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女性生理特点 1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讲述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女性一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发育、成熟和 衰退的过程,根据其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分为:
一、胎儿期(fetal period):胚胎6周后原始性腺开始分化,8管发育成为女性生殖道。
10周形成卵巢结构,卵巢形成后,无雄激素及副中肾管抑制因子,两条副中肾
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 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基础上进一步促进 生殖器和乳房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 拮抗作用 子宫收缩、宫颈粘液、阴道上皮、水钠 代谢
雄激素(testosterone)的生理作用
来源:肾上腺皮质、卵巢 功能:雌激素拮抗物 机体代谢功能影响
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
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第六节
其它内分泌腺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一 肾上腺皮质 肾上腺皮质为女性雄激素 的主要来源, 雄激素过高 直接对抗 雌激素 抑制GnRH分泌,抑制卵巢 功能,产生闭经、男性化
例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
二 甲状腺
胚胎及性发育前:生殖道畸形、无卵巢、 性发育延迟
甲低
性成熟后:月经过少、稀发、闭经、不 孕、流产、畸胎 轻度:月经过多、过频、功血
第三节:卵巢功能及周期变化
一 卵巢功能 二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周期(ovarian)指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 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 卵泡闭锁 始基卵泡 窦前卵泡 窦状卵泡 白体 黄体 成熟卵泡
排卵
返回
1 直径30-60um 2 由卵母细胞+单层 梭形颗粒细胞组成
3 新生儿出生时卵巢 内约有200万个始基 卵泡
一 月经(menstruation): 子宫内膜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周期性脱落出血。
3.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生长和骨骼的发育。雄激素过多时可引起
男性化
第三节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增生期:月经周期的5-14天 。子宫内膜在雌激 素的作用下增生变厚,腺体增多,增长变弯曲, 血管增生、延长,呈螺旋形 分泌期:月经周期的15-24天。子宫内膜在雌、 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变厚,腺增大弯 曲,并有高度分泌活动,分泌大量黏液,间质 水肿、疏松,适于受精卵的植入和发育。
老年期:
卵巢功能完全
衰退、老化以 后的时期 机体老化 第一、二性征 萎缩
第二节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激素的功能
卵巢是妇女的性腺,
功能之一为产生卵子并排卵,称为卵巢的生
殖功能
功能之二为合成并分泌甾体激素和多肽类激 素,称为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 人类卵巢中卵泡的发育始于 胚胎时期 ,最多约700万个 • 新生儿出生时卵巢大约有 200万个卵泡 • 妇女一生中大约产生400500个成熟卵子 • 正常妇女生育期每个周期仅 有一至数个卵泡发育成熟, 其中只有一个卵泡发生排卵, 其余的发生闭锁 • 周期性表现为卵泡的发育及 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 化。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 排卵多发生于下次月 经来潮前14天左右 • 血体形成 • 黄体形成(黄色), 排卵后7-8天达高 峰 月经黄体于排卵后 9-10天开始退化 仅维持14天,退化 后形成白体约需3个 月(12周)
三、卵巢分泌的甾体激素
卵巢合成和分泌的甾体激素(性
激素)主要为雌激素、孕激素、
雄激素等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目的与要求
了解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熟悉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掌握女性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及月 经的特点 5. 熟悉月经周期的调节机制 1. 2. 3. 4.
中医妇科学:女性的生理特点
中医妇科学:女性的生理特点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
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男女基本相同。
但是女性在脏器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这些与男性的不同点便构成了女性的生理特点。
女性的经、孕、产、乳等特殊功能,主要是脏腑、经络、气血乃至天癸的化生功能作用于胞宫的表现。
研究妇女的生理特点,找出其活动规律,必须了解脏腑、经络、气血、天癸与胞宫的内在联系及其在女性生理中的特殊作用。
按照中医学的理论,胞宫是行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天癸是肾中产生的一种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气血是行经、养胎、哺乳的物质基础;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经络是联络脏腑、运行气血的通路。
因此,研究妇女的生理特点,必须以脏腑、经络为基础,深入了解脏腑、经络、气血、天癸与胞宫的整体关系,尤其要着重了解肾、肝、脾胃和冲、任二脉在妇女生理上的作用。
这样才能系统阐述中医妇科学的月经、带下、胎孕、产育和哺乳等理论。
第一节女性的生理基础一、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胞宫是体现妇女生理特点的重要器官,它与脏腑有密切的经络联系和功能联系。
冲、任、督、带四脉属“奇经”,胞宫为“奇恒之府”,冲、任、督三脉下起胞宫,上与带脉交会,冲、任、督、带又上连十二经脉,因此胞宫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冲、任、督、带四脉的功能有关,从而使冲、任、督、带四脉在妇女生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奇经”不同于十二正经,别道奇行,无表里配属,不与五脏六腑直接联通。
从中医学经典理论中可以总结出冲、任、督、带四脉有四个共同特点。
第一,从形态上看,冲、任、督、带四脉属经络范畴,而有经络形象。
即经有路径之意,是纵横的干线;络有网络之意,是经的分支,如罗网维络,无处不至。
第二,从功能上看,冲、任、督、带四脉有湖泽、海洋一样的功能。
如《难经》说:“其奇经八脉者……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
”《奇经八脉考》更明确地说:“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J即十二经脉中气血旺盛流溢于奇经,使奇经蓄存着充盈的气血。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2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子宫肌层:降低子宫肌兴奋性,抑制子宫收 缩,降低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2)子宫内膜:分泌期变化 3)宫颈:宫口闭合、黏液减少、变稠。 4)输卵管:抑制蠕动。 5)阴道上皮: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6)第二性征: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7)下丘脑和垂体:正负反馈调节。 8)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排泄。 9)体温:升高0.3-0.5摄氏度。
月经期 (1-4天)
脱落坏死
腺体
间质
血管
呈波纹状 少,腔直 增多,腺管 窄,细胞 弯曲,细胞 方形 柱状核中央 致密,细 细胞星状 胞稀疏梭 胞浆多 形,胞浆少 有丝分裂 少,管腔窄 增多 直、薄 与内 管腔增粗 膜垂直 螺旋状
弯曲加重 腺体缩小 分泌糖原 分泌停止
断裂修复
水肿疏松 细胞多边 形胞浆多 高度螺旋
致密,有 白细胞侵 润 血管受压 残留血管 痉挛收缩 出血 断端 血流缓慢 开始修复
第五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
调节月经周期的主要环节是: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一 下丘脑对垂体的调节 1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使 垂体分泌FSH和LH增多。 2 下丘脑分泌生乳素抑制素(PIH) 调节生乳素的分泌和释放。
4)输卵管:促进分泌,加强蠕动。 5)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黏膜增厚,糖 原含量增加,维持阴道酸度。 6)外生殖器:发育 7)第二性征:发育、乳腺管增生 8)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9)下丘脑和垂体:正负反馈调节。 10)代谢作用:促进水钠储留,降低血中胆固醇 和磷脂的比例,使ß--脂蛋白降低,防止冠心病, 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3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由卵巢间质分泌,促进外阴、阴毛、腋毛生 长,蛋白质的合成。大量的T(雄性激素)对 抗雌激素。
第四节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妇科学-第三章 生理特点
一、月经生理 定义: 胞宫有规律的、周期性地出血,月月如 期,经常不变,称为“月经”。 因它犹如月亮的盈亏,海水之涨落, 有规律和有信征地一月来潮一次,故称它 为“月事”“月水”“月信”等。
三 、天癸与胞宫
天癸的生理基础:
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受后天水 谷精微滋养。人体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 盛,肾中真阴不断得到充实,天癸逐渐成 熟。 可以认为天癸是一种促进人体生长、 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天癸的生理作用
对女性来说,天癸的生理作用主要表明 在它对冲、任、胞宫的作用方面。 “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天癸竭, 则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
三、妊娠生理
从怀孕到分娩这个阶段,称为妊娠,也称“怀孕” (一)妊娠机理
“男精壮,女经调,有子之道也” 肾气充盛,天癸成熟,任通冲盛,男女之精适 时相和,便可构成胎孕.
(二)妊娠期生理现象
妊娠后明显的表现:是月经停止来潮,脏腑、经络 的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
妊12周之前称早期妊娠
西医将妊娠分为三个时期:
(2)肝与胞宫
经络上的联系:
肝脉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 交会穴: 曲骨:肝、任; 百会:肝、督; 三阴交:肝、冲。
功能上的联系: 藏血、调节血量、主疏泄、司血海胞宫 的行经与胎孕。以血为用,故肝有重要的调 节作用。
(3)脾与胞宫
经络上的联系:
脾脉与任脉交会于中极;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 通过冲任二脉与胞宫联系。
一、 冲任督带与胞宫
形态上看 :四脉属经络范畴。 功能上看 :四脉有湖泽、海洋一样的功能。
《女性生理特点》课件
经前综合症
情绪波动
经前综合症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易 怒、焦虑、抑郁等。
乳房胀痛
经前乳房胀痛是经前综合症的常见症 状,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食欲和体重变化
有些女性可能会出现食欲增加或减少 ,体重也会相应变化。
疲劳和睡眠障碍
经前综合症可能导致疲劳和睡眠质量 下降。
更年期症状
潮热
更年期女性可能会出现潮热现象,表现为突 然感到发热,随后出汗。
04
卵巢位于子宫两侧,大 小约1-2厘米,呈扁圆形 。
输卵管
输卵管是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道,连 接卵巢和子宫,输送题。
输卵管具有输送卵子、为卵子提供受 精场所和保护受精卵等功能。
输卵管长约8-14厘米,内径约0.50.8厘米。
阴道
女性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以维持身体健康和生理需求。同时,应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 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以免引发肥胖和慢性疾病。
总结词
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身体健康。
详细描述
女性应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骑车或游泳等。此外,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骨 骼健康。
《女性生理特点》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女性生殖系统 • 女性生理周期 • 女性生理机能 • 女性健康问题 • 女性健康生活方式
01 女性生殖系统
子宫
01
02
03
04
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 主要功能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
儿。
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并随血 液排出体外,形成月经。
受孕后,子宫为胚胎提供良好 的生长环境,直至胎儿出生。
注意事项
女性生理课件
排出物包括: 卵细胞 透明带 放射冠 小部分卵丘内的颗粒 细胞
排卵机理: 排卵的内分泌调节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E2峰(E2≥200pg/ml)对H-P的正反馈作用, GnRH+P的协同作用 LH/FSH峰出现→卵泡贴近卵巢壁处纤溶酶原激 活物↑ PG及组胺↑ 卵泡外膜平滑肌纤维收缩 临床现象 排卵前LH/FSH峰的出现 及少量孕酮的协同作用
1.甾体激素的基本化学结构:
甾体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类固醇激素的基本化学结 构均由三个六元环和一个五元环所组成的环戊烷多氢 菲环构成。按碳原子数目分为3组: 孕激素:含21个碳原子,如孕酮,基本结构为孕烷核;
雄激素:含19个碳原子,如睾酮,基本结构为雄烷核; 雌激素:含18个碳原子,如雌二醇、雌酮和雌三醇,基 本结构为雌烷核。
少数妇女可有头痛及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卵巢的功能
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的其他分泌功能
卵巢的功能
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 内分泌功能:分泌女性性激素
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卵泡期
排卵——排卵期 黄体的形成及退化——黄体期
成熟卵泡
图注:→卵丘 *颗粒层 →卵泡膜内层 →卵泡膜外层
发育成熟的卵泡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排卵
排卵(排卵期)
排卵(ovulation) 定义:
卵细胞和它 周围的一些 细胞一起被排 出的过程。
进入排卵前状态的特点: 卵细胞及其周围放射 冠漂浮于卵泡液中。
卵泡壁及其贴近的卵 巢组织变薄。 卵泡如一大水疱,突 出于卵巢表面。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胎儿期(fetal period) 受精后9周至分娩前 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出生后4周内 儿童期(childhood) 出生4周—12岁左右 青春期(puberty) 月经初潮—生殖器官发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原经寄生在阴道内的乳酸杆菌分解→乳酸→阴 道维持一定的酸度→防止致病菌的繁殖——自 洁作用。
4 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2.宫颈粘液 (1)雌激素→宫颈粘
液量多,稀薄、透明、 拉丝度大,羊齿植物 结晶 (2)孕激素→宫颈粘 液量少,粘调、混浊、 拉丝度小,椭园体
3 卵巢周期性变化
3、黄体形成及退化
(1)过程 未妊娠者:血体→黄体→白体 妊娠妊娠者:血体→黄体→妊娠黄体→白体 成熟黄体特点:呈彩花样,直径约为1~2 厘米; (2)黄体功能 在排卵后7~8天达高峰,若未受精则于排卵后9~10 天开始萎缩,8~10天后变为白体。 此过程中卵巢分泌雌激素及孕激素。
4、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雌激素
孕激素
子 肌层 增厚,增加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 松驰,降低平滑肌对缩宫素
宫
性和收缩力
的敏感性,减少子宫收缩
内膜 增生期变化
增生期→分泌期
宫颈 宫口松驰,宫颈粘液↑、稀薄,拉 宫口闭合,宫颈粘液变稠, 丝度↑,涂片为典型羊齿状结晶 拉丝度↓,涂片为椭圆体
输卵管 阴道
乳腺 下丘脑 水钠代谢 其它
泌的激素反过来又通过丘脑下部作用于垂体,这 种作用称为反馈。 (2)正反馈——能兴奋下丘脑使其产生促性腺激素 释放因子,进而使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的称 为正反馈。 (3)负反馈——抑制下丘脑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因 子,而使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的称为负反馈。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下丘脑 垂体 卵巢
1 女性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期 胎儿娩出后4周内。
特点: 母体胎盘产生的性激素残留于新生儿体内;
《妇产科学》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和表现
第二节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
• 一般为21~35日,平均28日 • 经期一般为2~8日,平均4~6日 • 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 一般月经期无特殊症状 ,由于盆腔充血以及前列腺素的作用 ,可
出现
– 下腹及腰骶部下坠不适或子宫收缩痛 – 腹泻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 – 头痛及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
18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泡的生长过程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19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始基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
• 初级卵母细胞被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围绕而形成 • 是女性的基本生殖单位,也
是卵细胞储备的惟一形式。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窦前卵泡(preantral follicle)
– 内膜薄 – 腺体短、直、细且稀
疏 – 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
、壁薄
36
第四节 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增殖中期
• 月经周期第8~10日
– 内膜腺体数增多、伸 长并稍有弯曲
– 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 – 间质水肿
37
第四节 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增殖晚期
• 月经周期第11~14日
早期中期晚期?月经期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35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增殖期proliferativephase雌激素作用下内膜表面上皮腺体间质血管均呈增殖性变化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36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36增殖早期?月经周期第57日内膜薄腺体短直细且稀疏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壁薄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37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37增殖中期?月经周期第810日内膜腺体数增多伸长并稍有弯曲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间质水肿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38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38增殖晚期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第1114日内膜进一步增厚腺体弯曲状腺上皮增殖为假复层上皮组织内水肿明显小动脉增生管腔增大呈弯曲状39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39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分泌期secretoryphase黄体分泌的孕激素雌激素使增殖期内膜继续增厚腺体更增长弯曲出现分泌现象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发育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40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40分泌早期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第1519日内膜腺体更长弯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开始出现含糖原的核下空泡为该期的组织学特征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弯曲41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41分泌中期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第2023日子宫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上皮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出现顶浆分泌间质更加疏松水肿螺旋小动脉进一步增生并卷曲42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42分泌晚期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第2428日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为蜕膜样细胞和内膜颗粒细胞间质更加疏松水肿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更加弯曲血管管腔扩张43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4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子宫内膜海绵状功能层从基底层的崩解脱落期孕酮和雌激素撤退的最后结果第四节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44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44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阴道黏膜的周期性变化
第三章 女性生殖生理
输卵 管
第五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HPOA功能: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 和性功能;参与机体内环境和物质代谢 的调节。 雌激素对下丘脑具有正负反馈作用, 而孕激素对下丘脑具有负反馈作用。
大剂量雌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FSH-RH (负反馈) 兴奋下丘脑分泌LH-RH (正反馈) 大剂量孕激素:抑制LH-RH (负反馈)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primitive follicle
(1)始基卵泡
初级卵母细胞 oogonium 单层梭形颗粒细胞
granulosa cell
(2)窦前卵泡
初级卵泡: primary follicle
初级卵母细胞包在基膜中 透明带及多层立方颗粒细胞
次级卵泡: secondary follicle
督脉
①含义:总督 。 ②功能:
1)主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
2)维系一身元气。
带脉
①含义:带脉围绕一周,状如束带。 ②功能:
1)约束诸经,加强经脉间联系,使经脉气血循 行保持常度,“诸脉皆属于带”。 2)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调摄带液。
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
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的周期节律
物质;任通冲盛是月经产生的必要的中心环节。
1.脏腑与月经 肾 月经产生的过程中以肾为主导
肾为天癸之源;
肾为冲任之本; 肾为气血之根; 肾与胞宫相系; 肾与脑髓相系;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肝
主藏血 ;
主疏泄 ; 协助排泄月经 分泌乳汁 促进受孕
脾(胃)
带下生理
健康女子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色白或无 色透明,其性粘而不稠,其量适中,无特殊臭气, 津津常润,是正常生理现象,称生理性带下,俗 称白带。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
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 低值(卵泡开始发育)---高峰1(排卵前) ---下降---高峰2(排卵后7、8)---明显下降---最低 值(月经前)
孕激素 分泌增加(排卵后)---最高峰(排卵后7、8 天)---下降---恢复至排卵前水平
四、其他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殖期:月经周期的第5~14d。 (2)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d。 (3)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d。
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
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促进乳腺管增生
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水钠潴留
水钠排泄
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兴奋体温调节中枢
三、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3)雄激素 1)生殖系统: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促进阴毛、腋毛的生长;对 雌激素产生拮抗作用;男性化表现;与性欲有关。 2)代谢作用:促进蛋白合成、肌肉生长,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的增生;骨代 谢。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1.月经血的特征 2.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 (1)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d,平均28d。 (2)经期:一般为2~8d,平均4~6d。 (3)经量:20~60ml。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卵巢功能
产生卵子,排卵(生殖功能) 合成、分泌激素(内分泌功能)
早期 5-7日, 腺上皮呈立方或 低柱状;间质致 密;间质小动脉 直、壁薄
中期 8-10日, 腺细胞呈柱状, 腺体增多、增长; 间质水肿明显
晚期 11-14日, 腺上皮呈高柱状; 间质细胞呈星状, 相互吻合成网状; 小动脉弯曲,管 腔增大
分泌期(secretive phase)
早期 15-19日,腺 上皮细胞核下出现含 糖原的小泡;间质水 肿,螺旋小动脉增生
《女性的生理特点》课件
黄体期
黄体期定义
黄体期是指排卵后到月经来潮前的时 期,通常为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
黄体期的主要变化
黄体期的症状
黄体期中,女性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 、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等症状。如果 黄体功能不全,还可能导致月经不规 律、不孕等问题。
黄体期中,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分 泌孕激素和泌乳素等激素,维持子宫 内膜的稳定。
更年期的生理变化
01
02
03
04
卵巢功能衰退
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排卵 频率减少,直至停止排卵。
激素水平变化
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引发一 系列生理变化,如阴道干涩、
乳房下垂等。
心血管系统变化
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心悸、心 律不齐等症状。
骨骼系统变化
骨密度降低,易发生骨质疏松 和骨折。
更年期的健康管理
定期妇科检查
进行妇科检查、乳腺检查和骨密度检测 ,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相关疾病。
心理调适
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 、抑郁等情况,建议进行心理咨询和
心理疏导。
合理饮食与运动
保持均衡饮食,增加富含钙、维生素 D和蛋白质的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 动,增强体质。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考虑使用激素替 代疗法等药物来缓解更年期症状。
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则与排卵和黄体形成有关,对女性的生育能 力有重要影响。
这些荷尔蒙的分泌量也会随着年龄和生理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05 女性更年期
更年期的定义与阶段
定义
更年期是女性从生育年龄过渡到 非生育年龄的自然过程,表现为 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水平 下降。
阶段
更年期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 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 都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和症状。
女性生殖生理
冲脉:三阴交 任脉:曲骨 督脉:百会
肝肾的关系
同居下焦
肝与肾 乙癸同源
水能涵木 子母之脏
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为月经提供物质基础 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一开一合共同调节,使子宫
藏泻有序,经候如常
月经产生的机理示意图
肾气盛
肝气血Leabharlann 和调心督脉
天癸至
气血
和调
任脉通太冲脉盛
脾 肺
带脉
胞宫
血溢子宫,月经来潮
1.月经周期 节律
(三)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期(阴血下泻)
经前期 (阳长)
经后期(阴长)
经间期(重阴则阳)
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消长变化
行经期(1~4天) :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
宫泻而不藏,经血下泄。
5.胞宫与月经
胞宫受肾、天癸、气血、冲任督带的调 节,主司子宫的藏泻。血海满盈,满而自溢, 血溢子宫,月经来潮。
小结
脏腑、天癸、气血、冲任督带与胞宫, 是月经产生机理的要素和生理基础。其 中肾、天癸、冲任、胞宫是其中心环节, 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主宰 着月经的产生。 因此提出: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产育
哺乳 胞宫乳房
相联属
胞络者系于肾、肾以系胎
肾司乳房
上为乳汁
肝气调达
➢ 胞宫与带下
景岳:“盖白带出自胞宫。” 《血证论》:“带脉下系胞 宫。”
٭故带下的产生是在 肾气、天癸作用和 脾气健运下,受任 脉所司,督脉温化, 带脉约束,布露于 胞宫,润泽于阴窍 的生理现象。
预防医学:妇女生理特点(1)
预防医学:妇女生理特点(1)
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预防医学专业,笔试往往考查其专业知识较多,这篇文章就其中的一个科目妇女保健学,给大家梳理下妇女保健学在笔试中的一些考点。
妇女一生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1.新生儿期
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
女性胎儿在母体内受到母体性腺及胎盘所产生的女性激素影响,子宫、卵巢及乳房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发育,出生后与母体分离,血液中女性激素量迅速下降直到消失。
所以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乳房肿大或分泌少量乳汁,个别新生儿出生数日后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
这些都是生理现象,短期内可自然消失。
2.幼年期
从出生4周到12岁称幼年期。
在10岁以前,儿童身体持续发育,但生殖器仍为幼稚型,约10岁起,卵巢中开始有少量卵泡发育,但仍不到成熟阶段。
卵巢形态逐步变为扁卵圆形。
女性特征开始呈现,皮下脂肪在胸、髋、肩部及耻骨前面积储;子宫、输卵管及卵巢逐渐向骨盆腔内下降;乳房开始发育。
3.青春期
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
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是身体及生殖器官发育迅速,第二性征形成,开始出现月经。
(1)全身发育:
(2)生殖器官的发育:下丘脑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及作用的加强,使卵巢发育与性激素分泌逐渐增加,内、外生殖器亦有明显变化,称第一性征。
外生殖器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卵巢增大,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致使卵巢表面稍呈凹凸不平。
(3)第二性征:
(4)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经周期也多无一定规律,须经逐步调整才能接近正常。
第三章女性生理特点
❖特殊月经现象:
并月:两个月一潮; 居经(季经):三个月一潮; 避年:一年一潮; 暗经: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 激经(盛胎、垢胎):孕初仍 按月有少量月经而无损于胎儿。
第三章女性生理特点
(二)月经产生的机理
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成熟的年龄阶 段后,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 胞宫的生理现象,即“肾气-天癸-冲任-胞宫” 的月经机理。
❖ 2、早孕反应:停经6周后头晕、嗜睡、食欲不振、 恶心等
❖ 3、尿频
❖ 4、乳房变化:妊娠8周起乳房开始增大,乳头红晕
❖
着色
❖ 5、妇科检查:阴道及宫颈松软,呈紫蓝色
❖ 6、脉象:妊娠2—3个月后,六脉平和滑利,按之
不绝,尺脉尤甚
第三章女性生理特点
(二) 妊娠的机理: “男女媾精” ➢ 前提: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功能
气血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为女性生理功能(经、孕、产、乳)提供
物质基础。
——化月经 ——养胎儿 ——娩胎儿 —— 化乳汁 第三章女性生理特点
第二节 女性的特殊生理
❖ 女性的生理特点: 经、带、胎、产、乳。
❖ 产生机理:
月经生理 带下生理 妊娠生理 产育生理 哺乳生理
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
第三章女性生理特点
女性的生理特点
经、孕、产、乳
第三章女性生理特点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 一、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
❖ 冲、任、督、带四脉属“奇经”,胞宫为“奇恒之 腑”,冲、任、督三脉下起胞宫,上与带脉交会, 冲、任、督、带又联系十二经脉,在女性生理中起 重要作用:
❖ 具有四个特点:
❖
1、有经络形象。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第三章女性的生理特点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1.“并月”、“居经”、“避年”等特殊月经现象最早见于:A.张仲景《金匮要略》B.王叔和《脉经》C.孙思邈《千金要方》D.张景岳《妇人规》E.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2.与月经产生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心、肝、肾B.脾、肺、肝C.肝、心、肺D.肾、肝、脾E.肝、肺、肾3.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在于:A.肾气作用于子宫B.天癸、气血作用于子宫C.肾气、天癸、气血作用于子宫D.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子宫E.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子宫4.妇科病的治则不同于男科,其理由不正确的是:A.妇女解剖上有子宫、卵巢等器官B.妇女生理上有经、孕、产、乳C.女子以血为本D.女子有天癸E.女子以肝为先天5.关于初潮年龄,不对的是:A.12岁B.14岁C.16岁D.18岁E.20岁6.受孕机理在于:A.心和冲任二脉B.肝和冲任二脉C.脾和冲任二脉D.肺和冲任二脉E.肾和冲任二脉7.关于冲、任、督、带四脉的共同特点,不正确的是:A.冲、任、督、带均下起胞宫B.从形态上看均属经络范畴C.从功能上看均有海洋一样的功能D.四脉是相互联通的E.流蓄于四脉的气血不再逆流于十二正经8.“阴脉之海”是指: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十二经脉9.“阳脉之海”是指: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E.十二经脉10.月经产生的机理不准确的为:A.肾气盛B.天癸至C.心情舒畅D.任通冲盛E.血溢胞宫、月经来潮11.下列论述不对的为:A.冲脉为全身气血的要冲,故名之B.冲脉为气血汇聚之所,故又名“血海”C.冲脉能维系人身之元气,故为元气之根D.冲脉能“渗诸阳”,“渗三阴”,与十二经相通E冲脉能调节十二经的经气,以资助十二经活动,故有“十二经之海”之称12.下列不属月经的生理现象的是:A.月经14岁初潮B.经期3~7天C.周期28天左右D.行经总量约50~80mlE.经血粘稠、凝结、有血块B型选择题A.居经B.激经C.暗经D.并月E.避年1.二月一至的,称为:2.三月一至的,称为:3.一年一至的,称为:A.试胎B.弄胎C.临产D.分娩E.激经4.妊娠八九个月时,或腹中痛,痛定仍然如常者,此名:5.若孕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6.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称为:A.《素问奇病论》B.《达生篇》C.《女科正宗》D.《景岳全书》E.《沈氏女科辑要》7.“男精壮而女经调,有子之道也”出之于:8.“胞络者,系于肾”出于:9.“睡、忍痛、慢临盆”临产调护六字要诀出于:A.薛立斋B.李时珍C.张景岳D.刘完素E.王孟英10.“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出于:11.“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出于:12.“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督脉与胞宫的功能联系
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
任督二脉循环往复,维持阴阳脉气平衡 共同主司女子的孕育功能
(四)、带脉与胞宫
带脉循行: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 一周。
带脉与胞宫的功能联系
约束冲、任、督三脉维持胞宫生理活动。
小结
冲、任、督三脉下起胞宫,上与带脉交会。 冲、任、督、带又上联十二经脉,而与脏腑相 通。 故四脉起联系脏腑与胞宫的作用,并在脏腑的 基础上支配胞宫。
冲脉与胞宫的经络联系
1、冲脉起于胞中 冲脉循行,有上行、下行支,有体表、体内 支,其体表循行支出于气街(气冲穴)。 2、冲脉上行支“渗诸阳”,使冲脉之血得以温化 3、又一支与胃经相通,得胃气濡养;
4. 冲脉下行支“渗三阴” 肾经 与 肝经 相通三阴交 脾经 三阴交 5.下行支与肾脉相并而行,肾中真阴 滋于其中; 6.与肝、脾经相通,取肝脾之血为用。
(二)任脉与胞宫
任脉循行: 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 向前沿腹正中线上行,至咽 喉,上行环唇,分行至目眶 下。
任脉与胞宫的经络联系
承浆
1.任脉“起于胞中”。 2.与胃经相交“承浆”,得胃气濡养。 3.与肝经相交“曲骨” 4.与脾经相交“中极” 取三经之精血为养 5.与肾经相交“关元”
关元
中极
曲骨
统血 生血
(四)胃与胞宫
经络上: 1、与任脉交于承浆 2、与冲脉交于气冲 功能上: 1、受纳腐熟; 2、为多气多血之府,充实 冲任气血,为胞宫提供物质 基础
气冲
(五)心与胞宫
经络上: 1.《素问·评热病论》:“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2.《素问·骨 空 论》:督脉“上贯心入喉”心通过督 脉与胞宫联系。 功能上:主神明,主血脉,统辖一身上下。 (其功能与胞宫功能有直接联系)
一、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
冲、任、督、带四脉为奇经,胞宫为奇恒之府, 冲、任、督三脉下起胞宫,上与带脉交会,四脉 又上联十二经脉。 胞宫的生理功能直接与四脉功能相关。
冲、任、督、带四脉的四个共同特点
1、形态上:属经络范畴,有经络形象; 2、功能上:有湖泽海洋的功能, 十二经脉气血旺盛而流溢于奇经, 使奇经蓄存着充盈的气血;
中医妇科学
侯丽辉 教授
第三章 女性的生理特点
思考:
1.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哪些? 2.女性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女性在脏器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 胎孕、产育和哺乳,这些与男性的不同便 构成了女性的生理特点。
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 女性的经、带、胎、产等功能,主要是 脏腑、经络、气血乃至天癸的化生功能 作用于胞宫的表现。
(六)肺与胞宫
经络上: 肺与督脉和任脉相通,并藉督、任二脉与胞宫相 联系。 功能上: 主一身之气,朝百脉,输布精微。 胞宫所需的一切精微物质均由肺气转输和调节。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精、气、血由其生发,经 冲任输入胞宫,故胞宫的生理功能能够实现是脏腑 功能作用的结果。
功能上:
1、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藏精气,是人 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 2、精血互化,直接为胞宫行经、胎孕提供物 质基础 3、肾主生殖,与胞宫的功能一致
实验表明:
• 补肾中药能使卵巢重量增加, 黄体数目增多, 卵泡顺 粒层增加。促进卵细胞成熟并排卵, 使黄体孕酮受体 转为阳性; 同时促进垂体、卵巢、肾上腺的异常形态 逆转至正常, 并使激素分泌功能恢复正常。 • 补肾药可使子宫增重, 提高阴道上皮角化率, 且雌二 醇水平上升,形态学的变化表现为子宫内膜处于增生 晚期或分泌期的表现。
3、四脉相互联通:有助于调节全身气血 4、流蓄于四脉的气血不逆流于十二正经(否则 血海不能满盈,则无“血海满而自溢,血溢 胞宫”)。
(一) 冲脉与胞宫
冲脉循行: 冲脉起于小腹内, 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 于脊柱内;其外行者经 气冲(脐下5寸,前正中 线旁开2寸)与足少阴经 交会,沿腹部两侧,上 行至胸中而散,并上达 咽喉,环绕口唇。
任脉与胞宫的功能联系
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 为人体妊养之本 主胞胎 促使胞宫行经、胎孕
(三)、督脉与胞宫
风府
督脉循行: 下出会阴,沿脊柱上行,至项风府 穴处络脑,并由项沿正中线向上,向前, 向下至上唇系带龈交穴处。
督脉与胞宫的经络联系
1.起于胞中,与胞宫直接联系 2.与肝脉会于巅--相火为用 3.贯脊属肾--命火温养 4.上贯心--君火之助 5.与任脉会于“龈交”,使阴阳相贯流通
肾肝脾(胃)心肺
天癸 脏腑 经络
胞宫
化生气血
月经 妊娠 产育 哺乳
第一节
女性的生理基础
脏腑:气血化生之源。 气血:行经、养胎、哺乳的物质基础。 经络:联络脏腑、运行气血的通路。 天癸:肾中产生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 胞宫:行经和孕育胎儿的脏器。
一、冲任督带四脉与胞宫
1.冲任督带四脉的生理作用?此四脉与胞宫有何联系? 2.现代医学对经络的认识?冲任学说?
二、脏腑与胞宫
1.请复习肾、肝、脾的生理功能 2.思考它们与胞宫的生理功能有何联系?
(一)肾与胞宫
中医学“肾”的含义较广, 它既包括实质 器官的肾脏又包含其功能。生殖系统及与生殖 系统有关的组织器官的功能, 均同属于肾所主。
经络上:
1、胞宫与肾直接联系(《素问·奇病论》:“胞 络者,系于肾。”) 2、肾与任脉会于“关元”。 3、与冲脉下行支相并而行 。 4、与督脉同为“贯脊属肾”。
(二)、肝与胞宫
经络上: 1、与任脉会于曲骨
2、与督脉会于百会
3、与冲脉会于三阴交 百会 三阴交
功能上:
1、主藏血,调节血量; 2、主疏泄,司血海;
因胞宫以血为用,故肝对胞宫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三)脾与胞宫
经络上: 1、与任脉会于中极 2、与冲脉会于三阴交 功能上: 1、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2、司中气,主升提
诸阳经(血得温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冲脉
足阳明胃经(胃气濡养)
肾肝脾经(肾中真阴,肝脾之血)
冲脉与胞宫的功能联系
• 冲脉“渗诸阳”“渗三阴”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 所,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而有“血海”、 “十二经之海”之称。 • 冲脉之精血充盛,才能使胞宫有行经、胎孕的生 理功能。
冲脉“渗诸阳”,“渗三阴”,与十二经相通 故为“十二经之海”、“血海” 使胞宫行经、胎孕