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导案与学案1

合集下载

2022年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精品学案

2022年人教版《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精品学案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一、新课导入1.导入课题:情景:要设计一座高2m的人体雕像,使它的上部(腰以上)与下部(腰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全身)的高度比,则雕像的下部应设计多少米高?问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导出审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问题2:你能画出示意图表示这个问题吗?(用线段AB表示雕像的高度,雕像上部的高度表示为AC,下部的高度表示为BC,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把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问题3:能反映问题的等量关系的是哪一句话?(根据题意导出关系式BC2=2AC)问题4:设雕像下部高BC=x m,请说出你所列的方程,并化简.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它有什么特点?这个方程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一元二次方程.(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1)会设未知数,列一元二次方程.(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根的概念.(3)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并准确地指出各项系数.3.学习重、难点: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相关概念.难点:寻找等量关系.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1页到第2页的问题1、问题2.(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先寻找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自学参考提纲:①问题1中,要制作一个无盖的方盒,四角都要剪去一个相同的正方形,我们设正方形边长为x cm,则盒底的宽为(50-2x) cm,盒底的长为(100-2x) cm,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及方盒的底面积3600 cm2可列方程为(100-2x)(50-2x)=3600,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②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先去括号5000-100x-200x+4x2=3600移项合并同类项4x2-300x+1400=0系数化为1(两边同除以4) x2-75x+350=0②问题2中,本次排球比赛的总比赛场数为28场.设邀请x支队参赛,则每支队与其余(x-1) 支队都要赛一场.整个比赛中总比赛场数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你列出的方程是x(x-1)=28.你能把它整理为课本上的方程③吗?试说明具体经过哪几步变形得到.去括号x2-12x=28系数化为1(两边同乘以2) x2-x=56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观察了解学生是否会寻找等量关系,是否会化简方程.②差异指导:简要说明问题2中单循环比赛与双循环比赛的区别,对不会寻找等量关系的学生给予辅导,说明化简方程的基本要求.(2)生助生:同桌之间、小组内交流、研讨.4.强化:(1)总结寻找等量关系的策略,简要指出哪些公式经常被我们作为寻找等量关系的依据.(2)练习: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①一个圆的面积是2πm2,求半径.πr2=2π②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差3cm,面积为9cm2,求较长的直角边的长.1x(x-3)=92③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面积之和是25,求正方形的边长x. 4x2=25④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面积是100,求长方形的长x. x(x-2)=100⑤把长为1的木条分成两段,使较短一段的长与全长的积等于较长一段的长的平方,求较短一段的长x.x=(1-x)2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方法:观察方程①②③,从方程所含的未知数的个数及其次数等方面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4)自学参考提纲:①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请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 x2+b x+c=0(a≠0),为什么要规定a≠0?因为a=0时,未知数的最高次数小于2.③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方程①②③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各是什么.方程①x2+2x-4=0 二次项:x2二次项系数:1 一次项:2x 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方程②x2-75x+350=0 二次项:x2二次项系数:1 一次项:-75x 一次项系数:-75 常数项:350方程③x2-x=56 二次项:x2二次项系数:1 一次项:-x 一次项系数:-1常数项:-56④举例说明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⑤自学例题,说说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要经过哪些变形?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2.自学:学生可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观察学生在回答一元二次方程各项及各项系数时,是否注意了符号.②差异指导:提醒学生一元二次方程的每一项(系数)都应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生助生:生生互动交流、订正错误.4.强化:(1)交流总结:确定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的系数时,若方程不是一般形式,要先经过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把它化成一般形式,通常习惯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且各项系数均为整数且互质,在指出各项系数时,一定要带上各项前面的符号.(2)练习:①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5x2-1=4x;4x2=81;解:原式化为5x2-4x-1=0解:原式化为4x2-81=0二次项系数:5一次项系数:-4常数项:-1二次项系数:4一次项系数:0常数项:-81 4x(x+2)=25;(3x-2)(x+1)=8x-3.解:原式化为4x2+8x-25=0解:原式化为3x2-7x+1=0二次项系数:4一次项系数:8常数项:-25二次项系数:3一次项系数:-7常数项:1②若方程(m-1)x2+x=1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m≥0且m≠1.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点评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回答问题,小组互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孕育新知,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2)教师创设情境,给出实例,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教师引导与启发、点拨与设疑相结合,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地位.(3)增设例题难度,让学生产生困惑,避免今后犯类似错误,增加课堂练习,巩固知识.(4)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形成过程,要让学生大胆猜测,经过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成功.(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一元二次方程3x2=5x的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分别是(C)A. 3,5B. 3,0C. 3,-5D. 5,02.(10分)下列哪些数是方程x2+x-12=0的根?-4,-3,-2,-1,0,1,2,3, 4.解:-4,33.(20分)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3x2+1=6x;(2)4x2=81-5x;解:原式化为3x2-6x+1=0 解:原式化为4x2+5x-81=0二次项系数:3 二次项系数:4一次项系数:-6 一次项系数:5常数项:1 常数项:-81(3)x(x+5)=5x-10; (4)(3x-2)(x+1)=x(2x-1).解:原式化为x2+10=0 解:原式化为x2+2x-2=0二次项系数:1 二次项系数:1一次项系数:0 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10 常数项:-24.(30分)根据下列问题列方程,并将其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1)一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cm,面积是132cm2,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 cm,则宽为(x-1)cm,根据题意,得x(x-1)=132,整理,得x2-x-132=0.2的平方的长方形?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x)m.根据题意,得xx)=0.06,整理,得50x2-25x+3=0.(3)参加一次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0次.有多少人参加这次聚会?解:设有x人参加了这次聚会,根据题意,得x(x-1)=10整理,得x2-x-20=0二、综合应用(20分)5.(20分)在一幅长80cm,宽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 cm,则x满足的方程是(B)A. x2+130x-1400=0B. x2+65x-350=0C. x2-130x-1400=0D. x2-65x-350=0三、拓展延伸(10分)6.(10分)如果2是方程x2-c=0的一个根,求常数c及方程的另一个根.解:将2代入原方程中,得22-c=0,得c=4.将c=4代入原方程,得x2x=±2.即方程的另一个根为-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角平分线的画法、角平分线的性质1.(二)能力训练要求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1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利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讲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图中哪条线段的长可以表示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如果老师手里只有直尺和圆规,你能帮忙设计一个作角的平分线的操作方案吗?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探究1想一想: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 ,BC=DC .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 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 画一条射线AE ,AE 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教师活动: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角平分仪器的操作过程,使学生直观了解得到射线AC 的方法.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课件,讨论操作原理.[生1]要说明AC 是∠DAC 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 .[生2]∠CAD 和∠CAB 分别在△CAD 和△CAB 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生3]我们看看条件够不够.AB AD BC DC AC AC =⎧⎪=⎨⎪=⎩所以△ABC ≌△ADC (SSS ).所以∠CAD=∠CAB .即射线AC 就是∠DAB 的平分线.[生4]原来用三角形全等,就可以解决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一些问题.看来温故是可以知新的.试一试:老师再提出问题: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讨论结果展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已知:∠AOB .求作:∠AOB 的平分线.作法:(1)以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 、OB 于M 、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点拨: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2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讨论结果总结:1.去掉“大于12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探究2:做一做1[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折纸与剪刀,自己动手,剪一个角,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你看到了什么?把对折的纸片再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又看到了什么?[生]我发现第一次对折后的折痕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再折一次,又会出现两条折痕,而且这两条折痕是等长的.这种方法可以做无数次,所以这种等长的折痕可以折出无数对. [师]你的叙述太精彩了.这说明角的平分线除了有平分角的性质,还有其他性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做一做2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已知角的平分线,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操作:1.折出如图所示的折痕PD、PE.2.你与同伴用三角板检测你们所折的折痕是否符合图示要求.画一画: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一个角的三条折痕,并度量所画PD、PE是否等长?拿出两名同学的画图,请大家评一评,以达明确概念的目的.[生]同学乙的画法是正确的.同学甲画的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角平分线的垂线,而不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画两边的垂线段,所以同学甲的画法不符合要求.[生甲]噢,对,我知道了.[师]同学甲,你再做一遍加深一下印象.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观察操作得到的结论有时并不可靠,你能否用推理的方法验证你的结论呢?证一证:引导学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1,分清题设、结论,将文字变成符号并加以证明(一生板演)说一说: 引导学生结合图形从文字和符号的角度分别叙述问题1: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所画图形的性质吗?[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问题2:(出示)能否用符号语言来翻译“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句话.学生通过讨论作出下列概括:∵ OC平分∠AOB,PD⊥OA,PE⊥OB,∴PD=PE.于是我们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三、用一用:1、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此例放到第二课时讲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师生共析]点P到AB、BC、CA的垂线段PD、PE、PF的长就是P点到三边的距离,•也就是说要证:PD=PE=PF.而BM、CN分别是∠B、∠C的平分线,•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和等式的传递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证明:过点P作PD⊥AB,PE⊥BC,PF⊥AC,垂足为D、E、F.因为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所以PD=PE.同理PE=PF.所以PD=PE=PF.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巩固所学及时点拨四.丰收乐园学生充分交流、各抒己见教后反思:本节知识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距离把握不到位,点到直线的垂线段长才叫距离2、不会直接使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而是使用全等将性质再证一3、采用角平分线性质解题强调三个条件。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案课[1]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案课[1]

课题§4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目标1、会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方法。

2、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问题: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3倍有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这个数是几?你是怎样求出来的?解:设:列出方程得:答:二探究:探究一;还有其他的方法解这个方程吗?师生质疑:探究二:你能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吗?(x+1)2-25=0。

因式分解法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应用与训练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5x2=4x;(2)x-2=x(x-2)(3)x2-4=0;(4) (x-1)2 =(2x+3)2师生质疑对于(3)(4)题这种解法是不是解这两个方程的最好方法?你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来解?四归纳整理:因式分解法可解什么样的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达标测评: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1)(X+2)(x-4)=0 (2)4x(2x+1)=3(2x+1)(3) x2-2x+1=42一个数的平方的2倍等于这个数的7倍,求这个数六变式训练:1解方程:(x-2)(x-3)=122选用合适方法解下列方程(1)(2x+1)2+3(2x+1)=0 (2)(3x-1)2=1;(3)x2-x-5=0 (4) (x-2)2 =(2x+3)2(5) x2-6x+9=4 (6) 2x2+4x=x+23有一根竹竿,不知道有多长。

_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学案

_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导学案》考点分析:必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常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根的情况 本节重难点知识及体系构建3.易错知识辨析:(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把它进行整理,化成一般形式后再进行判断,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中0≠a .(2)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方程时要先化成一般形式. (3)用配方法时二次项系数要化1.(4)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时要记得取正、负. 【基础知识提前整理】---------课前预习1、只含 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常见解法有 、 、配方法、 。

3、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 。

4、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Δ= ,Δ>0,方程 , Δ=0,方程 ,Δ<0,方程 ,Δ≥0,方程 。

5、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x 1 、x 2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则x 1 +x 2= , x 1 x 2= 。

应用问题中常用的数量关系及题型: 6、数字问题: (1)设个位数字为c ,十位数字为b ,百位数字为a ,则这个三位数为 ; (2)日历中前后两日差 ,上下两日差 。

7、体积变化问题: 8、打折销售问题(1)利润= -成本;(2)利润率=利润×100%. 9、行程问题10、教育储蓄问题(1)利息= ;(2)本息和= =本金х(1+利率х期数);(3)利息税= ;(4)贷款利息=贷款数额х利率х期数考点、易错点探究:二、课内探究探究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典例1:已知方程24(2)(3)50m m m x m x --++++=是一元二次方程,求你M 的值。

变式训练:关于x 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__________典例2: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kx-6=0的一个根为x=3,则实数k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2变式训练:若0是关于x 的方程(m-2)x 2+3x+ m 2+2m-8=0的解,求实数m 的值,并讨论方程解的情况。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教学案导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教学案导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期末复习教学案一、基本知识回顾1. 的方程叫做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1.下列关于x 的方程:其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5、写出一个以—1、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1)4(,02)3(,53)2(,032)1(223222=+=+-=+=--y x x x x x x x二、根的判别式(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x+2m=0无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4x+2=0有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3)关于x 的方程mx 2-4x+2=0有实数根,求m 的取值范围.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如果关于想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b x x -=+21,ac x x =21。

1.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分别为x 1=2,x 2=1,那么p ,q 的值分别是( )A .-3,2 B.3,-2 C.2,-3 D.2,32.一元二次方程x 2-5x+6=0 的两根分别是x 1,x 2,则x 1+x 2=________,x 1x 2=_______四、解应用题1、传播问题例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循环问题又可分为单循环问题,双循环问题和复杂循环问题例2、参加一次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共比赛45场比赛,共有多少个队参加比赛?例3、某小组同学元旦互赠贺年卡一张,全组共赠贺年卡90张,这个小组有几位同学?3、平均率问题最后产值、基数、平均增长率或降低率、增长或降低次数的基本关系:M=a(1±x)n 其中n 为增长或降低次数,M 为最后产量,a 为基数,x 为平均增长率 或降低率。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年 学习目标21.2 班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案 姓名 备课人1、会用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方 法。

2、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一.课前复习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x2=3x 解:移项,得 配方,得 即 开方,得 2.用公式法解 x2=3x 解:化为一般形式得 其中 a= ,b= ,c=∵b2-4ac= ∴x=∴x1=__________,x2=_________∴ x1=__________,x2=__________ 3.还有其他的方法解 x2=3x 吗?试一试,并说说你的理论依据。

4. 分解因式 1)x2-4x2)a2-493)25a2-10a+1完成上述过程请自学课本 P12 至例题结束。

二、小组合作、知识探究 1.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方程右边化为 。

2) 将方程左边分解成两个 的乘积。

3) 至少 因式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 两个 就是原方程的解。

2、一元二次方程(x-1)(x-2)=0 可化为两个一次方程为 程的根是 3、方程 3x2=0 的根是 方程(x+1)2=4(x+1)的根是 三、总结归纳、反思提高 练一练 1、方程 x2=x 的根为( ) A.x=0 B. x1=0,x2=1 C. x1=0,x2=-1 D. x1=0,x2=23 4和,方. ,方程(y-2)2=0 的根是 . ,2、已知方程 4x2-3x=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根 x=3 3 B.只有一个根 x=0 C.有两个根 x1=0,x2= 4 4D.有两个根 x1=0,x2=-3、方程(x+1)2=x+1 的正确解法是( ) A.化为 x+1=1 C.化为 x2+3x+2=0 B.化为(x+1) (x+1-1)=0 D.化为 x+1=0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x+2)2=2x+4 (2) (2x-1)2=(3-x)2课堂检测 1 、 方 程 x 2 -x=0 的 解 是 ( ) A . x=0 B . x=1 C . x 1 =0 , x 2 =-1 2、方 程 x ( x+1 ) =x+1 的 解 是 ( A. 1 B. 0 C . -1 或 0 ) D . 1 或 -1 ) D . x 1 =0 , x 2 =13、一 元 二 次 方 程 ( x-2 ) =x ( x-2 ) 的 解 是 ( A . x=1 B . x=0 C . x 1 =2 , x 2 =0D . x 1 =2 , x 2 =1 )4、( 2013 •河 南 ) 方 程 ( x-2 ) ( x+3 ) =0 的 解 是 ( A . x=2 B . x=-3 C . x 1 =-2 , x 2 =3D . x 1 =2 , x 2 =-35、 ( 2014 •岳 阳 ) 方 程 x 2 -3x+2=0 的 根 是 ________ 6、 ( 2014 •靖 江 市 一 模 ) 若 ( x 2 +y 2 +2 ) ( x 2 +y 2 -3 ) =6 , 则 x 2 +y 2 =____ 7、 ( 2012 •金 堂 县 一 模 ) 用 适 当 的 方 法 解 下 列 方 程 ① ( x+4 ) 2 =5 ( x+4 ) ② x 2 -6x+5=0③ ( x+3 ) 2 = ( 1-2x ) 2④ 2x 2 -10x=3 .。

4.2一元二次方程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学案与巩固案1

4.2一元二次方程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学案与巩固案1

4.2 一元二次方程(1)—直接开平方法设计:孙 祥 审核:孙良付一、学习目标:学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 )2=n(n ≥0)的方程。

二、知识导学:(一)、复习引入:1、如果x 2=a(a ≥0)那么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即x= .2、一个正数有 个平方根,负数 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 .(二)、实践与探索:求下列各式中的 x①x 2-4=0则x= ②x 2-9=0则x=③4x 2-1=0则x= ④3x 2=27则x=归纳: 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三)、范例点睛:例1.解下列方程:①x 2-16=0 ②31x 2=27 ③-94x 2+4=0 ④-3x 2=0归纳:解形如ax 2+c=0(a >0,c ≤0) 则 x= .例2.解下列方程:①(x+1)2=9 ②(2x-1)2=16 ③3(x-1)2=9 ④21(x+1)2=4归纳:解形如(x+h)2=k(k ≥0)的方程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即x+h= ,则x=(四)、练习巩固1.解下列方程:①x 2=16 ②x 2-0.81=0 ③9x 2=4 ④y 2-144=02.解下列方程:①(x-1)2=4 ②(x+2)2=3 ③(x-4)2-25=0 ④(2x+3)2-5=0三、知识巩固:1.解下列方程:①x 2=9 ②25x 2-3=0 ③5x 2+7=10④0.5y 2-31=0 ⑤ (x+2)2=4 ⑥(y-3)2-8=-52.解下列方程:①x 2-2x+1=4 ②x 2+6x+9=0 ③(3x-4)2=(-3)23.解下列方程: ①49-25x 2=0 ②32x 2-61=0 ③31(3x-1)2-27=0④(1-x)2-81=0 ⑤2(2x-1)2-16=0 ⑥(2x-1)2=4点滴体会:。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学案(1)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学案(1)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可以:一、一元二次方程主要是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解决:1、传播、分支问题;握手、写信,循环比赛问题;2、平均变化率问题;3、数字问题;4、利润问题;5、图形的面积问题;5、利润问题;6、方案设计问题等。

二、解分式方程(成平方关系、成倒数关系)三、对二次三项式ax2+bx+c(a≠0)进行因式分解:一、相互问题(传播、循环)例:(传染问题)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69人患了流感.(1)求每一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经过三轮传染后共有多少人患上流感?练习:1.有两人患了红眼病,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62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个人。

列得方程:解得:x=2.某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64人患了流感.(1)求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如果不及时控制,第三轮将又有多少人被传染?3.某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传播后就会有144台电脑被感染,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传染x台电脑,则依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4.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按照这样的速度,第三轮传染后,患流感的人数是( ) A.1331 B.1210 C.1100 D.1000问题2:(分蘖问题)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练习:为了宣传环保,小明写了一篇倡议书,决定利用微博转发的方式传播,他设计了如下的传播规则:将倡议书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上,再邀请n个好友转发倡议书,每个好友转发倡议书之后,又邀请n个互不相同的好友转发倡议书,依此类推,已知经过两轮传播后,共有111人参与了传播活动,则n=______.解:类型二:“握手”、“比赛”、“赠礼物”1.参加一次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共比赛45场比赛,共有个队参加比赛。

6.3 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学案(1)

6.3 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学案(1)

6.3 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学案(1)课型:新授课 主备:谢辉 审核: 孙祥 时间:2012-1-26 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2.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公共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是: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公共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是: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三、自学质疑与合作探究:1.自学指导:本节课的学习和八(上)第五章中“三个一次之间的关系”,建议你在学习本节时可以“类.比.”进行学习! 2.思考题:问题1:你能快速地求出一元二次方程2230x x --=的根吗?问题2:请你画出函数223y x x =--图象,研究图象上是否有一些特殊的点和一元二次方程2230x x --=的根之间有某种联系,你有什么发现吗?(勤于思考,我的水平将不断提升!) 问题3:研究一元二次方程2230x x -+=的根的个数及其判别式与二次函数223y x x =-+的图像和x 轴的交点个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问题4:你能结合问题2、3,得到一般化的结论吗?结合课本P23内容进行合作探究: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的个数与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和x 轴的位置关系之间有什么联系? 预习检测:1.求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点坐标,并作草图验证.(1)y=x 2-2x ; (2)y=x 2-2x -3.2.如图,抛物线)0(2>++=a c bx ax y 的对称轴是直线1=x ,且经过点P (3,0),则方程20(0)ax bx c a ++=> 的根为: 。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巩固案(1)A 组:1.判断下列各抛物线是否与x 轴相交,如果相交,求出交点的坐标。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必备3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必备3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必备3篇)1.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2)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并能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进对方程的认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难点:准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四、学案(1)预学检测3x-5=0是什么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其一般形式是怎样的?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1)自学本P2—P3并完成书本(2)请学生分别回答书本内容再(二)主体探究、合作交流(1)观察下列方程:(35-2x)2=9004x2-9=03y2-5y=7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它们的左边分别是未知数的几次几项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一般形式?如果一个方程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是只含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那么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b、c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如x2-x=56(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x2-x=13x(x-1)=5(x+2)x2=(x-1)2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解:去括号得3x2-3x=5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x2-8x-10=0其中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8,常数项为-10.学生练习:书本P4练习(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

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一)李育林(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一)李育林(学案)

22.2.2公式法(一)学案一、学前准备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口答)2、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x 2-6x+5=0 (2)2x 2-7x+3=0二、探究活动1、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 2+bx+c=0(a ≠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老师给学生展示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过程) ax 2+bx +c =0(a ≠0 ) ==> (x +a 2b ) 2=2244a ac b - ① 2、由式子①引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般的,式子b 2-4ac 叫做方程ax 2+bx+c=0(a ≠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b 2-4ac判别式的三种情况:(1)△=b 2-4ac>0,ax 2+bx+c=0(a ≠0)有两个不等的实根;(2)△=b 2-4ac=0,ax 2+bx+c=0(a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b 2-4ac<0,ax 2+bx+c=0(a ≠0)没有实数根。

例1 利用根的判别式,判断下列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1)x 2-4x-7=0 (2)012222=+-x x(3)1352+=-x x x (4)x x 8172=+3、对式子①进一步推导就能得到式子②,即求根公式。

==> x =aac b b 242-±-. ② 概念:利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次方程中系数a 、b 、c 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例2 利用求根公式,求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1)x 2-4x-7=0 (2)012222=+-x x(3)1352+=-x x x(4)x x 8172=+三、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用公式法解方程4x 2-12x=3,得到( ).A .x=32-±.x=32 C .x=32-± D .x=32±2x 2=0的根是( ).A .x 1,x 2B .x 1=6,x 2C .x 1,x 2;D .x 1=x 23.(m 2-n 2)(m 2-n 2-2)-8=0,则m 2-n 2的值是( ).A .4B .-2C .4或-2D .-4或2(二)填空题:1.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的求根公式是________,有解的条件是________.2.当x=______时,代数式x 2-8x+12的值是-4.3.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1)x 2+x+m 2+2m-3=0有一根为0,则m 的值是_____.(三)解下列方程:(1)x 2+x-6=0 (2)03412=--x x (3)3x 2-6x-2=0四、小结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作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22.1 « 一元二次方程》(1)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学习过程:1、温故互查(1)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2)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设问导读合作预习章前页的问题和教材P25-P26问题1和2。

(1 )、问题:上述3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有何共同点?①;②;③。

(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像这样的等号两边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含有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3)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a,b,c为常数,)的形式,我们把它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为, b为, c为。

(4)、注意点:①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 ;b ;c②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般形式: .二次项系数、- 次项系数、常数项都要包含它前面的符号。

③ 二次项系数是一个重要条件,不能漏掉,为什么?3、自我检测(1)、下列列方程中,哪些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① 5x2 0 ② V2x2 x V3x ③ J Z 3 0x x④ 3x3x 0 ⑤ x2xy 3 0 (2 )、把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① 3x2 5x 1 ②(x 2)(x 1) 6 ③ 4 7x2 0(3 )、关于x的方程(a-1 )x2+3x=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取值范围是 .学生分小组交流解疑,教师点评升华。

4、巩固练习:课本27页练习1、2题5、拓展延伸(1 )、a满足什么条件时,关于x的方程a (x2+x) =V3x- (x+1)是一元二次方程?(2 )、关于x的方程(2m2+m) x m+1+3x=6可能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评价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组长对你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3 2.1 « 一元二次方程》(2)学案学习目标:1、会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试解;2、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3、会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估算方程的解,理解方程解的实际意义。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案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第一课时)主备人:刘凌云审核人:学习目标:1.会用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2.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4.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方转化为(x+m)2=n(n≥0)的形式.一、课前预习(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用彩灯围成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长方形舞台,若要长比宽多2米,那么舞台的长和宽,该如何确定的呢?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问题,不仅能够生动自然引出我们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感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热情,为下一步探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若想求出舞台的长和宽,需解方程x2 + 2x-24=0 (学生解方程有困难,教师需引导。

)前面我们可求出了x2 + 2x-24=0方程中x的近似值,你能求出它的精确值吗?今天就学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课内探究1.自主学习师:你都会解哪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请同学自由回答)生:例如x2=4 (x+3)2=9x=±2 x+3=±3x1=0 x2= - 6师:形如x2=4、(x+3)2=9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特点呢?你是如何解它们的?(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互相交流)生:方程都可以写成(x+m)2=n(n≥0) 的形式。

两边开平方便可求出方程的解。

2.合作探究师:方程x2+8x-9=0 该如何解呢?(停顿,留给学生时间思考。

若仍没有学生想到办法,教师进一步引导。

)师:方程x2+10x+25=16(x+5) 2 =16x+5=±4x1= -1 x2= - 9师:看来将一个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x+m)2=n(n≥0)的形式利用开平方法就可以求解。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2、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学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1、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2、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教学方法:指导自学,自主探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导学提纲,了解本节课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一、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学,经历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最终形成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1、请认真完成课本P39—40议一议以上的内容;化简上述三个方程.。

2、你发现上述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把这些特点用一个方程概括出来吗?3、请同学看课本40页,理解记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有关概念你觉得理解这个概念要掌握哪几个要点?你还掌握了什么?二、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的理解与把握)1、下列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哪些不是?①②③④x2+2x-3=1+x2 ⑤ax2+bx+c=02、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6x2=0(2)3x(x+2)=4(x-1)+7(3)(2x+3)2=(x+1)(4x-1)3、若关于x的方程(k-3)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是多少?4、关于x的方程(k2-1)x2+2(k+1)x+2k+2=0,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一次方程?5、以-2、3、0三个数作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请你写出满足条件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三、反思:(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自查自省:(通过当堂小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A、1个B、2个 C、3个D、4个(1)(2)(3)(4)(5)(6)2、将方程-5x2+1=6x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次项是_________,系数为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常数项为______。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学案(一):概念和方程的根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学案(一):概念和方程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一):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三要素:①只含有1未知数 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③ 整式方程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方程才是一元二次方程,不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一般是先把这个方程化简,在看是否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例1:下面关于x 的方程:①02=++c bx ax ②()119322=+--x x )(③x x 13=+④11-=+x x ,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是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 项及项的系数 其他形式02=++c bx ax (cb a 、、是常数,0≠a )二次项:2ax 二次项系数:a 02=++c bx ax (a 、b 是常数,a ≠0)一次项:bx 一次项系数:b02=+c ax (a 、c 是常数,a ≠0)同步知识点巩固0≠a 是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明确指出方程02=++c bx ax 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就隐含着0≠a 这个条件,如果出现“关于x 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a 进行讨论,这一点是重要的考点之一.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时,一定要带上前面的符号. (3)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时,方程右边一定是0例2:把下列关于x 的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327)4)(21(2+=++-x x x x)a (2)1()1(22≠=++-c bx x c x a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详解例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12=-++-a x x a 的一个根是0,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知识点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 的一元二次方程.例:解方程:()29125x +=.2.配方法:解形如 的一元二次方程. 例:解方程:24830x x -+=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步骤:解:23204x x -+= ①二次项系数化为1. (两边都除以 .)2324x x -=-②移项.(把常数项移到=号右边.)22232114x x -+=-+ ③配方.(两边都加上 )()2114x -=④配方.(化成()2x m n +=的形式)112x -=±⑤求解.( 若0n ≥,直接开平方法得出方程的解.)则方程的解为:113122x =+=;211122x =-+=.3.公式法:设一元二次方程为()200ax bx c a ++=≠,其根的判别式为:24b ac ∆=-,1x ,2x 是方程的两根,则:①0∆⇔>方程()200ax bx c a ++=≠有1,22b x a -±=.②0∆=⇔方程()200ax bx c a ++=≠有122bx x a ==-.③0∆⇔<方程()200ax bx c a ++=≠ .若a 、b 、c 为有理数,且∆为完全平方式,则方程的解为有理根;若∆为完全平方式,同时b -2a 的整数倍,则方程的根为整数根.例:解方程:2273x x -=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解:22730x x --=①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00ax bx c a ++=≠∴2a =,7b =-,3c =- ②确定a ,b ,c 的值.∴()()2247423730b ac -=--⨯⨯-=> ③、求出24b ac -的值.∴()722x --±==⨯ ④若240b ac -≥,则代入公式求方程的根∴174x =,274x -= ⑤若240b ac -<,则方程无解.4.因式分解法:适用于方程一边是零,另一边是一个易于分解的多项式. (1)提公因式分解因式法: ①解方程:250xx -= ②解方程:()()23230x x x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50x x -= ()()3320x x x --+=∴0x =或50x -= ∴30x -=或320x x -+=∴10x =,25x = ∴13x =,21x =(2)运用公式分解因式法:①解方程:()()22213x x -=- ②解方程:()226952x x x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222130x x ---=()()22352x x -=-()()2132130x x x x -+---+= ()()223520x x ---=∴2130x x -+-=或2130x x --+= ()()3523520x x x x -+---+=∴12x =-,243x =∴3520x x -+-=或3520x x --+=∴12x =,283x =(3)十字相乘分解因式法(简单、常用、重要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例6:解方程:2560x x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610x x -+=∴60x -=或10x +=∴16x =,21x =-(4)其它常见类型举例:例7:①解方程:()()138x x ++= ②解方程:2221x x x x +-=+(换元法)解:原方程可变形为:2450x x +-= 解:令2y x x =+,原方程可化为:21y y -= ∴()()510x x +-= 即:220y y --=,∴()()210y y -+=∴50x +=或10x -= ∴20y -=或10y +=∴15x =-,21x = ∴12y =,21y =-∴22x x +=,即220x x +-=∴()()210x x +-=,∴12x =-,21x =或21x x +=-,即210x x ++=∴1a =,1b =,1c =∴224141130b ac -=-⨯⨯=-<∴方程2+1=0x x +无解。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1章 第1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1章 第1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一元二次方程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3.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4.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二、知识回顾1.多项式3x2y-2x-1是三次二项式,其中最高次项是3x2y ,二次项系数为0 ,一次项系数为-2 ,常数项是-1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我们学过的方程类型有: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三、新知讲解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读:(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ax2+bx+c=0(a≠0)的形式,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是二次项, 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 b 是一次项系数; c 是常数项.概念解读:(1)“a≠0”是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明确了ax2+bx+c=0是一元二次方程,就隐含了a≠0这个条件;(2)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都是在一般形式下定义的,各项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概念解读:(1)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无解,但是有解就一定有两个解;(2)可用代入法检验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四、典例探究1.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例1】(2015•浠水县校级模拟)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x2+2x﹣y=3 B. C.(3x2﹣1)2﹣3=0 D.x2﹣8=x总结: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是整式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项系数不为0.练1(2015•科左中旗校级一模)关于x的方程:(a﹣1)+x+a2﹣1=0,求当a= 时,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 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写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例2】(2014秋•忠县校级期末)一元二次方程(1﹣3x)(x+3)=2x2+1的一般形式是;它的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2)在一般形式中,ax2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是常数项,其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练2将方程x(x-1)=5(x-2)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练3(2014•东西湖区校级模拟)将一元二次方程4x2+5x=81化成一般式后,如果二次项系数是4,则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是()A.5,81 B.5,﹣81 C.﹣5,81 D.5x,﹣813.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求参数【例3】(2015•临淄区校级模拟)若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的一根,则m的值为()A.1 B.0 C.1或2 D.2总结:使一元二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无解,但是有解就一定有两个解.可用代入法检验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解,将这个解直接代入原方程,原方程仍然成立,由此可求解原方程中的字母参数.若二次项系数含有字母参数,求出的字母参数值要保证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步容易被忽略,谨记.练4(2014•绵阳模拟)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4x+a2﹣1=0的一根是0,则a= .练5(2015•绵阳)关于m的一元二次方程nm2﹣n2m﹣2=0的一个根为2,则n2+n﹣2= .五、课后小测一、选择题1.(2015春•莒县期中)下列关于x的方程中,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为()A.ax2+bx+c=0 B.x+y=2 C.x2+3y﹣5=0 D.x2﹣1=02.(2014•泗县校级模拟)方程x2﹣2x﹣5=0,x3=x,y2﹣3x=2,x2=0,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3.(2014秋•沈丘县校级期末)要使方程(a﹣3)x2+(b+1)x+c=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a≠0 B.a≠3C.a≠1且b≠﹣1 D.a≠3且b≠﹣1且c≠04.(2015•石河子校级模拟)把方程x(x+2)=5(x﹣2)化成一般式,则a、b、c的值分别是()A.1,﹣3,10 B.1,7,﹣10 C.1,﹣5,12 D.1,3,25.(2015•石河子校级模拟)关于x的方程(3m2+1)x2+2mx﹣1=0的一个根是1,则m的值是()A.0 B.﹣ C. D.0或,6.(2014•祁阳县校级模拟)已知x=3是关于方程3x2+2ax﹣3a=0的一个根,则关于y的方程y2﹣12=a的解是()A. B.﹣C.± D.以上答案都不对7.(2014秋•南昌期末)关于x的方程(k+2)x2﹣kx﹣2=0必有一个根为()A.x=1 B.x=﹣1 C.x=2 D.x=﹣2二、填空题8.(2015•东西湖区校级模拟)已知(m﹣2)x2﹣3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9.(2014秋•西昌市校级期中)方程2x2﹣1=的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10.(2015•厦门校级质检)若m是方程x2﹣2x=2的一个根,则2m2﹣4m+2010的值是.三、解答题11.把方程先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5x2=3x;(2)(﹣1)x+x2﹣3=0;(3)(7x﹣1)2﹣3=0;(4)(﹣1)(+1)=0;(5)(6m﹣5)(2m+1)=m2.12.(2015春•亳州校级期中)已知关于x的方程(m﹣1)x2+5x+m2﹣3m+2=0的常数项为0,(1)求m的值;(2)求方程的解.13.(2015春•嵊州市校级月考)已知,下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x2﹣1=0 (2)x2+x﹣2=0 (3)x2+2x﹣3=0 …(n)x2+(n﹣1)x﹣n=0(1)求出方程(1)、方程(2)、方程(3)的根,并猜测方程(n)的根.(2)请指出上述几个方程的根有什么共同特点,写出一条即可.14.关于y的方程my2﹣ny﹣p=0(m≠0)中的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与常数项的和为多少.典例探究答案:【例1】【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答.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四个条件:(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二次项系数不为0;(3)是整式方程;(4)含有一个未知数.由这四个条件对四个选项进行验证,满足这四个条件者为正确答案.解:A、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故选项错误;B、不是整式方程,故选项错误;C、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4,故选项错误;D、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看是否是整式方程,然后看化简后是否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练1.【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进行解答.解:依题意得,a2+1=2且a﹣1≠0,解得 a=﹣1.即当a=﹣1时,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当a2+1=0或a﹣1=0即a=1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故答案是:﹣1;1.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是ax2+bx+c=0(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例2】【解析】将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找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以及常数项即可.解:一元二次方程(1﹣3x)(x+3)=2x2+1的一般形式是5x2+8x﹣2=0;它的二次项系数是5,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2.故答案为:5x2+8x﹣2=0,5,8,﹣2点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地方.在一般形式中ax2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 是常数项.其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练2.【解析】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主要包括几个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得x2-x=5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2-6x+10=0.其中二次项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为-6,常数项为10.练3.【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其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可得答案.解:一元二次方程4x2+5x=81化成一般式为4x2+5x﹣81=0,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4,5,﹣8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在一般形式中ax2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是常数项.其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例3】【解析】把方程的一个根0直接代入方程即可求出m的值.解:∵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的一根,∴(m﹣1)×0+5×0+m2﹣3m+2=0,即m2﹣3m+2=0,解方程得:m1=1(舍去),m2=2,∴m=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题的关键是直接把方程的一根代入方程,此题比较简单,易于掌握.练4.【解析】将一根0代入方程,再依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零,问题可求.解:∵一根是0,∴(a+1)×(0)2+4×0+a2﹣1=0∴a2﹣1=0,即a=±1;∵a+1≠0,∴a≠﹣1;∴a=1.练5.【解析】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得到4n﹣2n2﹣2=0,两边除以2n得n+=2,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得到原式=(n+)2﹣2,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解:把m=2代入nm2﹣n2m﹣2=0得4n﹣2n2﹣2=0,所以n+=2,所以原式=(n+)2﹣2=(2)2﹣2=26.故答案为:26.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的意义: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因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也考查了代数式的变形能力.课后小测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进行判断.解:A、当a=0时,该方程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B、该方程中含有2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它属于二元一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C、该方程中含有2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它属于二元二次方程,故本选项错误;D、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利用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是ax2+bx+c=0(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2.【解析】直接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可得到在所给的方程中x2﹣2x﹣5=0,x2=0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x2﹣2x﹣5=0,x3=x,y2﹣3x=2,x2=0,其中一元二次方程是x2﹣2x﹣5=0,x2=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3.【解析】本题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二次项系数不为0.解: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中二次项系数不为0得,a﹣3≠0,a≠3.故选:B.点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当a=0时,上面的方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当b=0或c=0时,上面的方程在a≠0的条件下,仍是一元二次方程,只不过是不完全的一元二次方程.4.【解析】a、b、c分别指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解:由方程x(x+2)=5(x﹣2),得x2﹣3x+10=0,∴a、b、c的值分别是1、﹣3、1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在一般形式中ax2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是常数项.其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5.【解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即用这个数代替未知数所得式子仍然成立.解:把1代入方程得3m2+1+2m﹣1=0,解得m=0或,故选:D.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把x的值代入原方程,得到一个关于待定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求解.6.【解析】由于x=3是关于x的方程3x2+2ax﹣3a=0的一个根,根据方程解的含义,把x=3代入原方程,即可解出a的值,然后再解出关于y的方程的解.解:∵x=3是关于x的方程3x2+2ax﹣3a=0的一个根,∴3×32+2a×3﹣3a=0,解得:a=﹣9,则关于y的方程是y2﹣12=﹣9,解得y=.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含义,解题的关键是确定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值.7.【解析】分别把x=1、﹣2、﹣2代入(k+2)x2﹣kx﹣2=0中,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当k为任意值时,则对应的x的值一定为方程的解.解:A、当x=1时,k+2﹣k﹣2=0,所以方程(k+2)x2﹣kx﹣2=0必有一个根为1,所以A选项正确;B、当x=﹣1时,k+2+k﹣2=0,所以当k=0时,方程(k+2)x2﹣kx﹣2=0有一个根为﹣1,所以B选项错误;C、当x=2时,4k+8﹣2k﹣2=0,所以当k=﹣3时,方程(k+2)x2﹣kx﹣2=0有一个根为2,所以C选项错误;D、当x=﹣2时,4k+8+2k﹣2=0,所以当k=﹣1时,方程(k+2)x2﹣kx﹣2=0有一个根为﹣2,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因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二、填空题8.【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得到m﹣2≠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解:根据题意得m﹣2≠0,所以m≠2.故答案为:m≠2.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9.【解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在一般形式中ax2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是常数项.其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解:方程2x2﹣1=化成一般形式是2x2﹣﹣1=0,二次项系数是2,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是﹣1.点评:要确定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首先要把法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注意在说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时,一定要带上前面的符号10.【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得到m2﹣2m=2,再变形2m2﹣4m+2010得到2(m2﹣m)+2010,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解:根据题意得m2﹣2m=2,所以2m2﹣4m+2010=2(m2﹣m)+2010=2×2+2010=2014.故答案为2014.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因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三、解答题11.【解析】各项方程整理后,找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以及常数项即可.解:(1)方程整理得:5x2﹣3x=0,二次项系数为5,一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为0;(2)x2+(﹣1)x﹣3=0,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为﹣3;(3)方程整理得:49x2﹣14x﹣2=0,二次项系数为49,一次项为﹣14,常数项为﹣2;(4)方程整理得:x2﹣1=0,二次项系数为,一次项系数为0,常数项为﹣1;(5)方程整理得:11m2﹣4m﹣5=0,二次项系数为11,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为﹣5.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在一般形式中ax2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是常数项.其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12.【解析】(1)首先利用关于x的方程(m﹣1)x2+5x+m2﹣3m+2=0的常数项为0得出m2﹣3m+2=0,进而得出即可;(2)分别将m的值代入原式求出即可.解:(1)∵关于x的方程(m﹣1)x2+5x+m2﹣3m+2=0的常数项为0,∴m2﹣3m+2=0,解得:m1=1,m2=2,∴m的值为1或2;(2)当m=2时,代入(m﹣1)x2+5x+m2﹣3m+2=0得出:x2+5x=0x(x+5)=0,解得:x1=0,x2=﹣5.当m=1时,5x=0,解得x=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正确解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关键.13.【解析】(1)利用因式分解法分别求出方程(1)、方程(2)、方程(3)的根,根据以上3个方程的根,可猜测方程(n)的根;(2)观察即可得出上述几个方程都有一个公共根是1.解:(1)(1)x2﹣1=0,(x+1)(x﹣1)=0,x+1=0,或x﹣1=0,解得x1=﹣1,x2=1;(2)x2+x﹣2=0,(x+2)(x﹣1)=0,x+2=0,或x﹣1=0,解得x1=﹣2,x2=1;(3)x2+2x﹣3=0,(x+3)(x﹣1)=0,x+3=0,或x﹣1=0,解得x1=﹣3,x2=1;…猜测方程(n)x2+(n﹣1)x﹣n=0的根为x1=﹣n,x2=1;(2)上述几个方程都有一个公共根是1.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的意义: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又因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的根,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4.【解析】令y=1,即可确定出方程的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与常数项的和.解:令y=1,得到m﹣n﹣p=0,则方程my2﹣ny﹣p=0(m≠0)中的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与常数项的和为0.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在一般形式中ax2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是常数项.其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4.7.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面积问题)学案(1)

4.7.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面积问题)学案(1)

课题:4.7.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面积问题)学历案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面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把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抽象为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问题.2.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重点: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难点:把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抽象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课前、课中任务单一、前置检测(1)教室面积54平方米长比宽的两倍少3米,求教室的长和宽.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2)你学过哪些解方程的方法?(3)解方程(10-2x)(12-3x)=42二、新知探究例已知一本数学书长为26cm宽为18.5cm,厚为1cm,一张长方形包书纸如图所示,它的面积为1260cm2,虚线表示的是折痕.由长方形相邻两边与折痕围城的四角均为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求正方形的边长.思路分析:本题的等量关系是包书纸的长×宽=1260,引导学生用x表示出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包书纸的长和宽,从而列出方程.三、变式练习:1. 如图所示,用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没有盖的长方体盒子.求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2.如图1,在宽为20米,长为32米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道路(图中阴影部分),余下的部分种上草坪.要使草坪的面积为540平方米,求道路的宽.思路提示:通过平移将小路平移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再设未知数,列一元二次方程求解.3. 在一幅长80cm,宽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5400cm2,设金色纸边的宽为xcm,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A.x2+130x-1400=0 B.x2+65x-350=0C.x2-130x-1400=0 D.x2-65x-350=04.如图,有一矩形空地,一边靠墙,这堵墙的长为18m,另三边由一段总长度为35m的铁丝网围成.已知矩形空地的面积是125m2,求矩形空地的长和宽.四、归纳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审:审清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未知之间有什么关系?2.设:设未知数,语句要完整,有单位(同一)的要注明单位;3.列:列代数式,列方程;4.解:解所列的方程;5.验:是否是所列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6.答:答案也必需是完整的语句,注明单位且要贴近生活.面积问题常见图形有以下几种五、反馈评价1. 一个矩形周长为28cm,若它的面积为40cm2,则这个矩形的长为_______cm,宽为_______cm2.如图,一块享有宽度相等的花边的长方形十字绣,它的长为120cm,宽为80cm,如果十字绣中央长方形的面积是6000cm2,则花边的宽为_____.3.如图,要设计一幅宽20cm,长30cm的图案,自重有两横两竖的彩条,横竖彩条的宽度比为2:1,如果使得彩条所占面积是图案的面积的1975,则竖彩条的宽度为( )A .1cmB .2cm C.19cm D.1cm或19cm4.如图,张大叔从市场上买回一块矩形铁皮,他将此铁皮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1m的正方形后,剩下的部分刚好能围成一个容积为15m3的无盖长方体箱子,且此长方体箱子的底面长比宽多2m.现已知购买这种铁皮每平方米需20元钱,问张大叔购回这张矩形铁皮共花了多少元钱?六、中考链接(2017潍坊23题)工人师傅用一块长为10dm,宽为6dm的矩形铁皮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容器,需要将四角各裁掉一个正方形(厚度不计)(1)在图中画出裁剪示意图,用实线表示裁剪线,虚线表示折痕;并求长方体底面面积为时,裁掉的正方形边长多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0
2
2
2x 3 1 x
2 2x x 1 0
2 (1 3 x )( x 3 ) 2 x 的二次项系数、一次相系数和常数项。 1
11、写出方程
12、关于 x 的方程(k-3)x2 + 2x-1=0,当 k _
__时,是一元二次方程.
在 班 上 交 流 作业与反思 学 习 了 本 节 课后作业:P49 1—3 题 课 的 收 获 与 课后反思:学习了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 困惑 分钟) (3
2+
(3)(2x+1)(3x+5)=-5
展示点评: 8、一块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花边的地毯如下图,它的长为8m,宽为5m. 如果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18m2, 则花边多宽? 通过对一元 二次方程的 理解用 10 分 钟自主完成 8、9 题 9、 如图, 一个长为 10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 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8m. 如 果梯子的顶端下滑 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九年级数学(上)导学案 课 题 2.1 花边有多宽 序号 使用人 学习 目标
审核人: 设 计 人 授课时间 赵继海
1、要求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花边有多宽”“梯子的底端 , 滑动多少米”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列出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 的能力。
1m 10m 7m
巩固与提升: 10、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 x
2
6m
9
2
(2)
2 x
2 2
x 5
学生用 10 分 钟的时间独 立 完 成 10—12 题 , 然后在组内 交流, 组内完 成不了的在 班上交流
(3) 2 x (4) (6) y
5 xy 6 y 0 (5 ) x
二、知新: 5、 (8-2x)(5-2x)=18 6、 (x+6) 2+7 2=10 2 即 即
学生独立认 上面的方程都是只含有 的 ,并且都可以化为 真阅读教材, 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领会一元二 2 2 把 ax +bx+c=0(a,b,c 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 ax , 次方程并用 15 分钟时间 bx , c 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 b 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完成二题 (特 7、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别注意一元 2 (1)2x +3x+5 二次方程的 表达式) (2)(x+5)(x+2)= x +3x+1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会判断满足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案 一、自主预习: 1、x+5=0, 3、6x-
1 2


用 3 分钟时 间回顾一元 一次方程并 完成 1-4 题
x10x+3=8
x=_
___
x=__
4、某村有一块 200 m2 的长方形空地,已知宽为 8 m, 设长为 x m,求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