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19课鞭贾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 第五单元19 鞭 贾
◆19鞭贾本文通过买鞭人和卖鞭人的话语,引入作者对时下官员的抨击,进行了巧妙的政治联想,紧紧抓住鞭的质地进行描绘,并与朝中官员的个人能力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强烈的隐喻关系。
可以说是对当时官场中个别官员的一种激烈抨击。
一笑而过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
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
面对赞扬和激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上进。
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
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只要你敢于微笑;误解和仇恨是暂时的,只要你达观待之;赞扬和激励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耽于梦想;烦恼和忧愁是暂时的,只要不被它左右。
大海茫茫百舸争流。
不拒众流方为英雄本色。
风雨欲来春花凋落,凭栏眺望,阳光总在风雨后。
潮涨潮落,云卷云舒,闲庭信步,高挂前进的风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
别再留恋破碎的旧梦,别再沉迷于往日的幸福光环,别再计较人生的得失,别再担忧明天的天气。
既然选择了前进就只管风雨兼程,微笑送走不愉快的乌云,不要让他们遮住你的眼睛。
不要因为今天的痛苦而否定明天的幸福,不要因为微小的成功而迷失方向,不要因为眼前风雨而否定明天的阳光,因为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也不要因为错过月亮而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星星。
既然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不一笑而过,从头再来。
舒展自己的笑脸,实实在在地为着理想而追求。
我们的心灵会因为不懈的追求和微笑慢慢地充实。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赏读: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比喻有才华的人是很容易崭露头角的,很容易得到人家赏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赏读:“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 19、鞭贾》
《鞭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等。
2.能力目标:通过把握文章寓意,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3.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敢于批判社会时弊的精神品格,以及胸怀社稷的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2.难点:理解文章寓意,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填写下面几道诗文填空题。
)1、孤舟蓑笠翁,。
2、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3、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
4、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
(此前,我们学过柳宗元写的诗歌,意境深远;学过他写的游记散文,幽凄冷寂;学过他写的传记,精彩生动。
其实柳宗元不仅诗歌、散文、传记写得好,他的寓言也写得很出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寓言——《鞭贾》)二、解题:1、关于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
805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
此后,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
2、关于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有“寄托”的意思,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
寓言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一种散文文体,在先秦时就已经很发达,汉代以后,最善于写作寓言的,要推柳宗元。
柳宗元寓言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也如他的其他文章一样,情志高远精深,风格活泼多样,被誉为开创了寓言的新纪元、新境界。
第五单元19鞭贾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鞭贾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并掌握部分特殊句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寓言《鞭贾》,获得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的发展;促进灵活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阅读寓言过程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文化传承与理解品味柳宗元的寓言故事,理解和借鉴寓言文化,学习自己创作寓言。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字词、特殊句式。
2.理解《鞭贾》如何由物及人来表现寓言的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鞭贾》是如何由物及人来表现寓言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寓言”关键词:《农夫和蛇》;《龟兔赛跑》;《吃不到葡萄的狐狸》;《伊索寓言》;简单的故事;含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二、初步感知1.朗读;2.这个寓言有哪些人物?大概在讲什么?鬻鞭者、富者子、余三、再次感知:积累文言词语、特殊句式(一)找出文中有关“鬻鞭者”的句子,朗读。
▲思考:鞭贾是如何把鞭卖出去的?“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鬻鞭者:伏而笑小怒大怒(依靠的是“贾技”)▲点拨:(1)文言字词:鬻:卖;贾:jià,价格;(2)文言句式:复之以五十:[以五十]复之;状语后置。
(二)找出文中有关“富者子”的句子,朗读。
▲点拨:(1)文言字词:适:去;翲然:轻飘飘的样子;(2)文言句式:持以夸余:持(之)以[(于)余]夸;省略句,状语后置。
(三)找出文中有关“余”的句子,朗读。
1.穿插文言字词积累:(1)汤镬“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鑊。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释义】煮着滚水的大锅。
古代常作刑具,用来烹煮罪人。
(2)扬汤止沸:把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以图阻止住沸腾。
不成功的补救办法,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用图片解释“栀”:栀子花,栀粿(潮汕地区端午节的小吃)。
▲点拨:(1)文言字词:爱:爱惜;爚汤:烧开水;栀:用栀染;蜡:用蜡打; (2)文言句式: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判断句。
19、鞭贾-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19、鞭贾-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一、教材分析《唐宋散文选读》是一本面向高中生的散文选本。
本书选取了唐宋时期的经典散文作品,内容涵盖哲理、人生、自然、文学、历史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教案将围绕其中的一篇文章——鞭贾,进行教学分析和设计。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知识目标:•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散文的基本结构;•理解鞭贾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掌握鞭贾这篇文章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文学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能力目标:•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文学阅读和鉴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文学问题和文化难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课前准备,让学生预先阅读《唐宋散文选读》中的鞭贾这篇文章。
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片来引入新话题。
可参考以下的一些问题:•是否有学生读过这篇文章?是否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是否有学生了解过唐宋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散文的基本结构?•学生对鞭贾这个词汇本身是否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逐渐进入正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积极性。
第二步:教学重点在引入话题后,可在课堂上通过PPT或讲解的方式,重点讲解以下内容:鞭贾的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鞭贾是一篇唐代的文言文散文,作者是杨绘,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
这篇作品主要写唐代范长孺在掌管龙门石窟工程时遇到了贪污受贿的官员贾思勰,通过范长孺的力挽狂澜,鞭打贾思勰,最终完成了工程,故事情节十分吸引人。
鞭贾这个词在语境中意为严惩贪污腐化的官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唐宋时期的文学特点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两个时期之一。
唐代文艺复苏,以诗为主流,而宋代则以散文为主流,散文创作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唐宋散文写作的基本特点:•文笔美观,语言生动;•主题丰富,内容深刻;•结构简洁,表达明确。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鞭贾练习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鞭贾永州因柳宗元而闻名天下,“永州之野产异蛇”妇孺皆知。
只可惜能医大风、疗挛腕、杀三虫的永州异蛇却没有让令世人敬仰的柳先生延年益寿,以至于他离开永州四年后便与世长辞于广西柳州了。
这是质朴憨厚的永州人世代不忘的一大憾事。
然而,柳子庙于古老的永州城西昂然而立。
不用说天下之大,日月之悠,一个古而小的永州之野亦不乏青磷金印、达官冢陵,可在百姓的心目中又有谁能与柳子庙相媲美呢?)(选自道客巴巴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风华正茂的你,望着江山,心中的斗志似乎汹涌澎湃着。
革新派,可惜呀!选错了道路,纵使竭尽所能,怕也只能是一声叹息,叹这世间的不公,胎死腹中。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触犯了大官僚、大贵族的既得利益。
似乎没有一点悬念,结局是悲壮而惨淡的,遥远的南方田野上,走着一行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人群。
这便是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为官的“八司马”。
文人遭遇政治,悲剧便诞生。
陈子昂如此,白居易如此,你亦如此。
没有人理解,更是悲哀的事!你是大唐历史上仕途最不顺的诗人,一个命途多舛的男人,一个伤痕累累的男人。
【课内挖掘】柳宗元在柳州兴办学堂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大力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由于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区域,远离文明发达的都市,柳州一直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弊风陋俗长期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和心灵。
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
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
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
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
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开荒建设当地是丘陵地区,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
看到百姓艰苦贫困的生活,柳宗元下决心改善这样的面貌。
他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
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5.19《鞭贾》教学设计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鞭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运用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运用(重点)。
3.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难点)。
二、教学步骤:(一)预习检测1.找出本文中的五个通假字:(1)其贾宜五十。
贾:读音jià,同“价”,价格、价值(2)则蹇仄而不植。
植:同“直”。
(3)其节朽墨而无文。
文:通“纹”,纹理(4)则遬然枯。
遬:读音sù,通“速”,极短时间,极快速。
(5)余曷不至于公卿?曷:读音hé。
通“何”,为什么。
2.翻译以下句子,辨析加点词在独特语言环境下的特殊含义:(1)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看那鞭子的柄歪曲不正。
握:动词活用为名词,“握柄、把柄”。
(2)向之黄者栀,泽者蜡也。
——过去的黄色是用栀染的,光泽是用蜡打出来的。
(判断句)栀: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栀子染”;蜡: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蜡打出来”(3)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
——后来出去东郊,在长乐坂下拥挤争道,马匹互相踢踏,于是狠很地打了一鞭子,鞭子就断成了五六节。
(省略句+倒装句:争道(于)长乐坂下=(于)长乐坂下争道)五六:数词活用为名词,“五六节”(二)复述寓言故事,谈谈自己对寓言蕴涵的道理的理解1.复述故事情节:卖鞭——买鞭——视鞭——濯鞭——鞭折2.研讨:对鬻鞭者的外貌描写能否删掉?讨论并明确:(1)对鬻鞭者的外貌描写的句子有:“伏而笑”“小怒”“大怒”“后可”(2)这些外貌的描写很重要,不能删掉,因为这些描写形象生动的刻画了鬻鞭者在讨价还价过程中的虚假、奸诈。
卖鞭者能把握买主的心理,有圆滑的销售技巧,是成功买卖的因素。
3.研讨:对鞭子的描写能否删掉?讨论并明确:(1)寓言主要从三方面对鞭进行了描写:外表:“首”—“握”—“行水”—“节”—“举之”—“色泽变化”。
使用:“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
质地:“空空”——“粪壤”(2)对鞭子的细致生动的描写不能删掉,原因:A.已经很清晰的知道这条鞭子的外表尽管引人注目,但是,却是一条没有多大用处的鞭子,是华而不实的鞭子,显而易见,鞭子不值五万元。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19鞭贾教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鞭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借寓言故事阐述的深刻道理。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现世的忧愤之情,增强当代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教学重点:通过把握文章寓意,理解文章内容、主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一、导入*“黔驴技穷”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它来自于柳宗元所写的寓言故事《黔之驴》。
柳宗元善于借寓言故事塑造拟人化的艺术形象,阐明深刻的道理,很有哲理意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柳宗元的寓言《鞭贾》。
*二、预习思考* 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复述故事情节。
*“富者子”“坠于地,伤焉”是谁的错?*明确:故事情节,卖鞭——买鞭——视鞭——濯鞭——鞭折。
外表。
首,拳蹙而不遂。
握,蹇仄而不植。
行水,一去一来不相承。
节,朽黑而无文。
举之,翲然若挥虚。
色泽,黄而泽。
效用,“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
质地:“其内空空然”、“其理若粪壤”。
*三、简介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现存192篇诗文。
*四、写作背景*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
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
目的抨击时弊。
*五、整体感知课文*1、全班齐读课文,小组分工合作,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词。
粤教版选修《鞭贾》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鞭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鞭贾》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主题;2.掌握《鞭贾》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3.分析《鞭贾》中的情节转折点和主要冲突,并进行批判性思考;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鞭贾》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主题;2.掌握《鞭贾》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分析《鞭贾》中的情节转折点和主要冲突,并进行批判性思考;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具;2.学生课前阅读《鞭贾》的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鞭贾》的书籍封面,并引导学生了解《鞭贾》的故事大致内容。
Step 2: 情节分析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鞭贾》的故事梗概,学生逐一复述故事中的重要情节。
2.教师将《鞭贾》中的情节画成时间轴,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起承转合。
Step 3: 人物形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鞭贾》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学生依次介绍各个人物,并搜集他们的性格特点。
2.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整理成表格,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Step 4: 主题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鞭贾》的故事,探究故事中主要传递的主题信息。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各自的主题解读,并归纳出共同的主题。
Step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的复述,让学生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进行整合。
2.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第二课时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鞭贾》的相关影视资源,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Step 2: 冲突与情节转折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鞭贾》中的情节转折点,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高潮、低谷和分水岭。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冲突点和情节转折,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Step 3: 分析片段1.教师介绍一段《鞭贾》中的片段,并引导学生细读、分析片段中人物的言谈举止、动作和心理变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片段的分析和解读,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高中语文第19课鞭贾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拳蹙.( cù ) 栀.子( zhī )
僮.子( tónɡ ) 马踶.( dì )
通假字
(1)则蹇仄而不植. (2)则遫.然枯
( 同“直〞 ) ( 同“速〞,极短时间,极快速 )
一词多义
(1)爱吾 不爱 爱. .其 珍黄 器而 重泽 宝肥 饶动之词地, 喜爱动词,吝惜
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动词,举起
第五单元
第19课 鞭 贾
必备知识·素养根底
No Image
梅雨 [唐]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雪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赏析】 作者借阴晦的节气抒写心中郁闷。首联写梅雨季节的景 象,颔联写柳州之荒凉,颈联写天气景象,一片朦胧晦暗,正是诗人此 时境遇的象征。尾联写白色的衣服因边城气候变成了黑色,而非京城尘 埃所染,言外之意是从此入京无望,政治前途渺茫。
2.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文本本 身固然重要,但标题、注释、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无视,它们是整体 把握文意、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 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注释及题目,看这些工程为整体把握提供了 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看出处,看 注释,看试题。
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答案】A
【解析】掌管天下土地、户籍的是户部。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
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
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
1.课文为何对鞭子进行详细的描绘?有何作用? 【答案】其目的是为文章主旨效劳,使读者首先形成一种主观的感 觉印象、再在后文类比朝中局部官员的现象,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 成了。 2.作者在描述鞭子时进行了由色泽到质地的描绘,这样写有什么 意义? 【答案】为下文朝中官员本质的披露做铺垫,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 写作目的,更加深刻地揭示这一局部官员的精神实质。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五单元第19课鞭贾Word版含解析
第佃课鞭贾If 文本导字------------E)基础整合1. 通假字(i)举之翲然若挥虚焉⑵则遫然枯,苍然白(3) 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 (4) 其节朽黑而无文. (5) 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 (6) 余曷不至于公卿 2. 古今异义(1) 余曷不至.于.公卿。
古义:升级,升官。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2) 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
古义:不做什么事情。
今义:没有问题。
(3) 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
古义:“于”引出动作的对象;“是”这些。
今义: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其节朽黑而无文.。
古义:纹理。
今义:文章、文字等。
(5) 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古义:热水、开水。
今义:烹调后汁特别多的副食或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同“飘”,轻飘飘。
同“速”,极短时间,极快速 同“直”,与曲相对。
同“纹”,纹理。
同“没”,陷进去,消失。
同“何”,为什么。
3. —词多义适市买鞭:动词,到......... 去I -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动词,女子出嫁⑴适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动词,符合、适合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副词,刚刚-王适有言,必亟听从:连词,如果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动词,吝惜°吾爱其黄而泽:动词,喜欢、喜爱、. 11⑵爱鞭贾:名词,商人‘ •-------------------------------------------------------------------其贾宜五十:名词,价格以求贾技于朝:动词,贩卖(3)贾平子每岁贾.马:动词,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动词,做买卖谋于众,不以贾好:动词,求取I --------------贾祸:动词,招惹、招引4. 词类活用(1) 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动词作名词,把柄。
高中语文 第19课《鞭贾》 粤教版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
如何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
参考: 应该说文章的作者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其
政治上的理想抱负和个人情操在文中表现的比较 充分。在最后,作者写到“当其有事,驱之于陈 力之列以御乎物……而获坠伤之患者乎!”可以 看出,作者是为当朝者担忧,也就是为社会担 忧——有如此官员在朝,如何不让人为君主和社 稷揪心。
整理课件
• 当今那些伪装自己的外貌,粉饰自己言论,以求 在朝廷推销自己的人,职位恰好与他的才能相当, 就很好了。一旦(朝廷或上级)出错,给他的职 位超过他的能力,就很高兴;如果恰如其分,他 们就反而会恼怒地说:“我为什么不能升级到公 卿?”这样而官到公卿的人还真多啊。处在没事 的时候,即便过个三年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一旦 有事,命令他们施展才能,处理国家大事时,凭 着他们空空如也的能耐,粪土一样的质地,而责 成他们实现大力甩鞭的效用,哪里不会有在用的 时候被折断而以致于获得像摔伤一样的忧患呢?
挥虚焉。余曰:“子何取于是
而不爱五万?”曰:“吾爱2其 穷:尽
黄而泽,且贾云者……”余乃召 爱:珍惜,吝 僮爚汤以濯之.则遬然枯,苍然白。惜
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富
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 爱2:喜爱
东郊,争道长乐坡下。马相踶, 汤:热水
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 向:从前
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
整理课件
•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 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与韩愈齐名,并称“韩 柳”,是“古文运动”的倡 导者。
整理课件
结构 • 卖鞭、买鞭者之言 ----------抨击时世
引子 -------------------目的
整理课件
正音正字
鬻(yù ) 蹙(cù) 蹇仄(jiǎn zè ) 翲 (piāo)然 濯(zhuó) 爚(yuè) 遬 (sù) 栀(zhī) 踶(dì) 曷(hé )
【文选】高中语文第19课鞭贾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关键字】文选鞭贾学案整体探究1.作者是如何刻画“鬻鞭者”和“富者子”形象的?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在对鞭的描述时进行了由色泽到质地的描绘,这样写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先是对鞭的外表进行了具体的描绘,折鞭之后,又用“空空”、“粪壤”等词对其质地进行了表述,作者如此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对下文朝中官员的本质作一披露,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写作目的,更加深刻地揭示这部分官员的精神实质。
3.柳宗元这篇寓言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要小心谨慎,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蒙骗;受骗后不要执迷不悟;追求表面华美而不重实用是虚荣心所致,后果不可思议。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青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充实自己;不要追求那些虚名微利,多做一些实在的事情,为社会多贡献一份力量。
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富者子,适市买鞭适:恰好B.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灭:陷没C.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濯:冲洗D.则遬然枯,苍然白遬:迅速【解析】适:到,去。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连词,就;B项,代词,它的;C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却;D项,代词,代鞭子。
【答案】 C3.下列表现马鞭的质地极差的一组句子是( )①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②吾爱其黄而泽③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④举之翲然若挥虚焉⑤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⑥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⑤⑥ D.③⑤⑥【解析】②指鞭子好看的颜色;⑤写富者的浅薄;⑥写作者验试;①③④从用途、构造、重度写鞭之质地极差。
_高中语文第19课鞭贾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第19课鞭贾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富者子,适.市买鞭适:恰好B.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穷:终端C.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濯:冲洗D.则遬.然枯,苍然白遬:迅速【答案】A [适:到,去。
]2.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B.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C.举之翲然若挥虚焉D.今之栀其貌,蜡其言【答案】D [“栀”“蜡”名词作动词,用栀、蜡装饰。
]3.下列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市之鬻鞭者.②泽者.蜡也③必五万而.后可④吾爱其黄而.泽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答案】B [①……的人;②表判断;③连词,表承接;④连词,表并列。
]4.下列各句中,与“以求贾技于朝”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持以夸余B.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C.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D.彼,人也;予,人也。
【答案】C [A项,省略句。
B项,判断句。
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D项,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
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五万而后可。
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
且贾者云。
”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则遫然.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
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
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
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其分则善。
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高中语文 19 鞭贾达标训练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鞭贾课时训练19鞭贾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五百,则小怒B.持以.夸余C.以.求贾技于朝D.以.夫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解析:C项,表目的的连词,来。
A、B、D三项,介词,拿,用。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持以夸余B.则遬然枯,苍然白C.以求贾技于朝D.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解析:C项,介宾短语后置,A、B、D三项是省略句。
答案:C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6题。
(导学号50800035)《三事忠告》二则[元]张养浩治官如治家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
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
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
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
相.时度力,敝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禁家人侵渔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纟丽踵也。
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
有官君子,其审择焉。
(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常有是训.矣训:斥责。
B.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牧:治理。
C.相.时度力,敝者葺之相:观察。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9课《鞭贾》word学案
高二文言文选修《鞭贾》学案答案班别:姓名:学号一、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鬻( yù)鞭拳蹙( cù)蹇仄( jiǎn )( zè)翲( piāo )然爚( yuè)汤濯之( zhuó)遬然( sù)黄者栀( zhī)粪壤( rǎng )相踶( dì)曷不 ( hé )二、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1)则蹇仄而不植植通直,笔直(2)则遫然枯遫通速,快速三、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市之鬻鞭者卖(2)其节朽墨而无文纹理(3)适市买鞭到,往(4)持以夸余向我夸耀(5)则拳蹙而不遂弯曲,皱缩(6)视其握,手握的地方(7)则蹇仄而不植歪斜(8)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这(鞭子)(9)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烧热水(10)以求贾技于朝者献技(11)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效力,施展才能四、一词多义1、鞭贾:商人2、其贾五十:价格3、复之以五十:回复,引申为还价4、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5、有富家子,适市买鞭:到,往6、适有孤鹤,横江东来:适逢7、以求贾技于朝:朝廷8、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入朝9、马相踶:互相10、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偏指一方,你五、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今之栀其貌,蜡其言________用栀子染色,用蜡涂抹,即粉饰,妆扮动词活用作名词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________手握的地方,把手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则遫然枯,苍然白________变白六、判断下列句式类型并翻译(1)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 判断句)译文:(原来)过去的黄色是用栀染的,光泽是用蜡打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以求贾技于朝。
( 状语后置句)译文:来请求向朝廷献技(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
19、鞭贾-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19、鞭贾-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鞭贾这篇唐代散文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分析鞭贾这篇文章的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3.领悟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意义;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鞭贾文章的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应用;2.教学难点:文章的主旨和思想的领悟和把握。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课相结合;2.小组讨论和展示;3.课外阅读和写作。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出鞭贾文章,简要介绍文章和作者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读文并分析(15分钟)教师分段带领学生仔细阅读鞭贾这篇文章,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认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效果。
3. 理解思考(10分钟)利用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指导学生分组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思想意义,引导学生合理解读文章,并掌握言外之意,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4. 课堂练笔(20分钟)根据鞭贾这篇文章,设计相关作文题目,指导学生练习写作,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所获收获,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真正领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估1.日常表现和作业成绩;2.文章分析和写作表现。
六、课后作业1.阅读一篇唐代散文,分析其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并写一篇读后感;2.书写一篇自己思考的文章,既要注重结构和语言的运用,又要凸显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
七、教学资源1.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2.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文学鉴赏和写作题目;以上就是本次“19、鞭贾-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流程,希望本教案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5.19《鞭贾》公开课学案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高级中学语文自主探究学案内容:《鞭贾》年级:高二课时:2 序号:10 编写:陈玉英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多诵多读,掌握文学文化常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敢于批判社会时弊的精神品格,以及胸怀社稷的大胸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寓意。
2、难点: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
三、【思维导图】文章篇幅短小,只有两个自然段,符合一般小品文的格式:第一自然段,叙述故事情节为下文做好铺垫;第二自然段,由前文引入作者的写作目的,借以讽刺当世的官员。
关系如图所示:卖鞭、买鞭者之言 ----------抨击时世引子 -------------------目的四、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1、解题:文章以“鞭贾”为题,其实只是文章主旨的一个引子,即用卖鞭人的话来影射当时的官员,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行文技巧。
2、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他21岁考取进士,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参加了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47岁死于柳州。
在文学上他与韩愈一道倡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有卓越贡献。
3、分析背景: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
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
(二)、【自主学习】1、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在课文中用不同符号划出并解释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鬻.鞭()拳蹙.()蹇仄..()()翲.然()爚.汤()濯.之()遬.然()栀.()粪壤.()相踶.()曷.不(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鞭贾》教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鞭贾》教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和生动传神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多诵多读,掌握文学文化常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现世的忧愤之情,增强时代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识别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学习本文比喻手法的运用和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文章以“鞭贾”为题,其实只是文章主旨的一个引子,即用卖鞭人的话来影射当时的官员,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行文技巧。
二、了解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他21岁考取进士,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参加了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47岁死于柳州。
在文学上他与韩愈一道倡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有卓越贡献。
三、分析背景: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
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
四、理清结构:文章篇幅短小,只有两个自然段,符合一般小品文的格式:第一自然段,叙述故事情节为下文做好铺垫;第二自然段,由前文引入作者的写作目的,借以讽刺当世的官员。
关系如图所示:鞭贾之言---------------- 抨击时世弓|子-------------- 目的五、分析主旨:本文通过对买鞭人和卖鞭人的话语,引入作者对时下官员的抨击,进行了巧妙的政治联想,紧紧抓住鞭的质地进行描绘,并与朝中官员的个人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强烈的隐喻关系。
可以说是对当时官场中个别官员的一种激烈抨击。
六、艺术鉴赏:1、比喻恰当,效果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鞭贾学案整体探究1.作者是如何刻画“鬻鞭者”和“富者子”形象的?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先是对鞭的外表进行了具体的描绘,折鞭之后,又用“空空”、“粪壤”等词对其质地进行了表述,作者如此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对下文朝中官员的本质作一披露,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写作目的,更加深刻地揭示这部分官员的精神实质。
3.柳宗元这篇寓言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要小心谨慎,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蒙骗;受骗后不要执迷不悟;追求表面华美而不重实用是虚荣心所致,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新世纪的一代青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充实自己;不要追求那些虚名微利,多做一些实在的事情,为社会多贡献一份力量。
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富者子,适.市买鞭适:恰好B .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 灭:陷没 C .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濯:冲洗 D .则遬.然枯,苍然白 遬:迅速 【解析】 适:到,去。
【答案】 A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五百,则.小怒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 B.⎩⎪⎨⎪⎧爱其.黄而泽视其.内则空空然 C.⎩⎪⎨⎪⎧则遫然.枯,苍然白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 D.⎩⎪⎨⎪⎧举之.翲然若挥虚焉掐之.灭爪,而不得其所穷 【解析】 A 项,连词,就;B 项,代词,它的;C 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却;D 项,代词,代鞭子。
【答案】 C3.下列表现马鞭的质地极差的一组句子是( )①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 ②吾爱其黄而泽 ③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④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⑤有富者子,适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 ⑥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⑤⑥D .③⑤⑥【解析】 ②指鞭子好看的颜色;⑤写富者的浅薄;⑥写作者验试;①③④从用途、构造、重度写鞭之质地极差。
【答案】 B4.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你怎么买这样的鞭子,却不怜惜那五万钱啊?(2)看那鞭子里面是空空如也,它的质地如粪土,无所依赖。
活学活用请写一则寓言,能够表达一个主题。
(3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 猫到森林中捕鸟,碰到一只猫头鹰。
猫头鹰问道:“亲爱的猫,你到哪儿去啊?”“我去森林里捕鸟。
”猫答道。
“啊,我亲爱的小花猫,你可千万别伤害我的小孩子!”“你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可得让我知道。
”“我的孩子呀,长得最最美丽。
”“知道啦!”猫自管自地去打猎了。
它从一处矮树丛窜到另一处矮树丛,鸟巢里净是些美丽的鸟。
直到第三处灌木丛里,它才看到一群长得非常难看的小鸟。
于是,猫就把它们统统吞吃了。
小花猫美美地吃了一顿后,便回家了。
路上,它又遇到那只猫头鹰。
“你没有伤害我的孩子吧?”“哪里话!我只是吃了那些长得最丑的。
”猫头鹰回到家里,它只见到一只空空的鸟巢。
课后知能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的( )A .市之鬻.鞭者(yù) 其贾.宜五十(ɡǔ) B .蹇.仄而不植(qiān) 则遬.然枯(sù) C .举之翲.然若挥虚焉(piāo) 马踶.不已,坠于地(dì) D .余曷.不至于公卿(kě) 拳蹙.而不遂(cù) 【解析】 A 项,“贾”读“jià”;B 项,“蹇”读“jiǎn”;D 项,“曷”读“hé”。
【答案】 C2.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B .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C .举之翲然若挥虚焉D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解析】 “栀”、“蜡”名词作动词,用栀、蜡装饰。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市之鬻鞭者.②泽者.蜡也 ⎩⎪⎨⎪⎧①翲然若挥虚焉.②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解析】 者:……的人/表判断;焉:形容词词尾/代词。
【答案】 B4.与“以求贾技于朝”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 .持以夸余B .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C .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D .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解析】 A 项,省略句;B 项,判断句;C 项,介词结构后置句;D 项,省略句。
【答案】 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其分则善。
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
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
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以夫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其分则善当:恰好B.今之栀.其貌栀:用栀装饰C.虽过三年不害.害:损害D.而获坠伤之患.者乎患:忧患【解析】当:相当。
【答案】 A6.下面语句对内容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将富者买鞭与朝廷用人进行了对应式的议论,由物及人,形象生动。
B.用描写鞭的词语来描写朝中官员,产生了很好的修辞效果。
C.文章采用寓言的方式,巧妙讽刺了唐朝吏政的昏暗,巧饰而求官、无才而滥用,正是唐王朝最后走向崩溃的原因。
D.作者用卖鞭的人隐喻官府,展现了用人不当、腐败的黑暗现实。
【解析】“卖鞭者”不隐喻官府,而隐喻官吏。
【答案】 D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曷不至于公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为什么不能是公卿?(2)哪有不出事,获得像摔伤一样的祸患呢!三、语言表达8.为下面一段话写一个结语。
要求能够和上文相衔接,体现作者的思想态度。
柳宗元始终认为人的价值只有为国家效力、被朝廷重用才能显现,所以他虽然信佛但又无法超脱现实。
他没有陶渊明的恬然,也不会像王维一样去皈依佛门,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于是,他在游山玩水中求乐,借诗文抒发愤世嫉俗、怀才不遇之情。
后人对柳宗元信佛多有贬义,我却能理解他的无奈选择。
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客观地去观察中国古代士阶层,就不难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当他们的救国济民理想无法付诸实施或仕途不达时,宗教信仰无疑是最好的一种精神支柱。
9.(2013·安徽高考)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号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
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
“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
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
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总标题:______________板块标题: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是压缩语段中的提取关键信息题。
文段内容是关于中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文段第一个句子是领起句。
后面四个句子包含四层意思,分别提取句中的关键词语——中国制造,稳居前列,世界瞩目,海底资源宝库、敞开大门,加以整合即可。
【答案】(示例一)总标题:中国蛟龙!板块标题:①真正中国造②世界第一流③蛟龙潜深海④探宝四大洋(示例二)总标题:中国龙,我骄傲!板块标题:①中国制造大显神威②技术性能世界一流③蛟龙潜海世界瞩目④海底宝库敞开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