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14冯友兰中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docx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docx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度》读书笔记对中国哲学,我一向抱着“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态度。

因为其浩瀚的思想,让人产生敬畏之心。

当我捧起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时,这种感觉顿时释然。

这本书是是冯友兰先生任教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所著,意在向美国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所以其风格便是通俗易懂,并没有使用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讲述,让人一读之后,欲罢不能,作为中国哲学的入门书籍是再好不过的了。

很多哲学书籍若不是太专业,就是通俗到了乏味。

它堪称是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

在我看来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潜移默化的,不能明确的说是什么地位,但举足轻重。

在看地位前要先明确在中国什么被称之为哲学,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人的生活渗透了儒学思想,儒家俨然成为了一种宗教——儒教。

中国之所以在过去被称为 "礼仪之邦 " ,要诚心地感谢这种精神教导。

中国无论哪一派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地关切政治和伦理道德。

因此,它主要关心的是社会,而不是宇宙;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而不关心地狱或天堂;关心人的今生,而不是来世。

它有一心教导人向善去恶,何为"君子之道 " 。

事实上,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思想更像宗教。

“四书”在中国人心目中诚然具有《圣经》在西方人心目中的那种地位,但“四书”中没有上帝创世,有没有天堂地狱。

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人只要没死,他就还在人生之中,就要进行对人生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我们称之为反思,因为它把人生作为思考的对象。

有关人生的学说,有关宇宙的学说以及有关知识的学说,都是由这样的思考中产生的。

中国哲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如儒家学派就经历了很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演变。

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不断舶来的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直到今天。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一直都具有这样的韧性与海一般广阔的精神。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中国哲学史》是一部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下面我将从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脉络、思想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三个方面谈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他从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各种思想流派开始,逐步展现了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对每个思想流派的代表性人物和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还通过对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

其次,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对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他通过对各种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和核心思想的阐述,使我对中国哲学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比如,他对儒家的仁、义、礼、智等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我对儒家思想的丰富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他还通过对道家的自然观、墨家的兼爱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使我对中国哲学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欣赏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

最后,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对中国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他通过对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和智慧精神的分析,指出了中国哲学对当代社会的重要启示。

比如,他指出中国哲学的仁爱精神、兼容并包的思想、和谐共生的理念等,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总之,通过阅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思想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著作不仅使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篇一: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在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之前曾经看过一些他的生平事迹,其中有一则趣事让我记忆深刻。

话说当年抗战时的西南联大,中国的精英知识份子庄辗转撤退到四川腑地的李庄。

车子路过一处城门时,司机提醒大家不要将手伸出窗外以免受伤。

这么一句善意的提醒让冯老开始思索手伸出窗外与受伤的必然性联系。

没错,走神是哲学家有的一种状态。

就在这种状态下冯老的手撞到城墙上骨折了。

金岳霖后来常拿这事情取笑冯友兰。

我不禁联想到是何等的书呆子身上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这本简史是由冯老在美国的讲稿整理而成,短短的二十多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

作者用极流畅的语言将中国自孔子以来的哲学大家一一罗列,并溶入自己的人生睿智与洞见。

虽然现在的语言习惯已经与1940年代有很大的差别,但此书仍然是我阅读的众多哲学类书籍中文笔最洗练的佳作。

实在没有想到一个书呆子能写出这样的书来。

初读此书时脑子里对中国哲学还是浆糊一团,零星浅显的读过一点《论语》、《道德经》、《易经》、《六祖坛经》、《传习录》。

儒家、道家、佛教、禅宗、墨家、入世出世……,这些耳熟能详的中国哲学经典词汇他们背后的历史、涵义我是真不清楚。

很艰难的读完第一遍,花了约一个月的时间。

回头仔细一琢磨,脑子里的中国哲学地图还是模糊一片。

静下心来又用两个月的时间慢慢的读第二遍,某些感兴趣的章节再多读几遍。

渐渐的这幅哲学地图清晰起来。

那些逐渐没落的:墨家、名家、阴阳家、法家……,那些久而弥坚的儒家、道家、禅宗……。

中国哲学的各流派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里相互交融,取长补短,最终凝聚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虽然没有具象化的信仰某一宗教,但5000年的儒家思想文化底蕴已经深深的植入所有炎黄子孙的骨髓之中。

冯友兰在书的结尾中提到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同时他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是对中国哲学史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和阐述,不仅在学术界有着极高的地位,也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这部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述。

他指出中国哲学是一种独特的哲学形式,它注重实践和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

这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和形而上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展现了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其次,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

他从儒、释、道三家入手,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评述,使人们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对各家思想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还对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人们对中国哲学的整体轮廓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此外,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精髓和核心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诠释。

他指出中国哲学的核心是儒家的仁爱道德、道家的自然观念和释家的解脱思想,这三者相互交融、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哲学的独特风貌和内在价值。

他还对中国哲学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中国哲学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最后,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展望。

他指出中国哲学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人们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道德指引。

他还对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中国哲学应当与世界哲学接轨,吸收外来文明的精华,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通过阅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对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和当代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部著作不仅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对于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深刻地剖析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内涵,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对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使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指出,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学派的兴起和发展,为中国哲学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冯友兰先生还对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主要代表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我对各种不同哲学思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对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对中国哲学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指出,中国哲学强调“道”和“理”,注重道德修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内在修养和自我完善,与西方哲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同时,冯友兰先生还对中国哲学的实践性和教化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中国哲学强调实践和教化,注重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这与西方哲学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有着明显的差异。

最后,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对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同进行了深入的比较,使我对中国哲学的独特性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指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社会的和谐,而西方哲学则强调理性思维和实证科学,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同时,冯友兰先生还指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在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社会治理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为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阅读《中国哲学史》,我对中国哲学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异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为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对于推动中国哲学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之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用亚力士多德的话说,它是“思想思想”;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

1.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相当于宗教在其它文化中的地位中国的“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相当于圣经2.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所以儒家思想不是宗教。

3.习惯上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但儒家不是教。

道家是哲学学派,而道教是宗教,二者教义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

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

但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

4.与别国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

德克·布德(Derk Bodde)《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Dominant Ideas in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ulture)“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

-----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

-----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它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后者是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就叫“超道德的价值”,也就是哲学的价值,中国人对超道德价值的追求,体现在哲学里。

5.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中国哲学认为取得最高成就的人是圣人,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认为要得到最高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

而相反,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即普通哲学所谓“入世的哲学”。

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正是中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兴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和儒家哲学思想。

二、冯友兰眼中的孔子和儒家思想冯友兰在书中明确承认孔子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肯定中国哲学中存在一个“道统”,即儒家道统。

这些论断和评价,表明冯友兰在当时是很有胆识和富有创见性的。

因为在经历了批孔反儒的新文化运动以后,虽然有梁漱溟先生倡“新孔学”于其前,但如此明确地高度评价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冯友兰当是第一人。

冯友兰解释了“儒”,阐述了孔子和《六经》的关系,对孔子的思想也做出了许多新的解释。

他对孔子的正名思想、仁义观念、忠恕之道、精神修养发展过程都做了详细的分析。

在他看来,孔子不是“述而不作”,而是“以述为作”。

孔子讲《诗》,不只是练习应对,而强调其中的道德价值;孔子讲《书》,不只记其言语事迹,而注重于引申其中的道德教训;孔子讲《礼》、《乐》,不只讲其形式节奏,而注重“礼之本”及乐之原理。

所以,说孔子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以述为作”,而此种精神和倾向,传之于后来儒家,大都是努力以述为作,遂构成儒家思想之整个系统。

三、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体现的哲学观1、哲学的内涵冯友兰认为:“哲学乃自纯思之观点,对于经验作理智的分析、总括及解释,而又以名言说出之者。

”哲学是要依靠人们的思与辩的。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反复的指出:“假使我们要只用一句话,说出哲学是甚么,我们就可以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换句话说,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就是将人生作为思的对象,就是对于人生有所觉解。

冯友兰认为人区别于禽兽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人对于他的生活有觉解。

觉就是自觉,解就是了解,觉解就是人能够自觉他在做某事。

他将人的境界分为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的人顺应自然本能、社会习俗以及个人习惯而行事,并不能觉解宇宙人生、社会道德价值,也没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篇1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以其清晰的结构、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作为一本入门级的哲学读物,它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哲学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冯友兰先生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的文字流畅易懂,逻辑清晰,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他的观点。

同时,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也令人钦佩。

他不仅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还对西方哲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使得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哲学的发展。

书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先秦哲学、两汉哲学和宋明哲学。

在先秦哲学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介绍了墨子、孔子、老子、庄子和荀子的思想。

他认为,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墨子学派的思想核心,而孔子的仁爱思想则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

此外,他还指出了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以及荀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两汉哲学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介绍了董仲舒和王充的思想。

他认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则对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宋明哲学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介绍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他认为,程朱理学强调理气关系和心性之学,而陆王心学则强调内心的体悟和反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哲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国哲学也对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篇2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份关于冯友兰的读书笔记。

1.背景介绍: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等。

冯 友兰中 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 友兰中 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哲学深邃世界的大门。

在书中,冯友兰先生以清晰的脉络和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哲学从先秦诸子百家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他就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导游,带着我在哲学的历史长河中畅游。

比如说,在讲到儒家思想的时候,那细致的阐述让我仿佛看到了孔子在杏坛讲学的场景。

孔子面对众多弟子,循循善诱,教导他们要“仁”,要“礼”。

这个“仁”字,可不是简单的一个概念,而是包含了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和理解。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简单的八个字,却蕴含着多么深刻的道理啊!想象一下,在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有多和谐,社会得有多美好。

还有道家的思想,老子主张的“道可道,非常道”,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冯友兰先生解释说,这个“道”是一种超越语言和概念的存在,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

这可太玄乎了,一开始我真的不太理解。

但后来,通过书中的例子和解释,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就比如说,四季的更替,日月的轮转,这背后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的力量在推动着呢?也许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吧。

再说说墨家,墨家提倡的“兼爱”,主张无差别地爱一切人。

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是一种非常激进的思想。

想象一下,在一个战乱频繁、等级森严的时代,有人站出来说,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我们都应该平等地去爱,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被书中那些古代哲人的智慧所震撼。

他们在几千年前,就能思考出如此深刻的道理,而且这些道理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

比如说,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先完善自己,才能去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世界吗?还有道家的“顺应自然”,在我们今天这个快节奏、压力大的社会里,是不是也提醒我们要偶尔放慢脚步,听听内心的声音,顺应自然的规律呢?而且,通过读这本书,我还发现中国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中国哲学简史》是著名的中国哲学史的学者冯友兰先生的作品。

这本书是冯友兰的先生1946-1947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做客座教授,给国外的大学生讲中国哲学史的讲稿整理而成的,首先在美国以英文出版的,后面才翻译为中文在国内出版的。

正因为是给国外的学生讲课而写的一本书,所以这本书并不是特别的专业难懂,反而非常的通俗明畅。

对于想了解中国哲学历史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关于中国哲学的入门书。

经常会有人问,中国古代有哲学吗?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

一方面哲学一词本身就是舶来词,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才出现哲学这个概念,在晚清以前中国历史并不哲学更无哲学家的说法。

另外一方面,哲学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定义。

所以冯友兰在本书开篇就给哲学作了定义“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从这个定义出发,儒家、道家等中国古代思想都可以归属于哲学的范畴,因为他们都是我们古代的先哲们对于他们的人生做出系统性的思考的结晶,虽然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哲学家或者思想家。

这也是中国哲学的最大的特点,中国没有如西方的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但中国却有和《圣经》一样被广泛阅读和传播的儒家经典,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必须熟读《四书五经》。

所以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专职的哲学家,但人人都是在学习和实践哲学。

所以冯友兰指出中国哲学的目的“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

中国哲学的精神成就在于造就“内圣外王”的圣人。

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以及精神境界,圣人就是达到精神境界的人。

西方宗宗教只在于给人以超乎现世,而科学逐渐瓦解了宗教的作用。

中国的哲学解决是入世与出世如何统一的难题,因而中国哲学提供给人类发展一个未来的方向。

冯友兰指出,学习哲学不仅仅是知道他它,更重要的是去体验它。

学习哲学并不是为了成为某种人,而是为了人成为人。

但中国哲学有他固有的弱点,首先他的思想体系并不是非常的系统,思想大多杂落在浩瀚的古籍之中。

冯 友兰中 国哲学史读书笔记

冯 友兰中 国哲学史读书笔记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感觉就像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了一番,收获满满,也感触颇多。

这本书真的不简单,它就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历史大剧,把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

冯友兰先生用他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引领着我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哲学大家的思想世界。

比如说孔子,以前对孔子的了解,无非就是知道他主张“仁”“礼”,是个很厉害的教育家。

但通过读这本书,我才真正深入地理解了孔子思想的内涵。

孔子说的“仁”,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它包含着对人的关爱、尊重,还有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准则。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社会,大家都忙忙碌碌,有时候甚至忽略了对身边人的关心和尊重。

要是都能按照孔子说的“仁”去做,那这个世界得多温暖啊!还有老子的“道”,以前觉得这概念太抽象,云里雾里的。

但冯友兰先生的解读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老子说的“道”,就像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花开花落,树叶随风飘落,突然就觉得这好像就是老子说的“道”在起作用,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节奏和规律,我们人类也应该顺应这种规律,而不是强行去改变。

说到庄子,那更是有趣。

他的逍遥游思想,让我好生羡慕。

想象一下,能够自由自在地在天地之间遨游,不受任何束缚,那是多么畅快的事情啊!这也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有时候给自己加了太多的枷锁,不敢去追求真正想要的自由。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这些古代的哲学家们,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在思考着人类的根本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道德的标准、社会的秩序等等。

他们的思考和争论,就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这个后来者能够有幸聆听和参与。

而且,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明白了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

它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和判断里。

比如,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这背后就有哲学的思考。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第二章

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中国哲学的背景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中国是大陆国家。

古代中国人以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

汉语中有两个词语都可以翻译成“世界”:一个是“天下”,另一个是“四海之内”。

海洋国家的人,如希腊人,也许不能理解这几个词语竟然是同义的。

但是这种事就发生在汉语里,而且是不无道理的。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在农业国,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

所以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社会、经济的思想和政策的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他们所谓的“本”“末”之别。

“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

在能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

从事末作的人,即商人,因此受到轻视。

社会有四个传统的阶级,即士、农、工、商。

商是其中最后最下的一个。

而士和农的地位很高,所以在中国,一个家庭若能“耕读传家”,那是很值得自豪的。

反者道之动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反向另一个极端。

借用黑格尔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

这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论点之一,也是儒家所解释的《易经》的主要论点之一。

这个理论对于中华民族影响很大。

由于相信这个理论,即使在繁荣昌盛时也保持谨慎,即使在极其危险时也满怀希望。

在抗日战争中,这个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种心理武器,所以哪怕是最黑暗的日子,绝大多数人还是怀着希望度过来了。

中庸之道,儒家的人赞成,道家的人也赞成。

“毋太过”历来是两家的格言。

不及比太过好,不做比做得过多好。

因为太过和做得过多,就有适得其反的危险。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希腊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

用假设的得到的概念为其出发点,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理推理。

为什么他们有知识论问题,为什么他们的语言如此明晰,原因就在此。

希腊人是以城市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围绕着城邦而组织其社会。

在一个城邦里,社会组织不是独裁的,因为在同一个市民阶级之内,没有任何道德上的理由认为某个人应当比别人重要,或高于别人。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后感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其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深入剖析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和精髓。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冯友兰在书中对中国哲学的起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他指出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在政治、伦理、宇宙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冯友兰还对中国哲学的主要流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深入剖析了它们的思想特点和贡献。

通过对这些流派的介绍,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哲学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冯友兰在书中对中国哲学的精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是“仁爱”、“道”、“名”、“法”、“义”等,这些思想贯穿于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核心思想的分析,我对中国哲学的精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冯友兰在书中对中国哲学的现代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指出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中国哲学的现代意义的探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中国哲学史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哲学的窗口,也为我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智慧,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篇一:《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呈现了一个纷繁的文化盛世,具有深刻的现代意义。

它用严谨的取材精确地论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将古今的哲学思想联系起来,渗透了古典文化,打通融合,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充满了哲思与对现实问题的关怀。

《中国哲学史》主要内容概述在《中国哲学史》的开头,冯友兰老先生讲哲学之于中国与宗教之于西方作了简单的比较,西方人将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当作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中国人却将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当成精神基础。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科学不断发展,冯友兰老先生在书中写道:“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

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

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

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

”而相较之下的哲学却并不受科学发展的负面影响,“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

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无论是对于信奉宗教的人们来说,还是对于推崇哲学伦理的人们来说,假如这个世界上宗教已经达到最高价值没有什么能够再弥补它的存在,那么人们宗教意识的淡薄和宗教的逐渐淡出的确令人感到惋惜。

但是事实却是哲学相较宗教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它能达到更高的价值,因为比起宗教来说,哲学更直接更纯粹,直击生活的智慧与真理。

哲学在中国能够取代宗教的地位,这合乎中国哲学的传统,也体现出了在中国哲学的重要性。

在对哲学与宗教作了一番深析后,冯友兰老先生随后阐述了中国哲学的问题与精神。

他认为中国的哲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出世的哲学,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入世的哲学,中国哲学应该是既出世又入世,既理想主义,又现实主义,实用而不肤浅。

这些在人们看来都是对立的反命题,而将这些反命题统一起来就是中国哲学所追寻的,所要解决的问题。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通过冯友兰先生的介绍,我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多种思想流派的兴盛和消亡。

每一个思想流派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理论体系,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思想流派的兴衰变迁,我对中国哲学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内涵。

其次,冯友兰先生在书中对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我对中国哲学的精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儒家强调仁爱和礼义,提倡人伦之道;道家注重自然和道德修养,强调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和非攻,追求天下大同。

每一个思想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核心理念,对中国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些核心思想,我对中国哲学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哲学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最后,通过冯友兰先生的介绍,我对中国哲学的现实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哲学强调人伦之道、道德修养和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通过学习中国哲学,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哲学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哲学史》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深入研究中国哲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修养,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后感《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先生所著的一部著名的中国哲学专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内涵,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谈谈我对《中国哲学史》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

他将中国哲学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从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到汉代的儒家、道家的发展和兴盛,再到唐宋以后的儒学、道学、佛学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发展,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这些历史细节的了解,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轨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对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释。

他通过对儒家、道家、佛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思想特点和核心观点的介绍,使我对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他对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等核心观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使我对儒家思想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这些思想内涵的了解,我对中国哲学的思想精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对中国哲学的影响和价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他指出,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影响和价值的分析,我对中国哲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通过阅读《中国哲学史》,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思想内涵、影响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对中国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传统哲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哲学的源远流长。

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唐宋儒释道,再到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中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这让我明白了,中国哲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珍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努力学习和传承。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

在书中,冯友兰先生详细介绍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个学派的思想观点和代表人物。

这些学派虽然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和谐、自然、无为等。

这让我认识到,中国哲学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具有很高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本书还让我看到了中国哲学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人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而中国哲学作为一种智慧的结晶,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儒家的仁爱思想可以引导我们关爱他人,构建和谐社会;道家的自然观念可以启发我们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让我明白了,学习中国哲学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还能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后感《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也对中国哲学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中国哲学史》这本书中,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他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和精髓内涵。

在书中,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不同的时期,详细介绍了每个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还对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读者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轨迹和内涵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在阅读《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智慧,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道德修养,强调“仁爱”、“道德”、“礼义”,这些都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和精神追求。

通过阅读《中国哲学史》,我对中国哲学的内涵和精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在阅读《中国哲学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冯友兰先生的学术造诣和文化素养。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学者,他对中国哲学有着深厚的研究功底和丰富的学术经验,他在《中国哲学史》这本书中,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和精髓内涵,使读者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核心价值有了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冯友兰先生的学术态度和研究方法,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精神和治学态度,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和感召。

通过阅读《中国哲学史》,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中 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 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感触颇深。

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让我对中国哲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中国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思想文化极度繁荣的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各种学说层出不穷。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各自提出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宇宙的看法和主张。

儒家强调“仁”和“礼”。

“仁”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礼”则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孔子认为,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遵循社会的礼仪规范,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只要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就能保持和发扬这种善良的本性。

道家则主张“道”和“自然”。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一种超越人类理解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

道家倡导人们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摆脱世俗的束缚和烦恼。

庄子更是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寓言故事,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越的向往。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

墨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地相爱,反对战争和侵略。

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由于其过于理想化,在后世的影响相对较小。

法家则强调以法治国,主张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

法家的思想在秦国得到了实践,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也因其严刑峻法而备受争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哲学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汉朝时期,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儒家思想体系,被汉武帝采纳,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人们开始探讨宇宙的本体和人生的意义。

唐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与中国本土的哲学思想相互融合。

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出现,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程朱理学强调“天理”和“格物致知”。

他们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天理,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可以领悟天理,从而达到道德的完善。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读后感在读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之后,我深感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了更加自豪和自信。

冯友兰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哲学的起源、形成和演变过程。

他首先从易经和道家哲学开始,深入阐述了中国人对宇宙和人类生存的思考,以及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接着,他介绍了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强调了仁爱、孝道、礼制等东方文化的特点。

同时,他也对佛教、墨家、法家等不同的哲学流派进行了详细介绍,揭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哲学的深邃和与西方哲学的差异。

中国哲学更加注重整体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相比之下,西方哲学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理性思维,关注的重点也更偏向于地理和科学。

冯友兰的书并不是简单地介绍哲学的概念和思想,而是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中国哲学的价值和意义。

他强调,中国哲学的核心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注人的自我完善和道德修养。

这种以道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存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中国哲学的独特之处,也更加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责任。

我们应该秉持着中国哲学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交往中,我们都应该以仁爱和孝道为指导,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而有意义的世界。

总的来说,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给我带来了对中国哲学的新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让我深感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激发了我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的愿望和动力。

我相信,通过学习和继承中国哲学的智慧,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代社会的变革和挑战,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进步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爱的刘老师,您好!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冯友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在家就是一点不好,琐碎的事情较多,原以为有了上个月的铺垫,对中哲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想着这次读冯先生的中哲史会好许多。

当真正翻开书去读时过程远非轻松,因为冯先生的书初版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些概念本身就很抽象了,而本书内容有以半文言的形式书写的,所以读起来感觉很是别扭,费了老大的劲才囫囵吞枣似的将它看完。

深刻体会到有很多书是需要反复研读的。

这次笔记没有把重心放到冯先生对于中哲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重要观点的梳理,因上次笔记中已较为详尽,这次就不再赘述了。

以下是结合冯先生的书的内容及其写的中哲史的特点,做的一些摘录及整理。

在本套书中,冯先生将整个中国哲学史分成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上下两篇。

子学时代共16章,主要讲先秦诸子。

冯先生认为,自春秋迄汉初,在中国历史中,为一大解放时代,于其时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及经济制度,皆有根本的改变。

这是一个大解放、大变动、大过渡的时期,所以出现了诸子并起的哲学发达时代。

到汉武帝时期,推行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言论思想极端自由的空气从此消失了。

到此,子学时代终结,而经学时代开始。

冯先生把从董仲舒到康有为、谭嗣同、廖平为止的时代称为经学时代。

清末年,中外交通,中国社会各方面又起根本的变化,经学时代也就结束了。

他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科学实践,感觉到这两大时代的哲学有着本质的差异。

子学时代的特点是建造,经学时代的特点是阐述。

子学时代奴隶制解体,封建制尚在形成中,新兴的阶级及集团各有自己的社会力量,必须要有自己的代言人。

秦汉以后,政权统一,政教合一的格局越来越完备,很多哲学家“以述为作”,借古代经典为招牌,装进新的内容,冯先生称之为“旧瓶装新酒”,从而形成经学时代的特点。

在《中国哲学史》中,冯先生着重于哲学家本人思想的重新整理。

他认为,中国哲学在论证及说明上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相比,大有逊色。

在中国哲学史中,精心结撰,首尾贯串的著作较少,往往哲学家本人或其门人后学,杂凑平日书札语录,便以成书。

所以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在形式上无系统。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哲学家的哲学无实质上的系统,否则将不成其为哲学。

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在形式上无系统的中国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

每个哲学史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哲学观点来写哲学史,重新整理历史上哲学家的哲学思想的,冯先生也不例外。

当时西方哲学流行的看法,哲学包含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两小部分。

冯先生认为,西方哲学,每一部分都有及发达之学说,相比之下,中国哲学注重人事,注重内圣之道,注重修养,不注重知识。

对宇宙论的研究也较简单。

中国哲学家除了一起即灭的之所谓名家外,都不重视逻辑。

正是这种认识,冯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首先注重的是人生论,其次是宇宙论,很少注意知识论。

他对从《易经》以来中国哲学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没有多少叙述。

他对自己喜欢的哲学家思想叙述充分,如用整整一章介绍朱熹。

而他对明清之际的唯物论集大成者王夫之却只是十分简略地提到。

两相比较,显出了当时冯友兰思想的局限性。

冯先生认为,就本套《中国哲学史》的内容来讲有两点可以引以自豪的。

一点是把先秦名家的辩者区分成两派,另一点是分辨出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思想的差异和各自特点。

此二点均为前人所未提出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

总之,通过阅读了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可获得对中国两千余年的诸多哲学思想较为广泛与细致的了解,亦能对这位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的早期思想,有一大致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