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自主学习练习(作业)

合集下载

自主学习系列丛书-高二暑假化学创新作业(人教版选修五):4.2_糖类

自主学习系列丛书-高二暑假化学创新作业(人教版选修五):4.2_糖类

知识归纳一、糖类1.定义: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2.组成和结构:(1)组成:一般符合通式C n (H 2O)m(2)结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3.分类:4(1)单糖——葡萄糖与果糖 ①组成和分子结构、—OHa .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Cu(OH)2反应。

b .加成反应:与H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己六醇。

c .酯化反应:葡萄糖含有醇羟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d .发酵成醇:由葡萄糖发酵制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2)二糖——蔗糖和麦芽糖蔗糖和麦芽糖化学式都为C 12H 22O 11,是同分异构体,蔗糖是非还原性糖,麦芽糖是还原性糖。

C 12H 22O 11+H 2O −−→−催化剂C 6H 12O 6 + 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C 12H 22O 11+H 2O −−→−催化剂2C 6H 12O 6 麦芽糖 葡萄糖通式均为(C 6H 10O 5)n ,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两者均为非还原性糖。

淀粉与纤维素 ①相似点a .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多糖,分子式都可表示为(C 6H 10O 5)n 。

b .都能发生水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 6H 10O 5)n +nH 2O −−→−催化剂nC 6H 12O 6 (检验水解产物前要先碱化) 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c .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不同点a .通式中n 值不同;b.淀粉遇碘呈现特殊的蓝色。

素养整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A .CH 3CH 2CHO2.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 .过多食糖类物质如淀粉等不会致人发胖C .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D .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3.把NaOH 溶液和CuSO 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加热后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 ( )A .脂肪B .白酒C .乙酸D .葡萄糖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含C 18以上烷烃的重油经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C.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有机物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5.(2009·广东高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等物质的量的乙醇和乙酸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质量相等C.纤维素乙酸酯、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D.葡萄糖和蔗糖都含有C、H、O三种元素,但不是同系物6.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悄悄地走入生活,进入人们的视野,因为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代替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优点.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结晶,分子式为C5H12O5,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2OH,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木糖醇与葡萄糖、果糖等一样是属于多羟基醛或酮,是一种单糖B.已知木糖醇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木糖醇的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C.木糖醇是一种五元醇D.木糖醇是一种无糖型植物甜味剂7.某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 000,由此推知,此种淀粉的分子可以水解成葡萄糖的分子数为 ( ) A.450 B.500 C.900 D.1 0008.现有下列物质:①纤维素,②甲酸甲酯(HCOOCH3),③淀粉,④甲醛(HCHO),⑤丙(CH3CH2COOH),⑥乳酸(α­羟基丙酸CH3—CHOH—COOH),⑦乙二酸(HOOC—COOH),⑧乙酸,其中符合C m(H2O)n的组成,但不.属于糖类的是 ( ) A.②③④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④⑦ D.②④⑤⑧9.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C.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10.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类的分子式的通式为C m(H2O)n B.糖类物质都有甜味C.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有75%来自糖类 D.糖类一般都能发生水解反应11.已知:I2能使淀粉溶液显蓝色,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时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这说明( )A.青苹果汁只含淀粉 B.苹果中只含有葡萄糖C.苹果转熟时葡萄糖聚合为淀粉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12.通过实验来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还原性的糖,其实验包括着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配成溶液②加热煮沸③加入碱液并中和呈碱性④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⑤加入几滴稀H2SO4⑥再加热A.①②⑤⑥④③ B.①⑤②④⑥③C.①⑤②③④⑥ D.①⑥④⑤③②13.下列关于葡萄糖与果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两者都易溶于水C.两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D.葡萄糖比果糖甜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 B.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15.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叙述正确的是( )①吃馒头,多咀嚼后有甜味属于水解反应②不慎将浓硝酸沾到皮肤上会出现黄色斑属于水解反应③醇与所有酸的反应都是酯化反应④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经酯化反应生成的酯⑤油脂都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⑥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α­氨基酸⑦凡分子组成符合C n(H2O)m的化合物都属于糖类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④⑤⑥ D.①④⑦16.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C.可以与FeCl3溶液作用显色 D.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17.木糖醇是一种新型的甜味剂,它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需要。

九年级化学寒假自主学习作业(二)

九年级化学寒假自主学习作业(二)

九年级化学寒假自主学习作业(三)完成时间:年月日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因而供人类生产生活用水极为丰富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C.电解水得到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D.江河湖泊的水经沉淀、过滤、消毒、杀菌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2.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B.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康C.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D.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3.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4.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A.水的电解 B.水的浮力 C.水的分子结构 D.水的元素组成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B.用洗洁精洗涤油腻的碗碟,是利用了溶解的原理C.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D.我国金属资源丰富,废旧金属根本不用回收6.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水是常见的溶剂,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C.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D.自来水中只含水分子,不含其它粒子7. 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从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B.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C.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8. 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间隔变大B. 水分子体积变大C.水分子数目增多D. 水分子质量变大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清澈的海水C.蒸馏水D.自来水10.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盐酸B.液氧C.氨水D.钢铁11. 分类是学习方法之一。

九年级化学 课题2 原子的结构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九年级化学     课题2 原子的结构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

课题2 原子的结构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课题名称2012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设计意图学习指南1.达成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②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方法建议①自主学习老师给出的学习资料,形成前概念②通过观看视频,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加工,分析,归纳,内化学习任务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学,结合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以下内容:原子结构探索里程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2.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人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

3. 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完成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散射实验),否认了枣糕模型的正确性。

1911年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按照一定轨道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

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主要内容有: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绕核运动。

4.1930年,查德威克发现了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由于这一重大的发现,他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起学习的兴趣。

通过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体验和感受化学家研究认识物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灵活设制高一化学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灵活设制高一化学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 程的讲 授打下 良好基础 。 2 课 中作 业的多样 性、 趣味性原则 课 中作业是在有 限时 间内 , 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 的 种手段 。它使师生 及时互动 、 双边反馈 , 有利于教师课 堂上调 整和补充教 案 , 有 针对性地 开展教学 工作 , 同时也达 到了学生 自 我监测 , 查漏补 缺 , 当场释疑 。但课 中作业 主要 以教材 习题 为主 , 具 有局 限性 , 在统 一的 内容 、 形式 、 时间下学生 只能被 动做题 , 不 可能全面检测课堂教学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 这样束缚 了学生 的 思想 , 压制 了学 生的创新 精神 , 淡化 了 自主学 习的主体 色彩 。 因此课 中作业必须具有多样性 , 这有助于克服课 中作业活动 中的单调乏 味 , 充 分调动学 生课堂参 与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 彻底 改 变原来学 生被动 听课 、 做作 业 的一边倒 的教学模式 , 如: 第一 , “ 十分钟老 师” 让个体学生在十分钟 内担 当起老师 的角 色 , 这样既 提高 了他重 复学 习的效 率 , 又发 现学生 未掌握 的或 不理解 的问 题, 便 于教师及 时纠正 , 同样学生 们因为对 “ 新老 师” 的新 奇和挑 错 的好强 心态 , 使 他们更加认 真 的听课 , 十分 钟收到 的效 果可想

而知 。教师也通过学生积极抢答 、 挑错 等对全体 同学掌握新 知识
做 了检验 。 课 中作业不但要多样性 同时还要兼具趣味性 , 这样 才能使满 堂课生动活泼 , 教学过程成 为学 生享受掌握新 知识 的快乐 和成功 的喜悦 , 在讲 授氧化还原反应 时 , 课 堂作业不是让 学生死记硬 背
D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2 2 . 1 4 4

九年级化学寒假自主学习作业(四)

九年级化学寒假自主学习作业(四)

九年级化学寒假自主学习作业(四)完成时间:年月日一、选择题1.(2012.淮安市)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青铜属于纯净物B.青铜属于金属材料C. 青铜的硬度比铜大D. 青铜耐腐蚀,易铸造成形2.(2012.潍坊市)下列金属中,最活泼的是()A.银B.铜C.镁D.铝3.(2012.资阳市)关于钢铁及制品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某些金属和碳元素的铁合金,其性能比纯铁更优良B.高炉中炼铁的主要反应可表示为:Fe2O3+ 3CO ==== 2Fe + 3CO2C.其它金属单质与铁一样,都能与盐酸反应得到氢气D.家用菜刀经洗净擦干后可防止生锈4.(2012.广州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A. ①④⑤B. ①②③C. ③④⑤D.①③5.(2012.菏泽市)把金属X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则X、Ag、Fe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 Fe、X、AgB. X、Fe、AgC. Fe、Ag、XD. Ag、X、Fe6.(2012.福州市)下列金属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是()A.锌 B.银 C.铜 D.铅7.(2012•连云港)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和稀硫酸不反应;②Z+HSO4(稀)=ZSO4+H2↑;③X+2YNO3=2Y+X(NO3)2,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A.X>Y>Z B.Z>X>Y C.Y>Z>X D.Z>Y>X8.(2012.眉山市)向AgNO3和Cu( 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锌粉剩余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2n2+、Cu2+C.一定有银粉生成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2+、A9.(2012.桂林市)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A.钢铁生锈是缓慢氧化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D.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防止自行车生锈10.(2012•济宁)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2012.鸡西市)在已经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右两盘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

九年级自主学习化学总复习答案

九年级自主学习化学总复习答案

!-$
ZHI
!.$ ! )/ !&D &&D !)D !" & -&D !!" ' !)$ 'E
(

DAO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8 C < 8 " ' 混合物 氧化汞"&&9C &9
!!$ 誗! % 8 &"誗 ' &% F8< % F< % 8 &% & "誗 & < & "
' & & &
高温
三计算题
8 8 % 3 誗8 9 & 3 % 8 9 &9 &9 % &8 & & 8< & "% & < ' < &8
6 78 &
!'$ 誗 ! !0C "誗 & -G 'E"誗 ' !&G ,E
!)$
'<
一选择题
第四单元 " 单元测试题 #卷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初三化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初三化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初三化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1.初三化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篇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答案】【知识单一性训练】1-5:CCCDB6、(1)液(2)液体(3)液体;凝固(4)不同;最先;7-9:CAB10、变浑浊;左;氧气;二氧化碳【巩固提升性训练】1-4:CDCA5-8:DCBC9、(1)A;不变化;低(2)B;变浑浊;高(3)高10、(1)剧烈;助燃性(2)水和二氧化碳11、(1)石蜡蒸气;沸点较低,受热易汽化为蒸气;(2)①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②母火焰中心部位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主要成分仍为石蜡蒸气;12、(1)温度最低;(2)气体;可燃性;(3)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不能点燃;导管中部有白色固体;2.初三化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篇二燃烧和灭火答案选择题(1)(2)(3)(4)(5)(6)BACACA(7)(8)(9)(10)(11)ACABC12、(1)隔绝氧气(或空气)(2)温度未达到着火点(3)向可燃物*降温13、(1)使面粉小颗粒分散到金属筒内,被蜡烛引燃;提供面粉燃烧所需要的氧气(2)①②(3)严禁烟火14、C15、(1)反应生成气体,瓶内气体增多(2)在压强差作用下;隔绝空气;降温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答案(1)(2)(3)(4)DCCD(5)(6)(7)(8)DBAD(9)(10)(11)(12)AAAC(2)天然气;价格适中,热值较大产物无污染;太阳能、风能16、(1)石油(2)AD(3)风能(4)C:H=9:217、(1)用锅盖盖灭(2)增大18、(1)工厂和燃料燃烧排放(2)腐蚀农作物(或其他合理答案)(3)A(2)CO(3)加气站空气中含有天然气,遇到明火,可能会燃烧爆炸;(4)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个数越多沸点越高;21、(1)乙醇是一种能溶于水和汽油的液体;(3)废弃的淀粉类物质(或纤维素类物质)→葡萄糖→酒精;(2)①+4②17.7(3)①C、H、O②物理③,无水乙醇3.初三化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篇三分子和原子答案【知识单一性训练】1-3:CDC4、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变浅,最终上、下两瓶颜色相同;分子是不断运动的;5-7:DDC【巩固提升性训练】1-4:CDDC5-7:BCC8、(1)B(2)C(3)B(4)A(5)C9、(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分子,是一种混合物。

全品学练考作业手册化学

全品学练考作业手册化学

全品学练考作业手册化学一、手册简介《全品学练考作业手册化学》是一本专门为化学学科量身打造的作业练习册。

本手册以化学知识体系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解题能力。

二、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原理等;2.提高化学解题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内容结构本手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基础知识练习: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2.重点难点突破:针对化学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解题能力;3.综合练习:结合实际生活和实验,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4.参考答案:每个题目都配有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使用方法1.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本手册,可以选择在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或者自主学习时使用;2.认真完成每一道题目,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尝试多做几次,寻求解题思路;3.对于有疑问的题目,可以参考答案解析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加深对题目的理解;4.定期复习本手册中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注意事项1.本手册不是简单的习题集,而是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突破重点难点、提高综合解题能力;2.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如认真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3.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不要轻易放弃,要尝试多做几次,寻求解题思路,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4.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自己的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和巩固。

总之,《全品学练考作业手册化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学习资料,通过本手册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解题能力。

高一自主学习作业本东方出版社化学

高一自主学习作业本东方出版社化学

高一自主学习作业本东方出版社化学一、选择题1、光化学烟雾是一个链反应,链引发反应主要是()A 丙烯氧化生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B HO2和RO2等促进了NO向NO2转化C NO2的光解D 甲醛在光的照射下生成自由基2、属于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的是()A NO3、SO4 B SO4、Cl C SO4、NH4 D SO4、Na3、在水体中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A 增大B 减少C 不变D 无法判断4、有一个垂直湖水,pE随湖的深度增加将()A 降低B 升高C 不变D 无法判断5、降低pH值,水中沉积物重金属的释放量随之()A 升高 B降低C 无影响 D无法判断6、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是()A甲烷、H2O B甲烷、SO2 C O3、CO D CO2、SO27、伦敦烟雾事件成为,美国洛杉机烟雾成。

A 光化学烟雾B 酸性烟雾C 硫酸性烟雾D 碱性烟雾8、大气逆温现象主要出现在______。

A 寒冷的夜间B 多云的冬季C 寒冷而晴朗的冬天D 寒冷而晴朗的夜间9、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B HgC PbD As10 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是()A HO HO2B HO RC RRO2D R HO211、在某个单位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则此时该单位体系几乎等于混合复杂体系的PE,称之为“决定电位”。

在一般天然水环境中,是“决定电位”物质。

A 溶解CO2B 溶解氧C 溶解SO2D 溶解NO212、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光解和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等过程在水体中进行迁移转化。

A 吸附作用B 配合作用C 挥发作用D 水解作用13、土壤的可交换性阳离子有两类,一类是致酸离子;另一类是盐基离子,下面离子中属于致酸离子是。

A H、CaB H、MgC Na、AID H、AI14、光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

下面氯化氢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属于次级过程的是()。

高中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高二全册化学试题

高中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高二全册化学试题

时遁市安宁阳光实验学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把Ca(0H)2放入蒸馏水中,—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溶液中加CaO,并恢复原温度时,溶液的pH升高B.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0H)2固体质量不变【答案】C【解析】A、加入CaO后,平衡逆向移动,Ca(0H)2固体质量增加,但温度不变,此时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pH不变,错误;B、Ca(0H)2的溶解平衡为放热反应,所以升温使平衡逆向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减小,错误;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钙离子浓度减小,使平衡正向移动,Ca(0H)2固体转化为CaCO3固体,固体质量增加,正确,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Ca(0H)2固体质量增加,错误,答案选C。

2、一定温度下,向含有AgCl(s)的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gCl的溶解度增大B.AgCl的溶解度增大,K sp不变C.C(Ag+)增大D.AgCl的溶解度、K sp均不变【答案】D 【解析】解:加入水多,溶解的氯化银质量多,AgCl的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AgCl的最大质量,与加入水的多少无关,所以加入水后氯化银的溶解度不变;AgCl的Ksp只受温度影响,所以温度不变,AgCl的溶解度、Ksp不变,故选D.3、已知,常温下,K SP(AgCl)=1.8×10-10mol2·L-2,K SP(AgI)=8.3×10-17mol2·L-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常温下,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 SP比在纯水中的K SP小B. 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C. 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K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先产生AgI沉淀D. 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有AgCl析出且溶液中c(Ag+)=c(Cl-)【答案】B【解析】4、下表是3种物质的溶解度(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MgCl2Mg(OH)2MgCO3溶解度(g/100g)74 0.000 84 0.01A.已知MgCO3的K sp=6.82×10﹣6 mol2·L﹣2,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c(CO32﹣),且c(Mg2+)·c(CO32﹣)=6.82×10﹣6 mol2·L﹣2 B.除去粗盐中含有的MgCl2杂质,最佳除杂试剂为Na2CO3溶液C.将表中三种物质与水混合,加热、灼烧,最终的固体产物相同D.用石灰水处理含有Mg2+和HCO3﹣的硬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2++2HCO3﹣+Ca2++2OH﹣═CaCO3↓+MgCO3↓+2H2O【答案】C【解析】A、c(Mg2+)·c(CO32﹣)=“6.82“×10﹣6,但不一定都有c(Mg2+)=c (CO32﹣),A错误;B、溶解度:Mg(OH)2<MgCO3,故除去粗盐中含有的MgCl2杂质,最佳除杂试剂为NaOH,C错误;C、MgCl2+2H2O Mg (OH )2+2HCl,加热MgCl2溶液,平衡向右移动,最后打破平衡,蒸干后得到Mg(OH)2,灼烧Mg(OH)2,Mg(OH)2分解得到MgO,MgCO3+2H2O Mg(OH)2+H2CO3,加热MgCO3溶液,平衡向右移动,最后打破平衡,蒸干后得到Mg(OH)2,灼烧后,也得到MgO,故三者最终的固体产物相同,B正确;D、用石灰水处理含有Mg2+和HCO3﹣的硬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2++2HCO3﹣+2Ca2++4OH﹣=2CaCO3↓+Mg(OH)2↓+2H2O,D错误;故选C.5、现在含MgCl2、AlCl 3均为n mo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NaOH溶液至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离子形成沉淀或沉淀的溶解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离子Mg2+Al3+物质Al(OH)3开始沉淀时的pH 8.93 3.56 开始溶解时的pH 8.04完全沉淀时的pH 10.92 4.89 完全溶解时的pH 12.04()A. B.C.D.【答案】C【解析】当Al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8.04,而镁离子开始沉淀的pH=8.93,则Al3+完全沉淀时Mg2+还没有开始沉淀;即:当Mg2+开始沉淀时,已经有部分氢氧化铝开始溶解;镁离子完全沉淀的pH=10.92,、氢氧化铝完全溶解的pH=12.04,则当Mg2+完全沉淀时,氢氧化铝还没有完全被溶解,所以正确的图象应该是C;故选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密封有NO2的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气体颜色会变浅B.向K2CrO4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黄色C.向盛有0.1mol/LMgCl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0.1mol/L FeCl3溶液,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D.向盛有Na2CO3溶液中的试管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呈红色【答案】C【解析】解:A、反应2NO2N2O4是放热反应,加热平衡向逆向移动,颜色加深,不选A;B、反应Cr2O72-+H2O2CrO42-+2H+,加入硫酸,平衡逆向移动,颜色从黄色变为橙色,不选B;C、由于氢氧化铁的溶度积小于氢氧化镁,所以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可以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选C;D、碳酸钠溶液中由于碳酸根离子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加入氯化钡,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的碱性减弱,颜色变浅,不选D。

九年级化学寒假自主学习作业(一)

九年级化学寒假自主学习作业(一)

九年级化学寒假自主学习作业(一)完成时间:年月日一、单项选择题1.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B.绿色化学的提出C.纳米技术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2.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3.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4.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 B.氧化性、可燃性 C.熔点、沸点 D.密度、硬度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纯净水 B.葡萄酒 C.水 D.冰红茶6.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的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7.荆门市为了办好“绿色省运”小明同学提出了下列环保建议,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是:①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及塑料餐具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⑥开发无磷洗涤剂A.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全部8.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B.液体的量取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9.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铁 + 硫酸—→硫酸亚铁 + 氢气 B.氧气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C.氢气 + 氯气氯化氢D.氧化钙 + 水——→氢氧化钙10.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水氢气+氧气 B.镁+氧气氧化镁C.水+二氧化碳——→碳酸 D.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1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B.水通电分解和水的蒸发都是化学变化C.在硬水里用肥皂洗衣服会出现泡沫少浮渣多的现象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12.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13.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A.观察颜色B.加入明矾,搅拌 C.溶解食盐D.加肥皂水,搅拌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B.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C.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15.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16.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1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D.分子大,原子小18.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

课程13水的净化【暑假自主学习案】2021年初三化学暑假精品课程(人教版)(教师版)

课程13水的净化【暑假自主学习案】2021年初三化学暑假精品课程(人教版)(教师版)

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的区别。

2.了解自来水生产流程及水的净化常用方法。

3.初步学会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第一部分复习回顾1.地球表面约71 %的地方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3.水体污染的来源有哪些?(1)工业污染;(2)农业污染;(3)生活污染。

第二部分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P74,了解纯水和自然界的水的区别。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自然界的水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呈浑浊。

【启慧1】水的净化过程中,明矾的净水原理是什么?活性炭有什么作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质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

活性炭具有吸附色素、异味的作用。

【启慧2】P74图4-14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中哪些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哪些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投药消毒过程主要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其余过程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学习任务二完成教材P75实验4-1和实验4-2,学会过滤的基本操作。

1.右图为过滤操作装置,该操作需要的仪器有哪些?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2. 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二低”是指滤纸低于漏斗边缘;___滤液低于滤纸边缘_____。

“三靠”是指烧杯紧靠玻璃棒___;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__。

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有气泡;固体杂质过多,堵塞滤纸4.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5.河水过滤后,滤液可以喝吗?不可以直接饮用,可能还含有有些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和可溶性物质。

6.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过滤实验室中的滤纸、漏斗和玻璃棒呢?可以利用纱布、脱脂棉来代替滤纸;将塑料瓶剪成两段,瓶口端可以替代漏斗,瓶底端可以当做烧杯;小木棍可以当做玻璃棒。

7.生活中的哪些场景也用到了过滤呢?渔网捞鱼,制作豆腐用纱布分离豆渣,下水道的格栅阻挡砂石树枝等堵塞下水道。

【同步专题】2022-2023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2

【同步专题】2022-2023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2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2.2 碱及其性质知识梳理一、常见的碱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氢氧化钠_NaOH_氢氧化钙_Ca(OH)2_氢氧化钾_KOH__氢氧化钡_Ba(OH)2__2.上述化合物溶于水后都能产生一种共同阴离子_OH-_,这类化合物称为_碱_。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概念:通过观察或者查阅课本资料完成下列表格颜色状态水溶性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其他氢氧化钠白色块状固体易溶易潮解,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强腐蚀性氢氧化钙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易潮解,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强腐蚀性2.氢氧化钠俗称__火碱__、__烧碱__、__苛性钠__,具有强烈的_腐蚀__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万一皮肤上沾有,应立即用大量__清水_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3.氢氧化钙是__熟石灰__、__消石灰__的主要成分,其水溶液俗称为_石灰水_。

4.你知道从石灰石到生石灰再到熟石灰的过程么,你能分清这三种石灰吗?你能用方程式表述里面发生的反应吗?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①CaCO3CaO+CO2↑(分解反应)②CaO+H2O===Ca(OH)2(化合反应)③Ca(OH)2+CO2===CaCO3↓+H2O(复分解反应)5.你知道我们接触到的干燥剂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三种:1、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可以干燥如二氧化碳,氢气等);2、碱性干燥剂:氧化钙,碱石灰(不能干燥二氧化碳,可以干燥氨气、氢气等);3、中性干燥剂:无水氯化钙二、碱的化学性质前置作业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氢氧化钠_NaOH_氢氧化钙_Ca(OH)2_氢氧化铜__Cu(OH)2_氯化铜_CuCl2_氯化钙__CaCl2__碳酸钠_Na2CO3_。

2.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CO2+Ca(OH)2=CaCO3↓+H2O_,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验探究一: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步骤:在2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人教 配套册答案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人教 配套册答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一、1.变化 2.(1)①化肥和农药②药物③新能源新材料3.分子原子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二、1.(1)火2.(1)原子论分子学说(2)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3.(3)绿色化学一课一练·基础闯关知识点11.C 2.C 知识点21.D 2.D 知识点31.C2.C3.A4.A 【思维拓展题】(1)食盐的性质(2)食盐的组成(3)食盐的结构(4)食盐的变化规律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一、1.(1)没有生成其他物质(2)①形状②状态2.(1)生成其他物质(2)新物质颜色气体沉淀吸热放热发光3.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二、1.化学变化 2.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颜色状态气味一课一练·基础闯关知识点11.C2.B3.B4.B 知识点21.(1)B (2)A (3)D (4)A (5)C2.D【思维拓展题】①④没有新物质生成②③比较软具有导电性能与醋酸反应具有可燃性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一、1.实验2.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二、1.(1)②较小比水小不溶(2)外焰内焰焰心①内焰焰心外焰焰心外焰焰心②水珠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3)被点燃重新点燃2.(1)性质(2)变化三、无变化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多继续燃烧熄灭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多没变化有水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少一课一练·基础闯关知识点11.C 2.B3.(1)提出问题(2)获得结论(3)猜想与假设(4)收集证据(5)反思与评价(1)、(3)、(4)、(2)、(5)知识点21.D 2.D 3.(1)小(2)a 外(3)变浑浊知识点31.C 2.C 【思维拓展题】(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2)无明显现象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3)水雾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多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一、1.(1)用手凑到容器口尝(2)最少量1~2mL 盖满试管底部(3)放回原瓶拿出实验室指定的容器内2.(1)①广口瓶②a.横放镊子慢慢 b.倾斜药匙(或纸槽)(2)①细口瓶②倾倒法倾斜朝向手心紧挨着倒放③a.接近刻度线放平胶头滴管 b.凹液面的最低处④胶头滴管橡胶胶帽用清水冲洗干净伸入试管中二、1.(1)1/4~2/3(2)外焰内焰焰心外焰(3)燃着(4)燃着的酒精灯(5)灯帽2.湿抹布3.对着自己或他人1/3处1/3均匀加热三、1.用水润湿 2.用水润湿3.橡胶塞容器口4.气泡四、1.倾倒废液振荡 2.聚成水滴成股流下一课一练·基础闯关知识点11.C2.B3.D4.D5.(1)试管夹(2)药匙(3)胶头滴管(4)酒精灯(5)试管外焰(6)集气瓶知识点21.C2.A3.D4.C5.C6.(1)将插入橡胶塞的导管一端用水润湿(2)将试管压破7.(1)0.1g (2)23(3)1313(4)4.4(5)减少药品8.(1)①(2)用仰视的方法读数(3)倒放(4)灯帽盖灭湿抹布【思维拓展题】(1)向着手心倒放(2)C(3)①13②预热(4)洗涤单元评价检测(一)1.B2.B3.B4.B5.A6.B7.B8.B9.B10.B11.(1)①、②(2)⑤、⑦(3)⑥(4)③、④12.(1)A(2)D(3)G(4)B(5)少13.(1)液体沸腾溅出伤人(2)仰视读数量取5mL液体(3)引起火灾(4)5.214.(1)①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没有完全散去(2)水蒸气(3)③①②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均不能燃烧15.(1)外焰温度最高热胀冷缩(2)最低冷却收缩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一、1.氮气和氧气氧气2.(2)大量的白烟、黄(白)色火焰1 5(3)五氧化二磷减少的氧气的体积(4)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5)1/53.78210.034.(1)一种物质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练习】①④②③二、1.(1)呼吸(2)燃烧 2.(1)无色气体无味(2)不活泼(3)保护气3.(1)不活泼(2)电光源三、1.(1)有害气体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2.(3)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3.(2)清洁能源一课一练·基础闯关知识点11.C2.C3.D4.(1)氧气(2)水蒸气(3)二氧化碳(4)氮气知识点21.D2.D3.①②④⑤⑥⑦⑨③⑧⑩知识点31.A2.B3.A知识点41.C2.D3.B【思维拓展题】(1)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无污染、误差小(2)右4白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课题2氧气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一、1.无色无味 2.略大不易3.淡蓝淡蓝二、1.木条复燃 2.微弱淡蓝有刺激性明亮蓝紫有刺激性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红光变浑浊白光变浑浊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红热火星四射大量的热黑色固体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1)比较活泼(2)氧气三、1.两种或两种以上另一种 2.(1)物质与氧气氧化性(2)①较剧烈发光、放热②很慢不容易被察觉【微练习】A、D A、B、D A、D一课一练·基础闯关知识点11.B2.A3.D4.A5.D6.C知识点21.B2.C3.D【思维拓展题】(1)碳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但同时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中的压强没有减小(2)大于(3)①能把氧气反应掉②不能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③不生成新的气体杂质课题3制取氧气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一、1.(1)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②a.向上排空气比空气略大 b.排水不易(3)①较大气泡从瓶口②集气瓶口2.(1)①a.不能复燃 b.产生气泡复燃 c.产生气泡复燃相等②加速质量和化学性质③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2)①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②催化剂(3)一种反应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3.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二、1.沸点 2.氮气一课一练·基础闯关知识点11.A2.C3.C4.(1)催化作用(2)漏斗②③⑤(3)不可靠排水5.(1)分液漏斗试管(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质量化学性质B (3)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4)F瓶底预留水(5)E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复燃则已满知识点21.B2.C3.D4.(1)①二氧化锰②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复燃③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反应速率较快(2)①探究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②探究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知识点31.C2.D【思维拓展题】(1)二氧化锰氯酸钾(2)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3)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化合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知识准备】1.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略大不易3.(1)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2)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活动体验】1.(1)气体发生气体收集(2)把导管的一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被气流吹入导管,从而造成堵塞略向下倾斜倒立均匀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正放2.(1)①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变浑浊②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2)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②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实验反思】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刚开始产生的气泡为试管内的空气,若立即收集,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新课程自主学习与测评高一化学必修一答案
一、应用题:
1. 以下关于电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内电子分布受原子数的影响
B. 氢原子中电子总数为6
C. 键合时原子间存在多个共享电子对
D. 电子以环形分布在原子核附近
答案:A、C、D
2. 在实验室内,用硝酸氮溶液作为尿素气体在实验中产生的试剂,标志颜色为()
A. 紫色
B. 绿色
C. 棕红色
D. 黄色
答案:C
3. 以下测定平衡常数Kc的实验方法中,正确的是()
A. 使用平衡容器
B. 通入气体
C. 分析反应物a的浓度
D. 分析生成物b的浓度
答案:C、D
4. 以下描述氨氮的化学性质,正确的是:()
A. 易溶于水
B. 易溶于有机溶剂
C. 易与H3O+反应
D. 容易被还原
答案:A、C
5. 下列有关共价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共价键中共享电子对总是位于两个原子中间
B. 共价键中参与共享电子对的原子只能是实原子
C. 共价键中共享电子对可能存在多个
D. 共价键的强度可以衡量它的稳定性
答案:A、C、D
二、填空题:
1. 分子中的有机基部,称为:_________
答案:极性基团
2. 在水溶液中,水分子不参与反应,被称为:_________答案:溶剂
3. 电容器里电荷的量称为:_________
答案:电容
4. 中子与中子始终保持中性,没有:_________答案:电荷。

化学作业:自主学习

化学作业:自主学习

4、检验氧气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到集气瓶内, 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5、验满氧气的方法? (1)排水法:当瓶口冒大量气泡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 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二.常温下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水+ 氧气 1.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特点? 发生装置:固液混合,不需加热
1、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查:
先拧紧胶塞,再将导管末端 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 ②查酒精量(1/4—2/3) 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 冒出
①怎样检查气密性?
装:
定: 点:
三装:高锰酸钾、棉花、集气瓶中装满水并倒扣在水槽中 棉花作用?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飞溅堵塞导管
“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固定装置;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离管口1/3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3.写出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氧气
4.以上3个反应,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
一.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固体加热型 发 生 装 置 排水法收集 收 集 装 置
反应物都是固体,
反应条件是加热
为何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且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2、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注意事项?
注:加热高锰酸钾时管口塞棉花!
铁夹夹在试管 中上部 导管只需突出 胶塞少许 试管口要略 向下倾斜
先预热再用 外焰对准药 品加热
1
4 3 2 5
拧紧胶塞
瓶口冒大气 7泡时已经收 集满
6
检查灯芯 和酒精量

初三化学-离子练习题

初三化学-离子练习题

离子练习题自主学习1.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 )A.原子不能得失电子B.原子中没有带电微粒C.原子中的中子数与质子数相等D.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________________有关,特别是与原子________________关系非常密切.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6个电子,第三层上没有电子,则A 元素属于( )A.金属元素B.非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D.无法确定4.某原子获得2个电子后,发生改变的是( )A.核电荷数B.电子层数C.最外层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明显增加5.下列微粒中,既无电子,也无中子的是( )A.H B.He C.H+ D.Li+基础巩固6.原子中占有运动空间最大的粒子是( )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7.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要表示阳离子,可表示的种数( )A.1种B.2种C.3种D.4种8.下面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原子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离子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9.质子数、电子数都相同的两种微粒,它们可能是(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B.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C.两种不同元素的阳离子D.两种不同元素的阴离子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元素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所有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都为8个C.金属、非金属失得电子后趋向稳定结构D.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11.某元素R,其原子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x,原子核内中子数为y,则离子R2+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A.x-y-2 B.x-y+2 C.x-y D.y-2能力提高12.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在原子内部的分布情况为( )A.三种粒子均匀地分布于原子内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绕核高速旋转C.质子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子绕核高速旋转D.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13.有下面两句话:“若两种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所含质子数一定相同”;“若两种微粒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对这两句话可做出的判断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均正确D.两者均错误10,但与质子数为10的氖不是同种元素.14.下列表示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镁—Mg B.镁离子—Mg+2 C.硫离子—S-2 D.硅—Si15.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失去电子B.一定得到电子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D.既不失也不得电子16.A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A m-和B 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列,则B元素核电荷数用z,m,n来表示应为( )A.z+n-m B.z-m-n C.z+m-n D.z+m+n17.某微粒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该微粒不显电性,并且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其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变成B、C两种微粒,而化学变化不能使B、C微粒再分,则A微粒叫_______________,B、C微粒叫_______________.18.(贵州竞赛题)Fe,Fe2+,Fe3+三种微粒,它们都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数;不同的____________数.因而在化学反应中三种微粒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和不同的____________.19.某微粒A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3个质子,此微粒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_;某微粒B的结构示意图是,A、B两微粒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属于同种____________.20.下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简图:(1)A—E共表示______________种元素.(2)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3)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_.21.某微粒子结构示意图为,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1)若该粒子为中性,则X=__________________.(2)若该粒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则X=______________,若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______________.中考链接H和H3分子.请回答:22.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3H中含有_____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_____个电子.(1)1个+3(2)H3属于_____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3)构成H3分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知识积累24.按核电荷数的增加,依一定规律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列成图4-1形状.据图填空:(1)在化学反应中,第一纵行的元素比较容易_____________电子;第六纵行、第七纵行的元素比较容易_____________电子,大部分元素(除H外)都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_____________数.图4—1(2)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横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数;同一纵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数.(3)在图中,和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种阴离子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种阳离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2、我们知道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其反应式为Na+Cl2→NaCl。

高中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化学试题

高中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主学习考点自检测试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化学试题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某同学做麦芽糖的还原性实验,取4 mL 0.5mol·L-1的CuSO4溶液和4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将它们混合后,滴入1.0 mL的10%麦芽糖溶液,加热煮沸,结果没有看到红色沉淀生成,这是因为()A.麦芽糖溶液太浓B.加热时间不够C.CuSO4溶液不够量D.NaOH溶液不够量【答案】D【解析】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B.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D.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答案】A【解析】考查溶液配制中实验误差的判定。

A.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无任何影响B.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将导致溶质减小,结果偏低。

C.定容时俯视液面,将导致加入的溶剂减少,结果偏高D.定容时仰视液面,将导致加入的溶剂增多,结果偏低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是乙酸乙酯,该物质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而未反应的乙醇和乙酸都易溶于水,所以分离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要用分液漏斗,错误;B.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不能溶于水,所以应该用排水法收集,错误;C.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铁离子易发生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产生难溶性的氢氧化铁,使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了抑制盐的水解,应该先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正确;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时,由于HCl极易溶于水,而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NaCl,由于c(Cl-)比较大,氯气的溶解度很小,故只能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但不能除去其中的水蒸气,因此不能得到纯净的Cl2,错误。

九年级化学自主学习与评测答案下册05

九年级化学自主学习与评测答案下册05

九年级化学自主学习与评测答案下册051、分馏法分离挥发油的主要依据是()[单选题] *A密度的差异B沸点的差异(正确答案)C溶解性的差异D旋光性的差异2、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到达分离的方法,所谓两相溶剂是指()[单选题] *A两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溶的溶剂(正确答案)B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C两种不相互接触而又不相容的溶剂D两种互相接触而又互相溶的溶剂3、颜色随pH值不同而变化的是()[单选题] *A黄酮B花青素(正确答案)C二氢黄酮D查耳酮4、牛蒡子属于()[单选题] *A香豆素类B木脂内酯(正确答案)C苯丙酸类D黄酮类5、二萜的异戊二烯单位有()[单选题] *A5个B6个C3个(正确答案)D4个6、能溶于水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莨菪碱B小檗碱(正确答案)C长春新碱D长春碱7、下列方法哪一个不是按照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不同进行分类的是()[单选题] * A离子交换色谱B薄层吸附色谱(正确答案)C凝胶色谱D分配色谱8、酸碱沉淀法中的酸提碱沉法主要适用于()[单选题] * A黄酮类B香豆素类C醌类D生物碱类(正确答案)9、与明胶反应生成沉淀的成分是()[单选题] *A强心苷B皂苷C有机酸D鞣质(正确答案)10、检识黄酮类化合物首选()[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正确答案)B四氢硼钠反应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11、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烟碱B咖啡因(正确答案)C槟榔碱D苦参碱12、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A甲醇-水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13、与水不分层的溶剂是()[单选题] *A正丁醇B石油醚C三氯甲烷D丙酮(正确答案)14、下列含有蒽醌类成分的中药是()*A丹参B决明子(正确答案)C芦荟(正确答案)D紫草15、凡具有()的木脂素,与三氯化铁反应,呈阳性()[单选题] * A酚羟基(正确答案)B羧酸C醇羟基D氨基16、游离生物碱和生物碱盐都易溶解的溶剂是()[单选题] *A三氯甲烷B正丁醇C乙醇(正确答案)D水17、二氢黄酮类专属性的颜色反应是()[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B四氢硼钠反应(正确答案)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18、下列基团在极性吸附色谱中的被吸附作用最强的是()[单选题] * A羧基(正确答案)B羟基C氨基D醛基19、具有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作用的是()[单选题] *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莪术醇D桂皮醛(正确答案)20、药材虎杖中的醌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C蒽醌类(正确答案)D菲醌类21、E何首乌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是()[单选题] *A酸性水溶液(正确答案)B碱性水溶液C中性水溶液D盐水溶液22、牛蒡子属于()[单选题] *A香豆素类B木脂内酯(正确答案)C苯丙酸类D23、香豆素及其苷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条件为()[单选题] * A在酸性条件下B在碱性条件下C先碱后酸(正确答案)D在中性条件下24、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PkA=22BPkA=5(正确答案)CPkA=13DPkA=5825、能影响黄酮类成分的溶解性的因素有(多选)()*A黄酮的类型(正确答案)B苷元上取代基的种类、数目和位置(正确答案)C糖基的数目和位置(正确答案)D分子立体结构(正确答案)26、醇提醚沉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的哪一类成分()[单选题] * A多糖B叶绿素C皂苷(正确答案)D黏液质27、厚朴酚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简单木脂素B单环氧木脂素C木脂内酯D新木脂素(正确答案)28、在溶剂沉淀法中,主要是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一改变混合溶剂的什么实现的()[单选题] *ApH值B溶解度C极性(正确答案)D体积29、除了能够沉淀有羧基或邻二酚羟基成分,还能沉淀一般酚羟基成分的是()[单选题] *A碱式醋酸铅(正确答案)B中性醋酸铅C酸碱沉淀法D以上都不对30、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中,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主要区别于()[单选题] *A羟基位置B羟基数目C羟基在不同苯环上的分布(正确答案)D羟基数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11 物质的变化课内练习:1.实验一:镁带燃烧取一小段镁带(颜色________;状态________), 用砂纸擦亮(颜色________),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点燃,观察现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向石灰水吹气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颜色________;状态________),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吹入的是_________________气体)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三:把酸滴在大理石上取一个试管,放入少量大理石碎块(颜色________;状态________), 逐滴加入盐酸溶液(颜色________;状态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区分下列变化时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用A表示,化学变化用B表示)(1)纸张浸入水中变成纸糊()(2)将铁钉钉入墙壁中()(3)铁钉在空气中日久生锈()(4)黄酒中掺水,黄酒变稀了()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化学变化的只要特征是()A. 有发光发热现象B. 物质的颜色、状态发生变化C. 有新物质生成D. 有气体放出2. 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蒸馏水煮沸B. 高粱酿成酒C. 铁制品生锈D. 糕点变质3.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榨取果汁B. 粉碎废纸C. 切割玻璃D. 燃放烟花二、填空题1. 镁带燃烧时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燃烧时的现象是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______________,生成____色粉末。

坩埚钳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要放在________上。

判断镁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理石表面滴加稀盐酸后,大理石逐渐______________,表面产生______________。

3. 二氧化碳气体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浑浊。

三、判断题1. 凡是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2.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3. 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4. 化学变化都有明显的现象()五、填写元素符号(名称、符号各五遍)1.12 物质的性质课内练习:1.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反应,并在物质名称下面的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1)向石灰水中吹气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 ) ( ) ( )(2)镁带燃烧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__( ) ( ) ( )(3)把盐酸滴在碳酸钙上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 ) ( ) ( ) ( )2.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

某些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是不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这类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3. 只有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表现出来,这类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4. 指出下列性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用A表示,化学性质用B表示)(1)氢气是一种密度很小的气体()(2)煤气能燃烧()(3)酒精燃烧之后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课后练习:1.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冬季应安全使用煤气,如果管道溢漏且排气不良,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故,这实际上是一氧化碳诗人中的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添加一些硫醚。

硫醚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旦煤气溢漏,人们可以以硫醚的气味察觉得煤气的溢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在通常情况下,每升一氧化碳气体约重1.25克,密度略小于空气的密度。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一氧化碳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它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在高温时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试回答: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1)已知两种无色透明液体分别是水和酒精。

测量它们的密度,密度大的是水,密度小的是酒精。

()(2)已知两种无色透明液体分别是水和酒精。

用燃着的木条去引燃,能燃烧的液体是酒精,不能燃烧的液体是水。

()(3)已知集气瓶中分别集有二氧化碳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使火焰熄灭的那瓶中集有二氧化碳,火焰不变的那瓶中集有空气。

()(4)已知两种黑色粉末是铁粉和铅粉。

利用磁铁进行吸引,黑色粉末能被吸引的是铁粉,不能被吸引的粉末是铅粉。

()1.21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内练习:1、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仪器,请按下列要求把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所用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

因此取用药品时,不能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_____,更不能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没有规定试剂的用量,通常应该取少量,固体药品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液体药品通常取__________________毫升。

3、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的固体药品应该使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该______________取用。

4、取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少量液体药品用_____________取用;大量液体药品取用时,先拿下瓶塞,_________在桌上。

然后拿起瓶子,使瓶子上的标签__________。

瓶口要__________试管口,使液体缓缓的倒入试管,倒完液体后,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5、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仪器。

量筒在读数时,视线必须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切。

6、使用托盘天平时,将被称量物放在_______盘;在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称量纸,潮湿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可放在_________中称量,右盘放________,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7、实验室一般加热仪器是_________。

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________,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药品应该___________,试管口稍_________,加热前先__________。

8、给少量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器的______,试管夹应从______,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距管口1/3处,试管与桌面保持____角,先将试管在火焰上_______,然后将火焰对准液体部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_________。

9、给较多液体加热时,一般使用_________,还要垫上___________。

课后练习: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B. 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C. 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D. 用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2、既能用来给固体加热,又可用来给液体加热的仪器有………………………………()A. 烧杯B. 试管C. 量筒D. 集气瓶3、给试管中的液体物质加热时,不正确的操作是…………………………………………()A. 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B. 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C. 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D.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部4、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6.下列仪器使用不当的是………………………………………………………………()A.用烧杯做反应容器B. 在试管中进行化学反应C. 在烧杯中溶解食盐制取食盐水D. 溶解固体使用温度计搅拌7.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是为了………………………………………………………()A.防止炸裂B. 防止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C. 防止酒精灯挥发引发自燃D. 防止酒精挥发,灯芯上留有水分难以点燃8.链接一套较为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一般按照下列什么次序进行………………()A.自上而下,再从左到右B. 从右到左,自上而下C. 自上而下,再从左到右D. 随意装置9.某学生用托盘天平乘凉5.1克药品(1克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将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

改药品的实际质量是……………………………………………………………()A. 4.9克B. 5.0克C. 5.1克D. 5.3克10.写出下列仪器名称和用途。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 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g. ___________,h. ____________(2)取粉末状固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