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10部分 写作突破 议论文写作训练5 写好时事评论与文学评论——切口小巧,评论深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十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二+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二辩证立意(2017·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木车上的人生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幻想着车辆能如闪电一般穿越障碍,瞬间直达,我们常为交通的堵塞感到焦躁不安,却从未想过在遥远的几千年前,曾有这样一位思想者,就乘坐在一辆简陋而缓慢的木车上,为了自己的理想往返奔走在苍茫的大地上,不知疲倦,终其一生。
他就是为我们所熟知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一、二两段是点题,点出了车的种类——木车,乘车人——孔子。
一下子把材料中的“车”定格在“木车”上,这是很典型的“化大为小”的立意方法。
鲍鹏山在《风流去》中曾对孔子有过这样一段描述:在一条浩浩荡荡的河边,孔子师徒又找不到渡口了,子路上前向河边的农夫问路,却只是得到“天下皆乱,举世皆然,何不避世归隐,躬耕陇亩”的劝诫。
难道孔子不明白这些吗?几十年来,他历尽艰辛,学而不厌,“十年磨一剑”,却连“霜刃未曾试”,心中的满腔豪情与伟大抱负无人言说,也无人理解,如何能没有感慨,如何能没有惆怅?但是他却握紧手中的缰绳,坚守着“君子固穷”的决心,立下了“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的泣血誓言。
君子,安能作穷途之哭,那只是无能者的怯懦表现。
他不羡慕避世田园、闲云野鹤的自由隐士,也不向往车来车往、灯红酒绿的俗世生活,他只是孤独地驾着那辆破旧的木车,周游于列国之中,往来于天地之间,渺小又伟岸。
千古之后,孔子有此知己,足矣!重点写人,不忘写车;重点在虚,不忘写实。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
但是这样一位似乎不可理喻的执着者依然在木车上颠沛着,流离着,这在越来越懂得进退有据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
然而,正是这样的倔强,让世界感到了畏惧。
我们从那辘辘的木轮声中,听懂了“政治”的真正含义。
那是对人生、对土地、对宇宙的求索,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想,诉说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他将自己满腔的热情注入《春秋》之中。
他显示了穷却依然兼济天下的政治胸怀,用燃烧的激情驱逐了整个冬天的寒冷,破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又化作明灯,照亮了亘古的长夜。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_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八写好时评课件
所以带她参加艰苦的沙漠徒步活动,这本无可厚
非。可乐嘉所忽视的是,女儿同样应该拥有放弃 的权利。至于她这一辈子是否“会因为这件事情 沮丧”,不该由乐嘉来判定。
杜威、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的理念各有不同,
优质课件
展开联想,宕开一笔, 评述外国的家庭教育。
但核心观念有一个:孩子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
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 ” 也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在
折磨孩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是锻炼还是折磨?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主 持人乐嘉连发多条微博,分享了他与女儿首次 参加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视频中,乐嘉年仅 4岁半的女儿蹒跚前进,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 完近76公里。舆论场中的意见分为两派,有人 认为这对孩子是积极的锻炼,塑造了孩子的独 立性和吃苦精神;也有人认为,这简直就在折 磨孩子。
(3) 观点新颖,针对性强。作者观点针对材料中双方的不足而发,没
有停留在双方孰是孰非的争论上,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双方的一个明显不
足,提出应考虑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观点,给人很大的启示性。
(4)就事论事与适当联想相结合。作者针对乐嘉教育孩子一事而分析、评
论,这是评论的主体,而后在第6段宕开一笔,联想到了外国的家庭教育
和问题进行剖析,用事实和道理对自己的评论进行佐证。它是一种特殊
的议论文。说它特殊,是指它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针
对性和思想性,在形式上不拘一格,结构自由,笔法多样,用语洒脱,
谈笑风生。
优质课件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5写作专题10文体与构思分点突破1议论文的文体架构提能训练
专题10 文体与构思分点突破1 争辩文的文体架构1.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60分)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绽开激烈辩论。
一方观点是“历尽千帆,归来不再少年”,另一方观点是“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请你任选一方观点,联系实际,或破或立,写一篇争辩文。
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语言顺畅。
【写作指导】材料指出了语文课上同学们辩论的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在字面上意思相左,但又各有道理。
“历尽千帆”运用了比方的手法,意思是在人生之海的航行中阅历了很多人、很多事。
“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的意思是历经千难万险后,再回来还是当时那个热血和善、不忘初心的少年,是形容一个人在面对社会各种诱惑、险阻或阅历社会的磨砺后不忘初心的一种拼搏精神,不失本我,照旧对生活充溢着希望和期盼。
“历尽千帆,归来不再少年”的意思是阅历了人生的坎坷和磨难,战胜了社会的诱惑和险阻,再回来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青涩无趣、胆小怯懦的少年,是形容一个人历经各种坎坷和磨难,阅历生活的摔打之后,变得成熟、睿智、稳重、英勇。
文体是争辩文,这就意味着考生只可选取其中一个观点来论证或反对,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来谈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不再少年)的表现、缘由以及具体做法,当然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针对其中一个方面来谈。
无论选择哪一个角度写,都要留意观点明确,脉络清晰。
参考立意:(1)愿你历尽千帆,不染岁月风尘;(2)初心如锦时,归来仍少年;(3)走过风,沐过雨,不再青涩;(4)历尽千帆,通透睿智。
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60分)《孙子兵法》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意思是说,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的条件然后再交战,失败之军总是先同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争辩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索。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浙江专用)讲义:第十章 写作+专题一+Word版含答案.docx
专题一审准题意1.(2015·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①请分别提取出两段文字中的关键词,再从两段文字中提取出共同的关键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段中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一致。
第二段中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背离。
共同的关键词:作品的格调趣味(文品)、作者人品(人品)。
②如何理解“作品”“格调”“趣味”“人品”这几个关键词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作品,重在理解其范围。
可以指文学作品,还可以指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喜剧和影视作品),甚至扩大为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
b.格调,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
c.趣味,指情趣、旨趣、兴趣,这里应为审美趣味。
d.人品,意谓人的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细读要求①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哪些是一般性要求?(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重点性要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写作课件
文段展示 有肝胆的人有着浩然正气,如同孟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善养浩然正气 ;有肝胆的人,如同庄子逍遥于天地之间,有着不为世俗评价所固的不羁 ,一生不愿做曳尾于涂中的神龟。《侠客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银鞍 照夜白,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写出了侠客的高 光,他自己也践行着类似的潇洒和豪放,成了大唐盛世的有肝胆之人。与 有肝胆人共事,杜甫仰慕李白,与他成为忘年交,用忧国忧民的如椽巨笔 书写了战乱的历史,成为有肝胆的人。苏东坡乐观旷达,直面人生的失意 与风雨,为大宋为数不多的有肝胆人。他们心中装着别人,满腔正气,不 断自我砥砺,走出失意的阴影。
(二)道理论证 作者引用名人名言、被人们承认的理论以及作者针对,论点,所做
的分析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又称讲道理。 作用:通过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更使人信服。
(三)比喻论证 用打比方的方法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四)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对比的可以是两个
是穿插记叙:用记叙交代议论的背景和对象;以记叙的事实作 为论据)。
2.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 3.用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见解或主张。
三、议论文三要素 (一)论点
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有的议论文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 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就是中心论点统率各分论点,各分论 点证明阐释中心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论点应 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判断,或否定的判断)或 肯定句,标志是用判断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 “要”等,语言要明确,不能是模棱两可、难以确定含义的语句。 作为论点的句子,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不能是疑问句。 论点应正确、鲜明。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任务群5写作专题10文体与构思分点突破3实用文的文体架构pptx课件
⑧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让偶 像精神照亮时代,当我们面对选择而不知所措时,我们应该从他们的人 生故事中找到答案;当我们面对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要从他们身上找 到勇气;当我们安于现状止步不前时,我们要从他们的精神中得到激 励,从而奋然前行,实现生命的价值。
⑨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评点】 这篇演讲稿,论证有力,气势充沛,极富号召力。从格 式及内容看:①~②段为称呼及问候语;③~④段为开头部分,先声夺 人,提出观点——偶像成为时代的榜样;⑤~⑦段为主体部分,其中第 ⑤段阐明偶像精神的引领作用,第⑥段论述新时代需要偶像的品质,重 点论述“敬业”和“吃苦”两种品质,表明新时代的我们仍需要这些可 贵的精神品质,第⑦段阐明“新的时代需要偶像的精神”,重点论述偶 像的感召作用;⑧~⑨段是结尾部分,呼应标题和开头,以一组排比句 强化观点,并收束全文。
正文 主体:一般以议论性为主,与议论文写法相同,围绕中心议
题展开论述。需注意:演讲稿为有澎湃气势和强烈感情,不
要出现过多句式复杂的陈述长句,尽量多使用排比等富有变
化的短句,以及反问和设问句等。
结语:收结全文,归纳主题
感谢祝 根据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感谢祝 一 般 不 需 要 有 “ 感 谢 祝
福语 福语,如“谢谢大家”
2.演讲(发言)稿的文体架构 发言稿的结构形式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写法比较灵活。
演讲稿
发言稿
标题 要求醒目,忌晦涩;有新意,忌粗俗,这样才能有吸引力
格式上,顶格写称谓语,加冒号
称呼
内容上,根据听众身份和演讲(发言)的需要来决定不同称呼, 如“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朋友们”等,称谓要贴切、富有
礼仪
问候语
专题十 文体与构思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讲义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专题讲义本章包括以下专题:专题一审准题意专题二辩证立意专题三妙拟标题专题四善分论点专题五精准用例专题六深刻说理专题七形象说理专题八精巧构思记叙类专题九精当描写记叙类微专题作文书写专题一审准题意——读准材料,把握核心1.(2015·江苏)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70分)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审题步骤:(1)细读材料①请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并从中找出一个核心关键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关键词:智慧、经验、能力、境界、景象。
核心关键词:智慧。
②什么是“智慧”?请说说其内涵或特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智慧,是心理对待事物的巧妙的态度,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联系到特定的情境,“智慧”应该有限定的道德前提,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
“智慧”的出发点是“善”,与“奸诈”“狡猾”相对立。
“智慧”的归宿点是“妙”,包含了四两拨千斤的“巧”,令人神往的圆满(圆通、圆融),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妙不可言的美。
两者的联结点是“活”,体现的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因此,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
再具体点,如灵气、悟性、才华、灵动、包容、创新、成功、圆满、通达等。
只有准确理解了“智慧”的内涵或特质,才算准确理解了题意。
(2)细读要求该题有哪些任务性要求和警戒性要求?(可以圈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任务性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十章写作微专题作文书写讲义(含解析)
微专题作文书写一、书写就是分数,书写就是素养2018年高考阅卷工作一结束,便有一篇“字帖版”作文答卷流出场外。
请看这篇“字帖版”作文答卷:这种答卷一经流出,便引发众人的热议与热捧。
这背后反映了当今高考对一手漂亮字体的渴慕之心。
这种字体的练习,必定非一日之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可以深刻影响考生的高考成绩。
1.书写就是印象分,印象分很大,决定生死,这种情况从古至今都存在。
请看来自2018年河南省一位阅卷老师阅卷归来写的手记:干净、工整、美观的卷面是得高分的王牌,丑陋、潦草不清的卷面是场打不赢的“官司”。
干净、工整的卷面,会让人眼前一亮;美观、艺术的字体会让人仿佛六月里喝了雪水,那种神清气爽的愉悦感是无以言表的。
卷面好的作文,阅卷老师会想方设法地找理由给分,而卷面欠佳的作文,阅卷老师则会尽量按照最低标准给分。
卷面好坏将直接影响你作文得分的高低,尤其是在阅卷的最后几天,阅卷人进入审美疲劳期的时候。
一篇文章定生死,而生死皆由书写定。
这种情况在古代科举制度下依然存在。
2016年江苏卷文言文选的是张岱的《家传》,他是这样记载他的祖父张汝霖的: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可见古代科举考试多么重视书写。
重视书写,是中国考试的优良传统。
2.在今天敲字替代书写的时代,良好的书写更是素质教育下的核心素养之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记载的是母语,学好母语,当然要写好汉字;写好汉字,便是学好母语,这是不争的共识。
尤其在今天键盘替代书写的时候,许多人都快不会书写汉字了。
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要从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做起;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从培养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做起。
二、书写,你完全能做好的事看了上面那篇“字帖体”作文答卷,有人肯定会自叹弗如,心生退意。
可是,你要想想:写此种字体,能有几人?况且高考作文不是书法比赛,但它是书写比赛。
既是书写比赛,你就得用功,不能落后。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高《议论文写作讲解》
议论文标题的拟法
5.设置悬念法:《开卷未必有益》《大器未必晚成》
议论文标题的拟法
模板:
1.体味XX之味
6.左手XX,右手XX
2.乐兮XX,悲兮XX
7.告别,回归
3.XX,从未远去
8.你好,
4.借XX,成绩
5.人生逆旅,寻找xxx
议论文好开头的标准(100字左右)
1.要明。开篇知其旨意。 2.要美。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能美,如“设悬念”、 “用典故”、“引名言”等等。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3.要简。 材料放在开头:一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
议论文写作指点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论点或论题)
论证分论点①: 回答是什么 C、层进式 本论(证明论点) 论证分论点②:回答为什么 层进
论证分论点③:回答怎么办 结论(照应)
六、议论文具体结构模式
1.层进式: 议论文层进式结构,即在论证时层层深入,步步推动,一环 扣一环,显示出清楚周密的逻辑关系。 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②道理层层深入(个人-社会-国家) ③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发掘其产生根源,指 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说危害→析原因→给计策 的格式。”
特别注意
(6)提醒:要有材料意识,开头要结合材料提出 观点,当然材料的出现可以是文章的中间,也可 以是文章的结尾,位置由你定,但不能没有材料 的影子。材料要提,但不能太多,更不能通篇都 以提供的材料作为论据。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10部分 写作突破 议论文写作训练5 写好时事评论与文学评论—切口小巧,评论深入
议论文写作训练5写好时事评论与文学评论——切口小巧,评论深入复习任务 1.学写时事评论。
2.学写文学评论。
课前速览活动一学写时事评论(时评文)一、时事评论文体知识“关注时事,贴近热点”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者高举的大旗。
考查考生的家国情怀、价值取向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样的命题形势下,写时事评论备受青睐。
1.时事评论的定义及类别何为“时事评论”?时事评论,是议论文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思想、某种现象、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说理,其特点是就事说理,有的放矢,激浊扬清,短小灵活,驰骋自如,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时事评论写作要求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思想比较深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求理性地、深入地、缜密地分析,语言逻辑性强。
从类别上说,一般有三种:一是赞扬式,即对热点事件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热点事件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热点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2.时事评论的特点时事评论之所以被称为“特殊议论文”,是因为时事评论通常以时事及社会热点为评论对象,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因此,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准确的针对性写时事评论要就事评事,就事说理,所以时事评论需要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有针对性地发表评论,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
所谓“针对性”是指为什么要写,针对什么而写,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什么等,都应当十分准确。
准确的针对性是高考时事评论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关键。
(2)严密的逻辑性时事评论是直接对时事进行议论,有很强的论辩色彩,因此要求逻辑严密。
在写法上,要有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精练的语言、合理的论证及严密的逻辑性。
这就需要行文时注意层次,对文章诸多段落层次进行谋划和布局,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逻辑关系要非常严密,这样才能使整个内容显得严谨而和谐,才能保证文章提出的观点令人信服。
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写作课件
等人的话
再见
一文多个观点
随着多媒体发展,人们的阅读情势 谓话象征早越语题的之已 发,对特一 不 普限 遍于 。纸 对话背题景质这的,两电种子阅阅读读方器式主题语的、,,对手 人话象 机 们各阅补其有读充特说征明 各的看法,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议论性的文核心焦点 章,表达你的看法(明确要求)。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楚,30试0题字的要左求右。
锦囊一:
句式1:…….是…….. 句式2: …….要/ 应当 /必须…….. 句式3: …….能够/将会……..
论据要有效
头脑风暴:
根据观点储量大 3.利于环境保护 4.更人性化 5.内容丰富 6.勤俭资源
7.便于查找搜索 8.便于交流 9.勤俭买书时间 10.款式多样
增加分析:有些人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 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墨守成规,不敢越雷 池步。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 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这样的人,自然不会 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这样的人多 了,社会就不会进步,文明就会停滞不前。
结论:所以学责有疑,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 神。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 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オ是我们打开知识大 门的金钥匙。
202X届高考基础梳理
议论文写作指点课
论点要明确
观点:写作主体对于事物、现 象的价值判断,含有明显的 主观性。 事实:客观存在的现象,不以 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注意:只有客观性的事实才 能证明观点的可靠性。
随着多媒体发展,人们的阅读 情势早已不限于纸质,电子阅读 器、手机阅读越发普遍。对这两 种阅读方式,人们各有各的看法,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议论性的文 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观 点明确,思路清楚,300字左右。
语文高考复习讲义-第10部分 写作突破 议论文写作训练3 用好例证法——精准选例,精准用例
议论文写作训练3用好例证法——精准选例,精准用例复习任务掌握议论文主要说理方法——例证法的选例与用例艺术。
课前速览一精准选例选例标准真实性(有信度)选择真实可信、事实确凿的材料是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重要保障。
如果所选论据不真实,不但不能使论点得到证明,反而会动摇论点。
一般来说,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论据。
特别是涉及人名、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确,不能有硬伤。
典型性(有力度)典型性即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典型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
针对性(有效度)选剪要精,要为表现主旨服务,要针对主旨选用材料。
克服“材料先行”的错误做法,要将材料选剪得能为中心所用,不能为诱人的材料所累。
和中心无关的部分越动人,文字越多,对中心的负面影响越大。
层次性(有厚度)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事例间会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会使论证更全面,更有说服力。
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时代(古代、近代、现当代)等。
新颖性(有新度)具有新鲜感、时代感和感染力的论据往往能吸引人。
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这样的文章让人读起来味同嚼蜡。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张乾二,于2020年5月3日安详逝世,享年93岁。
张乾二早年参与了水溶液中培养晶体、研制粉末衍射仪的照相机等研究,1963年在配位场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突破,20世纪90年代带领课题组开展价键理论计算程序化的攻坚研究。
语文高考第10部分 写作突破 议论文写作训练2 掌握结构导图 (高分式)——借助导图,形成思路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 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看法或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 我看宣传图片中的智慧 某高中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 祸现场图片,其用意是警告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通过“给图给真相”, 用“触目”的方法让同学们“惊心”;而小王同学则认为“触目惊心” 的图片视觉冲击力太强,建议换为其他图片,如漫画等的“温馨提示”。 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首先,在我看来,“触目惊心”的现场图片的确会起到警醒的作用,但 同时也可能会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报道说,据统计,有不少 学生因广告栏、宣传报上事故的惨烈图像,而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乘
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几乎都经历过披荆斩棘的创业,励精图治的兴盛, 然后由盛转衰继而覆灭;小到无数明星登台闪耀达到人生巅峰,然后因 不知自重不守法纪而跌落尘埃。强由我,弱亦因我;是强是弱,关键看 自己,看自我的认知、自我的意志。如毛泽东所言:野蛮其体魄,文明 其精神。若无“精神”的支撑,由弱变强后,也会强而复弱。所谓的强 而自喜然后“滥用其强”,不正是“精神”的问题吗?(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真正需要强起来的是精神,是意志, 还有弱不自悲、强不自喜的理性。是意志与理性,可以使弱者强起来, 使强者跳出“弱而强,强而弱”的循环。郎平曾用十六个字总结“女排 精神”: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里面我们不难 体会,理性与意志的力量,使中国女排强而恒强。(深)
例、假设举例)
合形式。它集对照式
深 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最详。(方法:辨是非,和递进式于一体。全
新高考语文第10部分 写作突破 议论文写作训练1 掌握结构导图 (常规式)——借助导图,形成思路
结论 重申论点,总结全文 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文的思路。
2.考场范文示例 (2021·全国乙)
考生根据试题要求,开篇确立了“理想的实现需要以德修身,以学正思, 以义明志”的中心论点,然后将它拆解为三个分论点,依次展开。采用 并列式逻辑思路,确立三个筋骨句,或采用例证法,或采用引证法,或 采用喻证法,调动多种论证方法,依此行文,思路通畅、内容充实。
3.运用注意事项 (1)围绕中心论点确定对比点,选择对比材料。 (2)对比对象必须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事物。 (3)对比分析,要围绕对比点进行,揭示对比对象鲜明的个性。
边练边悟2 请以“做人要心存敬畏”为中心论点,画出对比式结构导图。 答案 (示例)
1.结构导图及解说
结构导图
解说
导图一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将审题、立论时分解出的几个有递进关系的
即把历史和现状、过去和现在对比;(2)横比,
结论
总结全文
即把这种现象和那种现象、这个人和那个人
进行对比,一般都是同一时期的人和事。
2.考场范文示例 (2021·新高考Ⅰ)
首先开篇点明观点“在一定条件下,强弱会发生转化,强者不会一直让 人望尘莫及,弱者也不会一直要仰人鼻息”。接着,主体部分的论证选 用一古一今、一反一正两个典型人物事例,先用方仲永的故事论述“滥 用其强”的后果,再用童第周的事例论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将自 己塑造成强者”,从而充分说明了生而强不算真正的强,生而弱也可以 通过后天努力变强的道理。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很好地论证了观点, 点明了文章主题。
摆现象—析危害(或意义) 分论点,在本论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浅入深
导图二
—挖根源—提建议
的关系安排层次,这种布局叫作“递进式”。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十章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十+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十巧换视角(记叙类)(2017·江苏)题目见专题一“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绿皮火车的成长道路我,是一辆绿皮火车。
我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我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他们的眼里充满着喜悦的光芒,就连妇女们怀中的婴儿也睁大了眼睛,伸着小手想触摸我那锃亮的皮肤。
我在每日的奔波中不断成长,我的嗓音由起初的清脆变成雄浑,连我吐出的烟雾也变得浓厚,我为人们送去便捷,为亲人们送去团聚,为朋友们送去欢声笑语……我依旧在成长,冷风的抚摸使我原来锃亮的皮肤裂开了道道缝隙,阳光的热烈又使我的皮肤块块脱落,我腹上的编号早已看不清楚,脱落的皮肤下生出片片锈斑,时代的进步又让我的快车兄弟们不断涌现……我,是一个资深的怀乡病患者,我过山腰,过河流,过田野,过桥梁,我一路往西,一路向北,向母亲泪眼婆娑的年关前走,向父亲风湿病的膝盖前走,我在成长的路上探求着自己的价值。
我像你一样,外边寒酸;像你一样,风里来,雨里去。
我在自己的轨道上喘着粗气,随时准备接受快车兄弟们鄙视的眼光。
我对红灯毕恭毕敬,对绿灯心存感激,我在直道上志得意满,又在弯道上甩动自己笨重破旧的身躯,痛苦摇摆,喘着粗气。
我会因自己慢慢落后于时代的脚步而感到沮丧,会因快车兄弟们鄙视的目光而感到神伤,我却依旧走在成长的道路上,这些困惑着我的事都可以在我奔跑时随清风远扬,随水流激荡。
我明白,困惑又有何用?不如清醒地做好自己,为人们贡献自己!我在成长的路上与大地亲吻,与花草言谈,与山峰拥抱,与浓雾私语,与树木对望。
我们充满欢笑,我以鸣笛示意,他们以怀抱回应。
我会在年夜送农民工兄弟回到故乡;我会在风雨中送走外出打工的孩子,并迎来他们父母希冀又担心的目光;我在大雪纷飞的夜里到达了终点站,却不会让自己停止奔波,我依旧在自己的奔波中成长。
你知道我的种种不好,我慢,身价低廉,随时准备给快车们让出轨道,但你却同样知道,我一定会到达你的那一站。
我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奔波,不断前行,不断追求,永无止境,永无终点。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5写作专题10文体与构思分点突破1议论文的文体架构课件
(2)剔“肥”拣“瘦”,叙例精要 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引述而不是描写,是择要交待,舍弃其 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 的一点。引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 论点就行。比较新颖的论据应详尽点,家喻户晓的事例则尽可能概括。 单个论据篇幅要短(少于150字)。如:
(点面互补)古有晏子使楚,楚国刻意刁难,开了个小门让晏子钻。 晏子据理力争,说:“下等人出使下等国家,小国开小门。”他没有破 口大骂,也没有负气回国,而是适时弯曲,据理力争,用言辞维护了自 己的人格与祖国的尊严。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为老人拾履,勾践卧薪 尝胆,刘备三顾茅庐,他们能屈能伸,屈为据 理论论据是指为论证某个问题或者观点正确或错误而引用的一些名 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材料,一般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长期 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 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2.论据的要求 (1)正确——能紧扣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不能让论点和 论据分离。若与论点无关,再生动的论据,也不能选用。 (2)真实——列举的事实、数据等要真实可靠,要经得起考验。要符 合实际,符合生活逻辑。只有论据确凿可靠,才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 点,才能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3)典型——材料必须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因此,使用论据最好“慕名而选”,即选用名人名家的名言和事例。 “我姥姥说”“张三李四说”“有人说”,往往人微言轻,缺少分量。
(4)新颖——选用能打动人且一般人不太熟知的事例作论据,不要总 选大家熟悉的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新颖与陈旧是相对而言的,要使所 摆的论据新鲜一点,可以从三方面考虑:①别人不常用的;②新近发生 的;③旧论据新角度。
高考语文 议论文写作指导10复习课件
• 2009江苏高考作文题
•
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
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
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
交错陈列。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的互动。有些
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
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文章。
• 任选一种破题方法,写一个80字以下的开头。
江苏考场佳作实例:阐释破题
……贪欲蒙蔽……
让我们一起牢记人生的常识,一起用行动
去维护这些常识。
设问破题法
• 基本思路:设置疑问+破题引论 • 思维程序:因果思维 • (对话题(或相关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
或造成的结果不断追问) • 语言范式: • 为什么× ×(话题),是因为…… • × ×(话题有关现象)是为什么呢……
课堂演练
阐释破题法
• 基本思路:说文解字+论点出场 • 思维程序:阐释思维 • (可以对话题概念进行定义、特征说明、
名词诠释、划分举例等) • 语言范式: • × ×(话题)是……不是…… • × ×(话题)包括……又包括……比
如……
对比破题法
例1:别拿常识不当干粮(24+22+10=56分)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 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 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 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 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 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 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 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 道!”
•
“时尚”首先是“时”,它是现在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训练5写好时事评论与文学评论——切口小巧,评论深入复习任务 1.学写时事评论。
2.学写文学评论。
课前速览活动一学写时事评论(时评文)一、时事评论文体知识“关注时事,贴近热点”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者高举的大旗。
考查考生的家国情怀、价值取向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样的命题形势下,写时事评论备受青睐。
1.时事评论的定义及类别何为“时事评论”?时事评论,是议论文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思想、某种现象、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说理,其特点是就事说理,有的放矢,激浊扬清,短小灵活,驰骋自如,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时事评论写作要求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力,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思想比较深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求理性地、深入地、缜密地分析,语言逻辑性强。
从类别上说,一般有三种:一是赞扬式,即对热点事件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热点事件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热点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2.时事评论的特点时事评论之所以被称为“特殊议论文”,是因为时事评论通常以时事及社会热点为评论对象,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因此,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准确的针对性写时事评论要就事评事,就事说理,所以时事评论需要把所评之“事”交代出来,有针对性地发表评论,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
所谓“针对性”是指为什么要写,针对什么而写,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什么等,都应当十分准确。
准确的针对性是高考时事评论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关键。
(2)严密的逻辑性时事评论是直接对时事进行议论,有很强的论辩色彩,因此要求逻辑严密。
在写法上,要有明确的观点、充分的论据、精练的语言、合理的论证及严密的逻辑性。
这就需要行文时注意层次,对文章诸多段落层次进行谋划和布局,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逻辑关系要非常严密,这样才能使整个内容显得严谨而和谐,才能保证文章提出的观点令人信服。
可以说,规范、严谨的结构,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保证。
(3)透彻的说理性“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是时事评论写作的基本原则。
时事评论就事评事,就事说理,在写作上,往往是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针对时事热点话题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认识见地;需要运用多种说理方法进行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准确的阐释,找出事件产生的因果关系,全面地分析和判断事物,进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现象存在的背景,探究现象的本质,分析现象发生的意义等,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从而让读者信之、服之。
3.时事评论的结构时事评论写作思路一般遵循“引—析—联—结”的基本模式。
(1)引——引材料,明观点。
(概述材料中的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提出中心论点。
)(2)析(议)——析材料,议根源。
(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加以多角度、多层次评析,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并揭示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①正面影响或反面危害;②内在原因(个人成长、性格、眼界、学识等)和外在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他人眼光等);③追根溯源、由表及里(制度、观念、风俗、文化背景等)。
(3)联——联现实,找办法。
(进行同类联想,联系实际说道理,探求解决问题的手段。
)(4)结——得结论,作呼告。
(针对新闻事实或社会现象,在评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强化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号召。
)请看一则例文结构: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报载,郑州已将全市街头巷尾的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该市成了目前国内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
对此,有人说: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应该拆除。
也有人说: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现在报刊亭没了,叫他们如何生活?还有人说:拆除报刊亭后,当地报刊零售市场呈现急剧萎缩的势头,对城市文化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结构导图二、写好时事评论的关键考场上时事评论要获得高分,除了立意深刻、结构严谨外,还必须在主体两个关键处下功夫:(一)析——就事析理,深入透彻1.由表及里揭本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个侧面,往往包含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因此,时事评论立意要深,就必须透过表面的人或事,进行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发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鲜明个性。
[例文]从我们牙牙学语时便熟知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五柳先生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到白居易笔下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劳动的传统,劳动精神从古至今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代炎黄子孙。
劳动,带给万千人民财富与幸福,给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与力量。
分析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由表及里”的思维,从中国古代耳熟能详的古典诗词,提炼出“劳动精神”的内涵,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实质,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2.光照社会析背景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懂得联系产生某种自然或社会事物或事件存在的结果、现象、状态所依存的大背景、大气候,并对其进行探究和追问,发现二者之间的隐性因果关系。
往往社会的大背景、大气候是社会人事的因。
[例文]国家在飞速发展,时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诞,中国将开启新的篇章,踏上新的征程。
仰望星空,心怀梦想。
为梦想而战,让我们为梦想而站立起新的高度。
时代在新,我在行。
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必须扛起振兴国家的大旗。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周恩来总理也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些足以说明青年对国家的重要性。
我们是国家之脊梁,时代之脉搏,振兴国家,不负韶华,我们应当仁不让。
分析在这两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背景分析”的思维,扣住“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社会大背景展开分析和思考,提出作为青年一代要肩负起时代责任,时代在新,我在行,阐明了自己的看法,让文章走向深刻。
3.寻因溯果善挖掘为了获得最理想、最深刻的本质,我们必须不断地运用多重(多向)原因分析的思维,探索事物现象出现的最终原因、最深刻的本质,即寻因溯果。
寻因溯果,就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推理事物发展的结果,从“为什么”的角度去作理性分析。
[例文]副处长送外卖累瘫街头,“委屈”就对了中青评论近期,北京卫视播出了一档节目,节目将镜头对准北京市各委办局的局处长以及他们拜师的普通劳动者,这些局处长们隐藏真实身份,深入基层一线,体验普通劳动者的工作。
在首期节目中,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拜师某外卖平台经验丰富的老骑手高治晓,骑着电动车在中关村送外卖。
起初王林只是跟着骑手师父学习经验,震惊于师父一下子接15单的速度。
当轮到他“单飞”时,12个小时却只送了5单,收入仅有41元,距离一天挣100元的目标差距不小。
节目中有个很戳人心的镜头,当夜幕降临,在灯火阑珊的北京街头,累瘫的王林坐在马路牙子上感慨万千,表示:“真的太不容易了,我觉得太委屈,这个钱太不好挣了。
”不少关于外卖骑手的新闻,看完都让人有鼻子一酸的感觉。
在这个节目之前,就有人注册为外卖骑手,体验配送工作,或跟拍骑手送餐,发布一些还原骑手工作、冲突和辛酸的视频。
只是这次,体验送外卖的人变成了政府官员。
政策的制定者主动靠近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工作,聆听他们的想法,既能唤醒社会持续关注呵护新兴职业群体,作为一种工作调研形式,也有利于官方从一线提炼民意,辅助政策制定。
事非经过不知难。
由于是新兴职业群体,外卖骑手的难处,除了在工作上遭遇的沟沟坎坎,灵活就业形式下的“劳动关系”确认难、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新问题,更削弱着外卖骑手的职业安全感。
一旦出现劳动争议和纠纷,“劳动关系”不明时,便难以界定明晰多方利益主体的权责,这些新问题不能被有效解决,便无法免除骑手从业的后顾之忧。
王林坐在马路边感慨的镜头,让节目多了些人文情怀,但节目本身又是严肃现实的,是对外卖骑手生存权益的审视。
节目最吸引我的,不是王林作为官员的级别头衔,而是他正好从事劳动关系政策制定和落实的相关工作,实地体验延伸了他的工作触角,是很好的换位思考方式。
官员走出办公室,亲身体验骑手接单、送单过程,新兴职业的诸多痛点也就顺利进入了政策制定者的视野。
这番切身感悟,则会激励其勤勉为政,推动实施一些带着关怀、面向实际的好政策。
(选自《中国青年报》)分析这篇“中青评论”短小精悍。
开头叙述新闻事件,表明格外关注。
主体部分从两个角度分析原因,一是王林角度,二是骑手角度。
尾段干净利索地得出结论。
(二)联——拓展发散,适度联想“拓展发散”就是“引申”“类比”,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特别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
文章内容是否充实,是否具有针对性,关键就在这一步。
原材料再丰富,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点,一个小小的点,是“沧海一粟”,如果再联系社会现象,就像摄影机镜头的画面定格后又逐渐地放大、放远,展开更广阔的背景一样,使得文章的内涵更丰富、更广阔;能使读者由衷感到从材料内提炼出的观点确实有意义,令人信服;是从“小”到“大”的深化。
拓展发散一般是在第一层次就事析理的基础上联系古今中外的同类或相反事实或相关论述。
与一味就事论事析理的时事评论不同,这种写法因其有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哲理的层次跃升递进,文章便显现出更加高远的境界,往往显得思路开阔,高屋建瓴,给人醍醐灌顶之感。
《中国青年报》记者刘万永曾就2015年全国Ⅰ卷作文题写成《令人质疑的普法》(因是书信,引用时略作删改)一文。
此文开头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引述材料并略作分析,接着表明自己的观点:警方依法处罚交通违规行为是对的,但公开这种“子女举报父亲”的行为是错的,因而对警方的做法表示否定。
主体部分分两层来评议:第一层联系古今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对警方的做法作辩证分析,辨明是非,阐述利害;第二层就不足不当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并适当展望其良好效果,总结全文。
其中主体部分第一层是这样写的:①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后世一直延续。
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家庭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人之间理应亲密无间,如果亲人之间相互检举揭发,相互猜忌和防范,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当然,即使在古代,亲亲相隐也并非要隐瞒所有问题,重大的原则性问题是不鼓励亲亲相隐的,汉人赵岐就认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②警方在微博这一公共平台上公布交通违章案例,既是普法也是警示。
但公布“子女举报父亲”最终使父亲被法律追责,无疑是在鼓励这种行为,也确实产生了这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