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理念的六个转变
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观念转变
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观念转变【摘要】现代社会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文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践能力培养、跨学科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路和观念转变。
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则需要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和项目合作;推动跨学科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未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元化学习路径,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也需要再次强调,以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学生为中心、实践能力、跨学科教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能够提升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水平。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强的教学环节,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引入更多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于推动教育体制的变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促进教学改革,高职院校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3 .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方法 高职教育是 本科 的压 缩式 教 学 ,学 习的 时 间相对 较短 ,实践 较 多。因此 ,在对课本理论 内容 的学 习和社会实践要 互相结合 。对 于教 学方法 ,也要把理论和实践互 相结合 ,寻求更加有 效易于接受 的教学 方法 ,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效率 。 4 .更 新 高职 教 育教 学 理 念 的意 义 4 . 1以人 为本 的教学理念是 时代发展 的需要 高职教育以人为本要做到根据学生 的个性 和能力去挖 掘其 潜能 和 内在的价值 ,促使其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教 学过程 中,要结合 学生 的 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 ,提高学 生学习积极性 ,引 导学生参 与 到学 习的过程 中,开发其思维和创新 能力 ,可以使用讨论 式教学 、情 境教学等方式 。 , 4 . 2互动式教 学理念 是提高教 学效率 的重 点 互动式教学理 念是将 教 师和学 生放 在一 个平 等 的地位 上进 行 学 习、交流 ,以促进师生之 间的感情 ,培养 良好的学 习氛 围。在这样 一 个 学 习环 境 中 ,可 以锻 炼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和 动 口动 手 能 力 ,通 过 教 师 对学 生的辅 助,提 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高职教育 中对人才 的培养 。 4 . 3开放性教学理念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 证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 中要 营造一 个开放性 的空间 ,让学生 在课 堂上的学 习感到 自由平 和,不受 教材 和教师 固有 知识的约束 ,开放式 的对 学生进 行培训 。通过 师生 间和学生间 的互 相交流 ,资 源共 享 ,共 同进 步。这样教学理念有利 于培养创新 型人才 。 4 . 4信息化教学理念是推动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关键 高等职业教 育教学过程要 善于利用 高科技 的信 息技术手段 去促进
职业教育课堂革命改革思路
职业教育课堂革命改革思路
职业教育课堂革命的改革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转变教育理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
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式学习、
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强化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部分。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完善课程设置:根据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完善课程设
置,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课堂革命的需要。
6.建立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
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7.利用信息化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
教学资源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8.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将课堂与工作场所相结
合,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实践经验。
通过以上改革思路,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于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转变
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转变郭扬摘要:高职教育既坚持“大力发展”。
又着力“提高质量”,在规模扩展和内涵提升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推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呈现出七大转变:办学理念由封闭转向开放,评估指标系统由本科压缩型向高职特色型转变,师资引进与培养由学科型教师向双师结构转变,教学内容由注意理论和学科体系向注重实践和就业能力转变,课程系统建设由稳定的学科课程向灵活的模块化课程转变,办学模式由单一学校办学向校企资源共享的管理平台转变,培养方式由单纯依赖课程教学向注重实习实训转变。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七大转变近5年来.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年均增加30万人以上的双重压力下,高职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却由2004年的42%逐年攀升到2008年的68%,平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由此可见中央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三大战略以来.横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大领域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功不可没。
正是由于高职教育既坚持‚大力发展‛,又着力‚提高质量‛,在规模扩展和内涵提升有机统一的基础上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呈现出以下七大转变。
一、办学理念:由封闭转向开放办学理念是封闭还是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办学者改革的决心。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温总理又多次指出,‚只有职业教育才是真正面向人人的教育‛。
温总理这些讲话和指示都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应具有开放的办学理念。
近几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就,就体现了高职院校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
办学理念的‚开放‛,主要包含了体系开放、机制开放和模式开放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真正面向全社会.要求高职教育体系的开放:二是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要求高职教育机制的开放;三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求高职教育模式的开放。
高职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我有幸参与到教学改革中,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高职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从“教”到“学”:将课堂重心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优化课程设置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课程设置优化的几点思考:1. 坚持需求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合理设置课程,确保课程与产业发展相匹配。
2. 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深化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特色课程,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提高就业竞争力。
4.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数字化资源等,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教学方法创新的几点实践:1. 采用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展项目教学: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运用翻转课堂: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实践,课后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高职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高职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更为实用的课程设置和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教学方式,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我国高职教育在近些年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包括教学理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师资队伍短缺等。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高职教育的改革,引导其朝着更加适合时代和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均以纯理论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实际技能的培养。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经验来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也需要通过职业导航和就业指导等手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职业教育类和技能型培训两种。
在新常态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
因此,我们可以将实习和实践环节重视起来,并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更加实际、有效的职业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师资队伍的优化师资力量是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当前,高职教育师资力量普遍薄弱,缺乏更加专业的教学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招聘和培养高水平的教育专家和教师,提高高职教育的师资力量。
在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也需要更加精细化地分工,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
四、课程设置的创新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普遍缺乏新意,往往沿袭传统的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
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我们需要更加充分地考虑市场需求,引进更加有实战意义的课程,提升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培养质量。
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面。
五、国际化的发展高职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国际化的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竞争力的人才。
同时,在国际交流和学术合作方面,也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从而提高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应当实现的十个转变
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应当实现的十个转变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应当实现的十个转变1.由重视为短期目标服务转变为重视为长期目标服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产生的建议书提出,终身学习是一个有多条通路的旅程,技术与职业教育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它不能仅局限向学习者提供某种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而应为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做更通用的准备。
职业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在培养学生直接成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劳动者的同时,也有兼顾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
职业学校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可教育、可培训性的劳动者,成为具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劳动者。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从远处着眼,增加基础性、通用性、复合性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长期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服务,为今后的教育和培训创造接口和条件。
2.由重视受教育者的共同性转变为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职业教育就是要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实现个人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3.由适应单一人群的受教育需要转变为适应多种人群的受教育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的建议书提出:“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应当设计成综合性的、广为覆盖的,以容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它应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
”“无论是正规的或是非正规的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都应是可以变通实施的模式,以便使下列人群能够接受:失业者、早期缀学者、校外青年、因居住地和距离原因处不利地位者、农村居民、土著人、城市中处绝望境地者、在非正规劳动力市场中和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很恶劣者、恶劣劳动条件下的童工、难民和战后复员士兵。
”4.由刚性的教育管理系统转变为柔性的管理系统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减少刚性,增加柔性,增强自身及时服务经济社会和适应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
一些地方和职业学校的实践证明,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是增加教学管理制度的柔性的有效措施。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六个转向”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六个转向”[摘要] 从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概念入手,从以下两方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进行了解析:一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必须实现“六个转向”。
[关键词] 教育理念高等职业教育市场需求产学结合所谓“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可作如下界定:它是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持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境界。
基于这一界定,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就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作一解析。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其实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定位的认识,即理清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教育体系的关系的问题。
只有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才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实然”“应然”状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在办学实践中真正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然”状态(1)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构成了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两者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
(2)现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定位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的普通教育系统,包括普通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斗博士研究生教育;而职业教育系统却只有职业高中、职业技校或中专→高职(大专)。
(3)招生体制不合理,造成人们思想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
2.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应然”状态“高”和“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高”,决定了它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和管理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着重进行高智力含量的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毕业生能够掌握熟练的、高智力含量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对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适应性,这是它区别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特征。
谈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理念的“五大转变”
加 强人文 社会 科学 的学 习 ,使之 关 心 国家 大事 ,思 考 社会 家 长 的长效 沟通 机 制 ,有 利 于 了解 学 生 的思想 意 识 。二 要
与人 生 问题 ,为提 高学 生素 质奠 定知 识基 础 。
了解学 生 的成 长经 历 。在 学生 的求 学 经历 中 ,总有 一些 让
是 提 高学生 的 知识水 平 。知识 水 平 的高 低在 一 定 程 育 工作 针 对性 的首 要条 件 。家庭 的结 构 、经 济状 况 、所 在
度上 影 响着 学生 素 质 的高 低 。在 学 好 专业 知识 的基 础上 , 地 域 、文化 水平 和 氛 围等 ,都 影 : 阐述 了高职 学 生素质教 育 工作 的开展 ,促 使 工作理念 发 生五 个方 面 的转 变 ,并 分析 了五 大转 变的 具体 内容 ,即由外在 向 内在 、 由宏观 向微 观 、 由理 论向 问题 、由虚 向 实、 由 实践 向创新 的转 变 。 关键词 : 高职 学生 ;素质教 育 ;工作 理念 ;转 变 中图分类号 :G7 i 1 文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号 :10—7 o (0 8 2 o 1—0 o9 6 0 2 0 )l一 0 3 2
二是 把握 学生 思想 动态 。学 生关 心 什 么 ,是素 质 教 育 学 生素 质产 生 变化 的事 件 。成 长 的喜 悦与 烦恼 ,经 历 的成
工作 的 出发点 和落 脚点 。 因此 ,我们 通 过 谈 心 、调 查 、开 功 与挫 折 ,都记 录着 学生 的思 想波 动 ,尤 其要 及时 把握 学 座谈 会 和 心理 测试 等 方 式 ,了解 和把 握 学 生 的思 想 动态 , 生 的思想 变 化 ,有 针对 性 地 开 展素 质 教育 工 作 更 为重 要 。
浅谈高职教育理念的转变
浅谈高职教育理念的转变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世界发展趋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高职教学理念表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美国、德国、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都有一些新的动态。
下面做一简单的介绍。
美国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NCRVE)在1995年为联邦政府提出了“关于生计的教育与培训的立法建议”以供政府立法。
其主要精神可归纳为:(1)教学理论要求职业性和科学性内容相结合,可使今日的学生获得能适应明日需要的各种理念;(2)教育的目标应使学生在受教育后能获得就业准备;(3)教学计划的安排基于保证学生能向更高层次教育继续学习;(4)不能仅局限于职业入门要求的具体技能,而要关注到行业的或职业的各个方面,应着眼于广义的行业或职业范围。
德国对职业教育理念的阐述主要有以下4点:(1)教学口径在加宽,由针对岗位拓宽到职业或行业,甚至是某类职业或行业,并顾及职业生涯;(2)教学目标在提高,由单纯为了就业,走向就业升学并重;(3)教学要求由满足上岗,扩大到增强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以及继续学习的可能性;(4)教学内容上由突出强调实际技能的获得转换到既重视专业基础理论又着重实际技能训练,加强非技能性能力的教育;(5)教学模式上重视产学结合。
法国短期技术学院的大纲要点也可归纳如下:(1)教学中既要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接受的不是一种固定的职业训练,而是一种多科性、综合性的教育,以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适应技术发展及多种职业;(2)让学生具有从无限的知识系统中汲取和提炼所需知识的能力;(3)专业技术课程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不是使学生学会某些具体的工艺知识和技能,不是获得解决某些问题的现成方法,而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技术应用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7年修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将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分为5A和5B二类。
高职教育属于5B类。
5B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职业指导要实现“六个转变”
职业指导要实现“六个转变”作者:鲁江旭陈礼富张健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年第01期摘要:当前就业形势严峻,面对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实现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的转变;群体指导向个性化指导的转变;讲授指导向实练的转变;社会适应学校向学校适应社会的转变;校企合作向多样化、多元化的转变;职业指导向社会化的转变。
只有这样,职业指导工作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需求发生变化。
尤其是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已波及到毕业生集中就业的珠三角,企业用人机会大幅度降低,就业形势极为严峻。
面对这一新的挑战,职业指导工作是安于现状,还是有所创新?是固步自封还是有所突破?如何才能推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笔者认为,职业指导应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实现如下几个转变:一、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的转变目前,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仍停留在两个层次的就业指导方式。
其一,“职介式”。
一般的工作内容是:毕业生各类数据统计和上报,就业协议审核,发放报到证和改派,办理暂缓就业手续,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组织各种招聘会和企业宣讲会等,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
严格来讲,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应是行政管理的职能行为,属于事务性工作,是一种低起点、浅层次的“职介”工作。
其二,“传授式”。
泛泛地讲讲就业形势与政策,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或其它高校的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传授一些求职技巧和创业常识,要求学生调整心态,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等,这样的就业指导只是一种“大众化”的普及行为,不可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个性、职业兴趣、个人素质与技能,有区别地加以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也不可能解决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那么,就业指导的方式如何才能从“职介式”“传授式”的窠臼中脱离出来,完成其质的蜕变呢?这就需要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的转变。
职业指导是“以被指导者的学历、体力、人格、工作经历、职业意愿与不同职业对劳动者的不同需要相协调为前提,帮助和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主体意识和职业规划发展意识,并为其准备就业、选择职业以及在职业中如何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和技能,然后根据社会职业需要情况为被指导者提出职业发展方向的建议,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或更加胜任的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位与发展的活动。
试析高职教学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
试析高职教学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
近年来,高职教育已经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这种转变的目标是将高等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角。
这样的转变可以提供更加积极,高效的学习环境,以此培养更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
在“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在这种模式下,教学过程通常是被动的,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兴趣没有充分考虑到,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较差。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并产生了学生的消极情绪,如焦虑、不安和压力。
与此相反,“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教授变为指导者、协助者和评估者。
这种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领导、提供信息和资源,以及建设合作、团队合作和项目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目标。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参与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
学生的积极情绪和自信心得到了加强。
“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适应现代人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知识技能。
以高职教学为例,学生中心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就业环境,有效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学生中心教学模式也注重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具备敢于创新和迎接挑战的勇气。
转变理念,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高职教育
转变理念,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高职教育一、认清高职教育形势,端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
然而,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从理念上彻底转变才行。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在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就业难的严峻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每年都有上百万名大学生都不能及时找到工作。
那么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怎么体现高职教育的优势,在千军万马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则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首要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则不但会影响学院的招生质量,甚至直接关系到学院的生死存亡。
二、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的教学原则高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毕业生的竞争优势也在于他们比普通高校毕业生具有更多的实用技能,因此我们在作教学改革时务必要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上切实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的原则。
三、“重能强技”需要在学时安排上有所侧重实用技能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需要学习者不断的进行实践才能形成。
因此我们在实践性强的课程学时安排上需要有所侧重,而不能象征性安排几节实训课就可以了。
以擒拿格斗技术这一课程为例,它是安全保卫专业最具特色的专业课程之一,内容融拳击、腿法、摔跤、散打、擒敌等技术于一体,既体现了安全保卫人员的职业特点,又能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技能。
四、注重考核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情况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性强,掌握了相应的实用技能。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同时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时,也要改变过去过多倚重理论考试这一单一形式的考核方式,转为注重考核学生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
如在消防实用技术课的考核时就不能只考理论,而要考核学生使用灭火器的技能掌握情况;在安全防范技术课的考核时,学生要实际演示各种安全防范设施的操作方法;在擒拿格斗技术的考核上则不但要看学生对各项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还要通过实战对抗的方式,考核学生将技能在实践中运用的情况。
教师六个转变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从知识传授者到引导者转变过去,我以知识传授为主,过分强调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
如今,我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努力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从课堂管理者到课堂参与者转变过去,我注重课堂纪律,将学生视为被管理者。
现在,我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尊重学生的意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现在,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四、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转变过去,我主要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优劣。
现在,我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转变过去,我习惯于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现在,我尝试开放式教育,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六、从个体教学到集体教学转变过去,我注重个体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辅导。
现在,我认识到集体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这六个转变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这六个转变的总结:1.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综合素质。
4. 开放式教育,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5. 加强集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6.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化这六个转变,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形势下中职教育需要的六个转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录取分数的不断“平民化”,高中教育也正有走向普及的趋势,无形当中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招生难,随之而来的是入学后的教育难,毕业后的就业难。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应对呢?笔者认为我们应当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1转变教育观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同属于我国的教育体系,但是作为职业教育来讲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也就是职业教育提供的是面向某一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需要学校提供的是专业性的教育,而普通教育是提供的基础性教育;其次是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教育提供的教育应该是实践技能和实践时间更多的教育,教学过程要与实际的生产生活高度拟合,进而培养面向社会发展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第三是职业教育的“地域性”和“行业性”,很多职业学校是依托地方支持和行业企业办学,具有浓烈的地域性和行业性,这些学校的办学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和所属的行业企业,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所以,作为中职教育的工作者,要根据所在单位、地域特点以及行业特点,改变“泛类教育”的观念,更多的倾向于“职业化”、“实用化”和“专业化”。
2转变管理观念随着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不断发展,留给中职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招生难已是近几年中职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
各个学校使出浑身解数力保招生数量,在这个过程中就难免会有“只重数量不看质量”的现象,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基础素质较差或者后进生偏多的情况,而且该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所以从学校角度讲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面对中职生,我们需要更多的宽容和爱心,教师本身要改变以往单纯的“管理”观念,转变为“服务”理念,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对于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要让“爱”来说话。
但是作为老师的“爱”要和家长的“爱”有所区别,我们的爱不能是家长式的溺爱而应该是是非分明的理智的爱;我们的爱不能是盲目的爱而应该是处处体现人生哲理的深刻的爱;我们的爱不能是浅尝辄止的模糊的爱而应该是成为学生指路明灯的更深层次的爱,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拉近距离,亦师亦友。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理念转变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理念转变2016年12月2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作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的讲话。
刘延东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涉及理念转变、制度创新、体系构建、政策配套等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诚然,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决定了什么样的教育制度、体系以及政策。
因此,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理念转变是前提。
理念如何转变?笔者认�椋�三个基本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
首先,为什么要转变理念?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就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指导性战略。
值得关注的是,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相比,《决定》体现出了“新”的内容。
首先,明确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概念。
其次,明确提出“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办学原则,同时强调企业应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
这一系列的提法与2010年颁布的《纲要》强调“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
《决定》无疑是十八大以后我国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份重要文件。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明确指出,《决定》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
这意味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将发生重大调整,也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应注意到这个改变,我国职业教育不应该再延续之前的发展方式了。
因此,与之相适应,包括理念、制度等在内方方面面都应发生转变。
其次,树立什么理念?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指出,“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很可能偏离社会需求。
”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以政府主导下的公办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办学格局是不利于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
事实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三十多年来的历程也表明,现有的政府主导的、以公办职业院校为主体的办学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适应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很难有所作为。
1转变高职教育观念
’1转变高职教育观念,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欧、美等国高职教育均以为企业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及中高级管理人员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可以加以借鉴,在保证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培养直接为生产、管理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因此,在整个教学和培训过程中,应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相互渗透的原则,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训的比例,并且对新知识、新技能的传授和社会能力的熏陶给予足够重视,增强其社会适应性2保证培养的人才有实力应对职业流动和提升的挑战。
#1针对企业界的需求,
加强专业和课程设置建设。
欧、美各国的专业设置都有极强的针对性,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依据开发和设置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我国高职院校在调整课程体系时,也应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适时开设新的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同时下设多个专业方向,使适应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1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
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模式均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授课方式,或采取模块式教学,或采用能力单元模式等,强调学术性和职业性两方面的平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同时,严把学生的“出口”质量关,针对不同专业辅之以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水平。
我国高职教育在此应加以借鉴,改变传统的学科授课模式,大胆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模块式教学;在制定考核评价方案时,变笔试为主为多种测评形式并用,逐渐探索出适合本专业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实行弹性学制的基础上,逐渐推行并逐步完善学分制,增强评价的弹性,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试析高职教学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
试析高职教学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高职教学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模式的变革。
过去,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角,教师几乎是所有学生思想与能力的救世主和导向,而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受教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之下。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高职教育也应当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辅导员。
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中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担任主要角色,决定教学的内容、进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
而学生中心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等因素,发掘学生的潜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精神自觉性。
高职教学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体现了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是因为人类社会在不断推进,不断取得创新,对于教育教学来讲,这也是一种发展的趋势。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自己当做知识的唯一来源和权威,而应当将教育教学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掘自身的潜能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在高职教学中,实行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二是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提升学生在实际社会中应对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师应当设计更加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追求课程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四是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课堂反思,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不但知道学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高职教学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是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变革,这一变革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育理念的六个转变
(2007-04-10 14:06:36)
转载
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高职办学实践越来越表明,要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就必须实现“六个转向”:
1、由单一的智商教育转向注重情商教育。
智商决定成绩,情商决定成功。
技能教育要求突显情商教育,情商教育更能突显高职教育的特色。
因为对高职学生重点是技能教育,技能和情商关联度最高。
美国著名教育家、企业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学得的知识和技术,85%是靠他做人做事的方法和能力”。
这“85%”就是情商能力,但却是我们大学教育的盲区,所以,高职教育要把情商和智商教育并重,增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本领。
2、由单一的灌输教育转向互动式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体,两个主体只有互动起来,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为此,高职教学要在五种新课型(案例型、辩论型、研讨型、参与型、体验型)的基础上,做到五要五不要:要启发式、互动式,不要填鸭式、灌输式;讲课内容要高于课本、活于课本,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讲课要有实战内容,多讲案例,不要空对空、就理论讲理论;讲课要旁征博引,富有趣味性,不要枯燥乏味;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乐学,不要虐学而使学生厌学。
只有建立乐学体系,把灌输教育变成互动式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由精英教育转向岗位技能教育。
过去高等教育是全国教育的宝塔尖,是最高层次,“物以稀为贵”,高等教育就成了一种精英教育,大学生是天之骄子。
精英教育不体现大众性,不体现岗位技能教育和情商教育,这种精英教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学生都认为“我上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成为了天之骄子,毕业后注定要当人上人”,这种择业思想和理念沉淀在几代大学生身上,到现在还挥之不去。
高职教育是岗位技能教育,一定要走出精英教育的宝塔尖,放下架子,认认真真给学生打造技能,实实在在搞“蓝领”教育。
4、由应试教育转向创新型教育。
我国的应试教育是最不成功的教育,致使我国670万知识分子一百年都没有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我国教育和文化的悲哀。
党的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到2020年把中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省委省政府也提出“建设成创新型龙江”,这座大厦若想要建立,必须要靠“两块基石”来支撑,一块是创新型教育,另一块是创新型科研。
创新型教育出创新型人才,创新型科研出创新型成果,有了人才和成果,创新型国家才能真正实现。
5、由整齐划一的共性化教育转向个性化的特长教育。
这个问题是中国的一个老问题,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都强调共性化教育。
共性化教育淹没了学生特长,泯灭了学生的爱好和天赋,很难培养出更多的专家和科学家。
因材施教,兴趣是最好的选择,爱好是最大的特长,特长是最好的专业,我们要
尊重学生的选择。
岗位千差万别,那么,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也应该千差万别,只有大力开展个性化的特长教育,才能培养各有所长的技能型人才。
6、德育重点由空泛化的传统说教转向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但由于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空泛化和说教化,教学方法上也都是正面灌输,使得其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在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触及人性中最根本的心灵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在搞好正面传统教育的同时,要侧重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好更快,能“一对一”的解决问题,避免马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