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教案

最新精品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含教学反思)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教学内容1.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2.笔算乘法(1)不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2)一次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3)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4)有关0的乘法(5)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3.解决问题(1)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解题策略。

(2)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本单元教材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安排了一个具体的情境;每一个计算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

这样可让学生理解计算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产生计算的需要,从而形成学习的内部动机。

2.突出算理教学,注意借助直观操作,让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在教学计算时,注重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这一个单元的计算教学中,教材出现了三次小棒操作图。

第一、二次出现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力图通过小棒的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第一课:认识数字
目标
- 认识数字1-10
- 能正确书写数字1-10
- 能正确分辨数字1-10的顺序
教学内容
1. 数字1-10的认识
- 通过图示和实物配对,让学生认识数字1-10。

- 引导学生用手指标示并边数边说出数字1-10。

- 让学生用纸和笔正确书写数字1-10。

2. 数字1-10的顺序
-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摆放。

- 命名数字卡片的顺序,让学生边命名边指向相应的数字。

教学步骤
1. 导入:出示图示和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研究数字的意愿。

2. 认识数字:让学生根据图示和实物,逐个认识数字1-10,并边说边数。

3. 正确书写数字:引导学生用纸和笔正确书写数字1-10。

4. 数字的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摆放,并命名数字的顺序。

5. 小结:复数字1-10的认识和顺序。

教学资源
- 图片或图示:数字1-10的图示和实物图片
-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评估
- 提问学生:要求学生边指着数字卡片,边说出数字的顺序。

- 观察学生:观察学生在纸上正确书写数字1-10的能力。

- 反馈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书写数字的错误。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用实物或图片创设数字的游戏,巩固数字1-10的认识和顺序。

- 让学生尝试在数轴上标出数字1-10的位置。

第二课:数一数
(继续编写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1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整单元每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整单元每课教案

最新精品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含教学反思)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测量一、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质量单位:吨3.解决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加强操作和体验,感悟新知。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介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编排(一)毫米、分米的认识1.例1(毫米的认识)——见课件2.例2(分米的认识)——见课件3.例3(简单的单位换算)(二)千米的认识1.例4(千米的认识)2.例5(单位的换算)3.例6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安排的是估测活动。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例4通过各种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远的基础上展开的,意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以及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吨的认识1.例7及“做一做”(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熟悉的“儿童的体重”作为参照物来比较,丰富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具体感性的认识,并通过推算,加深学生对1吨=1000千克的认识。

2.例8及“做一做”(单位换算)3.例9及“做一做”(1)例9,是解决与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介绍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的读法及数的顺序;2. 理解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3. 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4. 熟练运用减法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5. 研究比较大小的方法,掌握数的大小顺序;6. 能正确使用尺寸单位进行测量;7. 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8. 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数的读法和顺序;2. 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3. 减法的计算;4. 数的大小比较;5. 尺寸单位的使用;6. 几何图形的绘制。

三、教学内容1. 单元一:数的认识- 数的读法- 数的顺序2. 单元二:加法运算- 加法概念- 加法的运算法则- 两位数的加法计算3. 单元三:减法运算- 减法概念- 减法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的减法计算4. 单元四:数的比较- 数的大小比较- 数的大小顺序5. 单元五:尺寸单位- 尺寸单位的认识- 尺寸单位的使用方法6. 单元六:几何图形- 线段、直线和射线- 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的绘制方法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讲解;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数学知识的运用;3. 讨论互动: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4.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5. 练巩固:提供大量的练题,巩固所学知识;6.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注意力、参与度等;2. 通过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3. 组织小组活动,评价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4. 进行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5. 定期举行小测验,帮助学生检验巩固知识的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本: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卡片等;3. 练题集:根据课本内容准备相应的练题。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篇一《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3-7题。

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

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填空1米=()分米=( )厘米1分米=()厘米1厘米=( )毫米你们是怎么想的?二、导学阶段: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

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

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

应该这样想: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的第3、4 题。

(1)第3题(2)第4题重点观察第1小题:1米-2分米=( )分米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5分米=( )厘米43毫米+17毫米=( )毫米4分米=()厘米=( )毫米60米=( )厘米22分米+8分米=()分米=( )米30厘米=( )毫米90毫米=( )厘米45分米-36分米=()分米=( )厘米86厘米-46厘米=()厘米=( )分米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7厘米=(70)毫米80厘米=(8)分米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教学后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第1课时一天的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2、程与方法: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快到几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

本小节学习秒的认识和应用,体会1分、1秒有多久,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总结。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不到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可能给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带来了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初步培养观察、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钟表、家用小闹钟。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认识“秒”,知道1分=60秒↓↓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看——课件出示: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新年的钟声敲响)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

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引导学生明确是以秒为单位的倒计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时、分、秒
时间单位的换算
核稿:高娟娟(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故事导入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

一次最多能运350箱。
(三)选一选
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
一、复习旧知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二、探究新知
(二)认识毫米
1厘米=10毫米
二、探究新知
(二)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二)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三)认识分米
10厘米=1分米
1分米=10厘米
二、探究新知
(三)认识分米
三、知识应用

×
(三)解决问题
三、知识应用
520-350=
170(米)
情况一:
(三)解决问题
三、知识应用
情况二:
520+350=
870(米)
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万以内的加法
和减法(一)
800+700=
400+500=
900-500=
330+150=
420-110=
190-160=
52
(二)小猫过河
17
三、知识应用
(三)解决问题
36-8=
28(岁)
50-28=
22(岁)
方法一:
50-36=
14(岁)
8+14=
22(岁)
方法二:
妈妈今年36岁。当妈妈50岁时,你多大?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全册)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2时至2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表扬
四、课堂总结。
教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钟表。
学具准备: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教师拿出钟面并提问。
(1)“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2)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1圈的时间是多少?
作业:习一的1~3,5,6题。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1分=60秒半分钟=30秒
教学反思
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会进行一些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时间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2.通过数格、拨钟面等实践活动把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与方法:
2.在与老师共同的探究中,理解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总共20篇)

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总共20篇)

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总共20篇)
第一篇:数的认识
目标:通过游戏和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10,并理解它们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 游戏:使用数字卡片和计数棒,让学生进行配对游戏,将数
字与相应数量的物品进行匹配。

- 实例: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
估算它们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教学步骤:
1. 引入数字1-10,并通过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每个数字。

2. 进行数字配对游戏,让学生将数字卡片与相应数量的计数棒
进行配对。

3. 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估算它们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4. 小结:复习数字1-10,让学生互相出题,考验对数字数量关
系的理解。

第二篇:加法与减法初步
目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方法:
- 教具:使用计数棒和数字卡片进行操作演示。

- 游戏:利用数字卡片和计数棒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游戏练习。

教学步骤:
1. 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其含义。

2. 使用计数棒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 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游戏练习,让学生使用数字卡片和计数棒进行计算。

4. 小结: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加减法题目,互相出题。

(以下省略剩下的18篇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 (1)第1课时秒的认识 (3)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 (6)第3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8)第4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9)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11)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13)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5)第4课时估算 (18)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20)第三单元测量 (23)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23)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25)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27)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 (29)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 (32)第6课时解决问题 (35)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计划 (39)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40)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42)第3课时练习课 (45)第4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48)第5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50)第6课时练习课 (51)第7课时解决问题 (53)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55)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57)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计划 (58)第1课时倍的认识 (59)第2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61)第3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 (63)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 (66)第1课时口算乘法 (66)第2课时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 (68)第3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70)第4课时笔算乘法(一次进位) (72)第5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74)第6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 (76)第7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8)第8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80)第9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81)第10课时乘法的估算 (83)第11课时解决问题(1) (85)第12课时解决问题 (87)第13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89)第14课时整理与复习 (92)第15课时数字编码 (94)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95)第1课时四边形 (95)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00)第3课时周长 (106)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08)第5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解决问题 (112)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16)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116)第2课时几分之一大小比较 (118)第3课时几分之几的认识 (120)第4课时几分之几大小比较 (122)第5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124)第6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 (126)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计划 (128)第1课时集合 (129)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 (133)第1课时复习时、分、秒 (134)第2课时复习笔算加减法 (136)第3课时复习测量 (139)第4课时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 (142)第5课时复习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144)第6课时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48)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2023-2022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3-2022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3-2022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
册(全册)教案
2023-2024年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到1000
课时一:认识1000以内的数字
教学目标:
- 让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字及其大小顺序
- 通过练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 让学生能准确地认识1000以内的数字
- 培养学生对数字大小顺序的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
- PPT课件
- 数字卡片
- 小黑板、白板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感知1000以内的数字,并
与学生一起读出来。

2. 热身活动:请学生根据给出的数字卡片,排列出数字的大小
顺序。

3. 教学主体:
- 第一步:教师通过PPT展示数字1-100,并引导学生读出来。

- 第二步:教师指定一个特定的数字,让学生在1-100中找出
该数字,并将其标记出来。

- 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让学生回答
一些相关问题,如:哪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大?等等。

- 第四步:教师通过小黑板、白板笔演示如何用数字绘制类似
的数字图像,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4. 巩固练: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出题,进行大小比较的练。

5. 拓展活动: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0以
内的数字和大小关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1000以内的数字,掌握数字之间的大小顺序,并能够用数字进行简单的比较。

同时,通过游戏和练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倍的认识)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整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倍的认识)全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精品优秀整单元教案

最新精品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全单元完整版含教学反思)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倍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知建立“倍”的概念修订后的教材将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的关于“整数倍”的内容在本单元集中编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先利用“几个几”引出倍的含义后,再从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倍”的概念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十分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教材安排多个层次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次感知,在不断比较和抽象的过程中建立倍的概念。

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模型首先,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比较量÷标准量=倍数”是关于倍的基本数学模型。

关于倍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简称“求倍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简称“求比较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简称“求标准量”)。

教材先讲“求倍数”,再讲“求比较量”,借助线段图,并运用除法和乘法解决问题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其次,注重借助图示分析数量关系,介绍线段图。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册数学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力求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基础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三单元《测量》,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本册教材共计18周,每周4课时。

具体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周: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周: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三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四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周:第三单元《测量》第六周:第三单元《测量》第七周: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周: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九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十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十一周: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十二周: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十三周: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十四周: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十五周: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十六周: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七周:复习第十八周:期末考试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合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第一单元:认识数的概念课时1:认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 了解数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概念;- 能够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2. 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4.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5. 数的分类。

教学重点:- 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能够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数的概念:介绍数的概念以及数的表示方法。

3. 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给出一些自然数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入负数的概念,并和自然数进行比较,说明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举例说明。

6. 数的分类:根据数的特点,分析并分类给出的数。

7. 小结与作业布置:复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资源:- 教案PPT;- 黑板、粉笔;- 学生练册。

课时2:数的比较和数线教学目标:- 掌握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理解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能够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1. 数的比较大小方法;2. 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3. 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理解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讨论大小关系,引出数的比较大小方法。

2. 数的比较大小方法:介绍和讲解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数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引入数线的概念,解释其作用,并与学生一起探索数线的使用方法。

4. 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数线的实际使用,让学生掌握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5. 小结与作业布置:复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最新人教部编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一、课程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教案包括以下单元的教学内容:
1. 单元一:数到500内的数
2. 单元二: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单元三:数的比较和排序
4. 单元四:钟表的认识和读写
5. 单元五: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6. 单元六:容积的认识和测量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到500内的数,并能进行数的读写和比较;
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学会使用钟表读写时间,并能计算时间间隔;
4. 理解长度的概念,能够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比较;
5. 了解容积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容积测量。

四、教学方法
1.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游戏教学:设计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积极性;
3. 实践活动:组织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和计算活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讨论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评估方法
1.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活动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程度;
3. 实际活动评估:结合实际活动情况,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以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整个上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以上是这份文档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 (1)第1课时秒的认识 (2)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 (5)第3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7)第4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9) (11)1113 (15)18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20)22222426 (29) (32)35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计划 (38)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39)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42)第3课时练习课 (45)第4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47)第5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49)第6课时练习课 (51)第7课时解决问题 (52)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54)第5课时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74)第6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 (76)第7课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78)第8课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80)第9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 (82)第10课时乘法的估算 (84)第11课时解决问题(1) (86)第12课时解决问题 (88)第13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91)第14课时整理与复习 (93)第15课时数字编码 (95)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97)第1课时四边形 (97)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00)第3课时周长 (103)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05)第5课时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解决问题 (108)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11)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111)第2课时几分之一大小比较 (113)114 (115)第5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116 第6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 (117)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计划 (119)第1课时集合 (120)第十单元《总复习》教学计划 (124)第1课时复习时、分、秒 (126)第2课时复习笔算加减法 (128)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1、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4、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计意思,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五、具体措施: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六、教学安排:4课时1、秒的认识、秒和分之间的关系、体验时间的长短-------------1课时2、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1课时3、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1课时4、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 1课时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课题: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内容,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2、补充: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跑步比赛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

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活动: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

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学生整理,教师报时)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个人调整意见教学反思: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教学课题:时间的换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2时=()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1、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五、作业个人调整意见教学反思:第3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课题: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2、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2、小结3、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