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教学方法中情景创设(完整版)
物理教学方法中情景创设(完整版)物理教学方法中情景创设在物理教学方法中,情景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景创设方法:1.生活实例: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在学习浮力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或者在学习压强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书包带子要设计得宽一些。
2.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原理。
例如,在学习电流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工作原理;在学习磁场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磁铁的作用。
3.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物理现象和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浅的视频;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原子结构的动画。
4.故事:通过讲述物理学家的事迹,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历史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让学生了解牛顿是如何发现这个定律的。
5.互动: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电路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图并连接电路。
总之,情景创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情景创设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名师物理教学方法物理名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堂内容的不同而变化,但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理名师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名师通常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注重实验和实践: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名师通常会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3.强调科学方法和思维:名师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例如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如何分析数据、如何解释结果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布时间:2021-08-30T08:03:22.3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3期作者:张卫国[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卫国江苏省常熟市实验中学江苏省常熟市 215500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作了多方面的阐述,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学习兴趣是指人们主动探究知识的向往、追求和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发展又是以心理的发展为前提的。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但它一定要真实。
课堂教学有时是一种表演,但它不同于戏剧表演,它不一定要有高潮,它可以是一波三折的九曲黄河,也可以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当然也可以是清澈见底的涓涓溪流,只要它能震撼心灵或沁人心脾。
21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捕获物理信息,学习物理知识的渠道已有万万千,若教师还非要以自我为中心,把学生禁锢起来,那只会把学生引导到一条死胡同。
因此,教师只有注重创设物理课的情境,激发培养学生兴趣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
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对知识缺乏需求欲望,基于这一点,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上下功夫,如何设法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追求与探究的热情呢?笔者采用的方法是:⑴、促人深省的发问。
例如: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用力推小车的演示实验,(或让学生自己做),学生们往往只注意用手推小车,小车动;不推,小车不动这一事实,根据经验马上会得出“力产生运动”的结论。
此时教师不宜过急纠正,再做一实验,当“停止推车,车子仍然在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慢慢停下来”这一事实出现时,教师紧追一个“为什么”。
初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1. 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通过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情境创设。
2. 课堂情境创设的原则2.1 真实性原则课堂情境创设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行车骑行过程中摩擦力的作用。
2.2 启发性原则情境创设应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如在讲解重力时,可以设置一个悬念: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都会掉下来?激发学生对重力本质的探究。
2.3 互动性原则课堂情境创设应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
如在讲解光的传播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2.4 趣味性原则情境创设应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如在讲解声音的产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从而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3. 课堂情境创设的方法3.1 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生动、具体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理现象的微观过程,如原子结构、磁感线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
3.2 实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演示,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
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生活情境生活情境是学生最熟悉的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如在讲解速度时,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上学途中的平均速度。
3.4 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讲述一个有关惯性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惯性的思考。
4. 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案例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为例,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情境创设:4.1 生活情境上课之初,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用力推一个物体时,你自己也会向后退?”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力的相互作用。
谈谈物理演示实验情境创设的层次
疑、 激发兴趣 , 通过这些层次性 的情境创设 , 在能使
学 生接 受 的条件 下层 层 深 入 , 学 生从 分 析 现 象 产 使
生原因的思维活动中,看穿” “ 实验现象 , 充分理解 、 掌握简谐振动图像.
图1 图2 —源自27 — 21 0 0年第 8期
物 理 通报
中学物理教 学
( )实 验 中把 圆玻 璃瓶 换 成横 截 面为 椭 圆 的扁 2 玻 璃 瓶. 这样 , 当瓶子 椭 圆截 面 的短半 轴方 向受 压力 时 ( 1 柱 上升 ; 图 )水 当瓶 子 椭 圆截 面 的长 半 轴 方 向
( ) 演示 沙 摆做 简 谐 振 动 时 , 漏 斗 中流 出 2 再 从
结论 .
课 堂演示 实 验教 学活 动 中 , 往往 有这 样 一种 情况 , 也 就 实验及 其操 作来 说 没 有 什 么 不 妥 之 处 , 学 生却 但
不 易理解 , 至产 生错 觉 或 疑 惑 , 能 正 确 地 思 维 , 甚 不
更不 能得 到 自己确 信 的 结 论. 其 原 因是 教 师 没 有 究
充 分 注意演 示 实验情 境 创设 的层 次.
1 案例 l — 用沙摆 演 示振 动 图像 实验 —
然 而在 实 验 中 , 生观 察后 常 会产 生两 个错 觉. 学
( ) 不 是玻 璃 的. 1瓶
( )手 握 着玻璃 瓶 , 传热 给玻 璃瓶 , 2 手 使瓶 内 的
水 受 热膨 胀. 这个 实验 原 理 的层 次可 简 述 为 : 璃瓶 受 力 一 玻 形 变 ~ 容 积 减 少 ( 为 液 体 不 可 压 缩 ) 水 往 上 认 一
2 案例 2 — 物 体 发 生微小 形 变 的演示 实验 —
情境创设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策略论文
情境创设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情境创设就显得格外重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但可以让学生能够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还能让学生促进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
本文首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明确分析了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最后讲述了演示实验中情境呈现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设情境;一、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基本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
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实践环节,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如果丢掉了物理实验,物理教学便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
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情境是指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的社会行为所产生的具体条件。
情境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和学习是受情境所驱动的。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知识不能以现成的东西传递给学生,必须嵌在具体的、特定的情境之中,必须在具体情境的活动中由学生主动获取。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功地创设和运用情境教学是关键。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合理的物理情境,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教学活力,新颖的物理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与教师一道探究新知。
物理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为了时学生更加能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从而就会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在操作的过程中又可以同时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这是现阶段我国教育的一种物理实验主流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物理情境
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物理情境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自主地掌握物理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情境;物理实验;多媒体教学;习题演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中关于能力层次的要求中指出: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清楚其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物理情境。
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物理情境的教学。
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正确的物理情境。
通过物理情境可以展现物理过程。
可以降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物理的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培养高中学生物理兴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我对创设物理情境的几点做法。
一、良好的课程导入是创设物理情境的开始良好的导人情境创设,能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主动去学习,乐于去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在课程的导人中下够工夫,以多种多样的情境方式去刺激、感染学生,使之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发现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我首先请了一位身体强壮和一位身体弱小的学生进行拔河比赛,由于身体方面的较大差别。
结果显而易见,于是我顺势提出了a拉b和b拉a的力谁大的问题。
绝大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认为身体强壮的学生拉力大,在此基础上我改变了比赛规则,让身体强壮的学生站在滑板车上和弱小的再次进行比赛,得出了和平常观念完全相反的结果,学生一下子被这两个矛盾的结果吸引了,开始热烈讨论起来,课堂的气氛相当活跃。
因此,以这样一种游戏方式的情境引入,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再比如说“自感”教学中,通过实验情境的创设引入课题,我首先展示一节干电池,提出问题:6v的电池是否会让人有触电的感觉?并请几位女生动手操作进行体验。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有位德国的学者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
但当将15克赫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学生的学习过程正是如此,让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但是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讲解同样的内容,学生就能很自然的掌握这些知识。
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减少学生的认知障碍,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增加学生求知信心。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据此展开讨论。
1.什么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情境的创设要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有启迪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索,从而解决问题。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作用于生活,所以日常生活事例、演示实验、新闻报道、图片和影视资料等等,都可以用来设置学习情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情境。
2.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创设情境要针对难点、困惑、易错、关键的内容,达到有疑处释疑,无疑处生疑的目的,依据具体需要,寻求不同的创设方式。
我认为,创设情境,可以通过以下的几种方式来实现。
2.1 充分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实验进行课堂的引入,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带着兴趣来学习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课堂能够比较活跃,同时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掌握所学知识。
如在《空气的“力量”》这节课中,就可以以这样一个实验来进行课题的引入:取两个直径有所不同的试管,将小试管套在大试管里面(大小试管直径不能相差太大),倒置过来,手拿大试管,提问学生,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肯定回答,在重力作用下小试管会下落,而现实情况确实如此,然后将实验进行升级,在大试管内加入三分之一的水后,再将小试管放入大试管,此时,提问学生:再将这套装置倒置过来,结果会怎样?此时所有的学生肯定认为小试管仍然会下落。
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艺术
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随着新课程的深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那么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更显艺术性,通过教学情境彰显出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智慧.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与课堂更亲近,情感和思维均得到发展.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就问题情境创设艺术进行简单分析.一、合理运用“介质”导入,刺激学生的思维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成功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如何导入更为有效呢?导入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具体学情和高中物理知识的特点,合理运用“介质”,刺激学生的思维.1.借助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验是物理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凭借实验这一“介质”,直观且生动地展现实验现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上课伊始就趣味即生.生动直观的现象能够拉近物理规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畏难心理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其思维品质也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讲“光电效应”时,教师可将教材中的实验素材进行重组完成情境的导入.首先,借助于伦琴射线管完成课本上的“锌板实验”演示,接着再演示“光电流实验”.借助这两个实验的演示,将学生带入了近代物理的殿堂.学生从锌板实验现象中能够观察到验电器发生偏转,意识到这一过程中有电荷形成,此时可以进一步借助于外部带电体完成锌板带电极性的验证,确定其带的是正电,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一个实验,学生很容易出现误解,首先想到的是电子的转移,不能得到电子逸出这一结论.而在接下来的“光电流实验”现象中,学生自己观察灵敏电流计发生了偏转,最终指针趋于稳定,进而使学生对“电子逸出”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印象,与新课有关的新问题自然生成,教学进程被有效地打开.2.借助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打破原有认知平衡,再进一步建立新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有效媒介就是“问题”,添设一些有障碍性的问题,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想象,推动新问题的生成,由于新的问题是学生自己生成的,所以探究欲望强烈,课堂向着有效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简谐运动”时,教师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提出如下问题:胡克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起研究的直线运动有哪些?在研究过的直线运动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具备哪些基本特征?借助上述问题,帮助学生回顾了原有的知识,对直线运动的特征和受力特点做了简单的回顾.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简谐运动”这一往复非匀变速运动形态,让学生的意识形态发生变化,从原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受到的合外力为“恒力”延伸到本课讲授的“简谐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肯定不是“恒力”,制造了认知冲突,打破了原有的认知平衡,学生产生探究“该运动力有着怎样的规律”的欲望.二、问题情境要有“留白”环顾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将课堂教学任务布置得满满的,面面俱到,生怕有什么没有讲到,学生理解会出现问题.这种保姆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缺乏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而且其学习始终处于绷紧的状态,课堂上没有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放飞想象,学生的智慧火花难以浮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在创设物理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予以“留白”,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教学实践表明,只要给学生引导好一个探究和思考的方向,学生思维空间一旦打开,其智慧火花会自然迸发.学生不仅仅能够接近真理,更能在自由的探索中感悟物理学的美与乐,获得知识、科学素养和情感的多重提升.例如,在讲“楞次定律”时,教师可细致分析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置一组对比演示实验完成导入,生成思考性问题:条形磁铁分别穿过闭合和不闭合的两个金属圈,引导学生观察磁铁在穿过时金属圈对应的运动情况,接着将现象的解释留给学生,在如此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很自然地质疑,并有如下问题生成:(1)两个金属圈的运动情况存在着差异,是否是由于两个金属圈存在着材质上的差异?(2)在两次磁铁穿过闭合金属圈的实验演示过程中,金属圈会动,是否是因为磁铁碰了金属圈一下?(3)提供的是相同材质的铁圈,在均没有被磁铁碰到的情况下,为什么不闭合的金属圈不动?闭合金属圈会动呢?这些问题均是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质疑而得,具有真实性,学生觉得有思考和探究的价值,进而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终在实现对知识科学理解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总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原动力,是创新的源泉,质疑能力的先行养成是学生创造力形成的基石.因此,我们留白的部分应具有一定的质疑性,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讲授的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
多媒体辅助创设物理情景
多媒体辅助创设物理情景在传统的教学中是通过教师描述、借助挂图、演示实验等方式创设物理情景。
而多媒体辅助物理创设教学情景就是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通过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构成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理情景,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情景。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活力。
一、利用图片、视频、动画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对一堂新课而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精彩的新课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转移到本节课的教学当中。
如在讲《重力》这节课时在课件上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垂直在斜坡建房子,另一幅是竖直在斜坡建房子。
问那个是真,那个是假?图片展示后学生都在激烈的谈论,到底是如何建造房子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最后知道得出要竖直向下建造。
这样导入新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迅速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重力的教学当中。
讲《电流与电流》时我把洛阳的夜景拍成照片,然后做成视频并配“洛阳牡丹”这首歌曲引入新课。
这样导入新课简单明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会觉着亲切自然,更加乐于思考,能够迅速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利用视频、动画以及smart电子白板资源库中的交互式多媒体图片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初中物理知识中有些现象、概念和规律难以被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想象,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影响了学生对这些规律或概念的理解。
这些知识点往往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
我们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案例分析摘要:情境是实现“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的载体。
因此,本文以“液体表面张力”[1](选择性必修三)教学为例,通过若干教学案列,介绍物理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理解物理情境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创设,案例分析,物理教学1.理论基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下称“体系”)明确规定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分为生活实际情境和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实现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因此,在日常课堂中,要注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展开—应用—深化等)的情境创设,用好情境教学法[3],依托情境进行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2.实验情境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概念)2.1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4],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其实是在引领学生重温科学家探究大自然的历程。
若是在日常课堂的时候,利用物理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物理概念规律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教学能给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其认知规律的实际情境,让学生看到更多直观感性材料,将理论分析与实验情境结合起来,消除纯理论分析带来的枯燥,同时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课堂教学更有趣生动。
2.2【案例1】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课题:液体表面张力授课对象:高二学生【案例片段】教师将装满水的透明塑料碗放在在桌面上,并准备硬币和细针。
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这里是一碗水,没放盐,大家猜想一下,这枚硬币和细针能不能“放”到水面上?生1:细针可以,硬币不可以。
生2:硬币也可以。
师:验证猜想的唯一方法是实验,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硬币会不会“浮”起来实验现象:硬币和细针都“浮”在水面上师:为什么硬币可以停留在水面上,因为浮力吗生1:应该是,是浮力大于重力吧。
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教案
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折射现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过程。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折射定律,并通过示例题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光的折射,提高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通过本节课的情境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教学方法及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科学,它涉及了自然界中广泛的现象和规律。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一直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物理教学方法及心得。
二、物理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2.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1)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1)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鼓励学生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创设物理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设物理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摘要:上好物理课,首先就应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
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好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行情景创设。
关键词:激发兴趣以旧促新习题教学实验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成功地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决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那么怎样创设情境呢?通过实践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情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设: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有积极探索和求知的愿望,才能积极的观察思考,激发丰富的想象,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保持学生的热情。
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衡量教学与否的标准之一。
教学中要结合身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学生形成知识的共鸣,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动手和讨论:介绍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献身科学的故事,使他产生对科学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
创新需要心灵的放松。
教师要注意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和教师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明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就是发现,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教师更要善于鼓励学生与自己争论,给他们理解的自由空间。
不仅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因果法、比较法、极端法、逆向法等方法可供借鉴。
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可能出现的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逐步有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
二、以旧促新,培养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习以为常,如“近大远小”的现象,“冬天室外的金属比树木摸上去冷”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否定自己原先对这一现象的理解,那么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就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演中生变变中求实奇台四中汪涛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
丰富多彩的现象仅凭课本和粉笔对学生的吸引力是远远不够的,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实践—知识—实践,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一、“失败”的演示实验育人在讲《光的传播》一节内容时,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小孔成像。
课前准备实验时,是在地下室完成的,效果明显。
到了课堂上,我没有做过多的思考直接上课,但实验现象怎么也不清晰,反而白白耽误了十几分钟的时间。
激情四射的课堂逐渐变得散乱无章,我在沮丧中听到了下课铃声。
静下心来想一想:当时的阳光充足,班里的窗帘较薄,室内黑暗的效果无法营造,怎么能演示成功?到下午自习课上,我让学生关上灯,很轻松地完成了早晨“失败”的实验。
然后我告诉学生,细节决定成败,它不仅在实验中如此,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同样。
老师因为忽略细节而导致课堂演示实验的失败,希望能在你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可能避免。
学生轻轻点头,若有所思。
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完成三维目标任务,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不仅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有时“变废为宝”稍作点拨,不但完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任务,而且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承认错误的勇气,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升华了师生之情感,孕育了学生的无穷智慧。
二、课外演示实验升华主题在与学生共同探究“凸透镜使光线会聚”这一内容时,我首先演示:从窗外透进的阳光通过凸透镜在白纸上会聚了一个又小又亮的点。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寒冷的冬天,火种丢失,这个实验能否帮我们取暖?学生们马上活跃起来,分组讨论交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很快学生们提出了用凸透镜对准太阳光,把树枝、树叶放在焦点处,使树枝、树叶燃烧来获取火种。
创设物理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创设物理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让学生体验发现物理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适当的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创设物理情境;二、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三、利用递进式启发性问题,创设物理情境;四、利用各种图形图象,创设物理情景;五、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我省从2005年秋季开始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阶段,新课程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有较大变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当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让学生体验发现物理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进入学习主题,让他们在情境中实地捕捉各种信息,产生疑问,分析信息并引出各种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不当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一、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创设物理情境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
物理教学中许多概念、规律都是建立在对生活现象观察的基础之上,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
这些抽象的知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将物理概念、规律还原到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就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与生活体验。
例如,在学习角速度概念时,学生提出:既然用线速度可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快慢呢?我们可以创设月球和地球辩论的情境。
高中物理情境创建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情境创建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理情境创建的概念,掌握物理情境创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
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物理情境创建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实物模型,PPT课件,学生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PPT展示一幅物理情境图,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并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何利用物
理学知识解决这个情境中的问题?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物理情境创建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物理情境创建的步骤和方法。
3.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问题。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按照实验操作要求,分组进行物理情境创建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并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讨论分享(15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进行讨论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解
决方法,并指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物理学知识相结合。
五、 Homework(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物理情境创建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物理情境创建的概念和方法,培养了实践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物理;知识;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又是学习的强化剂,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时,普遍对物理存在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学习过程的延伸,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开始减退,并觉得物理课程枯燥无味,以致一批学生掉队。
虽然导致这种现象出现可能有多种原因。
但假设教师能够多形式,多途径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引玉之砖,我想谈谈以下几点,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一、有效联系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生活处处是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中要很好地贯彻“从生活走向物力,再从物理走向生活”,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这样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进入八年级《声现象》这一章时,就可以利用声音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①我们在说话和不说话时候喉咙部位有什么不同?②在敲鼓时鼓面上放一些沙子,沙子会怎么样?③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见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④当我们对着高墙和悬崖喊话时,能马上听到回声吗?⑤下雨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⑥《千手观音》这个舞蹈节目一定都知道,那么那些聋哑演员靠什么来感知音乐?⑦失聪的人一定感觉不到声音吗?在讲不同的内容时选择不同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猜想情况,提出各种假说,这样就能不断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巧妙地联系新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
初中物理情境创设的常见方法
初中物理情境创设的常见方法初中物理关于情境创设的常见方法物理一般指物理学。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关于情境创设的常见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很必要的。
初中年龄段是人的智力发展的转折时期。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从思维的发展过程看,三岁前到幼儿园孩子的思维是由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了小学,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整个初中时期是进入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的情境创设采用大量学生已具有的感性知识,可以使学生从具体事物中学习,以帮助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
情境创设是利用学生和对象之间相互作用,将学生学习的新的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知识进行有意义的联系,使情境创设的对象作为新的知识的固着点。
在新旧知识之间通过问题的形式建立连接,学生的回答反映了思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回馈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引导。
情境创设在学生知识的迁移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情境创设可以模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不止是体验在书本和试卷中的文字,而是更多的参与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把教育和生活割裂开来。
在这一章中我以浮力一章的知识情境创设为例分析一下情景创设的常见方法。
第一类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实现教学目的。
学生思维的良好情境,更多来源于激起思维的问题本身。
根据认识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
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做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之前,经过数学推理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是有关系的`,教师设置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已经学过用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大小。
创设情境 优化教学———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情境的有效创设
情境 呢? 怎样的情境创设 才能激发学 生的 得 出正确结 论 , 摆脱 了偏见 , 得到 了世 人 和汲 取例题 中的物理精神 。该模 式能最 大 限度地培养和 锻炼高 中生的 创新意识 在试 解过程 中能 够提 出有价 值 的物 理 问
题, 在思考 中前进 , 物理思 维才能得 到更 好地锻炼和发展 。
种模 式要 求学生根 据 自己对具体 的物理 学有效 的学 习情境 , 使得每节课学 生都 能 讲 解欧姆 定律时 , 首先 向学生介绍德 国的 过 程 、 物理 问题的理 解 , 充分运 用已有 的
以轻 松愉快 而又紧张 兴奋的心 情进行 学
处生根发芽 !
知识和经 验 , 结合有 关的知识规 律 , 独 立 习, 物理思维的种 子才 能在学 生的内心深
地、 创造性地进 行分析 、 判断 、 思考 , 探 索
历了十多年的辛勤 劳动 ,做 了大量实验 ,
师斥为“ 笨蛋 ” , 可是他 的万有 引力定律 和 题——读 题 思 考——试 解—— 分 析 讨
被认 为是 “ 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 的成就 ” 。 物理 学家欧姆 得到这个 结论的不易 : 他 经
要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 , 就
三大运动定律 ,构成 了一个 统一的体系 , 论—— 归纳检验 ” 这 一模 式进行教学 。这 必须保持学生高效率的心理投入 。 创设科
知识 。
故事给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 : 任何 一条哪 学生的直接兴趣 ,唤起学生 的求知欲 , 让 分之一 , 所 以一定要严谨 。
活之 中。
三、 提 出问题 , 创设 思维情境 在例 题 教 学 中我 们 通 常通 过 “ 出
和无尽 的奋斗使 他们站 到 了人 类科学 的
创设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
创设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呼和浩特市第四十中学张向前高中教学中,学生感到最难的学科之一就是物理,因为物理学点多面广题如海,而且题目多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时又不能抽象出物理情景,构建出正确的物理模型,所以学习基础知识时感到很轻松,但在具体解题时又会束手无策。
这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应引导学生从何入手?笔者认为,创设物理情景,建立联系,融入分析方法使学生培养兴趣、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
创设物理情景,可展现物理过程,认清物理本质,能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着重讨论创设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进行教学的问题。
一、利用物理实验,展现物理情景,建立基础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关联。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对照、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
例如学习“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这一节,把课本中的一个思考题改为一探索性实验:把一个可以绕水平轴转动的铝盘放在蹄形磁铁之间,盘的下边缘浸在导电液体中,把转轴和导电液体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两极上,铝盘会转动起来。
为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转动方向。
应用到的仪器有:电池组、蹄形磁铁、开关、溶器皿、硫酸铜溶液、圆柱体铜块,实验装置如图示,当闭合开关K,可见到铝盘转动起来,改变电源的正负极或磁场的极性将会发现铝盘转动的方向发生变化。
实验现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铝盘为什么会流动?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猜想,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
教师提示:可把铝盘看成是由多条金属条组成的物理模型,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可用左手定则判断受力方向),故发生转动。
进而问:能否据此认为永动机是可以制造出来的?进而把问题进一步深化,又一次突出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这一中学物理的重点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第一篇: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演中生变变中求实奇台四中汪涛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
丰富多彩的现象仅凭课本和粉笔对学生的吸引力是远远不够的,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实践—知识—实践,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一、“失败”的演示实验育人在讲《光的传播》一节内容时,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有一个重要的应用:小孔成像。
课前准备实验时,是在地下室完成的,效果明显。
到了课堂上,我没有做过多的思考直接上课,但实验现象怎么也不清晰,反而白白耽误了十几分钟的时间。
激情四射的课堂逐渐变得散乱无章,我在沮丧中听到了下课铃声。
静下心来想一想:当时的阳光充足,班里的窗帘较薄,室内黑暗的效果无法营造,怎么能演示成功?到下午自习课上,我让学生关上灯,很轻松地完成了早晨“失败”的实验。
然后我告诉学生,细节决定成败,它不仅在实验中如此,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同样。
老师因为忽略细节而导致课堂演示实验的失败,希望能在你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可能避免。
学生轻轻点头,若有所思。
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完成三维目标任务,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不仅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有时“变废为宝”稍作点拨,不但完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任务,而且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师承认错误的勇气,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升华了师生之情感,孕育了学生的无穷智慧。
二、课外演示实验升华主题在与学生共同探究“凸透镜使光线会聚”这一内容时,我首先演示:从窗外透进的阳光通过凸透镜在白纸上会聚了一个又小又亮的点。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寒冷的冬天,火种丢失,这个实验能否帮我们取暖?学生们马上活跃起来,分组讨论交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很快学生们提出了用凸透镜对准太阳光,把树枝、树叶放在焦点处,使树枝、树叶燃烧来获取火种。
我肯定了同学们的做法富于创新,符合物理原理。
但马上有学生问:焦点处的树枝、树叶真能点燃吗?问题一出,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我拿着焦距较大的凸透镜和一张白纸领着同学们来到操场上,按他们的设计当场演示。
不一会儿,白纸上的亮点开始冒烟,然后燃烧。
同学们惊呼起来,体验成功的喜悦心情不言而喻。
我因势利导,问:晴朗的夏日中午,为什么不适合给花浇水?森林里有剩余水的塑料瓶,为什么容易引起火灾?同学们获取的直观形象的演示实验经验帮助他们马上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一些演示实验无法在教室完成,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惯性思维,又会诱导他们偏离真相,甚至朝错误方向发展。
将演示实验扩展到课外,用“真相”让学生感知知识,打消疑虑,纠正错误,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演示实验延伸至课外,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提升。
第二篇: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利用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方式。
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利用创设情境来实施教学,这对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应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参加“国培”之后,我深受启迪,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比如在讲到《竞争与合作》这一课时,这一课如果教师光将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作用,学生很难理解,而且这一课又是重点内容,于是在上到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夹弹珠”的游戏。
事先我准备了两个小口瓶,两双筷子,几十颗弹珠。
游戏步骤如下:第一步:让一个学生从小口瓶里夹弹珠,在没有什么压力的情况下,学生不紧不慢地在一分钟之内从小口瓶中夹起了15颗弹珠。
第二步:让两个学生同时比赛在一分钟之内分别从各自的小口瓶中夹弹珠,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分别夹了20颗和25颗的成绩,成绩相对没有压力时有了进步。
第三步:让两个同学同时从一个小口瓶中夹弹珠,两个人都互不相让,当快到1分钟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只枪到了3颗,有一个同学抢到了8颗,结果只抢到3颗的同学索性把小口瓶抓起来往自己的盒子倒。
针对以上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与作用,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节课的内容很轻松地完成了,学生也感到非常愉快。
这就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
课后很多同学都反映这节课很有趣,而且印象也非常深刻,便于记忆,以后应多做这样的游戏。
情境式教学对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有很大帮助,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争取更好地应用情境教学。
第三篇: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利用图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研究侯德华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
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
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图片、引入相关相近的历史故事、自制一些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具体的感受,才能不感到枯燥乏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历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主要有地图、画片、幻灯片、电影、录像、插图等,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讲北宋文化时,就以《清明上河图》真实生动地向人们展现了800我年以前,北宋都成汴京近效,在清明时节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情景和社会风貌,画面上的街市、村野、车船等安排得错落有致,人物栩栩如生。
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历史上不朽的作品,是研究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民俗的珍贵史料。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史实的落后,我们可充分发挥其优势,强化文字与图像、声音的结合,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构建图文并貌的画面,无论是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比平面的文字、单调的讲解要有效的多。
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电影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
它集视、听、触等多种感官作用于一体,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无目的、盲目的进行,要善于捕捉兴趣点,有针对性的使用。
如《红军长征》一课,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战例四渡赤水,学生最感兴趣,如何将声东击西的战术活灵活现地向学生展示这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功能:切入电视剧《长征》中《四渡赤水》进行播放,让学生从视觉角度去感受;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制成动画,并标明几个重要的地点如古蔺、桐梓、楼山关等,箭头方向动态变化。
同时指出,一渡赤水主要是想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剿,二渡赤水迅速脱离川、滇两敌的侧击,回师黔北,完全出敌意外,三渡赤水将金沙江两岸的川、滇敌军调开其防线,四渡赤水完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然后,红军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彻底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教学中,毛泽东率领红军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声东击西的战略战术折服了学生,学生也在极高的兴趣中感受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这样做渲染了课堂气氛,创设凝重的历史情境,较之传统教学法(教师口头描述)效果更加到位,达到了激发学生爱国感情和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
第四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
学生的阅读对象不再限于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等视频资料。
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促进改革进程,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所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多种局限。
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
而多媒体的引入,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一)积极导入、激发求知的催化剂一堂课巧妙的开头设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在这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是语文老师首要考虑的。
例如:我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首先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并滚动播放草原美景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氛围、渲染情感的添加剂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种让我们教师十分尴尬的场面: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教师早已入情入境了,可是学生大多十分冷漠,无动于衷,对情感的体验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而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往往会产生“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例如:我在教学《七律长征》时,开始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有声有色,激情朗读的强化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朗读愿望。
像《桂林山水》这样充满色彩美的课文,在文字的显示条件下,课文美感的展现绝对受到约束。
但是,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改善: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的桂林山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倒印水中,如诗如画。
画面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