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14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课时作业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概括内容要点,理解词句含义概括内容要点“要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归纳内容要点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筛选与提炼、总结与把握、加工与转化。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题型:特定指向信息概括题、整体内容概括题。
题型一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包括段(层)意概括题、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某种类型、某一方面等的特点为中心)和因果探寻题。
信息检索提炼“3方法”1.摘取法:有些信息显示在重要句子中,概括时可摘录句子或句子中的重要词语。
2.合并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
3.层析法:需要概括的内容,文中无明显的对应关键句时,则可将原文内容分层,层层分析后归纳概括。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的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无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都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理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提炼加工,整合答案要点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加工,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
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基本上是1个要点2分。
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
就是说提炼加工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题型二整体内容概括(含主旨)“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度概括和主旨概括。
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__方法技巧课件
⑨现在的渡口,完全荒落了。石柱和石板,被人连夜偷走,卖给浙江人。和 对岸村子相连接的,是一座石桥。石桥也无人走,因为下游几百米的河面 上,有了一座公路桥。一个完全无人踏足的荒滩。蒿草和白蓼,再一次占 领。洋槐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气息,郁郁葱葱,即使冬天落尽了叶子,也苍 劲,宛如深远岁月的写意。我几次带我的小孩去渡口,看看那种荒凉。我 的小孩看了一次,再也不去,说,没什么好看的,都是草,还有很多垃圾。 ⑩这是一个时间的渡口,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 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在河面上漂,直至不知所终。当我想起这些,我 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 (有删节)
方法技巧
方法 鉴赏散文四角度 文质兼美的散文历来是命题者青睐的体裁,读懂散文,和作者一起思 接千载,畅游古今,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解答后面问题的基础。要想在 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的内涵,把握命题意图,可主旨是文章的灵魂,阅读散文,应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一般来说,散文的有 效信息是指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散文要先 看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会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采用什么写法?然后 快速阅读开头和结尾,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筏没入河湾的柳树林,像一片树叶,漂在水面,母亲哗啦啦的泪水流了下 来。 ④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河 滩宽阔,秋季开满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岸边是麻白麻黄的芦 苇。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束,空茫。我的祖父,我的曾祖父,从这个 渡口出发,挑一担箩筐,去浙江海边挑海盐。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 而上,入衢州;也把夏布、蚕丝,带去浙江。木船,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停 靠,夜一日一日地凉。 ⑤这里确是晨读的好地方。石埠由一块石灰石大石板铺设。我们坐在 石板上,听着湍湍而流的河水,背诵课文。苍老的洋槐,在暮春,散发一种 黏稠的气味,一串串垂挂下来的洋槐花,一直垂到我们额头。被嘴唇磕碰
【精选】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1.4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课件
[常见设问方式] (2017·全国高考Ⅰ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2016·天津高考)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2015·山东高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请简析该句的内涵。
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B 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 刻的认识”不对,由最后一段中的“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 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 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 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等表述可知,“窗子”一直存 在,通过健康的旅行,获得深刻的认识的想法并不能实现。
[知识精讲]
从哪些角度理解不同类型词语的含义?
1.体现作者 联系作者意图,分层次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思想主
观点态度、思 旨的词语含义往往比较丰富,理解时除了理解在语
想主旨的词 境中产生的意义外,还要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理
语
解其深层含义。
联系手法,挖掘背后意思。如《荷塘月色》中:“虽
2.运用修辞 和写作手法
抓住词语句子 理解文本意旨 题型一 重要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 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 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 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 来把握词义。
贯通,紧扣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这类词语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需要
4.有临时词 注意的是,不少题目要求解释的词语往往兼具上述
高考语文(课标版)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解读分析解读从文学体裁上看,2017年课标全国三套卷中,课标全国Ⅱ、课标全国Ⅲ同时考查了散文,课标全国Ⅰ考查的是小说,由此来看2019年高考备考对散文阅读要多加关注。
从命题角度看,课标全国卷题型稳定,分析形象、分析体裁特征和探究是考查的重点。
从具体试题看,往往具有“兼容性”,也就是说有些考题不是专门针对某一考点,而是兼及多个考点。
从命题形式看,课标全国卷2016年及以前小说命题都是设置4道小题:1道“5选2”的多项选择题,3道简答题,总分值25分;201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设置1道选择题(四选一),2道简答题,总分值14分,试题难度有所降低。
命题探究(2017课标全国Ⅰ,4—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14分)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
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
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全国)课件: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二节 散文阅读
专题二 考点突破
考点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
——穿越文字的挖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Ⅰ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Ⅱ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Ⅰ 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高考选考词语的类型 对于散文而言,高考一般会选考那些使用准确、精练、形象、 生动的词语。“准确”,不仅指对外部特征概括得准确,还 指对作者感情、体验、思想表达得准确;“精练”,指的是 高度概括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即通常所说的“词语”;“形 象、生动”是指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外必不可少的是另附恭楷履历硬卡片一张。这种信也有用 处,至少可以令我们知道此人依然健在,此种信不可不复, 复时以“……俟有机缘,定当驰告”这么一套为最得体。
…… 信里面的称呼最足以见人情世态。有一位业教授的朋 友告诉我,他常接到许多信件,开端如果是“夫子大人函 丈”或“××老师钧鉴”,写信者必定是刚刚毕业或失业
(一)抓第9住章位扩置声,系体统调会音结构句 (2010·上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 是为了那些大树。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 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 本不明白什么叫树。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 个人。几十年来,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 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她喃喃说,我 要和你一起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的学生,甚而至于并不是同时同院系的学生,其内容泰半是 请求提携的。如果机缘凑巧,再加上铨叙合格,连米贴房贴 算在一起足够两个教授的薪水,他写起信来便干干脆脆地称 兄道弟了!我的朋友言下不胜欷歔,其实是他所见不广。师 生关系,原属雇佣性质,焉能不受阶级升黜的影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__知识清单课件
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 (2)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 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3.哲理散文 哲理,是奥秘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智慧的结晶。它纵贯古今, 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中, 闪现出思维领域的万千景观。高明的散文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 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 哲理散文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 质、揭示事物的底蕴、极具震撼力的审美效果。
四、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定义
象征 衬托 托物言志 渲染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 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相关点,使被象征物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使主旨含而不露。
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 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手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等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 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了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 情融入事物中,借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种表现手法使内容具有含蓄性、哲 理性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等做多方面的挥洒铺陈, 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从而强化作品的主题。
主题思想表达模式:本文通过对……(人、事、景、物)的描写,反映了… …的社会生活,赞美了……的精神品质(或批判了……的思想/现象),表达 了作者……的理想追求(或思想感情)。 八、散文的语言风格 散文的语言风格一般有绚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 放、柔婉、幽默、深刻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的艺术夏丐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家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
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
我得知就去望他。
云水堂中住著四五十个游方僧。
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
他住在下层,见了我微笑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
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
”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
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很破旧的席子包的。
到了白马湖后,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那很破的席子大师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
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那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
第二日未到中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菜菔、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大师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菜菔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
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的,我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等的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专题检测含解析
专题十一现代文阅读Ⅱ·散文(含“双文本阅读”新题型)专题检测A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16分)长安的风韦昕①一年四季,我时时都沐浴在长安的风里。
②最早留下深刻印象,数十年后似乎还能从皮肤上感觉到的是叫作寒风,也叫朔风的冬季的风。
那风刮起来,呜呜地响,吹过树梢和电线杆时,又有一种长啸的哨音。
人们关闭门窗,用棉衣棉帽把自己包裹起来。
我刚上小学,从温暖的家里到空寂的街上,走进宽大的教室,那风像针刺一样扎在脸上、手上。
手背几天就红肿起来,妈妈做副手套让我戴上,到夜里一暖,那手背又丝丝发痒。
那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
朔风起,送寒衣,在救亡歌曲声中,老师动员同学们给前方战士捐款。
我年幼无知,却也明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许多许多士兵在打日本鬼子,风这么冷,他们一定需要棉大衣、棉手套吧!我从胡乱装着零碎东西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大铜板来……③春天来了,积雪融了,房檐下挂着的冰溜子也化成水滴落下来。
风还是凉沁沁的,棉衣没有脱,可是冬天已经慢慢退往北方去了。
一天夜里,我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走,突然迎面的风不再像针刺般扎人,它温柔得多了,暖暖的,软软的,轻轻抚着我的面颊。
那一年我十多岁,觉着内心里从未有过的一阵喜悦,真想迎着远方的古老城楼大喊几声。
第二天一早,那庭院内一树桃花,灼灼开放,耀目的粉红色里透出点点绿色的嫩芽。
怪不得把春风又称作和风、熏风哩!可是,春天的风偶尔也是凶暴的。
前几年,一次我晨起隔着玻璃窗看见整个天空和四周的建筑物全是黄橙色的。
绿树、草坪披上一层黄土,唰唰一阵急雨洒过,地面的黄尘里便出现密密麻麻如铜钱大的水痕。
街上的汽车、电车开着大灯缓缓行驶,而航空的班机却停飞了。
我负责陪同的一个美国作家访问团只好改乘火车去南方继续他们的旅程。
事后获悉,那是横掠新疆、蒙古戈壁沙漠的劲风,把滚滚黄尘搬至高空,纵横数千里,遮盖了整个北中国。
当然,这是较少发生的。
现今北中国的绿化植树已经起了阻挡风沙的作用,处处可见的倒是儿童们扯着长线,把风筝送上春风习习的蓝天里。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课件
壹
理解能力
A概括故事情节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 龙良骅
①天空飘着小雨。早春的雨,带着寒意,若雾,若烟,轻轻地来,像几声嫩嫩的鸟鸣,像几朵怯怯的蓓蕾。 ②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 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③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 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 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 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④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 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 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 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 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⑤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 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 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 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 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 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坊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
(全国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句课件新人教版
二、如何运用(yùnyòng)“内外结合法”理解句子含意? 理解句子含意,特别要强调对所给句子进行“内外结合”地审视。
内看(审视句子内部语境) 一看 句中关键词语是什么,要依词释句。
二看
句中表达有无特点,如是否用了修辞手法等,如有,则须 用“还原法”写出其本意。
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是单句,其主谓宾是什么; 三看 是复句,其层次、关系又是什么;看句中结构,决定了句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三页,共24页。
Ø2.考点阐释
第四页,共24页。
1.《考试说明》中“体会(tǐhuì)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 精彩的语言艺术”其落脚点即为对语句的理解与鉴赏,这是理解 文章的基础。
2.主要题型有两种: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章 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第十五页,共24页。
考点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 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所谓重 要语句,主要(zhǔyào)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 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对这 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 的基础。
第十六页,共24页。
一、如何理解不同类型重要句子(jù zi)的含意? 1.含蓄句→由表及里
①表层意义 即句子表面的意义。 ②句内意义 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
即言在此、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象征义、指 代义、反语义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 等。
理解句意时,一般需在理解主旨的基础(jīchǔ)上,借助“表层义” ,联系语境,即可获取关键信息。
第十八页,共24页。
2.结构句→抓住位置 理解时必须搞清楚其在文中的位置,明确其在文中的地位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13散文内容概括3题型课件
[解题指津]
文意概括 3 步走 第一步:定位。审清题干→认准对象。 第二步:筛选。 1.寻找区域。找到相关材料的位置范围,要点要么在关键段 中(总起总结段、过渡段),要么在主体段中,局部的要点一般在题 目提示的限制段中。 2.切割分块。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段落的基础上,进一步 缩小包围圈,再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
答案:表达出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同时也表现出深厚的母 子感情。
从局部入手 整体概括 题型一 局部文意(段意)的概括
局部内容要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 段落(层次)内容要点。内容涵盖层意概括、原因概括、特点概括等。
(1)对于直接概括某段段意题,如果有中心句或结论句,直接提 取即可;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中心句或结论句的,对此,首先要确定 本段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提取各层关键词或把层意 相加即可。当然,更要注意该段与前后文的联系。
以保证要点不遗漏。
大多数考生做此类题一般使用直接摘录法,这种方法用
在某些题的某个要点上是合适的,但大多数试题的多数
3.注意整 要点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解答此类题靠的是对某些关
合、概括 键词语的组合,换个角度转述,用一个更“上位”的词
的方法 加以概括;有的则需要自己挖掘概括。记住:全用原文
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原文的话与自己的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 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 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 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 “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 “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 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 语言出之。
精品(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教案
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的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是温暖平和,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次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
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定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拉出来,村子例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微笑。
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全国)课件: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共74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全国)课件:散文 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
句子含意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Hale Waihona Puke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十一5对点聚焦练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对点聚焦练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1.翻译文段画线句子。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
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译文: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向来有高尚的节操,他的儿子侄子们都喜欢读书,独有宗悫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得不到同乡们的称赞。
参考译文: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叔父宗炳,怀有高尚的德操,不愿入朝做。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你如果不能获得荣华富贵,就败坏我们家族了。
”宗悫的哥哥宗泌娶妻,才刚过门,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十四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没能进屋。
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向来有高尚的节操,他的儿子侄子们都喜欢读书,独有宗悫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得不到同乡们的称赞。
2.翻译文段画线句子。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1)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3)“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者》)译文:(1)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2)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3)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及作用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 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 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 们上好的饲料。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 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第八页,共2பைடு நூலகம்页。
[考法综述] 分析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一定要掌握从不同角度、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具体 说来可以概括为“六看”。句内三看,看关键词、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 意、主旨。
第九页,共24页。
命题法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及作用 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题。
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 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山路颇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 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所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 一鞭,何况从没有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带牢,绝不听 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一、对点专练(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
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
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
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
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
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
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
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
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
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
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
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
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
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
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
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
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
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
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
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
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1.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精神层面的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要扣住语句中“精神层面的影响”来回答此题。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领起本段最后一句“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倒数第三段“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这些句子中抽取关键词作答即可。
答案:①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②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
(意思对即可)2.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
答: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一类题目的解答要注意答题的严密性,要联系文章的主旨。
本题是对标题含意进行探究,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扣住“文字”来写的:“我”读别人的文字,得到慰藉;“我”自己的文字纾解了乡愁;“我”所描绘的故乡,鲜活在“我”的心底。
这就是“纸上故乡”的含意。
答案:①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②“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③“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
(意思对即可)二、综合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野草的呼吸迟子建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
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
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
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
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
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
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
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
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
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消玉殒。
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
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
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
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
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
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
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
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
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直到年底,才呈颓势。
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
跟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
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中央新生的草,仍是绿的。
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这盆野草,依然活着。
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
我从事文学写作三十余年了,小说应该是我创作的主业,因为在虚构的世界中,更容易实践我的文学理想。
但我也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
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
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
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描写一簇簇海棠花儿大炫姿容,可是这样的海棠花儿很快就香消玉殒了,引发下文对貌不惊人的野草的生命的感慨。
B.海棠花儿的枯萎凋落主要是因为作者的过度照料,而作者对野草的态度则恰到好处,这也是野草顽强生长并最终绽放的原因。
C.文题“野草的呼吸”,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草的生长过程;也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本文托物抒怀,野草的生存处境隐喻着我们可能遭遇的生活处境,而野草的生存态度则应成为我们秉持的正确的生活态度。
解析:“对野草的态度则恰到好处”错,野草是在不经意中生长出来的,此后作者也仅是“浇了点水”,不能将其概括为“恰到好处”,文章凸显的是野草在无人照料的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生命姿态。
答案:B4.请紧扣“飞”字,赏析文中画线句。
答:答案:①用鸟虫类的动作比拟草的生长,充满动态感;②与细若游丝呼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盆中野草纤细轻盈的样子,以及在无人照料的恶劣环境下不经意间迅速成长的情态;③表达了作者发现时的惊讶和内心的震动。
5.(句意的理解)文末写道“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答案:①作者不经意间写就的自由率性的散文,如同自由、率性、生机勃勃地生长的野草;②作者愿意将其奉献给读者,与读者分享自己的感动与遐想;③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的野草及这类散文的热爱,以及与读者、野草共呼吸的愿望,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