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大全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精选高中物理教案1【课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二节《库仑定律》【课时】1学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活动一:思考与猜想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高三物理教案全套5篇

高三物理教案全套5篇

高三物理教案全套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三物理教案全套,方便大家学习。

高三物理教案全套篇1学生情况分析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__比较强烈。

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高三(11、12)为理科重点班,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好些;高三(7)班是理科普通班,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本学期教学目标本学年的教学重点就是高考复习。

新课内容在开学一个星期内结束。

接下来就要开始高考复习。

高考复习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轮基础复习,第二轮专题复习,第三轮基础巩固。

本学期拟定完成《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物理)》的第一至第十一章的第一轮复习。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理解;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高三物理教案全套篇2一、教材分析本册书中,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学习电功率、家庭电路等后续章节的必备知识。

本章本身就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学的重点之一。

而《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节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渗透,重视科学探究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对“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进行一个定性分析,是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因此,这是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以及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的进一步总结深入,也是掌握电学最重要规律之一《欧姆定律》的前提。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5篇】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5篇】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上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中物理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高中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惯性系和非惯性系;(2)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在惯性系中成立;(3)知道什么是惯性力.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刻苦钻研学生辩证的科学思想.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教材首先引入了《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中一段在船舱里观察到现象的几段描述,并通过对它的分析和实例对比引入了惯性参考系和参考系惯性非的概念.指出了常用到的惯性惯性.(2)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研判,引入了在非惯性参考系中存在的惯性力及其规律,并中多在升降机实例中曾简单应用.教法建议(1)本节属于选学内容,请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深度和层次.(2)在讲课授课时采用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发现问题:运动和力的关系出现矛盾的现象.从而再引导学生分析发生学生家长矛盾的症结所在,和解决矛盾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常识的同时,学会辩证的科学思想.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惯性系和熵增加、惯性力教学难点:惯性力示例:一、惯性系和非惯性系1、发现问题:举例1:如图1所示,小车静止,小球静止于上面小车内光滑的发展水平桌面上.当小车相对于地面以加速度的乘积的力,称为惯性力.2、注意:惯性力不是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存在施力物,也不怎么存在反作用力.而且只有在非惯性系中才有惯性力.3、例题:见典型例题.探究活动1、组织部分学生交叉学科继续深入研究该课题.2、开有关相对论的科普讲座,引发学生研究课题兴趣.高中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部和密部.3、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知道波在传播运动形成的同时也传递了能量.4、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明白利用语言交流是用声波传递信息等生活中的机械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现象观察能力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建议本节重点是理解形成机械波的物理;学习中掌握振动质点的运动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高中物理教案大全5篇

高中物理教案大全5篇

高中物理教案大全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 掌握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规律;3. 能够利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率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折射定律;2. 折射率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引出问题:介绍光的折射现象;2. 讲解折射定律及折射率;3. 练习解题;4. 总结讨论。

五、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3. 折射率的概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折射定律的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相关习题的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篇:电磁感应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2.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能够应用电磁感应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电磁感应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 电磁感应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引出问题: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2.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练习解题;4. 总结讨论。

五、板书设计: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dΦ/dt;3. 电磁感应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磁感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相关习题的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篇:电场和电势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场和电势的基本概念;2. 掌握电场和电势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电场和电势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场和电势的基本概念;2. 电场强度和电势场的计算方法;3. 电场和电势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电场强度和电势场的计算方法;2. 电场和电势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引出问题:介绍电场和电势的基本概念;2. 讲解电场和电势的计算方法;3. 练习解题;4. 总结讨论。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高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第1篇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效益的最优化.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为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行高效课堂: 1 实施教学案教学模式提高物理课堂效果1.1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教学案设计重点是引导同学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究,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教学案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的思路吻合同学预习的主要是教材,这打算了教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资料”、“争论沟通”、“进展空间”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化,逐步引导同学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2)教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需是层次的教学案中的设置问题要能引起同学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同学更乐观地参加预习和学习过程.教学案的内容既要有简洁的填空,也应当设置一些“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同学供应自主学习、独立思索的空间,让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同学的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3)教学案中要设置肯定层次的练习题.练习题一般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难度不大,紧扣基础学问,用以检验同学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同学在预习时完成的;其次个层次是“典型例题”,是经过同学争论和老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同学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智能提升”,是一部分力量强的同学可以完成的.最终还配备了“巩固提高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同学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1.2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1)动员同学动脑、动手,在教学案的指引下仔细预习.鼓舞同学在教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内容的基本学问点,可以是复习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学问,在教学案上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依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洁的再现.(2)准时把握同学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力量的同学进行沟通和沟通.从同学的预习状况中了解到:同学已经把握了哪些学问,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肯定要进行提问,尤其是同学通过预习应当把握的基本学问.对于简洁的学问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擅长“察言观色”,同学是课堂的仆人,课堂上要组织同学沟通、研讨.对于同学沟通中消失的问题,老师要急躁地去“倾听”,关注同学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同学自己去解决,即同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肯定不多说一句话.课堂要抽出时间让同学自己补充详细的重点学问,然后沟通,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老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最终可以留出时间让同学当堂完成几道“课堂练习”题来检查同学本节课把握的状况.1.3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1)教学案的实施让同学感受了自主学习物理的欢乐,尝到了胜利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物理的爱好.提高了同学的科学素养.(2)教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沟通与合作力量,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3)教学案的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老师角色的转变.通过教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预习、课上乐观参加合作探究活动、课后总结学问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学问整合力量、质疑答疑力量等均有所提高.2 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提高物理课堂效果同学由于先天的智力因素及学校物理基本功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完成同一物理活动时具有力量的差异,同一同学在完成不同类型的物理活动中表现的力量也有差异.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为同学制造一个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符合同学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的调动同学学习物理的乐观性,有助于同学物理成果的提高.2.1课堂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同学分层是分层次教学的首要前提.同学是课堂的仆人,是分层次教学应用的对象,所以对同学进行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程度.首先,要依据同学的物理基础、学习力量、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差异,将同学按2:6:2比例划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优秀生基础扎实,接受力量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果优秀;中等生学问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肯定的上进心,成果中等;学困生学问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力量不强,学习乐观性不高,成果欠佳.其次,要留意三层次同学之间的搭配与合作,优秀生在把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基础上,能主动关心和解答中等生和学困生的难点,学困生结成学习伙伴;中等生能在独立完成练习,在老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乐观向优秀生请教;学困生在老师和优秀生、中等生的关心下把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洁习题.最终,分层时要坚持敬重同学,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2.2教学过程分层是分层次教学的结实保障(1)教学目标分层完成了同学分层以后,要以实现全体同学进展为原则,以物理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依据教材的学问结构和同学的熟悉力量,将学问、力量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同学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物理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识记并领悟、简洁的综合应用、简单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优秀生要达到全部三个目标;中等生达到前两个目标;学困生要达到第一个目标.(2)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是分层次教学的主阵地,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到分层次教学胜利与否,而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乐观性是顺当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要照看到不同层次的同学,保证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够参加教学活动,让全体同学都能学有所得.(3)布置作业分层在教完一个物理概念或一节内容后,同学要通过做肯定量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行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同学的力量,让每一个同学的思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为此要依据不同层次同学的学习力量,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略有提高的题目、有肯定敏捷、综合性的题目.(4)课外辅导分层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长,老师要赐予不同层次的同学针对性指导.对于学困生,要关心他们查漏补缺,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对于优秀生和中等生,则主要培育他们的自学力量,关心他们提高学问的综合应用力量.2.3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取得的效果(1)物理课堂气氛比没有用分层次教学时明显活跃,各层次同学的参加意识明显提高,充分调动了同学学习物理的乐观性和主动性,使绝大多数同学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高中物理优秀教案范文第2篇在语文教学课程中不仅要教会同学如何学习语文,还有真正能领悟语文教材中的真正内涵。

高中物理教案(精选6篇)

高中物理教案(精选6篇)

高中物理教案(精选6篇)高中物理教案篇一名师导航●重点与剖析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

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

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v0=0(2)加速度恒定(a=g).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最大;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律动规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 gt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4.平均速度公式: =5.推论:Δh=gT2●问题与探究问题1 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5篇】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5篇】

高中物理教案范文【5篇】高中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的宏观性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有流动性),从而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微观粒子也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没有固定不变的平衡位置.2、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初步说明液体表面张力现象.了解表面张力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教学建议1、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从分析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得出的.液体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在液体表面各部分间产生了相互吸引的力,即为表面张力.2、对表面张力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只要能从液体表面张力要使液面收缩到最小来解释有关现象就可以教学设计示例一、课堂引入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的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使它们分散开来,我们看到自然界中物质的三种状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便是由于分子的这两种作用而产生的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

为了更好的研究微观分子的排布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我们分别研究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固体、液体和气体;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固体,今天,我们来研究液体。

板书:第三节液体二、新课讲解1、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问题:对比气体、固体,讨论液体与这两种物态的宏观性质具有哪些相似的特性?教师给一提示:宏观性质有形状、颜色、硬度、延展性等等。

教师总结:(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教师讲解: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液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它与固体一样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同时,又像气体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这些性质是由它的微观结构决定的。

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分子的这三种聚集形式。

2、液体的微观结构(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视频演示来表现分子的三种聚集形式;可以参考媒体资料)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是最小的,所以露珠、水银、失重状态下的水滴等等呈现球形。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篇】物理源于生活也必须应用于生活。

可以说,物理知识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高中物理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高中物理教案1一、课题:万有引力定律二、课型:概念课(物理按教学内容课型分为:规律课、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六、教学法:合作探究、启发式学习等七、教具:多媒体、课本等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以前对月-地检验部分的学习,明确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地面物体之间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引力。

这里进一步大胆假设: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引发学生思考:很可能有,只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罢了,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在学生的兴趣中进行假设论证。

(二)进入新课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0页万有引力定律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日对地、地对月、地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其实例。

高中物理教案(15篇)

高中物理教案(15篇)

高中物理教案(15篇)高中物理教案1一、设计思想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进展有着最为广泛联系的科学。

让学生封闭在既不联系自然,也不联系生产、生活,远离科学探究乐趣,甚至根本不行能存在的“思辩嬉戏”式的难题和怪题的牢笼之中,他们是不行能喜爱物理课程的。

所以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物理规律,在物理史实中领会思维的力气和美。

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注意物理规律的发觉和进展,对科学家的制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置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另外,试验的验证是本节课必需要的。

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史的学问,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缘由,而是转变物体速度的缘由。

先是介绍了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进展历史,并着重叙述了伽俐略的抱负试验及其重要的试验思想。

然后引入了牛顿第肯定律,引入了惯性概念,并由此分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缘由,而是转变物体速度的缘由。

二、教材分析牛顿第肯定律是牛顿定律的基石,正是由于它破除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转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导致牛顿其次定律得出。

与此同时,它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这些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成为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

另外,伽利略的讨论过程蕴涵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牛顿第肯定律的含义,充分说明伽利略“抱负试验”的试验根底和推理过程,展现了伽利略斜面抱负试验的猜测依据、推断结果这一思维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根本概念的理解。

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根底,因其抽象难懂而成犯难点。

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根本要求:1。

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

2。

熟悉伽利略讨论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抱负试验的作用。

3。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4。

理解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肯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5。

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高中物理教资教案【优秀7篇】

高中物理教资教案【优秀7篇】

高中物理教资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资教案【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学习目标】1、会用描点法作出v-t 图象。

2、能从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自主学习】(A级)一。

实验目的探究小车速度随变化的规律。

二。

实验原理利用打出的纸带上记录的数据,以寻找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复写纸片、。

四。

实验步骤1、如课本34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后,放开,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

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

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表明A,在第6点下面表明B,在第11点下面表明C……,点A、B、C……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1、x2、x3……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位置A B C D E F G时间(s) 0 0.1 0.2 0.3 0.4 0.5 0.6v(m/s)6、以速度v为轴,时间t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高中物理教资教案(优秀6篇)

高中物理教资教案(优秀6篇)

高中物理教资教案(优秀6篇)关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教材分析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t图像时一条倾斜直线的意义,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

而后利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是倾斜直线,进一步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无论时间间隔∆t大小,的值都不变,由此导出v = v0 + at,最后通过例题以加深理解,并用“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会用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

四、教学过程预习检查:加速度的概念,及表达式a=导入新课: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小车运动的υ-t图象。

设问:小车运动的υ-t图象是怎样的图线?(让学生画一下)学生坐标轴画反的要更正,并强调调,纵坐标取速度,横坐标取时间。

υ-t图象是一条直线,速度和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线性关系。

设问:在小车运动的υ-t图象上的一个点P(t1,v1)表示什么?学生画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并能表达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学生回答:t1时刻,小车的速度为v1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补充、修正。

预习检查情境导入精讲点拨: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向学生展示一个υ-t图象:提问:这个υ-t图象有什么特点?它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点?在各小组陈述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同学总结。

2、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提问:在上节的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直线的倾斜程度与加速度有什么关系?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从图可以看出,由于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着时间逐渐变大,在时间轴上取取两点t1,t2,则t1,t2间的距离表示时间间隔∆t=t2—t1,t1时刻的速度为v1,t2时刻的速度为v2,则v2—v1=∆v,∆v即为间间隔∆t内的速度的变化量。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8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8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8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及势能,并且了解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物体的内能以及物体内能由物体的状态所决定。

教学重点物体的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只有正确理解物体的内能才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及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教学难点分子势能。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什么样的能是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关系怎样?二、新课教学1.分子动能。

(1)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运动着的分子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2)启发性提问:根据你对布朗运动实验的观察,分子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应答:分子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在同一时刻,同一物体内的分子运动方向不相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也不相同。

教师分析分子速率分布特点——在同一时刻有的分子速率大,有的分子速率小,从大量分子总体来看,速率很大和速率很小的分子是少数,大多数分子是中等大小的速率。

教帅进一步指出:由于分子速率不同,所以每个分子的动能也不同。

对于热现象的研究来说,每个分子的动能是毫无意义的,而有意义的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此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3)要学生讨论研究。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冷、热水的区别。

讨论结论应是:组成冷、热水的大量分子的速率各不相同,则其动能也各不相同,但就冷水总体来说分子的平均动能小于热水的分子平均动能。

教师指出:由此可见,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1)根据复习提问的回答(地面上的物体与地球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形变的弹簧各部分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在它们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便具有势能)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称之为分子势能。

(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提问: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应答:当r=r0时,F=0,r<r0时,F为斥力,r>r0时,F为引力。

高三物理教案【优秀6篇】

高三物理教案【优秀6篇】

高三物理教案【优秀6篇】高三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2)了解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3)知道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4)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

2、过程与方法:(1)了解物理真知形成的历史过程;(2)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是实验事实以及实验对于物理研究的重要性;(3)知道某一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所表现的不同规律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教学难点: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一)引入新课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的一些特性和相应的事实表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认识光的本质和把握其特性呢?(光是一种物质,它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特性,分别举出有关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效应等实验事实)。

我们不能片面地认识事物,能举出本学科或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类似的事或物吗?(二)进行新课1、康普顿效应(1)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1923年康普顿在做X 射线通过物质散射的实验时,发现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线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比入射线波长更长的射线,其波长的改变量与散射角有关,而与入射线波长和散射物质都无关。

(3)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装置与规律:按经典电磁理论:如果入射X光是某种波长的电磁波,散射光的波长是不会改变的!散射中出现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散射。

康普顿散射曲线的特点:① 除原波长外出现了移向长波方向的新的散射波长② 新波长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波长的偏移为波长的偏移只与散射角有关,而与散射物质种类及入射的X射线的波长无关,= 0.0241=2.4110-3nm(实验值)称为电子的Compton波长只有当入射波长与可比拟时,康普顿效应才显著,因此要用X射线才能观察到康普顿散射,用可见光观察不到康普顿散射。

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6篇

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6篇

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6篇篇一: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教学设计--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物理2(必修)》(司南版)第二章第一节动能的改变2、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的应用贯穿于以后的许多章节,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是对动能定理的初步研究,是学习整章内容的重要的前期准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开始培养学生从功和能相互联系的角度定量分析解决力学问题。

所以本节要求学生通过做功转化成其它能量的数学描述。

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学生已学过了动能的初步知识,这为本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为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做好铺垫。

另外,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探究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经历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等相关知识三、设计思想:“课堂探究教学”并不在于让学生在课堂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而是通过研究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熟悉研究过程、模仿研究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

本课时采用“问题—讨论—分组实验—交流归纳”的教学过程。

从生活中实例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进而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要的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在知识获取的同时建立一种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课教学流程如下: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动能的概念,实验探究外力(恒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数值关系。

初步认识动能定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主要方法。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和利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与他人相互交流讨论。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高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学物理最重要的是多思考。

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等老师来解释,或者直接看答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中物理教学教案:粉笔头比纸片下落得快。

【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

教师介绍:早在2023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对落体运动的观察、研究,得出“物体下落快慢由物体重力决定”即“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呢过渡引言:实际上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只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经验,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2、演示实验二:取半张纸与一张纸,把半张纸揉成一团,两者也分别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下落。

【现象】:半张纸比一张纸下落的快。

【结论】:轻的物体下落快。

过渡引言:上述现象说明物体下落的快慢和轻重的关系比较复杂,既不能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也不能说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快,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教师引导:那么大家猜想一下,不同的物体同时同地自由下落,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有关吗学生猜想:不同的物体同时同地自由下落,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过渡引言:其实早在十七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意大利)就首先发现了亚里士多德这个观点的内部矛盾。

因此伽利略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它们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

为了说明他对物体下落的结论是正确的,据说他在比萨斜塔上把大铁球和小铁球同时下落,发现它们几乎同时落地。

3、图片展示比萨斜塔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想。

(老师提问)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究竟错在哪里(学生活动)没有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过渡引言:第(2)个演示中,纸片受到的空气阻力明显地比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纸片下落较慢。

由于影响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太复杂。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采取忽略一些次要因素,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方法。

在落体运动中,先排除空气阻力,研究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条件下的运动。

4、牛顿管实验(也可用CAI课件模拟)拿一个长约1.5米,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的玻璃管(牛顿管),把小铁片和羽毛放到这个玻璃管里。

高中物理教案(通用10篇)

高中物理教案(通用10篇)

高中物理教案(通用10篇)高中物理教案篇1课题:碰撞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碰撞的特点,物体间相互作用时间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

2、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了解正碰、斜碰及广义碰撞散射的概念。

3、初步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重点:强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1、碰撞的特点:物体间互相作用时间短,互相作用力很大。

2、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不仅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碰撞前后系统动能之和不变3、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仅动量守恒、机械能减少,碰撞后系统动能和小于碰撞前系统动能和,若系统结合成一个整体,则机械能损失最大。

4、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5、广义碰撞散射6、例题例1、在气垫导轨上,一个质量为600g的滑块以15cm/s的速度与另一个质量为400g、速度为10cm/s方向相反的滑块迎面相撞,碰撞后两个滑块并在一起,求碰撞后的滑块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例2、质量为m速度为υ的A球跟质量为3m静止的B球发生正碰。

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球的速度允许有不同的值。

请你论证: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是以下值吗?(1)0.6υ(2)0.4υ(3)0.2υ。

7、小结:略8、学生作业P19③⑤高中物理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7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7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7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1教学过程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动能: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它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它和物体的体积有关.4.内能: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根据讨论结果,小结:通常情况下,对固体或液体,由于体积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内能是否改变.新课教学1.提出问题2.问题讨论问: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呢?(可以改变物体的温度或体积.)问:物体内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呢?或者说怎样判断一个物体(如一杯水、一块铁块)的内能是否改变呢?把准备好的钢丝拿出来,想办法让你手中的钢丝的内能增加。

2.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讨论:有的想到"摩擦",有的想到"折",有的想到"敲打",有的想到用"钢锯锯",有的想到"烧",有的想到"晒",有的想到"烤",有的想到"烫"、"冰"等等.一边想办法,一边体验内能是不是已经增加了.(把"摩擦"、"折"、"敲打"、"锯"写在一起,把"烧"、"晒"、"烤"、"烫"、"冻"或者"冰"写在一起.3.知识的提练问:比较一下,本质上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阅读课本38~39页倒数第四段.)刚才所想到的办法,它们之间有何不同?能不能把这些办法分分类?答:可以分为做功和热传递两类。

其中,"摩擦"、"折"、"敲打"、"锯"是属于做功,"烧"、"晒"、"烤"、"烫"、"冰"属于热传递.演示课本38页的实验.(慢慢地压缩看能不能使棉花燃烧起来.)问:刚才两次实验,为什么会出现结果的不同?答:动作快,时间短,气体没有来得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其温度会突然升高,至乙醚的着火点,它便燃烧起来.而动作慢时,时间较长,气体与外界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热交换,它的温度就不会升高太多,达不到乙醚的着火点,则不燃烧.阅读课本39页实验,分析气体对外做功的情况.问:同学们还能不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呢?答:柴油机工作中的压缩冲程;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锯木头,锯条会很烫;冬天,手冷时,两手互相搓一搓;古人钻木取火等等.再来体验一下,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情况.给大家一段细铁棒和酒精灯,演示.学生上台做实验.把用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法和体会告诉其他同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再找出一些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例子.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4.新知识的深入探讨内能改变的量度师:如何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多少呢?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9页5、6两段,然后归纳出来.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2一、目标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2、知道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

高三物理教案6篇

高三物理教案6篇

高三物理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年终总结、实习报告、述职报告、事迹材料、活动方案、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year-end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job reports, performance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物理教案6篇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培养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三物理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11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11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

并能够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意图为什么要实施力的分解?如何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实施分解?这既是本课节教学的内容,更是该课节教学的重心!很多交换四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

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

本人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受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启发,按照伽利略探究的思路:“猜想――验证”,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探究出把一个理分解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

同时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本节课通过自己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设计了一些很有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实验让学生动手做,亲身去体验和发现力的分解应该根据什么来分解。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做实验并不是一定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的条件完全可以自己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教学流程一、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验】“四两拨千斤”(两位大力气男同学分别用双手拉住绳子两端,一位女生在绳子中间只用小手一拉就把两位男生拉动了)二、通过演示实验引入“力的分解”的概念【演示实验】在墙上固定一个松紧绳(带有两个细绳套),教师用一个力把它拉到一个确定点,然后请两个学生合作把它拉到确定点。

高中物理教案(15篇)

高中物理教案(15篇)

高中物理教案(15篇)高中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分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分.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争论与沟通,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同学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同学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体味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能量.3.养成良好的思索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育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分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分.教学难点1.援助同学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工具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师:大家想一下,假如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生:不能.师:那么要精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一部分同学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同学可能忙着翻书去找.师指导同学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生通过阅读、思索,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讨论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引言: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教案大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掌控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挑选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

这里由作者给大家分享高中物理教案大全,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物理教案大全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

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运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运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__功率的大小。

(二)进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进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运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取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运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__功率的大小。

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类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取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能够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运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知道。

三、教学策略与速度、密度和压强的定义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取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教学中通过人上楼的实例创设情形,让学生摸索做相同的功,用时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问题,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铺垫。

类比速度是表征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决于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来完成,它的大小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教案大全篇2一、教学内容分析在复习本章的进程中,要注意强调定义式与决定式的区分;对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的知道和运用,如正确区分各种功率(电功率、热功率、机械功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算公式,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分;对本章的考核,多以挑选题和实验题的情势显现,特别是实验的考核灵活多变,包括仪器的选取、读数,器材的连接,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因此,对电学中实验的复习,要抓住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的挑选、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与限流接法的选取以及电路故障分析等重点,还要加深和巩固对基本知识的知道,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总是的方法和思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已经对本章内容有一定的掌控,但是对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的知道和运用能力还比较弱,对实验题中器材以及滑动变阻器两种接法的选取、电路故障的分析等都比较薄弱。

因此在复习时,要加强对基本规律的知道及运用能力,并特别加强对实验部分的复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并会运用电阻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规律2.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知道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3.掌控电功率、热功率及机械功率的区分与运算;焦耳定律及其运用4.本章四个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器材挑选、接法选取等;电路故障的分析(电学实验另设专题复习)(二)进程与方法1、列表疏理重要的知识点2、利用学案导学,讲授与练习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授各实验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数据分析等,让学生体会实验的严谨性,培养认真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通过电路故障的分析、电路典型运算题及相应实验的运算与分析,让学生体会电路规律的实用性与利用学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成绩感,从而加深对学科的爱好四、教学重、难点:1)知道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2)电功率、热功率及机械功率的区分与运算3)本章四个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器材挑选、接法选取等;电路故障的分析五、教学策略:对重要知识点建立框图,力求简明扼要;对电学中实验的复习,要抓住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的挑选、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与限流接法的选取以及电路故障分析等重点;利用学案导学,在复习中注意讲练结合。

高中物理教案大全篇3高三一轮复习是全部复习中最关键的环节,它对知识的知道深化和夯实,对能力的培养提高起侧重要作用。

为增强复习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实效性,高三物理备课组在学习研讨基础上,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特点,特制定高三第一轮物理复习工作计划以下:一、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学科,抓纲靠本,夯实基础,联系实际,关注高考。

一轮复习要抓好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以新大纲为根据,以教材为线索,以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作为重点,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知道含义,掌控产生背景、适用条件、与相干知识的联系,弄清它们的本质,会运用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中要突出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结构,把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科内部的综合能力。

复习中强化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1、知识方面:完成知识的完全性、准确性及单元范畴内的系统性。

2、能力方面:加强知道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运用物理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突出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一轮复习的主要环节:读、讲、练、考、评、补。

1、抓好各环节落实,重视实效。

第一轮复习各单元按读、讲、练、考、评、补顺序进行,各环节要目的明确,确保实效,实行中层层推动,环环相扣。

读是在学生对考纲领求、知识结构掌控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研究教材,通过学生精读,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所有的知识点,到达知识在头脑中的再现,并把考纲中要求识记的内容记忆于脑。

讲是教师在学生对基础知识已初步掌控的基础上,了解摸透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存在的疑点、难点。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题精讲,重在强化对知识的知道,不可过深过难。

讲授要突出思维进程,重视思想、方法的归纳提炼,克服重结论轻进程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注意对思想、方法、物理模型等进行归类,逐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练分为专题练习和综合练习两种。

专题练习要有针对性,讲什么练什么,并进行改变情形、改变条件、改变设问角度的变式练习,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综合练习要全面覆盖单元所有知识点,全面练,重点讲。

练习题要有所挑选,增强其针对性、运用性,要以低、中档题为主,以掌控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科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避免训练盲目拔高,与学生实际水平脱节。

考是教师了解学生复习成效的主渠道之一,也是锤炼学生应试能力所必须的。

该环节要注意题量、题型、背景,尽量接近高考,全面考核高考要求的知识点,每单元至少要进行一次检测。

评是高三复习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讲评课要以学生出错多的知识点为突破口,要分析错因,讲评要重点讲、归类讲、变式讲,不要四平八稳。

补就是通过考试发觉复习中漏掉的重要知识和显现毛病较多、掌控不牢的知识点,及时点拨、讲授,进行补偿性测试。

2、公道安排各环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根据各章内容、数量、特点,要公道安排各环节时间,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

学生读练时间要占各章(单元)总复习时间的三分之二。

讲一样安排2-3课时,讲评一样安排1-2课时。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复习中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作用,调动其复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摸索,总结归纳,掌控方法,提高能力,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把复习遇到的难点、疑点真实地反应出来,确保教师讲课有的放矢。

四、一轮复习中加强对目标学生的培养(尖子生、边沿酒囊饭袋生)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目标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建立全局观念,确保真正把目标学生培养落到实处。

2、对目标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对物理学科而言。

学无定法,要认真全面分析每个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帮助目标学生确立自己最适宜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调剂、改进,提高目标学生的学习效率。

3、对目标学生的成绩与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使目标学生复习物理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逐渐提高物理学科能力。

4、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发觉目标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分析解决,通过个别辅导了解学生复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并帮助他们解决。

5、建立目标学生物理成绩档案,对成绩不理想、波动大的同学,帮助其找出原因,促其稳步提高。

五、一轮复习中避免显现以下几个问题:1、复习无计划,复习程序乱。

一样表现为:⑴时间安排不当,或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或过快、或过慢。

⑵复习无稳固的程序,学生无所适从。

2、讲课无新意,详略不得当,重结论轻进程。

其表现为:⑴把复习课上成紧缩的新授课,讲授不改变情势,疑点掌控不准,平均用力,引不起学生共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⑵只讲概念规律的结论,不讲来龙去脉,学生知道知识不深,不准确,不透彻,知识不能迁移。

3、对高考要求掌控不准。

其表现为:⑴个别知识点挖得过深、过难。

⑵训练题目进程理想化,且过于繁、难。

4、解题很多,能力不高。

其表现为:⑴就题论题,而不是就题论法,过分强调题目结论,思维进程被紧缩,不对解题思维进程进行提炼、归纳,就难以形成能力,思想方法就难以灵活迁移。

⑵题目重复过量,增加学生负担,效率不高。

高三物理组所有教师,决心把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加强集体备课,采取有效措施,搞好一轮复习。

高中物理教案大全篇4一、情形分析(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光明出版社编写的《三维设计》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12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根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本钱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1、课堂情形:由于是高三年级,行将面临着高考的提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愿望比较强烈。

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控:高三279,275为理科基础班,虽然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差,但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视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控不够坚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控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控物理思想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干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