的 民主化
推动全球治理体 系的完善
增强中国的国际 话语权和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近现代外交的作用:维 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 合作与发展、推动世界 和平与稳定。
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历程
清朝时期的外 交政策:闭关 锁国,被动外

民国时期的外 交政策:独立 自主,维护国
家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 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 的外交政策: 积极融入世界, 推动全球治理
中国近现代外交特点
领导人决策: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人决策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民间外交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外交活动频繁,为外交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 立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