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百大经典例题——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定和性质(新课标)

合集下载

高中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知识点+例题+练习

高中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知识点+例题+练习

教学过程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 A=AB=BC,E是PC的中点.证明:(1)CD⊥AE;(2)PD⊥平面ABE.规律方法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一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是平行线法(若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解题时,注意线线、线面与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另外,在证明线线垂直时,要注意题中隐含的垂直关系,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中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矩形的内角、直径所对的圆周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直角三角形(或给出线段长度,经计算满足勾股定理)、直角梯形等等.【训练1】(2013·江西卷改编)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CD,AD⊥AB,AB=2,AD=2,AA1=3,E为CD上一点,DE=1,EC=3.证明:BE⊥平面BB1C1C.考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2】(2014·深圳一模)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AB=BC=AA1,且AC=2BC,点D是AB的中点.证明:平面ABC1⊥平面B1CD.规律方法证明两个平面垂直,首先要考虑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也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可简单地记为“证面面垂直,找线面垂直”,是化归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方法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的证明非常类似,这种转化方法是本讲内容的显著特征,掌握化归与转化思想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训练2】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M是棱CC1的中点.证明:平面ABM⊥平面A1B1M.考点三平行、垂直关系的综合问题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例3】(2013·山东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AC,AB⊥P A,AB∥CD,AB=2CD,E,F,G,M,N分别为PB,AB,BC,PD,PC的中点.(1)求证:CE∥平面P AD;(2)求证:平面EFG⊥平面EMN.规律方法线面关系与面面关系的证明离不开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而形成结论的“证据链”依然是通过挖掘题目已知条件来实现的,如图形固有的位置关系、中点形成的三角形的中位线等,都为论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训练3】(2013·辽宁卷)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 A垂直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O上的点.(1)求证:BC⊥平面P AC;(2)设Q为P A的中点,G为△AOC的重心,求证:QG∥平面PBC.教学效果分析1.转化思想:垂直关系的转化2.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这样的直线图中不存在,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如有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故熟练掌握“线线垂直”、“面面垂直”间的转化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创新突破6——求解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典例】(2012·北京卷)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1)求证:DE∥平面A1CB;(2)求证:A1F⊥BE;(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反思感悟] (1)解决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其存在,把这个假设作已知条件,和题目的其他已知条件一起进行推理论证和计算,在推理论证和计算无误的前提下,如果得到了一个合理的结论,则说明存在,如果得到了一个不合理的结论,则说明不存在.(2)在处理空间折叠问题中,要注意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在折叠前后的相互位置关系与长度关系等,关键是点、线、面位置关系的转化与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注意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相关知识点的异同,盲目套用容易导致错误.【自主体验】(2014·韶关模拟)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C=90°,CD∥AB,AD=CD=12AB=2,点E为AC中点,将△ADC沿AC折起,使平面ADC⊥平面ABC,得到几何体D-ABC,如图2.(1)求证:DA⊥BC;(2)在CD上找一点F,使AD∥平面EFB.基础巩固题组(建议用时:40分钟)一、填空题1.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b 在平面β内,且b⊥m,则“α⊥β”是“a⊥b”的________条件.2.(2014·绍兴调研)设α,β为不重合的平面,m,n为不重合的直线,则下列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①若α⊥β,α∩β=n,m⊥n,则m⊥α;②若m⊂α,n⊂β,m⊥n,则n⊥α;③若n⊥α,n⊥β,m⊥β,则m⊥α;④若m∥α,n∥β,m⊥n,则α⊥β.3.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 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一点,则图形中有________对线面垂直.4.若M是线段AB的中点,A,B到平面α的距离分别是4 cm,6 cm,则M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5.(2014·郑州模拟)已知平面α,β,γ和直线l,m,且l⊥m,α⊥γ,α∩γ=m,β∩γ=l,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β⊥γ;②l⊥α;③m⊥β;④α⊥β.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P 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7.设α,β是空间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从“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中选取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用代号表示).8.如图,P 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在PB,PC上的正投影,给出下列结论: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二、解答题9.(2013·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 AD⊥底面ABCD,P 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1)P A⊥底面ABCD;(2)BE∥平面P AD;(3)平面BEF⊥平面PCD.10.(2013·泉州模拟)如图所示,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DB=BC,DB⊥AC,点M是棱BB1上一点.(1)求证:B1D1∥平面A1BD;(2)求证:MD⊥AC;(3)试确定点M的位置,使得平面DMC1⊥平面CC1D1D.能力提升题组(建议用时:25分钟)一、填空题1.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直线______上.2.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若截面PQMN是正方形,则在下列命题中,错误的为________.①AC⊥BD;②AC∥截面PQMN;③AC=BD;④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为45°.3.(2013·南通二模)如图,已知六棱锥P 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 A⊥平面ABC,P A=2AB,则下列结论中:①PB⊥AE;②平面ABC⊥平面PBC;③直线BC∥平面P AE;④∠PDA=45°.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二、解答题4.(2014·北京西城一模)。

201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百大经典例题之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判定和性质(新课标)

201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百大经典例题之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判定和性质(新课标)

典型例题一例1 简述下列问题的结论,并画图说明:(1)直线⊂a 平面α,直线A a b = ,则b 和α的位置关系如何? (2)直线α⊂a ,直线a b //,则直线b 和α的位置关系如何? 分析:(1)由图(1)可知:α⊂b 或A b =α ; (2)由图(2)可知:α//b 或α⊂b .说明:此题是考查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例题,要注意各种位置关系的画法与表示方法.典型例题二例2 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Q 是PA 的中点,求证://PC 平面BDQ .分析:要证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该平面平行,只要在该平面内找到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就可以了.证明:如图所示,连结AC ,交BD 于点O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CO AO =,连结OQ ,则OQ 在平面BDQ 内,且OQ 是APC ∆的中位线,∴OQ PC //. ∵PC 在平面BDQ 外, ∴//PC 平面BDQ .说明:应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时,关键是在平面内找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怎样找这一直线呢?由于两条直线首先要保证共面,因此常常设法过已知直线作一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如果能证明已知直线和交线平行,那么就能够马上得到结论.这一个证明线面平行的步骤可以总结为:过直线作平面,得交线,若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典型例题三例3 经过两条异面直线a ,b 之外的一点P ,可以作几个平面都与a ,b 平行?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可考虑P 点的不同位置分两种情况讨论. 解:(1)当P 点所在位置使得a ,P (或b ,P )本身确定的平面平行于b (或a )时,过P 点再作不出与a ,b 都平行的平面;(2)当P 点所在位置a ,P (或b ,P )本身确定的平面与b (或a )不平行时,可过点P 作a a '//,b b //'.由于a ,b 异面,则a ',b '不重合且相交于P .由于P b a ='' ,a ',b '确定的平面α,则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知:α//a ,α//b .可作一个平面都与a ,b 平行.故应作“0个或1个”平面.说明:本题解答容易忽视对P 点的不同位置的讨论,漏掉第(1)种情况而得出可作一个平面的错误结论.可见,考虑问题必须全面,应区别不同情形分别进行分类讨论.典型例题四例4 平面外的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平行于这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平行于这个平面.已知:直线b a //,//a 平面α,α⊄b . 求证:α//b .证明:如图所示,过a 及平面α内一点A 作平面β. 设c =βα ,∵α//a , ∴c a //. 又∵b a //, ∴c b //.∵α⊄b ,α⊂c , ∴α//b .说明:根据判定定理,只要在α内找一条直线b c //,根据条件α//a ,为了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以过a 作平面β与α相交,我们常把平面β称为辅助平面,它可以起到桥梁作用,把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和平面几何中添置辅助线一样,在构造辅助平面时,首先要确认这个平面是存在的,例如,本例中就是以“直线及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为依据来做出辅助平面的.典型例题五例5 已知四面体ABC S -的所有棱长均为a .求: (1)异面直线AB SC 、的公垂线段EF 及EF 的长; (2)异面直线EF 和SA 所成的角.分析:依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的概念求作异面直线AB SC 、的公垂线段,进而求出其距离;对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采取平移构造法求解.解:(1)如图,分别取AB SC 、的中点F E 、,连结CF SF 、.由已知,得SAB ∆≌CAB ∆. ∴CF SF =,E 是SC 的中点, ∴SC EF ⊥.同理可证AB EF ⊥∴EF 是AB SC 、的公垂线段.在SEF Rt ∆中,a SF 23=,a SE 21=.∴22SESFEF -=a a a 22414322=-.(2)取AC 的中点G ,连结EG ,则SA EG //.∴EF 和GE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异面直线EF 和SA 所成的角. 连结FG ,在EFG Rt ∆中,a EG 21=,a GF 21=,a EF 22=.由余弦定理,得22222124142412cos 222222=⋅⋅-+=⋅⋅-+=∠aa aa a EFEG GFEFEGGEF .∴45=∠GEF .故异面直线EF 和SA 所成的角为45.说明:对于立体几何问题要注意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同时要将转化过程简要地写出来,然后再求值.典型例题六例6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这个平面内的一点且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已知:直线α//a ,α∈B ,b B ∈,a b //. 求证:α⊂b . 分析:由于过点B 与a 平行的直线是惟一存在的,因此,本题就是要证明,在平面α外,不存在过B 与a 平行的直线,这是否定性命题,所以使用反证法.证明:如图所示,设α⊄b ,过直线a 和点B 作平面β,且'b =αβ . ∵α//a ,∴α//'b .这样过B 点就有两条直线b 和'b 同时平行于直线a ,与平行公理矛盾. ∴b 必在α内.说明:(1)本例的结论可以直接作为证明问题的依据. (2)本例还可以用同一法来证明,只要改变一下叙述方式.如上图,过直线a 及点B 作平面β,设'b =αβ .∵α//a ,∴α//'b .这样,'b 与b 都是过B 点平行于a 的直线,根据平行公理,这样的直线只有一条, ∴b 与'b 重合.∵α⊂'b ,∴α⊂b .典型例题七例7 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1)若直线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则α//l ; (2)若直线l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l ;(3)若直线l 与平面α平行,则l 与平面α内的任一直线平行; (4)若直线l 在平面α外,则α//l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对三种位置关系定义的准确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除了按照直线和平面公共点的个数来分类,还可以按照直线是否在平面内来分类.解:(1)直线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α内,并没有说明是所在点都不在平面α内,因而直线可能与平面平行亦有可能与直线相交.解题时要注意“无数”并非“所有”.(2)直线l 虽与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 有可能在平面α内,所以直线l 不一定平行α.(3)这是初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时常见错误,借助教具我们很容易看到.当α//l 时,若α⊂m 且l m //,则在平面α内,除了与m 平行的直线以外的每一条直线与l 都是异面直线.(4)直线l 在平面α外,应包括两种情况:α//l 和l 与α相交,所以l 与α不一定平行. 故选A .说明:如果题中判断两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解题时更要注意分类要完整,考虑要全面.如直线l 、m 都平行于α,则l 与m 的位置关系可能平行,可能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再如直线m l //、α//l ,则m 与α的位置关系可能是平行,可能是m 在α内.典型例题八例8 如图,求证: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和已知平面相交,则另一条也与该平面相交. 已知:直线b a //,P a =α平面 .求证:直线b 与平面α相交.分析:利用b a //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由b a //可确定一辅助平面β,这样可以把题中相关元素集中使用,既创造了新的线面关系,又将三维降至二维,使得平几知识能够运用.解:∵b a //,∴a 和b 可确定平面β. ∵P a =α ,∴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于过点P 的直线l .∵在平面β内l 与两条平行直线a 、b 中一条直线a 相交,∴l 必定与直线b 也相交,不妨设Q l b = ,又因为b 不在平面α内(若b 在平面α内,则α和β都过相交直线b 和l ,因此α与β重合,a 在α内,和已知矛盾). 所以直线b 和平面α相交.说明:证明直线和平面相交的常用方法有:证明直线和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否定直线在平面内以及直线和平面平行;用此结论:一条直线如果经过平面内一点,又经过平面外一点,则此直线必与平面相交(此结论可用反证法证明).典型例题九例9 如图,求证:经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 已知:a 与b 是异面直线.求证:过b 且与a 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分析:本题考查存在性与唯一性命题的证明方法.解题时要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有”就是要证明过直线b 存在一个平面α,且α//a ,“只有”就是要证满足这样条件的平面是唯一的.存在性常用构造法找出(或作出)平面,唯一性常借助于反证法或其它唯一性的结论.证明:(1)在直线b 上任取一点A ,由点A 和直线a 可确定平面β.在平面β内过点A 作直线'a ,使a a //',则'a 和b 为两相交直线,所以过'a 和b 可确定一平面α. ∵α⊂b ,a 与b 为异面直线, ∴α⊄a .又∵'//a a ,α⊂'a ,∴α//a .故经过b 存在一个平面α与a 平行.(2)如果平面γ也是经过b 且与a 平行的另一个平面, 由上面的推导过程可知γ也是经过相交直线b 和'a 的.由经过两相交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平面的性质可知,平面α与γ重合,即满足条件的平面是唯一的.说明:对于两异面直线a 和b ,过b 存在一平面α且与a 平行,同样过a 也存在一平面β且与b 平行.而且这两个平面也是平行的(以后可证).对于异面直线a 和b 的距离,也可转化为直线a 到平面α的距离,这也是求异面直线的距离的一种方法.典型例题十例10 如图,求证: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相交平面都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它们的交线平行.已知:l =βα ,α//a ,β//a ,求证:l a //.分析:本题考查综合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能力.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以先证明直线a 分别和两平面的某些直线平行,即线面平行可得线线平行.然后再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来证明a 与l 平行.证明:在平面α内取点P ,使l P ∉,过P 和直线a 作平面γ交α于b . ∵α//a ,γ⊂a ,b =αγ , ∴b a //.同理过a 作平面δ交β于c . ∵β//a ,δ⊂a ,c =βδ , ∴c a //. ∴c b //.∵β⊄b ,β⊂c , ∴β//b .又∵α⊂b ,l =βα , ∴l b //. 又∵b a //, ∴l a //.另证:如图,在直线l 上取点M ,过M 点和直线a 作平面和α相交于直线1l ,和β相交于直线2l .∵α//a ,∴1//l a , ∵β//a ,∴2//l a ,但过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另一直线平行. ∴直线1l 和2l 重合.又∵α⊂1l ,β⊂2l , ∴直线1l 、2l 都重合于直线l ,∴l a //. 说明:“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的思想在立体几何中非常重要.典型例题十一例11 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AB ,在AE 、BD 上各取一点P 、Q ,且DQ AP =.求证://PQ 面BCE .分析:要证线面平行,可以根据判定定理,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关键是在平面BCE 中如何找一直线与PQ 平行.可考察过PQ 的平面与平面BCE 的交线,这样的平面位置不同,所找的交线也不同.证明一:如图,在平面ABEF 内过P 作AB PM //交BE 于M ,在平面ABCD 内过Q 作AB QN //交BC 于N ,连结MN .∵AB PM //,∴AEPE ABPM =.又∵CD AB QN ////, ∴BD BQDCQN =,即BDBQAB QN=.∵正方形ABEF 与ABCD 有公共边AB ,∴DB AE =.∵DQ AP =,∴BQ PE =. ∴QN PM =.又∵AB PM //,AB QN //, ∴QN PM //.∴四边形PQNM 为平行四边形.∴MN PQ //. 又∵⊂MN 面BCE , ∴//PQ 面BCE .证明二:如图,连结AQ 并延长交BC 于S ,连结ES .∵AD BS //,∴QBDQ QSAQ =.又∵正方形ABEF 与正方形ABCD 有公共边AB , ∴DB AE =,∵DQ AP =,∴QB PE =.∴QSAQ QBDQ PEAP ==.∴ES PQ //, 又∵⊂ES 面BEC , ∴//PQ 面BEC .说明:从本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证线面平行的根本问题是要在平面内找一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此时常用中位线定理、成比例线段、射影法、平行移动、补形等方法,具体用何种方法要视条件而定.此题中我们可以把“两个有公共边的正方形”这一条件改为“两个全等的矩形”,那么题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典型例题十二例12 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于三条交线,证明这三条交线或平行、或相交于一点. 已知:a =βα ,b =γβ ,c =αγ .求证:a 、b 、c 互相平行或相交于一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三直线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先从熟悉的两条交线的位置关系入手,根据共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来推论三条交线的位置关系.证明:∵a =βα ,b =γβ , ∴β⊂b a 、.∴a 与b 平行或相交. ①若b a //,如图∵γ⊂b ,γ⊄a ,∴γ//a . 又∵c =αγ ,α⊂a ,∴c a //. ∴c b a ////.②若a 与b 相交,如图,设O b a = ,∴a O ∈,b O ∈.又∵βα =a ,γβ =b . ∴α∈O ,γ∈O又∵c =γα ,∴c O ∈.∴直线a 、b 、c 交于同一点O .说明:这一结论常用于求一个几何体的截面与各面交线问题,如正方体ABCD 中,M 、N 分别是1CC 、11B A 的中点,画出点D 、M 、N 的平面与正方体各面的交线,并说明截面多边形是几边形?典型例题十三例13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AC AB ≠,AE 是ABC ∆的BC 边上的高,DF 是BCD ∆的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E 和DF 是异面直线.证法一:(定理法)如图由题设条件可知点E 、F 不重合,设BCD ∆所在平面α.∴⇒⎪⎪⎩⎪⎪⎨⎧∉∈∉⊂DF E E A DF αααAE 和DF 是异面直线. 证法二:(反证法)若AE 和DF 不是异面直线,则AE 和DF 共面,设过AE 、DF 的平面为β. (1)若E 、F 重合,则E 是BC 的中点,这与题设AC AB ≠相矛盾. (2)若E 、F 不重合,∵EF B ∈,EF C ∈,β⊂EF ,∴β⊂BC . ∵β∈A ,β∈D ,∴A 、B 、C 、D 四点共面,这与题设ABCD 是空间四边形相矛盾. 综上,假设不成立.故AE 和DF 是异面直线.说明:反证法不仅应用于有关数学问题的证明,在其他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看一个有趣的实际问题:“三十六口缸,九条船来装,只准装单,不准装双,你说怎么装?” 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试验做一做. 也许你在试验几次后却无法成功时,觉得这种装法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那么你怎样才能清楚地从理论上解释这种装法是不可能呢?用反证法可以轻易地解决这个问题.假设这种装法是可行的,每条船装缸数为单数,则9个单数之和仍为单数,与36这个双数矛盾.只须两句话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已知AB 、BC 、CD 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线段,E 、F 、G 分别是AB 、BC 、CD 的中点,求证:平面EFG 和AC 平行,也和BD 平行.分析:欲证明AC //平面EFG ,根据直线和平面平等的判定定理只须证明AC 平行平面EFG 内的一条直线,由图可知,只须证明EF AC //.证明:如图,连结AE 、EG 、EF 、GF . 在ABC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EF AC //.于是AC //平面EFG . 同理可证,BD //平面EFG .说明:到目前为止,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有以下两种方法:(1)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定义;(2)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典型例题十五例15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P 、Q 分别是ABC ∆和BCD ∆的重心, 求证:ACD PQ 平面//.分析:欲证线面平行,须证线线平行,即要证明PQ 与平面ACD 中的某条直线平行,根据条件,此直线为AD ,如图.证明:取BC 的中点E .∵P 是ABC ∆的重心,连结AE , 则1∶3=PE AE ∶,连结DE , ∵Q 为BCD ∆的重心, ∴1∶3=QE DE ∶, ∴在AED ∆中,AD PQ //.又ACD AD 平面⊂,ACD PQ 平面⊄, ∴ACD PQ 平面//.说明:(1)本例中构造直线AD 与PQ 平行,是充分借助于题目的条件:P 、Q 分别是ABC ∆和BCD ∆的重心,借助于比例的性质证明AD PQ //,该种方法经常使用,望注意把握.(2)“欲证线面平行,只须证线线平行”.判定定理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证明线面平等的方法.根据问题具体情况要熟练运用.典型例题十六例16 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G 分别是BC 、11D C 的中点如下图. 求证:D D BB EG 11//平面.分析:要证明D D BB EG 11//平面,根据线面平等的判定定理,需要在平面D D BB 11内找到与EG 平行的直线,要充分借助于E 、G 为中点这一条件.证明:取BD 的中点F ,连结EF 、F D 1. ∵E 为BC 的中点,∴EF 为BCD ∆的中位线,则DC EF //,且CD EF 21=.∵G 为11D C 的中点, ∴CD G D //1且CD G D 211=,∴G D EF 1//且G D EF 1=, ∴四边形G EFD 1为平行四边形,∴EG F D //1,而111B BDD F D 平面⊂,11B BDD EG 平面⊄, ∴11//B BDD EG 平面.典型例题十七例17 如果直线α平面//a ,那么直线a 与平面α内的( ).A .一条直线不相交B .两条相交直线不相交C .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 .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解: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定义,易知排除A 、B .对于C ,无数条直线可能是一组平行线,也可能是共点线,∴C 也不正确,应排除C .与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才能保证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D 正确. ∴应选D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典型例题十八例18 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平行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 .一定平行B .一定相交C .一定异面D .相交或异面解:如图中的甲图,分别与异面直线a 、b 平行的两条直线c 、d 是相交关系; 如图中的乙图,分别与异面直线a 、b 平行的两条直线c 、d 是相交关系.综上,可知应选D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平面、线面平行等基础知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典型例题十九例19 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过不在a 、b 上的任一点,可作一个平面与a 、b 平行B .过不在a 、b 上的任一点,可作一个直线与a 、b 相交C .过不在a 、b 上的任一点,可作一个直线与a 、b 都平行D .过a 可以并且只可以作一平面与b 平行解:A 错,若点与a 所确定的平面与b 平行时,就不能使这个平面与α平行了. B 错,若点与a 所确定的平面与b 平等时,就不能作一条直线与a ,b 相交. C 错,假如这样的直线存在,根据公理4就可有b a //,这与a ,b 异面矛盾. D 正确,在a 上任取一点A ,过A 点做直线b c //, 则c 与a 确定一个平面与b 平行,这个平面是惟一的. ∴应选D.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等基本概念.典型例题二十例20 (1)直线b a //,α平面//a ,则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 (2)A 是两异面直线a 、b 外的一点,过A 最多可作___________个平面同时与a 、b平行.解:(1)当直线b 在平面α外时,α//b ;当直线b 在平面α内时,α⊂b . ∴应填:α//b 或α⊂b .(2)因为过A 点分别作a ,b 的平行线只能作一条,(分别称'a ,'b )经过'a ,'b 的平面也是惟一的.所以只能作一个平面; 还有不能作的可能,当这个平面经过a 或b 时,这个平面就不满足条件了. ∴应填:1.说明:考虑问题要全面,各种可能性都要想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典型例题二十一例21 如图,α//a ,A 是α的另一侧的点,a D C B ∈,,,线段AB ,AC ,AD 交α于E ,F ,G ,若4=BD ,4=CF ,5=AF ,则EG =___________.解:∵α//a ,ABD EG 平面 α=. ∴EG a //,即EG BD //, ∴FCAF AF BD EGCD BC FGEF AC AFCD FG BCEF +==++===.则9204545=+⨯=+⋅=FC AF BDAF EG .∴应填:920.说明: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知识主要有: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比例性质等.同时也考查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线、平面垂直的性质基础知识+典型例题答案解析

直线、平面垂直的性质基础知识+典型例题答案解析

直线、平面垂直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解决有关问题;2.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解决有关问题;3.能综合运用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基本性质文字语言: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符号语言:,l m l m αα⊥⊂⇒⊥图形语言:2.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l m l m αα⊥⊥⇒图形语言: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其他性质(1)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若l α⊥于A ,AP l ⊥,则AP α⊂.(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它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要点诠释:线面垂直关系是线线垂直、面面垂直关系的枢纽,通过线面垂直可以实现线线垂直和面面垂直关系的相互转化.要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性质定理文字语言: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m l l m l αβαββα⊥=⊂⊥⇒⊥图形语言:要点诠释: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作线面垂直的依据和方法,在解决二面角问题中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经常用到.这种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间的相互转化,是我们立体几何中求解(证)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2.平面与平面垂直性质定理的推论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要点三、垂直关系的综合转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是相互联系的,能够相互转化,转化的纽带是对应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具体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条件入手,分析已有的垂直关系,早从结论探求所需的关系,从而架起条件与结论的桥梁.垂直间的关系可按下面的口诀记忆:线面垂直的关键,定义来证最常见,判定定理也常用,它的意义要记清.平面之内两直线,两线交于一个点,面外还有一条线,垂直两线是条件.面面垂直要证好,原有图中去寻找,若是这样还不好,辅助线面是个宝.先作交线的垂线,面面转为线和面,再证一步线和线,面面垂直即可见.借助辅助线和面,加的时候不能乱,以某性质为基础,不能主观凭臆断,判断线和面垂直,线垂面中两交线.两线垂直同一面,相互平行共伸展,两面垂直同一线,一面平行另一面.要让面和面垂直,面过另面一垂线,面面垂直成直角,线面垂直记心间.【典型例题】类型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例1.设a,b为异面直线,AB是它们的公垂线(与两异面直线都垂直且相交的直线).(1)若a,b都平行于平面α,求证:AB⊥α;(2)若a,b分别垂直于平面α,β,且cαβ=,求证:AB∥c.【思路点拨】(1)依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AB⊥α,可先证明线与线的平行.(2)由于此时垂直的关系较多,因此可以考虑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AB ∥c.证明:(1)如图(1),在α内任取一点P,设直线a与点P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a',设直线b与点P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b'.∵a∥α,b∥α,∴a∥a',b∥b'.又∵AB⊥α,AB⊥b,∴AB⊥a',AB⊥b',∴AB⊥α.(2)如图,过B作BB'⊥α,则AB⊥BB'.又∵AB⊥b,∴AB垂直于由b和BB'确定的平面.∵b⊥β,∴b⊥c,∵BB'⊥α,∴BB'⊥c.∴c也垂直于由BB'和b确定的平面.故c∥AB.【总结升华】由第(2)问的证明可以看出,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与线的平行,其关键是构造平面,使所证线皆与该平面垂直.如题中,通过作出辅助线BB',构造出平面,即由相交直线b与BB'确定的平面,然后借助于题目中的其他垂直关系证明.举一反三:【变式1】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l⊥m,m⊂α,则l⊥αB.若l⊥α,l∥m,则m⊥αC.若l∥α,m⊂α,则l∥m D.若l∥α,m∥α,则l∥m【答案】B【解析】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高清:空间的线面垂直398999 例3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1)证明:AE⊥CD;(2)证明:PD⊥平面ABE.【思路点拨】(1)由PA⊥底面ABCD,可得 CD⊥PA,又CD⊥AC,故CD⊥面PAC,从而证得CD⊥AE;(2)由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的性质可得AE⊥PC,由(Ⅰ)知CD⊥AE,从而AE⊥面PCD,AE⊥PD,再由 AB ⊥PD 可得 PD⊥面ABE。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02
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的直 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 垂直。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 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定义法
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 接判断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
线是否垂直。
0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的 关系
判定是性质的必要条件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 垂直。
性质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线都垂直。
判定是性质的必要条件
因为只有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才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 直。
性质定理的证明方法
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它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证明方法
假设直线l与平面P垂直,我们需要证明l与P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假设P内 有一条直线m,由于l与P垂直,我们可以得出l与m的夹角为90度,即l与m垂直 。
判定与性质证明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比较
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是通过证明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 线垂直来证明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而性质定理的证明 方法是通过证明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来 证明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04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的 证明方法
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
判定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证明方法
假设直线l与平面P内的直线m垂直,我们需要证明l与P垂直。我们可以在P内选 择一条与m不平行的直线n,并连接l和n。由于l与m垂直,我们可以得出l与n也 垂直。由于n是P内的任意直线,我们可以得出l与P垂直。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题练习及答案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题练习及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知识梳理】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 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 ⊥α,直线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 的垂面。

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 叫做垂足。

(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结论: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记作.//a b b a αα⎫⇒⊥⎬⊥⎭(3)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即,//a b a b αα⊥⊥⇒.由定义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意直线。

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或者直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此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00的角。

3、 二面角的平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如果记棱为l ,那么两个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l αβ--.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则两射线所构成的角叫做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其作用是衡量二面角的大小;范围:000180θ≤≤.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2、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简述为“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记作l l βαβα⊥⎫⇒⊥⎬⊂⎭. 3、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记作l m m m l αβαββα⊥⎫⎪=⎪⇒⊥⎬⊂⎪⎪⊥⎭. 【经典例题】【例1】(2012浙江文)设l 是直线,a,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A .若l ∥a,l ∥β,则a ∥βB .若l ∥a,l ⊥β,则a ⊥βC .若a ⊥β,l ⊥a,则l ⊥βD .若a ⊥β, l ∥a,则l ⊥β【答案】B 【解析】利用排除法可得选项B 是正确的,∵l ∥a,l ⊥β,则a ⊥β.如选项A:l ∥a,l ∥β时, a ⊥β或a ∥β;选项C:若a ⊥β,l ⊥a,l ∥β或l β⊂;选项D:若若a ⊥β, l ⊥a,l ∥β或l ⊥β.【例2】(2012四川文)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 .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 .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D .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答案】C【解析】若两条直线和同一平面所成角相等,这两条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为异面直线,也可能相交,所以A 错;一个平面不在同一条直线的三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故B 错;若两个平面垂直同一个平面两平面可以平行,也可以垂直;故D 错;故选项C 正确.【例3】(2012山东)已知直线m 、n 及平面α,其中m ∥n ,那么在平面α内到两条直线m 、n 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可能是:①一条直线;②一个平面;③一个点;④空集.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④C .①②④D .②④【答案】C【解析】如图1,当直线m 或直线n 在平面α内时有可能没有符合题意的点;如图2,直线m 、n 到已知平面α的距离相等且所在平面与已知平面α垂直,则已知平面α为符合题意的点;如图3,直线m 、n 所在平面与已知平面α平行,则符合题意的点为一条直线,从而选C.【例4】(2012四川理)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M 、N 分别是CD 、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1A M 与DN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答案】90o 【解析】方法一:连接D 1M,易得DN ⊥A 1D 1 ,DN ⊥D 1M, 所以,DN ⊥平面A 1MD 1,又A 1M ⊂平面A 1MD 1,所以,DN ⊥A 1D 1,故夹角为90o方法二:以D 为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设正方体边长为2,则D(0,0,0),N(0,2,1),M(0,1,0)A 1(2,0,2) 故,),(),(2,121,2,01-==MA DN 所以,cos<|MA ||DN |111MA DN MA DN •=〉〈, = 0,故DN ⊥D 1M,所以夹角为90o NMB 1A 1C 1D 1B D C【例5】(2012大纲理)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1160BAA CAA ∠=∠=︒,则异面直线1AB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_.【答案】66【解析】设该三棱柱的边长为1,依题意有1111,AB AB AA BC AC AA AB =+=+-,则22221111||()222cos 603AB AB AA AB AB AA AA =+=+⋅+=+︒= 2222211111||()2222BC AC AA AB AC AA AB AC AA AC AB AA AB =+-=+++⋅-⋅-⋅=而1111()()AB BC AB AA AC AA AB ⋅=+⋅+- 1111111111112222AB AC AB AA AB AB AA AC AA AA AA AB=⋅+⋅-⋅+⋅+⋅-⋅=+-++-=11111116cos ,6||||23AB BC AB BC AB BC ⋅∴<>===⋅ 【例6】(2011·福建)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点E 为AD 的中点,点F 在CD 上,若EF ∥平面AB 1C ,则线段EF 的长度等于________.【答案】 2【解析】∵EF ∥面AB 1C ,∴EF ∥AC .又E 是AD 的中点,∴F 是DC 的中点.∴EF =12AC = 2. 【例7】(2012年山东文)如图,几何体E ABCD -是四棱锥,△ABD 为正三角形,,CB CD EC BD =⊥.(1)求证:BE DE =;(2)若∠120BCD =︒,M 为线段AE 的中点,求证:DM ∥平面BEC .【解析】(1)设BD 中点为O ,连接OC ,OE ,则由BC CD =知CO BD ⊥,又已知CE BD ⊥,所以BD ⊥平面OCE .所以BD OE ⊥,即OE 是BD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BE DE =.(2)取AB 中点N ,连接,MN DN ,∵M 是AE 的中点,∴MN ∥BE ,∵△ABD 是等边三角形,∴DN AB ⊥.由∠BCD =120°知,∠CBD =30°,所以∠ABC =60°+30°=90°,即BC AB ⊥,所以ND ∥BC ,所以平面MND ∥平面BEC ,又DM ⊂平面MND ,故DM ∥平面BEC .另证:延长BC AD ,相交于点F ,连接EF.因为CB=CD,090=∠ABC .因为△ABD 为正三角形,所以0090,60=∠=∠ABC BAD ,则030=∠AFB ,所以AF AB 21=,又AD AB =, 所以D 是线段AF 的中点,连接DM, 又由点M 是线段AE 的中点知EF DM //,而⊄DM 平面BEC , ⊂EF 平面BEC ,故DM ∥平面BEC .【例8】(2011天津)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C =45°,AD =AC =1,O 为AC 的中点,PO ⊥平面ABCD ,PO =2,M 为PD 的中点.(1)证明:PB ∥平面ACM ;(2)证明:AD ⊥平面P AC ;(3)求直线AM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解析】(1)证明:连接BD ,MO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因为O 为AC 的中点,所以O 为BD 的中点.又M 为PD 的中点,所以PB ∥MO .因为PB ?平面ACM ,MO ?平面ACM ,所以PB ∥平面ACM .(2)证明:因为∠ADC =45°,且AD =AC =1,所以∠DAC =90°,即AD ⊥AC ,又PO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所以PO ⊥AD .而AC ∩PO =O ,所以AD ⊥平面P AC .(3)取DO 中点N ,连接MN ,AN .因为M 为PD 的中点,所以MN ∥PO ,且MN =12PO =1.由PO ⊥平面ABCD ,得MN ⊥平面ABCD ,所以∠MAN 是直线AM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在Rt △DAO中,AD =1,AO =12,所以DO =52,从而AN =12DO =54.在Rt △ANM 中, tan ∠MAN =MN AN =154=455,即直线AM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455. 【例9】(2012湖南文)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A ⊥平面ABCD,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AD ∥BC,AC ⊥BD.(1)证明:BD ⊥PC;(2)若AD=4,BC=2,直线PD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为30°,求四棱锥P-ABCD 的体积.PE A DC B【解析】(1)因为,,.PA ABCD BD ABCD PA BD ⊥⊂⊥平面平面所以 又,,AC BD PA AC ⊥是平面PAC 内的两条相较直线,所以BD ⊥平面PAC,而PC ⊂平面PAC,所以BD PC ⊥.(2)设AC 和BD 相交于点O,连接PO,由(Ⅰ)知,BD ⊥平面PAC,所以DPO ∠是直线PD 和平面PAC 所成的角,从而DPO ∠30=.由BD ⊥平面PAC,PO ⊂平面PAC,知BD PO ⊥.在Rt POD 中,由DPO ∠30=,得PD=2OD.因为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AC BD ⊥,所以,AOD BOC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从而梯形ABCD 的高为111(42)3,222AD BC +=⨯+=于是梯形ABCD 面积 1(42)39.2S =⨯+⨯= 在等腰三角形AOD 中,2,22,2OD AD == 所以22242, 4.PD OD PA PD AD ===-=故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11941233V S PA =⨯⨯=⨯⨯=. 【例10】(2012新课标理)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2AC BC AA ==,D 是棱1AA 的中点,BD DC ⊥1(1)证明:BC DC ⊥1(2)求二面角11C BD A --的大小.【解析】(1)在Rt DAC ∆中,AD AC =得:45ADC ︒∠=同理:1114590A DC CDC ︒︒∠=⇒∠= 得:111,DC DC DC BD DC ⊥⊥⇒⊥面1BCD DC BC ⇒⊥(2)11,DC BC CC BC BC ⊥⊥⇒⊥面11ACC A BC AC ⇒⊥取11A B 的中点O ,过点O 作OH BD ⊥于点H ,连接11,C O C H1111111AC B C C O A B =⇒⊥,面111A B C ⊥面1A BD 1C O ⇒⊥面1A BD1OH BD C H BD ⊥⇒⊥ 得:点H 与点D 重合且1C DO ∠是二面角11C BD A --的平面角设AC a =,则1C O =,111230C D C O C DO ︒==⇒∠= 既二面角11C BD A --的大小为30︒【课堂练习】1.(2012浙江理)已知矩形ABCD ,AB =1,BC 将∆ABD 沿矩形的对角线BD 所在的直线进行翻着,在翻着过程中( )A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C 与直线BD 垂直B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 与直线CD 垂直C .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 与直线BC 垂直D .对任意位置,三直线“AC 与BD ”,“AB 与CD ”,“AD 与BC ”均不垂直2.(2012四川理)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 .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 .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D .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3.(2011重庆)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A .只有1个B .恰有3个C .恰有4个D .有无穷多个4.(2012上海)已知空间三条直线l ,m ,n 若l 与m 异面,且l 与n 异面,则 ( )A .m 与n 异面.B .m 与n 相交.C .m 与n 平行.D .m 与n 异面、相交、平行均有可能.5.(2011烟台)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 ⊥α,n ⊥β,m ⊥n ,则α⊥β;②若m ∥α,n ∥β,m ⊥n ,则α∥β;③若m ⊥α,n ∥β,m ⊥n ,则α∥β;④若m ⊥α,n ∥β,α∥β,则m ⊥n .α•A B •β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6.(2011潍坊)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α⊥γ,α⊥β,则γ∥βB .若m ∥n ,m ?α,n ?β,则α∥βC .若m ∥n ,m ∥α,则n ∥αD .若n ⊥α,n ⊥β,则α∥β7.(2010全国卷文)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若90BAC ∠=︒,1AB AC AA ==,则异面直线1BA 与1AC 所成的角等于( )A .30°B .45°C .60°D .90°8.(2010全国卷)正方体ABCD-1111A B C D 中,B 1B 与平面A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3B .3C .23D .3 9.(2010全国Ⅱ卷理)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中,SA =,那么当该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它的高为( )A .1B C .2 D .310.(2010全国Ⅰ卷)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CD=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A . 3B .3C .D . 311.(2010江西理)过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顶点A 作直线L ,使L 与棱AB ,AD ,1AA 所成的角都相等,这样的直线L 可以作(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12.(2012大纲)已知正方形1111ABCD A BC D -中,,E F 分别为1BB ,1CC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AE 与1D 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 _.13.(2010上海文)已知四棱椎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6 的正方形,侧棱PA ⊥底面ABCD ,且8PA =,则该四棱椎的体积是 .14.(2010四川卷)如图,二面角l αβ--的大小是60°,线段AB α⊂.B l ∈,AB 与l 所成的角为30°.则AB 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 15.(江西卷文)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顶点均在同一个球面上,11AB AA ==,BC =A ,B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为 A 1 D 1B 1C 1 E16.(2010湖南理)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是棱DD 1的中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经典例题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经典例题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基础达标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若直线l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垂直,则l⊥α.②若直线l与平面α内两条直线垂直,则l⊥α;③若直线l与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l⊥α;④若直线l与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则l⊥α;⑤若直线l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垂直,则l⊥α.A.1 B.2C.3 D.4答案 B解析对①②⑤,均不能断定该直线与平面垂直,该直线与平面可能平行,可能斜交,也可能在平面内,所以是错误的.正确的是③④,故选B. 2.已知直线m,n是异面直线,则过直线n且与直线m垂直的平面() A.有且只有一个B.至多一个C.有一个或无数个D.不存在答案 B解析若异面直线m、n垂直,则符合要求的平面有一个,否则不存在.3.(2014·淮北高一检测)线段AB的长等于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长的2倍,则AB 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 A.30°B.45°C.60°D.120°答案 C解析如图,AC⊥α,AB∩α=B,则BC是AB在平面α内的射影,则BC=12AB,所以∠ABC=60°,它是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4.空间四边形ABCD 的四边相等,则它的两对角线AC 、BD 的关系是( ) A .垂直且相交 B .相交但不一定垂直 C .垂直但不相交 D .不垂直也不相交答案 C解析 取BD 中点O , 连接AO ,CO , 则BD ⊥AO ,BD ⊥CO , ∴BD ⊥面AOC ,BD ⊥AC , 又BD 、AC 异面,∴选C.5.已知△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 到△ABC 三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是△ABC 的________. 答案 外心解析 P 到△ABC 三顶点的距离都相等,则点P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到△ABC 三顶点的距离都相等,所以是外心.6.(2014·舟山高一检测)如图所示,P A ⊥平面ABC ,△ABC 中BC ⊥AC ,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________.答案 4 解析⎭⎬⎫P 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P A ⊥BCAC ⊥BC P A ∩AC =A ⇒BC ⊥平面P AC ⇒BC ⊥PC , ∴直角三角形有△P AB 、△P AC 、△ABC 、△PBC . 7.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证:A 1C ⊥平面BC 1D . 证明 如图,连接AC ,所以AC ⊥BD .又∵BD⊥A1A,AC∩AA1=A,AC,A1A⊂平面A1AC,∴BD⊥平面A1AC.∵A1C⊂平面A1AC,∴BD⊥A1C.同理可证BC1⊥A1C.又∵BD∩BC1=B,BD,BC1⊂平面BC1D,∴A1C⊥平面BC1D.二、能力提升8.(2014·青岛高一检测)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BC1与平面BB1D1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63 B.265C.155 D.105答案 D解析如右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1C1、B1D1,交于O点,连接OB,由已知A1B1C1D1是正方形,∴A1C1⊥B1D1.又∵BB1⊥平面A1B1C1D1,OC1⊂平面A1B1C1D1,∴OC1⊥BB1.而BB1∩B1D1=B1,∴OC1⊥平面BB1D1D.∴OB是BC1在平面BB1D1D内的射影.∴∠C1BO是BC1与平面BB1D1D所成的角.在正方形A1B1C1D1中,OC 1=12A 1C 1=1222+22= 2.在矩形BB 1C 1C 中,BC 1=BC 2+CC 21=4+1= 5. ∴sin ∠C 1BO =OC 1BC 1=25=105.9.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A 1B 1的中点,则AE 与平面ABC 1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 答案105解析 如图,取CD 的中点F ,连接EF 交平面ABC 1D 1于O ,连接AO .由已知正方体易知EO ⊥平面ABC 1D 1,所以∠EAO 为AE 与平面ABC 1D 1所成的角,设正方体棱长为1,在Rt △EOA 中,EO =12EF =12A 1D =22,AE =⎝ ⎛⎭⎪⎫122+12=52,sin ∠EAO =EO AE =105.所以直线AE 与平面ABC 1D 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105. 10.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1,BC =a (a >0),P A ⊥平面AC ,且P A =1,若BC 边上存在点Q ,使得PQ ⊥QD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2,+∞)解析 因为P A ⊥平面AC ,QD ⊂平面AC , 所以P A ⊥QD .又因为PQ ⊥QD ,P A ∩PQ =P , 所以QD ⊥平面P AQ ,所以AQ ⊥QD .①当0<a <2时,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且AB =1知,以AD 为直径的圆与BC 无交点,即对BC 上任一点Q ,都有∠AQD <90°,此时BC 边上不存在点Q ,使PQ ⊥QD ;②当a =2时,以AD 为直径的圆与BC 相切于BC 的中点Q ,此时∠AQD =90°,所以BC 边上存在一点Q ,使PQ ⊥QD ;③当a>2时,以AD为直径的圆与BC相交于点Q1,Q2,此时∠AQ1D=∠AQ2D=90°,故BC边上存在两点Q(即Q1与Q2),使PQ⊥QD.11.(2014·南昌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是棱BC的中点,点F是棱CD上的动点.试确定点F的位置,使得D1E ⊥平面AB1F.解连接A1B,CD1,则A1B⊥AB1,A1D1⊥AB1,又A1D1∩A1B=A1,∴AB1⊥面A1BCD1,又D1E⊂面A1BCD1,∴AB1⊥D1E.于是D1E⊥平面AB1F⇔D1E⊥AF.连接DE,则DE是D1E在底面ABCD内的射影.∴D1E⊥AF⇔DE⊥AF.∵ABCD是正方形,E是BC的中点,∴当且仅当F是CD的中点时,DE⊥AF,即当点F是CD的中点时,D1E⊥平面AB1F.三、探究与创新12.已知:α∩β=AB,PQ⊥α于Q,PO⊥β于O,OR⊥α于R,求证:QR⊥AB.证明如图,∵α∩β=AB,PO⊥β于O,∴PO⊥AB.∵PQ⊥α于Q,∴PQ⊥AB.∵PO∩PQ=P,∴AB⊥平面PQO.∵OR⊥α于R,∴PQ∥OR.∴PQ与OR确定平面PQRO.即AB⊥平面PQRO.又∵QR⊂平面PQRD,∴QR⊥AB.13.已知四面体ABCD的棱长都相等,Q是AD的中点,求CQ与平面DB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过点A作AO⊥平面BCD,连接OD,OB,OC,可知O是△BCD的中心.作QP⊥OD,如图所示.∵QP∥AO,∴QP⊥平面BCD.连接CP,则∠QCP即为CQ与平面DBC所成的角.设四面体的棱长为a,∵在正△ACD中,Q是AD的中点,∴CQ=3 2a.∵QP∥AO,Q是AD的中点,O为△BCD的重心,∴QP=12AO=12a2-⎝⎛⎭⎪⎫23×32a2=12×63a=66a,即sin∠QCP=QPCQ=2 3.∴CQ与平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 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Word版含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Word版含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课前回顾】1.直线与平面垂直(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21.若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m”是“l∥α”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B∵m⊥α,若l∥α,则必有l⊥m,即l∥α⇒l⊥m.但l⊥m⇒/ l∥α,∵l⊥m 时,l可能在α内.故“l⊥m”是“l∥α”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 ⊂α,m ⊂β( ) A .若l ⊥β,则α⊥β B .若α⊥β,则l ⊥m C .若l ∥β,则α∥βD .若α∥β,则l ∥m解析:选A ∵l ⊥β,l ⊂α,∴α⊥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故A 正确.3.设m ,n 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若m ⊥α,α⊥β,则m ∥βB .若m ∥α,m ⊥β,则α⊥βC .若m ⊥n ,m ⊥α,则n ∥αD .若m ∥α,n ∥β,α⊥β,则m ⊥n解析:选B 对于A ,m 可以在β内,故A 错;对于C ,n 可以在α内,故C 错误;对于D ,m 与n 可以平行,故D 错.4.已知PD 垂直于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连接PB ,PC ,PA ,AC ,BD ,则一定互相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对.解析:由于PD ⊥平面ABCD ,故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DB⊥平面ABCD ,平面PDC ⊥平面ABCD ,平面PDA ⊥平面PDC ,平面PAC ⊥平面PDB ,平面PAB ⊥平面PAD, 平面PBC ⊥平面PDC ,共7对.答案:7考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角度(一) 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 证明线面垂直的4种方法(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l ⊥a ,l ⊥b ,a ⊂α,b ⊂α,a ∩b =P ⇒l ⊥α.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 ,a ⊂α,a ⊥l ⇒a ⊥β. (3)性质:①a ∥b ,b ⊥α⇒a ⊥α,②α∥β,a ⊥β⇒a ⊥α. (4)α⊥γ,β⊥γ,α∩β=l ⇒l ⊥γ.(客观题可用)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平面PAD ,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DC 上的点,且DF =12AB ,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求证: (1)PH ⊥平面ABCD ; (2)EF ⊥平面PAB . [学审题]①想到AB 与平面PAD 内所有的直线垂直;②想到△PAD 为等腰三角形,可取PA 的中点得垂线;③可证PH 与平面ABC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④可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也可以转化为与EF 平行的某条直线与平面PAB 垂直的证明.证明:(1)因为AB ⊥平面PAD ,PH ⊂平面PAD , 所以PH ⊥AB .因为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所以PH ⊥AD . 因为AB ∩AD =A ,AB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 所以PH ⊥平面ABCD .(2)如图,取PA 的中点M ,连接MD ,ME . 因为E 是PB 的中点, 所以ME 綊12AB .又因为DF 綊12AB ,所以ME 綊DF ,所以四边形MDF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 ∥MD . 因为PD =AD ,所以MD ⊥PA . 因为AB ⊥平面PAD ,所以MD ⊥AB . 因为PA ∩AB =A ,所以MD ⊥平面PAB , 所以EF ⊥平面PAB .角度(二) 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线垂直 证明线线垂直的4种方法(1)以算代证法:先平移到相交位置,再证明所构成的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 (2)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a ⊥α,b ⊂α⇒a ⊥b . (3)三垂线定理(垂影⇒垂斜)及其逆定理(垂斜⇒垂影). (4)a ∥b ,b ⊥c ⇒a ⊥c .2.(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 ⊥AD ,BC ⊥BD ,平面ABD ⊥平面BCD ,点E ,F (E 与A ,D 不重合)分别在棱AD ,BD 上,且EF ⊥AD .求证:(1)EF ∥平面ABC ; (2)AD ⊥AC .证明:(1)在平面ABD 内,因为AB ⊥AD ,EF ⊥AD , 所以EF ∥AB .又因为EF ⊄平面ABC ,AB ⊂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2)因为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BC⊂平面BCD,BC⊥BD,所以BC⊥平面ABD.因为AD⊂平面ABD,所以BC⊥AD.又AB⊥AD,BC∩AB=B,AB⊂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AD⊥平面ABC.又因为AC⊂平面ABC,所以AD⊥AC.【针对训练】1.如图,S是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D为斜边AC的中点.(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E,连接SE,DE,在Rt△ABC中,D,E分别为AC,AB的中点.∴DE∥BC,∴DE⊥AB,∵SA=SB,∴SE⊥AB.又SE∩DE=E,∴AB⊥平面SDE.又SD⊂平面SDE,∴AB⊥SD.在△SAC中,∵SA=SC,D为AC的中点,∴SD⊥AC.又AC∩AB=A,∴SD⊥平面ABC.(2)由于AB=BC,则BD⊥AC,由(1)可知,SD⊥平面ABC,又BD⊂平面ABC,∴SD⊥BD,又SD∩AC=D,∴BD⊥平面SAC.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证明:(1)CD⊥AE;(2)PD⊥平面ABE.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CD⊂平面ABCD,∴PA⊥CD.∵AC⊥CD,PA∩AC=A,∴CD⊥平面PAC.而AE⊂平面PAC,∴CD⊥AE.(2)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点,∴AE⊥PC.由(1)知AE⊥CD,且PC∩CD=C,∴AE⊥平面PCD.而PD⊂平面PCD,∴AE⊥PD.∵PA⊥平面ABCD,∴PA⊥AB.又∵AB⊥AD且PA∩AD=A,∴AB⊥平面PAD,而PD⊂平面PAD,∴AB⊥PD.又∵AB∩AE=A,∴PD⊥平面ABE.考点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证明面面垂直的2种方法(1)定义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判定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将证明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2)定理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把问题转化成证明线线垂直加以解决.2.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线线垂直判定性质线面垂直判定性质面面垂直【典型例题】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AC,AB⊥PA,AB∥CD,AB=2CD,E,F,G,M,N分别为PB,AB,BC,PD,PC的中点.求证:(1)CE∥平面PAD;(2)平面EFG⊥平面EMN.[学审题]①想到线面垂直的判定,可证线面垂直;或想到转化为证与其中一直线的平行线垂直;②想到平行公理,可转化为一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平行线平行;③想到连中点得三角形中位线,可证线线平行;④要证CE∥平面PAD想到证CE与平面PAD中的一条直线平行,或证CE所在平面与平面PAD平行;⑤要证平面EFG⊥平面EMN想到证其中一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平面垂直.证明:(1)法一:如图,取PA的中点H,连接EH,DH.因为E 为PB 的中点, 所以EH ∥AB ,EH =12AB .又AB ∥CD ,CD =12AB ,所以EH ∥CD ,EH =CD , 因此四边形DCEH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E ∥DH .又DH ⊂平面PAD ,CE ⊄平面PAD ,所以CE ∥平面PAD . 法二:如图,连接CF .因为F 为AB 的中点, 所以AF =12AB .又CD =12AB ,所以AF =CD .又AF ∥CD ,所以四边形AFCD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CF ∥AD . 又CF ⊄平面PAD ,AD ⊂平面PAD , 所以CF ∥平面PAD .因为E ,F 分别为PB ,AB 的中点, 所以EF ∥PA .又EF ⊄平面PAD ,PA ⊂平面PAD , 所以EF ∥平面PAD .因为CF ∩EF =F ,故平面CEF ∥平面PAD . 又CE ⊂平面CEF ,所以CE ∥平面PAD . (2)因为E ,F 分别为PB ,AB 的中点, 所以EF ∥PA .又AB ⊥PA ,所以AB ⊥EF . 同理可证AB ⊥FG .又EF ∩FG =F ,EF ⊂平面EFG ,FG ⊂平面EFG , 因此AB ⊥平面EFG .又M ,N 分别为PD ,PC 的中点, 所以MN ∥CD .又AB ∥CD ,所以MN ∥AB ,所以MN⊥平面EFG.又MN⊂平面EMN,所以平面EFG⊥平面EMN.【针对训练】(2017·北京高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B,PA⊥BC,AB⊥BC,PA=AB=BC=2,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PC上一点.(1)求证:PA⊥BD;(2)求证:平面BDE⊥平面PAC;(3)当PA∥平面BDE时,求三棱锥E-BCD的体积.解:(1)证明:因为PA⊥AB,PA⊥BC,AB∩BC=B,所以PA⊥平面ABC.又因为BD⊂平面ABC,所以PA⊥BD.(2)证明:因为AB=BC,D为AC的中点,所以BD⊥AC.由(1)知,PA⊥BD,又AC∩PA=A,所以BD⊥平面PAC.因为BD⊂平面BDE,所以平面BDE⊥平面PAC.(3)因为PA∥平面BDE,平面PAC∩平面BDE=DE,所以PA∥DE.因为D为AC的中点,所以DE=12PA=1,BD=DC= 2.由(1)知,PA⊥平面ABC,所以DE⊥平面ABC.所以三棱锥E-BCD的体积V=16BD·DC·DE=13.考点三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平面图形翻折为空间图形问题的解题关键是看翻折前后线面位置关系的变化,根据翻折的过程找到翻折前后线线位置关系中没有变化的量和发生变化的量,这些不变的和变化的量反映了翻折后的空间图形的结构特征.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为:【典型例题】(2018·广州综合测试)如图1,在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AD =AE ,F 是BC 的中点,AF 与DE 交于点G ,将△ABF 沿AF 折起,得到如图2所示的三棱锥A -BCF ,其中BC =22.(1)求证:DE ∥平面BCF ; (2)求证:CF ⊥平面ABF ;(3)当AD =23时,求三棱锥F -DEG 的体积.[学审题]解:(1)所以AD AB =AEAC,所以DE ∥BC .因为DE ⊄平面BCF ,BC ⊂平面BCF , 所以DE ∥平面BCF .(2)证明:在折叠前的图形中, 因为△ABC 为等边三角形,BF =CF ,所以AF ⊥BC ,则在折叠后的图形中,AF ⊥BF ,AF ⊥CF . 又BF =CF =12,BC =22,所以BC 2=BF 2+CF 2,所以BF ⊥CF .又BF ∩AF =F ,BF ⊂平面ABF ,AF ⊂平面ABF , 所以CF ⊥平面ABF .(3)由(1)知,平面DEG ∥平面BCF , 由(2)知,AF ⊥BF ,AF ⊥CF , 又BF ∩CF =F ,所以AF ⊥平面BCF , 所以AF ⊥平面DEG ,即GF ⊥平面DEG . 在折叠前的图形中,AB =1,BF =CF =12,AF =32.由AD =23,知AD AB =23,又DG ∥BF ,所以DG BF =AG AF =AD AB =23,所以DG =EG =23×12=13,AG =23×32=33,所以FG =AF -AG =36. 故三棱锥F ­DEG 的体积V =13S △DEG ·FG =13×12×⎝⎛⎭⎫132×36=3324.【针对训练】1.(2018·合肥二检)如图1,在平面五边形ABCDE 中,AB ∥CE ,且AE =2,∠AEC =60°,CD =ED =7,cos ∠EDC =57.将△CDE 沿CE 折起,使点D 到P 的位置,且AP=3,得到如图2所示的四棱锥P -ABCE .(1)求证:AP ⊥平面ABCE ;(2)记平面PAB 与平面PCE 相交于直线l ,求证:AB ∥l . 证明:(1)在△CDE 中,∵CD =ED =7,cos ∠EDC =57,由余弦定理得CE =2.连接AC ,∵AE =2,∠AEC =60°, ∴AC =2. 又AP =3,∴在△PAE 中,PA 2+AE 2=PE 2, 即AP ⊥AE . 同理,AP ⊥AC .∵AC ∩AE =A ,AC ⊂平面ABCE ,AE ⊂平面ABCE , ∴AP ⊥平面ABCE .(2)∵AB ∥CE ,且CE ⊂平面PCE ,AB ⊄平面PCE , ∴AB ∥平面PCE .又平面PAB ∩平面PCE =l ,∴AB ∥l .2.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AD =90°,AB =BC =12AD =a ,E是AD 的中点,O 是AC 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到图2中△A 1BE 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 1-BCDE .(1)证明:CD ⊥平面A 1OC ;(2)当平面A 1B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为362,求a 的值. 解:(1)证明:在图1中,连接EC (图略),因为AB =BC =12AD =a ,∠BAD =90°,AD ∥BC ,E 是AD 的中点,所以四边形ABCE 为正方形, 所以BE ⊥AC ,即在图2中,BE ⊥A 1O ,BE ⊥OC , 又A 1O ∩OC =O ,从而BE ⊥平面A 1OC , 又CD ∥BE ,所以CD ⊥平面A 1OC . (2)由已知,平面A 1BE ⊥平面BCDE , 且平面A 1BE ∩平面BCDE =BE , 又由(1)可知A 1O ⊥BE , 所以A 1O ⊥平面BCDE ,即A1O是四棱锥A1-BCDE的高,由图1知,A1O=22AB=22a,平行四边形BCDE的面积S=BC·AB=a2,从而四棱锥A1-BCDE的体积V=13×S×A1O=13×a2×22a=26a3,由26a3=362,解得a=6.【课后演练】1.设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直线l⊂α,则“l⊥β”是“α⊥β”成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依题意,由l⊥β,l⊂α可以推出α⊥β;反过来,由α⊥β,l⊂α不能推出l⊥β.因此“l⊥β”是“α⊥β”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设α为平面,a,b为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α,b∥α,则a∥b B.若a⊥α,a∥b,则b⊥αC.若a⊥α,a⊥b,则b∥αD.若a∥α,a⊥b,则b⊥α解析:选B若a∥α,b∥α,则a与b相交、平行或异面,故A错误;易知B正确;若a⊥α,a⊥b,则b∥α或b⊂α,故C错误;若a∥α,a⊥b,则b∥α或b⊂α或b与α相交,故D错误.3.(2018·广州一模)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m⊂β,α⊥β,则m⊥αB.若m⊥α,m∥n,n∥β,则α⊥βC.若m⊥n,m⊂α,n⊂β,则α⊥βD.若α∥β,m⊂α,n⊂β,则m∥n解析:选B A中m与α的位置关系不能确定,故A错误;∵m⊥α,m∥n,∴n⊥α,又∵n∥β,∴α⊥β,故B正确;若m⊥n,m⊂α,n⊂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C错误;若α∥β,m⊂α,n⊂β,则m与n平行或异面,故D错误.选B.4.(2018·天津模拟)设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l∥α,l∥β,则α∥βB.若l∥α,l⊥β,则α⊥βC.若α⊥β,l⊥α,则l∥βD.若α⊥β,l∥α,则l⊥β解析:选B对于A,若l∥α,l∥β,则α∥β或α与β相交,故A错;易知B正确;对于C,若α⊥β,l⊥α,则l∥β或l⊂β,故C错;对于D,若α⊥β,l∥α,则l与β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D错.选B.5.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平面ABC⊥平面ABDB.平面ABD⊥平面BCD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CD⊥平面BDED.平面ABC⊥平面ACD,且平面ACD⊥平面BDE解析:选C因为AB=CB,且E是AC的中点,所以BE⊥AC,同理,DE⊥AC,由于DE∩BE=E,于是AC⊥平面BDE.因为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DE.又AC⊂平面ACD,所以平面ACD⊥平面BDE.故选C.6.(2018·广州模拟)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其中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PA,PD的中点,在此几何体中,给出下面四个结论:①直线BE与直线CF异面;②直线BE与直线AF异面;③直线EF∥平面PBC;④平面BCE⊥平面PAD.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 B.2C.3 D.4解析:选B画出该几何体,如图所示,①因为E,F分别是PA,PD的中点,所以EF∥AD,所以EF∥BC,直线BE与直线CF是共面直线,故①不正确;②直线BE与直线AF满足异面直线的定义,故②正确;③由E,F分别是PA,PD的中点,可知EF∥AD,所以EF∥BC,因为EF⊄平面PBC,BC⊂平面PBC,所以直线EF∥平面PBC,故③正确;④因为BE与PA的关系不能确定,所以不能判定平面BCE⊥平面PAD,故④不正确.所以正确结论的个数是2.7.如图,已知∠BAC=90°,PC⊥平面ABC,则在△ABC,△PAC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与AP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解析:∵PC⊥平面ABC,∴PC垂直于直线AB,BC,AC.∵AB⊥AC,AB⊥PC,AC∩PC=C,∴AB⊥平面PAC,又∵AP⊂平面PAC,∴AB⊥AP,与AP垂直的直线是AB.答案:AB,BC,AC AB8.若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m为一条直线,则下列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①若m⊥α,则在β内一定不存在与m平行的直线;②若m⊥α,则在β内一定存在无数条直线与m垂直;③若m⊂α,则在β内不一定存在与m垂直的直线;④若m⊂α,则在β内一定存在与m垂直的直线.解析:对于①,若m⊥α,如果α,β互相垂直,则在平面β内存在与m平行的直线,故①错误;对于②,若m⊥α,则m垂直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故在平面β内一定存在无数条直线与m垂直,故②正确;对于③④,若m⊂α,则在平面β内一定存在与m垂直的直线,故③错误,④正确.答案:②④9.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α与棱AB,AC,A1C1,A1B1分别交于点E,F,G,H,且直线AA1∥平面α.有下列三个命题:①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②平面α∥平面BCC1B1;③平面α⊥平面BCFE.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平面α,平面α∩平面AA1B1B=EH,解析:如图所示,因为AA所以AA1∥EH.同理AA1∥GF,所以EH∥GF,又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易知EH=GF=AA1,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故①正确;若平面α∥平面BB1C1C,由平面α∩平面A1B1C1=GH,平面BCC1B1∩平面A1B1C1=B1C1,知GH∥B1C1,而GH∥B1C1不一定成立,故②错误;由AA1⊥平面BCFE,结合AA1∥EH知EH⊥平面BCFE,又EH⊂平面α,所以平面α⊥平面BCFE,故③正确.答案:①③10.(2018·武汉调研)在矩形ABCD中,AB<BC,现将△ABD沿矩形的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的过程中,给出下列结论:①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C与直线BD垂直;②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③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与直线BC垂直.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①假设AC 与BD 垂直,过点A 作AE ⊥BD 于E ,连接CE .则 ⎭⎪⎬⎪⎫AE ⊥BD AC ⊥BD AE ∩AC =A ⇒BD ⊥平面AEC ⇒BD ⊥CE ,而在平面BCD 中,EC 与BD 不垂直,故假设不成立,①错误.②假设AB ⊥CD ,∵AB ⊥AD ,AD ∩CD =D ,∴AB ⊥平面ACD ,∴AB ⊥AC ,由AB <BC 可知,存在这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使AB ⊥CD ,故假设成立,②正确.③假设AD ⊥BC ,∵DC ⊥BC ,∴BC ⊥平面ADC ,∴BC ⊥AC ,即△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AB 为斜边,而AB <BC ,故矛盾,假设不成立,③错误.答案:②11.如图,在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BC 1⊥AC ,则C 1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H 必在( )A .直线AB 上B .直线BC 上C .直线AC 上D .△ABC 内部解析:选A 连接AC 1(图略),由AC ⊥AB ,AC ⊥BC 1,AB ∩BC 1=B ,得AC ⊥平面ABC 1.∵AC ⊂平面ABC ,∴平面ABC 1⊥平面ABC .∴C 1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H 必在两平面的交线AB 上.12.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AB ,∠BCD =45°,∠BAD =90°.将△ADB 沿BD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BCD ,构成三棱锥A -BCD ,则在三棱锥A -BCD 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平面ABD ⊥平面ABCB .平面ADC ⊥平面BDC C .平面ABC ⊥平面BDCD .平面ADC ⊥平面ABC解析:选D ∵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D =AB ,∠BCD =45°,∠BAD =90°,∴BD ⊥CD .又平面ABD ⊥平面BCD ,且平面ABD ∩平面BCD =BD ,故CD ⊥平面ABD ,则CD ⊥AB .又AD ⊥AB ,AD ∩CD =D ,AD ⊂平面ADC ,CD ⊂平面ADC ,故AB ⊥平面ADC . 又AB ⊂平面ABC ,∴平面ADC ⊥平面ABC .1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1B 1C 1中,侧棱长为2,AC =BC =1,∠ACB =90°,D 是A 1B 1的中点,F 是BB 1上的动点,AB 1,DF 交于点E .要使AB 1⊥平面C 1DF ,则线段B 1F 的长为( )A.12B .1 C.32 D .2解析:选A 设B 1F =x ,因为AB 1⊥平面C 1DF ,DF ⊂平面C 1DF ,所以AB 1⊥DF .由已知可得A 1B 1=2,设Rt △AA 1B 1斜边AB 1上的高为h ,则DE =12h . 又2×2=h 22+(2)2,所以h =233,DE =33. 在Rt △DB 1E 中,B 1E = ⎝⎛⎭⎫222-⎝⎛⎭⎫332=66. 由面积相等得66× x 2+⎝⎛⎭⎫222=22x ,解得x =12.14.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 是PC 上的一动点,当点M 满足______时,平面MBD ⊥平面PCD .(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解析:连接AC ,则AC ⊥BD ,∵PA ⊥底面ABCD ,∴PA ⊥BD .又PA ∩AC =A ,∴BD ⊥平面PAC ,∴BD ⊥PC .∴当DM ⊥PC (或BM ⊥PC )时,即有PC ⊥平面MBD .而PC ⊂平面PCD ,∴平面MBD ⊥平面PCD .答案:DM ⊥PC (或BM ⊥PC )15.(2018·兰州实战考试)α,β是两平面,AB ,CD 是两条线段,已知α∩β=EF ,AB ⊥α于B ,CD ⊥α于D ,若增加一个条件,就能得出BD ⊥EF .现有下列条件:①AC ⊥β;②AC 与α,β所成的角相等;③AC 与CD 在β内的射影在同一条直线上;④AC ∥EF .其中能成为增加条件的序号是________.解析:由题意得,AB ∥CD ,∴A ,B ,C ,D 四点共面.①中,∵AC ⊥β,EF ⊂β,∴AC ⊥EF ,又∵AB ⊥α,EF ⊂α,∴AB ⊥EF ,∵AB ∩AC =A ,∴EF ⊥平面ABCD ,又∵BD ⊂平面ABCD ,∴BD ⊥EF ,故①正确;②不能得到BD ⊥EF ,故②错误;③中,由AC 与CD 在β内的射影在同一条直线上可知平面ABCD ⊥β,又AB ⊥α,AB ⊂平面ABCD ,∴平面ABCD ⊥α.∵平面ABCD ⊥α,平面ABCD ⊥β,α∩β=EF ,∴EF ⊥平面ABCD ,又BD ⊂平面ABCD ,∴BD ⊥EF ,故③正确;④中,由①知,若BD ⊥EF ,则EF ⊥平面ABCD ,则EF ⊥AC ,故④错误,故填①③. 答案:①③16.(2017·全国卷Ⅰ)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且∠BAP =∠CDP =90°.(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2)若PA =PD =AB =DC ,∠APD =90°,且四棱锥P -ABCD的体积为83,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 解:(1)证明:由∠BAP =∠CDP =90°,得AB ⊥AP ,CD ⊥PD .因为AB ∥CD ,所以AB ⊥PD .又AP ∩PD =P ,所以AB ⊥平面PAD .又AB ⊂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D .(2)如图所示,在平面PAD 内作PE ⊥AD ,垂足为E .由(1)知,AB ⊥平面PAD ,故AB ⊥PE ,可得PE ⊥平面ABCD .设AB =x ,则由已知可得AD =2x ,PE =22x . 故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V P -ABCD =13AB ·AD ·PE =13x 3.由题设得13x 3=83,故x =2. 从而PA =PD =AB =DC =2,AD =BC =22,PB =PC =2 2.可得四棱锥P -ABCD 的侧面积为12PA ·PD +12PA ·AB +12PD ·DC +12BC 2sin 60°=6+2 3. 17.(2017·山东高考)由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截去三棱锥C 1-B 1CD 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O 为AC 与BD 的交点,E 为AD 的中点,A 1E ⊥平面ABCD .(1)证明:A 1O ∥平面B 1CD 1;(2)设M 是OD 的中点,证明:平面A 1EM ⊥平面B 1CD 1.证明:(1)取B 1D 1的中点O 1,连接CO 1,A 1O 1,因为ABCD -A 1B 1C 1D 1是四棱柱,所以A 1O 1∥OC ,A 1O 1=OC ,因此四边形A 1OCO 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1O ∥O 1C ,因为O 1C ⊂平面B 1CD 1,A 1O ⊄平面B 1CD 1,所以A 1O ∥平面B 1CD 1.(2)因为E ,M 分别为AD ,OD 的中点,所以EM ∥AO .因为AO ⊥BD ,所以EM ⊥BD .又A 1E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A 1E ⊥BD ,因为B 1D 1∥BD ,所以EM ⊥B 1D 1,A 1E ⊥B 1D 1,又A 1E ⊂平面A 1EM ,EM ⊂平面A 1EM ,A 1E ∩EM =E ,所以B 1D 1⊥平面A 1EM ,又B1D1⊂平面B1CD1,所以平面A1EM⊥平面B1CD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以及性质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以及性质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实例解析
解析1
在第一个实例中,如果墙壁不与 地面垂直,那么铅锤线上的点将 不会都与地面上的点构成一条直 线,这表明墙壁存在倾斜。
解析2
在第二个实例中,如果木材边缘 不与工作台面垂直,那么它们之 间的交线将不会是一条直线,这 表明木材的边缘存在倾斜。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实例应用
应用1
在建筑设计中,确保建筑物结构中的 直线与地面垂直是非常重要的,这有 助于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应用
应用1
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通 过测量直线上的两点到平面的距 离是否相等,可以判断这条直线
是否与平面垂直。
应用2
求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如果已知点 在直线上,可以通过测量该点到平 面的距离来求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应用3
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如果已知点 在平面上,可以通过测量该点到直 线的距离来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

反证法
03
假设直线与平面不垂直,然后通过推理和证明来得出
矛盾,从而证明原假设不成立,即直线与平面垂直。
0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都相等。
证明
假设直线$l$与平面$alpha$垂直,那么任意取直线$l$上的两点$A$和$B$,分 别作垂线$AC$和$BD$垂直于平面$alpha$,由于$AC perp BD$,根据勾股定 理,有$|AC| = |BD|$,即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都相等。
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那 么这条直线上任意两点的连线 与平面的交线平行。
设直线$l$与平面$alpha$垂直, 在直线$l$上取两点$A$和$B$, 作线段$AB$与平面$alpha$的 交点为$C$和$D$,由于$AC perp B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 定理,有 $overleftrightarrow{CD} parallel l$。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经典例题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经典例题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经典例题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②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③如果直线不垂直于,则内没有与垂直的直线;④如果直线不垂直于,则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垂直.A.0B.1 C.2 D.3答案:B解析:当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时,与不一定垂直,故①不对;当与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时,不能保证与垂直,故②不对;当与不垂直时,可能与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故③不对;④正确.故选B.总结升华:注意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中的关键词语.举一反三:【变式1】(2010 山东)在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B.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C.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答案:D解析:A项,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也可以是两条平行线;B项,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可平行、可相交;C项,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可平行、可相交;D项,正确.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类型二、直线和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2.(2011 广东理18)如图,在椎体P-ABCD中,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DAB=60,,PB=2, E,F分别是BC,PC的中点.(1)证明:AD 平面DEF;(2)求二面角P-AD-B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取AD中点G,连接PG,BG,BD.∵PA=PD,∴,在中,,∴为等边三角形,∴,∴AD⊥平面PBG,∴又PB//EF,得,又∵DE//GB,得AD⊥DE,又,∴AD⊥平面DEF.(2)为二面角P—AD—B的平面角,在,在中,总结升华: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这条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则无关紧要.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直三棱柱中,∠ACB=90°,AC=1,,侧棱,侧面的两条对角线交点为D,的中点为M.求证:平面CBD ⊥平面BDM.证明:如下图,连接、、,则.∵,∴为等腰三角形.又知D为其底边的中点,∴.∵,,∴.又,∴.∵为直角三角形,D为的中点,∴,.又,,∴..即CD⊥DM.∵、为平面BDM内两条相交直线,∴CD⊥平面BDM.又∵,∴平面CBD⊥平面BDM.总结升华:处理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处理线面垂直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处理线线垂直问题.所以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只要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即可.类型三、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3.如图所示,已知∠BOC在平面内,OA是平面的斜线,且∠AOB=∠AOC=60°,OA=OB=OC=,BC=,求OA和平面所成的角.解析:∵,∠AOB=∠AOC=60°,∴△AOB、△AOC为正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同理△BOC也为直角三角形.过A作AH垂直平面于H,连接OH,∵AO=AB=AC,∴OH=BH=CH,H为△BOC的外心.∴H在BC上,且H为BC的中点.∵Rt△AOH中,,∴,∴∠AOH=45°.即AO和平面所成角为45°.总结升华:(1)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射影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只有确定了射影的位置,才能找到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才能将空间的问题转化为平面的问题来解.(2)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程序:①寻找过直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②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出射影,确定出所求解;③把该角放入三角形计算.(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也应考虑到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诸情况,也就是直线和平面成90°角和0°角的情况,所以求线面所成角时,应想到以上两种情况.举一反三:【变式1】(2011 全国大纲19)如图,四棱锥中,,,侧面为等边三角形,.(Ⅰ)证明:;(Ⅱ)求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解析:(I)取AB中点E,连结DE、SE,∴四边形BCDE为矩形,DE=CB=2,∵侧面为等边三角形∴又∵SD=1,,∴为直角.又∵,∴AB⊥平面SDE,∴.又SD与两条相交直线AB、SE都垂直.∴SD⊥平面SAB.(II)作垂足为F,FG⊥BC,垂足为G,连结SG∵AB⊥平面SDE,∴平面ABCD⊥平面SED.∴SF⊥平面ABCD,∵∴,又∵FG⊥BC,∴BC⊥平面SFG,∵∴平面SBC⊥平面SFG.作,H为垂足,则FH⊥平面SBC.又∵在中,,在中,∴,即F到平面SBC的距离为.∵ED//BC,∴ED//平面SBC,∴E到平面SBC的距离d也是.设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为α,则.∴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变式2】如图所示,在正三棱柱中,侧棱长为,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与侧面所成的角是________.答案:解析:如下图.由题取AC中点O,连接BO.则BO⊥平面.故为与平面所成角.又在中,,.∴,∴.类型四、二面角4.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D中,△ABD、△ACD、△BCD、△ABC都全等,且,,求以BC为棱,以面BCD和面BCA为面的二面角大小.解析:取BC的中点E,连接AE、DE,∵AB=AC,∴AE⊥BC.又∵△ABD≌△ACD,AB=AC,∴DB=DC,∴DE⊥BC.∴∠AED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又∵△ABC≌△BDC,∴AD=BC=2,在Rt△DEB中,DB=,BE=1,∴,同理.在△AED中,∵,,∴,∴∠AED=90°.∴以面BCD和面ABC为面的二面角大小为90°.总结升华: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常常用定义来确定.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D、E分别是正三棱柱的侧棱和上的点,且.求过D、E、C1的平面与棱柱的下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解析:如图,在平面内延长DE和交于点F,则F是面与面的公共点,为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所求二面角就是的平面角.∵,且,∴E、分别DF和A1F的中点.∵,∴.又面,面,∴面,而面.∴.∴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由已知,∴.总结升华:当所求的二面角没有给出它的棱时,找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两个公共点,从而找出它的棱,进而求其平面角的大小即可.类型五、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5.在四面体ABCD中,,AB=AD=CB=CD=AC=,如图所示.求证:平面ABD⊥平面BCD.证明:∵△ABD与△BCD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取BD的中点E,连接AE、CE,则AE⊥BD,BD⊥CE,∴∠AE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在△ABD中,,,∴.同理.在△AEC中,,,由于,∴AE⊥CE,即∠AEC=90°,即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为90°.∴平面ABD⊥平面BCD.总结升华:利用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可以直接判定两个平面垂直,判定的方法是(1)找出两个相交平面的平面角;(2)证明这个平面角是直角;(3)根据定义,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BC,CD=DA,E、F、G分别为CD、DA和对角线AC的中点,求证:平面BEF⊥平面BGD.证明:∵AB=BC,CD=AD,G是AC的中点,∴BG⊥AC,DG⊥AC,∴AC⊥平面BGD.又EF∥AC,∴EF⊥平面BGD.∵EF平面BEF,∴平面BDG⊥平面BEF.总结升华:证面面垂直的方法:(1)证明两平面构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2)证明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变式2】如图所示,在Rt△AOB中,,斜边AB=4.Rt△AOC可以通过Rt△AOB以直线AO为轴旋转得到,且二面角B-AO-C是直二面角.D是AB的中点.求证:平面COD⊥平面AOB;证明:由题意,CO⊥AO,BO⊥AO,∴∠BOC是二面角B-AO-C的平面角.又∵二面角B-AO-C是直二面角.∴CO⊥BO.又∵AO∩BO=O,∴CO⊥平面AOB.又CO平面COD,∴平面COD⊥平面AOB.【变式3】过点P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PA、PB、PC,有∠APB=∠APC=60°,∠BPC=90°,求证:平面ABC⊥平面BPC.证明:如图,已知PA=PB=PC=a,由∠APB=∠APC=60°,△PAC,△PAB为正三角形,则有:PA=PB=PC=AB=AC=a,取BC中点为E直角△BPC中,,,由AB=AC,AE⊥BC,直角△ABE中,,,,在△PEA中,,,∴,平面ABC⊥平面BPC.类型六、综合应用6.如图所示,△ABC为正三角形,CE⊥平面ABC,BD∥CE,且CE=AC=2BD,M是AE的中点,求证:(1)DE=DA;(2)平面BDM⊥平面ECA;(3)平面DEA⊥平面ECA.证明:(1)取EC的中点F,连接DF.∵CE⊥平面ABC,∴CE⊥BC.易知DF∥BC,CE⊥DF.∵BD∥CE,∴BD⊥平面ABC.在Rt△EFD和Rt△DBA中,∵,,∴Rt△EFD≌Rt△DBA.故DE=AD.(2)取AC的中点N,连接MN、BN,MN CF.∵BD CF,∴MN BD.N平面BDM.∵EC⊥平面ABC,∴EC⊥BN.又∵AC⊥BN,∴BN⊥平面ECA.又∵BN平面MNBD,∴平面BDM⊥平面ECA.(3)∵DM∥BN,BN⊥平面ECA,∴DM⊥平面ECA.又∵DM平面DEA,∴平面DEA⊥平面ECA.总结升华:本题涉及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这里证明的关键是BN⊥平面ECA,应充分体会线线垂直、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的关系.7.如图所示,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AD;(2)求证:MN⊥CD;(3)若∠PDA=45°,求证:MN⊥平面PCD.思路点拨:要证明MN∥平面PAD,须证MN平行于平面PAD内某一条直线.注意到M、N分别为AB,PC的中点,可取PD的中点E,从而只须证明MN∥AE即可.证明如下.证明:(1)取PD的中点E,连接AE、EN,则,故AMNE为平行四边形,∴MN∥AE.∵AE平面PAD,MN平面PAD,∴MN∥平面PAD.(2)要证MN⊥CD,可证MN⊥AB.由(1)知,需证AE⊥AB.∵PA⊥平面ABCD,∴PA⊥AB.又AD⊥AB,∴AB⊥平面PAD.∴AB⊥AE.即AB⊥MN.又CD∥AB,∴MN⊥CD.(3)由(2)知,MN⊥CD,即AE⊥CD,再证AE⊥PD即可.∵PA⊥平面ABCD,∴PA⊥AD.又∠PDA=45°,E为PD的中点.∴AE⊥PD,即MN⊥PD.又MN⊥CD,∴MN⊥平面PCD.总结升华:本题是涉及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线线垂直诸多知识点的一道综合题.(1)的关键是选取PD的中点E,所作的辅助线使问题处理的方向明朗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是转化规律.。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二)(讲义及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二)(讲义及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二)(讲义)>知识点睛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线面垂直)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 ______________ .(Jb/ /■* b丄a.其他性质: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二、平面与平面垂直(面面垂直)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其他性质: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如果一平面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直2 2精讲精练已知直线/垂直于直线AB 和AC.直线W 垂直于直线BC 和 AC.则直线/, /«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异面 C •相交 m n 和平面6 0,能得出a 丄戶的一组条件是( .in//a^n//Par\p=in^ rtuan 邛、inca> /»丄0, «丄戶若川,心/是互不重合的直线,g 緘7是互不重合的平面, 给出下列命题:① 若a 丄0, «门0二川,② 若ct 〃0, a n y=zz/»③ 若m 不垂直于<z,④ 若《门0二"f,加〃“,且"E Q , «妙,则n//a 且《〃0;⑤ 若《门0二加,n y=n » aPl 尸/,且ct 丄0, a 丄y, 0丄y,贝J w 丄川丄/, «丄人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_________________ •边长为a对于直线, A. in//n, B- 川丄心 C. m//D- m//川丄心则《丄《或《丄0:0n 尸小则加〃”; 则加不可能垂直于a 内的无数条直线;D ・垂直A. C 6C. --- a D ・aD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则AC 的长为(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BC 上的高AD 为折痕, 把△ABD 和△ACD 折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后,某学生得出 下列四个结论:① BD 丄AC^② 是等边三角形;③ 三棱锥DMBC 是正三棱锥;④ 平面ADC 丄平面ABC.其中正确的是(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iBiCi中, 则C,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H必在()A.直线AB 上C.直线AC 上 已知直二面角0[-/-〃,点AEa. AC ■丄/,垂足为点C,点医0, BD 丄h 垂足为点D,若AB=2. AC=BD=i ,则CD 的长为3 CD. 1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ZBqC=90。

高中数学空间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解析!

高中数学空间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解析!

高中数学空间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解析!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 利用判定定理;② 利用平行线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 , a⊥α,则b⊥α .);③ 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 , 则a⊥β .);④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 .注:当直线和平面垂直时,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常用来证明线线垂直 .【例题1】如图所示,已知 PA 垂直于矩形 ABCD 所在的平面,点 M , N 分别是 AB , PC 的中点,若∠PDA = 45°,求证:MN⊥平面 PCD .例题1图【解析】思路:点 M , N 是中点,取 PD 中点 E,则MN∥AE ,AE⊥平面 PCD,则MN⊥平面 PCD .解答:证明:如下图所示,取 PD 的中点 E,连接 AE , NE .∵ 点 E , N 分别为 PD , PC 的中点,∴ EN∥且= 1/2 CD ,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又∵ 点 M 是 AB 的中点,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AM ∥且= 1/2 CD ,∴ EN ∥且= AM,∴ 四边形 AMNE 为平行四边形 .∴ MN ∥且= AE ,又∵ PA⊥平面 ABCD,∠PDA = 45°,∴ △P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E⊥PD .又∵ CD⊥AD,CD⊥PA,∴ CD⊥平面 PAD , 而 AEㄷ平面 PAD ,∴ CD⊥AE .又∵ CD∩PD = D ,∴ AE⊥平面 PCD ,∴MN⊥平面 PCD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 利用判定定理;(判断垂线常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勾股定理”等结论 .)② 利用定义证明;(判断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③ 利用常用结论;(若α∥β,α⊥γ,则有β⊥γ .)【例题2】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 = BC , 点 D 是 AB 的中点 .(1) 求证:BC1∥平面 CA1D ;(2) 求证:平面CA1D⊥平面 AA1B1B .例题2图【解析】思路:(1) 连接 AC1 交 A1C 于点 E,连接 DE,则 E 为中点,则DE∥BC1 , 所以BC1∥平面 CA1D ; (DE 是△ABC1 的中位线)(2) AC = BC , 则AB⊥CD(等腰三角形中“三线合一”),A1A⊥平面 ABC 则A1A⊥CD , 则CD⊥平面 A1ABB1 ,所以平面CA1D⊥平面 AA1B1B .解答:(1)证明:如下图所示,连接 AC1 交 A1C 于点 E,连接 DE ,∵ 四边形 AA1C1C 为矩形,∴ 点 E 为对角线 AC1 的中点,又∵ 点 D 是 AB 的中点,∴ DE 为△ABC1 的中位线,∴ DE∥BC1,又∵ DEㄷ平面 CA1D , BC1 不ㄷ平面 CA1D,∴ BC1∥平面 CA1D .(2) 证明:∵ AC = BC , 点 D 为 AB 的中点,∴ CD⊥AB,又∵ A1A⊥平面 ABC,CDㄷ平面 ABC,∴ A1A⊥CD,∵ A1A∩AB = A,∴ CD⊥平面 A1ABC1 ,又∵ CDㄷ平面 CA1D ,∴ 平面CA1D⊥平面 AA1B1B .三、平面与平面垂直性质的应用① 当两个平面垂直时,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从而在证明线线垂直 .常作的辅助线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 .② 已知面面垂直,通过作辅助线转化为线面垂直,从而有更多的线线垂直的条件可用 .通过证线面垂直来证线线垂直是空间中证明两直线垂直最常用的方法 .【例题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 中,平面PAD⊥平面ABCD,AB∥CD,△PAD 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BD = 2AD = 8 , AB = 2CD = 4√5 .(1) 设 M 是 PC 上的一点,证明:平面MBD⊥平面 PAD;(2) 求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 .例题3图思路:(1) 因为两平面垂直与点 M 的位置无关,所以在平面 MBD 中,一定有直线垂直于平面 PAD,猜想来证明BD⊥平面 PAD .(2) 四棱锥底面 ABCD 为一梯形,高为点 P 到平面 ABCD 的距离 .解答:(1) 证明:在△ABD 中,∵ AD = 4 , BD = 8 , AB = 4√5 ,∴ AD^2 + BD^2 = AB^2 ,∴ AD⊥BD,又∵ 平面PAD⊥平面 ABCD,平面PAD∩平面 ABCD = AD,∴ BD⊥平面 PAD,又∵ BDㄷ平面 BDM,∴ 平面MBD⊥平面 PAD .(2)过点 P 作PO⊥AD,∵ 平面PAD⊥平面 ABCD,∴ PO⊥平面 ABCD,∴ PO 为四棱锥底面 ABCD 的高,又∵ △PAD 是边长为 4 的等边三角形,由 (1) 可知△ABD 是直角三角形,斜边 AB 上的高为:∴ 梯形的面积为:∴ 四棱锥 P-ABCD 的体积为:。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与判定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与判定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与判定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一直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几何学中,垂直被定义为与直角(90度)相交或成直角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的性质,并介绍几种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一、直线与平面的垂直性质1. 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与这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另外一条直线也与这个平面垂直。

证明:首先,设一条直线L与一个平面P垂直。

在平面P内,我们可以找到另外一条直线M与直线L垂直。

如果我们在直线M上选取一点N,并以N为中心作一个圆,圆上的任意点都在平面P内。

因此,直线M上任意一点到平面P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即直线M与平面P垂直。

2. 定理2: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证明:设一条直线L与平面P内的两条相交直线AB和CD垂直。

构造两个平面,一个是由直线L和线段AB所确定的平面,另一个是由直线L和线段CD所确定的平面。

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就是直线L,因此,直线L与平面P的夹角为90度,即直线L与平面P垂直。

二、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1. 方法1:通过判定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是否相互垂直来确定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

- 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相互垂直,即两个向量的点积为0,则可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

- 例如,给定直线L:(x,y,z) = (1+t, 2+2t, 3+3t),平面P:2x + 4y + 6z = 10。

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1, 2, 3),平面P的法向量为(2, 4, 6)。

计算两个向量的点积(1*2 + 2*4 + 3*6),得到的结果是20,不为0,所以直线L与平面P不垂直。

2. 方法2:通过判定直线上的一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否为0来确定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

- 若直线上的一点到平面的距离为0,则可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

- 例如,给定直线L:(x,y,z) = (1+t, 2+2t, 3+3t),平面P:x - 2y + z = 4。

32百大经典例题——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定和性质(新课标)

32百大经典例题——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定和性质(新课标)

典型例题一例1下列图形中,满足唯一性的是().A.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该直线垂直的直线B.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C.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D.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对定义的准确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空间垂直并非一定相关.解:A.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由于并没有强调相交,所以这样的垂线可以作无数条.事实上这无数条直线还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个平面为该直线的一个垂面.B.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一条而且仅能作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但可以作无数个平面和该直线平行.C.过此点作平面内任一直线的平行线,这条平行线都平行于平面.所以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应有无数条.D.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是有且仅有一条.假设空间点A、平面α,过点A有两条直线AB、AC都垂直于α,由于AB、AC为相交直线,不妨设AB、AC所确定的平面为β,α与β的交线为l,则必有lAC⊥,又由于AB、AC、l都在平面βAB⊥,l内,这样在β内经过A点就有两条直线和直线l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经过一点有县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故选D.说明:有关“唯一性”结论的问题,常用反证法,或者借助于其它已证明过的唯一性命题来证明.在本书中,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有且仅有一条,同时,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面也是有且仅有一个.它们都是“唯一性”命题,在空间作图题中常常用到.典型例题二例2已知下列命题:(1)若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则该直线必垂直于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互相平行;(3)若平面外的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且其中的一条平行一个平面,另一条是这个平面的斜线,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上述命题正确的是().A.(1)、(2)B.(2)、(3)C.(3)、(4)D.(2)、(4)分析:本题考查的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简单应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平面内”这一条件,同时要注意各种不同位置的两定理的基本图形及其变式图形.解:(1)已知直线不一定在平面内,所以不能用三垂线逆定理来判断垂直关系;(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必定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所以它们之间也平行;(3)根据三垂线定理可证明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但不能进一步说明直线和直线垂直;(4)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和空间两直线所成角的概念,不难证明此命题的正确性. 故选D .说明:(3)中若一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则有另一直线必与这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如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F E 、分别为棱1AA 和1BB 上的点,G 为棱BC 上的点,且1BB EF ⊥,EG FC ⊥1,求FG D 1∠.典型例题三例3 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是1BB 的中点,O 是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证:⊥OE 平面1AC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要证明⊥OE 平面1ACD ,只要在平面1ACD 内找两条相交直线与OE 垂直.证明:连结D B 1、D A 1、BD ,在△BD B 1中, ∵O E 、分别是B B 1和DB 的中点, ∴D B EO 1//. ∵⊥11A B 面D D AA 11,∴1DA 为1DB 在面D D AA 11内的射影. 又∵D A AD 11⊥, ∴11DB AD ⊥.同理可证,C D D B 11⊥.又∵111D CD AD = ,1AD 、⊂C D 1面1ACD , ∴⊥D B 1平面1ACD . ∵EO D B //1, ∴⊥EO 平面1ACD .另证:连结CE AE 、,O D 1,设正方体1DB 的棱长为a ,易证CE AE =. 又∵OC AO =, ∴AC OE ⊥.在正方体1DB 中易求出:a a a DODD O D 2622222211=⎪⎪⎭⎫ ⎝⎛+=+=,a a a OBBEOE 232222222=⎪⎪⎭⎫ ⎝⎛+⎪⎭⎫⎝⎛=+=, ()a a aEB B D E D 232222212111=⎪⎭⎫⎝⎛+=+=.∵21221E D OEO D =+,∴OE O D ⊥1.∵O AC O D = 1,O D 1、⊂AC 平面1ACD , ∴⊥OE 平面1ACD .说明:要证线面垂直可找线线垂直,这是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垂直时常用的转化方法.在证明线线垂直时既要注意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也要注意有时是从数量关系方面找垂直,即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的应用.典型例题四例4 如图,在△ABC 中,90=∠B ,⊥SA 平面ABC ,点A 在SB 和SC 上的射影分别为N M 、,求证:SC MN ⊥.分析:本题考查的仍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思想.欲证MN SC ⊥,可证⊥SC 面AMN ,为此须证AN SC ⊥,进而可转化为证明⊥AN 平面SBC ,而已知SB AN ⊥,所以只要证BC AN ⊥即可.由于图中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关系较多,所以本题也可以利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来证线线垂直.证明:∵⊥SA 面ABC ,⊂BC 平面ABC , ∴BC SA ⊥.∵90=∠B ,即BC AB ⊥,A SA BA = ,∴⊥BC 平面SAB .∵⊂AN 平面SAB .∴AN BC ⊥.又∵SB AN ⊥,B BC SB = , ∴⊥AN 平面SBC . ∵⊂SC 平面SBC ,∴SC AN ⊥,又∵SC AM ⊥,A AN AM = , ∴⊥SC 平面AMN . ∵⊂MN 平面AMN . ∴MN SC ⊥.另证:由上面可证⊥AN 平面SBC . ∴MN 为AM 在平面SBC 内的射影.∵SC AM ⊥, ∴SC MN ⊥.说明:在上面的证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证明线线垂直常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而证明线面垂直又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立体几何中的证明常常是在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的.本题若改为下题,想想如何证:已知⊥SA ⊙O 所在平面,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任意一点(C 与B A 、不重合).过点A 作SB 的垂面交SB 、SC 于点N M 、,求证:SC AN ⊥.典型例题五例5 如图,AB 为平面α的斜线,B 为斜足,AH 垂直平面α于H 点,BC 为平面α内的直线,θ=∠ABH ,α=∠HBC ,β=∠ABC ,求证:θαβcos cos cos ⋅=.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角的定义和计算.要证明三个角余弦值之间关系,可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三个角的余弦值,再代入验证证明,其中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要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过H 点作HD 垂直BC 于D 点,连AD . ∵α⊥AH ,∴AD 在平面α内射影为HD . ∵HD BC ⊥,α⊂BC , ∴AD BC ⊥.在Rt △ABH 中有:BA BH =θcos ① 在Rt △BHD 中有:BH BD =αcos ② 在Rt △ABD 中有:BABD =βcos ③由①、②、③可得:αθβcos cos cos ⋅=.说明:由此题结论易知: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若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角为θ,则斜线与平面内其它直线所成角β的范围为⎥⎦⎤⎢⎣⎡2πθ,.典型例题六例6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4,⊥CG 平面ABCD ,2=CG ,F E 、分别是AD AB 、中点,求点B 到平面GEF 的距离.分析:此题是1991年高考题,考查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等位置关系以及逻辑推理和空间想像能力.本题是求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可用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另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为此要寻找过点B 与平面GEF 平行的直线,因为与平面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证明:连结AC BD 、,EF 和BD 分别交AC 于O H 、,连GH ,作GH OK ⊥于K .∵ABCD 为正方形,F E 、分别为AD AB 、的中点,∴BD EF //,H 为AO 中点. ∵EF BD //,⊄BD 平面GFE , ∴//BD 平面GFE .∴BD与平面GFE 的距离就是O 点到平面EFG 的距离.∵AC BD ⊥,∴AC EF ⊥.∵⊥GC 面ABCD ,∴EF GC ⊥. ∵C AC GC = , ∴⊥EF 平面GCH . ∵⊂OK 平面GCH ,∴OK EF ⊥.又∵GH OK ⊥,H EF GH = , ∴⊥OK 平面GEF .即OK 长就是点B 到平面GEF 的距离. ∵正方形边长为4,2=CG , ∴24=AC ,2=HO ,23=HC .在Rt △HCG 中,2222=+=CGHCHG .在Rt △GCH 中,11112=⋅=HGGC HO OK .说明: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常用三种方法:一是直接法.由该点向平面引垂线,直接计算垂线段的长.用此法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垂足位置.如本题可用下列证法:延长CB 交FE的延长线于M ,连结GM ,作ME BP ⊥于P ,作CG BN //交MG 于N ,连结PN ,再作PN BH ⊥于H ,可得⊥BH 平面GFE ,BH 长即为B 点到平面EFG 的距离.二是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三是体积法.已知棱锥的体积和底面的面积.求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可逆用体积公式.典型例题七例7 如图所示,直角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S ,且SC SB SA ==. (1)求证:点S 与斜边AC 中点D 的连线SD ⊥面ABC ; (2)若直角边BC BA =,求证:BD ⊥面SAC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得到线线垂直,从而得到线面垂直. 证明:(1)在等腰SAC ∆中,D 为AC 中点,∴AC SD ⊥. 取AB 中点E ,连DE 、SE .∵BC ED //,AB BC ⊥,∴AB DE ⊥.又AB SE ⊥,∴AB ⊥面SED ,∴SD AB ⊥.∴SD ⊥面ABC (AB 、AC 是面ABC 内两相交直线). (2)∵BC BA =,∴AC BD ⊥. 又∵SD ⊥面ABC ,∴BD SD ⊥. ∵D AC SD = ,∴BD ⊥面SAC .说明: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在于寻找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寻找途径可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垂直,可由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可由线面垂直得线线垂直等.典型例题八例8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已知:b a //,α⊥a .求证:α⊥b .分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只需在α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b 垂直即可.证明:如图所示,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 、n . ∵α⊥a ,∴m a ⊥,n a ⊥.又∵a b //,从而有m b ⊥,n b ⊥. 由作图知m 、n 为α内两条相交直线.∴α⊥b .说明:本题的结论可以作为判定线面垂直的依据,即当要证的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不明确或不易证出时,可以考虑证明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典型例题九例9 如图所示,已知平面α 平面β=EF ,A 为α、β外一点,α⊥AB 于B ,β⊥AC 于C ,α⊥CD 于D .证明:EF BD ⊥.分析:先证A 、B 、C 、D 四点共面,再证明EF ⊥平面ABCD ,从而得到EF BD ⊥.证明:∵α⊥AB ,α⊥CD ,∴CD AB //. ∴A 、B 、C 、D 四点共面.∵α⊥AB ,β⊥AC ,EF =βα ,∴EF AB ⊥,EF AC ⊥.又A AC AB = ,∴EF ⊥平面ABCD . ∴BD EF ⊥.说明:与线面平行和线线平行交替使用一样,线面垂直和线线垂直也常互为条件和结论.即要证线面垂直,先找线线垂直;要证线线垂直,先找线面垂直.本题证明“A 、B 、C 、D 四点共面”非常重要,仅由EF ⊥平面ABC ,就断定BD EF ⊥,则证明是无效的.典型例题十例10 平面α内有一半圆,直径AB ,过A 作SA ⊥平面α,在半圆上任取一点M ,连SM 、SB ,且N 、H 分别是A 在SM 、SB 上的射影.(1)求证:SB NH ⊥;(2)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线面垂直关系? (3)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4)这个图形中有多少对相互垂直的直线?分析:注意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有关知识进行判断.(1)证明:连AM 、BM .如上图所示, ∵AB 为已知圆的直径,∴BM AM ⊥. ∵SA ⊥平面α,α⊂BM ,∴MB SA ⊥. ∵A SA AM = ,∴BM ⊥平面SAM .∵AN ⊂平面SAM ,∴AN BM ⊥.∵SM AN ⊥于N ,M SM BM = ,∴AN ⊥平面SMB .∵SB AH ⊥于H ,且NH 是AH 在平面SMB 的射影,∴SB NH ⊥. 解(2):由(1)知,SA ⊥平面AMB ,BM ⊥平面SAM ,AN ⊥平面SMB . ∵AH SB ⊥且HN SB ⊥,∴SB ⊥平面ANH , ∴图中共有4个线面垂直关系.(3)∵SA ⊥平面AMB ,∴SAB ∆、SAM ∆均为直角三角形. ∵BM ⊥平面SAM ,∴BAM ∆、BMS ∆均为直角三角形.∵AN ⊥平面SMB ,∴ANS ∆、ANM ∆、ANH ∆均为直角三角形.∵SB ⊥平面ANH ,∴SHA ∆、BHA ∆、SHN ∆、BHN ∆均为直角三角形. 综上,图中共有11个直角三角形.(4)由SA ⊥平面AMB 知,AM SA ⊥,AB SA ⊥,BM SA ⊥. 由BM ⊥平面SAM 知,AM BM ⊥,SM BM ⊥,AN BM ⊥. 由AN ⊥平面SMB 知,SM AN ⊥,SB AN ⊥,NH AN ⊥. 由SB ⊥平面ANH 知,AH SB ⊥,HN SB ⊥. 综上,图中共有11对互相垂直的直线.说明:为了保证(2)(3)(4)答案不出错,首先应找准(2)的答案,由“线⊥面”可得到“线⊥面内线”,当“线⊥面内线”且相交时,可得到直角三角形;当“线⊥面内线”且不相交时,可得到异面且垂直的一对直线.典型例题十一例11 如图所示,︒=∠90BAC .在平面α内,PA 是α的斜线,︒=∠=∠60PAC PAB .求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析:求PA 与平面α所成角,关键是确定PA 在平面α上射影AO 的位置.由PAC PAB ∠=∠,可考虑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来确定AO 位置,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用三垂线定理.解:如图所示,过P 作α⊥PO 于O .连结AO ,则AO 为AP 在面α上的射影,PAO ∠为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 作AC OM ⊥,由三重线定理可得AC PM ⊥. 作AB ON ⊥,同理可得AB PN ⊥.由PAC PAB ∠=∠,︒=∠=∠90PNA PMA ,PA PA =, 可得PMA ∆≌PNA ∆,∴PN PM =.∵OM 、ON 分别为PM 、PN 在α内射影,∴ON OM =.所以点O 在BAC ∠的平分线上. 设a PA =,又︒=∠60PAM ,∴a AM 21=,︒=∠45OAM ,∴a AM AO 222==.在POA ∆中,22cos ==∠PAAO PAO ,∴︒=∠45PAO ,即PA 与α所成角为︒45. 说明:(1)本题在得出PA 在面α上的射影为BAC ∠的平分线后,可由公式βαθcos cos cos ⋅=来计算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此时︒==∠60θPAC ,α=∠PAO ,︒==∠45βCAO .(2)由PA 与平面α上射影为BAC ∠平分线还可推出下面结论:四面体ABC P -中,若PAC PAB ∠=∠,PBC PBA ∠=∠,则点A 在面ABC 上的射影为ABC ∆的内心.典型例题十二例12 如图所示,在平面β内有ABC ∆,在平面β外有点S ,斜线AC SA ⊥,BC SB ⊥,且斜线SA 、SB 分别与平面β所成的角相等,设点S 与平面β的距离为cm 4,BC AC ⊥,且cm AB 6=.求点S 与直线AB 的距离.分析:由点S 向平面β引垂线,考查垂足D 的位置,连DB 、DA ,推得AC DA ⊥,BC DB ⊥,又︒=∠90ACB ,故A 、B 、C 、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解:作SD ⊥平面β,垂足为D ,连DA 、DB . ∵AC SA ⊥,BC DB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有:AC DA ⊥,BC DB ⊥, 又BC AC ⊥,∴ACBD 为矩形.又∵SB SA =,∴DB DA =,∴ACBD 为正方形, ∴AB 、CD 互相垂直平分.设O 为AB 、CD 的交点,连结SO ,根据三垂线定理,有AB SO ⊥,则SO 为S 到AB 的距离.在SOD Rt ∆中,cm SD 4=,cm AB DO 321==,∴cm SO 5=.因此,点S 到AB 的距离为cm 5.说明:由本例可得到点到直线距离的作法:(1)若点、直线在确定平面内,可直接由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和垂足的距离即为所求. (2)若点在直线所在平面外,可由三垂线定理确定:由这点向平面引垂线得垂足,由垂足引直线的垂线得斜足,则这点与斜足的距离为点到直线的距离.(3)处理距离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作、证、算,即作出符合要求的辅助线,然后证明所作距离符合定义,再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典型例题十三例13 如图,ABCD 是正方形,SA 垂直于平面ABCD ,过A 且垂直于SC 的平面交SB 、SC 、SD 分别于点E 、F 、G ,求证:SB AE ⊥,SD AG ⊥.分析: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由于图形的对称性,所以两个结论只需证一个即可.欲证SB AE ⊥,可证⊥AE 平面SBC ,为此须证BC AE ⊥、SC AE ⊥,进而转化证明⊥BC 平面SAB 、⊥SC 平面AEFG .证明:∵SA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 ∴BC SA ⊥. 又∵ABCD 为正方形, ∴AB BC ⊥.∴⊥BC 平面ASB . ∵⊂AE 平面ASB , ∴AE BC ⊥.又∵⊥SC 平面AEFG , ∴AE SC ⊥. ∴⊥AE 平面SBC . 又∵⊂SB 平面SBC ,∴SB AE ⊥,同理可证SD AG ⊥.说明:(1)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有:同一平面内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垂线定理与它的逆定理,以及与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就与另一条垂直.(2)本题的证明过程中反复交替使用“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化思想的优越性.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如图,求证: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已知:BAC ∠在平面α内,点α∉P ,AB PE ⊥,AC PF ⊥,α⊥PO ,垂足分别是E 、F 、O ,PF PE =.求证:CAO BAO ∠=∠.证明:∵α⊥PO ,∴OE 为PE 在α内的射影. ∵PE AB ⊥,α平面⊂AB ,∴OE AB ⊥.同理可证:OF AC ⊥.又∵α⊥PO ,PF PE =,OF OE =, ∴CAO BAO ∠=∠.说明:本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题目,与此题类似的有下面命题:从一个角的顶点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射线,使斜射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则斜射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由此结论和上一个例题很容易求解下面这道题:已知︒=∠90ACB ,S 为平面ACB 外一点,︒=∠=∠60SCB SCA ,求SC 与平面ACB 所成角.典型例题十五例15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号,不正确的打“×”号. (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 (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 )(4)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 垂直于α的平面内.( ) (5)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 )解:(1)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外乎有两种①平行 ②异面,因此应打“×”号(2)该命题的关键是这无数条直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①若为平行,则该命题应打“×”号;若为相交,则该命题应打“√”,正是因为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具备,因此,不说明面内无这数条线的位置关系,则该命题应打“×”号.(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由线面垂直定义的逆用,则该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的第三边,∴该命题应打“√”.(4)前面介绍了两个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根据第一个命题知: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平面惟一,因此,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都在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平面内,∴该命题应打“√”号.(5)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设为a ,b ,c 且a ,b ,c 共点于O ,∵b a ⊥,c a ⊥,0=c b ,且b ,c 确定一平面,设为α,则α⊥a ,同理可知b 垂直于由a ,c 确定的平面,c 垂直于由了确定的平面, ∴该命题应打“√”号.说明:本题是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等知识来解答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必须作到:概念清楚、问题理解透彻、相关知识能灵活运用.典型例题十六例16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C BC =,BD AD =,引CD BE ⊥,E 为垂足,作BE AH ⊥于H ,求证:BCD AH 平面⊥.分析:若证BCD AH 平面⊥,只须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AH 垂直平面BCD 中两条相交直线即可.证明:取AB 中点F ,连CF 、DF , ∵BC AC =,∴AB CF ⊥.又∵BD AD =,∴AB DF ⊥,∴CDF AB 平面⊥, 又CDF CD 平面⊂,∴AB CD ⊥又BE CD ⊥,∴ABE CD 平面⊥,AH CD ⊥, 又BE AH ⊥,∴BCD AH 平面⊥.典型例题十七例17 如果平面α与α外一条直线a 都垂直b ,那么α//a . 已知:直线α⊄a ,b a 直线⊥,α⊥b .求证:α//a .分析:若证线面平行,只须设法在平面α内找到一条直线'a ,使得'//a a ,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证.证明:(1)如图,若a 与b 相交,则由a 、b 确定平面β,设'a =αβ .αααβαα////,,'''''a a a a a ab a a b ab a b ⇒⎪⎭⎪⎬⎫⊄⊂⇒⎪⎭⎪⎬⎫⊂⊥⊥⇒⎭⎬⎫⊂⊥又∵. (2)如图,若a 与b 不相交,则在a 上任取一点A ,过A 作b b //',a 、'b 确定平面β,设'a =αβ .αααβααα////,,////'''''''''''a a a a a a ab a b a b b b a b a b b b b ⇒⎪⎭⎪⎬⎫⊄⊂⇒⎪⎪⎭⎪⎪⎬⎫⊂⊥⇒⎭⎬⎫⊥⊥⇒⎪⎭⎪⎬⎫⊂⊥⇒⎭⎬⎫⊥又又∵又∵. 典型例题十八例18 如图,已知在ABC ∆中,︒=∠60BAC ,线段A B C AD 平面⊥,DBC AH 平面⊥,H 为垂足.求证:H 不可能是DBC ∆的垂心.分析:根据本题所证结论,可采用反证法予以证明. 证明:如图所示,假设H 是DBC ∆的垂心,则DC BH ⊥. ∵DBC AH 平面⊥,∴AH DC ⊥,∴ABH DC 平面⊥,∴DC AB ⊥. 又∵ABC DA 平面⊥,∴DA AB ⊥, ∴DAC AB 平面⊥,∴AC AB ⊥,这与已知︒=∠60BAC 矛盾,∴假设不成立,故H 不可能是DBC ∆的垂心.说明:本题只要满足︒≠∠90BAC ,此题的结论总成立.不妨给予证明.典型例题十九例19 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 .仅②不正确 B .仅①、④正确 C .仅①正确 D .四个命题都正确分析:①该命题就是平行公理,即课本中的公理4,因此该命题是正确的;②如图,直线a ⊥平面α,α⊂b ,α⊂c ,且A c b = ,则b a ⊥,c a ⊥,即平面α内两条直交直线b ,c 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 ,但b ,c 的位置关系并不是平行.另外,b ,c 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异面,如果把直线b 平移到平面α外,此时与a 的位置关系仍是垂直,但此时,b ,c 的位置关系是异面.③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易知ABCD B A 平面//11,ABCD D A 平面//11,但11111A D A B A = ,因此该命题是错误的.④该命题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因此是正确的. 综上可知①、④正确. ∴应选B .典型例题二十例20 设a ,b 为异面直线,AB 为它们的公垂线 (1)若a ,b 都平行于平面α,则α⊥AB ;(2)若a ,b 分别垂直于平面α、β,且c =βα ,则c AB //.分析:依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α⊥AB ;证明线与线的平行,由于此时垂直的关系较多,因此可以考虑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c AB //.图1 图2证明:(1)如图1,在α内任取一点P ,设直线a 与点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a , 设直线b 与点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b ∵α//a ,α//b ,∴'//a a ,'//b b又∵a AB ⊥,b AB ⊥,∴'a AB ⊥,'b AB ⊥, ∴α⊥AB .(2)如图2,过B 作α⊥'BB ,则a BB //', 则'BB AB ⊥又∵b AB ⊥,∴AB 垂直于由b 和'BB 确定的平面.∵β⊥b ,∴c b ⊥,α⊥'BB ,∴c BB ⊥'.∴c 也垂直于由'BB 和b 确定的平面.故AB c //.说明:由第(2)问的证明可以看出: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与线的平行,其关键是构造出平面,使所证线皆与该平面垂直.如题中,通过作出辅助线'BB ,构造出平面,即由相交直线b 与'BB 确定的平面.然后借助于题目中的其他垂直关系证得.典型例题二十一例21 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F 为异面直线D A 1与AC 的公垂线,求证:1//BD EF .分析:证明1//BD EF ,构造与EF 、1BD 都垂直的平面是关键.由于EF 是AC 和D A 1的公垂线,这一条件对构造线面垂直十分有用.证明:连结11C A ,由于11//C A AC ,AC EF ⊥, ∴11C A EF ⊥.又D A EF 1⊥,1111A C A D A = , ∴D C A EF 11平面⊥. ①∵11111D C B A BB 平面⊥,111111D C B A C A 平面⊂, ∴111C A BB ⊥.∵四边形1111D C B A 为正方形, ∴1111D B C A ⊥,1111B BB D B = , ∴D D BB C A 1111平面⊥,而D D BB BD 111平面⊂,∴111BD C A ⊥. 同理11BD DC ⊥,1111C C A DC = , ∴D C A BD 111平面⊥. ② 由①、②可知:1//BD EF .典型例题二十二例22 如图,已知P 为ABC ∆外一点,PA 、PB 、PC 两两垂直,a PC PB PA ===,求P 点到平面ABC 的距离.分析:欲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先过点作平面的垂线,进一步求出垂线段的长. 解:过P 作ABC PO 平面⊥于O 点,连AO 、BO 、CO , ∴AO PO ⊥,BO PO ⊥,CO PO ⊥ ∵a PC PB PA ===,∴PAO ∆≌PBO ∆≌PCO ∆, ∴OC OB OA ==, ∴O 为ABC ∆的外心. ∵PA 、PB 、PC 两两垂直, ∴a CA BC AB 2===,ABC ∆为正三角形,∴a AB AO 3633==,∴a AOPA PO 3322=-=.因此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a 33.说明:(1)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找到或作出要求的距离;然后使所求距离在某一个三角形中;最后在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出距离.(2)求距离问题转化到解三角形有关问题后,在三角形中求距离常常用到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函数知识.(3)点到平面距离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高考命题中出现较多,应充分注意,除了上面提到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以后学习的等积法,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典型例题二十三例23 如图,已知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51=AA ,12=AB ,求直线11C B 和平面11BCD A 的距离.分析:求线面距离,其基本方法是在线上选一点,作出点面距,距离然后根据求点面距的有关方法求解.解:如图,∵BC C B //11,且1111BCD A C B 平面⊄,11BCD A BC 平面⊂, ∴1111//BCD A C B 平面.从而点1B 到平面11BCD A 的距离即为所求. 过点1B 作B A E B 11⊥于E ,∵11ABB A BC 平面⊥,且B B AA E B 111平面⊂, ∴E B BC 1⊥. 又B B A BC =1 , ∴111BCD A E B 平面⊥. 即线段E B 1的长即为所求, 在B B A Rt 11∆中,13601251252211111=+⨯=⋅=BA BB B A E B ,∴直线11C B 到平面11BCD A 的距离为1360.说明:本题考查长方体的性质,线面距离的概念等基础知识以及计算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进而转化为点线距离,再通过解三角形求解,这种转化的思想非常重要,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从而求解.典型例题二十四例24 AD 、BC 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两条线段,已知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30,cm AD 8=,BC AB ⊥,BC DC ⊥.求线段BC 的长.分析:首先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平移,将异面直线AD 、BC 所成的角、垂直关系转化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平面内,应用平面几何有关知识计算出BC 之长.解:如图,在平面α内,过A 作BC AE //,过C 作AB CE //,两线交于E . ∵BC AE //,∴DAE ∠就是AD 、BC 所成的角, ︒=∠30DAE .∵BC AB ⊥,∴四边形ABCE 是矩形.连DE ,∵CD BC ⊥,CE BC ⊥,且C CE CD = , ∴CDE BC 平面⊥.∵BC AE //,∴CDE AE 平面⊥.∵CDE DE 平面⊂,∴DE AE ⊥. 在AED Rt ∆中,得34=AE ,∴)(34cm AE BC ==.说明:解决空间问题,常常将空间关系转化一个或几个平面上来,只有将空间问题归化到平面上来,才能应用平面几何知识解题,而平移变换是转化的重要手段.。

新课标理科数学第七章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新课标理科数学第七章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后 作 业
提 知 能
(2) 先 求 四 棱 锥 B—DACC1 的 体 积 , 再 求 三 棱 柱 ABC—
A1B1C1的体积.
菜单
新课标 ·理科数学(广东专用)

【尝试解答】
(1) 由 题 设 知 BC⊥CC1 , BC⊥AC ,
高 考
主 落 实
CC1∩AC=C,所以BC⊥平面ACC1A1.
体 验 ·

性质(a⊥α,α∥β⇒a⊥β).(4)面面垂直的性质.
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
典 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


探 究
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后 作
·

提 知
3.线面垂直的性质,常用来证明线线垂直.

菜单
新课标 ·理科数学(广东专用)

新课标 ·理科数学(广东专用)





落 实
1.直线与平面垂直
验 ·
· 固
(1) 定 义 : 如 果 直 线 l 与 平 面 α 内 的 __任__意__一__条__ 直 线 都 垂
明 考


础 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
(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__相__交__直线
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例 探
(3)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平__行___.
课 后


·




菜单
新课标 ·理科数学(广东专用)
2.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自 主 落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精讲附配套练习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精讲附配套练习

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考纲传真] 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1.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垂直.(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3)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当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规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90°和0°.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4.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3)若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4)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答案](1)×(2)×(3)×(4)×2.(教材改编)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α,m⊂β.()A.若l⊥β,则α⊥βB.若α⊥β,则l⊥mC.若l∥β,则α∥βD.若α∥β,则l∥mA[∵l⊥β,l⊂α,∴α⊥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故A正确.]3.(2016·浙江高考)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A.m∥l B.m∥nC.n⊥l D.m⊥nC[∵α∩β=l,∴l⊂β.∵n⊥β,∴n⊥l.]4.如图7-5-1,已知P A⊥平面ABC,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图7-5-14[∵P A⊥平面ABC,∴P A⊥AB,P A⊥AC,P A⊥BC,则△P AB,△P AC为直角三角形.由BC⊥AC,且AC∩P A=A,∴BC⊥平面P AC,从而BC⊥PC.因此△ABC,△PBC也是直角三角形.]5.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则折叠后AC的长为________.a[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O,连接A′O,CO,则∠A′OC是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即∠A′OC=90°,又A′O=CO=22a,∴A′C=a22+a22=a,即折叠后AC的长(A′C)为a.]如图7-5-2,在三棱锥A -BCD 中,AB ⊥平面BCD ,CD ⊥BD .图7-5-2(1)求证:CD ⊥平面ABD ;(2)若AB =BD =CD =1,M 为AD 中点,求三棱锥A -MBC 的体积. [解] (1)证明:因为AB ⊥平面BCD ,CD ⊂平面BCD , 所以AB ⊥CD .2分又因为CD ⊥BD ,AB ∩BD =B , AB ⊂平面ABD ,BD ⊂平面ABD , 所以CD ⊥平面ABD .5分(2)由AB ⊥平面BCD ,得AB ⊥BD . 又AB =BD =1,所以S △ABD =12×12=12.8分 因为M 是AD 的中点,所以S △ABM =12S △ABD =14. 根据(1)知,CD ⊥平面ABD , 则三棱锥C -ABM 的高h =CD =1, 故V A -MBC =V C -ABM =13S △ABM ·h =112.12分[规律方法]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 (1)判定定理;(2)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 (3)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 (4)面面垂直的性质.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变式训练1]如图7-5-3所示,已知AB 为圆O 的直径,点D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AD =13DB ,点C 为圆O 上一点,且BC =3AC ,PD ⊥平面ABC ,PD =DB .求证:P A ⊥CD .图7-5-3[证明] 因为AB 为圆O 的直径,所以AC ⊥CB ,在Rt △ABC 中,由3AC =BC ,得∠ABC =30°.3分设AD =1,由3AD =DB ,得DB =3,BC =23,由余弦定理得CD 2=DB 2+BC 2-2DB ·BC cos 30°=3,所以CD 2+DB 2=BC 2,即CD ⊥AO .8分 因为PD ⊥平面ABC ,CD ⊂平面ABC ,所以PD ⊥CD ,由PD ∩AO =D ,得CD ⊥平面P AB ,又P A ⊂平面P AB ,所以P A ⊥CD .12分(2017·郑州调研)如图7-5-4,三棱台DEF -ABC 中,AB =2DE ,G ,H分别为AC,BC的中点.图7-5-4(1)求证:BD∥平面FGH;(2)若CF⊥BC,AB⊥BC,求证:平面BCD⊥平面EGH.[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DG,CD,设CD∩GF=M,连接MH.1分在三棱台DEF-ABC中,AB=2DE,G为AC的中点,可得DF∥GC,DF=GC,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3分则M为CD的中点,又H为BC的中点,所以HM∥BD,由于HM⊂平面FGH,BD⊄平面FGH,故BD∥平面FGH.5分(2)连接HE,GE,CD因为G,H分别为AC,BC的中点,所以GH∥AB.6分由AB⊥BC,得GH⊥BC.又H为BC的中点,所以EF∥HC,EF=HC,因此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F∥HE.10分由于CF⊥BC,所以HE⊥BC.又HE,GH⊂平面EGH,HE∩GH=H.所以BC⊥平面EGH.又BC⊂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平面EGH.12分[规律方法] 1.面面垂直的证明的两种思路:(1)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先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2)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证明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把证明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2.垂直问题的转化关系:[变式训练2]如图7-5-5,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 AB⊥平面ABC,P A ⊥PB,M,N分别为AB,P A的中点.图7-5-5(1)求证:PB∥平面MNC;(2)若AC=BC,求证:P A⊥平面MNC.[证明](1)因为M,N分别为AB,P A的中点,所以MN∥PB,2分又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所以PB∥平面MNC.5分(2)因为P A⊥PB,MN∥PB,所以P A⊥MN.因为AC=BC,AM=BM,所以CM⊥AB.7分因为平面P AB⊥平面ABC,CM⊂平面ABC,平面P AB∩平面ABC=AB.所以CM⊥平面P AB.10分因为P A⊂平面P AB,所以CM⊥P A.又MN∩CM=M,所以P A⊥平面MNC.12分☞(2016·江苏高考)如图7-5-6,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2)平面B1DE⊥平面A1C1F.图7-5-6[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在△ABC中,因为D,E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DE∥AC,于是DE∥A1C1.3分又因为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所以直线DE∥平面A1C1F.5分(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1B1C1.因为A1C1⊂平面A1B1C1,所以A1A⊥A1C1.7分又因为A1C1⊥A1B1,A1A⊂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A1A∩A1B1=A1,所以A1C1⊥平面ABB1A1.因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10分又因为B1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所以B1D⊥平面A1C1F.因为直线B1D⊂平面B1DE,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12分[规律方法] 1.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2.垂直与平行结合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角度2平行垂直中探索开放问题(2017·秦皇岛调研)如图7-5-7(1)所示,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7-5-7(2)所示.(1)(2)图7-5-7(1)求证:A1F⊥BE;(2)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并说明理由.【导学号:01772259】[证明](1)由已知,得AC⊥BC,且DE∥BC.所以DE⊥AC,则DE⊥DC,DE⊥DA1,因为DC∩DA1=D,所以DE⊥平面A1DC.2分由于A1F⊂平面A1DC,所以DE⊥A1F.又因为A1F⊥CD,CD∩DE=D,所以A1F⊥平面BCDE,又BE⊂平面BCDE,所以A1F⊥BE.5分(2)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6分理由如下:如图,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连接PQ,则PQ∥BC.又因为DE∥BC,则DE∥PQ.所以平面DEQ即为平面DEQP.9分由(1)知,DE⊥平面A1DC,所以DE⊥A1C.又因为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边A1C的中点,所以A1C⊥DP.又DP∩DE=D,所以A1C⊥平面DEQP.从而A1C⊥平面DEQ.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得A1C⊥平面DEQ.12分[规律方法] 1.对命题条件探索性的主要途径:(1)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2)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2.平行(垂直)中点的位置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三等分点中某一个,也可以根据相似知识建点.BCFE⊥平面ABC,∠ACB=90°,BE=EF=FC=1,BC=2,AC=3.图7-5-8(1)求证:BF⊥平面ACFD;(2)求直线BD与平面ACFD所成角的余弦值.[解](1)证明:延长AD,BE,CF相交于一点K,如图所示.1分因为平面BCFE⊥平面ABC,且AC ⊥BC ,所以AC ⊥平面BCK ,3分 因此,BF ⊥AC .又因为EF ∥BC ,BE =EF =FC =1,BC =2,所以△BCK 为等边三角形,且F 为CK 的中点,则BF ⊥CK .所以BF ⊥平面ACFD .5分(2)因为BF ⊥平面ACK ,所以∠BDF 是直线BD 与平面ACFD 所成的角.8分 在Rt △BFD 中,BF =3,DF =32,得cos ∠BDF =217,所以直线BD 与平面ACF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17.12分[规律方法] 1.利用综合法求空间角的步骤: (1)找:根据图形找出相关的线面角或二面角. (2)证:证明找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3)算:根据题目中的数据,通过解三角形求出所求角.2.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垂线,找垂足,要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变式训练3] 如图7-5-9,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B ⊥AD ,AC ⊥CD ,∠ABC =60°,P 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图7-5-9(1)求PB 和平面P AD 所成的角的大小; (2)证明:AE ⊥平面PCD .[解] (1)在四棱锥P -ABCD 中, ∵P A ⊥底面ABCD ,AB ⊂平面ABCD , 故P A ⊥AB .又AB ⊥AD ,P A ∩AD =A , 从而AB ⊥平面P AD ,2分故PB 在平面P AD 内的射影为P A , 从而∠APB 为PB 和平面P AD 所成的角. 在Rt △P AB 中,AB =P A ,故∠APB =45°. ∴PB 和平面P AD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5分 (2)证明:在四棱锥P -ABCD 中, ∵P A ⊥底面ABCD ,CD ⊂平面ABCD , 故CD ⊥P A .由条件CD ⊥AC ,P A ∩AC =A , ∴CD ⊥平面P AC .7分 又AE ⊂平面P AC ,∴AE ⊥CD . 由P A =AB =BC ,∠ABC =60°,可得AC =P A . ∵E 是PC 的中点, ∴AE ⊥PC .10分 又PC ∩CD =C , 故AE ⊥平面PCD .12分[思想与方法]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1)线面垂直的定义:a 与α内任一直线都垂直⇒a ⊥α; (2)判定定理1:⎭⎬⎫m ,n ⊂α,m ∩n =A l ⊥m ,l ⊥n ⇒l ⊥α; (3)判定定理2:a ∥b ,a ⊥α⇒b ⊥α;(4)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 ,a ⊂α,a ⊥l ⇒a ⊥β. 2.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1)利用定义: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判定定理:a ⊂α,a ⊥β⇒α⊥β. 3.转化思想:垂直关系的转化[易错与防范]1.在解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问题过程中,要注意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联合交替使用,即注意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互相转化.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作辅助线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要作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通常是先找这个平面的一个垂面,在这个垂面中,作交线的垂线即可.课时分层训练(七)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A 组 基础达标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幂函数f (x )=k ·x α的图象过点⎝ ⎛⎭⎪⎫12,22,则k +α=( )【导学号:01772040】A.12 B.1 C.32D.2C [由幂函数的定义知k =1.又f ⎝ ⎛⎭⎪⎫12=22,所以⎝ ⎛⎭⎪⎫12α=22,解得α=12,从而k +α=32.]2.函数f (x )=2x 2-mx +3,当x ∈[-2,+∞)时,f (x )是增函数,当x ∈(-∞,-2]时,f (x )是减函数,则f (1)的值为( )A .-3B.13C.7D.5B [函数f (x )=2x 2-mx +3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m4,由函数f (x )的增减区间可知m4=-2,∴m =-8,即f (x )=2x 2+8x +3,∴f (1)=2+8+3=13.]3.若幂函数y =(m 2-3m +3)·xm 2-m -2的图象不过原点,则m 的取值是( )A .-1≤m ≤2 B.m =1或m =2 C .m =2D.m =1B [由幂函数性质可知m 2-3m +3=1,∴m =2或m =1.又幂函数图象不过原点,∴m 2-m -2≤0,即-1≤m ≤2,∴m =2或m =1.]4.已知函数y =ax 2+bx +c ,如果a >b >c 且a +b +c =0,则它的图象可能是( )【导学号:01772041】A B C DD [由a +b +c =0,a >b >c 知a >0,c <0,则ca <0,排除B ,C.又f (0)=c <0,所以也排除A.]5.若函数f (x )=x 2-ax -a 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为1,则实数a 等于( ) A .-1 B.1 C.2D.-2B [∵函数f (x )=x 2-ax -a 的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函数的最大值在区间的端点取得. ∵f (0)=-a ,f (2)=4-3a ,∴⎩⎨⎧ -a ≥4-3a ,-a =1,或⎩⎨⎧-a ≤4-3a ,4-3a =1,解得a =1.] 二、填空题6.(2017·上海八校联合测试改编)已知函数f (x )=ax 2-2ax +1+b (a >0).若f (x )在[2,3]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则a =________,b =________.1 0 [因为函数f (x )的对称轴为x =1,又a >0, 所以f (x )在[2,3]上单调递增,所以⎩⎨⎧f (2)=1,f (3)=4,即⎩⎨⎧a ·22-2a ·2+1+b =1,a ·32-2a ·3+1+b =4,解方程得a =1,b =0.] 7.已知P =2,Q =⎝ ⎛⎭⎪⎫253,R =⎝ ⎛⎭⎪⎫123,则P ,Q ,R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导学号:01772042】P >R >Q [P =2=⎝ ⎛⎭⎪⎫223,根据函数y =x 3是R 上的增函数且22>12>25,得⎝ ⎛⎭⎪⎫223>⎝ ⎛⎭⎪⎫123>⎝ ⎛⎭⎪⎫253,即P >R >Q .] 8.已知函数f (x )=x 2-2ax +5在(-∞,2]上是减函数,且对任意的x 1,x 2∈[1,a +1],总有|f (x 1)-f (x 2)|≤4,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3] [f (x )=(x -a )2+5-a 2,根据f (x )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知,a ≥2,则f (1)≥f (a +1),从而|f (x 1)-f (x 2)|max =f (1)-f (a )=a 2-2a +1, 由a 2-2a +1≤4,解得-1≤a ≤3, 又a ≥2,所以2≤a ≤3.] 三、解答题9.已知幂函数f (x )=x (m 2+m )-1(m ∈N *)经过点(2,2),试确定m 的值,并求满足条件f (2-a )>f (a -1)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幂函数f (x )经过点(2,2), ∴2=2(m 2+m )-1,即2=2(m 2+m )-1,∴m 2+m =2,解得m =1或m =-2.4分 又∵m ∈N *,∴m =1.∴f (x )=x ,则函数的定义域为[0,+∞), 并且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由f (2-a )>f (a -1),得⎩⎨⎧2-a ≥0,a -1≥0,2-a >a -1,10分解得1≤a <32.∴a 的取值范围为⎣⎢⎡⎭⎪⎫1,32.12分10.已知函数f (x )=x 2+(2a -1)x -3,(1)当a =2,x ∈[-2,3]时,求函数f (x )的值域;(2)若函数f (x )在[-1,3]上的最大值为1,求实数a 的值. [解] (1)当a =2时,f (x )=x 2+3x -3,x ∈[-2,3], 对称轴x =-32∈[-2,3],2分∴f (x )min =f ⎝ ⎛⎭⎪⎫-32=94-92-3=-214,f (x )max =f (3)=15, ∴值域为⎣⎢⎡⎦⎥⎤-214,15.5分(2)对称轴为x =-2a -12.①当-2a -12≤1,即a ≥-12时,f (x )max =f (3)=6a +3,∴6a +3=1,即a =-13满足题意;8分 ②当-2a -12>1,即a <-12时,f (x )max =f (-1)=-2a -1,∴-2a -1=1,即a =-1满足题意. 综上可知a =-13或-1. 12分B 组 能力提升 (建议用时:15分钟)1.(2017·江西九江一中期中)函数f (x )=(m 2-m -1)x 4m 9-m 5-1是幂函数,对任意的x 1,x 2∈(0,+∞),且x 1≠x 2,满足f (x 1)-f (x 2)x 1-x 2>0,若a ,b ∈R ,且a+b >0,ab <0,则f (a )+f (b )的值( )【导学号:01772043】A .恒大于0 B.恒小于0 C .等于0D.无法判断A [∵f (x )=(m 2-m -1)x 4m 9-m 5-1是幂函数, ∴m 2-m -1=1,解得m =2或m =-1.当m =2时,指数4×29-25-1=2 015>0,满足题意.当m =-1时,指数4×(-1)9-(-1)5-1=-4<0,不满足题意, ∴f (x )=x 2 015.∴幂函数f (x )=x 2 015是定义域R 上的奇函数,且是增函数. 又∵a ,b ∈R ,且a +b >0,∴a >-b , 又ab <0,不妨设b <0,则a >-b >0,∴f (a )>f (-b )>0, 又f (-b )=-f (b ),∴f (a )>-f (b ),∴f (a )+f (b )>0.故选A.]2.设f (x )与g (x )是定义在同一区间[a ,b ]上的两个函数,若函数y =f (x )-g (x )在x ∈[a ,b ]上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称f (x )和g (x )在[a ,b ]上是“关联函数”,区间[a ,b ]称为“关联区间”.若f (x )=x 2-3x +4与g (x )=2x +m 在[0,3]上是“关联函数”,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94,-2 [由题意知,y =f (x )-g (x )=x 2-5x +4-m 在[0,3]上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作出函数y =m 与y =x 2-5x +4(x ∈[0,3])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可知,当x ∈[2,3]时,y =x 2-5x +4∈⎣⎢⎡⎦⎥⎤-94,-2,故当m ∈⎝ ⎛⎦⎥⎤-94,-2时,函数y =m 与y =x 2-5x +4(x ∈[0,3])的图象有两个交点.]3.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1(a ,b ∈R ),x ∈R .(1)若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f (-1)=0,求f (x )的解析式,并写出单调区间; (2)在(1)的条件下,f (x )>x +k 在区间[-3,-1]上恒成立,试求k 的范围. [解] (1)由题意知 ⎩⎪⎨⎪⎧-b 2a =-1,f (-1)=a -b +1=0,解得⎩⎨⎧a =1,b =2.2分所以f (x )=x 2+2x +1,由f (x )=(x +1)2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单调递减区间为(-∞,-1].6分(2)由题意知,x 2+2x +1>x +k 在区间[-3,-1]上恒成立,即k <x 2+x +1在区间[-3,-1]上恒成立,8分令g (x )=x 2+x +1,x ∈[-3,-1],由g (x )=⎝ ⎛⎭⎪⎫x +122+34知g (x )在区间[-3,-1]上是减函数,则g (x )min =g (-1)=1,所以k <1,即k 的取值范围是(-∞,1).12分第三节 基本不等式[考纲传真] 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1.基本不等式ab ≤a +b2(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 >0,b >0.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 =b .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1)a 2+b 2≥2ab (a ,b ∈R ); (2)b a +ab ≥2(a ,b 同号且不为零); (3)ab ≤⎝⎛⎭⎪⎫a +b 22(a ,b ∈R ); (4)⎝⎛⎭⎪⎫a +b 22≤a 2+b22(a ,b ∈R ). 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设a >0,b >0,则a ,b 的算术平均数为a +b2,几何平均数为ab ,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 已知x >0,y >0,则(1)如果x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 +y 有最小值是2p (简记:积定和最小).(2)如果x +y 是定值q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y 有最大值是q 24(简记:和定积最大).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函数y =x +1x 的最小值是2.( )(2)函数f (x )=cos x +4cos x ,x ∈⎝ ⎛⎭⎪⎫0,π2的最小值等于4.( )(3)x >0,y >0是x y +yx ≥2的充要条件.( ) (4)若a >0,则a 3+1a 2的最小值为2a .( ) [答案] (1)× (2)× (3)× (4)×2.若a ,b ∈R ,且ab >0,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A .a 2+b 2>2abB .a +b ≥2ab C.1a +1b >2abD.b a +a b ≥2D [∵a 2+b 2-2ab =(a -b )2≥0,∴A 错误;对于B ,C ,当a <0,b <0时,明显错误.对于D ,∵ab >0,∴b a +ab ≥2b a ·a b =2.]3.(2016·安徽合肥二模)若a ,b 都是正数,则⎝ ⎛⎭⎪⎫1+b a ⎝ ⎛⎭⎪⎫1+4a b 的最小值为( )A .7 B.8 C .9D.10C [∵a ,b 都是正数,∴⎝ ⎛⎭⎪⎫1+b a ⎝ ⎛⎭⎪⎫1+4a b =5+b a +4a b ≥5+2b a ·4ab =9,当且仅当b =2a >0时取等号,故选C.]4.若函数f (x )=x +1x -2(x >2)在x =a 处取最小值,则a 等于( )【导学号:01772209】A .1+ 2 B.1+ 3 C .3D.4C [当x >2时,x -2>0,f (x )=(x -2)+1x -2+2≥2(x -2)×1x -2+2=4,当且仅当x -2=1x -2(x >2),即x =3时取等号,即当f (x )取得最小值时,x =3,即a =3,选C.]5.(教材改编)若把总长为20 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则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是__________m 2.25 [设矩形的一边为x m ,矩形场地的面积为y , 则另一边为12×(20-2x )=(10-x )m , 则y =x (10-x )≤⎣⎢⎡⎦⎥⎤x +(10-x )22=25, 当且仅当x =10-x ,即x =5时,y max =25.](1)(2015·湖南高考)若实数a ,b 满足1a +2b =ab ,则ab 的最小值为( )A.2B.2 C .2 2D.4(2)(2017·郑州二次质量预测)已知正数x ,y 满足x 2+2xy -3=0,则2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1)C (2)3 [(1)由1a +2b =ab 知a >0,b >0,所以ab =1a +2b ≥22ab ,即ab ≥22,当且仅当⎩⎪⎨⎪⎧1a =2b ,1a +2b =ab ,即a =42,b =242时取“=”,所以ab 的最小值为2 2.(2)由x 2+2xy -3=0得y =3-x 22x =32x -12x ,则2x +y =2x +32x -12x =3x 2+32x≥23x 2·32x =3,当且仅当x =1时,等号成立,所以2x +y 的最小值为3.] [规律方法] 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2.在求最值过程中若不能直接使用基本不等式,可以考虑利用拆项、配凑、常数代换、平方等技巧进行变形,使之能够使用基本不等式.[变式训练1] (1)(2016·湖北七市4月联考)已知a >0,b >0,且2a +b =1,若不等式2a +1b ≥m 恒成立,则m 的最大值等于( )A .10 B.9 C .8D.7(2)(2016·湖南雅礼中学一模)已知实数m ,n 满足m ·n >0,m +n =-1,则1m +1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1)B (2)-4 [(1)∵2a +1b =2(2a +b )a +2a +b b =4+2b a +2a b +1=5+2⎝ ⎛⎭⎪⎫b a +a b ≥5+2×2b a ×a b =9,当且仅当a =b =13时取等号.又2a +1b ≥m ,∴m ≤9,即m的最大值等于9,故选B.(2)∵m ·n >0,m +n =-1,∴m <0,n <0, ∴1m +1n =-(m +n )⎝ ⎛⎭⎪⎫1m +1n=-⎝ ⎛⎭⎪⎫2+n m +m n ≤-2-2n m ·mn =-4,当且仅当m =n =-12时,1m +1n 取得最大值-4.]已知a >0,b >0,a +b =1,求证: (1)1a +1b +1ab ≥8; (2)⎝ ⎛⎭⎪⎫1+1a ⎝ ⎛⎭⎪⎫1+1b ≥9. [证明] (1)1a +1b +1ab =2⎝ ⎛⎭⎪⎫1a +1b ,∵a +b =1,a >0,b >0,∴1a +1b =a +b a +a +b b =2+a b +ba ≥2+2=4,3分 ∴1a +1b +1ab ≥8(当且仅当a =b =12时等号成立).5分 (2)法一:∵a >0,b >0,a +b =1,∴1+1a =1+a +b a =2+b a ,同理1+1b =2+ab , ∴⎝ ⎛⎭⎪⎫1+1a ⎝ ⎛⎭⎪⎫1+1b =⎝ ⎛⎭⎪⎫2+b a ⎝ ⎛⎭⎪⎫2+a b=5+2⎝ ⎛⎭⎪⎫b a +a b ≥5+4=9,10分∴⎝ ⎛⎭⎪⎫1+1a ⎝ ⎛⎭⎪⎫1+1b ≥9(当且仅当a =b =12时等号成立).12分 法二:⎝ ⎛⎭⎪⎫1+1a ⎝ ⎛⎭⎪⎫1+1b =1+1a +1b +1ab ,由(1)知,1a +1b +1ab ≥8,10分故⎝ ⎛⎭⎪⎫1+1a ⎝ ⎛⎭⎪⎫1+1b =1+1a +1b +1ab ≥9.12分 [规律方法] 1.“1”的代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代换变形后能使用基本不等式是代换的前提,不能盲目变形.2.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关键是所证不等式必须是有“和”式或“积”式,通过将“和”式转化为“积”式或将“积”式转化为“和”式,达到放缩的效果,必要时,也需要运用“拆、拼、凑”的技巧,同时应注意多次运用基本不等式时等号能否取到.[变式训练2] 设a ,b 均为正实数,求证:1a 2+1b 2+ab ≥2 2.【导学号:01772210】[证明] 由于a ,b 均为正实数, 所以1a 2+1b 2≥21a 2·1b 2=2ab ,3分当且仅当1a 2=1b 2,即a =b 时等号成立, 又因为2ab +ab ≥22ab ·ab =22, 当且仅当2ab =ab 时等号成立, 所以1a 2+1b 2+ab ≥2ab +ab ≥22,8分 当且仅当⎩⎪⎨⎪⎧1a 2=1b 2,2ab =ab ,即a =b =42时取等号.12分运货卡车以每小时x 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130千米,按交通法规限制50≤x ≤100(单位:千米/时).假设汽油的价格是每升2元,而汽车每小时耗油⎝ ⎛⎭⎪⎫2+x 2360升,司机的工资是每小时14元. (1)求这次行车总费用y 关于x 的表达式;(2)当x 为何值时,这次行车的总费用最低,并求出最低费用的值. [解] (1)设所用时间为t =130x (h),y =130x ×2×⎝ ⎛⎭⎪⎫2+x 2360+14×130x ,x ∈[50,100].2分所以这次行车总费用y 关于x 的表达式是 y =130×18x+2×130360x ,x ∈[]50,100. (或y =2 340x +1318x ,x ∈[]50,100).5分 (2)y =130×18x +2×130360x ≥26 10, 当且仅当130×18x=2×130360x , 即x =1810,等号成立.8分故当x =1810千米/时,这次行车的总费用最低,最低费用的值为2610元.12分[规律方法] 1.设变量时一般要把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定义为函数. 2.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函数的解析式后,只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函数的最值.3.在求函数的最值时,一定要在定义域(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求解.[变式训练3] 某化工企业2016年年底投入100万元,购入一套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每年的运转费用是0.5万元,此外每年都要花费一定的维护费,第一年的维护费为2万元,由于设备老化,以后每年的维护费都比上一年增加2万元.设该企业使用该设备x 年的年平均污水处理费用为y (单位:万元).(1)用x 表示y ;(2)当该企业的年平均污水处理费用最低时,企业需重新更换新的污水处理设备.则该企业几年后需要重新更换新的污水处理设备.[解](1)由题意得,y=100+0.5x+(2+4+6+ (2x)x,即y=x+100x+1.5(x∈N*).5分(2)由基本不等式得:y=x+100x+1.5≥2x·100x+1.5=21.5,8分当且仅当x=100x,即x=10时取等号.故该企业10年后需要重新更换新的污水处理设备.12分[思想与方法]1.基本不等式具有将“和式”转化为“积式”和将“积式”转化为“和式”的放缩功能,因此可以用在一些不等式的证明中,还可以用于求代数式的最值或取值范围.如果条件等式中,同时含有两个变量的和与积的形式,就可以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对两个正数的和与积进行转化,然后通过解不等式进行求解.2.基本不等式的两个变形:(1)a2+b22≥⎝⎛⎭⎪⎫a+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2)a2+b22≥a+b2≥ab≥21a+1b(a>0,b>0,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易错与防范]1.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一正”“二定”“三相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的含义是“a=b”是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这一点至关重要,忽视它往往会导致解题错误.3.连续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求每次等号成立的条件一致.课时分层训练(七)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A 组 基础达标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幂函数f (x )=k ·x α的图象过点⎝ ⎛⎭⎪⎫12,22,则k +α=( )【导学号:01772040】A.12 B.1 C.32D.2C [由幂函数的定义知k =1.又f ⎝ ⎛⎭⎪⎫12=22,所以⎝ ⎛⎭⎪⎫12α=22,解得α=12,从而k +α=32.]2.函数f (x )=2x 2-mx +3,当x ∈[-2,+∞)时,f (x )是增函数,当x ∈(-∞,-2]时,f (x )是减函数,则f (1)的值为( )A .-3 B.13 C.7D.5B [函数f (x )=2x 2-mx +3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m4,由函数f (x )的增减区间可知m4=-2,∴m =-8,即f (x )=2x 2+8x +3,∴f (1)=2+8+3=13.]3.若幂函数y =(m 2-3m +3)·xm 2-m -2的图象不过原点,则m 的取值是( )A .-1≤m ≤2 B.m =1或m =2 C .m =2D.m =1B [由幂函数性质可知m 2-3m +3=1,∴m =2或m =1.又幂函数图象不过原点,∴m 2-m -2≤0,即-1≤m ≤2,∴m =2或m =1.]4.已知函数y =ax 2+bx +c ,如果a >b >c 且a +b +c =0,则它的图象可能是( )【导学号:01772041】A B C DD [由a +b +c =0,a >b >c 知a >0,c <0,则ca <0,排除B ,C.又f (0)=c <0,所以也排除A.]5.若函数f (x )=x 2-ax -a 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为1,则实数a 等于( ) A .-1 B.1 C.2D.-2B [∵函数f (x )=x 2-ax -a 的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函数的最大值在区间的端点取得. ∵f (0)=-a ,f (2)=4-3a ,∴⎩⎨⎧ -a ≥4-3a ,-a =1,或⎩⎨⎧-a ≤4-3a ,4-3a =1,解得a =1.] 二、填空题6.(2017·上海八校联合测试改编)已知函数f (x )=ax 2-2ax +1+b (a >0).若f (x )在[2,3]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则a =________,b =________.1 0 [因为函数f (x )的对称轴为x =1,又a >0, 所以f (x )在[2,3]上单调递增,所以⎩⎨⎧f (2)=1,f (3)=4,即⎩⎨⎧a ·22-2a ·2+1+b =1,a ·32-2a ·3+1+b =4,解方程得a =1,b =0.]7.已知P =2,Q =⎝ ⎛⎭⎪⎫253,R =⎝ ⎛⎭⎪⎫123,则P ,Q ,R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导学号:01772042】P >R >Q [P =2=⎝ ⎛⎭⎪⎫223,根据函数y =x 3是R 上的增函数且22>12>25,得⎝ ⎛⎭⎪⎫223>⎝ ⎛⎭⎪⎫123>⎝ ⎛⎭⎪⎫253,即P >R >Q .] 8.已知函数f (x )=x 2-2ax +5在(-∞,2]上是减函数,且对任意的x 1,x 2∈[1,a +1],总有|f (x 1)-f (x 2)|≤4,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3] [f (x )=(x -a )2+5-a 2,根据f (x )在区间(-∞,2]上是减函数知,a ≥2,则f (1)≥f (a +1),从而|f (x 1)-f (x 2)|max =f (1)-f (a )=a 2-2a +1, 由a 2-2a +1≤4,解得-1≤a ≤3, 又a ≥2,所以2≤a ≤3.] 三、解答题9.已知幂函数f (x )=x (m 2+m )-1(m ∈N *)经过点(2,2),试确定m 的值,并求满足条件f (2-a )>f (a -1)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幂函数f (x )经过点(2,2), ∴2=2(m 2+m )-1,即2=2(m 2+m )-1, ∴m 2+m =2,解得m =1或m =-2.4分 又∵m ∈N *,∴m =1.∴f (x )=x ,则函数的定义域为[0,+∞), 并且在定义域上为增函数.由f (2-a )>f (a -1),得⎩⎨⎧2-a ≥0,a -1≥0,2-a >a -1,10分解得1≤a <32.∴a 的取值范围为⎣⎢⎡⎭⎪⎫1,32.12分10.已知函数f (x )=x 2+(2a -1)x -3,(1)当a =2,x ∈[-2,3]时,求函数f (x )的值域;(2)若函数f (x )在[-1,3]上的最大值为1,求实数a 的值. [解] (1)当a =2时,f (x )=x 2+3x -3,x ∈[-2,3], 对称轴x =-32∈[-2,3],2分 ∴f (x )min =f ⎝ ⎛⎭⎪⎫-32=94-92-3=-214,f (x )max =f (3)=15,∴值域为⎣⎢⎡⎦⎥⎤-214,15.5分(2)对称轴为x =-2a -12.①当-2a -12≤1,即a ≥-12时,f (x )max =f (3)=6a +3,∴6a +3=1,即a =-13满足题意;8分 ②当-2a -12>1,即a <-12时, f (x )max =f (-1)=-2a -1,∴-2a -1=1,即a =-1满足题意. 综上可知a =-13或-1. 12分B 组 能力提升 (建议用时:15分钟)1.(2017·江西九江一中期中)函数f (x )=(m 2-m -1)x 4m 9-m 5-1是幂函数,对任意的x 1,x 2∈(0,+∞),且x 1≠x 2,满足f (x 1)-f (x 2)x 1-x 2>0,若a ,b ∈R ,且a+b >0,ab <0,则f (a )+f (b )的值( )【导学号:01772043】A .恒大于0 B.恒小于0 C .等于0D.无法判断A [∵f (x )=(m 2-m -1)x 4m 9-m 5-1是幂函数, ∴m 2-m -1=1,解得m =2或m =-1.当m =2时,指数4×29-25-1=2 015>0,满足题意.当m =-1时,指数4×(-1)9-(-1)5-1=-4<0,不满足题意, ∴f (x )=x 2 015.∴幂函数f (x )=x 2 015是定义域R 上的奇函数,且是增函数. 又∵a ,b ∈R ,且a +b >0,∴a >-b , 又ab <0,不妨设b <0,则a >-b >0,∴f (a )>f (-b )>0, 又f (-b )=-f (b ),∴f (a )>-f (b ),∴f (a )+f (b )>0.故选A.]2.设f (x )与g (x )是定义在同一区间[a ,b ]上的两个函数,若函数y =f (x )-g (x )在x ∈[a ,b ]上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称f (x )和g (x )在[a ,b ]上是“关联函数”,区间[a ,b ]称为“关联区间”.若f (x )=x 2-3x +4与g (x )=2x +m 在[0,3]上是“关联函数”,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94,-2 [由题意知,y =f (x )-g (x )=x 2-5x +4-m 在[0,3]上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作出函数y =m 与y =x 2-5x +4(x ∈[0,3])的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可知,当x ∈[2,3]时,y =x 2-5x +4∈⎣⎢⎡⎦⎥⎤-94,-2,故当m ∈⎝ ⎛⎦⎥⎤-94,-2时,函数y =m 与y =x 2-5x +4(x ∈[0,3])的图象有两个交点.]3.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1(a ,b ∈R ),x ∈R .(1)若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f (-1)=0,求f (x )的解析式,并写出单调区间; (2)在(1)的条件下,f (x )>x +k 在区间[-3,-1]上恒成立,试求k 的范围. [解] (1)由题意知 ⎩⎪⎨⎪⎧-b 2a =-1,f (-1)=a -b +1=0,解得⎩⎨⎧a =1,b =2.2分所以f (x )=x 2+2x +1,由f (x )=(x +1)2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单调递减区间为(-∞,-1].6分31 (2)由题意知,x 2+2x +1>x +k 在区间[-3,-1]上恒成立,即k <x 2+x +1在区间[-3,-1]上恒成立,8分令g (x )=x 2+x +1,x ∈[-3,-1],由g (x )=⎝ ⎛⎭⎪⎫x +122+34知g (x )在区间[-3,-1]上是减函数,则g (x )min =g (-1)=1,所以k <1,即k 的取值范围是(-∞,1).12分。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典型例题说课讲解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典型例题说课讲解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典型例题目标导航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垂线、垂面、垂足的含义,会用空间图形及数学符号分别表示直线与平面垂直;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定义及判定定理判断直线是否与平面垂直。

2.过程与方法:利用等价转化的思想证明立体几何问题;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由图形想象出位置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能辩证的看待问题;学会分析事物间的关系,进而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要点聚焦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称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的唯一公共点叫做垂足。

2.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的特例。

直线与平面相交但不垂直时,直线叫做平面的斜线,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斜足。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称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中的“任何一条直线”这个词语与“所有直线”是同义语,但与“无数条直线”不同,定义的实质就是直线与平面的所有直线都垂直。

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以用符号表示:6.“a⊂α,b⊂α,a∩b=P,l⊥a,l⊥b,⇒l⊥α”7.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定义)(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判定定理)(3)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则它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经典题例例1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号,不正确的打“×”号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4.过点A垂直于直线a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垂直于a的平面内()5.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分析: 本题是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等知识来解答的问题。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讲义及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讲义及答案)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讲义)>知识点睛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线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____________ 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其中直线/叫做平面C(的_______ , 平面a叫做直线/的 ___________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直线/与平面a垂直记作,/丄久2 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_ 直线与此直线都垂直,则该平面垂直.,/丄⑴•;/丄a.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若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________ ;若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________ .3.线面角0的取值范ffl:____________ .所成的叫做三、二面角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 _______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右图记作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 _____________ 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右图二面角的平面 _____________ .角记作3.二面角0的取值范ffl:___________ .四、平面与平面垂直(面面垂直)1. 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 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 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ABr\0=B,ABua,,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精讲精练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B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C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D和一个三角形两边同时垂直的直线也和第三边垂直2 . 已知平面Ct与平面0相交,直线用丄Ct,贝y()0内必存在直线与切平行,且存在直线与加垂直〃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ft平行,不一定存在直线与m垂直〃内不一定存在直线与,11平行,但必存在直线与m垂直 0内必存在直线与加平行,不一定存在直线与加垂直ABC.D・3 . 有以下四个命题:①a〃a, b丄a,贝g a丄”;②e丄”,b丄a,③《〃/?, b丄a,则《丄6(;(/丄久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④d丄/?〃a,C.①③D.②④PB 丄 AE平面ABCDEF 丄平面PAD直线DE 丄平面PAE直线PD 与平面ABCDEF 所成的角为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一例1下列图形中,满足唯一性的是().A.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该直线垂直的直线B.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C.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D.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空间线线关系和线面关系,对定义的准确理解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注意空间垂直并非一定相关.解:A.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直线,由于并没有强调相交,所以这样的垂线可以作无数条.事实上这无数条直线还在同一个平面内,这个平面为该直线的一个垂面.B.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一条而且仅能作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但可以作无数个平面和该直线平行.C.过此点作平面内任一直线的平行线,这条平行线都平行于平面.所以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应有无数条.D.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是有且仅有一条.假设空间点A、平面α,过点A有两条直线AB、AC都垂直于α,由于AB、AC为相交直线,不妨设AB、AC所确定的平面为β,α与β的交线为l,则必有lAC⊥,又由于AB、AC、l都在平面β内,AB⊥,l这样在β内经过A点就有两条直线和直线l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经过一点有县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相矛盾.故选D.说明:有关“唯一性”结论的问题,常用反证法,或者借助于其它已证明过的唯一性命题来证明.在本书中,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有且仅有一条,同时,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面也是有且仅有一个.它们都是“唯一性”命题,在空间作图题中常常用到.典型例题二例2已知下列命题:(1)若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则该直线必垂直于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互相平行;(3)若平面外的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4)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且其中的一条平行一个平面,另一条是这个平面的斜线,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上述命题正确的是().A.(1)、(2)B.(2)、(3)C.(3)、(4)D.(2)、(4)分析:本题考查的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简单应用.应用这两个定理时要特别注意“平面内”这一条件,同时要注意各种不同位置的两定理的基本图形及其变式图形.解:(1)已知直线不一定在平面内,所以不能用三垂线逆定理来判断垂直关系;(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必定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所以它们之间也平行;(3)根据三垂线定理可证明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但不能进一步说明直线和直线垂直;(4)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和空间两直线所成角的概念,不难证明此命题的正确性. 故选D .说明:(3)中若一直线与另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则有另一直线必与这一直线的射影垂直.如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F E 、分别为棱1AA 和1BB 上的点,G 为棱BC 上的点,且1BB EF ⊥,EG FC ⊥1,求FG D 1∠.典型例题三例3 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是1BB 的中点,O 是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证:⊥OE 平面1AC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要证明⊥OE 平面1ACD ,只要在平面1ACD 内找两条相交直线与OE 垂直.证明:连结D B 1、D A 1、BD ,在△BD B 1中,∵O E 、分别是B B 1和DB 的中点,∴D B EO 1//.∵⊥11A B 面D D AA 11,∴1DA 为1DB 在面D D AA 11内的射影.又∵D A AD 11⊥,∴11DB AD ⊥.同理可证,C D D B 11⊥.又∵111D CD AD = ,1AD 、⊂C D 1面1ACD ,∴⊥D B 1平面1ACD .∵EO D B //1,∴⊥EO 平面1ACD .另证:连结CE AE 、,O D 1,设正方体1DB 的棱长为a ,易证CE AE =.又∵OC AO =,∴AC OE ⊥.在正方体1DB 中易求出:a a a DO DD O D 2622222211=⎪⎪⎭⎫ ⎝⎛+=+=, a a a OB BE OE 232222222=⎪⎪⎭⎫ ⎝⎛+⎪⎭⎫ ⎝⎛=+=, ()a a a E B B D E D 232222212111=⎪⎭⎫ ⎝⎛+=+=. ∵21221E D OE O D =+,∴OE O D ⊥1. ∵O AC O D = 1,O D 1、⊂AC 平面1ACD ,∴⊥OE 平面1ACD .说明:要证线面垂直可找线线垂直,这是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垂直时常用的转化方法.在证明线线垂直时既要注意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也要注意有时是从数量关系方面找垂直,即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的应用.典型例题四例4 如图,在△ABC 中,90=∠B ,⊥SA 平面ABC ,点A 在SB 和SC 上的射影分别为N M 、,求证:SC MN ⊥.分析:本题考查的仍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思想.欲证MN SC ⊥,可证⊥SC 面AMN ,为此须证AN SC ⊥,进而可转化为证明⊥AN 平面SBC ,而已知SB AN ⊥,所以只要证BC AN ⊥即可.由于图中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关系较多,所以本题也可以利用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来证线线垂直.证明:∵⊥SA 面ABC ,⊂BC 平面ABC ,∴BC SA ⊥.∵ 90=∠B ,即BC AB ⊥,A SA BA = ,∴⊥BC 平面SAB .∵⊂AN 平面SAB .∴AN BC ⊥.又∵SB AN ⊥,B BCSB = ,∴⊥AN 平面SBC .∵⊂SC 平面SBC ,∴SC AN ⊥,又∵SC AM ⊥,A AN AM = ,∴⊥SC 平面AMN .∵⊂MN 平面AMN .∴MN SC ⊥.另证:由上面可证⊥AN 平面SBC .∴MN 为AM 在平面SBC 内的射影.∵SC AM ⊥,∴SC MN ⊥.说明:在上面的证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证明线线垂直常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而证明线面垂直又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立体几何中的证明常常是在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实现的.本题若改为下题,想想如何证:已知⊥SA ⊙O 所在平面,AB 为⊙O 的直径,C 为⊙O 上任意一点(C 与B A 、不重合).过点A 作SB 的垂面交SB 、SC 于点N M 、,求证:SC AN ⊥.典型例题五例5 如图,AB 为平面α的斜线,B 为斜足,AH 垂直平面α于H 点,BC 为平面α内的直线,θ=∠ABH ,α=∠HBC ,β=∠ABC ,求证:θαβcos cos cos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面角的定义和计算.要证明三个角余弦值之间关系,可考虑构造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三个角的余弦值,再代入验证证明,其中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要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明:过H 点作HD 垂直BC 于D 点,连AD .∵α⊥AH ,∴AD 在平面α内射影为HD .∵HD BC ⊥,α⊂BC ,∴AD BC ⊥.在Rt △ABH 中有:BABH =θcos ① 在Rt △BHD 中有:BHBD =αcos ② 在Rt △ABD 中有:BA BD =βcos ③ 由①、②、③可得:αθβcos cos cos ⋅=.说明:由此题结论易知: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若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角为θ,则斜线与平面内其它直线所成角β的范围为⎥⎦⎤⎢⎣⎡2πθ,.典型例题六例6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4,⊥CG 平面ABCD ,2=CG ,F E 、分别是AD AB 、中点,求点B 到平面GEF 的距离.分析:此题是1991年高考题,考查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等位置关系以及逻辑推理和空间想像能力.本题是求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可用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另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为此要寻找过点B 与平面GEF 平行的直线,因为与平面平行的直线上所有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证明:连结AC BD 、,EF 和BD 分别交AC 于O H 、,连GH ,作GH OK ⊥于K .∵ABCD 为正方形,F E 、分别为AD AB 、的中点,∴BD EF //,H 为AO 中点.∵EF BD //,⊄BD 平面GFE ,∴//BD 平面GFE .∴BD 与平面GFE 的距离就是O 点到平面EFG 的距离.∵AC BD ⊥,∴AC EF ⊥.∵⊥GC 面ABCD ,∴EF GC ⊥.∵C AC GC = ,∴⊥EF 平面GCH .∵⊂OK 平面GCH ,∴OK EF ⊥.又∵GH OK ⊥,H EF GH = ,∴⊥OK 平面GEF .即OK 长就是点B 到平面GEF 的距离.∵正方形边长为4,2=CG , ∴24=AC ,2=HO ,23=HC .在Rt △HCG 中,2222=+=CG HC HG . 在Rt △GCH 中,11112=⋅=HG GC HO OK . 说明: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常用三种方法:一是直接法.由该点向平面引垂线,直接计算垂线段的长.用此法的关键在于准确找到垂足位置.如本题可用下列证法:延长CB 交FE 的延长线于M ,连结GM ,作ME BP ⊥于P ,作CG BN //交MG 于N ,连结PN ,再作PN BH ⊥于H ,可得⊥BH 平面GFE ,BH 长即为B 点到平面EFG 的距离.二是转移法.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三是体积法.已知棱锥的体积和底面的面积.求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可逆用体积公式.典型例题七例7 如图所示,直角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S ,且SC SB SA ==.(1)求证:点S 与斜边AC 中点D 的连线SD ⊥面ABC ;(2)若直角边BC BA =,求证:BD ⊥面SAC .分析: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得到线线垂直,从而得到线面垂直.证明:(1)在等腰SAC ∆中,D 为AC 中点,∴AC SD ⊥.取AB 中点E ,连DE 、SE .∵BC ED //,AB BC ⊥,∴AB DE ⊥.又AB SE ⊥,∴AB ⊥面SED ,∴SD AB ⊥.∴SD ⊥面ABC (AB 、AC 是面ABC 内两相交直线).(2)∵BC BA =,∴AC BD ⊥.又∵SD ⊥面ABC ,∴BD SD ⊥.∵D AC SD = ,∴BD ⊥面SAC .说明: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在于寻找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寻找途径可由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垂直,可由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可由线面垂直得线线垂直等.典型例题八例8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b a //,α⊥a .求证:α⊥b .分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只需在α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b 垂直即可.证明:如图所示,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 、n .∵α⊥a ,∴m a ⊥,n a ⊥.又∵a b //,从而有m b ⊥,n b ⊥.由作图知m 、n 为α内两条相交直线.∴α⊥b .说明:本题的结论可以作为判定线面垂直的依据,即当要证的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不明确或不易证出时,可以考虑证明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典型例题九例9 如图所示,已知平面α 平面β=EF ,A 为α、β外一点,α⊥AB 于B ,β⊥AC 于C ,α⊥CD 于D .证明:EF BD ⊥.分析:先证A 、B 、C 、D 四点共面,再证明EF ⊥平面ABCD ,从而得到EF BD ⊥. 证明:∵α⊥AB ,α⊥CD ,∴CD AB //.∴A 、B 、C 、D 四点共面.∵α⊥AB ,β⊥AC ,EF =βα ,∴EF AB ⊥,EF AC ⊥.又A AC AB = ,∴EF ⊥平面ABCD .∴BD EF ⊥.说明:与线面平行和线线平行交替使用一样,线面垂直和线线垂直也常互为条件和结论.即要证线面垂直,先找线线垂直;要证线线垂直,先找线面垂直.本题证明“A 、B 、C 、D 四点共面”非常重要,仅由EF ⊥平面ABC ,就断定BD EF ⊥,则证明是无效的.典型例题十例10 平面α内有一半圆,直径AB ,过A 作SA ⊥平面α,在半圆上任取一点M ,连SM 、SB ,且N 、H 分别是A 在SM 、SB 上的射影.(1)求证:SB NH ⊥;(2)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线面垂直关系?(3)这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4)这个图形中有多少对相互垂直的直线?分析:注意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有关知识进行判断.(1)证明:连AM 、BM .如上图所示,∵AB 为已知圆的直径,∴BM AM ⊥.∵SA ⊥平面α,α⊂BM ,∴MB SA ⊥.∵A SA AM = ,∴BM ⊥平面SAM .∵AN ⊂平面SAM ,∴AN BM ⊥.∵SM AN ⊥于N ,M SM BM = ,∴AN ⊥平面SMB .∵SB AH ⊥于H ,且NH 是AH 在平面SMB 的射影,∴SB NH ⊥.解(2):由(1)知,SA ⊥平面AMB ,BM ⊥平面SAM ,AN ⊥平面SMB .∵AH SB ⊥且HN SB ⊥,∴SB ⊥平面ANH ,∴图中共有4个线面垂直关系.(3)∵SA ⊥平面AMB ,∴SAB ∆、SAM ∆均为直角三角形.∵BM ⊥平面SAM ,∴BAM ∆、BMS ∆均为直角三角形.∵AN ⊥平面SMB ,∴ANS ∆、ANM ∆、ANH ∆均为直角三角形.∵SB ⊥平面ANH ,∴SHA ∆、BHA ∆、SHN ∆、BHN ∆均为直角三角形.综上,图中共有11个直角三角形.(4)由SA ⊥平面AMB 知,AM SA ⊥,AB SA ⊥,BM SA ⊥.由BM ⊥平面SAM 知,AM BM ⊥,SM BM ⊥,AN BM ⊥.由AN ⊥平面SMB 知,SM AN ⊥,SB AN ⊥,NH AN ⊥.由SB ⊥平面ANH 知,AH SB ⊥,HN SB ⊥.综上,图中共有11对互相垂直的直线.说明:为了保证(2)(3)(4)答案不出错,首先应找准(2)的答案,由“线⊥面”可得到“线⊥面内线”,当“线⊥面内线”且相交时,可得到直角三角形;当“线⊥面内线”且不相交时,可得到异面且垂直的一对直线.典型例题十一例11 如图所示,︒=∠90BAC .在平面α内,PA 是α的斜线,︒=∠=∠60PAC PAB .求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析:求PA 与平面α所成角,关键是确定PA 在平面α上射影AO 的位置.由PAC PAB ∠=∠,可考虑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来确定AO 位置,构造直角三角形则需用三垂线定理.解:如图所示,过P 作α⊥PO 于O .连结AO ,则AO 为AP 在面α上的射影,PAO ∠为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作AC OM ⊥,由三重线定理可得AC PM ⊥.作AB ON ⊥,同理可得AB PN ⊥.由PAC PAB ∠=∠,︒=∠=∠90PNA PMA ,PA PA =,可得PMA ∆≌PNA ∆,∴PN PM =.∵OM 、ON 分别为PM 、PN 在α内射影,∴ON OM =.所以点O 在BAC ∠的平分线上.设a PA =,又︒=∠60PAM ,∴a AM 21=,︒=∠45OAM ,∴a AM AO 222==. 在POA ∆中,22cos ==∠PA AO PAO , ∴︒=∠45PAO ,即PA 与α所成角为︒45.说明:(1)本题在得出PA 在面α上的射影为BAC ∠的平分线后,可由公式βαθcos cos cos ⋅=来计算PA 与平面α所成的角,此时︒==∠60θPAC ,α=∠PAO ,︒==∠45βCAO .(2)由PA 与平面α上射影为BAC ∠平分线还可推出下面结论:四面体ABC P -中,若PAC PAB ∠=∠,PBC PBA ∠=∠,则点A 在面ABC 上的射影为ABC ∆的内心.典型例题十二例12 如图所示,在平面β内有ABC ∆,在平面β外有点S ,斜线AC SA ⊥,BC SB ⊥,且斜线SA 、SB 分别与平面β所成的角相等,设点S 与平面β的距离为cm 4,BC AC ⊥,且cm AB 6=.求点S 与直线AB 的距离.分析:由点S 向平面β引垂线,考查垂足D 的位置,连DB 、DA ,推得AC DA ⊥,BC DB ⊥,又︒=∠90ACB ,故A 、B 、C 、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解:作SD ⊥平面β,垂足为D ,连DA 、DB .∵AC SA ⊥,BC DB ⊥,∴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有:AC DA ⊥,BC DB ⊥,又BC AC ⊥,∴ACBD 为矩形.又∵SB SA =,∴DB DA =,∴ACBD 为正方形,∴AB 、CD 互相垂直平分.设O 为AB 、CD 的交点,连结SO ,根据三垂线定理,有AB SO ⊥,则SO 为S 到AB 的距离.在SOD Rt ∆中,cm SD 4=,cm AB DO 321==, ∴cm SO 5=.因此,点S 到AB 的距离为cm 5.说明:由本例可得到点到直线距离的作法:(1)若点、直线在确定平面内,可直接由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和垂足的距离即为所求.(2)若点在直线所在平面外,可由三垂线定理确定:由这点向平面引垂线得垂足,由垂足引直线的垂线得斜足,则这点与斜足的距离为点到直线的距离.(3)处理距离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作、证、算,即作出符合要求的辅助线,然后证明所作距离符合定义,再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典型例题十三例13 如图,ABCD 是正方形,SA 垂直于平面ABCD ,过A 且垂直于SC 的平面交SB 、SC 、SD 分别于点E 、F 、G ,求证:SB AE ⊥,SD AG ⊥.分析: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以及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由于图形的对称性,所以两个结论只需证一个即可.欲证SB AE ⊥,可证⊥AE 平面SBC ,为此须证BC AE ⊥、SC AE ⊥,进而转化证明⊥BC 平面SAB 、⊥SC 平面AEFG .证明:∵SA ⊥平面ABCD ,⊂BC 平面ABCD ,∴BC SA ⊥.又∵ABCD 为正方形,∴AB BC ⊥.∴⊥BC 平面ASB .∵⊂AE 平面ASB ,∴AE BC ⊥.又∵⊥SC 平面AEFG ,∴AE SC ⊥.∴⊥AE 平面SBC .又∵⊂SB 平面SBC ,∴SB AE ⊥,同理可证SD AG ⊥.说明:(1)证明线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有:同一平面内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垂线定理与它的逆定理,以及与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就与另一条垂直.(2)本题的证明过程中反复交替使用“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化思想的优越性.典型例题十四例14 如图,求证: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已知:BAC ∠在平面α内,点α∉P ,AB PE ⊥,AC PF ⊥,α⊥PO ,垂足分别是E 、F 、O ,PF PE =.求证:CAO BAO ∠=∠.证明:∵α⊥PO ,∴OE 为PE 在α内的射影.∵PE AB ⊥,α平面⊂AB ,∴OE AB ⊥.同理可证:OF AC ⊥.又∵α⊥PO ,PF PE =,OF OE =,∴CAO BAO ∠=∠.说明:本题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题目,与此题类似的有下面命题:从一个角的顶点引这个角所在平面的斜射线,使斜射线和这个角两边的夹角相等,则斜射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由此结论和上一个例题很容易求解下面这道题:已知︒=∠90ACB ,S 为平面ACB 外一点,︒=∠=∠60SCB SCA ,求SC 与平面ACB 所成角.典型例题十五例15 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号,不正确的打“×”号.(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三边.( )(4)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 垂直于α的平面内.( )(5)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 )解:(1)直线与平面平行,则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外乎有两种①平行 ②异面,因此应打“×”号(2)该命题的关键是这无数条直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①若为平行,则该命题应打“×”号;若为相交,则该命题应打“√”,正是因为这两种情况可能同时具备,因此,不说明面内无这数条线的位置关系,则该命题应打“×”号.(3)垂直于三角形两边的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由线面垂直定义的逆用,则该直线必垂直于三角形的第三边,∴该命题应打“√”.(4)前面介绍了两个命题,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根据第一个命题知:过点A 垂直于直线a 的平面惟一,因此,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直线都在过点A 且与直线a 垂直的平面内,∴该命题应打“√”号.(5)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设为a ,b ,c 且a ,b ,c 共点于O ,∵b a ⊥,c a ⊥,0=c b ,且b ,c 确定一平面,设为α,则α⊥a ,同理可知b 垂直于由a ,c 确定的平面,c 垂直于由了确定的平面,∴该命题应打“√”号.说明:本题是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等知识来解答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必须作到:概念清楚、问题理解透彻、相关知识能灵活运用.典型例题十六例16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C BC =,BD AD =,引CD BE ⊥,E 为垂足,作BE AH ⊥于H ,求证:BCD AH 平面⊥.分析:若证BCD AH 平面⊥,只须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AH 垂直平面BCD 中两条相交直线即可.证明:取AB 中点F ,连CF 、DF ,∵BC AC =,∴AB CF ⊥.又∵BD AD =,∴AB DF ⊥,∴CDF AB 平面⊥,又CDF CD 平面⊂,∴AB CD ⊥又BE CD ⊥,∴ABE CD 平面⊥,AH CD ⊥,又BE AH ⊥,∴BCD AH 平面⊥.典型例题十七例17 如果平面α与α外一条直线a 都垂直b ,那么α//a .已知:直线α⊄a ,b a 直线⊥,α⊥b .求证:α//a .分析:若证线面平行,只须设法在平面α内找到一条直线'a ,使得'//a a ,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证.证明:(1)如图,若a 与b 相交,则由a 、b 确定平面β,设'a =αβ .αααβαα////,,'''''a a a a a a b a a b ab a b ⇒⎪⎭⎪⎬⎫⊄⊂⇒⎪⎭⎪⎬⎫⊂⊥⊥⇒⎭⎬⎫⊂⊥又∵. (2)如图,若a 与b 不相交, 则在a 上任取一点A ,过A 作b b //',a 、'b 确定平面β,设'a =αβ .αααβααα////,,////'''''''''''a a a a a a a b a b a b b b a b a b b b b ⇒⎪⎭⎪⎬⎫⊄⊂⇒⎪⎪⎭⎪⎪⎬⎫⊂⊥⇒⎭⎬⎫⊥⊥⇒⎪⎭⎪⎬⎫⊂⊥⇒⎭⎬⎫⊥又又∵又∵. 典型例题十八例18 如图,已知在ABC ∆中,︒=∠60BAC ,线段ABC AD 平面⊥,DBC AH 平面⊥,H 为垂足.求证:H 不可能是DBC ∆的垂心.分析:根据本题所证结论,可采用反证法予以证明.证明:如图所示,假设H 是DBC ∆的垂心,则DC BH ⊥.∵DBC AH 平面⊥,∴AH DC ⊥,∴ABH DC 平面⊥,∴DC AB ⊥.又∵ABC DA 平面⊥,∴DA AB ⊥,∴DAC AB 平面⊥,∴AC AB ⊥,这与已知︒=∠60BAC 矛盾,∴假设不成立,故H 不可能是DBC ∆的垂心.说明:本题只要满足︒≠∠90BAC ,此题的结论总成立.不妨给予证明.典型例题十九例19 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 .仅②不正确B .仅①、④正确C .仅①正确D .四个命题都正确分析:①该命题就是平行公理,即课本中的公理4,因此该命题是正确的;②如图,直线a ⊥平面α,α⊂b ,α⊂c ,且A c b = ,则b a ⊥,c a ⊥,即平面α内两条直交直线b ,c 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 ,但b ,c 的位置关系并不是平行.另外,b ,c 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异面,如果把直线b 平移到平面α外,此时与a 的位置关系仍是垂直,但此时,b ,c 的位置关系是异面.③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易知ABCD B A 平面//11,ABCD D A 平面//11,但11111A D A B A = ,因此该命题是错误的.④该命题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因此是正确的.综上可知①、④正确.∴应选B .典型例题二十例20 设a ,b 为异面直线,AB 为它们的公垂线(1)若a ,b 都平行于平面α,则α⊥AB ;(2)若a ,b 分别垂直于平面α、β,且c =βα ,则c AB //.分析:依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α⊥AB ;证明线与线的平行,由于此时垂直的关系较多,因此可以考虑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c AB //.图1 图2 证明:(1)如图1,在α内任取一点P ,设直线a 与点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a , 设直线b 与点P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为'b∵α//a ,α//b ,∴'//a a ,'//b b又∵a AB ⊥,b AB ⊥,∴'a AB ⊥,'b AB ⊥,∴α⊥AB .(2)如图2,过B 作α⊥'BB ,则a BB //',则'BB AB ⊥又∵b AB ⊥,∴AB 垂直于由b 和'BB 确定的平面.∵β⊥b ,∴c b ⊥,α⊥'BB ,∴c BB ⊥'.∴c 也垂直于由'BB 和b 确定的平面.故AB c //.说明:由第(2)问的证明可以看出: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与线的平行,其关键是构造出平面,使所证线皆与该平面垂直.如题中,通过作出辅助线'BB ,构造出平面,即由相交直线b 与'BB 确定的平面.然后借助于题目中的其他垂直关系证得. 典型例题二十一例21 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F 为异面直线D A 1与AC 的公垂线,求证:1//BD EF .分析:证明1//BD EF ,构造与EF 、1BD 都垂直的平面是关键.由于EF 是AC 和D A 1的公垂线,这一条件对构造线面垂直十分有用.证明:连结11C A ,由于11//C A AC ,AC EF ⊥,∴11C A EF ⊥.又D A EF 1⊥,1111A C A D A = ,∴D C A EF 11平面⊥. ①∵11111D C B A BB 平面⊥,111111D C B A C A 平面⊂,∴111C A BB ⊥.∵四边形1111D C B A 为正方形,∴1111D B C A ⊥,1111B BB D B = ,∴D D BB C A 1111平面⊥,而D D BB BD 111平面⊂,∴111BD C A ⊥.同理11BD DC ⊥,1111C C A DC = ,∴D C A BD 111平面⊥. ②由①、②可知:1//BD EF .典型例题二十二例22 如图,已知P 为ABC ∆外一点,PA 、PB 、PC 两两垂直,a PC PB PA ===,求P 点到平面ABC 的距离.分析:欲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先过点作平面的垂线,进一步求出垂线段的长.解:过P 作ABC PO 平面⊥于O 点,连AO 、BO 、CO ,∴AO PO ⊥,BO PO ⊥,CO PO ⊥∵a PC PB PA ===,∴PAO ∆≌PBO ∆≌PCO ∆,∴OC OB OA ==,∴O 为ABC ∆的外心.∵PA 、PB 、PC 两两垂直, ∴a CA BC AB 2===,ABC ∆为正三角形, ∴a AB AO 3633==,∴a AO PA PO 3322=-=. 因此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a 33. 说明:(1)求点到平面距离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找到或作出要求的距离;然后使所求距离在某一个三角形中;最后在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出距离.(2)求距离问题转化到解三角形有关问题后,在三角形中求距离常常用到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函数知识.(3)点到平面距离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高考命题中出现较多,应充分注意,除了上面提到方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以后学习的等积法,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不断总结.典型例题二十三例23 如图,已知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51=AA ,12=AB ,求直线11C B 和平面11BCD A 的距离.分析:求线面距离,其基本方法是在线上选一点,作出点面距,距离然后根据求点面距的有关方法求解.解:如图,∵BC C B //11,且1111BCD A C B 平面⊄,11BCD A BC 平面⊂,∴1111//BCD A C B 平面.从而点1B 到平面11BCD A 的距离即为所求.过点1B 作B A E B 11⊥于E ,∵11ABB A BC 平面⊥,且B B AA E B 111平面⊂,∴E B BC 1⊥.又B B A BC =1 ,∴111BCD A E B 平面⊥.即线段E B 1的长即为所求,在B B A Rt 11∆中,13601251252211111=+⨯=⋅=B A BB B A E B , ∴直线11C B 到平面11BCD A 的距离为1360. 说明:本题考查长方体的性质,线面距离的概念等基础知识以及计算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进而转化为点线距离,再通过解三角形求解,这种转化的思想非常重要,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将复杂转化为简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从而求解.典型例题二十四例24 AD 、BC 分别为两条异面直线上的两条线段,已知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30,cm AD 8=,BC AB ⊥,BC DC ⊥.求线段BC 的长.分析:首先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平移,将异面直线AD 、BC 所成的角、垂直关系转化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平面内,应用平面几何有关知识计算出BC 之长.解:如图,在平面α内,过A 作BC AE //,过C 作AB CE //,两线交于E .∵BC AE //,∴DAE ∠就是AD 、BC 所成的角,︒=∠30DAE .∵BC AB ⊥,∴四边形ABCE 是矩形.连DE ,∵CD BC ⊥,CE BC ⊥,且C CE CD = ,∴CDE BC 平面⊥.∵BC AE //,∴CDE AE 平面⊥.∵CDE DE 平面⊂,∴DE AE ⊥.在AED Rt ∆中,得34=AE ,∴)(34cm AE BC ==.说明:解决空间问题,常常将空间关系转化一个或几个平面上来,只有将空间问题归化到平面上来,才能应用平面几何知识解题,而平移变换是转化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