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复习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合集下载

2014年中考化学二轮精品复习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含答案和解析)

2014年中考化学二轮精品复习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含答案和解析)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

在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2、下列不能用来判断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B.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C.在火焰上放置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D.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4、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拉面条B.磨豆浆C.切黄瓜D.酿米酒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食物消化C.香水挥发D.酒精燃烧6、下列描述,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铜能导电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C.水在4℃时密度最大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天气B.蜡烛越烧越短C.天空突降雨的过程D.温室气体使地球气温上升的过程8、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燃烧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烛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方干而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9、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煤气做燃料B.用铜做导线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D.用干冰人工降雨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气球爆炸B.双氧水消毒C.铂金加工成首饰D.分离空气制氧气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天然气用作燃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用于制造导线1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B.酒精挥发C.瓷碗破碎D.蜡烛燃烧14、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铁钉生锈C.蜡烛燃烧D.水的蒸发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形成白雾B.打开浓盐酸瓶盖,涌出白雾C.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造成酸雨D.气态氧通过降温加压变成淡蓝色液体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石墨用做电极B.氢气可作燃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活性炭用于吸附有异味物质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用铝作导线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1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乙醇燃烧B.用熟石灰来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C.干冰升华D.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1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氦气用于充填气球B.硫酸铜和熟石灰用作农药“波尔多液”C.活性炭用作净水的吸附剂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20、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石器B.青铜器C.铁器D.高分子材料二、填空题()21、物质变化的奥秘现有下列变化:①镁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②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③给水通直流电;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变化中,写出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在上述变化中,属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是(填序号);(3)现有下列选项:a.原子的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分子的数目;e.元素的化合价.在变化②中,不变的是(填序号).22、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①干冰②小苏打③石墨④氯化钠(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3)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4)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23、(1)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②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性.(2)2013年6月初,我国连续发生了三起大的火灾——中储粮林甸粮库失火、大连油罐爆炸、吉林禽业公司火灾,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未成年的你在火灾现场,你可以做的是(写一条即可)2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2)一个丙分子由个原子构成;由大量丙分子聚集成的丙物质(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5、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3)图书资料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①、②.2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氢气、金刚石、干冰、小苏打四种物质中,选择与下列用途对应的物质,填写在空白处.(1)用作高能燃料的是;(2)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3)用作人工降雨的是;(4)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的是.27、柳州晚报报道,2013年1月18日,一辆载有约30吨硝酸的罐车在某厂道路发生侧翻,硝酸泄露,散发出黄色烟雾,流到石灰石地面,发出嘶嘶声,产生大量气泡.泄露出来的硝酸不断流进路边的排水沟,气味十分刺鼻.(1)由题给信息可知,硝酸的物理性质之一是;它泄漏到石灰石地面发出嘶嘶声,说明硝酸与石灰石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是(2)硝酸见光后,除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外,还生产水及占空气体积分数约21%的气体,实验室保存硝酸应密封,,放在低温阴凉处,硝酸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途- 【中考化学 全盘复练】(全国通用)(原卷及答案)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途- 【中考化学 全盘复练】(全国通用)(原卷及答案)

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变化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 的变化。

的变化。

本质区别没有 。

微观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 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 ,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

宏观现象 通常是 和 、 的改变。

常伴随 、放热、颜色变化、 、生成沉淀等现象。

能量变化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 变化, 、热能和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 等。

钢铁生锈、 、光合作用、酿酒/醋、食物变质等。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 。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是指 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 中变现出的性质,如: 、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 、 、状态、熔点、沸点和 等。

(2) 是指在 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 、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 ,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 ,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 ,变化体现 。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 的语言中有“可、易、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 ;而“镁条燃烧”则是 。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 ,用途反映 ;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1、【命题解读】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及用途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应关系的判断,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2、【解题技巧】(1)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抓住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中考化学基本考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基本考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基本考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基本考点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3.化学变化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
(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2)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考点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拓展考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创新考点考点5.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探究性考点)
依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中考化学专题二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中考化学专题二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②乙醇: 俗称酒精, 易挥发,是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有可燃性:C2H5OH+3O 2 2CO 2+3H2O。
【例 4】 (2010 年重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 有人认为, 二者就像孪生兄弟, 这是因为 ( 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它们都有毒 D.它们都能溶于水 (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 由: 。 (3) 其实, 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 。
(2)水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101 kPa 时,水的凝固点为 在 0 ℃, 沸点是 100 ℃,4 ℃时密度最大。 ② 化 学 性 质 :水 能 和 某 些 氧 化 物 反 应 生 成 相 应 的 酸 或 碱 , 如:CO 2+H2O H2CO 3,CaO+H2O Ca(OH)2。
解析: (1)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可知,二者在元素组成 上是相同的。(2)由于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因此在性质上有巨大的差异, 如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而二氧化碳不 具有可燃性,或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而一氧化碳不能等 等, 此题答案只要合理即可。(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互相转化, 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碳反应转化为一氧化碳; 一氧化 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可根据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与还原性来选择化学 反应。 答 案 :(1)B (2)CO 可 燃 而 CO 2 不 可 燃 (其 他 合 理 答 案 均 可 ) (3)2CO+O 2 2CO 2( C+CO 2 或 2CO)(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可确定 X 的化学式为 Cl 2; (4)水中不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 是一种很 好的溶剂, 水能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水不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水中不含有氧气, 不能为人体提供氧气。 答案:(1) 过滤 (2) 煮沸 (3) 2 (4)B Cl

中考化学复习-8.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复习-8.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集结知识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讲解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举例水结冰(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铁生锈(物质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区别没有生成新物质生成了新物质微观实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微粒的运动速度或微粒间的间隔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变化。

旧分子被破坏,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常伴有的现象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①明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依据。

宏观上:是否生成新物质。

微观上:是否生成新微粒。

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原来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②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变化是否发生了,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

③化学变化还常伴有能量变化。

表现为光能、热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等。

注意:①物质的性质常伴有:“可以”“能”“有”等词语。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

如氧气能支持燃烧是氧气的性质;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是一个变化。

②物理性质的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的理解:a不需要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等;b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熔点等。

③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例题精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蜡烛燃烧C.干冰升华D.冰雪融化例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铁锅生锈C.香水挥发D.矿石粉碎例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液氮用作冷冻剂C.硫酸用于除铁锈D.NaOH做干燥剂例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的吸水性B.浓硫酸的腐蚀性C.碳酸的不稳定性D.浓盐酸的挥发性例5.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密度B.可燃性C.熔点D.状态几种化学反应类型知识讲解初中阶段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书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板书

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见现象:产生沉淀,气体,颜
色变化,并伴随有气体生成,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含有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化学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水的沸腾:液态—气态—液态状态改变
胆矾的研碎:块状—粉末状形状改变
讨论:电灯通电发光是什么变化?
酒精的性质;
颜色:无色,状态:液态,气味:有特殊气味,沸点:80℃(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物理性质)
点燃时:可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性质)。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内容。

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详解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详解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中考必考题;考题往往提供典型事实,判断发生变化的类型;或将物质的用途与所体现的性质相结合综合考查;为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知识,特做如下梳理:一、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2.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 容易——不易”等字词;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如叙述中有“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的用语时,则往往是叙述物质的某种变化.如“木炭在空去中燃烧”为化学变化.二、误区扫描1.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CuSO4.5H2O,属于化学变化;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爆鸣气H2和O2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答:不一定;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物质在发生这些形态变化时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固态液态气态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如CO2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但溶于水的同时,有少量的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H2CO3.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等;4.观察到有气体放出,则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放出气体常常是化学变化的一个特征,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雪碧”饮料开盖时冒出气泡是由于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降低而造成的;5.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产生,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答:不一定;发光、放热现象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但有这一现象的并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6.吸附作用一定是物理变化吗吸附作用是固体将气体或液体中某些物质吸附在它表面的作用;变化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但活性炭吸附性强,是常用的吸附剂;7.燃烧、生锈、物质的腐败一定是化学变化吗答:一定是;物质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生锈是金属与空气里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物质的腐败变质也是复杂的氧化反应;所以都是化学变化;三、典型例题例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瓷碗破碎B. 水的蒸发C. 灯泡发光D. 纸张燃烧例2.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过程,从化学的角度理解正确的是A.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B. 釜底抽薪:木柴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C. 铁杵磨成针: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D. 百炼成钢:只发生了物理变化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点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考点1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进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B、在化学实验中,要动手操作,要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C、化学实验只能帮助我们验证所学的化学原理D、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考点2 科学他那就的步骤1、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时,小亮提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可能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多;”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猜想与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2、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就会发生改变,就这些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得出结论知识点二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1、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2、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白色火焰C、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点2 实验结论1、把酒精灯点燃后,认真观察其火焰,再给你一根细木条供你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后,你认为有关火焰温度的正确结论是A、焰心>内焰>外焰B、外焰>内焰>焰心C、内焰>外焰>焰心D、内焰>焰心>外焰2、在蜡烛的探究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迅速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蜡烛中含有水C、蜡烛中含有二氧化碳D、蜡烛中既含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考点3 实验过程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甲石蜡遇热熔化、遇冷后又凝固乙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丙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丁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⑴点燃前:请描述蜡烛的颜色、状态、密度与水比较及其溶解性⑵点燃时:①描述甲中发生的主要现象②将一根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③丙的操作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若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⑶熄灭后:熄灭蜡烛后的瞬间,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丁所示,蜡烛能否重新燃烧考点4 创新探究7、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A、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聚成的石蜡固体;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还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实验探究⑴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珠,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_____⑶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主要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填序号,下同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考点1 实验操作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的方法是A、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B、从水中直接拿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放在桌上C、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水面后正放在桌上D、在水中盖上玻璃片,拿出水面后倒立放在桌上考点2 实验结论1、关于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B、吸入空气中减少的氧气便转化为呼出的气体C、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明显增加D、吸入的空气中只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2、将某种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该气体是A、氧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基本考点考点1.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用手摸药品、不凑近闻药品的气味,不尝药品的味道;②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2取用方法:①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缓立”即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缓缓直立起来;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即将试管或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后,再把试管或容器缓缓地竖立起来;②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吸取法: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步骤: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倾倒液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考点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工具,使用时应注意“两查、三禁、一不可”;“两查”是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再检查灯里的酒精量;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容积的2/3;“三禁”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一不可”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②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加热;③万一碰倒酒精灯,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①给物质加热时,若被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容器炸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要垫上石棉网;②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在有药品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炸裂试管;预热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若试管已固定,可来回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③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④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切勿朝人;考点3.量筒及滴管的使用1量筒的使用: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时,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液体的体积;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仰视和俯视读数都不准确如图1-4-2所示;2滴管的使用: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考点4.仪器的洗涤1洗涤步骤:倾倒废液→冷却→水洗→刷洗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清水洗→晾干;2难溶物的洗涤:①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可洗去油脂,再用大量的水冲洗;②用稀盐酸可以洗去难溶性氧化物或碳酸盐,再用水冲洗;3仪器洗净的标志: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玻璃仪器已经洗涤干净;二、能与综合考点考点5.托盘天平的使用拓展考点1构造:托盘天平由托盘分左右两个、指针、标尺、调节零点的平衡螺母、游码、分度盘等组成;托盘天平只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g;2使用方法:①调平: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摆动时先后指示分度盘上的左、右两边的格数接近相等,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间;②左物右码:称量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③砝码回盒,游码归零;3注意事项:①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4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质量时的常见错误的分析:③称量时,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考点6.常用化学仪器及使用实际应用考点2对常见仪器的用途、注意事项、原因的详述,如表1-4-1:仪器主要用途使用注意事项理由①常用于少量溶液间的反应或固体与液体间的反应,可直接加热;②收集少量气体;③暂时盛放药剂①给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1/3;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与桌面成45℃角,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②使用时试管外壁应干燥;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①防止液体受热时溢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使受热面积增大,以防暴沸;②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③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①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①加热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②加热前外壁应擦干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用于加热物质①酒精的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对火即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④不准用嘴吹灭灯帽盖灭;⑤不可向正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盖好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使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引燃灯内酒精而爆炸;⑤防止酒精洒①未调节天平平衡便称量指针偏左:读数>实际质量指针偏右:读数<实际质量②指针未指到中央时便读数指针偏左:读数<实际质量指针偏右:读数>实际质量反应容器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存放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集气瓶气体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质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药匙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胶头滴管少量液体支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等1常用仪器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出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而不易点燃;⑦防止被烧伤;⑧外焰温度最高Com夹持试管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①防止将杂质带入试管;②以免试管脱落量取液体体积①量筒放平;②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③量取液体时,应选能一次性量取的最小容积的量筒;④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用①②③保证数据较准确;④防止破裂称量固体质量精确到0.1g①称量前,检查游码是否在零刻度,天平是否平衡,如不平衡,应调节衡螺母,右偏重向左调,左偏重向右调;②称量时,左物右码;放砝码时,先大后小;被称物要放在纸上或玻璃器皿中称量;③用镊子夹取砝码,用后放回砝码盒①称量准确;②操作正确、方便;③保证砝码不受腐蚀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①使用后立即用水冲洗;②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③取溶后,保持橡胶帽朝上,不要平放或倒置;④不要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①防止药剂相互污染;②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③防止腐蚀胶帽;④以免玷污滴管用于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可直接加热①溶液不超过容积的2/3;②均匀加热,切忌骤冷;③加热时要不断搅拌①③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防止破裂用于可燃性固体物质的燃烧①放入集气瓶中时要自上而下慢慢放入;②不要触及瓶壁,集气瓶中预先要放入少量沙土或水①保证充分反应;②防止集气瓶破裂药匙用于取粉末状药品,镊子用取块状药品①使用前后要擦拭干净;②选择大小适宜的药匙或纸槽①以免药剂污染;②以免药剂沾在容器口三、创新考点考点7.化学实验中基本操作与仪器的组合开放性考点1基本操作与仪器的组合;基本操作需要常用仪器,而常用仪器间的组合又能完成基本操作,例如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量筒与胶头滴管应配合使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应配合使用;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药品时,托盘天平、砝码、药匙应配合使用等等;完成气密性检查、过滤、蒸发、洗涤等基本操作时,都需要仪器进行组合;2实验内容决定仪器组合;为完成某一实验内容,如气体的制备、粗盐的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等,需正确找出与之对应的基本操作和仪器组合;3安装一套复杂的仪器组合时,应按照自下而上,从左至右的顺序连接;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学习目的:1.了解空气组成,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3.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知识概要: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空气中的物质成分.空气()()()()()()⎪⎪⎪⎪⎪⎪⎩⎪⎪⎪⎪⎪⎪⎨⎧⎩⎨⎧⎪⎪⎪⎩⎪⎪⎪⎨⎧⋅⋅⋅硫、二氧化氮等如一氧化碳 、二氧化有害气体粉尘不应有成分体积分数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稀有气体体积分数氧气体积分数氮气应有成分%03%03%94%21%782.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时,为什么说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1/5体积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红磷在集气瓶的空气中燃烧时,红磷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形成白烟,由于燃烧匙内盛有过量的红磷,因此燃烧停止后,集气瓶空气中的氧气全部参加了化学反应.由于氧气的消耗,使集气瓶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以至水面上升使集气瓶内外气压相等.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约占1/5体积.得出结论为空气中氧约占1/5体积.3.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4.为什么不能用木炭、硫磺、铁、镁条等物质代替红磷燃烧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密闭容器内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1木炭、硫磺等物质燃烧后有气体生成.钟罩内气压不会下降到相应值,水就不会上升到约占1/5体积的液面注:碳、硫等燃烧生成气体能部分溶于水.因此,不能用木炭、硫代替红磷.2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3镁条在空气中不仅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发生反应:Mg+O2===2MgO 3Mg+N2===Mg3N25. 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典例精评例1 使适量的磷和木炭在等容积的A、B两瓶中同时燃烧.如右图所示.试回答:1待磷、木炭完全燃烧后,A、B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3燃烧实验能验证哪些结论河北省竞赛题分析 1A瓶有水进入,B瓶无变化;2A瓶中消耗O2生成固体,气体压强减小,B瓶生成CO2为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变.3燃烧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气.上述现象验证了氧气体积约空气的1/5.例 2 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为纯净的氮气,可用燃烧除氧气的方法,下列物质可选用的是广西省竞赛题A.硫B.二氧化碳C.磷D.木炭分析要解答此题必须掌握以下知识:1.空气的成分;2.各物质燃烧生成产物的状态,其中只有磷燃烧生成的是固态物质,硫、碳燃烧都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3.各物质燃烧时只消耗空气中的氧气.解答 C第二节氧气学习目的:1.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知识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中考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2.物质的性质分类:-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测定,不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如颜色、密度、相态等。

-化学性质:与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有关,只有进行化学反应才能观察到,如燃烧、腐蚀等。

3.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外观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如与酸、碱反应等。

4.溶液的性质:-酸性溶液:含有酸性物质(如盐酸、硫酸等)溶解的溶液,可以与碱反应。

-碱性溶液:含有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溶解的溶液,可以中和酸。

-中性溶液:pH值为7的溶液,如纯净水。

二、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基本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物质的组成不改变,如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如燃烧、腐蚀等。

2.化学变化的特征:-能量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气体释放:气体的释放是化学变化的一个常见特征。

-颜色变化:物质的颜色发生明显改变。

-沉淀生成:在溶液中生成的新沉淀。

-火焰的产生:在燃烧反应中可以观察到明亮的火焰。

3.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发生前后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生成物:反应结束后生成的物质。

4.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反应:反应物的摩尔数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变。

-配平方程式: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关系相等。

5.常见的化学反应:-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 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例如:H2+CuO△ Cu+H2O ○ 4 碳还原金属氧化物。例如:2CuO+C 高温 Cu+CO 2 ↑ ○ (4)复分解反应 1 碱性氧化物 + 酸反应 → 盐 + 水 例如:Fe2O3+6HCl= 2 FeCl3+3H2O ○ 2 碱 + 酸 → 盐 + 水(中和反应) 例如:H2SO4 +2 NaOH =Na2SO4 +2 H2O ○ 3 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例如:HCl +AgNO3=AgCl↓ + HNO3 ○ 4 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例如:2NaOH+CuSO4 = Cu(OH)2↓ ○ +Na2SO4 5 盐 + 盐 → 两种新盐 例如:NaCl+AgNO3 =AgCl↓+NaNO3 ○ 注意:碱+酸性氧化物——盐+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例如:2NaOH+CO2 = Na2CO3 + H2O
有没有新的微粒生成
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例 1】(2011 雅安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C.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变式训练一 1.(2011 达州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A.煤燃烧 B.燃放烟花 B.刀生锈 C.活性炭吸附冰箱内异味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菜腐烂
3
3 某些盐的分解 例如: CaCO3 高温 CO2 ↑+ CaO ○ (3)置换反应 1 活泼金属(金属为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与酸(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反 ○ 应生成盐和氢气。 例如:Fe+2HCl=FeCl2+H2↑ H2SO4 + Zn = ZnSO4+ H2↑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基本考点
考点1.物质的改变
(1)物理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改变,通常是物质的样子、状态发生改变。

(2)化学改变:有其他物质生成的改变,改变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改变、化学改变推断根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改变与化学改变的关系:化学改变过程中肯定伴随物理改变,物理改变过程中不肯定发生化学改变。

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改变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改变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化学改变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
(1)化学改变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改变,这种能量改变常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2)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讨论的基本目的。

考点4.物质的性质和用处的关系(拓展考点)
物质的性质确定其用处,物质的用处表达其性质。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改变,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创新考点
考点5.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探究性考点)
根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育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学问的能力。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复习考点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基本考点考点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外形、形状发作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随同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别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进程中一定随同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进程中不一定发作化学变化。

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求发作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气息、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动摇性、不动摇性、生动性、氧化性、恢复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才干与综合考点考点3.化学变化与能量(实践运用考点)(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随同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质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贮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响释放出来的。

(2)应用化学反响失掉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展开化学研讨的基本目的。

考点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拓展考点)物质的性质决议其用途,物质的用途表达其性质。

假定在运用物质的进程中,物质自身没有变化,那么是应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假定在运用进程中,物质自身发作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那么是应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创新考点考点5.新情境题中物质性质的辨析(探求性考点)依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剖析、归结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经过解答此类标题,培育同窗们看法事物和概括知识的才干。

中考化学考点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化学考点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人教新课标版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透视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涵义及推断(会推断和区分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推断,依照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用处;3.化学根本反响类型的断定;4.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分析与推断;5.燃烧及一般可燃物发生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原理的应用;6.缓慢氧化与自燃的推断。

近几年中考,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推断,几乎是必考知识点。

命题通常以“以下各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是”方式出现,标题中的“各种变化”,一般都是典型的物质变化实例,如冰雪融化、铁锅生锈等等。

有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题比拟少见,相对较热的考点是物质的性质与用处关系的识别。

试题多为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用处,要求识别哪些用处是利用其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选择题,或者是要求识别哪种物质具有此种用处的选择题。

四种根本反响类型及其应用是常考知识点,命题多为“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推断反响类型”,或者是“给出几个反响物,按所要求的类型书写化学方程式”。

氧化剂、复原剂的推断是常考知识点,命题常以“在XX(新情景)反响中,复原剂(或氧化剂)是”方式出现。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也是相对较热的考点,命题多为跟燃烧与灭火有关的现实咨询题。

本专题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方式调查,中考中所占分数约为4~10分。

●名师串讲○知识图解图1-1○重点讲解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典例]生活中的以下实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玻璃破裂B. 牛奶变酸C. 铜器生锈D. 木柴燃烧[思路串讲]该题调查的考点是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要紧紧抓住变化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这一关键。

玻璃破裂属于物质的状态变化,并无其他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牛奶变酸本质为“酸”后的物质用处已不再同前,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铜器生锈即铜变为铜绿,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木柴燃烧后有新物质——灰烬生成,因而是化学变化。

初中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题及答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题及答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下作业1.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A.铁器B.青铜器C.塑料器具D.石器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A.一定是物理变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4·5H2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有涉及到的是()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4.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填代号),化学性质有_____(填代号)。

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填文字)。

5.(重庆)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6.(南京市)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课下作业答案:1. D 解析:石器是磨制的,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而铁器和青铜器需要矿石进行冶炼制锝。

而塑料制品也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制取。

2. A 解析: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如果变为该物质的气态就是物理变化。

但是如果变为别的物质的气体则为化学变化。

如果只说变为气态,则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此题要抓住关键性词语。

3..A 解析:蓝色晶体是物理性质;受热容易失去结晶水是化学性质;用来炼铜和镀铜是用途4.①②③④⑤⑦酒精气化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B 解析:根据是否产生其它物质来判断6.B解析:根据是否产生其它物质来判断第1页共1页。

初中物质性质与变化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质性质与变化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质性质与变化知识点整理物质性质与变化是初中化学学科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内容。

理解物质性质与变化对于进一步学习化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两个方面整理相关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

2. 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可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得到。

3.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物质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来观察和判断。

4. 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能否溶解。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5. 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电性是指物质能否传导电流。

金属、酸、盐溶液等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6. 物质的燃烧性物质的燃烧性是指物质在氧气(空气)中能否燃烧。

可燃物质具有燃烧性,非可燃物质则不具备燃烧性。

7. 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稳定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

稳定的物质在常温下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不稳定的物质则可能发生分解、腐败等现象。

二、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变化时仅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变化前后的形态、颜色、相态等改变,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沸腾等。

2. 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原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放出,常见的化学变化有燃烧、腐蚀、酸碱中和等。

3. 物质的溶解溶解是物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是一种物质的物理变化,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其相互作用,产生溶液。

4. 物质的相变相变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相态转化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包括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态到液态的凝结、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过程。

初三化学中考知识点

初三化学中考知识点

初三化学中考知识点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等)、灯泡发光等。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燃烧(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如取用大理石;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如取用二氧化锰。

- 液体药品: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垂直悬空滴加);较多量液体可直接倾倒(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 物质的加热。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 仪器的连接: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一个氢原子。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如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Fe(铁)、He(氦气)、C(金刚石)。

中考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中考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中考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注意:1.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爆炸、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

但是有些现象的发生也并不是就意味着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水的沸腾,氧气变为液态后变为淡蓝色,饱和石灰水升温后有氢氧化钙析出,车胎、锅炉、气球等的爆炸。

2.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注意: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三物质的变化与性质①区分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结果,是性质的具体体现;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般是不受外界影响。

性质在变化的基础上带有结论性的描述,往往有“可以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容易”、“是┄”、“会或不会”等字眼。

②性质、变化、用途的关系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但这不是唯一的。

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典型题】1.《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千锤万凿岀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下列生产工艺(或方法)中,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五粮”酿酒 B.纺纱织布 C.高炉炼铁 D.联合制碱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4 .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5. 目前我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理科复习资料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理科复习资料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理科复习资料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理科复习资料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引言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其性质与变化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变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理科学习者提供全面准确的复习资料。

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量、硬度等。

例如,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无色、透明、流动性强等。

2.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例如,铁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等。

3. 物质的特性物质的特性是指辨识、区分不同物质的独特性质。

例如,金的特性包括密度大、延展性强等。

三、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的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的变化。

例如,水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是物质的物理变化。

2. 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例如,木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物质的化学变化。

3. 物质的相变物质的相变是指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下,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

例如,冰在加热时会先转变为液态水,然后再转变为气态水蒸气。

四、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实际应用1. 工业生产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通过石油炼制可得到各种燃料和化工原料,满足人们对能源和化工产品的需求。

2. 环境保护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深入了解有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例如,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生成原理,能够提出有效的减排措施,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3. 医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在医学研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对药物的化学性质的研究,可以开发出新的药物,治疗各种疾病。

五、总结通过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并将这些认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状态变化一般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 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 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 ·人教版 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学苑新报第33期第2、3页
三次中考综合模拟测试
│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人教版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人教版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人教版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 归类示例
D
·人教版
│ 归类示例
C
·人教版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 归类示例
D
·人教版
│ 归类示例
考点3 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例如: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能量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冰雪融化。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热能和 光能.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量.根据能量守 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 含的化学能 高(填“高”或“低”),理由是 由于此反应中放出 热量,故反应物具有的化学能高于生成物具有的化学能
高碧中学 106班
复习计划
(剩余8周课程,共计60课时)
一、第一轮复习安排(50课时):
1、走进化学世界 2、我们周围的空气 3、物质构成的奥秘 4、自然界的水 5、化学方程式 6、碳和碳的氧化物 7、燃料及其利用 8、金属 9、溶液 10、常见的酸和碱 11、化学与生活 12、特殊题型训练
二、第二轮复习安排:(10课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