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CSCO速递丨程颖教授: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未来
《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3e57c077232f60ddcca1ec.png)
《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自2016年起,中国肿瘤临床学会(CSCO)发布了一系列恶性肿瘤指南,有效地指导了我国肿瘤医生的临床实践,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诊疗指南。
而在2019年,肺癌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多项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已获得阳性结果,优质的循证医学证据推动了第五版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
2020年5月23日,《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发布会在线发布,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和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为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分别就早期和驱动基因阳性NSCLC、局部晚期和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指南更新进行了解读,以下为更新的主要内容。
早期和驱动基因阳性NSCLC指南更新解读:影像和分期诊断1.影像分期中,I级推荐增加“颈部/锁骨上淋巴结B超或CT”;2.文字注释部分中添加“不建议通过胸部X片进行筛查”。
分子分型“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表达(1类证据)”由II级推荐上升为I级推荐。
可手术IIIA或IIIB(T3N2M0)期原发性NSCLC的治疗1.度伐利尤单抗“作为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1A类证据)”由II级推荐上升为I级推荐;2.EGFR-TKI、免疫治疗作为新辅助治疗,在“文字注释部分”描述;3.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疗效具有前景,在“注释”部分加以描述。
IV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1.根据进展部位和是否寡进展分为两种类型:寡进展/CNS进展型和广泛进展型。
2.EGFR突变·一线治疗推荐中,增加“达克替尼(1A类证据),奥希替尼(1A类证据)”;·二线治疗,新增阿美替尼,II级推荐用于经一代或二代EGFR-TKI治疗失败且存在T790M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方案为II级推荐,并在“注释”部分增加相应描述。
程颖: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进展
![程颖: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b212c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1.png)
程颖: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进展小细胞肺癌(SCLC)作为一种高侵袭性肿瘤,生长迅速,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
近年来,人们在SCLC的内科治疗领域进行了不断探索,诸如化疗新药、靶向治疗、全基因组测序、免疫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检测等等,为未来研究的开展和临床治疗开拓了思路。
SCLC的化疗伊立替康被推荐用于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但因其可能发生的严重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如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在临床应用中收到限制。
研究表明其毒性与UGT1A的基因多态性有关,UGT1A表达降低可致SN-38蓄积,使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几率增加,其中最常见的表型是UGT1A1*28和UGT1A1*6。
研究认为,UGT1A1*28的变异能预测伊立替康化疗患者发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因此美国FDA于2005年要求在伊立替康的药品说明书上增加与药物遗传学相关的信息,UGT1A1*28纯合子患者使用伊立替康时应降低起始剂量。
另外,不同种族基因型也有差异,亚洲人UGT1A1*28*28基因携带者不足5%,显著少于白种人;而UGT1A1*6突变主要发生在亚洲人,在高加索人和非洲人发生率极低,所以在亚洲患者中综合考虑UGT1A1*28和UGT1A1*6两个位点对伊立替康化不良反应的预测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项IP对比EP 一线治疗ES-SCLC的临床研究,治疗前将检测病人的UGT1A1*28和UGT1A1*6突变情况,期待研究结果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提示。
此外,UGT1A1其他基因表型与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否有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化疗新药研究一直是SCLC研究领域的重点。
今年ASCO年会上报道了2个SCLC的新药研究,MATISSE研究是异环磷酰胺的活性代谢物帕利伐米(Pa)联合/不联合卡铂联合依托泊苷(CE)治疗188例ES-SCLC患者的随机Ⅲ期研究,结果发现帕利伐米未能改善ES-SCLC患者的生存,PaCE组和CE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0个月和10.4个月,P=0.096。
重磅《2020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正式发布!
![重磅《2020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正式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6af4e50c960590c69fc3768f.png)
重磅|《2020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正式发布!2020年5月23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NS CLC)专家委员会召开了线上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0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下称《指南》)。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CSCO副理事长、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CSCO 副理事长、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分别对《指南》大事记、制定原则以及临床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
专委会各位成员共同在线见证了《指南》的落地,并开启了2020年《指南》的发布会暨首场巡讲。
现对本《指南》更新点加以介绍。
早中期原发NSCLC的治疗基于PACIFIC研究结果,度伐利尤单抗在中国已获批上市,《指南》将度伐利尤单抗作为不可手术的ⅢA/ⅢB/ⅢC期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巩固治疗推荐等级上调至Ⅰ级推荐(1A类证据)。
在EGFR突变靶向治疗方面,CTONG1103研究(厄洛替尼对比含铂双药化疗用于IIIA/N2期患者新辅助治疗)在主要研究终点客观缓解率(ORR)上,对比新辅助化疗,厄洛替尼新辅助靶向治疗取得阳性结果(5 4.1%对34.3%,P=0.092),写入本次《指南》的注释部分。
多项针对可手术ⅢA/ ⅢB(T3N2M0)期患者的免疫新辅助治疗Ⅱ期研究在2019年取得了进展,如CheckMate 159研究[主要病理学缓解(MPR)为42.9%,无治疗相关手术延迟],LCMC3研究[病理学缓解(pCR)+MPRⅣ为22%,1例手术延迟]],NADIM研究(pCR+ MPR为85.4%,无治疗相关手术延迟手术延迟)及NEOSTAR(纳武利尤单抗pCR+MPR为17.4%,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为33.3%),JCSE01.10研究(信迪利单抗pCR率为16.2%,MPR率为40.5%),基于上述研究的研究结果,将以上研究增加至注释部分。
2020 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及相关研究进展
![2020 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及相关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28ffb4cc1755270622088d.png)
2020 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及相关研究进展近日,2020年CSCO非小细胞肺癌(NSCLC)指南重磅发布,医脉通特整理了指南更新要点及相关研究进展,一起回顾下吧。
影像和分期诊断部分更新内容在影像分期中,I级推荐新增“颈部/锁骨上淋巴结B超或CR”,文字注释部分增加“不建议通过胸部X片进行筛查”病理学诊断部分无更新分子分型更新内容对于不可手术III期及IV期NSCLC患者,“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表达(1类证据)”由II级推荐上升为I级推荐。
基于KE YNOTE-042中国研究的结果,2019年,NMPA批准PD-L1检测抗体(IHC 22C3)作为PD-L1表达检测的伴随诊断。
早、中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手术)1.IA/IB期、IIA/IIB期原发性NSCLC的治疗无更新总体治疗原则为,对于适宜手术者:可采用手术±辅助治疗;对于不适宜手术者:采用放疗±化疗。
2.可手术IIIA或IIIB(T3N2M0)原发性NSCLC的治疗的更新根据IASCL/UICC第8版分期,IIIA期包括T3N1、T4N0-1、T1-2N2,T3N2M0为IIIB期。
这部分患者的总体治疗原则为:可手术/可能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围手术期化疗/放疗/靶向治疗。
基于PACIFIC研究结果和度伐利尤单抗已获NMPA批准国内上市,度伐利尤单抗用于这部分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1A类证据)由II级推荐上升为I级推荐。
文字注释部分增加:“关于EGFR-TKI作为新辅助治疗”的文字注释。
CTONG1103研究旨在评估厄洛替尼对比含铂双药用于IIIA-N2期NS CLC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厄洛替尼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治疗组的ORR分别为54.1%和34.3%(P = 0. 092)。
中位随访14.1个月时,厄洛替尼组对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的中位PFS更优,分别为21.5个月和11.4个月(P <0.001)。
肺癌的细胞免疫疗法和未来发展
![肺癌的细胞免疫疗法和未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be094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b.png)
肺癌的细胞免疫疗法和未来发展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虽然传统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疗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肺癌的生长和发展,但是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这些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势在必行。
近年来,细胞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颖、可行的抗癌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在肺癌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细胞免疫疗法基于免疫系统的自身特性,通过增强或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该疗法包括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TAA)的识别、活化免疫细胞和增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等步骤。
具体而言,细胞免疫疗法通过应用免疫细胞(如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或免疫治疗药物(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来增强肿瘤免疫效应。
在肺癌细胞免疫疗法中,CAR-T细胞疗法是备受瞩目的一种技术。
CAR(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是一种基因改造的受体,它将T细胞的识别部分与激活部分结合在一起,使其具有对特定抗原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CAR-T细胞疗法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T细胞,并在实验室中改造其表面受体,使其具有对肿瘤相关抗原的特异性,最后将这些改造后的T细胞再次注入患者体内。
研究表明,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晚期肺癌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仅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还可以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肺癌的细胞免疫疗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免疫耐受性是细胞免疫疗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为肺癌细胞具有多种免疫逃逸机制,如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改变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细胞免疫疗法的效果不佳。
其次,细胞免疫疗法的过程复杂,费时费力。
从提取T细胞到改造并再次注入患者体内,需要精细的实验操作和严格的质控标准。
此外,细胞免疫疗法的成本较高,且目前尚无相应的医保政策支持,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和普及。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2020完整版)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2020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ded835cc22bcd126ff0ceb.png)
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2020完整版)肺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小细胞肺癌是其常见类型,有生长快、容易转移等特点,约占肺癌发病总数的15%。
近年来,小细胞肺癌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广受国内外医学工作者关注,但具体发病机制尚未能彻底阐明,关于其治疗方案临床也统一规范。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联合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治疗初期往往效果良好,但患者可能会很快会复发,并产生耐药性,以至于放化疗效果均有限。
在这一背景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广受关注,但早期研发的靶向治疗药物测试效果不甚理想,迫切需要新治疗手段和新兴靶向治疗药物,以改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效果。
近年来,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展了诸多临床试验,虽多数结果显示为阴性,但依然为小细胞肺癌的未来治疗带来了希望。
本文将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药物进展情况综述如下,为小细胞肺癌未来治疗提供借鉴。
01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肺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所有恶性肿瘤发生率、病死率首位,依据组织学特征为标准,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虽然仅占全部肺癌类型的15%,但病死率较高,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可分为局限性小细胞肺癌、广泛性小细胞肺癌,前者指肿瘤未超过半个胸腔,平均五年生存率约为10%;后者指肿瘤转移超过单侧胸腔,约小细胞肺癌的70%,平均五年生存率仅为2%。
手术虽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却较少应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局限性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采取四疗程化疗,并辅助以2个周期的胸腔化疗。
国外主要选用卡铂、顺铂等铂类药物联合依托泊苷的化疗方案治疗广泛性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初期化疗效果良好,但耐药、复发率较高,拓扑替康为一种作用机制独特的抗癌药物,是目前国家认可的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实体肿瘤治疗的二线化疗药物,成为多个国家的标准治疗药物,但近期关于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方案基本无明显进展。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究进展汇总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究进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94854a56c175f0e7dd1377f.png)
2020CSCO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研究进展汇总基于肿瘤形成的“土壤环境”理论,抗血管治疗一直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类型。
此次CSCO的抗血管专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分别就肿瘤抗血管治疗的各个议题进行专题讲解。
于此,为读者朋友汇总来自范云教授的《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和来自褚天晴教授的《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纵览临床抗血管治疗的研究发展。
助力患者朋友学会应用抗血管治疗。
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上,因为均为失败的研究结果,在这里不为读者赘述。
我们详解一下抗血管治疗部分的成绩。
1.贝伐单抗:与化疗联合,可提升PFS,OS无改善,失败为主。
提起抗血管药物,早年主要以贝伐单抗的研究为主,多通过与EP/IP化疗的联合,多药一线或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的PFS是有提升的,但是最终的OS分析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因此,目前贝伐单抗在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没有积极推荐。
2.国产抗血管小分子: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后线单挑小细胞肺癌获佳绩,跻身治疗框架内!后续随着国产抗血管小分子药物阿帕替尼/安罗替尼的出现,以及治疗方案的设计,逐渐出现了阳性的研究结果。
如安罗替尼≥3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获得了7.3:4.9月的PFS延长,HR=0.53,下降了47%的死亡风险!安罗替尼后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也获得国家NMPA 的批准,激起了国内对于抗血管小分子药物在肺癌应用的全方位拓展。
由范云教授领衔开展的呃一项阿帕替尼3线/4线治疗晚期SCLC的II期研究中,有效率为17.5%,疾病控制率为75%,OS 5.8月。
也获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3.免疫+抗血管联合二线初尝试创佳绩,获国际认可!基于之前的疗效初步数据,王洁教授和范云教授又同步开展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铂类化疗后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2期临床研究”,获得了37.5%的有效率,8.4个月的OS。
《CSCO小细胞肺癌》PPT课件
![《CSCO小细胞肺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5586d0c8d376eeaeaa3188.png)
进行CTCs的检测可能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及指导意义。
CTCs对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日本)
• 51个连续病人符合标准,均为初治SCLC • 局限期n=27,广泛期n=24。局限期中有19例接受了化 放疗。化疗方案包括:EP,EC和IP • 采集血标本时间点:基线、治疗后、复发
Baseline Total Evaluable CTC,media(range) CTC,mean±SE CTC≥2,%(95% CI) 51 51 4(0-5648) 203.2±118.5 68.6(55.0-79.7) Posttreatment 49 39 0(0-253) 10.2±5.9 26.5(16.2-40.3) At Relapse 38 37 1(0-510) 44.6±16.8 67.6(51.5-80.4)
提示: 靶向于神经内
分泌细胞 & 上皮细 胞或肺干细胞?
3/11/2019
Cancer Cell 2011;19:754-64
SCLC 的细胞起源
研究SCLC的细胞起源,有助于了解SCLC的发病机制,为发 获取组织的困难限制了SCLC的研究和治疗,迫切需要一种新
现新的治疗靶点、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
Naito T et al.J Thorac Oncol. 2012 Mar;7(3):512-9.
亚组分析分期转移器来自的数目血液采集的时间Naito T et al.J Thorac Oncol. 2012 Mar;7(3):512-9.
生存期比较
A: 基线及治疗后CTC均<8(n=29)
监控的指标。
Mcl-1的过表达可能预测靶向 Bcl-2和Bcl-xl的ABT-263的耐 药。
2020年最新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0年最新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5781d5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71.png)
2020年最新CSCO肺癌指南更新要点解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CSCO⾮⼩细胞肺癌(NSCLC)指南发布会暨⾸场巡讲于5⽉23⽇上午以⽹络直播形式在线举⾏,在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2020中国CSCO⾮⼩细胞肺癌指南,这次的指南更新到底有哪些亮点呢?下⾯就由⼩编带您⼀睹为快!⼀、检测“更精准”看点:肺癌筛查、分⼦分型新指南特别强调“不建议使⽤胸⽚进⾏筛选”,也就是说,今后⾼危⼈群每年体检时,⼀定要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LDCT)提早发现隐患。
基因检测⽅⾯,不可⼿术患者PD-L1表达检测的推荐等级上升⾄I级,但不⽤⼈⼈都做,EGFR、ALK、ROS1没有突变的NSCLC建议进⾏PD-L1检测,更好的为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新增“NTRK 融合检测作为II级推荐”,基于TPK抑制剂的开发和初步研究结果,NTPK或将成为肿瘤新靶点。
⼆、靶向“更成功”看点:EGFR突变患者⼀线治疗新格局、耐药进展模式对EGFR突变,基于ARCHER 1050研究结果,2019年NMPA批准了达克替尼⼀线⽤于EGFR突变NSCLC的适应证。
此外,指南对奥希替尼⼀线⽤药的推荐上升⾄I级。
FLAURA研究表明奥希替尼较⼀代EGFR-TKI显著延长PFS和OS(图1)。
为了更好的指导后续治疗,最新指南将耐药后进展模式根据进展部位和是否寡进展分两类:寡进展/CNS进展,⼴泛进展。
寡进展/CNS进展患者⼀般可在维持原⽅案基础上,增加局部治疗;⽽⼴泛进展者则需更换⽅案。
对EGFR-TKI耐药后治疗,⽬前阿美替尼已获NMPA批准的⼆线适应证,指南新增阿美替尼II级推荐⽤于存在T790M突变的经⼀代或者⼆代EGFR-TKI治疗失败的⼴泛进展的晚期NSCLC⼆线治疗。
三、免疫“更提早”看点:免疫治疗进军⽆驱动基因晚期NSCLC的⼀线治疗免疫治疗的发展可谓如⽕如荼,继去年CSCO指南⾸次出现免疫治疗后,今年免疫治疗⼏乎占据了⽆驱动基因突变NSCLC治疗指南更新的全部内容,真正推进了“去化疗时代”的到来。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1922ff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5.png)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肺癌亚型,其特点是早期出现远处转移和疗效差。
尽管传统的放化疗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长期生存和治疗耐受性方面仍存在很大的挑战。
因此,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研究中,免疫治疗成为了一个热点领域。
本文将介绍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对恶性肿瘤的抗肿瘤活性。
在小细胞肺癌中,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将通过激活T细胞来达到抗癌的目的。
目前,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潜力。
PD-1和PD-L1是一对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它们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免疫耐受。
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可以解除免疫抑制,从而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目前,已经进行了一些关于PD-1和PD-L1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药物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耐受性良好。
其次,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免疫细胞疗法也显示出了相当的潜力。
根据肿瘤特异性抗原(TSA)的概念,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小细胞肺癌特异性的T细胞,可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CAR-T细胞疗法是其中一种将T细胞工程化的方法,它通过在T细胞表面引入特异性抗原受体(CAR),使T细胞能够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
目前,早期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CAR-T细胞疗法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最后,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抑制分子的平衡,也能够有效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是将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免疫治疗方法,如病毒免疫疗法、癌症疫苗等,也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虽然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但已有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了它的潜力。
2020年NCCN指南小细胞肺癌治疗现况
![2020年NCCN指南小细胞肺癌治疗现况](https://img.taocdn.com/s3/m/6d7efb1627284b73f24250c7.png)
前几天,小细胞肺癌(SCLC)最新的2020年第2版NCCN临床诊疗指南在官网发布。
今后广泛期SCLC的治疗用药究竟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格局。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指南)一线治疗:免疫治疗地位再次提高2019/10/24新版指南最大的更新内容就是在一线首选方案(Preferred Regimen)增添了PDL1单抗“I”药(德瓦鲁单抗,IMFINZI)+化疗的两个治疗方案。
①卡铂(AUC 5-6,第1天)+依托泊苷(80-100mg/m3,第1-3天)+“I”药(1500mg,第1天),21天1次,共治疗4个周期。
接着用“I”药(1500mg,第1天)维持治疗,28天1次。
②顺铂(75-80mg/m2,第1天)+依托泊苷(80-100mg/m3,第1-3天)+“I”药(1500mg,第1天),21天1次,共治疗4个周期。
接着用“I”药(1500mg,第1天)维持治疗,28天1次。
这项更新也是基于在今年WCLC大会上公布的CASPIAN研究结果。
相比传统化疗(依托泊苷+铂类),“I”药+化疗延长了中位生存时间(13 vs 10.3个月,P=0.0047),成为了SCLC史上最长OS(总生存期)的方案。
除了“I”药+化疗,一线治疗还有PDL1单抗阿特珠单抗+依托泊苷+顺铂的方案。
这三大免疫治疗已经成功占据了SCLC一线地位,都被列为首选,其他备选方案包括传统化疗EP(依托泊苷+铂类)和IP(伊立替康+铂类)。
二线及后续治疗布局2019/10/24SCLC指南按照患者疾病复发时间进行治疗方案的区分。
1.复发时间≤6个月(体能评分PS 0-2)首选拓扑替康或者参加新药临床试验。
其他可选方案中,两项免疫治疗排在前位:PD1单抗O药(Opdivo,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PD1单抗K药(Keytruda,帕博丽珠单抗)。
另外还有单药化疗:紫杉醇、多西他赛、伊立替康、替莫唑胺、阿霉素、口服依托泊苷、长春瑞滨、吉西他滨、苯达莫司汀。
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c5ff25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f.png)
肺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社会和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化疗和放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肺癌患者的预后,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近年来,肺癌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肺癌免疫治疗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应答能力来对抗肿瘤细胞。
在健康状态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但在肺癌患者的免疫逃逸过程中,肿瘤细胞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和规避免疫攻击。
因此,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能够有效地抑制肺癌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肺癌免疫治疗中最具代表性的策略是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信号,使免疫细胞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PD-1和PD-L1抗体是最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从而抑制肺癌的发展。
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外,CAR-T细胞疗法也被证明在肺癌治疗中具有潜力。
CAR-T细胞疗法通过将人体外周血中的T细胞提取出来,经过基因修饰后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这些修饰后的T细胞表面携带着与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结合的CAR(嵌合抗原受体),当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相遇时,通过释放细胞毒素和促炎介质等方式,来杀伤肿瘤细胞。
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肺癌患者的初步研究中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然而,其临床应用仍面临许多技术和安全性等问题。
尽管肺癌免疫治疗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
首先,免疫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肺癌患者,且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性。
其次,免疫治疗中的副作用不能忽视,包括免疫相关的毒性反应和免疫耐药性。
此外,免疫治疗的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晚期肺癌患者中。
未来发展方向方面,一方面,通过研究和发现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可以扩大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范围,并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春天到来了吗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春天到来了吗](https://img.taocdn.com/s3/m/d50a49e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3.png)
2020年6月第20卷第3期循证医学Th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Jun.2020Vol.20No.3[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DOI:10.12019/j.issn.1671⁃5144.2020.03.003Is the Spring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Immunotherapy Coming?//CHENG YingKey words:small cell lung cancer;immunotherapyAuthor s address:Department of Thoracic Medical Oncology,Jilin Provincial Cancer Hospital,Changchun130012,China随着2018年免疫治疗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送来了阵阵春风雨露,两朵免疫之花atezolizumab和durvalumab凭借IMpower133研究和CASPIAN研究在荒芜了30余年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S⁃SCLC)一线治疗领域绽放,终结了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卡铂(EP/EC)方案化疗作为ES⁃SCLC一线标准治疗的历史,ES⁃SCLC也成为备受免疫治疗青睐的领域,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的研究风起云涌,不断有新的结果公布。
1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免疫一线治疗概况目前在ES⁃SCLC中有4项免疫一线治疗的研究公布了结果,IMpower133研究中atezolizumab联合化疗为ES⁃SCLC带来2个月的生存获益[1],durvalumab则凭借在CASPIAN研究中与化疗联合增加2.7个月的生存和降低27%的死亡风险[2],纷纷在2019年和2020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成为ES⁃SCLC新的标准一线治疗。
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d84e390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77.png)
到协同作用,CheckMate 227 研究中,一线 Nivolumab
5 年生存率由原来不到 5%提高到 26%,已成为非小
种药物、多种治疗方式应用于不同选择的人群,从
Keynote 010、POPLAR 开始,确定了二线单药免疫治
疗的 地 位
[3]
。 Keynote 024 首 次 证 实 了 高 选 择
Oncology, Shanghai Pulmoanary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 Caicun, Email:Caicunahoudr@ 163.com
第一作者: 吴凤英,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肺癌诊治和转化研究,Email:fywu@ 163.com
通信作者: 周彩存,Email:caicunzhoudr@ 163.com
通信作者简介:周彩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
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上海
线的标准治疗选择。 但目前,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如有效率不高、获益人群有限、缺乏精准的
标志物等问题。 针对免疫治疗的这些问题,更多的新的免疫治疗模式和新的治疗靶点不断被探索并应
用,如新的免疫联合治疗模式,新的免疫治疗靶点等,成为未来免疫治疗的方向。
【 关键词】 肺癌; 免疫治疗; PD⁃1; PD⁃L1; 联合治疗
多项肺癌诊疗指南引用,改变了我国肺癌的治疗策略,牵头编写
CSCO 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
华夏医学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在探索中前行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在探索中前行](https://img.taocdn.com/s3/m/e6948d0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2.png)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在探索中前行
潘锋(文/图)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23(30)1
【摘要】小细胞肺癌(SCLC)恶性度高且缺乏有效治疗靶点,临床治疗选择有限,患者总体预后差,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为SCLC治疗打开了新的大门。
在日前举行的第25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2年CSCO学术年会——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小细胞肺癌专场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做了题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前世今生”的主题报告,程颖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在ES-SCLC治疗发展过程中免疫治疗的“昨天”和“今天”。
【总页数】4页(P1-4)
【作者】潘锋(文/图)
【作者单位】《中国当代医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新辅助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2.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耐药后免疫治疗的新探索
3.LIPI及iSEND免疫评分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
疫治疗中的预测价值分析4.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5.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索肺癌免疫治疗的前景
![探索肺癌免疫治疗的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4a420ef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2.png)
探索肺癌免疫治疗的前景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肺癌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局限性和副作用。
因此,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备受关注,并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
免疫系统是人体内天然的防御机制,它可以识别和消灭异常细胞,包括癌细胞。
然而,肺癌细胞具有一系列的逃避机制,可以避免被免疫系统攻击。
因此,免疫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克服这些逃避机制,从而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目前,免疫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是一种负责调节免疫应答的分子,它可以阻止免疫细胞攻击正常细胞,从而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然而,癌细胞可以利用免疫检查点来逃避免疫攻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是通过阻断这些免疫检查点,使免疫细胞能够攻击和杀死癌细胞。
在肺癌免疫治疗中,最为成功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PD-1和PD-L1抗体。
PD-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分子,它可以通过与PD-L1结合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PD-L1是一种在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蛋白质,它可以与PD-1结合,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通过使用PD-1和PD-L1抗体,可以阻断PD-1和PD-L1之间的结合,从而恢复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系统对肺癌的攻击能力。
许多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PD-1和PD-L1抗体在肺癌治疗中的显著疗效。
例如,一项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显示,使用PD-1抗体治疗的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并且具有较低的副作用发生率。
类似地,另一项针对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PD-1和PD-L1抗体在肺癌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并且可能成为未来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除了PD-1和PD-L1抗体,还有许多其他的免疫治疗方法也在肺癌研究中得到了应用。
小细胞肺癌测试
![小细胞肺癌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efeada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8.png)
小细胞肺癌测试姓名:[填空题] *工号:[填空题] *一、单选(共30题,每小题2分,计60分)1.小细胞肺癌确诊的金原则是()[单选题] *A.PET-CTB.病理学检查(对的答案)C.X线胸片D.CT2.现在已明确的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是()[单选题] *A.c-kitB.P53C.Bcl-2D.无(对的答案)3.与SCLC发病关系最为亲密的因素是()[单选题] *A.吸烟(对的答案)B.石✲C.焦油D.氡4.SCLC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约为()[单选题] *A.局✲性1%B.局✲性5%(对的答案)C.超出10%D.20%左右5.ALTER1202研究中,安罗替尼组共多少患者进行了药品剂量下调()[单选题] *A.4B.3(对的答案)C.2D.16.ALTER1202研究的重要研究终点为()[单选题] *A.ORRB.PFS(对的答案)C.OSD.DCR7.ALTER1202研究中,安罗替尼组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映为()[单选题] *A.蛋☎尿B.疲乏C.手足综合征D.高血压(对的答案)8.小细胞肺癌II期临床研究的PI是()[单选题] *A.李凯专家B.程颖专家(对的答案)C.王启鸣专家D.韩宝惠专家9.ALTER 1202中,相比安慰剂盐酸安罗替尼延长OS达()个月[单选题] *A.9.6B.3.4C.2.4(对的答案)D.1.410.安罗替尼小细胞肺癌II期临床研究共入组()例患者[单选题] *A.437B.200C.187D.120(对的答案)11.安罗替尼的SCLC II期临床研究中,安罗替尼✁用于SCLC的几线治疗()[单选题] *A.一线B.二线C.三线及以上(对的答案)D.以上均含有12.获得SCLC一线治疗适应症的免疫检查点克制剂✁()[单选题] *A.Atezolizumab(对的答案)B.PembrolizumabC.NivolumabD.Durvalumab13.ESMO上公布的ALTER 1202安罗替尼组OS数据为()[单选题] *A.7.3个月(对的答案)B.4.9个月C.4.1个月D.9.49个月14.SCLC初始治疗至疾病进展时间在6个月以上称为()[单选题] *A.难治性B.铂耐药C.铂敏感(对的答案)D.铂无效15.SCLC进入二线治疗后来,优选的方案是()[单选题] *A.安罗替尼B.免疫治疗C.参加临床研究(对的答案)D.化疗联合免疫治疗16.ALTER 1202中,相比安慰剂盐酸安罗替尼延长PFS达()个月[单选题] *A.9.6B.3.4(对的答案)C.2.4D.2.317.TNM分期当中,N的含义是()[单选题] *A.原发病灶B.区域淋巴结(对的答案)C.远端转移D.肿瘤数量18.某肿瘤患者T1N0M1,则该患者为()[单选题] *A.Ia期B.IIb期C.IIIa期D.IV期(对的答案)19.广泛期SCLC伴有骨转移的患者,一线推荐的治疗方略为()[单选题] *A.手术B.化疗+局部放疗(对的答案)C.化疗+脑部放疗D.化疗20.盐酸安罗替尼I期临床研究最后拟定的剂量为()[单选题] *A.8mg/dB.10mg/dC.12mg/d(对的答案)D.16mg/d21.DCR=()[单选题] *A.CR+PRB.CR+PR+PDC.CR+PR+SD(对的答案)D.以上都不对22.ORR=()[单选题] *A.CR+PR+SDB.CR+PR+PDC.SD+PDD.以上都不对(对的答案)23.PFS的含义是()[单选题] *A.无进展生存期(对的答案)B.中位生存期C.疾病进展时间D.疾病控制时间24.HR的意思是()[单选题] *A.部分缓和B.风险比(对的答案)C.完全缓和D.疾病控制率25.IMpower133研究中涉及的免疫检查点克制剂是()[单选题] *A.nivolumabB.durvalumabC.atezolizumb(对的答案)D.pembrolizuamb26.奥拉帕利属于()[单选题] *A.PARP克制剂(对的答案)B.EGFR TKIC.抗血管靶向药D.PD-1克制剂27.前线接受放化疗的患者,相比安慰剂,安罗替尼组PFS延长()个月[单选题] *A.3.4B.4.8(对的答案)C.3D.4.228.ALTER1202中,基线伴有脑转移的亚组,相比安慰剂盐酸安罗替尼延长OS达()个月[单选题] *A.2.4B.3.5(对的答案)C4.2D.4.129.患者能够手术,但是为了达成降期从而更利于手术的治疗叫做()[单选题] *A.转化治疗B.辅助治疗C.降期治疗D.新辅助治疗(对的答案)30.下列不属于抗血管小分子TKI的药品是()[单选题] *A.安罗替尼B.阿帕替尼C.贝伐珠单抗(对的答案)D.舒尼替尼二、多选题(共5题,每小题4分,计20分)31.有关SCLC下列说法对的的是()*A.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显示多个基因及信号通路均参加其中(对的答案)B.多发生于肺中央部,生长快速,转移较早(对的答案)C.低分化,恶性程度高(对的答案)D.环境污染是小细胞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32.SCLC的分期能够分为()*A.局限期(对的答案)B.耐药期C.广泛期(对的答案)D.中晚期33.小细胞肺癌可能来源于()*A.神经内分泌细胞(对的答案)B.组织干细胞突变或再激活(对的答案)C.支气管黏膜或腺上皮内(对的答案)D.细胞协同作用和上皮间质转化(对的答案)34.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二线治疗可选方略涉及()*A.参加临床实验(对的答案)B.拓扑替康(对的答案)C.选用原化疗方案(对的答案)D.安罗替尼35.ALTER 1202在公布的亚组分析涉及()*A.基线伴有脑转移(对的答案)B.前线接受过放化疗(对的答案)C.术后患者D.三线治疗(对的答案)三、判断题(共10题,每小题2分,计20分)36.全部局限期SCLC患者均首选手术治疗()[单选题] *A.对B.错(对的答案)37.肺癌分期的TMN原则不合用于小细✃肺癌()[单选题] *A.对B.错(对的答案)38.小细✃肺癌一线治疗根据患者状况能够采用防止行脑放疗()[单选题] *A.对(对的答案)B.错39.ALTER1202为盐酸安罗替尼治疗三线及以上小细✃肺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实验()[单选题] *A.对B.错(对的答案)40.ALTER1202研究中,排除了既往使用过贝伐珠单抗或PD-L1克制剂的患者()[单选题] *A.对(对的答案)B.错41.CASPIAN研究获得与IMpower133一致的成果,为ES-SCLC一线治疗提供了又一种新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CSCO速递丨程颖教授: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未来
2020年CSCO学术年会于9月19日~26日正式举行,配合全国疫情防控要求,本届年会以“CSCO年会学术周”的形式召开。
觅健作为参会媒体,将全程参与报道本次大会,为大家带来肿瘤治疗领域的新鲜资讯。
9月20日的肺癌专场上,吉林省肿瘤医院的程颖教授分享了她对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的看法。
程颖教授
免疫治疗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格局,而在小细胞肺癌这边,免疫治疗是近30年来的重大的突破。
IMpower133研究入组了不少中国患者,因此,今年2月份中国同样迎来的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新适应症。
今年的AACR大会上,IMpower133研究又更新了新的研究数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读新数据呢?
首先,IMpower133研究在2020 AACR大会上公布的新亚组分析数据显示,当bTMB≥16时,或许和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长期获益相关。
也就是说,未来,高TMB(bTMB≥16)或许可以作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显著获益特征。
此次,小细胞肺癌的PD-L1表达通常是非常低的,2020 AACR大会上公布的数据同样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PD-L1表达无关。
程颖教授还对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进行了展望,一共有三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免疫新靶向/新联合策略、个体化疫苗。
1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在其他类型的肿瘤中,已经实现了从晚期到局部晚期,从辅助到新辅助的治疗跨越。
小细胞肺癌也不例外。
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巩固和维持治疗的相关研究同样正在进
行当中,例如:ADRIATIC研究、STIMULI研究、ACHILES研究等,均为放化疗后进行免疫治疗的巩固维持治疗。
2
免疫新靶向/新联合策略
TIGIT是另一个免疫检查点,在CD4+T细胞,效应CD8+T细胞和NK细胞中高表达,抑制TIGIT不仅影响T细胞免疫,也恢复NK细胞的功能,和PD-1、PD-L1抑制剂能够发挥协同作用。
目前,PD-L1+化疗+TIGIT抑制剂的相关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AMG757是靶向DLL3/CD3的双特异性抗体,AMG757治疗增加免疫细胞,促进肿瘤细胞凋亡,AMG757治疗SCLC的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DLL3的表达是AMG757治疗小细胞肺癌充满前景的标志物。
此外,PD-L1+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方案也同样在进行临床试验。
3
个体化疫苗
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生物分析确定编码肿瘤抗原的基因改变,通过算法预测能够稳定联合HLA的新抗原。
通过RNA测序验证新抗原的表达,将预测的肿瘤特异性新抗原制备成疫苗应用于特定的患者。
目前,个体化疫苗+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一种CTLA-4单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I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
程颖教授最后强调,多数小细胞肺癌是以免疫沙漠型为主的冷肿瘤,缺乏有效的肿瘤新抗原,抗原提呈的异常等原因使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面临挑战。
联合放疗、化疗、靶向药物、基于DNA修复的疗法、CART-T、溶瘤病毒、疫苗、趋化因子等方法是能够提高现有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策略。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