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四章-员工态度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态度)

组织行为学(态度)

工作满意度: 工作参与
一个人在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认为工作绩效是 自我价值的反映。
组织承诺
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 成员身份
4
态度

组织行为学
Meyer和 Allen提出的三成分模型
情感承诺:
员工对组织的情绪依恋、认同感和卷入程度
留任承诺
指基于员工离开组织带来的损失的一种承诺
组织行为学
9
态度
降低不协调愿望的3个因素
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他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如,奖赏
组织行为学
10
态度பைடு நூலகம்

组织行为学
A—B关系的测试
态度和行为关系受中介的权变变量的影响
中介变量:
具体态度和具体行为 社会对行为的限制 问题中所涉及的态度的体验
员工对组织的情绪依恋认同感和卷入程度留任承诺指基于员工离开组织带来的损失的一种承诺规范承诺指员工感到有责任留在组织组织行为学态度态度与一致性人们总是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
授课内容
组织行为学
态度
• 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待一类 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是 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 的评价性陈述—要么喜欢 要么不喜欢。
7
态度

组织行为学
常见的两种失调情景
决策失调
作出决策后,所放弃事物的所 有优点和所选择事物的所有缺点都 会使你的决定产生失调。 例:如买电视机 工作选择
改变方法:改变对最终决定的 评估来减少失调,如增加对所选事 物的喜欢,减少对未选择事物的喜 好。
8
态度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管理者的职能
案例
法国
法 约 尔
确定组织的目标; 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 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决定要完 成什么样的 任务;
谁来承担 这些任务;
如何把任 务进行分类;
谁向谁报 告工作;
在什么地 方做出决策。
计划
组织
控制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
监控; 比较; 纠正。
协调
指挥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 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第 9 章 群体的行为基础 第 10 章 理解工作团队 第 11 章 沟 通(自学) 第 12 章 领导的基本观点 第 13 章 当代领导问题 第 14 章 权力与政治 第 15 章 冲突与谈判
第一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 学习目标(3课时)
掌握: 管 理 者
职能 角色 技能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行为塑造
忽 视
消极强化
当一种反应之后 人们做出的是中 止或逃离不愉快
的行为时
连续强化
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
强 化 程 序
间断强化
并不是对每一次理想行 为都给予强化。
为了保证理想行为能够 重复,强化的次数也应该 是足够和充分的。
比率强化
固定比率
当个体的反应积累 到一个固定数目后, 便给予奖励。
管理者的角色
明 茨 伯 格
信息传递者角色
人际角色
决策角色
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卡茨: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
掌握:
本章回顾
★ 组织 ★ 管理者 管理者的职能

MBA课程组织行为学第四章能力人格价值观

MBA课程组织行为学第四章能力人格价值观



EC
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个体 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 ——高登•奥尔波特 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 进行描述)。 个体待人处世的基本倾向。 性格决定命运。
NU
NU
经济价值:象征形式依靠在市场上通过交换而 取得的价值。
MB A
2.价值观:
3.价值观的分类(罗克奇的两种价值类型):



EC
终极价值观: 舒适、和平、安全、自由、幸福、和谐、快 乐、救世、自尊等 。 工具价值观: 能干、欢乐、勇敢、宽容、正直、独立、智 慧、博爱、礼貌、负责、自我控制等。


四、人格的文化差异
Personality显然包含了下列意涵:面具、 书写符号、戏剧里的虚构人物、私有财产、明显 的特质……但是, Personality或character,过 去指的是外部的符号特征,现在无疑已被内化为 个人的所有物,也就是某个可以显示或诠释的特 质。就某个层面而言,这是一个强烈的、占有性 的个人主义,但它更应该被看成是一种意识的纪 录;纪录了日益增强的意识(对于“独立的”、 有价值的生活的认知),且赋予我们“个别的” (individual)自我。 ——雷蒙•威廉斯
EC
NU
1、能力 2、学习及相关理论

MB A
主要内容
一、能力
1,能力:
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 这是对个体能做什么的一种现时的评估。 2,三个要素: 工作背景、主观性、时间性。 3,两种能力 心理(智)能力: 算术、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 理、空间视知觉、记忆力。 体质能力: 力量因素、灵活性因素、其他因素。

组织行为学复习笔记--张德版

组织行为学复习笔记--张德版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要点----张德版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一是在组织内部的组织行为,即怎样的组织行为才能更好的、更有效的组织管理;二是对组织外部的组织行为,即怎样的组织行为才能使组织在社会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概括起来,及组织中的个体、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

组织:含义: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使命,一些人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构成的有机整体。

组织具有什么功能?答:1、能够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许多需要。

2、能够形成比单独个人力量简单相加的强大得多的整体力量,完成单个人完成不好的任务。

3、组织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良好组织所具有的特点:1、通个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把组织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

2、通过科学的分工和有效的协调来合法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管理和人的管理有何区别?答:组织管理包括对物(组织财产)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但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

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通常而言,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三个方面。

技术技能是指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战士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如工程师。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能力。

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尤其重要。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工事的能力。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科学现代化:组织行为学对管理科学现代化的影响:1、从忽视人的作用变为重视人的作用。

2、管理由以事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

3、由注重“纪律”变为注重人的“行为”的研究。

4、由“监督”管理发展为“激励”管理。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已达到组织既定目标。

第二章: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一:需要与行为问题:男女之间为什么会有相互表达爱慕的行为?这些行为为什么又因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答:1、生物本能论:行为是个体的生物本能,2、环境决定论:强调行为是由社会环境决定的。

组织行为学改变员工态度的方法

组织行为学改变员工态度的方法

组织行为学改变员工态度的方法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改变员工的态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和组织绩效。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提供正面激励:员工对于得到认可和奖励会有更积极的态度。

因此,组织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例如员工表扬、奖金或晋升机会,来激励员工。

此外,举办团队建设活动和员工庆祝活动也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2. 建立良好沟通渠道:积极主动地和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可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度。

组织可以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反馈机制和员工调查来促进双向沟通。

此外,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随时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3. 提供发展机会:员工希望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组织可以提供培训计划、参与跨部门项目以及参加专业会议等机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知识,并且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样的发展机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态度,并增强他们对组织的忠诚度。

4. 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组织应该创造一个积极、支持和鼓励创新的工作环境。

员工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从而更愿意为组织奉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组织可以采取措施,例如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鼓励团队合作和分享成功故事等。

5.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给予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组织可以通过定期的员工参与会议或倡导员工参与问题解决小组等方式,让员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的参与可以帮助员工感到自己的贡献得到了认可,并增强他们对组织的积极态度。

通过以上方法,组织可以积极地改变员工的态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绩效。

重视员工的需求和关心员工的成长,将使员工更加忠诚于组织并积极地为组织做出贡献。

组织行为学讲义-价值观、态度、能力与工作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讲义-价值观、态度、能力与工作满意度

价值观、态度、能力与工作满意度个体差异对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第一节个人价值观一、个人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values〕代表一系列根本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这个定义包含判断的成分,这些成分反映了一个人关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观念。

价值观包括内容或强度两种属性。

内容属性告诉人们某种方式的行为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说明其重要程度。

我们的价值观一局部是遗传,其余局部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民族文化、父母行为、教师、朋友以及其他相似的环境因素。

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案例:;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问卷〔Rokeach Value Survey,RVS〕终极价值观〔terminal values〕工具价值观〔instrumental[.instru'mentl] values〕舒适的生活〔富足的生活〕雄心勃勃〔辛勤工作、发奋向上〕振奋的生活〔刺激的、积极的生活〕心胸开阔〔开放〕成就感〔持续的奉献〕能干〔有能力、有效率〕和平的世界〔没有冲突和战争〕欢乐〔轻松愉快〕美丽的世界〔艺术与自然的美〕清洁〔卫生、整洁〕平等〔兄弟情谊、时机均等〕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家庭平安〔照顾自己所爱的人〕宽容〔谅解他人〕自由〔独立、自主选择〕助人为乐〔为他人的福利工作〕幸福〔满足〕正直〔真挚、老实〕内在和谐〔没有内心冲突〕富于想象〔大胆、创造性〕成熟的爱〔性和精神上的亲密〕独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国家的平安〔免遭攻击〕智慧〔有知识、善思考〕快乐〔快乐的、闲暇的生活〕符合逻辑〔理性的〕救世〔救世的、永恒的生活〕博爱〔温情的、温柔的〕自尊〔自重〕顺从〔有责任感、尊重〕社会成认〔尊重、赞赏〕礼貌〔有礼的、性情好〕真挚的友谊〔亲密关系〕负责〔可靠的〕睿智〔对生活有成熟的理解〕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研究证实,相同职业或类别的人倾向于拥有相同的价值观。

组织行为学第4章-价值观与态度

组织行为学第4章-价值观与态度

2018/11/9
9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罗克奇价值观
终极价值观 舒适的生活 成就感 和平的世界 平等 自由 内在和谐 工具价值观 雄心勃勃 能干 欢乐 勇敢 助人为乐 富于想象
2018/11/9
10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格雷夫斯:价值观的七个等级
反应型、部落型、自我中心型、坚持己见型、玩弄权术型、 社交中心型、存在主义型 有调查表明,员工的价值观位于2-7层,而管理者的价值 观主要落在4、5两层。
2018/11/9
31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
外部因素:人际影响、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企业文化的 影响 内部因素:员工的认知、员工的需要、员工的个性心理特 征
2018/11/9
32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如何转变员工的态度
宣传法:权威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 员工参与法:角色扮演、换位思考 组织规范法:形成决定,进行约束
2018/11/9
30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案例分析
(1)这是一个典型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事例。 (2)学生相信老师的预言,对自己充满信心,向着教师 的预言的“未来”努力。 (3)学生努力的结果必然是取得好的成绩,好成绩反过 来又证实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对教师的预言更坚信, 更加努力。
17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曾国军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
垂直集体主义是指个人将自己看作是群体的一部分,但群 体成员各不相同,大家相互依赖又各不相同。 水平集体主义是指个人将自己看作是群体的一部分,所有 成员彼此相似,平等是至关重要的。 垂直个人主义是指自我是自主的,但每个人是不同的,不 平等被接受和认可。 水平个人主义是指自我是自主的,但个体与他人的地位或 多或少的是平等的,自我独立并与他人的自我相同。

第四章 情绪、态度与价值观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四章  情绪、态度与价值观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反应模式 语言模式 非语言模式
表4—3 态度的反应成分和反应模式结构
反应成分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
表达关于态度 对象的信念
表达对态度 对象的情感体验
表达对态度对象 的 行为意图
对态度对象的 感觉反应
对态度对象的 生理反应
对态度对象的 外显的行为反应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3.态度测量 与态度的结构一致,对态度的测量也有两种方法:一种强调对其外显的行为 成分进行观察;另一种则从内隐的层面衡量态度的强度与方向。 (1)直接(外显)测量法 确定人们对事物态度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观察他们对这些事物的举动。 (2)间接(内隐)测量法 态度测量一般使用间接方法,常用的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表4—2态度的定义 1.态度是一种先有主见,是把判断和思考引导到一定方向的先有观念或先有倾向,即 心理准备性(Spencer & Bain,1862) 2.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 导性或动力性的影响(Allport, 1935) 3.态度是一种具有结构和组织的复杂认知体系,是个体对于同一对象的数个互相关 联的信念组织(Rokeack, 1968) 4.态度是对待任何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Back,1984)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二、态度的意义
1.态度的特点
(1)态度具有对象性 (2)态度具有一致性 (3)态度具有具体性
4.态度的影响 态度对个体其他的心理活动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以此会影响个体的行 为方式和结果。
组织行为学:形成与发展
(1)态度与判断
图4—3 态度影响的示意图
(2)态度与学习 (3)态度与忍耐力 (4)态度与知觉 (5)态度与生产效率 (6)态度与员工的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第四节 态度、工作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第四节 态度、工作满意度)

海德( 海德(Heider)的认知平衡理论(1958年) )的认知平衡理论( 年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自我意识调 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自我意识调 失调理论强调 达到认知平衡;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更着重于人 平衡理论更着重于 节达到认知平衡;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更着重于人 际关系对认知平衡的影响 的影响. 际关系对认知平衡的影响.
态度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和内化. 态度的形成 要经过三个阶段:服从,同化和内化. 要经过三个阶段 案例分析 1974年,某国一个拥有万贯家产的富豪的女儿,19岁的 年 某国一个拥有万贯家产的富豪的女儿, 岁的 女大学生P,被一个暴力组织SLA集团所绑架,这个组 集团所绑架, 女大学生 ,被一个暴力组织 集团所绑架 织把P作为 人质"关押起来, 作为" 织把 作为"人质"关押起来,要她家人以数亿美元的 赎金作为交换.后来,正当P将被释放的时候 将被释放的时候, 赎金作为交换.后来,正当 将被释放的时候,她突然 宣布自己决定参加SLA组织,并放弃自己过去所享受的 组织, 宣布自己决定参加 组织 豪华生活,还痛骂了自己的父母.两周后P参加了抢劫 豪华生活,还痛骂了自己的父母.两周后 参加了抢劫 银行的行动,结果为政府所抓获.在监狱中P经过父母 经过父母, 银行的行动,结果为政府所抓获.在监狱中 经过父母, 亲友和辩护律师及精神病学家的劝导和说服,终于恢 亲友和辩护律师及精神病学家的劝导和说服, 复了她本来的面貌: 复了她本来的面貌:
第一,恐惧唤醒 第一,恐惧唤醒(fear arousal) . 第二,单面或双面沟通. 第二,单面或双面沟通. 第三,新颖与重复. 第三,新颖与重复.
(3)接受者的特点 )
第一,原来的态度特征 两种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 第一,原来的态度特征——两种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 两种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 第二,人格特征. 第二,人格特征.

专题4组织行为学员工态度与行为_图文(精)

专题4组织行为学员工态度与行为_图文(精)

知识回顾 1.知识和技能态度和行为的概念、态度和行为的类型、差异的原因及对策 2. 过程与方法角色扮演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组织行为学》创新课程 26
学术动态 v 群体离职(collective turnover:也称集体离职,作为一种特殊的员工流动方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其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个体离职。

推荐阅读叶仁荪, 倪昌红, 夏军. 员工群体离职研究述评[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11: 49-57. 《组织行为学》创新课程 27
作业布置云平台理论提升任务思考:员工为何会做反生产行为?通过CNKI 和国外数据库检索资料作业布置每位同学列出员工激励中自己最感兴趣的3个话题,并在云平台作答方法训练任务查询并阅读有关员工态度和行为的测量方法知识衔接任务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专题:内容与过程激励理论《组织行为学》创新课程 28。

组织行为学(态度)

组织行为学(态度)

改变方法:改变对最终决定的 评估来减少失调,如增加对所选事 物的喜欢,减少对未选择事物的喜 好。
8
态度
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
当一个人有某项信念,但表现出来的行为 和它不一致时,失调便会产生。这时由于行为 已经发生,唯一能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态度。
组织行为学
9
态度
降低不协调愿望的3个因素
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他对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不协调可能带来的后果——如,奖赏
授课内容
组织行为学
态度
• 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待一类 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是 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 的评价性陈述—要么喜欢 要么不喜欢。
1
态度

组织行为学
态度的组成成分
认知:对态度对象的了解,信念和价值判断
情感:对态度对象的内心体验 行为:以一定方式行动的倾向
2
态度

组织行为学
4
态度

组织行为学
Meyer和 Allen提出的三成分模型
情感承诺:
员工对组织的情绪依恋、认同感和卷入程度
留任承诺
指基于员工离开组织带来的损失的一种承诺
规范承诺
指员工感到有责任留在组织
5
态度

组织行为学
态度与一致性
人们总是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 以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
6
态度

组织行为学
12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13
态度的来源
态度来源于经验,是针对特定事物, 人或者事件的,是稳定的,但和价值观 相比,是不稳定的。
3
态度

组织行为学
一个人在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认为工作绩效是 自我价值的反映。

组织行为学价值观及态度

组织行为学价值观及态度
此外,组织承诺的员工忠于组织、“以厂为 家”、愿意全身心投入工作,是组织最宝贵 的资源。
案例分析:苏黛薇的卓而不群
半年前,苏黛薇从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应聘到冶金设计院工作。她芳 龄26岁,出身高知家庭,朝气蓬勃,大方直率。室主任派她到七组参加矿 山机修厂的扩建工作,同时参与这项任务还有七组的组长张工(38岁,在 本院工作了15年)及同组另两位工程师。
3.2.4 态度的改变
1、关于态度改变理论
1)态度改变平衡理论
O
O
O
O
+
+
+
-
-
-
-
+
P
XP
XP
XP
X
+
-
+
-
O
O
O
O
+
-
+
+
-
+
-
-
P
XP
XP
XP
X
+
-
+
-
图3.2 P-O-X关系模式
2)认知失调理论
第一,何时发生态度的改变? 第二,如何进行改变呢? 一是改变一种认知元素。 二是增加新的认知元素。 三是强化某一元素的重要性。
3.1.6 个体行为规律
1.动机律 2.优势律 3.曲线律 4.互代律
3.2 态度与管理
案例:成功取决于你的态度 3.2.1 态度的概念、功能和特点 1.态度的概念与结构 案例:态度实验 无论是哪种态度,都包含了三种心理成分:认知、情
感和行为倾向。 1)认知,指对态度对象(如吸烟)的知觉、理解、
雄心勃勃辛勤工作奋发向上心胸开阔开放能干有能力有效率欢乐轻松愉快清洁卫生整洁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宽容谅解他人助人为乐为他人的福利工作正直真挚诚实富于想象大胆有创造性独立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智慧有知识的善于思考的符合逻辑理性的博爱温情的温柔的顺从有责任感自尊礼貌有礼的性情好负责可靠的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舒适的生活富足的生活振奋的生活刺激的积极的生活成就感持续的贡献和平的世界没有冲突与战争美丽的世界艺术与自然的美平等兄弟情谊机会均等家庭安全照顾自己所爱的人自由独立自主选择幸福满足内在和谐没有内心冲突成熟的爱性和精神上的亲密国家的安全免遭攻击快乐快乐的闲暇的生活救世救世的永恒的生活自尊自重社会承认尊重赞赏真挚的友谊亲密关系睿智对生活有成熟的理解工具价值观终极价值观诚实助人为乐勇敢负责能干平等世界和平家庭安全自尊5

专题4组织行为学员工态度与行为图文精.doc

专题4组织行为学员工态度与行为图文精.doc

知识回顾 1.知识和技能态度和行为的概念、态度和行为的类型、差异的原因及对策 2. 过程与方法角色扮演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组织行为学》创新课程 26
学术动态 v 群体离职(collective turnover:也称集体离职,作为一种特殊的员工流动方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其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个体离职。

推荐阅读叶仁荪, 倪昌红, 夏军. 员工群体离职研究述评[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11: 49-57. 《组织行为学》创新课程 27
作业布置云平台理论提升任务思考:员工为何会做反生产行为?通过CNKI 和国外数据库检索资料作业布置每位同学列出员工激励中自己最感兴趣的3个话题,并在云平台作答方法训练任务查询并阅读有关员工态度和行为的测量方法知识衔接任务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专题:内容与过程激励理论《组织行为学》创新课程 28。

组织行为学理解员工行为

组织行为学理解员工行为

组织行为学理解员工行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员工在组织内部的行为的学科。

了解员工行为对于组织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模型,组织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行为的动机和原因,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政策。

一、员工的动机员工的动机是影响员工行为的重要因素。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供了一个解释员工动机的模型。

根据这个理论,员工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组织中,员工会努力满足这些需求,并通过表现良好来获得奖励和认可,进而实现自我实现需求。

二、员工的态度员工的态度是他们对组织和工作的看法和感受。

态度受到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情感的影响。

其中,工作满意度是员工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表明,满意度高的员工更倾向于提高工作绩效,并对组织保持忠诚度。

而不满意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行为,如缺勤和辞职。

三、员工的决策员工的决策是指员工在组织中面临问题和挑战时所做的选择。

决策过程受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理性决策模型认为员工是理性的决策者,会在做出决策前进行信息收集和评估。

然而,实际情况中,员工的决策可能受到情感和主观因素的干扰,误导他们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四、员工的沟通沟通是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员工行为的理解和影响至关重要。

有效的沟通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理解,并提高组织的绩效。

组织中的沟通可以分为垂直沟通和水平沟通。

垂直沟通是指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包括下达指令、提供反馈和解决问题等。

水平沟通是指同级之间的沟通,包括协同工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等。

五、员工的领导领导是组织中的重要角色,对员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领导风格和行为会引导员工产生不同的反应和行为。

变革型领导是一种能够激励员工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领导风格。

而控制型领导可能导致员工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组织应该通过培养变革型领导和提供有效的领导支持,积极引导员工产生积极的行为。

六、员工的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组织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都起到关键作用。

3组织行为学课件(员工的态度与价值观)

3组织行为学课件(员工的态度与价值观)

2020/12/31
(C) 中国人民大学
7
如何改变员工的态度?
•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外部因素 (1)人际影响 (2)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 (3)企业文化的影响
•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内部因素 (1)员工的认知 (2)员工的需要 (3)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
2020/12/31
(C) 中国人民大学
8
态度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OB)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徐世勇
xsy0624@ 13671003299
价值观、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态度 工作中的态度 价值观
2020/12/31
(C) 中国人民大学
2
态度
• 态度是一个人对待外界特定事物所持有的评价性的、 较为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 (1)把员工的需要同企业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 满足员工的需要。
• (2)适当的放权,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让员工参与 企业的决策,使其有主人翁责任感、对企业的归属感以 及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 (3)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不仅包括工作和 休息环境,还包括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等。
• (4)管理人员实行走动管理,经常与职工自由交谈,保 持上下沟通,促进了解。
我的报酬与我所做的工作量
非常 满 不 不满意 非常
满意 意
不满意
(2)与(1)的区别:JDI只提供了组织成员对五个工作要素的总的态度 的信息资料,而MSQ则提供了具体的较详细的信息资料。
• 工作描述指标问卷(Job Descriptive Index,简称JDI)把工作划分成五个基本维度: 工作本身、报酬、提升、管理及同事。每一个维度各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被调 查者用“Y”(表示肯定),“N”(表示否定)或“?”(表示无法确定)来回答 问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员工态度第一节态度attitude一、态度的概念1.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具体对象相对持久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首先,态度指向一定对象;其次,态度是一种内在心理倾向;(1)认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2)情感成分affective component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爱或厌恶的情感体验.(3)行为倾向成分behavioral component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

例:“老板很有魄力,非常随和”—员工对老板的态度认知成分;“我很钦佩我的老板”-员工对老板的态度情感成分;“我愿意与老板一起讨论事情,有时也偶尔开开玩笑”—员工对老板的态度行为成分.2.态度与行为(1)态度能够预测行为一般态度能够有效预测一般行为;具体态度能够有效预测具体行为;态度测量与实际行为的间隔时间越短,态度与行为就越一致;原因: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人们寻求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

这意味着,个体努力调节不同的态度,并使态度和行为保持一致,以使自己表现得富于理性和言行一致。

当出现不一致时,个体就会采取措施促使态度和行为回到一致的平衡状态。

人们采取的办法有改变态度、改变行为或为这种不一致寻找理由等。

例:烟草公司的经营者(2)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弱行为意向模型behavioral intentions model:预测行为最佳的方法是关注行为意向,而意向取决于有关行为的态度和规范。

规范是社会或群体接受或允许的行为准则.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规范。

当态度和规范都是正向的,意向才能强烈;如果态度和规范相冲突,两者的相对强度决定意向或行为。

二、态度理论1.平衡理论balance theory(1)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也使用了类似的“A—B—X”的模式来表明这种关系。

P:认知主体O:另一认知主体X:P和O之间的事物或态度对象图中“+”表示亲切或重要,“-"表示无关紧要.其中,P是一个认识主体,O是一个认识客体,X是第三者(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某一事物)。

他认为P与O之间是自发形成协调关系,同他们对X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P和O如果对X的态度一致,则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平衡;如果不一致,则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不协调、失去平衡。

为了消除紧张、不协调,恢复平衡,P与O需要加强沟通,交换意见,达成共识,以便使关系保持平衡.(2)据此,该模型有八种可能,其规律是三边乘积为+,则态度平衡,否则,态度不平衡。

(3)P与O关系紧张取决于下列因素:①P对O的亲密程度.P对O越亲密,当O对X的态度与P不一致,就越紧张。

②X对P的重要程度.X对P越重要,当O对X的态度与P不一致,就越紧张.③P与O因X发生的相互作用的频率.P与O因X发生关系的次数越多、程度越深,就越紧张。

④P与O对X的分歧程度。

分歧越大,就越紧张.⑤P对自己态度的自信程度.P越坚信自己正确,就越紧张。

这个理论对我们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协调人际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它能使我们找到人际关系紧张的根源。

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寻求多种办法加以解决。

2.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1)个体对世界的认识是以知识、观念、态度、意见等认知元素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元素之间有的相关,有的无关,也有的有冲突。

真正的态度改变,只发生在相冲突或不协调的元素之间。

(2)通常,人是难以忍受认知不协调的。

在心理上有一种压力,使人的情感或评价趋于一致.这样,改变就发生了,它的途径是:A。

改变一种元素B.改变某一元素的重要性C.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例:某公司经理史密斯坚定地认为任何公司都不应该对空气和水造成污染,但是由于工作需要,在决策时,公司的利益压倒了他对污染的态度.他知道公司将污水倒入当地河流中(我们假设这样做并不违法)能使公司获利。

他会怎么办呢?他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改变自己的认知失调:A “停止对河流的污染”B“污染河流并没有什么大错”C“我们通过生产而给社会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污染给社会造成的损失"(3)个体减少失调的愿望由三个因素决定:造成失调的要素的重要程度;个体相信自己对这些要素控制的程度;个体在失调状态下的收益程度;认知失调理论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员工在态度和行为方面改变的倾向性。

例如,如果由于工作需要,员工需要做与他们个人态度相冲突的事情,他们倾向于改变自己的态度而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一致。

而且这种失调性越大,那么减少它的压力也越大.三、态度的改变态度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度的改变,如对某事物有稍微反对变为坚决反对;一是方向的改变,对某事物有的态度原来是消极的,后来变得积极了。

1.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外部因素:人际影响、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企业文化内部因素:①个体认知.个体对某事持有的信念与态度影响态度改变的进程。

有意念,未行动——易改变有意念,有行动-—难改变有意念,公开表达——有对抗性②个体需要。

如果新的态度对象能满足个体需要,则原有态度易改变,反之,则难。

③个性心理特质2.态度改变的方法(1)群体影响法这种理论认为,态度改变离不开群体,只有参与到群体活动中,才能真正转变一个人的态度。

例:一项关于引导西方人改变态度,敢于吃动物内脏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对控制组进行宣传演讲,讲内脏的营养、烹制方法和口味等课程,课后要求他们吃内脏。

而实验组则使用共同讨论、分析各种困难的方法.一些妇女提出问题,“我丈夫孩子不爱吃怎么办?”“如何清洁内脏?”指导人员回答了这些问题,还请来营养学权威指导烹制方法.结果控制组只有3%真正吃了动物的内脏,而实验组家庭中开始食用动物内脏的比率为32%.这一试验指出了参与对改变态度的重要性.(2)活动参与法一项实验中取46个对黑人有看法的白人研究生,让他们两周内必须与黑人名流接触,结果40人在两周后全部改变了对黑人的态度,而且,这个结果在一年后测量时仍然保持。

(3)信息沟通法①沟通者的特点员工更可能对那些受人喜欢、值得信任、有说服力的人所作的改变态度的努力作出反应.如果人们喜欢你,他们更容易认同并且接受你的信息.可信性意味着信任、能力和客观。

所以,对于你所谈论的问题,如果员工认为你是可信任的、懂行的,并且无偏见地表达你的观点,那么,你更容易改变员工的态度。

最后,当你清楚明了、有说服力地表达你的想法时,更可能成功地改变一个人的态度。

②沟通方式各种态度改变技术在不同情况下并不是同样有效。

口头说服技术在下列情形中可能更有效:当你使用一种积极的、机智的语调来表达时;拿出有力的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根据听众来调整你的演说;使用逻辑;使用恐惧、挫折扣其他情感来支持你的观点。

但是当人们能够亲身体验时,更容易接受改变。

因此,使用培训课程,让员工在培训中分享体验或亲身经历事件,同时实践新的行为,能有效地刺激他们去改变态度。

与自我知觉理论一致,行为上的变化能够导致态度的改变。

恐惧唤醒fear arousal③接受者的特点● 原有态度:如果员工还没有对某一态度作出明确承诺时,改变这种态度是比较容易的。

相反,对态度的信念越强烈,改变它就越困难。

而且,已经公开表示过的态度更难以改变,因为为它需要一个人承认他过去错了。

当态度的改变幅度不大时,态度也容易发生改变。

要让一名员工接受与他现在所持的态度差异很大的态度,需要作出很大努力。

这也可能威胁到他所持的其他态度并且产生更大的不协调。

● 人格特质●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当个体对所属的群体具有认同感和忠诚感时,若要改变他与群体规范一致的态度就很困难;相反,对自己所属群体缺乏认同感和忠诚心,具有严重离心倾向的人较易接受外部影响而改变原有的态度。

/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也影响态度改变。

个体在群体中地位越高,越易接受群体规范,随群体态度变化而变化./参与管理、参与讨论制定群体规范的个体,也容易把个人的态度调节到群体的水平上. 低低高 高说服威胁强度四、组织行为学关心的态度类型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工作参与job involvement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第二节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与组织承诺●(E.J.McCromick&D.R.Ilgen,1985)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和工作生活质量相关的问题,它是组织成员态度的一个特殊部分。

●(J.R.Hackman&J.L.Suttle,1977)工作满意度是在组织中工作的人通过在组织中的经历来满足个人重要需求的程度描述。

●(H.J.Arnold&D.C.Feldman,1986)工作满意度还可以认为是个人对其工作所具有的总的积极情感的程度。

一、工作满意度概述1.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个体对他工作的一般态度。

●工作满意是一种态度,即对特定对象的情感判断。

这种态度影响人的行为,甚至身体健康。

塞尔斯(Sales,1969)的一项研究中,使雇员完成1小时的实验工作,发现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与其对任务的喜爱呈负相关趋势.●工作满意可以整体地考察人们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也可以是工作的某一侧面出现的问题,更可以是某一个雇员本身发生的满意问题。

满意水平通常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时期、不同人或不同的单位中,职工的满意度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2.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两种应用最广泛的手段是单—整体评估法(single global rating)和由多种工作要素组成的总和评分法(summation score)。

●单一整体评估法只是要求个人回答一个问题,例如“把所有的因素考虑在内,你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然后被试者就从数字1—5中圈出一个合适的数字,这些数字分别代表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的程度。

另一种方法——工作要素总和评分法——是一种更复杂的方法.它首先要确认工作中的关键因素,然后询问员工对每一个因素的感受。

典型的因素包括工作性质、上级主管、目前的收入、晋升的机会和与同事的关系。

根据标准量表来评价这些要素,然后将分数相加就产生了工作满意度总分。

●这两种测量方法哪一种更优越呢?直觉上看,好像对许多工作要素回答的总和反应能够得出关于工作满意度的更精确的评价.然而,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种直觉。

这属于极少见的情况之一:简单优于复杂。

有人对只有一个问题的整体评估法和更繁琐的工作要素总和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更有效。

对这一结果的最好解释是因为工作满意度概念的内涵太广,单个问题实际上成了一种包容性更广的测量方法。

例: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职工的满意度总体上是积极的结果,即表现出相当高的满意度。

只有报酬、工作绩效的认可、晋升的机会三个指标上表示满意的员工的百分比低于50%,但却高于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