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笔记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绝对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具有一维性。

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具有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离开了时空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空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空同样是不存在的。

时空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与无限性。

2.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3.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客体的现实活动。

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处于主导地位和中心地位。

在实践过程中,主体受到客体的限定,又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从而超越现实客体。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马哲笔记

马哲笔记

马哲笔记终极笔记:马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关于马哲的读书笔记

关于马哲的读书笔记

关于马哲的读书笔记【篇一:马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848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整个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来改造世界和获得自由。

哲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爱智慧”的意思。

从古至今的一切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和运用。

哲学和其他科学是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本源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如水、火、气等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观点,但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

马哲笔记

马哲笔记

1.意识的能动作用?答: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的对立面互相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整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4.什么是马克思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3。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马作文之马哲著作读书笔记

马作文之马哲著作读书笔记

马哲著作读书笔记【篇一:马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848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整个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来改造世界和获得自由。

哲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爱智慧”的意思。

从古至今的一切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和运用。

哲学和其他科学是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而意识则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本源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如水、火、气等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观点,但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一)在英国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安葬着一代伟人卡尔·马克思。

墓地上,马克思的青铜头像端放在花岗岩墓碑上方,墓碑正面刻着青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墓志铭'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也宣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无论是在中国的传播中,还是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解释'中国的理论指导意义,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实践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将永葆其青春活力,马克思还活在当代世界。

《活着的马克思》作为通俗理论读物,力图通过对马克思的革命生涯、思想理论和伟大人格,向广大读者再现'真实的马克思、睿智的马克思、崇高的马克思',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内涵的理解,提升掌握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自信,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活着的马克思》开始就以'历史的巨人'为题,对马克思诞生的时代、马克思勤奋好学的青少年生活、为真理而奋斗的毕生经历、实现人类思想伟大革命的实践和理论过程等内容作了叙述,再现了恩格斯所言的马克思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意蕴。

如果想到《活着的马克思》主要作者程建宁将军已是80多岁的老人,从1951年抗美援朝参加空军以来,60余年坚持不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可以清楚,《活着的马克思》所说所言,实际上会聚了他们对马克思生平事迹的真情,蕴含了作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我读《活着的马克思》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真信者才能为之。

《活着的马克思》接着以'天才的头脑'为题,集中以马克思(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九篇经典著作为线索,对马克思的思想精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作了阐释。

马哲自已整理笔记

马哲自已整理笔记

第一章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基本的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或者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运动、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认为世界是互相联系的、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具体表现是:辩证法有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辩证法承认矛盾,并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并把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归结为外力的作用。

这是二者根本对立的焦点。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关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主要表现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的是世界的状况“怎么样”。

二者的相互联系表现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研究并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存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而具体的科学研究揭示的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存在的特殊规律。

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各门科学的概括总结,并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的产物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理论来源: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哲笔记(电子版)

马哲笔记(电子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戏子出品版权所有联系扣扣:8240222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4.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弟,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罗伯特欧文,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5.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6.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话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7.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本原,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8.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对其不同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反之是不可知论。

9.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是?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10.意识的产生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11.为什么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劳动和交往中形成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共8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共8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共8篇)第1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读后感院系专业姓名学号马克思哲学读后感——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走向21世纪哲学是什么?在我没有看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之前,我想,我对于“哲学”这两个字没有一个清楚的轮廓。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

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哲学就是在我们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有一个明确的声音告诉你做出任何一个选择所要面对的未来与结果。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读完马克思哲学,我才知道这样一个天才提出了这么多平常人未曾发现的理论,知识,哲学原理。

虽然说马克思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逐步才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正确认识。

但面对他的这么多巨大成就,我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他。

他是世界的巨人,给我们照亮了前方的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并基本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包含以下内容:(一)辩证的唯物论(二)唯物的辩证法(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四)历史唯物论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包含十九个基本原理他们是;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否定之否定原理;1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4.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5.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9.人的价值原理.在这十九个基本原理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时间的观点,正是这一点给我的启发最深,下面我就这一点说说自己的理解。

马哲笔记整理

马哲笔记整理

马哲笔记整理绪论: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章: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具体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第一性,何者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6.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7.物质的含义: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8.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9.时间:(1)含义: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2)特点: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1)含义: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2)特点:三维性。

1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1.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含义: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中;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联系具有多样性:(主要方式有):直接与间接联系、内部与外部联系、本质与非本质联系、必然与偶然联系。

事物普遍性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马哲读书笔记

马哲读书笔记

马哲读书笔记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读书笔记马哲是一门很好的哲学课程,它讲究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

成认世界统一于物质,成认世界是按自己的客观规律运动开展的。

因此,学好马哲对我们处理事情,完善个人的世界观来说,是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但是马哲其中的根本原理又大都较为抽象,较难理解和把握。

第二,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关系,在哲学教学中是一个难点。

所以在学习上,可以用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来表示一个事物内部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本性。

说明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联结、渗透、贯穿的趋势即同一性,相互排斥、反对、限制、否认的倾向即斗争性。

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不存在同一个事物之中,就无法斗争;同一性是包含差异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差异,事物就成了混沌一体。

由此更进一步,用太极图的变动情况来说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开展中的作用,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质量互变规律和否认之否认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展开。

第三,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和世界的根底,把抽象原理放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比较,通过对生活的联想可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比方,在讲“矛盾”概念时,分析“人生的辩证法”,生与死是一对矛盾,生就是死,死昭示生,生之顶峰死亡感觉,死亡过程生之喜悦。

再如,在“矛盾不同阶段上的特殊性”时,可以引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基尔凯郭尔关于“人生三阶段”的学说,来说明青年是审美阶段,享乐占主导;中年是伦理阶段,责任占主导;老年是宗教阶段,信仰占主导。

另如,在分析否认之否认规律中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相似性时,用黑格尔的话进行引申,“同一句话,由老年人讲出来,还是由年青人讲出来,其所包涵的思想都大不一样”。

以“人生如梦”这四个字为例,青年人表达了一种失恋、失败后迷失方向的感受,对老年人来说那么是历经沧桑、面对死亡的无奈。

综上所述,学习马哲要客观地学,科学地学。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

马克思哲学读书笔记【篇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德意志意识形态》 .................................................................................................... . (1)《共产党宣言》 .................................................................................................... (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8)《论我国革命》 .................................................................................................... . (10)《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11月——1846年8月)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离实际、没有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

(一)写作意图和背景1. 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2. 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3. 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二)本书主要贡献第1卷,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

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的代表性思想。

本书最伟大的贡献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三)主要内容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进行科学论述1. 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科学阐述。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 王德峰 笔记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 王德峰 笔记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王德峰笔记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是由王德峰编著的一本哲学读本,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和思想。

以下是王德峰的笔记摘录: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推动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重视是其与其他哲学体系的重要区别之一。

马克思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与物质的交往中获得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解放的关注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解放劳动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私有制的批判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剥削,是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以上是《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笔记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对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非常有帮助。

马哲笔记整理

马哲笔记整理

马哲笔记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定义)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一、哲学界观,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二.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我们的社会三、(唯物主义3个历史形态\\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人本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虚构出某种脱离物质的自我并把它当成唯一真实的世界本源客观唯心主义:虚构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成万事万物的创造者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第二节一、(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1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社会经济前提2无产阶级的壮大为独立的政治カ量提供阶级基础二(意义)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1实现了研究对象的革命变革(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2实现了哲学内容的根本性变革(辨证唯物+厉史唯物、唯物论+辨证法、自然观+厉史观的统一)3马哲的本质特征及其精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第二章第一节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概念和意义列宁的定义:(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客观实在性:2、辩证性3、可被感知的一、实践的本质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基本观点,他坚持物质观和实践观的统实践是指人能动的改变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a.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b.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2、实践的基本特点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4、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二、主体和客体的关系1、主体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主体具有能力结构(3基本要素)a.人本身的自然力b.进入主体实践活动领域,为主题所实际掌握、运用得知识和经验c.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a.个人主体:从事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的个人b.群体主体:以一定形式组织起来,共同从事实践活动的集团c.社会主体:一定地域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整体客体是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进入主体实践领域的客观事物a.自然客体: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人工自然物 b.社会客体:社会存在、社会关系c.精神客体:思维心理等精神现象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存在的三种关系: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间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关系:主体和客体间反映与被反映关系价值关系: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实践关系是基础,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从属于实践关系,并为实践关系服务2、实践是人类世界分化根源和统一基础第三节一、认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1、意识的起源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1○2○32、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客观物质的主观映像(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2、意识活动是一种主观的创造过程3、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过程的调节和控制4、意识能动性突出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正确>促进,错误>阻碍)第四节一、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多样性的统一1、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多样的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及其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整个宇宙都是物质的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的实践活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4、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二、实事求是的哲学含义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更本要求:1、世界统一于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2、物质世界在时空中是运动、变化、发展的3、物质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第三章第一节b.条件性二、发展的实质;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观点新生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不可战胜规律:a.新事物的出现,实在旧事物内部孕育成熟的b.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吸收继承发扬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而且添加了旧事物不容的丰富新内容,比旧事物优越,具有强大生命力一、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1)矛盾及其客观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畴(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a.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依赖着,不能孤立存在和发展b.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存在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矛盾的对立性(矛盾着的对立面间相互排斥的属性,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两者的关系:a.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b.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c.同一性是由条件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a.内因(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和外因(通过内因而作用)及其在市委发展中的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在物质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双方联为一体,互为条件,使对立面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矛盾的双方的互相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c.矛盾的斗争性在物质发展中的作用:根本作用在于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d.二者的结合构成动力矛盾同一的相对性主要指它的有条件性;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主要指它的无条件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绝对性)a.矛盾无处不在b.矛盾无时不有(2)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相对性)a.矛盾性质的特殊性(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不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也不一定—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b.矛盾地位的特殊性(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是出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发展的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是出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读书笔记

肖前《马哲原理》读书笔记(首稿)序人大从去年开始对各哲学专业的初试专业课里基本上都设有“马哲原理”的考科,肖前的〈马哲原理》则成为公共的必备参考书。

我前不久才拿到此书,所以准备起来稍显匆忙,不过我想还是尽量尽快做完第一遍复习,并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所欠缺之处,期待各位的批评与指正。

谢谢!综观历年试题,人大马哲考试特点是,理论性与现实性都很注重,与当年时事联系紧密。

考研试题大多是基础知识的考点,例为名词解释题、简述题,和论述题三大类。

名词解释一般以传统的定义解释为最佳(有不少同学很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精神,很值得赞赏,但我想说的是那是你考上之后的事,那样说出来才有分量。

个人愚见,不苟同者还请见谅!)。

如参考书上或是《马哲小词典》上的解释都是可以的。

简述题答题要点包括:先解释观点,再阐明其内涵和意义,有的题目要你谈个人见解时方可说上几句,但一定不要反“政治”,这是原则问题。

论述题答题原则类似简述题,在内容上适当扩展,意义上更深入分析,尽量答得有层次性、有逻辑性,要饱满。

适当时可恰如其分地表达个人见解,点到为止即可。

好了,不再赘述其它。

下面我先就目录方面做个总体分析。

肖前的这本《马哲原理》分上下册,共为十八章。

相对非马哲专业的参考书而言,算是比较细致的一本。

可见的是人大对马哲的重视十分。

上册部分有九章,下册九章,从书目的编排上看像是从一般到个别,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体而言,马哲还是四个部分内容,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

其中前三个部分是基础部分,历史观是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出题的倾向所在。

(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看法了)由于非马哲专业的考试在历年试题中都以中西哲史为考科,从04年起才改考“马哲原理”所以参考来源很有限,因此我们最好能参考下马哲专业的考题,主要是分析每年的考试重点与方向性的东西。

去年已考过章节为: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四章、第十六章。

其实重点部分也就是这几章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书笔记2

马克思主义哲学读书笔记2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实践转向,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由于马克思主义发现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实践转向,从而完成了一项哲学革命。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的实践原则是其基本的建构原则,科学的实践观点则是其首要的基本观点。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以实践为基础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和发展的最现实的基础,是哲学生命力的源泉。

1:从对象看,哲学研究的诗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正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而人与世界的关系最现实最深切的基础是实践。

因此,真正的哲学无疑应以实践为基础来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

2:从内容来看,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获得灵魂。

哲学从总体上统摄时代的内容和文明,反映着时代的本质特征。

由此而言,真正的哲学也从实践中获得的最精致、最珍贵的东西,离开社会实践,时不能从实践的困扰中解脱出来。

3:从特点来看,哲学具有优越性,它是最高智慧,但总得以现实的实践为前提和起点。

超越性(即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反映,人的普遍性在于不受物质限制,按任何一种事物的尺度进行创造,并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遍性,或者说实践的普遍性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它标志着人赖以生活的世界范围展开的广度和深度。

人的普遍性就是实践的普通性,人的实践性之的所以是人的普遍性的表现,在于实践确证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是人在实践中所获成果的自然性积绽和社会性积绽,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关照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面镜子。

二: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和实质:1: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传统哲学是形而上学,即关于超验存在之本性的理伦,力国从一种“终极存在”或“初始本原”,中去理解和把握事物,抽像的物质成了一切变化的主题,抽象的实体成了交物的本性和存在的致动固,哲学变得敌视人了,旧哲学崇尚的理念“气”等一种抽象的存在,而黑格尔崇尚绝对精神,绝对理性也高人人耸于祭坛之上,人成了绝对理性自我实现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第一章哲学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一哲学与世界观1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 哲学:是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学会的。

3 常识:常识是人类世世代代经验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自发的、零散的和非理论性的。

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是宝贵的,有些常识也包含对世界的总体性理解,具有某种世界观的意义。

哲学与常识常识也包含着世界观,但这样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哲学的世界观是系统的、理论化的世界观。

4 宗教:宗教也是一种世界观。

宗教的本质特征是对神的信仰。

宗教中的神的形象特别是一神教中的神的形象,被视为一切力量的源泉,一切智能的根据,一切情感的标准,一切价值的尺度。

哲学与宗教宗教也是系统的世界观,但宗教的世界观以某种信仰为前提,不是彻底的理性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世界观则是具有彻底批评精神的理性世界观。

5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应人与世界之间的丰富关系的。

有些艺术作品也蕴含着对世界的根本性理解,并为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哲学与艺术艺术也表达对世界的理解,但是艺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哲学则用概念、逻辑来表达。

6 科学:科学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实证地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科学以未分化的形态包含在哲学的母体中科学与哲学哲学与科学以不同形式把握世界。

科学更注重实证研究,用量化的方法描述世界;而哲学更注重与抽象研究,用思辨的方法解释世界。

哲学以科学为基础,可以为科学提供理论指导。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人生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它决定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读书笔记学哲学与用哲学——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马工程”系列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理论读物,涵盖了最新的理论成果,读后给人的集中印象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本”。

该书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特色在于阐述每个理论之后,提供了深入浅出的指导实践的原则和要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因为: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的生命运动仍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取之于自然,社会实践活动始终要以自然界为基础;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但实质上是以物质力量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总之,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认识客观规律,并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能动地改造世界。

而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环节,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

2.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原理:社会生活之所以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科学的实践观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基本环节,将其各个组成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我们党倡导的一贯传统和作风。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必须善于学习。

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自觉地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笔记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笔记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历史科学,它侧重从运动变化的形态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范畴、原理以至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并依据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发展过正中的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实践的哲学,从根本上说,它是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又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的。

同时也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的理论升华和结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有客观条件和历史必然性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和理论思维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是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实现出来的。

表面上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史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思想发展史,实际上它是由历史发展必然性决定的理论思维的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史就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是历史发展和理论思维发展内在逻辑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活动、实践活动的统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转向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经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是辨证的唯心论者。

他们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和他们从革命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同步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发展,是和他们批判研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黑格尔的辨证法思想密切相关的,也是他们深入实际斗争参加革命实践密切相关的。

他们用批判研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黑格尔哲学所获得的新认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推动实际斗争的深入,又参加实际斗争所取得的新认识来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成果。

他们能够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正是他们的理论斗争和实践斗争相互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1844年至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离开了费尔巴哈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这为他们共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原理奠定了基础。

对哲学和经济学文献的批判研究在马克思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对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其后果的研究则在恩格斯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马哲笔记整理

马哲笔记整理

马哲整理笔记一、马克思哲学是对以往哲学的超越1、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强调的是,它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动物,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题方面去理解。

(1)马克思并不是否认旧唯物主义,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恰恰相反,马克思在他的全部论著中都首先是坚定不移地承认外部自然界对人及其思维的优先地位,承认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思想路线,并一再声明,自己是唯物主义的。

(2)马克思批判的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而没有从实践的方面去理解,正是在这第二方面,马克思展开了对旧唯物主义的批评,并在这种批评中提出了新的理论思维方式。

2、对于唯心主义的批评,马克思突出强调的是,它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并且进一步指出,它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在对唯心主义的总体评价中也包含着2个方面的意思:(1)在与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相对比的意义上,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及从人的感觉或思维出发去看待思维对存在的关系。

(2)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不仅是抽象地发展能动的方面,而且它只能是抽象地发展能动的方面,因为它作为唯心主义哲学,当然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正是在这第二方面,马克思展开了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并在这种批判中提出了新的理论思维方式。

3、马克思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点,以实践作为观察和处理一切哲学问题的出发点,全面地解决了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能动性与本源性的关系,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实现了哲学理论观点的根本变革,创立了以实践观点为其根本特征的新哲学。

二、马克思“实践观”1、道德实践观:产生和形成的根据与基础主要是道德人性论,把人仅仅理解为道德人、理性人,把德性、理性、精神性看做是人的唯一特性,割裂了人与自然性、物质性和感性,因而,他们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一种纯粹的伦理道德行为是一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教化,及仅仅具有内在价值,内在追求与内在超越的道德实践,而把具有外在利益和外在追求的客观物质活动,生产劳动都排除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
阅读篇名:
《共产党宣言》
简要背景: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1848年2月在英国伦敦用德文首次发表。

它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部著作篇幅不大,只有3万多字,但在世界上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由于它的问世以及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开创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世界上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组织,产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由于它的问世以及马克思主义其他著作的发表,马克思被评为世界公认的人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共产党宣言》在世界上的传播非常广泛,其发行量仅次于《圣经》,被翻译成200
多种文字,成为全世界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必读的著作。

主要内容:
全书分为四部分:
1、资产者和无产者:阐述了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
过的作用,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

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2、无产者和共产党:揭露了雇佣劳动中隐含着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指出无产阶级的
历史使命就是“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

并勾画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轮廓。

3、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列举并分析了当时存在的种种号称为“社会主义或共产
主义”的思潮的实质,指出它们与马克思所指的“共产主义”的区别。

4、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表明态度:“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
图。

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应用唯物史观,深刻分析资产者和无产者产生、发展和相互斗争的过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提出了震撼世界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通常习惯称为两个必然。

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是整个《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是马克思、恩格斯应用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即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出的是生产资料的
私人占有制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终无法克服的矛盾。

它集中体现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

典型观点:
1、“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里,指出了无产阶级必然代替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必然的历史过程。

2、“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当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消灭私有制的程度时,还没有创造出足以消灭它们的条件时,任何人为地消灭它们的企图非但不能真正达到目的,反而会因此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非但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贫穷、落后和愚昧的状况,反而在相当长时期内使这一状况滋生蔓延。

无论在现阶段还是在将来,只要私有制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只要非公经济还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它就必然存在和发展,并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这里强调的消灭私有制,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形式的私有制,并不是要消灭那种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而是特指那种利用财产的私人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私有制,是特指那种以剥削他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

3、“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这句话让我着实感动。

“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

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

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过去资本主义私有制中,资本家垄断了资本,这样的世界给我感觉不像是社会在运转,倒像是一个机械在运转。

马克思认为“做一个资本家,这就是说,他在生产中不仅占有一种纯粹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地位。

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


4、“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
劳动的权力。


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不但坚持每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不限制人的自我实现,而且更进一步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没有谁可以凭借自己对社会产品的占有而对另一个人进行奴役。

5、“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
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这段话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成为统治阶级之后,面临的基本任务是增加经济总量,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

加快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是人类社会从资本
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的主要任务。

只有极大的发展生产力、丰富社会物质财富,这样才能不断缩小以致消灭资本主义留下来的工农、城乡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三大差别。

6、“坚持共产党代表广大无产阶级这一观点的,而无产阶级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

共产党
才是国家真正的统治者,代表人民的利益进行国家的管理。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说得非常好。

可说和做毕竟是两回事。

换句话说,假如共产党不能真正代表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则这一主张就是一纸空谈,一个笑话,一场骗局,只会导致统治者受益而人民却无法得到真正的利益。

共产党是否真正代表广大无产阶级,这取决于共产党是否真的是完全无私的。

无论是国家,还是共产党,说到头,掌握权力资本的还是“人”。

7、“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
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这就揭示了资产阶级的二性就是不断地追求剩余价值,因此,他们不断的想要扩大市场、寻求新的市场这样各个民族、国家就逐渐的联系起来了,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新的世界市场。

从这里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本性和利益驱使的必然结果。

8、“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的进行革
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这里说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正进生产关系就必须重视生产工具的改进。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素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否则就会被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个人体会:
在此之前,对于《共产党宣言》,我知之甚少。

读完之后,我对于一些问题有了新的思考。

尽管近些年贪污腐败以及很多曝光事件让很多人对共产党产生了质疑,但无可置疑,是共产党带领中国富起来,让很多人摆脱了贫困,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并正视这些问题,而不能自欺或自夸。

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党,必须以实际行动竖立好自己的威信才行。

这样,贪污、腐败、司法不公、与民争利、新闻独裁、实行欺骗性统治,才会从中国消失。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真正实现为广大无产阶级谋求利益。

我想马克思也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大的方向而已,其具体的情形则在于我们自己的探索,比如说改革开放就是我们对发展生产力的探索成果。

探索的道路虽然坎坷,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追求真理,一定可以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原理发挥到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