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西方社会工作十大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趋势与挑战社会工作是一种关注人类发展和福祉的专业,旨在帮助那些在生活和情感上遇到了困难的人们。
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已经历了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遇到挑战,但也不断探索,积极进取。
本文探讨社会工作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需要面对的挑战。
一、趋势1、全球范围内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趋势全球范围内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会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随着福利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工作的范畴也逐渐扩大,服务对象已经从单一的群体发展到了更加多元化的层面。
2、专业化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专业化的要求是社会工作者要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技能和理论体系。
同时,要有足够的社会关怀和专业道德,以及优秀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3、数字化数字化技术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数字技术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快速、高效、精确的服务,同时能够更好地传播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推广社会福利事业。
二、挑战1、社会福利制度的缺失虽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福利制度已经逐渐完备,但在另一些地区,福利事业仍然十分不完善。
在这些没有完善福利制度的地区,社会工作者往往必须兼顾财政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
缺乏有效的福利制度也会导致社会福利资源的稀缺,社会工作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协调。
2、职业安全社会工作者经常需要面对一些难以处理的社会矛盾和复杂的情感排斥。
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情感上的疲惫,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足够多的人际沟通、情感管理能力并与同行保持合作,同时,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社会工作的安全保障,以保障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安全。
3、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缓慢社会工作行业缺乏足够的专业规范和行业认证,这使得在该领域工作的人们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水平和社会认可度,在薪资水平和职位发展上受阻。
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工作机构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总结:社会工作专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服务水平,并不断探索和完善专业体系、加强行业认证,制定之多足够的相关政策,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到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保护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安全感,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健康发展。
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跨学科发展:社会工作领域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以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支持和服务。
跨学科的合作有助于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2. 国际化发展:社会问题不再局限于国家范围,社会工作专业将更加关注跨国界的社会问题,并与国际社会工作组织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
国际化的发展可以促进各国社会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3. 专业化发展:鉴于社会问题愈发复杂,社会工作专业将更加专业化,提供更高水平、更专业的服务。
专业化的发展需要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加强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管理和评估体系。
4. 多元化发展:社会工作领域将更加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多元化的发展需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具备跨文化、跨群体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5. 科技化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工作将逐渐应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科技化的发展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和智能化工具提供更便捷、精准的社会工作服务,同时需要关注科技发展可能引发的伦理和隐私问题。
总之,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是跨学科、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和科技化。
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工作将更加全面、综合地应对社会问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
Major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Sociological Theories
作者: 何雪松
作者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出版物刊名: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70-77页
主题词: 社会学理论;外国;全球化;社会建构主义;社会理论中心;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全球化;
女性主义
摘要:本文总结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1)经典依然处于核心地位;(2)宏观与微观的理论整合;(3)社会理论与历史的融合;(4)全球化成为重要理论议题;(5)社会理论中心的转移; (6)后现代思潮的冲击;(7)社会建构主义的勃兴;(8)女性主义的挑战;(9)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10)
将身体带入社会学理论.文章的最后部分讨论了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对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的意义.。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成就、问题与启示【内容提要】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在经历了长期的专业化分化和初步的交叉、融合之后,已大踏步地向杂交、综合和整体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学科界限已经模糊;交叉、横断、边缘性的学科分支、研究领域和理论流派大量出现;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知识的产生途径以及理论的应用方式得到了更新。
简言之,跨学科交叉研究以及杂交化和整体化已成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基本的趋势。
在人类即将迈向新世纪的时候,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表现、成就和问题作简要的回顾、检讨与展望,对于我们跟踪国外社会科学的新发展及新成就,加强跨学科研究,更新我国21世纪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方法,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的研究与教学体制的改革,促进我国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近现代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分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整体化(古代)到专业化(近现代)再回到整体化(当代)的发展过程。
近代各门实验科学在分化出来以前,是以自然哲学这一整体化的形式存在于哲学的母体之中的;而近现代各门经验社会科学在分化出来以前,则以道德哲学或人文知识的方式存在于哲学的母体之中。
可以说,在文艺复兴以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其研究与教学事业是整体化的。
自文艺复兴开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各门实验自然科学纷纷从自然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领域。
从16世纪开始,人文社会研究也试图以某种方式获得经验确证,从而发展出系统的世俗知识,即开始了社会研究的科学化的努力。
但是,近代的经典科学观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笛卡儿的二元论,即物质与意识、人与自然、物理世界与社会及精神世界的分离。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分界。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1663年托马斯·胡克为英国皇家学会草拟的章程宗旨中得到清楚的证明。
胡克写道:皇家学会要“通过实验手段增进关于自然万物的知识,完善一切手工工艺、制造方法和机械技术,改进各种机器和发明”,学会“无涉于神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语法学、修辞学或逻辑学。
90年代后英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年代后英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仲海龙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也是专业化社会工作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世纪,英国政府就介入了针对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保障和福利事业的组织和管理。
经过多年的历史积累,英国社会工作的体系已经趋于完善,形成了在当今世界社会工作领域较为成熟的模式。
箕中,庞杂细致的社会服务立法和突出实务的社会工作教育是其最为鲜明的特色。
年,英国政府专门设立“国家社会照顾标准委员会”(),由它专门负责管理和控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及其服务质量,保护那些接受社会照顾服务的公民权益。
(一)社会工作简介:社会工作是通过对有身心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照顾、保护、辅导,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困境的专业行为。
它包含职业(或专业)和学科两重含义。
作为一个职业,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人类服务等领域相互交叉,指那些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适应社会环境,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专业化服务活动,这些专业服务本身形成一门职业,需要完成相应学历,并经过注册或资格认证的社会工作者来承担;社会工作在各国高等教育中已被普遍确认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即研究和教学领域。
(二)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在现代化国家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英国可称为现代专业社会工作的发源地之一。
自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开始颁布实施,英国政府便开始正式介入针对特殊群体的救助、保障和福利事业的组织和管理,由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由此发端。
这一举措有助于催生现代社会工作,那时从事各类救助事业的人可被视为今天社会工作者的先驱。
专业社会工作不仅起源于早期慈善活动,也起源于护理、精神健康、社区发展等事业。
欧美国家的社会工作来源于世纪末各种志愿性、慈善性、专职性的社会救助事业。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服务出现在二战以后。
在年-年间得到迅速扩大(虽然是不均衡地)。
发展的高峰期是年(地方政府社会服务法)的出台。
这部法令规定,要在地方政府中构建各种社会服务机构。
从那以后,为个人社会服务的公共支出增长了%。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与特征丁志刚随着当代西方社会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也竞相展现,其中就有各类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较大者有民主社会主义、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等。
1.民主社会主义这是在西方特别是西欧影响最大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
从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法兰克福宣言》发表起,信奉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西欧国家的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就积极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政党之一。
它们宣扬的以“四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思想民主、国际民主)为核心内容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不但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潮之一,而且也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扩散和渗透。
80年代后期苏东诸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更使这一思潮影响大增,苏东各国纷纷抛弃原有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经济制度,向民主社会主义所指导的方向演变。
前苏共中央书记戈尔巴乔夫便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忠实信徒,在他的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苏共一步步向社会党性质演化,至苏共二十八大,将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共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取消了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
故此,有人将戈氏称为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2.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这种思潮明显受当代的西方后工业社会理论的启发和影响。
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者认为,在后工业社会中,人类面临如生态环境、资本短缺、人口爆炸、失业、核武器的威胁等问题,只有通过共产主义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共同归宿和必然规律。
他们指出,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人类生产上将不再追求物质的无止境增加,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自我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上,即注重人本身的发展,而这正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显然,后工业社会的社会主义者更多的是站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上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他们是将西方流行一时的“后工业社会”理论与共产主义思想信念结合起来,为后工业社会所作的制度、体制及价值观念的解释。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社会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1、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经验,可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通过 引进和消化西方社会工作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和效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创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模式。在借 鉴西方社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探索符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例如,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中国本 土的社会工作理论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应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推动药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通过与国 外药学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药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提高我国药学教育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增强学生的国 际竞争力。
4、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我国应注重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适应医药行业的科技创新 需求。通过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师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成果转化 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应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其次,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这些服务包 括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职业规划、家庭等方面的帮助。此外,学校 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与教师、家长、社区等各方面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 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此外,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通过立法、资 金支持、政策引导等方式,为学校社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医药行业的发展 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学科之间的和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当代西方社会工作趋势分析
当代西方社会工作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从过去的慈善事业到现在的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趋势。
一、从服务对象来看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通常是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障人士、移民、儿童和家庭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扩大。
现在,社会工作也越来越注重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和性少数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社会工作也越来越注重对于少数族裔和社会边缘群体的支持和关注,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均衡发展。
二、从服务形式来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会工作的服务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创新。
现在,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和社交媒体进行在线咨询和服务,更加便捷地为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同时,社会工作也越来越注重“直接服务”和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促进社会工作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动。
三、从服务内容来看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社会工作也越来越注重关注服务对象的多元需求和特殊需求,将服务内容从单一的经济援助扩展到了精神健康、社会支持、法律援助、家庭治疗等多个方面,以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全面需求。
四、从服务规范化来看随着社会工作领域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也越来越注重服务规范化和专业化。
社会工作机构和组织越来越多,社会工作师资力量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和加强,一系列的法规和制度也得到了规范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和行业标准,使得社会工作更加规范和专业化。
五、从服务质量来看针对服务质量的问题,社会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与改进,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监督与评估机制,提升和保障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确保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满足。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社会工作注重的是服务对象的全面需求和多元化需求,服务规范化和专业化,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要求。
当代西方社会学
当代西方社会学
当代西方社会学是指20 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社会学思潮和学派。
以下是一些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1. 多元化:当代西方社会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涵盖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
2. 微观转向:与传统社会学关注宏观社会结构不同,当代西方社会学更加关注个体的行为、态度和心理过程。
3. 文化转向:社会学研究越来越关注文化因素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4. 全球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当代西方社会学开始关注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如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社会不平等和移民问题等。
5. 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的融合:传统上,社会学分为实证主义和诠释主义两个阵营。
当代西方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逐渐呈现出两者融合的趋势。
6. 跨学科研究:当代西方社会学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加,形成了许多跨学科研究领域。
7.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社会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社会学家对现代性和理性主义进行反思。
8.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西方社会学开始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如社交媒体、人工智能等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当代西方社会学是一个非常活跃和多样化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社会现实、探索社会规律,并为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 地区存在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
03
社会工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 问题
资金来源单一,缺乏自我造血能力
资金压力大
社会工作组织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支持,但政府投入往往不足,且缺乏持续性 和稳定性,导致社会工作组织运行困难。
自身能力不足
部分社会工作组织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难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资金, 自我造血能力不足。
专业人才短缺,服务质量不高
专业化程度低
部分社会工作组织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等原因,导致社会工作组织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长期稳 定的专业团队。
社会认可度低,缺乏政策支持
社会认知度不足
社会工作组织的服务领域、职责和作用往 往不为人所知,导致社会对其认可度较低 。
02
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现状
组织规模与数量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超过10万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其 中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占比超过70%; 全国共有近300万名社会工作者,其中具有社会工作师职业资 格证书的人数超过100万。
各地积极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以社区、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者为基础的“三社联动”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工作服 务的重要形式。
组织类型与特点
目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主要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 公益慈善性质和社区自组织性质等类型。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以社区、社会组 织为平台,通过开展专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 和谐。
地域分布与服务质量
各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和密度存在差异 ,发达地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较快,欠 发达地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相对较少。
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城市发展为例【内容摘要】:西方社会的资本主义社会运转方式已经存在了近400年,在全球化、信息化、世俗化的今天,西方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郊区化、逆城市化等新的特点的分析,初步讨论西方社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西方社会郊区化逆城市化一、西方社会城市及城市化综述“城市化”这一术语是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出现的,西班牙的一位工程师塞尔门写的一本书叫做《城市化的理论问题》,第一次用了“城市化”一词。
西方的城市化运动自工业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后的六七十年代,城市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城市已经成为西方人口的主要聚居区。
西方城市化的高水平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表现。
城市作为独立的、高效的经济运行实体,有力地推进着西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城市能够非常有效地将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人力、组织、文化、技术等资源聚合在一起,并加以合理的配置,已达到最优化的运行方式,使城市的运行处于一种良性发展。
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仅依靠产业的推动,城市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现代西方城市的功能不是其生产水平有多高,而是要有能力组织起社会生产。
在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中,城市更象是一个组织者、管理者、指挥者。
城市规模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规模过小则不具备足够的聚合力,无法有力地吸引各种资源,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也不明显。
西方城市的发展已经表明,城市的规模越大,其运行效益越高。
“美国3/4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聚集在大都市区,日本8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大都市圈。
这种大都市区或城市群,1990年全世界已有34个。
”[1]城市经济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点,城市功能的完善为城市经济创造了规模效益。
西方国家目前已实现高度城市化与高度现代化的相结合。
西方城市的发展,是西方工业化的结果。
工业化所要求的人力、资本、技术的聚合,使城市这种最适合的发展模式脱颖而出,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相互推动中不断实现的。
西方新社会运动及未来发展走向
04
西方新社会运动的影响与意义
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01
02
03
推动社会变革
西方新社会运动对社会政 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 动了社会变革和进步。
促进民主化进程
新社会运动强调个人权利 和平等,促进了民主化进 程的发展。
挑战传统政治体系
新社会运动对传统政治体 系的挑战,推动了政治体 系的改革和完善。
对经济的影响
新社会运动将更加注重跨国性和全球 性,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变革和进 步。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 展,新社会运动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 智能化,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组织效率 和影响力。
未来挑战与机遇
挑战
新社会运动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政治体制的制约、社会分化的加剧、信息过载 等。
机遇
新社会运动也面临着诸多机遇,如科技革命的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 变革的需求等。
01
促进经济发展
新社会运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 可忽视,它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 发展。
02
改变经济结构
03
改善民生福祉
新社会运动对经济结构的改变产 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经济结构 的转型和升级。
新社会运动关注民生福祉,通过 改善民生条件,提高了人民的生 活水平。
对文化的影响
推动文化多元化
新社会运动促进了文化多 元化的发展,使不同文化 得以共存和交流。
主要特点:高潮阶段的新社会运动主 要表现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批判 和反思,以及对传统政治体系的彻底 反抗和挑战。这一阶段的新社会运动 不仅在理论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同时,新社会运动也开始尝试探索 和实践新的社会模式和政治理念,并 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 序产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西 方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社会 运动应运而生。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PART 03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模式与 特点
典型国家(地区)社会工作教育模式
美国模式
注重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 强调案例教学、实习实训等教学 方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 问题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英国模式
注重学术研究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强调社会工作的理论性和实践 性,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经历了从职业化到专业化 的发展过程。
在教育模式上,形成了多元化、灵活 性强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历教育、在 职培训、实习督导等多种形式。
在教育理念上,强调社会公正、人权 、社会参与等价值观,注重培养具备 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的社会工作专 业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强调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普及和 实践技能的提升。
XX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的 发展历程及启示
汇报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X
20XX-02-08
XX
目录
• 引言 •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历程 •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模式与特点 •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改革举措 • 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 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 念和教学方法。
创新培训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满
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PART 05
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启 示与借鉴
结合国情,明确社会工作教育定位
借鉴国外经验,明确社会工作教 育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
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 科知识,构建综合性的社 会工作课程体系。
当代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
四、整合取向旳工作措施旳发展(1)
▪ 老式旳社会工作者将社会工作区别为个案、团队、 小区三大措施之后,划清了彼此之间旳界线,使 得社工所提供旳服务实际上并不符合社会旳实际 需求,因为社会并没有清楚旳被分为这三块,问 题也不是孤立旳。
▪ 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贫穷作战和民权运动 中,社工开始以新旳观点看待问题:整合措施旳 利用比单一措施旳利用愈加有效,没有一种措施 或理论能够有效旳处理全部问题,每种理论和措 施都能够作为探究事实真相旳工具,社工实务界 出现了朝向社工模式整合性发展旳趋势。
三、专业伦理旳发展
▪ 当代社会问题旳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社会工作 者社会角色旳发展,使得处理一种问题经常要设 计不同旳服务领域和利用不同旳服务措施。这就 要求社工们不能单单提供某一领域旳服务,同步 也要具有提供其他类型旳服务。
▪ 20世纪23年代就出现了社工究竟是专才还是通才 旳专业伦理讨论。
▪ 当代社会工作课程旳主要目旳不再是着重于某一 领域旳特殊专长训练,而着重于培养具有一般性 社会能力旳社▪ 环境系统模式以为,当个人与家庭和小团 队从生命旳一种阶段过渡到另一种阶段时, 他们会遇到转折问题和需求。
▪ 环境系统模式最关心旳是清楚旳揭示个人、 家庭和小组旳转折问题和需求。一旦这些 问题和需求被拟定,干预模式会被选择出 来并利用到帮助个人、家庭和小组处理转 折问题和满足需要上来。
四、整合取向旳工作措施旳发展(2)
整合性旳社工实务包括三个层面旳工作措施: ▪ 微观层面旳工作措施 ▪ 中观层面旳工作措施 ▪ 宏观层面旳工作措施
四、整合取向旳工作措施旳发展(3)
▪ 整合取向旳社会工作强调不是根据措施设置介入旳 目旳,而是依案主旳需要和所需到达旳目旳设计介 入措施。
最新-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精品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阮曾媛琪*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于2019-10-3122513发布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首先,讲讲西方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历史。
我们预测将来,往往要从历史去看,吸收教训与经验,以此来引导未来之路的走向。
首先讲一讲美国的,它的文献比较全,而且影响也比较大。
其实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与我们都是一样的,开始时没什么专业人员,没有什么知识基础和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的,看到别人的历史,我们或许有一丝安慰我们并不是孤单的,别人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美国社工教育从19世纪末已开始发展,那时大概是1890年左右。
其受到三个重要发展潮流或趋势的影响而形成最初的社会工作教育。
当时的社会科学成为一个学科,在大学里开始有此学科的教育,这促使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越来越严谨,引发更多对社会的研究。
另外他们对应用科学的研究也开始了一点兴趣。
第二因素是美国当时成立了国家慈善总会,他们的慈善总会在当时团结了大部分志愿机构的工作,同时他们对实际工作做出了回应。
因为他们的工作越来越系统原先较散,后来统筹了。
他们发现机构人员往往未受培训,他们工作效能不高,于是开始重视培训,希望有一些培训给予工作人员。
第三是当时许多私立女子大学在美国成立,在19世纪末,大量妇女地位低下,在家作家庭主妇。
由于有了女子大学,而且生源多来自较好家庭背景的女孩,那么当她们毕业后,就不甘于留在家庭里做主妇,更希望到外面就业,而她们就业的一个最好出路就是在慈善业方面的工作比较适合她们的身分与地位。
这帮人很有水平,也很有影响力。
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影响了美国社工教育的发展道路。
当时第一代社会工作的学校并非是一些大院校,而是从培训班开始的,比方他们第一个培训是1898年纽约慈善会开展了暑期培训班——算是微小的开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人们日益发现培训是十分需要的。
短期的培训开始是比较注重实务工作培训的,但随着次数的增加,他们发现短期培训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希望长期的、比较系统的训练能开展起来,后来他们就要求一些大学开办社会工作有系统的培训课程。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阮曾媛琪*(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于20XX-10-3 12:25:13发布)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首先,讲讲西方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历史。
我们预测将来,往往要从历史去看,吸收教训与经验,以此来引导未来之路的走向。
首先讲一讲美国的,它的文献比较全,而且影响也比较大。
其实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与我们都是一样的,开始时没什么专业人员,没有什么知识基础和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的,看到别人的历史,我们或许有一丝安慰:我们并不是孤单的,别人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美国社工教育从19世纪末已开始发展,那时大概是1890年左右。
其受到三个重要发展潮流或趋势的影响而形成最初的社会工作教育。
当时的社会科学成为一个学科,在大学里开始有此学科的教育,这促使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越来越严谨,引发更多对社会的研究。
另外他们对应用科学的研究也开始了一点兴趣。
第二因素是美国当时成立了国家慈善总会,他们的慈善总会在当时团结了大部分志愿机构的工作,同时他们对实际工作做出了回应。
因为他们的工作越来越系统(原先较散,后来统筹了)。
他们发现机构人员往往未受培训,他们工作效能不高,于是开始重视培训,希望有一些培训给予工作人员。
第三是当时许多私立女子大学在美国成立,在19世纪末,大量妇女地位低下,在家作家庭主妇。
由于有了女子大学,而且生源多来自较好家庭背景的女孩,那么当她们毕业后,就不甘于留在家庭里做主妇,更希望到外面就业,而她们就业的一个最好出路就是在慈善业方面的工作(比较适合她们的身分与地位)。
这帮人很有水平,也很有影响力。
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影响了美国社工教育的发展道路。
当时第一代社会工作的学校并非是一些大院校,而是从培训班开始的,比方他们第一个培训是1898年纽约慈善会开展了暑期培训班——算是微小的开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人们日益发现培训是十分需要的。
西方工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启示
74
大
连
大
学
学
报
第 28 卷
制度的追求极大地促进了专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 业 主开始实施管理的 非人格化 , 并对提供心理支持、 精神安慰和助人自助的福利服 务越来越持否 定态 度。从工人的角度看, 福利秘书过多干预了私人的 事务, 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 领导人却认为福利秘书是在为资本家提供服务 , 认 为福利方案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善任何劳资关系 , 相 反却是为了消除工人的不满情绪。正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 员 工 福 利 方 案 被 雇 员 咨 询 服 务 ( T he Employee- Counseling Service) 取代。 20 世纪 30 年代后, 利用社会资源来解 决个人 与家庭问题的 雇员咨询服务 在西方工商领域中开 始兴 起, 如美国 的南方 钢铁公 司、 标准石 油公司、 CAN 保险公司、 IBM 公司等组织中就开始启用该项 服务。企业界除了聘请律师及心理专家外, 更注重 聘请专业社会工作者来解决职工所面临的难题 , 部 门设置中纷纷成立咨询部门, 并用个别咨询、 压力疏 通、 小组动力及个案方法来为处于沮丧、 焦虑、 失望 状态的职工提供帮助。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 群体 动力学和人际关系学说在二战后得到很大的发展 , 对 社会人 和 自我实现人 的关注代替了把人等同 于 简单机器 的看法, 对 心理人 的关注代替了对 生理人 的狭隘理解。人们普遍认为, 企业职工都 是感情的存在物 , 都需要被别人关心和爱护, 也需要 得到别人的支持和理解。正因为这样, 雇员咨询服 务 在解决沮丧、 焦虑、 酗酒、 赌博、 婚姻关系、 亲子问 题、 情绪困扰、 父母赡养、 子女教育、 未婚先孕、 工作 表现等问题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20 世纪 40 ~ 60 年代 , 工业 酗酒 方案 ( T he Indust ry Alcoholism P rogram ) 、 员 工 协 助 方 案 ( T he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和 社区精神卫 生法案 ( T he Communit y Ment al Healt h Act ) 相 继 出现 , 70 年 代 开始 出 现 顿悟 方 案 ( T he Insight Prog ram) , 工业社会工作在 80 年代后的西方工业化 国家 中 呈现 出 一 片繁 荣 景 象。 工 业 酗 酒 方 案 ( IAP) 是为解决公司中因酗酒而产生的健康、 怠工、 离婚、 酒瘾、 意外事件、 生产下降等问题而出现的服 务项目, 通过跟踪治疗来改变员工的酗酒恶习。 员 工协助方案 ( EAP ) 是为解决家庭、 财务、 法律等问 题, 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增加生产利润的服务项目 , 也是一种融综合性、 教育性与诊断性于一体的专业 方案 , 通过有效的沟通训练、 娱乐安排、 压力缓解等 途径 来 促 进 员 工 发 展。 社 区 精 神 卫 生 法 案 ( CMHA) 是一种综合运用任务中心的个案管理、 服 务居民的社区资源调度及行之有效的咨询服务来为 员工排忧解难的行动项目, 通过促进社区发展来实
国外社会工作
国外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主要模式瑞典的社会工作主要以政府为主体,大多数社会工作者是以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出现的,只有一小部分社会工作者服务于一些非政府组织。
同时,瑞典的社会工作主要集中在市一级,基本上在五大领域:1.对贫困线以下群体和个人的生活救济和需求评估;2.儿童照顾以及弱势家庭的照顾;3.对吸毒、酗酒等过失者的评估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4.残疾人服务,包括身体残疾和存在智力障碍的照顾、治疗及供应器材等;5.老年人服务。
其他还有一些社会工作领域,如在郡一级,有医疗保健方面的社会工作服务、教育方面的社会工作服务等,在中央一级,为了防止犯罪而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监护也属于社会工作范畴。
社会工作主要模式这里主要介绍瑞典在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照顾、贫困者救济和医疗保健方面的社会工作主要模式。
1.老年人服务。
在瑞典,老年人服务可以说是各类社会服务中最大的一块服务内容。
目前瑞典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0%。
我们考察的期德哥尔摩市Ostermalims社区每年51%的财政开支要用于老年人照顾上。
根据瑞典《社会福利法》,老年人可以根据其本人需要选择服务方式,由市一级政府负责提供。
在瑞典,老年人服务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日托型服务,即白天集中照顾,晚上回家,在每个区至少有1个老年人活动中心;二是针对住所相对比较偏远的,由政府提供派人每日三餐送餐的服务;三是如果老年人不愿住在家里,可以选住进老年人服务院。
在老年人服务院,主要采用家庭式集中服务。
以斯德哥尔摩市皇后区Piltradet老人服务院为例,该院老人每人一套住房,基本按照老人的意愿或在家的布局进行布置,老人基本上主要使用自己的家具、物品,家属可以随时来看望老人,服务人员相对固定,没有制服,与老人一起用餐、活动,突出“家“的氛围。
老人服务院同时双是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每天都安排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和文化活动,老人们可以互相交流,加深友谊,同时让服务院老人与外界融为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十大开展趋势何雪松蓓丽 2021-12-19 16:24:33【摘要】当代西方社会工作在理论、实践和体制等不同层面呈现十大开展趋势:〔1〕实践方法的嬗变;〔2〕认识论的多元化;〔3〕介入取向的持续论争;〔4〕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兴起;〔5〕介入聚焦的转移;〔6〕专业关系的重构;〔7〕短期治疗和折衷模式的盛行;〔8〕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9〕社会效劳机构的新管理主义取向;〔10〕社会工作教育的不断革新。
在熟知国际前沿的根底上确立遵循国际规的专业制度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未来开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西方社会工作开展趋势导言近年来,社会工作在我国呈加速度开展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200多所大学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逐步介入不同社会效劳领域,其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社会工作的制度建立渐次展开,相继建立资格考试制度、注册制度和专业社团,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公布了社会工作的国家职业标准。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是:下一步该怎么办?如何继续推动专业化和职业化?如何进一步确立学科地位和学术认同?在探索如何回应这样的挑战之时,了解当代西方社会工作领域的最新开展趋势无疑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为此,本论文介绍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开展的十大趋势以供学界参考。
一、实践方法的嬗变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传统实践方法〔traditional practice methods〕的三个重要组成局部。
但在社会工作开展的早期,这些工作方法对很多社工而言是各自分立的,他们往往容易偏好某种方法而对其它方法熟视无睹。
很多社会工作者就自称个案工作者,对社区工作少有涉及。
尽管1951年全美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提出要进展多方法实践取向〔multi-method practice〕的社会工作教育,但这一提议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960年代以降,社会工作实践方法在假设干层面出现变化。
首先,综合取向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generalist practice approach〕出现。
这一模式认为社工应以全方位的观点对待案主的问题,包括个人、家庭到组织、社区和更大的社会环境。
该模式宣称,案主的问题决定社工的实践方法,而非反之。
然而,综合取向的实践模式因其似乎过于简单而遭受批评,针对不同实践领域、问题领域、高危人群的高级综合模式或专门实践取向〔specialist practice approach〕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应地,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方法的传统分类受到挑战,新的分类方式出现。
一种分类方法是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划分为针对个人的社会工作、针对小组的社会工作、针对家庭的社会工作、针对组织的社会工作、针对社区的社会工作。
另外一种分类方式是将社会工作实践区分为微观实践〔个人、家庭、小组及个案管理〕和宏观实践〔组织、社区和政策〕,也有人将小组归类为中观实践。
其中,个案工作这一提法渐次式微,一个标志性事件是?social casework?于1990年改名为?families in society: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uman services?。
临床社会工作和个案管理取而代之成为针对个人的社会工作的主要组成局部。
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宏观层面的实践影响日增。
宏观实践旨在实现组织、社区和政策层面的有方案改变。
社工不仅要在组织和社区层面促进改变,而且要在政策层面推动改革或改进,倡导作为一个宏观的介入方式日益受到重视。
由此,社会工作的宏观理论得以长足进展:反压迫实践、女性主义视角、赋权视角、激进视角和社会开展视角都直面社会问题的构造性因素或推动有方案的变迁。
从传统的三大方法到今天的宏观和微观之分说明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在不断开展变化:个案、小组和社区已经难以概括社会工作实践方法的全貌,临床社会工作、个案管理、家庭效劳和政策倡导作为新兴的实践方不断扩大影响。
二、认识论的多元化认识论就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为这种认识不断争论的根底,这构成社会工作的理论演进的哲学背景。
自?社会诊断?以降,社会工作就一直高举科学大旗,而认识论根底正是实证主义。
然而,198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的认识论从过去的实证主义一元论转型至实证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和女性主义多元共存之局面。
不同的认识论根底就决定了不同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会从相异的角度去对待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实证主义作为主流认识论根底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尤为深刻。
实证主义的理论观包括:只有那些能够从我们自己的经历或观察中找到证据的东西才能称作为知识;任何一般观念都必须有客观所指,而且这个“客观所指〞与“事物〞必须是我们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找到证据的;价值不是知识,因为它无从证明;科学方法是实证主义者唯一承受的探索世界、为知识提供证据的方法。
按照实证主义的逻辑,社会工作理论就是对真实世界的高度概括,这样的概括需要科学方法收集的证据所支持。
实证主义者相信经由科学研究能够发现什么介入方式对案主有效,并坚持认为这样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具有同样问题的其他案主。
但,实证主义遭遇来自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的挑战和批判,从而揭橥社会工作的认识论之争。
社会建构主义否认存在客观事实,我们观察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人造的〞,由此人们形成不同版本的“事实〞,这些只有置于其情景和关系才能理解。
人们要考虑价值、意义和意图对于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相应地,理论和知识也是相对的、具有历史特殊性,它们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所以社会建构主义警示我们要疑心日常生活世界所呈现的面貌并不断反思自己的立场或隐含的价值取向,尤其要关注所谓的共识背后隐匿的权力关系。
叙事治疗、寻解导向治疗和优势模式都深受社会建构注意的影响。
它们不再拘泥于缺陷、问题和障碍,而是试图关注案主的优势、意义、故事和能动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帮助案主改变境遇。
以寻解导向模式为例,该视角的发问方式是“我们如何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问题背后隐藏的假设是:肯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不止一种方法;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被建构;助人者和被助者都参与这构过程;“建构〞一词意味着解决方法可以被创立或组合。
所以,社工和案主应该聚焦于“此时此刻〞共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明显不同于实证主义旗帜下的传统实践模式。
女性主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影响不断深入。
女性主义者试图以女性自身的经历和价值观来理解女性的生活和经历由此防止男子中心主义,因为女性和男性对自我的理解和评价方式不同且有着相异的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方式,然而,女性的“声音〞被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实证主义观念所压迫而“沉默〞。
所以女性主义认为应重新定义社会工作并凸现以下重要理论前提:强调社会情境的重要性,尤其是性别权力关系;确认个人的即为政治的;以包容的立场试图重新平衡正常与异常之认知;采取解构的立场去颠覆以男权为中心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强调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
相应地,女性主义社会工作实践聚焦于性别、关注性别为本的权力动态、防止性别歧视的语言、洞察影响女性的经济和社会议题的负面因素、促进女性赋权、倡导支持女性赋权的公共议题。
可见,社会工作正进入一个认识论的多元并存时期,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受惠于这一论争,这使得社会工作的研究者、教育者和实践者不断反思自己的哲学前提、澄清自己的理论立场和实践模式,这有利于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介入取向的持续论争社会工作在何处介入?个人抑或社会?尽管从社会工作的字面意义来看,社会工作的介入点是“社会〞,而非“个人〞。
早期的社会工作主要以心理动力学派或心理分析为根底,实践是以个人取向为主。
然而,随着客体关系心理学、自我心理学和自身心理学的开展并引入社会工作,社会工作逐步在个案工作之中关注案主的关系环境,这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介入的纬度。
然而在1960年代社区组织风行一时之后,以改变社区、组织或政策为目标的宏观社会工作迅速衰落,社会工作的主要关注点再次定格为以个人为中心,临床社会工作盛极一时。
美国的社会工作毕业生更是乐意在私人执业机构从事心理咨询效劳,这无疑对社会工作的宗旨构成了挑战,因此有学者发出“我们失去了神圣的目标〞之警示。
这促使社会工作者去反思自己的价值立场和专业宗旨。
与此同时,社会工作面对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
1970年以来,弱势群体,包括残疾人、妇女和移民自主意识增强,对现有的权力体系有诸多不满,包括批评社会工作者没有满足他们的需要:社会工作实施着重个人问题的解决和治疗性效劳的提供,弱势群体关心的构造问题没有受到应有重视。
如此不满对现存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构成了挑战,激进视角、赋权实践、反压迫和反歧视实践都试图回应案主遭遇的构造性因素。
尽管宏观的、具有激进意味的模式尚未被社工广泛采用,但其影响力不断增强。
这些模式的出现亦折射出社会工作背后隐匿的持续的意识形态之争,尤其是社会工作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论和反思性——治疗性理论之间的歧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工作需要努力寻求合作与互助,从而让最受压迫和最弱势的人们获得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
所以社会工作应增强人们的学习和合作能力,这一过程会创造出所有人都可以拥有并参与其中的体制。
但现存体制下,精英们为自身利益占有权力和资源从而维持一种具有压迫性、不平等的社会构造,社会工作要消除之且代以更为平等的社会关系。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论者批评反思性——治疗性理论所追求的个人实现和社会实现是不可行的,因为它们承受现存社会秩序的实质即为支持和增进精英们的利益,从而扼杀了被压迫者的时机构造,而他们恰恰应是社会工作的主要受益人。
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旨在改变人们生于其间的构造情境从从而整体性地改善案主群体境遇的社会工作理论将会不断涌现。
对构造性因素的关注和激进模式的兴起表达了社会工作致力于将介入焦点重新带回“社会〞的努力,这既是现实背景的驱动所致,亦是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结果。
这有助于社会工作宏观实践的拓展和理论思考的深入。
四、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兴起社会工作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的实践建立在科学知识根底之上,并以不同的概念建构来指称科学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的方式——从经历临床实践、经历证实的治疗到最近风行一时的证据为本的实践。
证据为本的实践是关于社会工作实践要立足于科学研究的结果并从众多证据中找出最正确实践的一整套根本理念和操作架构。
它基于以下三个原那么:实践者要了解如何阐释和和运用研究发现;实践者要学会在其职业生涯中以科学研究指导实践;研究发现要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传递到实践者手中。
这三个原那么给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和教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今,社会工作领域已经掀起一场推行证据为本的实践的潮流。
证据为本的实践是呈现社会工作的科学性与专业性的重要策略,它的出现替代了权威为本的实践——这一传统上提供效劳或助人的根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