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西方社会工作十大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十大开展趋势
何雪松蓓丽 2021-12-19 16:24:33
【摘要】当代西方社会工作在理论、实践和体制等不同层面呈现十大开展趋势:〔1〕实践方法的嬗变;〔2〕认识论的多元化;〔3〕介入取向的持续论争;〔4〕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兴起;〔5〕介入聚焦的转移;〔6〕专业关系的重构;〔7〕短期治疗和折衷模式的盛行;〔8〕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9〕社会效劳机构的新管理主义取向;〔10〕社会工作教育的不断革新。在熟知国际前沿的根底上确立遵循国际规的专业制度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未来开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西方社会工作开展趋势
导言
近年来,社会工作在我国呈加速度开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0多所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的专
业实践逐步介入不同社会效劳领域,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社会工作的制度建立渐次展开,相继建立资格考试制度、注册制度和专业社团,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社会工作的国家职业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是:下一步该怎么办?如何继续推动专业化和职业化?如何进一步确立学科地位和学术认同?在探索如何回应这样的挑战之时,了解当代西方社会工作领域的最新开展趋势无疑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为此,本论文介绍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开展的十大趋势以供学界参考。
一、实践方法的嬗变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传统实践方法〔traditional practice methods〕的三个重要组成局部。但在社会工作开展的早期,这些工作方法对很多社工而言是各自分立的,他们往往容易偏好某种方法而对其它方法熟视无睹。很多社会工作者就自称个案工作者,对社区工作少有涉及。尽管1951年全美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提出要进展多方法实践取向〔multi-method practice〕的社会工作教育,但这一提议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960年代以降,社会工作实践方法在假设干层面出现
变化。首先,综合取向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generalist practice approach〕出现。这一模式认为社工应以全方位的观点对待案主的问题,包括个人、家庭到组织、社区和更大的社会环境。该模式宣称,案主的问题决定社工的实践方法,而非反之。然而,综合取向的实践模式因其似乎过于简单而遭受批评,针对不同实践领域、问题领域、高危人群的高级综合模式或专门实践取向〔specialist practice approach〕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应地,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方法的传统分类受到挑战,新的分类方式出现。一种分类方法是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划分为针对个人的社会工作、针对小组的社会工作、针对家庭的社会工作、针对组织的社会工作、针对社区的社会工作。另外一种分类方式是将社会工作实践区分为微观实践〔个人、家庭、小组及个案管理〕和宏观实践〔组织、社区和政策〕,也有人将小组归类为中观实践。其中,个案工作这一提法渐次式微,一个标志性事件是?social casework?于1990年改名为?families in society: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uman services?。临床社会工作和个案管理取而代之成为针对个人的社会工作的主要组成局部。
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宏观层面的实践影响日增。宏观实践旨在实现组织、社区和政策层面的有方案改变。社工不仅要在组织和社区层面促进改变,而且要在政策层面推
动改革或改进,倡导作为一个宏观的介入方式日益受到重视。由此,社会工作的宏观理论得以长足进展:反压迫实践、女性主义视角、赋权视角、激进视角和社会开展视角都直面社会问题的构造性因素或推动有方案的变迁。
从传统的三大方法到今天的宏观和微观之分说明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在不断开展变化:个案、小组和社区已经难以概括社会工作实践方法的全貌,临床社会工作、个案管理、家庭效劳和政策倡导作为新兴的实践方不断扩大影响。
二、认识论的多元化
认识论就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为这种认识不断争论的根底,这构成社会工作的理论演进的哲学背景。自?社会诊断?以降,社会工作就一直高举科学大旗,而认识论根底正是实证主义。然而,198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的认识论从过去的实证主义一元论转型至实证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和女性主义多元共存之局面。不同的认识论根底就决定了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会从相异的角度去对待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实证主义作为主流认识论根底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尤为深刻。实证主义的理论观包括:只有那些能够从我们自己
的经历或观察中找到证据的东西才能称作为知识;任何一般观念都必须有客观所指,而且这个“客观所指〞与“事物〞必须是我们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找到证据的;价值不是知识,因为它无从证明;科学方法是实证主义者唯一承受的探索世界、为知识提供证据的方法。按照实证主义的逻辑,社会工作理论就是对真实世界的高度概括,这样的概括需要科学方法收集的证据所支持。实证主义者相信经由科学研究能够发现什么介入方式对案主有效,并坚持认
为这样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具有同样问题的其他案主。但,实证主义遭遇来自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的挑战和批判,从而揭橥社会工作的认识论之争。
社会建构主义否认存在客观事实,我们观察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人造的〞,由此人们形成不同版本的“事实〞,这些只有置于其情景和关系才能理解。人们要考虑价值、意义和意图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相应地,理论和知识也是相对的、具有历史特殊性,它们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所以社会建构主义警示我们要疑心日常生活世界所呈现的面貌并不断反思自己的立场或隐含的价值取向,尤其要关注所谓的共识背后隐匿的权力关系。叙事治疗、寻解导向治疗和优势模式都深受社会建构注意的影响。它们不再拘泥于缺陷、问题和障碍,而是试图关注案主的优势、意义、故事和能动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帮助案主改变境遇。
以寻解导向模式为例,该视角的发问方式是“我们如何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问题背后隐藏的假设是:肯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不止一种方法;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被建构;助人者和被助者都参与这构过程;“建构〞一词意味着解决方法可以被创立或组合。所以,社工和案主应该聚焦于“此时此刻〞共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明显不同于实证主义旗帜下的传统实践模式。
女性主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影响不断深入。女性主义者试图以女性自身的经历和价值观来理解女性的生活和经历由此防止男子中心主义,因为女性和男性对自我的理解和评价方式不同且有着相异的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方式,然而,女性的“声音〞被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实证主义观念所压迫而“沉默〞。所以女性主义认为应重新定义社会工作并凸现以下重要理论前提:强调社会情境的重要性,尤其是性别权力关系;确认个人的即为政治的;以包容的立场试图重新平衡正常与异常之认知;采取解构的立场去颠覆以男权为中心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强调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相应地,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实践聚焦于性别、关注性别为本的权力动态、防止性别歧视的语言、洞察影响女性的经济和社会议题的负面因素、促进女性赋权、倡导支持女性赋权的公共议题。
可见,社会工作正进入一个认识论的多元并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